黑龙江省常用玉米自交系对大斑病抗性研究

合集下载

玉米部分自交系对丝黑穗病和大斑病的抗性鉴定

玉米部分自交系对丝黑穗病和大斑病的抗性鉴定

玉米部分自交系对丝黑穗病和大斑病的抗性鉴定姚新伟;王晶;马聪;于丽娜;韩琪;张占春;王霞【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55)3【摘要】选取37份常用玉米自交系,采用人工接种的鉴定方法对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 reiliana)和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的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和大斑病表现出不同的抗性,对丝黑穗病表现出抗病和感病的自交系分别占供试自交系的48.6%和51.4%,其中仅09杜引-1表现高抗(HR);对大斑病表现抗病和感病的自交系分别占供试自交系的35.1%和64.9%,其中仅自交系Mo17表现高抗(HR).【总页数】3页(P625-627)【作者】姚新伟;王晶;马聪;于丽娜;韩琪;张占春;王霞【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农业部寒地作物生理生态与省高校寒地作物品种改良与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2.4+4【相关文献】1.引进美国玉米自交系材料的丝黑穗病抗性种质资源鉴定 [J], 马宝新2.10份贵州常用玉米自交系丝黑穗病抗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J], 谭康; 李春红; 杨梅; 申涛; 邱红波3.10份贵州常用玉米自交系丝黑穗病抗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J], 谭康; 李春红; 杨梅; 申涛; 邱红波4.玉米自交系合选16的丝黑穗病接种抗性试验 [J], 邱磊;靳晓春;牛忠林;蒋佰福;吴丽丽;李如来;王庆胜;高雪冬5.玉米自交系合选25的丝黑穗病接种抗性试验 [J], 邱磊;靳晓春;牛忠林;蒋佰福;吴丽丽;李如来;王庆胜;高雪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部分青贮玉米种质资源对大斑病的抗性分析

部分青贮玉米种质资源对大斑病的抗性分析

河南农业2020年第11期(中)栽培育种ZAIPEIYUZHONG大斑病是一种由大斑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 turci 鄄cum )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叶片部位,也可能对叶鞘和苞叶造成一定危害。

此类病害在我国多个地区均有发生,其中华北北部、东北、西南等地最为严重。

一般来说,病害蔓延范围不广泛时即可导致玉米减产约1/5,严重时减产可超过50%。

近年,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玉米秸秆被直接粉碎还田,加剧了大斑病的发生蔓延趋势;此外,极端天气频频出现、病菌新生理小种的出现以及玉米大面积多年连作等原因也会造成同样后果。

大斑病较严重时可导致玉米绝产,给种植户带来巨大损失。

与普通玉米相比,青贮玉米具有更短的生长周期、更高的生物产量以及更高的饲用价值,大斑病会导致其籽粒及青贮产量下降。

为提高青贮玉米对大斑病的抗病性,本试验以东北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前期选育的25份青贮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于2018—2019年人工接种大斑病病菌以评价不同自交系材料对大斑病的抗性,为选育出高抗大斑病的自交系奠定良好基础。

一、材料方法(一)试验材料25份玉米自交系:P138、东101、LX347、CA87、DNC34,DN4206、DN101、L288、DN2VK 、DN8792、DN6082、XL326、DN3417、东0752、DN3517、DN6088、LX247、LX350、齐319、LX128、LX896、DN6794、LX897、DN8467、东1524。

(二)试验方法1.试验设计及种植方法。

各自交系均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行区,行长6m ,每行31穴,每穴保苗2株,株距固定20cm ,于2018—2019年在东北农业大学向阳试验基地进行。

2.菌种培养及扩繁。

试验所用菌种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提供的多个生理小种的混合菌种,原用于黑龙江省玉米品种的审定及接种鉴定工作,保存于-4℃条件下。

提前配制好用于接种大斑病病菌的高粱粒培养基,配制方法如下:清水淘洗高粱粒并浸泡一夜,水煮一段时间(以30~40min 为宜)直至籽粒外软内硬,捞出并用冷水冲洗冷却,将其分装到广口瓶中,置于高温高压灭菌锅中进行灭菌操作,取出放凉备用。

玉米大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抗性标记开发及抗性种质筛选

玉米大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抗性标记开发及抗性种质筛选

玉米大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抗性标记开发及抗性种质筛选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是我国北方春玉米区的三种主要病害。

病害危害严重时,可导致玉米绝收,给玉米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开展种质资源田间病害分级鉴定,筛选病害抗性鉴定有效标记,采用多基因聚合育种技术创制多抗玉米新种质,对解决玉米抗病遗传基础狭窄和多抗种质资源缺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我国常用的69份玉米自交系为试材,开展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的田间抗病性鉴定;利用70对SSR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从42对已定位与大斑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三大病害抗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中筛选适于病害鉴定的有效标记;利用筛选获得的有效标记结合多基因聚合育种方法,创制多抗玉米新种质。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69份玉米自交系分别进行大斑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的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出对三种病害综合表现高抗自交系13份、抗病自交系37份,感病自交系19份,中抗或高感材料较少。

(2)采用UPGMA和群体结构聚类等分析方法,将69个自交系划分为四平头、旅大红骨、PA、PB、Lancaster等5个类群。

(3)从42对相关标记中,筛选出大斑病鉴定有效标记3个(umc1316、umc2212、umc1327),丝黑穗病和茎腐病鉴定有效标记各1个,分别为SSR148152和SSR58;基于上述5个有效标记,能够明显地区分三大病害综合表现抗和感的材料。

(4)基于2009-2010年连续2年的大田抗病鉴定,从12个BC2F2回交群体最终筛选获得8个BC2F4抗病家系杂交组合;利用已筛选获得的5个抗病鉴定有效标记,对8个家系组合进行标记分析,家系组合1、7和8可能含有兼抗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的抗性基因,组合3可能存在兼抗大斑病和茎腐病的抗性基因。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抗大斑病种质资源的筛选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抗大斑病种质资源的筛选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抗大斑病种质资源的筛选浦子钢;迟莉;杨克军;李德新;林志伟;孙冬梅;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王俊强【期刊名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22)003【摘要】利用自然感病调查和人工接种筛选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农科院齐分院726份稳定自交系和1923份不稳定玉米种质进行抗玉米大斑病筛选,并对接种病原菌群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得到高抗大斑病稳定自交系30份,中抗大斑病稳定自交系16份.并利用携带Ht的鉴别寄主对接种菌群进行生理小种鉴定,鉴定结果为12N 型生理小种.【总页数】5页(P9-12,18)【作者】浦子钢;迟莉;杨克军;李德新;林志伟;孙冬梅;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王俊强【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大庆,163319;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大庆,163319;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大庆,163319;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32.2【相关文献】1.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J], 浦子钢2.辽宁省抗玉米大斑病骨干自交系的筛选与评价 [J], 陈晓旭;岳辉;王作英;鲁俊田;陈丽;刘日尊;左青3.我国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动态与抗玉米大斑病材料筛选 [J], 杨耿斌4.黑龙江省西部高感大斑病玉米种质回交改良及配合力研究 [J], 迟莉5.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苜蓿引种筛选试验初报 [J], 柴凤久;罗新义;李红;王凤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龙江省主栽玉米品种对大斑病抗性评价

黑龙江省主栽玉米品种对大斑病抗性评价

1 3 、 丰禾 1号 、 丰禾 1 O号 、 垦单 5号 、 垦单 8 号、 丰
单 4号 、 海 玉 6号 、 宏玉 2 9 、 丰垦 0 0 8 、 垦 玉 7号 、
期( 1 1 ~1 2片 叶) , 将上述菌液进行喷雾接种, 接 种量 为 5 ~1 0 mL ・ 株 。接种 后 , 待玉米 乳熟 期进 行病 害调 查 。每 小 区随 机 取 5点 调 查 , 每点取 5 株, 玉米 大斑 病鉴 定病 情级 别 划分 标 准 见 表 1 , 玉 米抗 性 评价标 准 见表 2 , 分析 评 价 2 4个 玉米 品种
1 . 2 . 1 茵液制备 保 存 的 玉米 大 斑 病 菌 接 种 在 P DA 斜 面上 , 待 产生 大量 孢子 后 用无 菌 水配 成 孢 子 悬 浮液 , 孢 子浓 度 为显微 镜 2 O ×1 0视野 下 1 5 ~
2 O 个 孢 子为 宜 , 向孢 悬 液 中加 入 少许 洗 衣 粉 , 震
兴垦 1 0号 、 吉单 5 1 7 、 吉单 5 1 9 、 久 龙 5号 、 九 龙
期, 每 1熟 期 , 每 1品种 为 1个 处 理 , 每处 理 行 长
5 m, 2 行 为 1个 小 区 , 垄宽 0 . 6 5 m, 株距 2 5 c m, 播 籽 数 为 2粒 , 出苗 后 3叶 期 间 苗 , 每 苗眼 留 1 株, 每处理 重 复 3次 , 参试 品种 随机 排列 。 1 . 2 . 3 接 种 与 调 查 待 玉 米 进 入 大 喇 叭 口
大地 1 号, 均 为 黑龙 江 省 市 场搜 集 的 当前 销售 的 玉 米 品种 。供试 菌 株 为 玉米 大 斑 病 病 原 菌 , 凸 脐 蠕 孢菌 ( S e t o s p h a e r i a t u r c i c ) , 由黑 龙 江省 农 垦 科 学 院植 物保 护研 究所 提供 。

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小种生理分化的研究

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小种生理分化的研究
黑龙 江 农 业 科 学 2 0 1 3 ( 2 ) : 6 3 ~6 5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黑 龙 江省 玉米 大斑 病 菌小 种 生 理分 化 的研 究
石凤梅 。 马 立 功
菌分 离方 法 进行 病 菌 分 离 纯 化 , 琼 胶 平 板 表 面 单 孢子挑取 法进 行单 孢分 离获得 4 5株 玉 米 大 斑
病 菌[ 9 ] 。
围无 明 显 的晕 圈 , 病斑上有黑色霉层产生 , 枯 死
快, 称 为萎蔫 斑 l 1 。
1 . 1 . 2 鉴 别 寄 主 鉴 别 寄 主 共 4个 , 带 有 Ht l
报 道 的大斑 病菌 生 理 小 种 有 0 , 1 , 2 , 3 , N, 1 2 , 1 3 ,
1 N, 2 3 , 2 N, 3 N, 1 2 N, 1 2 3 N, 1 2 3 , 2 3 N 和 1 3 N 共
1 6 个 类 型 的生理 小 种l _ 2 。因此 该 试 验 旨在 明确 黑 龙江 省不 同玉米 种植 区域 大斑 病菌 生理 小种 组 成 及频 率 , 确定 其 变 化 趋 势 , 为 品种 选 择 、 布 局 进
手段 , 搞好 此项 工 作 的 前 提 是 明确 黑 龙 江 省 省 玉
为 黄早 四 ; 设 感 玉 米 大 斑 病 的 自交 系 获 自为 对ຫໍສະໝຸດ 照 。 1 . 2 方 法
1 . 2 . 1 病 菌接 种 物制 备 将 分 离纯 化 的玉 米大
米 大斑 病 菌生 理小 种 的组成 、 分 布状况 。 目前 , 已
斑 病 菌株接 种 于 高粱 粒 培 养基 上 , 待 形 成 孢 子后 用 纯净 水 冲洗 , 制成浓 度 为 1 0 ×1 0显 微镜视 野有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方法

() 1花序修整——花序与穗分离时 , 去副穗和穗尖 ; 掐 主穗 较 大的, 掐去上部的支穗若干个 ; 留下的支穗如有过长的 , 当 适 剪短。 () 2果穗的修整和疏粒——痤果后, 有的果穗座果过多、 过 密 或果穗过大, 可用小剪刀疏去一些大穗, 使穗形整齐, 疏密 适度 , 大小相近 ; 必要时还要进行疏粒 , 疏掉过密处的小粒 。 不过少 。 () 3套袋——药剂处理 完毕 , 果穗经过修整后 , 对果穗进行 5结果枝管理 、 套袋 。 选枝壮、 叶大、 花序质量好 、 光照好的新梢为结果枝, 每一 7采收、 、 包装 侧架面上 选结 果枝5 个。当结果枝长至 几厘米 长, 出7 它长 个 采收: 根据备 品种的熟期 不同 , 泽和含糖量达 到要求 当色 叶片时进行摘心 , 同时选 留一个花序 , 疏去过 多的花序 。这 时 时方可采收。将成熟的果穗分批、 分等级选采。 如 各节 已发 出副梢或 夏芽 , 部摘除 ( 月1 日左右 ) 从基 在5 0 。当 包装 : 将采好 的果穗单层 装入浅箱 中, 箱底要先铺 一层 柔 枝蔓长到 18 .米高时摘 掐尖。每个蔓保 留1~1片功能叶。 t i " 0 l 软的衬垫物, 上面也要铺衬垫物。每箱最好不超过5 公斤。然 6花序和果穗管理 、 后封箱 , 待销售 。

1 ・ 3

种植 业 ・
玉 米 犬 斑 病 白 防 治 方 法 匀
宋 宪 军 赵 洪 池 赵 文 双
( 1黑 龙 江 省 甘 南 县 平 阳镇 农 村 经 济 服 务 中心 农 业 站 1 2 1 ) 6 1 1 ( 2黑龙 江省 甘 南县 宝 山 乡农村 经济服 务 中心 12 1 ) 6 1 1 ( 3黑 龙 江 省 甘 南县 查哈 阳 乡农 村 经 济 服 务 中心 农 业 站 1 2 1 ) 6 1 1

玉米大斑病抗性描述标准

玉米大斑病抗性描述标准

玉米大斑病抗性描述标准
: 7
B53: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 (Pass.) Leonard et Suggs) 抗性
B53.1 观测时间:一般在中度乳熟期(75)。

B53.2 观测部位:整个植株。

B53.3 观测量:整个小区。

B53.4 鉴定方法:按正常田间管理的株、行距播种。

每份材料不少于45株。

每隔二十份申报材料增种一套标准品系。

四周种植感病自交系CA091 或WF9。

南方玉米材料长至6~7叶期和10~11叶期,北方材料长至10~11叶期和心叶盛期,
分别进行人工接种。

从上一年抗、感和当地大面积种植品种上采集病叶直接粉碎后接种;或者用分离病原菌培养,
并在高粱粒培养基上扩繁后接种。

接种时如遇干旱,应向心叶喷水,确保接种成功。

在玉米抽丝后15~20天(乳熟期)
按统一标准逐行记载病级,与标准品种和近似品种比较而确定抗性类型和等级。

第二年以同样方法重复鉴定一次。

根据在玉米果穗上三叶和下三叶上的病斑面积划分病害等级。

以群体中大多数植株的病级代表群体的病级。

表B53 大斑病抗性描述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 。
3 材料与方法
试验 于 2 0 0 9年进 行 , 鉴定 玉米 自交 系为 黑 供 龙 江省各 育种 单位 常 用 的 自交 系共 3 0份 。设 立 5 抗病 鉴定 圃。小 区顺 序 排 列 , 双行 区 , 长 5m, 行 株距 2 m。在 玉米植 株 生长 到 喇叭 口期 进 行 人 5c
量 病 斑 , 叶 面 积 的 5 以 上 , 现 大 片 枯 死 现 占 O 出
玉米 生长 期 中的 中 温 、 湿 和寡 照 的气 候 条 件 有 高
利于 大斑病 的发 生 。干旱 的天 气 则 延缓 其 发生 ,
象 ; 部 叶 片 有 中 量 病 斑 ,占 叶 面 积 的 上
2 ~ 5O 。 5
h o c r . n。 o .o n c
高抗 : 斑为 褐色 线状 或窄 条状 坏死斑 , 围 病 周
有 黄色晕 圈 , 不产 生霉层 。
中抗 : 病斑 长 条 形 , 般 不 呈 典 型梭 形 , 围 一 周
2级 : 植株 下 部 叶片有 中量病 斑 , 占叶 面积 的
2 ~5 ; 部 叶 片有 少 量 病 斑 , 叶 面 积 的 5 O 中 占
1 ~ 2 。 0 5
3级 : 株 下 部 叶 片 有 多 量 病 斑 , 叶 面 积 植 占
2 大 斑 病 发 生 规 律
大斑 病菌 以 菌丝 体 、 生 孢 子 在 田间 玉 米 病 分 残体 上越 冬 。大斑 病菌 的孢 子在 1 ~3 ℃、 露 5 O 多
与利 用过 程 中 , 病 性 育 种 已列 为 主要 育 种 目标 抗
之一 。而 应用抗 病 杂交 种是 防治 玉米 大斑病 的最 主要 的方 法 , 交 种 的抗病 性 主要 取 决 于 亲 本 自 杂
交 系的抗 病性 , 因此 , 了杂 交种 能够 在生产 上 尽 为 快推广 , 亲本 自交 系 进行 大斑 病 接 菌 鉴 定 尤 为 对
摘 要 : 用 黑 龙 江 省 常 用 的 3 0份 玉 米 自交 系 为材 料 进 行 了大斑 病 抗 病 性 鉴 定 。 结 果 表 明 : 玉 米 大斑 病 有 选 5 对
抗 性 的材 料 只 占供 试 材料 的 3 . 7 , 病 材 料 占 6 . 3 , 明 黑龙 江省 现 在 常 用 的 自交 系对 大 斑 病 抗 性 较 85 % 感 14 % 说
黑龙 江 农 业科 学 2 1 ( ) 3  ̄3 0 0 5 :5 6
Hinjn gclr ic eoga A ruu lcne l ig i t aSe s
◆育种栽培 ◆
黑 龙 江 省 常用 玉 米 自交 系对 大 斑 病 抗 性 研 究
吴 丽 丽
( 黑龙 江省 农 业科 学院 佳木 斯分 院 , 黑龙 江 佳 木斯 1 4 0 ) 5 0 7
降低流 行强 度 。如果 大斑 病 的流行 发生 在玉米 吐 丝 以前 , 籽粒产 量 的损 失 可 达 5 % 。而 当其 流 则 O 行 发生 在吐 丝后 6周 , 害程 度则较 小 , 侵 产量损 失 也 很小 。
大 面积减 产 甚 至几 近 绝 收 。因此 , 育 抗 病 品 种 培 是解 决这 一病 害 的 根本 途 径 , 抗 病 品种 的 选 育 在
5级 : 株 基本枯 死 。 全
收 稿 日期 :000 4 2 1— 卜1 作 者 简 介 : 丽 丽 ( 9 1) 女 , 龙 江 省 双 城 市 人 , 士 , 吴 1 8 一, 黑 硕 研 究 实 习员 , 要 从 事 玉 米 育 种 研 究 。 E malli0 5 @ y— 主 — i:i一 4 1 a I
工接 菌 , 1 O 在 6: 0左 右 , 好选 择 阴 天 接种 。在 最 植株 抽丝 2 左 右 调查 大斑病 发病 情况 。 5d
4 病 情 调 查 分 级 标 准
0级 : 株 叶片无 病斑 。 全 0 5级 : . 植株 下部 叶 片有 零 星病 斑 , 占叶 面积
的 1 以下 。 O
1 玉米大斑病症状
玉 米 大斑病 主 要 危 害 叶 片 , 可危 害 叶鞘 或 也 外层苞 叶 , 不危 害 果穗 。发 病时 , 但 由植 株下 部 叶
片先开 始发 病 , 向上 扩 展 。其 病 斑 形 态 随基 因 型 不 同而 有差 别 。感病 的玉 米基 因型 发病 初期 叶 片 上 出现 青灰 色斑 点 , 1 2c 随 病斑 的 扩展 变 长 ~ m, 为灰褐 色或 褐色 。病 斑梭 型 、 梭 型 , 长 在适 宜 的气
差 , 后 应 加 强 抗 病 自交 系 的选 育 工作 。 今 关 键 词 : 米 自交 系 ; 玉 大斑 病 ; 性 鉴 定 抗
中 图分 类 号 :5 3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22 6 ( 0 0 0—0 50 10 —7 72 1 )50 3—2
玉米 大斑 病是 东北 玉米 生产 区最 重要 的病 害 之一 。据 报道 , 严重 流行 年份 和地 区 , 在 常常造 成
水 的条件 下 发 生 侵 染 , 侵染 的 最 适 温 度 为 2 ℃ 。 O
5 以上 , O 出现 大片 枯死 现象 ; 中部 叶 片有 中量 病
斑, 占叶 面 积 的 2 ~5 ; 部 叶片 有 少 量 病 5 0 上 斑, 占叶面 积 的 1 ~ 2 。 O 5
4级 : 植株 下部 叶片 基本 枯 死 ; 中部 叶 片有 多
1 : 株下 部 叶片有 少 量病 斑 , 级 植 占叶 面积 的
1 ~ 2 。 O 5
候 条件 下产 生大 量灰 黑色 的分 生孢 子 。植 株 通常
自基部 叶片 开始 发病 , 上部 叶片 出现后 随 之也 中、 被 侵染 发病 。严 重 时 病 斑遍 及 全株 , 致 植 株 成 导 熟 前死 亡 , 现灰 色外 观l ] 呈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