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之送别诗

合集下载

有关送别的古诗100首

有关送别的古诗100首

有关送别的古诗100首送别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一。

送别古诗是古代文人士人在别离时对亲友或同僚、知己等的怀念和祝福之情的表达。

这些古诗以其优美的词句和真情实感,表达了古人对别离时的深深思念和彼此的情谊。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经典的送别古诗。

1.《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王之涣的名篇,曾经成为中国古代送别诗的经典之作。

诗中通过景物的远近和高低,表达了离别的悲伤和不舍之情。

2.《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另一首名篇,以渭城的朝雨和青柳绿新来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沮丧和无奈。

3.《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是唐代高适的名篇,通过黄云、雪飞雁等描绘了离别的凄凉和孤独,但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信心。

4.《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是唐代陈子昂的名篇,写了送别时的孤独、思念之情,以及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之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另一首送别名篇,因其诗情质朴而感人,常常被用来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

6.《别葛大夫西京道中》——杜牧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首诗是唐代杜牧的名篇,描绘了别离时的凄凉和渺小感,表达了对幸福的向往和担忧。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这首诗是唐代王勃的名篇,描绘了送别时的离愁别恨和对未来的期盼。

8.《送别》——孟浩然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这首诗是唐代孟浩然的名篇,以描写青梅和竹马的情景,表达了少男少女离别时的深情和眷念。

以上仅是一些经典的送别古诗,每一首都表达了古人对别离的思念和祝福之情。

唐诗三百首中送别诗

唐诗三百首中送别诗

唐诗三百首中送别诗1.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2.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赠别.其二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4.《送别/山中送别/送友》
王维(唐代)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5.《送别》
王之涣(唐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6.《送别》
王维(唐代)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7.《送别》
骆宾王(唐代)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8.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唐诗宋词:送别

唐诗宋词:送别

唐诗宋词:送别(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少儿故事、儿童诗歌、儿童笑话、唐诗宋词、小学作文、经典国学、宝宝护理、宝宝教育、宝宝食谱、百科知识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children's poems, children's jokes, Tang poetry and Song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classic Chinese studies, baby care, baby education, baby recipes, encyclopedia knowledge,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唐诗宋词:送别寒更承夜永,凉景向秋澄。

唐诗宋词中的离别情

唐诗宋词中的离别情

唐诗宋词中的离别情01.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用滔滔东去的流水与离别之意作比,极言自己情意之真,别情之长。

饱满酣畅,跌宕起伏,新奇的比喻令人回肠荡气,余味无穷。

02.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杜甫《南邻》秋水才四五尺深,野航恰好乘渡两三个人。

暮色降临了,在新月的掩映之下,明净无尘的白沙翠竹,使江村显得更加清幽。

此时殷勤好客的南邻正送淹留竟日的客人出柴门。

诗句描绘了一幅江村送别图,意境明丽、清幽。

注:野航,乡村过渡的小船。

03. 形影一朝别,烟波千里分。

君看望君处,只是起行云。

王涯《闺人赠远五首》其三形影一旦离别,就有烟波将两人相隔在千里之外。

回望离别之处,只见云彩飘浮,似带无限情意。

诗句写出闺中人送别时的恋恋不舍之情。

全部感情不用言语托出,而仅以“行云”翻卷起伏的形态状内心的殷殷眷念之情。

含蕴丰赡,婉曲动人。

04.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花非花》来时,象春梦一般,悄声悄迹;去时,便似白云一样,无踪无影,难寻难觅。

上句写相会短暂,下句写分别长久。

看似写花,实是写对人间的相聚和别离的感受。

以“春梦”、“朝云”作喻,恰当形象。

05. 昔为连理枝,今作分飞翮。

白居易《古意》以前,我们象两棵枝干相连的树一样,始终没有分离过。

但如今,我们却成了相背飞翔的鸟儿。

诗人运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强烈地抒发了亲人分离的悲伤之情。

注:翮(hé),指鸟的翅膀。

06. 百里阴云覆雪泥,行人只在雪云中。

李商隐《西南行却寄相送者》百里阴云,笼罩着白茫茫的雪原,行人远去,他的足迹留在雪云之西。

诗句写作者(行人)西行,途中艰辛,并对送行者的盛情表示深谢。

07. 男儿自古多离别,懒对英雄泪满巾。

李咸用《别李将军》自古以来,多少男子汉四方奔走,为国效力,离别之时涕泪满巾的便不是真正的英雄汉。

这是离别作品中不可多见的佳句,掷地有声。

08. 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

50首关于古人分别、离别、送别的古诗词

50首关于古人分别、离别、送别的古诗词

古人离别、分别、送别是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凝结了古人对别离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在古代文学中,有很多关于离别的诗词,每一首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将介绍50首关于古人分别、离别、送别的古诗词,让我们一起品味古人的离别之情。

1.《青青河边草》青青河边草,晴日马蹄香。

2.《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5.《送王十一南游》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8.《长恨歌》短篷酒旗斜,新欢驻马时。

9.《渡荆门送别》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栖息又分明。

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1.《滕王阁序》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2.《虞美人》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13.《秋夜月明》天到水浮溪色平,朗然出户无虞心。

14.《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岛屿唯悲风雨兼,月明风重白波翻。

15.《送梓州李使君》江娥啼竹素,邑子虽文亟。

16.《望洞庭》桂魄初生秋未老,梧桐叶落已分飞。

17.《汾河湾》岁岁年年,无穷不舍。

18.《陇西行》车马辗砂曲,如今旋折来。

19.《秋波·滟滪堆山阴带》山阴朝接渚,俨如经濯日。

20.《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潮平两岸阔。

21.《董大才罢举》欲试关飞绝,应期永典耀。

22.《眼儿媚·昨夜风儿渐紧》楼头飞出刀声乱,感时心此日如年。

23.《望海潮. 燕台风雨凄迷》钗头凤辇伫天账,争知绣面凤凰。

24.《瑶池阙歌》辛勤胥革命永昌,百两膏沐流通房。

25.《琵琶行》玲珑淑女,纤手施朱须。

26.《浪淘沙·北戍扬鞭呼不住》下马鞭相遥,带云欲共来。

27.《观沧海》挟天席谁代,谧了显绩风。

28.《黔之驴行、暮、吟、四首》朱雀移遗简,菱花陨断狄。

唐诗三百首中的送别诗

唐诗三百首中的送别诗

唐诗三百首中的送别诗---用诗言尽离愁,唐人赋予送别以深情送别诗作为唐代重要的诗歌体裁之一,融汇了无数文人士子对离别的思乡之情,穿越时空,触动我们的心弦。

让我们一起用诗言尽离愁,感受唐人赋予送别的深情。

一、《登鹳雀楼》首先,我们来看一首极具名气的送别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杰作,以其豪情壮志、笔走龙蛇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无论离别的是谁,都不能永远停留在过去,要不断向前,超越自我。

二、《送孟浩然之广陵》接下来,我们聊一聊李白的送别之作,《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曾经广为流传,成为送别诗的经典之作。

李白以自己与孟浩然的深厚友情为背景,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广陵的美景,更加凸显了离别之苦与乐,令人心生感慨。

三、《送元二使安西》再来看一首王之涣的佳作,《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是王之涣送别好友出使西域时所作,表达了对友谊的深厚珍重之情。

通过描绘长安的繁华与西域的辽阔,诗人展示了离别之中的无奈与希望,将我们引入了一个广袤而未知的世界。

四、《别董大》最后,我们不得不提的是杜牧的《别董大》,这是一首极富感情的送别诗。

杜牧以别离之情为主线,将诗人内心的忧伤、无奈与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离别之际,他以风流倜傥的笔触,向朋友表达了深深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送别诗作为唐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以其深情而留声于世。

它们既是文人们对亲友离别情感的抒发,也是展现他们艺术才华的窗口。

在唐诗三百首中,这些送别之作,以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思想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离别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送别诗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离别的辛酸与美好。

希望我们能透过这些送别诗,更加珍惜自己的每一次相聚,用心去感受离别带来的思考与成长。

唐诗宋词分类鉴赏之送别诗

唐诗宋词分类鉴赏之送别诗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山中送别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为何送别诗常用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
•注意:诗歌情感是多而复杂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 警示之意……同学们要仔细阅读,逐联分析,细细探究,准确描述诗人的情感。 注意情感的多样性。
黯 然 销 魂 者 , 唯 而 已 矣 !
——江淹《别赋》
送别诗常见意象
• 地点: • 时间: • 物象:
送别诗常见地点:长亭 南浦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此后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 地——长亭,南浦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 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送别诗鉴赏
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 拂柳 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古道长亭,芳草萋萋,
夕阳映山,离情满怀。
晚风拂柳,残笛在耳, 执酒留别,酒尽梦寒,
浓浓情意就在这无言的梦境中永
远地飘荡……
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人们一别动辄 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正所谓“一别心知 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 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 赴考、出使、迁谪(宦游)、 征戎、商旅、归隐等。
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
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

七言八句唐诗大全写送别的诗句

七言八句唐诗大全写送别的诗句

七言八句唐诗大全写送别的诗句
送别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题材,它以细腻、深沉的情感表达离别时的惆怅、思念和祝福之情。

以下是七言八句唐诗中关于送别的诗句的一些例子:
1.《送灵澈上师》——白居易
云卷江城五月天,夜深花院月明中。

悲风易水连城起,惜别醉船最落红。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送东坡退席》——范仲淹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4.《送魏万之京》——杜牧
家临淇水石峰间,汉将辞家若有缘。

前路悠悠谁共往?樽前无事是真闲。

5.《送严八》——白居易
黔娄苦雨洒江头,洛阳羌笛与君愁。

月明千里共明月,微凉一曲送离忧。

6.《送别》——王之涣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送殷勉司徒阳关别出塞》——李贺明霞尽晴柶,青云凝佳节。

送君绝尘去,况乃未良辰。

用兹清华策,将以遗远人。

赫赫巴山险,萧萧圣洁巾。

巾旗无宦游,形影徒相锦。

列坐蜂尘静,啸聚云峰傍。

仿佛孤鸟飞,今惟怀欲与。

翕翕感维岳,震矣中丘陵。

剧泛东海波,浩唱东皇垒。

盗贼云夸壹,驰兵萧正至。

洛阳出季女,宴闲不知暇。

火焰南北断,雁子东西脱。

岂无万国心,见者亦光焯。

抚情临大死,文彩勿烦索。

逝巡血塞盖,鸣筝泪未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联由眼前之景道心中之意。通过“浮云” 与“落日”表现“为别”时双方的心理活动。 朋友即将告别远游他方,行踪如浮云飘游一 般,看到浮云就能体会到游子的心境。而诗 人看到那逐渐下落的夕阳,想到同友人的分 别已是不可再拖,更是万分留恋!“游子” 之“意”及“故人”之“情”虽未明言,却 可由特定景物“浮云”、“落日”引发联想, 手法委实高明。

第三联,由一般泛指变为具体带有特色的景物。“关城树 色催寒近”,魏万此去,途经函谷关和潼关。潼关是重要 的军事要塞,过了潼关,表明已走出很远。作者这里使用 拟人化手法。说“树色催寒近”,似乎是说,城头那已经 开始枯黄的树叶是在催促严寒快点到来。其实,诗人是利 用了通常情况下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们感官所引起的错觉。 天气冷了,树叶黄了,树叶的枯黄反衬出季节的变化。一 般的说,天气凉不易观察,而树叶黄却是一目了然。树叶 的颜色成了天气的测量表,它让人们觉得,寒冬的到来, 好像是由于枯黄的树色不断地催促所致。这句诗,充分表 现出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御苑砧声向晚多”,李白曾 有名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可见借月色洗涤衣 物是长安的习俗。同时,月夜里那咚咚的砧声,又能引人 产生一种幽怨惆怅的感觉,令他乡游子的心中生出思乡的 淡淡哀愁。这两句诗,于写景中抒情,确实十分感人。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 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 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 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而一、三两句 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 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 化中显出统一
李颀《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游子, 一般泛指出外远游的人,这里指魏万。这 两联,先写诗人清晨送魏万启程,后点出 魏万是昨夜才渡过黄河与诗人相见的。可 见二人相会时间之短,魏万赴京行路之急。 “微霜”二字,既是写景,又点明了时间, 是在天降薄霜的深秋时节。首联两句融叙 事与写景为一体,十四个字就将事情的原 由经过以及时间地点交待得清清楚楚,因 此倍受后人赞赏。
首联以对偶句写景,未见“送别”二字,但 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 情。你看,送别已至城外,主客两人却仍难 舍难分。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 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山清水秀,如 此美景,怎不令人流连忘返。可是现在,两 人却不得不分手了,又怎不留恋万分?“横” 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 准确而传神。
“君去春江正渺茫”。此承“水为乡“说到 正题上来,话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 “春江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 心思。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 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春江渺茫,正 好行船。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 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 者自去体味。
到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 “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 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 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念去 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 泊的处所。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 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 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这一问实在是情至 之文。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首联用对起格,不但 语言富有对称美,而且使得眼前景物形象鲜明, 在对比中显出色彩美。银烛,晶莹洁白的蜡烛。 金樽,形容酒杯华贵,考究。绮筵,华美的筵席。 这一联用词比较华丽,目的在于通过对宴会隆重 热闹场面的由衷赞美,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华美的筵席固然令人兴奋,但它是为送行而设, 所以不免又笼罩上一层离别气氛,使在座的人于 欢声笑语之外渐渐产生惆怅与伤感之意。
第二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 过“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自可想 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 江面上的情景也宛然在目。“急”字暗透 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也 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忧 伤、骚屑不宁的意味。这和诗人当时那种 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 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 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 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 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 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 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 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朋友乘 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 地小憩了一会。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 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来,已 是薄暮时分。天色变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 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 雾和沉沉暮色之中。朋友的船呢?此刻更不知道随 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 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仿佛中 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 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 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 下来。
前三句饱含感情,但又无迹可寻,直是含蓄。末句 则卒章显意:朋友别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第 四句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所谓“不胜歧路之 泣”(蒋仲舒评)。“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 不伤于尽露。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孕育充分, 结句点破,恰如水库开闸,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 源源不断。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 久动人的效果。
送别诗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总体把握
这是一首情意绵绵、感人肺腑的送别诗。作者 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 依依惜别之意。 诗中出现的青山白水,使人 联想到朋友间深厚而纯洁的友谊,构思极为新 颖。
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 习俗。“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 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 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 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 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 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 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 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 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 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 的因素了。
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 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 道沧江吴楚分”。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 事。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 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不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 持与鼓励么?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不说“水乡”而 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 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这样 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 造语洗炼、含蓄。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 细咀其味无穷。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 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中间两联对仗极工,诗意也向前发展了一步。作 者设想魏万在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景和心中的 感触。“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秋去冬来,鸿雁南飞,间或有一两只失群的孤雁, 发出一声声嘹唳的哀鸣,响彻长空。在他乡游子 听来,不禁触景生情,倍感凄凉,乡思之愁更加 深切。仿佛那失散的鸿雁就是自己,到处漂泊游 荡。前途迷茫。作者用“不堪”来加重“愁里 听”,使读者愈加感受到征人愁满心胸、愁上加 愁的心情。“云山”,在许多诗人的笔下,是那 样的葱葱郁郁,生机勃勃,富有大自然的魅力。 而此刻,在作者的心目中,云山是那样的凄冷, 百草凋零,疾风落叶,这对一个失意的征人来说, 怎能不倍感怅惘迷茫呢?更何况还将要一步步跋涉 而过。这一联,是泛指旅途中的景物,有天上的 鸿雁,地上的云山等等。

颔联是诗人对友人远行的看法。蓬草枯后根断,常 随风飘飞,古人常用以比喻飘流无定的游子。“一 为别”就成“孤蓬”,实为感伤;而“孤蓬”之 “征”遥遥“万里”,连明确的目的地也没有。可 见朋友此去,并不是有了什么归宿,而只是去寻找 归宿。如此别离,怎不令人心酸?诗人对朋友的惜 别之情油然而生。“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 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 (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
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 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 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 (2)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 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 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 穷。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最后一联:“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 易蹉跎。”这既是长辈对晚辈关心爱护的 谆谆叮嘱,又是过来人对后来者的劝勉。 是啊,繁华热闹的长安,曾使一些意志脆 弱者沉湎于行乐,一事无成。前车之鉴, 后者当戒。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两句诗,其 中却寄寓了多么深刻的道理和感情啊!
• 后人评价这首诗,多是从作诗之法的角度。称赞 其语句凝炼、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果将全 诗细细体味,便不难发现,此诗更令人不忘的, 是作者那溢满全诗的真挚感情,以及对晚辈诗友 殷切的希望和发自肺腑的嘱托。李颀的其它送别 诗。也多是充满了真情实感,所以能恰到好处地 表达出宦游人鲜为人知的孤苦景遇和悲凉心情。 如“男儿在世无产业,行子出门如转蓬”,“远 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 愁”等等,成为人们传颂的千古佳句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一联,承首联 而引出离别的主题。这一联自谢朓《离夜》 诗的“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二句化 出,但比谢诗显得出语更自然意境更深远, 明确地抒写出此时此地惜别的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