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7 少年闰土》 赛课导学案_3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7 少年闰土》 优质课导学案_0

17少年闰土一、教材分析《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家的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文以忆----盼----见----佩----思为线索分为5段,其中第四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二、学情分析六年及上册的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写文章的年代也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三、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3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体会闰土人务形象的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少年闰土图片),同时师范读第一段。
图上的少年是谁?你对他有什么印象?指名回答:机智、勇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7少年闰土(师板书)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1、出示自学指导(课件出示)默读课文,读准字音,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生词,想一想课文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的哪几件事?2、学生自学3、检查字词(课件出示):正月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胯下仿佛五行正在神佛供品个别读,齐读4、汇报课文讲了几件事:(检查自学时找两名学生板演)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儿鱼师:闰土的世界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吸引着作者,也吸引着在座的同学们,这些希奇事当中哪件事作者印象最为深刻?生:看瓜刺猹让我们走进看瓜刺猹5、自学指导(课件出示)阅读课文中描写的看瓜刺猹这件事,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并做好批注。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写好人物必须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2、通过对鲁迅作品的初略了解、培养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3、了解鲁迅的故事,初识鲁迅,感受鲁迅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学习写人方法是本节课重点,在《故乡》一文中“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句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激发想象1、在《少年闰土》一课中,闰土向鲁迅讲了哪几件事?哪一件是鲁迅印象最为深刻的?2、正因为对这件事印象最深,所以一想到闰土,鲁迅先生马上就会浮现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在鲁迅先生眼中,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他们俩的关系怎样?4、闰土是如此的见多识广、聪明能干。
他们的关系亲如手足,难分难舍。
只可惜他们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假如他们能够再次相逢会是怎样一种情景?闰土会变得怎样?5、同桌交流。
6、指名汇报交流。
二、学习《故乡》原著片段、感受人物性格变化1、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也很有趣。
鲁迅先生把他们当时见面的情景写在《故乡》一文中,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2、师生出示《故乡》“他身材增加了……我也说不出话”这一片段。
3、齐读。
4、交流体会感受。
(师想机引导学生探究闰土外貌、性格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我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特别引导学生理解“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的意思。
)三、认识作品人物、感受写法1、分角色朗读“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闭上眼睛想象两个人的不同形象。
2、鲁迅为什么能把这两个人写得如此鲜活?3、指名交流汇报。
(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鲁迅怎样抓住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第1篇】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它在本单元中训练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通过对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悟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1、感知少年闰土这一形象,知道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
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知道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教学难点:模仿“看瓜刺猹”扩写“海边拾贝”或“看跳鱼儿”教学准备:课件二、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
闰土“看瓜刺猹”这幅画面给作者和读者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教学中通过情境渲染,自主品读,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让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使学生了解人物的特点。
2、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法。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通过各种读来学习课文,在初读中整体感知,在细读中理解,在精读中感悟。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时,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了解闰土的特点,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3、读写结合法。
在课堂上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小练笔,做到读写结合。
三、说学法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
所以本课可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写”的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让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静静的思考,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
按照“品读语言——表达感悟——积累语言”,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
四、说教学程序一、复习回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少年闰土》,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2、师:大家回忆一下,闰土向鲁迅介绍了哪几件希奇事?其中哪件事让你印象深刻?(看瓜刺猹)二、学习“看瓜刺猹”1、同学们自由读9——13自然段,画出作者和闰土的对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青年闰土导学案教学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青年闰土》导学案教学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青年闰土》导学案教学案17、《青年闰土》学习目标:一、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二、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背诵第一自然段。
3、明白得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情感的转变。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那个人物的特点。
五、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绩。
学习重点: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述,体会闰土那个人物的特点。
学法提示:本文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大体方式,本文抓住这些特点,把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
认真读课文,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述,体会闰土那个任务的特点。
学习预备:查阅资料,了解《故乡》的作者及与本文相关的一些内容,为学习文章做好预备。
课时安排:建议两课时学习进程:(一)课前预习学习提示: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念书,借助工具书明白得字词,难读难懂的地址多读几遍。
把自己的能力展现一下吧:一、我会写kuàxiàchúfánɡcìwei chùshenɡmínɡhuǎnɡhuǎnɡ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畜生(chùxū)五行(xínɡhánɡ) 青年(sh ào shǎo)空间(kōnɡkònɡ) 3、辨字组词扭()胯()畜()贼()橱()纽()挎()蓄()贱()厨()4、通过读文,我明白课文描述的是事、课文重点写了、、、四件事。
最后写我体会到。
五、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得很有特点,我情愿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
六、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窗交流。
7、我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是(二)合作探讨一、找出描述闰土外貌的段落多读几遍,体会人物特点。
学法提示:一样情形下,咱们熟悉、了解人物的时候,第一要看他的外貌。
阅读课文,画出描述闰土外貌的句子。
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体会到什么?再与小组的同窗讨论交流,归纳出闰土那个人物的特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7 少年闰土》 优课导学案_0

17.《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体会外貌描写的方法。
重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外貌的语句讨论交流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
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鲁迅照片交流鲁迅资料。
二、汇报质疑1.读书思考:(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看看“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
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2)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当时的心情怎样?2.汇报(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导书写生字:畜厨(2)学生汇报自渎思考中的问题。
三、读书探究1.细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理清四件事的顺序(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4)师生评论,板书: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四、品读感悟,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那“我”与闰土初次见面,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1)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7.少年闰土》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7.少年闰土》导学案班级:________ 小组: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预习案【学法指导】本文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本文抓住这些特点,把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
认真读课文,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走进作者】教材80页资料袋。
【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短篇小说《故乡》,是鲁迅于1919年从北京回故乡的见闻,作者回故乡,童年的伙伴闰土来探望他,伙伴的巨大变化使作者感触万千,引起了作者的深切同情,于是鲁迅再现了农民闰土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
节选部分是作者与小伙伴少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写出了一位聪明、活泼、能干、可爱的农村少年,表现了他们少年时代纯真的友谊。
【教材助读】这篇课文是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节选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小说《故乡》。
【预习自测】1.我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课后方格中)和这些词语。
chúfánɡkuàxiàchùshenɡ()()()mínɡhuānɡhuānɡwúqiïnɡwújìn()()2.形近字组词。
胯()跨()厨()窜()挎()垮()橱()蹿()博()搏 ( ) 郑()贼()膊()薄()掷()贱()3.一锤定音(用“√”给下面加点宇选择正确的读音)。
(8分)仿佛.(fúfï)供.品(ɡōnɡɡînɡ ) 五行.(xinɡhánɡ)正.在(zhēnɡzhânɡ)神佛.(fúfï)正.月(zhēnɡzhânɡ) 刺.猬(cì chì)扭.动(niǔniù)4.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其间只知道无端稀奇素不知道如此像这样如许向来不知道希奇其中单知道无缘无故5.《少年闰土》的作者是(),原名(),他是()省()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通过分析内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电脑、小黑板、、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读了此文,知道文中讲的是,出示画面并加以描述,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少年闰土(板书),今天我们共同来探究: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
二、学习讨论1、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学习讨论并简单交代相关事项。
(1)分小组讨论,设小组长一人。
(2)用铅笔划出相关语句。
(3)在空白处写上注释。
2、教师巡视指导(分优、中、差三组)3、分析理解(1)指名回答(2)学生回答: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3)教师指导a教师指导学生朗读b教师归纳分析启发一,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可适当点拨,如说他的外貌怎样,从中就可以找出;启发二,引导学生还有哪些语句不理解,从而引出“知识丰富”这一点;启发三,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如何理解?(4)举例分析a外貌描写部分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导学生朗读,要突出其特点。
教师分析:“紫色的圆脸”说明了什么?(勤劳)(板书)“头戴小毡帽”说明了什么?(朴实)(板书)“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说明了什么?(父亲爱他)b看瓜刺查部分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导学生朗读,要突出其特点。
刺查有几个动作?用横线划出。
从“听”中可以看出闰土什么?(板书:聪明能干)闰土为什么要“捏着”胡叉轻轻地“走”?(板书:机智勇敢)想象一下闰土是怎样刺查?哪个同学表演一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闰土有什么特点?教师小结4、教师小结三、质疑延伸1、还有哪些疑问?2、学生提问3、师生解答4、课外延伸(可以去阅读小说《故乡》)四、教师总结【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第2篇】教材简析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热情纯朴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课《少年闰土》学案(合集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课《少年闰土》学案(合集5篇)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课《少年闰土》学案大石岭九年一贯制学校六年级语文学案设计《少年闰土》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会写7个字。
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能快速地默读全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
自学过程:第一课时1、快速默读全文,读准字音,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找工具书解决字词。
2、注意理解文中生僻的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便是3、读完课文后,你对少年闰土的印象是什么?4、课文记叙了“我”与少年闰土的哪几件事情?给每件事写一个小标题。
你最喜欢哪一件?第二课时1、课文记叙“我”与少年闰土的事情中,分别体现了少年闰土什么性格特点?事件:人物特点:()()()()()()()()2、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并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用一段话描写你所熟悉的一个人物:()3、理解句子:他们都和我一样,中,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4、找出“我”与闰土相识和分别时的句子,想一想“我”对闰土怀有怎样的感情?5、发挥想象,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见面时,是什么样的场景?拓展阅读故乡(节选)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
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云环境下的课堂翻转教学理念。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
”近几年,从美国引入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颠覆传统教学的翻转课堂与我国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要义契合。
因此,本课在新课改理念和翻转课堂理念下设计教学,将数字化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真正做到课堂的高效。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并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闰土人物形象。
2、通过联系时代背景及相关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初步感知鲁迅作品的特点,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的兴趣。
教学准备:微课视频(教师);完成预习作业(学生)教学重难点:4、重点:学习作者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并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闰土人物形象。
5、难点:通过联系时代背景及朗读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已经有了自己的体验,对于《少年闰土》中提到的童年生活,学生是很有感触的,容易激发学生的共鸣;但是,《少年闰土》中提到的童年生活与现在的时代相差甚远,特别是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学生理解的一大障碍;对于我班的孩子来说,长期接触云教学,对于网上学习已经不在陌生,能通过“学乐云”网络教学平台熟练地完成网络作业,能通过网络完成预习作业,在网上和同学们展开讨论交流。
基于此,在班上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为本课的学习减轻了不少难度。
课前预习微课台词: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写人的文章,如《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里“起初,小嘎子抖擞精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体会出嘎子机敏、富有心计、心急的个性特点;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手指头<出示图 >,是非常传神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吝啬,贪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其次,在《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我们通过品味王熙凤的外貌<出示图 >和语言<出示句子“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说着,便用帕拭泪。
”>感受到了王熙凤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炫耀地位的性格特点。
作者在这些文章中都关注到了人物动作、语言、外貌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少年闰土》这篇文章,你来看看作者鲁迅是如何描写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
请你读一读这篇文章,找一找描写闰土的相关句子,勾画下来,体会体会,看看闰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再用简洁的词语批注下来。
刚才,我们已经初步感受了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边读边想象的方法,使文字中的人物在我们脑海里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下面请试着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读读下面这段文字,看看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怎样的闰土形象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读完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呢?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中,是不是能让我们走进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中?现在,就请你反复朗读你所勾划的句子,让少年闰土这个人物形象在你的头脑里更加丰满起来。
好,相信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一定能把预习作业完成得很好!祝大家学习愉快!预习作业设计(易教平台发布):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到闰土给“我”讲了四件有趣的事,下面几个选项中,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表述正确的是()A 看跳鱼儿海边拾贝看瓜刺猹雪地捕鸟B 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C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D 海边拾贝雪地捕鸟看瓜刺猹看跳鱼儿2、读了《少年闰土》一课,闰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3个关键词写下来(、、)。
3、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请摘录下来。
()课堂学习:一、作业梳理,反馈学情(一)、观看微课情况上课,同学们好。
上节课我们初识了闰土,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闰土。
课前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微课,大家在家里进行了自学,下面来看看你们的自学情况。
点击,收看率:同学们真不错,100%都观看了微课。
(二)、预习作业1、选择题(我们再来看大家完成预习作业的情况,首先,来看看第一题,选择题: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到闰土给“我”讲了四件有趣的事,下面几个选项中,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表述正确的是()一起来看:多少人参与了答题,全部,正确了多少,错误率,0%,参与率为100%,也就是正确率为100%.来我们来读一读正确答案:生: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2、填空题选择题大家完成得不错,填空题,大家完成得怎样呢?我们来看:读了《少年闰土》一课,闰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3个关键词写下来。
我们来看看,这是开放性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
你都写了哪些词语呢?(请生读邓洪睿、罗宇、李婷婷的答案,注意纠正罗宇所写“善良、勇敢、见时广”中的错别字)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在你们写的这些词语中,有一些是重复的,有一些是意思差不多的,老师统计了一下,你们一共提交了137个词语,其实,你们提交的关键词只有9个,你们知道重复率最高的是哪三个词语吗?答案马上揭晓(灯片:前三个词:勇敢、见多识广、聪明)(板书三个词)。
其实,除了这三个词语,大家还很关注:善良、害羞、活泼可爱、淳朴等等(灯片善良、害羞、活泼可爱、淳朴等等)(板书省略号)词语。
3、难点句子课前自学中,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些不理解的句子。
(点下一步,浏览)老师大致统计了一下,一共有11个难句。
不过这也很正常,因为鲁迅的文章,不论是内容,还是表达方法,理解起来都有难度的。
其中这几句出现得最多。
我们来读一读(比如,邓洪瑞:“装弶”这一句12位同学提出了不理解;何洁:“素不知道”这句5人不理解;李灵锋:“四角的天空”共9人不理解;万玉鑫:“跳鱼儿”着巨额6人不理解)这节课,我们就要来通过学习,解开我们心中的疑惑。
二、感悟闰土形象根据预习反馈第二题提炼出来的闰土形象:“勇敢、见多识广、聪明”重点感悟体会。
(一)感悟闰土的勇敢过渡:大家都知道闰土给“我”讲了很多稀奇事,你觉得从哪件事能体会出闰土的勇敢呢?预设:1、感悟体会第10自然段生:我从第十自然段感受到的(灯片10段,猹咬瓜)。
(备注:你是怎么体会到的?)你能不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呢?层次一:朗读体会;层次二:对比朗读,感受人称的变化,“你听,你便”这种二人称表述给人的亲近感,身临其境的感觉,再朗读。
2、感悟体会第13自然段这样的生动的语言描写文章中还有(灯片13段),谁来读一读?3、感悟体会第1自然段过渡:闰土看瓜刺猹,给大家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其实也给文中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三十年后,一提到闰土,头脑中就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出示灯片瓜地图)层次一:自由读,思考这段是怎样描写闰土勇敢形象的?层次二:说感悟,同时个别读,教师梳理表达方法(师板书:动作、外貌环境烘托等)。
层次三:集体美读。
同学们,这么美的文字?这么勇敢的闰土形象,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层次四:练习背诵多美的夜晚,多么勇敢的闰土啊!如果能让这位少年形象永远留在我们脑海里,那该多好啊!来,你能借助这些词语把这段话背下来吗?(灯片词语)“天空圆月沙地西瓜少年捏刺逃走”2、理解第二、三个关键词:见多识广、聪明等过渡:很多同学还认为,闰土的见多识广、聪明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看黑板)。
你又是从哪些事情体会到的呢?找出来,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注意回馈解决“装弶、跳鱼儿、素不知道”这些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难点句子等问题。
3、理解解决其他词语:你看,通过这些事情,你们又感受到了这么多闰土的形象。
对于闰土的印象,我们还提出了这些词语(灯片柱状全图如:善良、害羞、淳朴、甚至活泼可爱),说一说,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学生上台板书)总结:看来,我们不同的同学,阅读同一篇文章,感受是不完全一样的。
你看(看黑板),鲁迅就是通过细腻的外貌描写,生动的语言描写,以及环境的烘托,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少年闰土形象,通过大家的交流和朗读,闰土的形象在我们脑海里就逐渐丰满起来啦。
情况预设:如果学生先提出第一自然段的句子:教师就提问,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怎么感受到闰土勇敢的?再品读。
再过渡:闰土看瓜刺猹的描写在文中还有描写,找出来读读,过渡到第10自然段和13自然段。
三、深入理解难点句子(解决预习第3题:摘录难点句子)过渡:刚才我们在学习中,已经理解了几个难句子,下面我们来读读这个难句子(灯片)。
这句话确实是文章中含义最深刻的句子,找到这句话的同学你的阅读思考力是很强的。
那么,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句话呢?1、交代合作方法给大家一个建议,我们发挥小组团队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怎样呢?合作要求是:一读句子;二查资料;三议感受(看灯片,依次讲)2、学生合作步骤一:自主阅读;步骤二:查阅资料;步骤三:组内交流,网络组际交流。
3、全班交流我们看到,第x组的意见跟帖很多,说明你们的观点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来请你们来说一说。
(引导要点:关注生活——读书、实践一样重要,可提问“你有没同学联系了生活来理解这句话”)现在你们看,我们通过集体的力量,就理解这句最难理解的句子,你们摘录其他句子能理解了吗?(点平台:解决“素不知道”等句子的理解)过渡:你看,我们通过反复读,边读边想象,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的方法,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拓展:1、提供资源2、提供学习方法3、提供回顾同学们,你们来看,这样一个(点灯片)勇敢、见多识广、聪明的闰土,后来会有怎样的命运呢?在鲁迅的作品《故乡》中,30年后的闰土是这样的形象(点灯片),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说)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感兴趣的同学去读读鲁迅的小说《故乡》鲁迅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在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学习中,我们都会很多次与鲁迅相遇,在初中我们会读到鲁迅的(灯片),到了高中,我们会阅读到(灯片)。
今天,我们只是初识鲁迅的作品,鲁迅还有很多经典的文章,同学们可以上网下载,可以到图书馆,或者向他人借阅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慢慢去品悟。
今天,我们课前利用微课,开展了自主学习,对闰土有了初步的印象,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为我们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再经过大家的交流互动我们有了更大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同学表现出很强的学习能力,老师期待大家在课外,从鲁迅众多的作品中,进一步走进这位以笔为武器的中国的文化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