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物理必修1(粤教版)练习:第三章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含解析
3.3《力的等效和替代》学案(粤教版必修1).doc

学案:§3.3力的等效和替代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力的图示法,区别力的力求和力的示意图。
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本质是从作用效果相同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
掌握合力和分力的关系——构成平行四边形。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清楚研究一个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和一般程序,同时明白如何去等效的概念。
注重实验探究方案设计的思考与改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略跨学科知识结合的,同时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友好合作的精神和态度。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难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例题精析:例1、弹簧受500牛竖直向下的力1、语言描述。
2、示意图(有方向和作用点,无大小)3、图示法(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有大小、方向、作用点)总结示意图和图示法的区别。
分析:力的图示大小:线段长短方向:箭头方向作用点:箭尾/头例2、用图示法表示出弹簧受到与水平面成90度和45度的500牛的力。
结论: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不同的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
利用电脑展示以下等效的例子:1、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和一个大人单独提起同一桶水。
2、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课件。
如果用两头大象来替代两支马队,也能将两半球拉开。
3、一个力拉弹簧和两个力拉弹簧都能将弹簧拉到同一个位置。
实验:课堂练习1、用实验中的作图法做课本P46的练习第一、二题。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
2.物体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 F1=8N, F2=10N, 当F2由10N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 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变化是( D )A.逐渐变小B.逐渐增大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3.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则( B )A.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时,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B.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时,物体所受合力可能为零C.当两个力中一个较大时,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与较大的力同方向D.当两个力互相垂直时,物体所受合力将取最大值4: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的大小是2000N,方向水平向右,作出力F的图示。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3节力的等效和替代教学探究+例题思考+同步练习(3份

力的等效和替代同步练习1、力的图示:用一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和都表示出来的方法。
2、力的分解:求叫做力的分解。
3、作用与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F1=5N,F2=4N,用一个力等效替代这两个力,则这个力不可能是()A、2NB、7NC、9ND、10N4、下述正确的是()A、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B、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力可以由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对应着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5、一个大人单独提起重100N的一桶水,如果这桶水让两个小孩共同提起,可知这两个小孩对水桶作用力的合力为()A、大于100NB、小于100NC、等于100ND、上述三种情况均有可能6、关于合力与分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的大小B、合力的大小至少大于其中的一个分力的大小C、合力的大小可以比两个分力都大,也可以比两个分力都小D、合力不可能与其中的一个分力相等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同的力,其作用效果不同B、合力与分力可以相互替代C、合力就是分力的代数和D、合力一定大于分力8、两个大小和方向都确定的共点力,其合力的()A、大小和方向都确定B、大小确定,方向不确定C、大小不确定,方向确定D、大小和方向都不确定9、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10、以下关于分力和合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合力和它的两个分力同时作用于物体上B、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分力大小的代数和C、合力可能小于它的任何一个分力D、合力的大小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的大小11、玩单杠时,为什么双臂夹角越大,越费力?12、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能进行力的合成吗?答案:1、略2、略3、D4、D5、C6、C7、AB8、A 9、略 10、CD 11、略 12、略。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3粤教版必修1

第3节力的等效与替代本节教材分析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力的图示法,区别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本质是从作用效果相同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
掌握合力和分力的关系——构成平行四边形。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清楚研究一个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和一般程序,同时明白如何去理解等效的概念。
注重实验探究方案设计的思考与改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略跨学科知识结合的,同时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友好合作的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1)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思想(2)实验方案的设计(3)概念较抽象教学建议怎样在这一节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板演引导(板书演示加以引导)、实验演示与发现法。
由于本节后面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从力的大小和方向两方面进行的,必须用力的图示处理实验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此加以引导,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将力表示出来。
也就是说,通过板演使学生明确力的图示的规范性。
由于学生动手能力不是很强,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这一节设置为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来阐述等效的思想,并归纳出力的合成原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让学生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了解到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存在的和谐美。
新课导入设计举例引入——一辆小汽车陷入泥泞,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其拉出?十几个人能将其拉出来,用另一辆汽车也能将其拉出来。
这辆汽车的牵引力和十几个人的作用力是否存在何种关系?怎样判断这种关系的存在——引出课题:力的等效和替代。
提问引入: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有哪些方法可以较准确地表示出一个力?3、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何不同?(画图说明)画出下图中弹簧的受力情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物理必修1(粤教版)练习:第三章章末质量评估(三)含解析

章末质量评估(三)(测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如图所示的四个受力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物体受力情况的是()答案:A2.如图所示,吊于电梯天花板上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绳对物体的拉力和物体对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物体的重力与绳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物体的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绳上解析:绳对物体的拉力和物体对绳的拉力是物体和绳直接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A正确;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绳的拉力受力物体不同,不是一对平衡力,B错误;物体的重力与绳对物体的拉力均作用在物体上,二力为平衡力,C错误;物体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地球上,D错误.答案:A3.如图所示,一个大人拉着载有两个小孩的小车(其拉杆可自由转动)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的水平分力等于小孩和车所受的合力B.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C.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D.小孩和车所受的合力方向向前解析:小孩和车整体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利用正交分解法分析易知,拉力的水平分力等于小孩和车所受的摩擦力,故选项A错误;根据力的合成和二力平衡易知,拉力、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支持力的合力平衡,重力、支持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故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故选项B错误,C正确;小孩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所受的合力为零,故选项D错误.答案:C4.跳伞运动员打开伞后经过一段时间,将在空中保持匀速降落.已知运动员和他身上装备的总重力为G1,圆顶形降落伞的重力为G2,有8根相同的拉线,一端与飞行员相连(拉线重力不计),另一端均匀分布在伞面边缘上,如图所示(图中没有把拉线都画出来),每根拉线和竖直方向都成30°,那么每根拉线上的张力大小为()A.3(G 1+G 2)12B.3G 112C.G 1+G 212D.G 14解析:以一根拉线为例,每根拉线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分力为F 1=F cos 30°=32F ;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8F 1=G 1,解得F =3G 112. 答案:B5.如图,滑块A 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 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 (A 、B 接触面竖直),此时A 恰好不滑动,B 刚好不下滑。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3 力的等效和替换-教案设计

基于“情景任务”教学,培养物理学科素养——高一“力的等效和替换”教学设计例起同一桶水事例;【学生】分小组做图3-3-5中小实验:用一把弹簧秤和用两把弹簧秤一起分别拉同一橡皮筋伸长了同一长度的事例。
教师指导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问题2】:叙述三个“等效”事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1、图3-3-3:8匹马施加的8个力共同作用效果←等效→1 头大象施加的1个力F作用效果;2、图3-3-4:2个小孩施加的2个力F1、F2共同作用效果←等效→1个大人施加的1个力F作用效果;3、图3-3-5:2把弹簧秤施加的2个拉力F1、F2共同作用效果←等效→1把弹簧秤施加的1个力F作用效果深化等效思想【问题过渡】:既然F与F1、F2共同作用效果等效,那么力F 与F1、F2能否相互替换?三、力的替代教师引导【学生】:能1、图3-3-3:8匹马施加的8个力共同作用效果←替换→1头大象施加的1个力F作用效果;2、图3-3-4:2个小孩施加的2个力F1、F2共同作用效果←替换→1个大人施加的1个力F作用效果;3、图3-3-5:2把弹簧秤施加的2个拉力F1、F2共同作用效果←替换→1把弹簧秤施加的1个力F作用效果深化替代思想四、引入概念:(1)合力与分力(2)力的合成与分解【引导学生归纳】:由“力的等效与替代”思维方法,得出“合力与分力”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学生】:1、合力与分力:在上几个事例中,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和几个力共同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哪几个力的合力,哪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几个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从事例中提炼概念对图3-3-3、图3-3-4图3-3-5归纳总结讨论与交流:生活中还有其它类似的例子吗?通过事例理解几个概念【问题过渡】:若合力F与两分力F1、F2的作用效果等效可替代,那么F与两分力F1、F2的大小、方向【学生】:猜想(1)合力总大于分力(2)合力就是两个分力的数值之和(3)合力大小比两个分力的数值之和小些的某个值激发学生思考,猜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系如何呢?五、寻找等效力【探究实验】:设计实验,正式猜想利用每张实验台上备有实验仪器,设计你的实验方案引导:利用电脑展示,结合学生的设计进行归纳说明【教师引导】:实验中,必须使两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橡皮筋拉长到同一位置O。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三节 力的等效和替代学案 粤教版必修1

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1.等效与替代:如果一个力F的跟另外几个力F1、F2、F3…的共同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等效和相互替代。
等效替代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之一,它可以使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2.合力与分力: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而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合力与分力之间是效果上的等效“替代”关系.3.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物理学中,通常从相同这一点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求合力的方法叫 ,求一个力的分力叫 .4. (单选)关于合力与其两个分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小的分力,小于大的分力B.合力的大小随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C.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D.合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大的分力,也可能小于小的分力5.(单选)两个大小和方向都确定的共点力,其合力的( )A.大小和方向都确定B.大小确定,方向不确定C.大小不确定,方向确定 D.大小和方向都不确定【自主学习】参考答案:1.作用效果,作用效果2.合力,分力3.作用效果,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4.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大小不一定大于小的分力,如图甲所示,也不一定小于大的分力,如图乙所示;合力的大小也不随夹角的增大而增大,如图丙所示,并且也不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故选项D正确.5.解析: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当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后,则其对角线的大小和方向也确定了,故选项A正确.答案:A如图3-3-1所示,同样一桶水,一个人提和两个人共同提,感觉是不一样的,一个人把它提起来,感觉很重,给桶施加了个向上的拉力;两个人共同提起来,感觉很轻松,给桶施加了个力.一个人提和两个人提都是将桶提了起来,作用效果是的.1.合力与分力: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合力与分力之间是效果上的等效“替代”关系.2.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物理学中,通常从作用效果相同这一点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图3-3-1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
【精品】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1课件:第三章 第三节 力的等效和替代含解析

图3-3-1
②因为力是矢量,定量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 系必须同时考虑力的大小和方向,必须将各力的 图示画出进行比较。
(2)步骤:
①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
②用两条细绳系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用两 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筋,橡皮筋伸长,使结点 伸长到一固定点; ③用铅笔记下固定点的位置,画出两条细绳的方向, 并记下两个测力计的读数; ④选取合适的标度,作出两个力F1、F2的图示;
[重点诠释]
合力与分力的特性
(1)等效性:合力与几个分力产生的效果相同。
(2)替代性:合力与分力不能同时参与运算,如 在受力分析时,不能认为物体在受到分力作用的同 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
(3)力的合成与分解:寻求用一个力等效 替代几个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合成;寻求用 几个力等效替代一个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分 解,力的合成和分解互为逆运算。
理解 教材 新知 第 三 章 第 三 节 把握 热点 考向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向一
考向二
应用 创新 演练
随堂基础巩固 课时跟踪训练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
用点。 2.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 上,或者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 一点,这几个力就称为共点力。
3.从作用效果相同这一观点出发,根
2.(双选)关于分力与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合力与分力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B.分力作用于物体上共同产生的效果与合力单独作 用时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 C.各个分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才可以进行合成 D.各个分力必须是同一个物体同一时刻受到的力
解析:合力Leabharlann 各个分力的等效替代,二者本质是同一
作用效果两种发生原因的不同表述,并不是同时作用 于物体上,A错,B正确。各个分力可以是不同性质 的力,也可以是同一性质的力,C错。各个分力必须 是同一时刻同一物体受到的几个力,合力也即是这一 时刻受到的合力,D正确。 答案:BD
高中物理 3.3 力的等效和替代学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3.3 力的等效和替代学案粤教版必修1➢自主学习:1.力的图示1)力的三要素: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一般不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和。
物理学中称之为力的三要素。
2)力的示意图:只用一根来表示力,所得到的图我们称为~力的示意图只可以表示出力的和,但不能表示出力的。
3)力的图示: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力,我们用一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所得到的图我们称为--其中线段的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指向力的方向;(或)表示力的作用点。
例1、B物体的重力是100N,放在水平地面上。
请分别用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法画出其所受的重力。
例2、重为6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画出木块对桌面压力的图示,并画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问题导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都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力,两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自主学习:力的等效与替代2.力的等效:如果一个力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从力的作用效果上来看,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是的。
3、力的替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的,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
2)力的合成与分解物理学中,通常从作用效果相同这一观点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叫做。
➢练一练:1、关于合力与分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B.合力与分力的性质一定相同;C.合力与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D.合力与分力的性质不影响作用效果。
2、关于力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个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求出他们的合力,物体便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C.某个力与其他力使物体发生的形变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D. 不同性质的力,不能进行合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级抓基础
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要和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结点的位置重合,这样操作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控制变量的方法B.等效替代的方法
C.理论推导的方法D.理想实验的方法
答案:B
2.如图所示,日光灯管用两悬绳吊在天花板上,设两悬绳的拉力分别为F1、F2,其合力为F,则关于灯管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灯管只受F1和F2的作用
B.灯管受F1、F2和F的共同作用
C.灯管受F1、F2、F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D.灯管受F1、F2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答案:D
3.一个重力为20 N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用一个F=5 N的力竖直向上拉该物体,如图所示,重力与拉力的合力为()
A.15 N B.25 N C.0D.无法确定
答案:A
4.关于共点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这两个力一定是共点力
B.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是一对平衡力,则这两个力是共点力
C.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点在同一点上,则这几个力是共点力
D.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线交于同一点,则这几个力是共点力
答案:A
5.(多选)关于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和分力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B.几个分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共同的作用效果与它们合力单独作用效果相同
C.几个分力一定要同一性质的力才可以合成
D.几个力必须是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才可以合成
答案:BD
6.(多选)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时,使用弹簧测力计必须注意()
A.测量前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点
B.实验中只需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C.在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外壳不要与纸面摩擦
D.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解析:A选项是为了读数准确,A正确;实验中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拉力的方向以及结点O的位置,B错误;C可以保证准确地测出拉力的大小;细绳的作用是能显示出力的方向,所以不要求必须等长,D错误.
答案:AC
B级提能力
7.如图甲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将小圆环挂在橡皮筋的下端,橡皮筋长度为GE.用两根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到O点,小圆环受到作用力F1、F2和橡皮筋的拉力F0,如图乙所示.
(1)如图乙,此时要记录下拉力F1、F2的大小,并在白纸上记下________,以及O点的位置.
(2)实验中,不必要的是()
A.选用轻质小圆环
B.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应校零
C.撤去F1、F2,改用一个力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O点
D.用两根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时,要保持两弹簧测力计相互垂直
(3)图丙中F′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小圆环时,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F与F′中,方向一定沿GO方向的是________.解析:(1)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因此除了需要记录拉力F1、F2的大小,还要记录这两个力的方向;(2)本实验的目的是寻找等效力,因此应为任意情况下的两个力与合力关系,D错误;选用轻质小圆环是为了减小水平方向偏移的误差,合力与分力之间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撤去F1、F2,改用一个力拉小圆环,仍使它处于O点,以确保等效,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校零是为了使力的大小读数准确,A、B、C是必要的;(3)当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小圆环时,因圆环为轻质小圆环,故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橡皮筋的拉力平衡,其方向一定与橡皮筋的拉力方向相反,即一定沿GO方向的是F′.
答案:(1)两个力的方向(2)D(3)F′
8.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套,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出绳套,并互为角度地拉橡皮筋,把橡皮筋的一端拉到O点,用铅笔描下O点位置和两个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
数,然后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再次把橡皮筋的一端拉到O点,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作出三个力的图示,如图乙所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两细绳套应当适当长一些,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B.在用力拉弹簧测力计时,拉力应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
C.在作力F1、F2的图示时,必须选取同样的标度,而作F′的图示时,可以选取不同的标度
D.最后,连接F1、F2和F′三个力的末端,验证所得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2)甲同学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都是10 N,他把弹簧测力计校准零点之后,先后测量了一个质量为1 kg物体的重力,发现示数均是8.2 N,测量重力的操作都是正确的,如果用这两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________影响(填“有”或“没有”);乙同学实验后才发现忘记对这两个弹簧测力计校准零点,他把两个弹簧测力计平放在实验台上,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是0.3 N,乙同学的弹簧测力计对实验结果________影响(选填“有”或“没有”).
解析:(1)拉橡皮筋的细绳要适当长一些,以方便画出力的方向,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在用力拉弹簧测力计时,拉力应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否则会影响拉力大小,故B正确;在作力F1、F2的图示时,必须选取同样的标度,而作F′的图示时,也必须选取相同的标度,故C错误;根据F1、F2作出平行四边形,比较对角线和F′的关系,故D错误.
(2)用两个校准零点后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同一个物体发现示数相等,则
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劲度系数相等,用这两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拉力和伸长量成正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若两个弹簧测力计测量前都没有校零,且没有拉力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是0.3 N,则用此弹簧测力计测量时,弹力的大小实际值应等于测量值减去0.3 N,根据实验值作平行四边形时,误差较大,对实验有影响.
答案:(1)AB(2)没有有
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寻找等效力”.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 点,手持另一端使结点O静止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的示数为________N.
(2)下列的一些做法中,哪些是该实验中必需的实验要求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实验中必须保证OB水平
B.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E.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AO与OB的夹角不变
(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提出两个解决办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是0.2 N,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6
N.
(2)实验时对力的方向没有具体要求,所以OB不一定要沿水平方向,A错误;重物的重力是合力,需要知道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应测量重物的重力,B正确;拉线的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投影到木板上的力的方向误差小,C正确;改变拉力后,进行多次实验,只需要每次都记下结点O的位置即可,D错误;改变拉力后进行多次实验,对AO与OB的夹角不要太大,也不能太小,夹角可以变化,E错误.
(3)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可以采用的措施是:①将A 换成较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②减小两弹簧测力计拉力间的夹角;③减小重物M的质量.(任选其中两个即可)
答案:(1)3.6(2)BC(3)①将A换成较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②减小重物M的质量
10.如图所示,一个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静摩擦力作用,而且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其中F1=10 N、F2=2 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多少?
解析:F1和F2的合力F12=F1-F2=8 N,方向向右,又因物体受三个力作用且合力为零,故静摩擦力F f=8 N,方向向左.若撤去力F1,则木块受F2作用而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此时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为2 N,方向向右,木块仍保持静止状态,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0.
答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