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课件用

合集下载

第3课《古诗三首》 课件-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第3课《古诗三首》 课件-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这首诗里,最让你难过的是哪一点?
牛郎和织女,一对 夫妻,两个相爱的人, 只是隔了一条清浅的银 河,却不能见面,不能 说话。
因为不能见面,于是有了离愁,有了刻骨的思念,
你从哪里看出织女的思念?
从这个句子里看出想念,这么 能织的人整天还织不成布来,
这个字让人感觉织女是随意地抚弄着机抒,心思不 在织机上,因为她在想念牛郎呢。
可见心思并不在织布上。
这个句子让我想起了“涕泪满衣裳”,杜甫是喜极 而泣,这里的织女是因为太想念了而伤心落泪。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你们觉得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诗呢?难道他只是在感叹 牛郎织女的境遇吗?
东汉末年,天下之乱。有兴趣的可以 去了解一下“董卓之乱”历史事件。乱世 最苦是百姓,战乱造成无数的家破人亡、 妻离子散,生活中有了许许多多的“牛郎 织女”,所以这首诗写了许许多多人的境 遇,说出了许许多多人的心声。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唐]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当时的皇帝非常喜欢这首诗,他觉得这首诗是在 称赞自己,你觉得皇帝是怎么解读这首诗的呢?
皇帝可能会想:这是在赞美我,赞 美我的恩泽就像这火种一样传递到 干家万户。
但是,当时也有一些皇帝宠幸的官员觉得韩竑是借诗 讽刺自己,你觉得这些宠臣是怎么解读这首诗的呢?
寒食禁火,是沿袭已久的习俗,但 我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这是在讽 刺我们搞特权,讽刺我们腐败啊。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学课件(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学课件(共22张PPT)

chuáng

xiāng

3.学会观察压线笔。 “床”里面的木字一横压横中线写 略 上扬。“乡”第一个撇折沿竖中线起笔, 第二个撇折略微上扬,两个撇折基本平 行,转折处基本对齐。
xiāng



学习延伸
一、与同学们讨论下各自的学习心得 二、老师们指点下本课时的重要内容
学习延伸
学习延伸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带心字底的字你还学过哪些?发现了什么规律?
想忘怎 要点:带心字底的字和人的思想心 情有 guāng
生字。认识“床、故、光”3个字。
“光”和“床”韵母都是“ang”。
“床”是由“广+木"合成,“故”是“古” 加反文旁,都是熟字加偏旁。
(2)我要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字。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 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 进步。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 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如 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 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 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语文一年

下册
第四单元
8 静夜思
一、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读诗题“静夜

思”,识记“夜”

和“思”。

(1)月亮出现在夜空,认读生字“夜”。
(2)“夜”可以组哪些词?
夜色、夜晚、月....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教学内容:《静夜》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理解《静夜》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静夜》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静夜》的诗意表达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和课件:诗歌《静夜》的全文和相关图片。

2. 学生用书:学生课本,笔记本。

3.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冬夜的图片或播放一段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冬夜的思考,并与此次教学内容《静夜》进行关联。

Step 2:导入(10分钟)教师先读一遍《静夜》,然后展示全文给学生,让学生仔细阅读这首诗,并在阅读后提问以下问题:1.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2. 诗中描述了哪些场景和情感?3.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通过讨论和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Step 3:鉴赏(15分钟)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课堂上进行第一次鉴赏。

老师给出相关的提问:1. 诗中的文字有哪些特点?2.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是怎样的?3. 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和老师的引导下,将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进行表达。

Step 4:理解(15分钟)在这一环节,老师通过提问和学生的思考,对诗歌的主题、形式和诗意进行进一步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2. 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这个主题?3. 你觉得诗歌的意境如何?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诗歌的意义和特色,并加以总结和归纳。

Step 5:感悟(10分钟)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并书写自己的感悟。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如诗歌的主题、形式和诗人表达的情感等,最后进行展示和交流。

Step 6:拓展(5分钟)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通过诗歌欣赏的方式,继续拓展对其他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诗歌阅读和写作能力。

《郭沫若诗两首》ppt课件

《郭沫若诗两首》ppt课件
导入新课
请您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 桃 花 开 了 , 好 像
……
蒲公英飞起来了,好像……
蜜蜂在花丛中来回穿梭,好像……
皎洁的月光像……
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 开贞,四川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 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 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 诗创作。1926年参加北阀战争 ,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 后,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他学识 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 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静夜》选自《女神》之后的诗文 集《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这 时国内的“五四狂潮已过,政局混乱。 作者思想感情极端矛盾,他既对现实不 满,有强列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抗精神, 又希望在大自然里或在超现实的空幻境 界里找寻暂时的逃避和安慰。因此,诗 中想象大胆,表情含蓄。
学习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词语解释
缥缈: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闲游: 悠闲地游逛。 定然:一定像这样。
陈列: 把物品摆放出来 给人看
珍奇: 珍贵而稀有的物品。
整体感知
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 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 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 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仰望星空
繁华的街市
花灯
课文讲解
《静夜》主要写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 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 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 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 发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
课堂练习
1、诗中 一 节是写实, 二三四 节是想象。 2、“世上没有的珍奇”的“珍奇”,在诗 里将 形容 词用作 名 词,意 为 稀有而珍奇的物品 。 3、“街灯明了”的“明”是 动 词,“天 上的明星”的“明”是 形容 词。

(初一语文教案)《静夜》备课笔记-教学教案

(初一语文教案)《静夜》备课笔记-教学教案

静夜备课笔记-教学教案张敦礼一、课文悟读静夜是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小诗。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时期,隐含了诗人当时较为简单的思想感情。

首先,诗人描绘了一幅极其安静、奇特的月夜晚景图,将读者引入到一个“平和洁净〞,的奇特世界。

这一描绘,既是诗人眼中的实景,更是诗人所憧憬的人间奇特的生活。

因此可以说,这一景象中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奇特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这种心情的流露,与女神诗集中的一些篇什比拟起来,显得委婉、含蓄。

其次,反映了诗人更明慧的生命深思。

诗人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天河,从而引出鲛人泣珠的神话传奇。

往深层次想,天上的鲛人对月流珠,不正是诗人对月深思时的心情吗当时,正是“五四〞运动退潮后的消沉时期,面对现实,应当怎么办尽管诗人没有说出,但从引用“鲛人泣珠〞这一神话传奇看,诗人的用意十清楚显,即使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挽救祖国,就是流下的泪也要变成珍宝,来报效祖国。

从这里,我们不应只想到诗人的哀伤、无奈、惆怅的心情,更要看到这种蕴藉的情感中,包含着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心,对现实有着更深的思考。

诗人后来的作品及行动,也都说明白这一点。

再次,诗人引用传奇,写的是一个令人感慨的凄美场面,让读者从中更能体会出其情之悲、其意之切,使得这首小诗更富于感染力,诗歌形象更具体。

总之,这首诗在立意上具有奇特的艺术魅力。

同时,在艺术形式上,也是匠心卓异,如诗歌表现出的音韵美。

八行二节诗,节奏均匀、韵脚间隔回环,诗句错落有致;句式间隔对应,参差中又有齐整美,其安静、高雅,很有古典诗词的风味。

二、亮点探究1.诗的第一节描绘的实景有何特点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探究学习:诗的第一节写的是人间的月色和晚景。

短短的几句,描绘了一幅极其安静、奇特的月夜晚景图,把人带进一个“平和洁静〞的世界。

这幅晚景图,包含着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奇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联系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就不难理解这一点。

在结构上,为其次节诗开放联想营造了气氛。

《静夜思》PPT优质课件

《静夜思》PPT优质课件

壹 静夜思
静夜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壹 识字
生活中识字: 夜——夜晚 光——月光 举——举手 举重
熟字加偏旁: 田——思 木——床 古——故
形近字比较:忘——望 底——低 凝——疑贰Βιβλιοθήκη 猜谜语床低头
谜语一
此木虽宽,供人卧躺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 对影成三人。
静 夜 思李

壹 人物生平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 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 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 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 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壹 静夜思
静夜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谜语二
他是何方人氏,老爱脚 踢石子
谜语三
大字左上有两点,像人 把头点又点
壹 识字 好像
静夜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贰 主要成绩-词赋
床前光
贰 主要成绩-词赋
疑是地上霜
贰 主要成绩-词赋
举头望低头 思故乡
贰 主要成绩-思想

静夜ppt课件

静夜ppt课件
《静夜》 闻一多
1
闻一多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 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 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 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 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 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 《死水》。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 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2
文学特点
闻一多诗学不但具有独特的现代性意义,而且富有深 广的古典文化蕴含,从文学到文化的跨越是闻一多作 为一个现代诗人和学者的重要特征。
3
个人成就
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美: 诗的实力不独包括着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 筑的美。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 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 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这一点不包 括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
6
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幅 幅色彩浓郁的画面。
建筑美是指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 匀称,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这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 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一种 外形的匀称均齐。
4
《静夜》是闻一多写于40年代初期的诗篇,作品中的主 人公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死守书斋的文人,而 是感时忧国,以济世安邦为己任的现代知识分子,这是 对诗人及其他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艺术写照。
闻一多先生一直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的理论,他要 求新诗是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些均在这首 诗《静夜》中有所体现。全诗读起来很有节奏感,28句 押14个韵,两句一个韵,格律严格。诗里面用词亲切且 富情味节和句匀称均齐。是不可多得的一首好诗。

21《静夜》PPT课件

21《静夜》PPT课件
2
这首诗选自《女神》之后的诗文集《星 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这时国内的 “五四’海潮已过,政局混乱。作者思想感情 极端矛盾,他既对现实不满,有强列的爱国主 义思想和反抗精神,又希望在大自然里或在超 现实的空幻境界里找寻暂时的逃避和慰安。因 此,诗中想象大胆,表情含蓄。
3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9
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 一下全诗的意境。
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一片松树 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 了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 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 心想,此刻茫茫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 一位美丽的鲛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 宁静、美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 呢?
29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0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但两诗比较,前一首诗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更为 明朗一些,对故事喜剧化的改造使诗歌结尾略带一点 亮色,读者淡淡的忧伤之余带一点淡淡的喜悦——毕 竟牛郎织女有着自由美满的生活;而后一首诗则是一 个令人感叹的悲剧性场面,鲛人孤独地对月流珠,作 者自己又何尝不是在对月流泪?
14
《星 空》
天上的街市 静 夜
对光明、自 由、幸福、 美好生活的 向往、追求
10
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诗中流露出 诗人怎样的情绪?
流露出诗人因对时代失望和对祖国、 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淡淡的哀伤、无奈和惆 怅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诗选自《女神》之后的诗文集《星 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这时国内的“五 四’海潮已过,政局混乱。作者思想感情极端 矛盾,他既对现实不满,有强列的爱国主义思 想和反抗精神,又希望在大自然里或在超现实 的空幻境界里找寻暂时的逃避和慰安。因此, 诗中想象大胆,表情含蓄。
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一下 全诗的意境。 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一片松树林; 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 星星。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着远处迷 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 茫茫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一位美丽的鲛 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好却又 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注重读出语气、 语调和节奏,通过朗读来加深了解。 2. 初步了解联想和想象,且能用自己 的话来描述诗中的想象世界,体悟作者 的思想感情。
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
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 柔和、舒缓。


月光 ⁄ 淡淡, ·· ⁄ 笼罩着⁄ 村外的 松林。 ·· 白云 ⁄ 团团, ·· ⁄ 漏出了几点 ⁄ 疏星。
··
天河 ⁄ 何处? ·· 远远的⁄ 海雾⁄ 模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怕会有⁄ 鲛人⁄ 在岸, 对月⁄ 流珠?
·· ··
•请结合诗歌的内容, 用“一个____的 夜晚”说话。
1.作者看着天河,想到了一个什么神话传说?
2.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 种 什么感情呢?
答:作者想起这个凄美、哀婉的神话传说,联系到自 己当时的处境,不禁流下了眼泪。表达了作者淡淡的
哀伤、无奈、惆怅的心情,也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
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忧心。
中国古代传说,在南 海外有一种鲛人,亦作 “蛟人”。神话传说中 的美人鱼。他们像鱼一 样在大海中生活。鲛人 善织一种薄的丝绸,做 鲛绢,更为特别的是, 鲛人在悲伤哭泣时,滚 落的眼泪是美丽的珍珠, 而且珍珠的圆润与否与 月亮的盈亏有关,月圆 之夜珠亦圆,月缺之夜 珠亦缺。故此种珍珠称 为”水仙的眼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