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七则》上课课件

合集下载

论语7述而篇ppt课件

论语7述而篇ppt课件

旁敲侧击的教育方法,潜移默化,要子路虚心学文,
加强修养。谁知他侧面教育不行,不仅听不进去,
反而仍然表现出争强好胜,出言不逊。孔子则转侧
面教育为当面批评,而且言辞非常犀利,毫不留情。
孔子既有旁敲侧击,又有正面批评,既有当面堵截,
又有“循循然善诱”,正面疏导。
20
• 7.12子曰: “富而可求也①,虽执鞭之士②, 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19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 “是用于世就去干,不能用于
世就隐匿,恐怕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样了! ”子路
问: “先生如果率领三军作战,那么打算选谁作你
的助手呢? ”孔子说: “赤手和虎搏斗,蹚水过河,
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会和他共事的。必须是,
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画而有把握成功的人才行。

• 孔子当着子路的面盛赞颜渊,本来运用的就是
信而好古:相信、爱好古代的文化。 ③老彭:商
代的贤大夫彭祖。一说指老子和彭祖。

【译文】

孔子说: “继承传授而不去改变创作,忠实并
遵从古代文化,我私下里把自己比作老彭。 ”
10
• 7.2子曰: “默而识之①,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② ,何有于我哉③?”

【注释】

①默而识(zhì)之: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卫灵公的孙子,蒯辄为国君,即卫出公,也就是本章的“卫君 ”。卫出公的父亲蒯聩知道儿子立为国君,于是借晋国兵力攻
打卫君,以期夺回君王之位,卫出公率兵拒之。父子相残,
祖孙三代如出一辙。
• 卫出公新任国君,冉求、子贡担心孔子会去帮助卫君。 因孔子以天下之任为己任,对天下之事采取“无可无不可”的 态度,为天下黎民苍生着想, “不羞污君”,不以侍奉坏君王

论语七则-PPT精选文档

论语七则-PPT精选文档


【分析】

赞扬颜回 安于贫困。
运用了 对比 的手法。
说明的道理:
安贫乐道是贤士的标准。
第三则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水,弯曲着胳 膊当枕头用,快乐也在这种生活当中啊。干不 仁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如天边浮云 一样。”

【分析】 成语: 乐在其中 快乐是什么?

在清贫中保持自己的情趣(仁)。 与第二则的相同点: 安贫乐道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 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描绘了这么一个“五 柳先生”(实际写的是自己),他“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在读书 中得到精神愉悦,而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 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 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 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分析】 提出两个对立的命题加以讨论: 取舍标准: 仁 里仁:君子任何时候安居于仁
富与贵 贫与贱
第二则

【注解】 贤哉回也:颜回贤德啊!主谓倒装句。 回,颜回,字子渊,孔子最器重的一个学生。颜回 家境非常贫困,他的身体状况也很糟糕,29岁时头 发就全白了,视力连孔子也不如,32岁时就去世了。 【译文】孔子说:“颜回贤德啊!(颜回品质高尚 啊!)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居室里。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 快乐。颜回贤德啊!”
︽ 论 语 ︾ 七 则
第一则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 要得到的,如果不用仁道获得它,君子是不会享 有的。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 用仁道抛弃(回避)它,君子是不会躲避的。君 子离开了仁道,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 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道的,即使在仓猝匆忙 的时候也一定与仁道同在,即使在困顿挫折的时 候也一定与仁道同在。

论语ppt课件

论语ppt课件

仁爱实践
提倡推己及人、待人以诚、成人之 美。
仁爱价值
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际关 系融洽。
忠诚与孝道
01
02
03
忠诚观念
忠诚于国家、民族和事业 ,强调为正义事业献身。
孝道精神
尊敬、关爱父母长辈,注 重家庭和睦。
忠诚与孝道关系
忠诚是孝道在社会层面的 延伸,二者相辅相成。
礼制观念
礼制内涵
规定社会行为准则、人际 关系规范,体现社会秩序 。
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经典导读与讲解
01
采用导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论
语》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情境教学与角色扮演
02
创设历史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儒家学者的
讲学场景,增强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感悟和体验。
互动教学与小组合作
03
开展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解读
这句话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通过每天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通过不断反思和总 结,不断完善自己。
04
论语在当代社会价 值与意义
道德伦理建设
道德引领
论语强调仁爱、忠诚、礼义等道 德观念,为当代社会提供道德引
礼制实践
遵循礼仪规范、尊重他人 、维护公共利益。
礼制价值
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 进文明发展。
03
论语中名言名句解 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含义
学习后及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 ?
解读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后及时复习的 重要性,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 知识,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带来内心的愉悦和成就感。

《论语》七则.ppt

《论语》七则.ppt

合作探究:
一、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之为大丈夫? (看选文二)
具备三个条件: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何谓浩然之气?怎样来培养浩 然之气?(看选文一)
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 今日病矣 (古义:疲惫 今义:疾病)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古义:奋起 今义:干、做)
• 而勿正,心勿忘
(古义:预期 今义:端正)
课堂练习:
• 丈夫之冠也 • 居天下之广居 • 此之谓大丈夫 • 得志与民由之 • 往之女家 • 德之不修 • 蚓无爪牙之利 • 之二虫有何知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结构组词“的” 音节组词,无实义 代词,代仁义礼 动词,到、往 宾语前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的标志 指示代词,这
教师:张晓英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的养气说
课外学习情况反馈:
• 通假字
行有不慊之心
通“惬” 满意
困于心,衡于虑 通“横” 横 往送之门,戒之曰赛通“诫” 告诫
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弼”辅 助
词类活用:
• 丈夫之冠也 • 富贵不能淫 • 以其外之也 • 必先苦其心志
古今异义词:
• 无是,馁也 (古义:这 今义:表肯定的判断)
培养应注意——直养无害、配义与道、 集义所生、勿正勿忘、一贯积累
三、孟子认为在生活中该如何践 行这种浩然之气呢?(看选文三)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学完本文有何启示:
提示: 1、评论历史上具有浩然之气的人物
2、这种思想在今天的社会意义

语文课件 论语七则

语文课件 论语七则

字词分析: 愿无伐善,无施劳 伐:夸 施:表白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安:使……得到安逸。
信:使……得到信任。 怀:使……得到关怀。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 乐:以……为乐。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 晏:同“宴”,安
翻译课文 :
第一则:子贡问:“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 “那就是推己及人吧!自己不愿意要的事物,不要强加在别 人身上。”
第二则 :孔子说:“统治者自身行为端正,不发布命令,事 情也能行得通,统治者自身行为不端正,即使是三令五声, 百姓也不会听从。”
第三则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竹筐饭,一瓢水,住 在简陋的居室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 变他的快乐,贤德啊,颜回!”
第四则 :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在内心 反省自己,看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第三则 :这是孔子赞许弟子颜回的话, 颜回以德 行著称,一生贫困,但立志向学,不以物质生活困 窘为苦,孔子十分赞赏他的德行。
第四则 :古人对修身养性 十分重视。
第五则 :孔子和最喜欢的弟子颜渊、季路在 一起,三人闲话志向。
第六则 :孔子谈交友之道。
第七则 :人都是追求快乐的,但快乐有高尚 和低俗之分、有益和有害之分。
盍hé
裘qiú
便辟pián 佞nī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乐节礼乐lè yuè佚yí
晏yàn
自省xǐng
重点字词: 一言: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 不令而行 人不堪其忧 见贤思齐焉 内自省也 盍各言尔志 敝之而无憾
一句话。 恕: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 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加在 别人身上。 令:发布命令。 堪:忍受。 齐:看齐。 省:反省检查。 盍:何不。 敝:用破。

论语课件(完整版)

论语课件(完整版)

译文
22.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
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夏不 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 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译文
28.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
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译文
29.
阳货想使孔子拜见自己,但孔子不去见他,赠 送给孔子一只做熟了的小猪。孔子探听到他不在家 的时候,而去拜望他。两人却在路上遇到了。 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对你说。‛(阳 货又)说:‚有才能却怀着不用,听任自己的国家 迷乱,这能说是仁爱吗?‛(阳货自问自答)说: ‚不可以。——喜欢从事政治活动,却屡次错过时 机,这能叫聪明吗?‛(自问自答)说:‚不可 以。——时光一去就不复返了,岁月是不等待我们 的。‛孔子说:‚好吧,我要出来做官了。‛
译文
5.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
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 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 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 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译文
8.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
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 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信” 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不随意增减。 2“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 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译文
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忠实呢?跟朋友往来 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 复习了呢?” 有什么启示?
重视品德修养

论语七则.ppt

论语七则.ppt

出自《论语》的成语
• 巧言令色 • 一言以蔽之 • 三十而立 • 温故而知新 • 既往不咎 • 一以贯之 • 见贤思齐 • 文质彬彬 • 三思而后行 • 是可忍,孰不可忍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举一反三
• 孔子对富贵、贫贱的选择态度 ? 取舍标准是 什么?
1,不处也,不去也 2,是否“以其道得之”
• (今山 东平邑县)人,孔子著名弟子。 • 曾参小孔子四十六岁,是孔子晚年的学 生。为人性格内向,处事谨慎,比较迟 钝。但孔子的“一以贯之”的“忠恕之 道”是他首先揭示出来的。曾参非常注 意修身,倡导“吾日三省吾身”的内省 工夫,认为替别人办事要讲“忠”,与 朋友交往要讲“信” 。强调读书人应该 弘扬毅。曾参以“孝”著称,据说传世 的《孝经》即是曾参所著,《孝经》在 汉代和《论语》一起升格为儒家经典。 • 孔子去世后,曾参聚徒讲学,有不少弟 子。
【 他弟子三千,始终诲人不倦;他
颁 学富五车,始终学而不厌。逝者
奖 辞 】
如斯夫,然而他的仁爱如同太阳 永恒地照耀千秋万载,沧海变桑
田,然而他的智慧如同月华长久
地指引百子千孙。路漫漫其修远
兮,让我们追随着孔子,繁荣太
平盛世。
——干润森
一株古树,两股琴声,朗朗诵读。他就与学生
席地而坐,人生、理想、律己、待人,时间流
• 子贡在成为孔子弟子以前经商曹、鲁间,富 至千金。他思路敏捷,理解力强,能说会道, 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论语》 中记述孔子与弟子答问,以他为最多。子贡对 孔子的颂扬在孔门弟子中是出名的,他曾说,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夫子之不 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孔子去世, 子贡为孔子守墓长达六年之久。子贡晚年居齐, 直至终老。
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

《论语七则》课件

《论语七则》课件

孔子和《论语》
《论语》就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 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 言行的追记。
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 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 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 了五大洲,已经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 了100多个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 。
❖ 盍:通“何”,何不 ❖ 伐、施:夸耀,表白 ❖善:长处 形容词 名词 ❖ 安信怀:使动用法 ❖敝:使……破的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第六则
❖ 谅:诚信 ❖ 闻:见识广博 ❖ 便辟:谄媚奉承 ❖ 善柔:阳奉阴违 ❖ 便佞:花言巧语
第七则
❖ 乐节礼乐 :以……为乐 前读le,后读yue
第一则:仁者爱人 第二则:为政要靠道德教化 第三则:安贫乐道 第四则:修身养性 第五则:闲话志向 第六则:交友之道 益友和损友之分 第七则:快乐之道
出自本文的成语:
见贤思齐
二课时
❖ 重点字词
❖ 第一则:恕: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
其:那,指示代词 两个“乎”:前一个相当 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正是 这种文化的内向性熔炼了“苦其心 志”、“劳其筋骨”、“舍生取 义”、“杀身成仁”、“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浩然之气,凝聚成中华民族特有的 爱国主义和气节,铸就了中华民族 的精神和中国的国民意识,即中华 魂。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论语》精辟,从为人, 修身,治国,孝道……都做 了十分警醒的概括。《论语》 思想十分深刻,内容十分广 泛,在数千年历史社会交换 中,经久不衰,久而弥醇。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与文化,共同的心理,共同 的情感,共同的风格、礼节、 习惯,在几千年中延绵不断, 与时并进,影响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的表现是由两者的人格与德行决定的。
对照
面对穷困 君子 小人
人格高尚 德行底下
君子坦荡荡,小人 常戚戚 。 心理状态 对 君子喻于义,小人 喻于利 。 义利看法 待 君子成人之美,不 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别 人 君子 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 的 对已对人的要求 态 度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 杀身以成仁。
• 在人类历史的画卷中,人物性格或品行 姿态万千,丰富多彩。选择几位自己熟 悉得人物,说说他们属于《论语》七则 中哪种类型的人? • 请你谈谈《论语》七则中那些内容最具 有普遍性,符合现代社会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
固:固守,安守(节操)。
斯:就,表承接。
滥:泛滥,胡作非为。
古代汉语中,“穷”的含义是什么?在“穷”面前,孔 子 认为君子和小人有怎样不同的表现? 这种不同的表现是由什么决定的? “穷”,不仅指生活困难,而且还有不得志、不显贵的
意思。现代汉语可译作“(处境)窘迫” 。面对“穷”,
“君子固穷”,而“小人穷斯滥矣”。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贫与贱一句:判断句。
得:得到(指得到摆脱贫贱的效果) 可以译为“摆脱”。
去:躲避。 译:贫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能) 用正当的方法摆脱,君子是不躲避的。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1,去:离开。 2,恶乎成名:恶乎,宾语前置。 恶:何(什么) 乎:介词,于(凭)
之 : 取 消 句 子 独 立 性 。
老 : 作 名 词 , 衰 老 。
不 知 老 之 将 至 云 尔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这是(学习作用)
典型的 貌。
自强不息 的 表现。连自己老了都 乐观、积极 的精神面
觉察不出,也表现出
士不可以不弘毅
士:对品德好,有学识, 有技艺的人的美称。 古时,也称读书人。 弘:宽广。 毅:强毅。
——陈逸杰
• 他善育人,有弟子三千;知快马加鞭,因 材施教。 • 他善树人,左右妇孺皆敬之,知以诚相待, 不耻下问。 • 他善为人,一本流传至今的《论语》奠定 了他在中国古代文学界的地位,成就了多 少贤臣明君。 • 他与人为善,以仁明道,谦虚好学,以人 为先,寄心天下。他愿知者安之,朋友信 之,少者怀之。他循循善诱,博人以文, 约人以礼。他便是为世人敬仰,推崇为 “圣人”的——孔子。 ——张亦 弛
• 害:损害。 • 以:连词,来。 • 身:自己,自身。
孔子对志士仁人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这一标准反映了儒家怎样的价值观? 孔子对志士仁人的评判标准是: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这一标准反映了儒家以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成就仁道
的生命价值观。
以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成就仁道 的价值观,反映了“修己”的 最高境界—— 不贪生怕死 的 个体人格的独立性和 主动 性。
将 实行仁义 作为自己的使命,直 到死才罢休所表现的是一种强烈 的 社会责任感 和人生的大 志向。
在陈绝粮
绝粮:断了粮食
从者病,莫能兴。
莫:没有人 病:饿倒 兴:站起
从者:跟随的人,者:……的人。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愠:恼怒。
乎:语气助词。
穷:困窘(走投无路的时候)
在清贫中保持自己的情趣,
在乐观中显现自己的豁达。
• 这是孔子最有名的话,而且在文学境界上, 写得最美。……天上的浮云是一下子聚在 一起,一下子散了,可是一般人看不清楚, 只在得意时看到功名富贵如云一样聚在一 起,可是没有想到接着就会散去。看通了 这点,自然不受物质环境、虚荣的惑乱, 可以建立自己的精神人格了。 ——南怀瑾《论语别裁》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枕:以……为枕,把……当作枕头。 乐亦在其中矣:这当中也有乐趣啊!
矣:语气词。
于不 我义 如而 浮富 云且 。贵 ,
义:正义;仁义。 且:并且,连 词。 于:对。
*干不仁义的事而升官发财,
对我(来说)如(过眼)浮云。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
之,”却“乐亦在其中矣”这 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弘毅:心胸宽广、意志坚强。
担子沉重并且路途遥远。
任 重 而 道 远
不 亦 乎 : 不 是 吗 ? …… ……
以 为 : 把 作 为 。 ……
仁 以 为 己 任 , 不 亦 重 乎 ?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而:连词。
已:停止。
*实行仁道一直到死然后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
士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 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 “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 吗?奋斗终生,死后才停止,难道路程还 不遥远吗?
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小孔子三十岁。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最称高足,其 品德与学业均翘居群首,是孔子多 次赞许的弟子。在《论语》中有六 处孔子赞扬颜渊的句子。颜渊死时 只有三十二岁,孔子悲恸欲绝。
贤哉回也:
谓 主
主谓倒装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陋:狭小,简陋。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堪:忍受。
其;指示代词,
这种(穷苦)。 也可以译为:那穷苦的忧愁。
颜回为什么与众不同?
颜回乐的是“道”,而不是“食”、 “饮”、“在(居住)”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对 比
安贫乐道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
饮水:喝白水
这种贫寒的生活,他为 什么不想改变这种贫寒 的生活呢?
曾子认为“士”即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是什么?
怎样才能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
曾子认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是“仁”,即爱人,爱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会,爱国家,把济世救人作为自己的责任 ,直到“死
而后已”。要挑起这么重的担子 ,走这么远的路,需
要“弘”和“毅”两个基本条件,即必须养成伟大的胸 襟、
恢宏的气魄、真正的决心、果敢的决断和深远的目光。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 于是,颠沛必于是。
1,终食之间:一顿饭的时间。 2,于是:于,在。是,指“仁德” 3,造次:仓猝,匆忙。
• 孔子对富贵、贫贱的选择态度 ? 取舍标准是 什么?这一则语录的 中心是什么? 1,不处也,不去也
2,是否“以其道得之”
#修己(修养仁道):用仁道的方式获 得金钱和地位;用仁道的方式摆脱贫 穷和低贱。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问孔子于子路:于,介词,向; 本句为介词结构后置。 对:回答。
为女 什: 么汝 。 为奚 人: :疑 做问 人代 。词 ,
也子 ,曰 : “ 女 奚 不 曰 ; ‘ 其 为 人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发:解开 愤:学习时遇到的
想不明白的问题。
以:连词,而。
云 尔 : 如 此 而 已
【 颁 奖 辞 】
他弟子三千,始终诲人不倦;他 学富五车,始终学而不厌。逝者 如斯夫,然而他的仁爱如同太阳 永恒地照耀千秋万载,沧海变桑 田,然而他的智慧如同月华长久 地指引百子千孙。路漫漫其修远 兮,让我们追随着孔子,繁荣太 平盛世。 ——干润森
他,踏破尘埃,碾过黄土,风尘仆仆而 来。他温故学而知新学;他,于三人 行中寻师、求学;他,虽负一篑,却 进,所以吾往也。他,为华夏中原打 开了一扇窗,照亮了他自己,也照亮 了他的三千弟子,更照亮了华夏子孙 们。
孔子生平简历 1. 姓: 孔 名: 丘 字: 仲尼 ; 2. 时代: 春秋 ; 3. 籍贯: 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 4. 先世: 宋国的贵族 ; 委吏;司职吏;大司寇 5. 曾任官职: ; 6. 离开鲁国的原 因: 不满季桓子接受齐国女乐\不听政等 ; 7. 周游列国的原因: 宣扬他的政治理想 ; 《诗》《书》《礼》《春秋》 8. 曾整理过的典籍: ; 9. 主要事业: 教育 ; 儒家 。 10.学说发展而形成的派别:
• 《论语》就是把师生间和他 人的言论记录下来,各记所 见闻编纂成书
语录体
“修己以安人”
修己:修身养性。安人:就是爱人,爱他人。
1,“修己”是前提,成为仁德之人。 2,“安人”是目的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处也;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判断句。是,指示代词, 这。 • 所:……的事物(人) • 以:介词,用。 • 其道:正当的方法。 • 处:置身,居住。引申 为享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