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人的解放思想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引言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一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著作。
在这部作品中,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部作品的解读,使读者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二、黑格尔法哲学的核心观点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认为国家、法律和道德是绝对精神在不同领域的体现。
黑格尔认为,国家是绝对精神在现实世界中的最高体现,具有绝对权威;法律是国家的外部表现,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道德则是个人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内在规范。
三、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将国家视为绝对精神最高体现的观点是错误的。
他指出,国家实际上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统治阶级维护其利益的工具。
2.马克思对黑格尔关于法律的观点提出批判,认为法律应该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不是普遍正义的体现。
他指出,在现实中,法律往往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非公平地对待所有人。
3.马克思对黑格尔道德观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对其“道德至上”观点的质疑。
他认为,道德观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不同社会阶段的道德观念有所不同,不能将其视为绝对的、超越历史的存在。
四、马克思批判的意义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马克思的批判揭示了黑格尔法哲学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为后世研究法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2.实践意义:马克思的批判对于当时的社会变革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指导意义。
他揭示了国家、法律和道德的实际作用,为后来的社会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结论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一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著作。
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马克思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揭示了国家、法律和道德的实质。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人的解放的思想探析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人的解放的思想探析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人的解放的思想探析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人的解放的思想探析——兼论马克思批判的逻辑思维于泉蛟,衣凤喜(大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辽宁大连116044;大连医科大学艺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44)摘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一篇重要著作,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马克思摒弃了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树立了唯物主义世界观。
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提出了人之为人的解放是人类最根本的解放。
无产阶级革命代表着全人类的解放,不仅必要,而且发挥重要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层层分析、深入浅出、逻辑严谨,展现了高超的批判思维。
关键词:人;阶级;批判;解放一、主题——人之为人的解放《(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马克思世界观向唯物主义世界观转变的一篇重要著作。
马克思以当时德国的历史现状为背景,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揭示了一个最终的思想——人的解放。
“德国唯一实际可能的解放是以宣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为立足点的解放”。
“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
可以看出,人要想成为人,成为真正具有人的本质——人——是人的真正的解放,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向着人成为人、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方向迈进,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
但人的解放不是无条件的、孤立进行的,而是需要人“身体”的全面的解放。
因为“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人”。
可见,人的解放不是某些单个人的解放,而是需要一个能代表所有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阶级的解放,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
因为无产阶级处在一个“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从而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领域中,所以无产阶级敢“对敌人振振有词地宣称:我没有任何地位,但我必须成为一切”。
最新-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人的解放的思想探析 精品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人的解放的思想探析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人的解放的思想探析——兼论马克思批判的逻辑思维于泉蛟,衣凤喜大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辽宁大连116044;大连医科大学艺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44摘要《关键词人;阶级;批判;解放一、主题——人之为人的解放《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马克思世界观向唯物主义世界观转变的一篇重要著作。
马克思以当时德国的历史现状为背景,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揭示了一个最终的思想——人的解放。
德国唯一实际可能的解放是以宣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为立足点的解放。
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
可以看出,人要想成为人,成为真正具有人的本质——人——是人的真正的解放,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向着人成为人、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方向迈进,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
但人的解放不是无条件的、孤立进行的,而是需要人身体的全面的解放。
因为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人。
可见,人的解放不是某些单个人的解放,而是需要一个能代表所有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阶级的解放,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
因为无产阶级处在一个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从而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领域中,所以无产阶级敢对敌人振振有词地宣称我没有任何地位,但我必须成为一切。
无产阶级能与整个社会亲如兄弟,汇合起来,与整个社会混为一体并且被看作和被认为是社会的总代表,因而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的革命,全人类的解放,不是乌托邦式的梦想。
马克思在后来的《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从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中进一步得出了这个结论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解放出来、从奴役制解放出来,是通过丁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来表现的,别以为这里涉及的仅仅是工人的解放,因为工人的解放还包含普遍人的解放。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的解放的话语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的解放的话语《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的一篇重要文章,其中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的解放的论述如下:
首先,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在解放社会生产力、推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无产阶级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具有革命的力量,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变革。
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的解放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需要具体的革命行动来实现的。
其次,马克思指出人的解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经过多次的革命和斗争才能实现。
他认为,人的解放需要消除剥削和阶级分化,建立一个真正平等和自由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才能,而不是被束缚在某个阶级或阶层中。
最后,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的解放是密不可分的。
他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才能够真正实现人的解放。
因此,他呼吁无产阶级要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积极参与革命,为实现真正的社会变革而奋斗。
总的来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强调了无产阶级在实现人类解放中的重要作用,并呼吁人们积极参与革命,为实现真正的社会变革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人的解放的思想探析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人的解放的思想探析摘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一篇重要著作,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马克思摒弃了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树立了唯物主义世界观。
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提出了人之为人的解放是人类最根本的解放。
无产阶级革命代表着全人类的解放,不仅必要,而且发挥重要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层层分析、深入浅出、逻辑严谨,展现了高超的批判思维。
关键词:人;阶级;批判;解放一、主题——人之为人的解放《〈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马克思世界观向唯物主义世界观转变的一篇重要著作。
马克思以当时德国的历史现状为背景,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揭示了一个最终的思想——人的解放。
“德国唯一实际可能的解放是以宣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为立足点的解放”。
[1](P.16)“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
[1](P.16)可以看出,人要想成为人,成为真正具有人的本质——人——是人的真正的解放,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向着人成为人、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方向迈进,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
但人的解放不是无条件的、孤立进行的,而是需要人“身体”的全面的解放。
因为“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1] (P.16)“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人”。
[1] (P.15)可见,人的解放不是某些单个人的解放,而是需要一个能代表所有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阶级的解放,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
因为无产阶级处在一个“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从而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领域”[1] (P.15)中,所以无产阶级敢“对敌人振振有词地宣称:我没有任何地位,但我必须成为一切”[1] (P.13)。
无产阶级能“与整个社会亲如兄弟,汇合起来,与整个社会混为一体并且被看作和被认为是社会的总代表”[1](P.12),因而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的革命,全人类的解放,不是乌托邦式的梦想”[1] (P.12)。
寻求人类解放的途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解读

寻求人类解放的途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解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哲学大作。
这部著作对于西方哲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以批判的眼光对几千年来的各种形式的哲学进行了彻底的反思,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
因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可以说是提供了一条寻求人类解放的途径。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核心就是“法哲学批判”。
在欧洲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哲学家拉纳德布尔多夫提出了“法哲学”的概念。
他认为,“法哲学”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准则的社会秩序的哲学,它将实践和范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他的观点受到科学革命时期的启发,他借鉴和发展了柏拉图的形而上学的思想,并将其应用到实践准则的哲学中,以此来把握社会实践的本质。
这也是黑格尔对布尔多夫观点的发展与创新,即他把“法哲学”从单纯的哲学准则,升华为通过探索和判断实现人类解放的“法哲学批判”。
黑格尔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导言中提出了“法哲学批判”的基本原则,即以实践为准则,从实践出发;以社会思想为准则,以社会问题为关键;以实践真理为准则,以实践发现为基础。
同时,他把伦理哲学植根于人类自身的自然条件,并以科学的态度书写了人类自身的发展过程。
他认为,人类只有通过自身的理性思维,才能探索和理解社会实践中的实践真理,从而实现人类解放。
黑格尔的“法哲学批判”有几个特点:一是反省,黑格尔的批判以反省社会实践为主,他以拆解的方法批判了传统哲学的一些基本理念;二是理性,黑格尔的批判以理性的态度来批判社会现实,而不是偏激的结论;三是实践,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以实践为准则,从实践出发,并把实践真理作为探索真理的根本准则;四是历史性,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以历史性为观点,认为社会实践是一个历史进程,也是一个人类在发展进步中追求解放的历史过程。
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可以看出,它提供了一条可以探索真理和实现人类解放的途径。
在这条途径上,黑格尔把人类的理性思维作为一个连接实践与理论的桥梁,以此来实现人类的解放。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写于1843年底至1844年1月的著作,是探讨人类解放具体途径问题的论文。
在文中,马克思强调了市民社会中单个阶级的解放以及整个社会的普遍解放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任何一个阶级想要扮演解放者的角色,就必须在一瞬间激起自己和群众的热情,将自己和整个社会打成一片,不分彼此,真正成为社会的心脏。
同时,马克思认为,只有为了社会的普遍权力,个别阶级才能要求普遍统治。
解放者的地位和在政治上利用一切社会领域来为自己的领域服务,光凭革命精力和精神上的优越感是不够的。
要使人民革命和市民社会个别阶级的解放相吻合,一定的等级就必须成为一般障碍的化身,成为一切等级所共通的障碍的体现。
一种特殊的社会领域就必须被看成是整个社会公认的罪恶,因此,从这个领域解放出来就表现为普遍的自我解放。
此外,马克思在文中还提到了黑格尔哲学以及它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他认为黑格尔哲学是一种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无法解决市民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相反,市民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应该通过具体的、实证的科学方法来解决。
总的来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早期的一篇重要著作,它提出了人类解放的具体途径问题,并对黑格尔哲学进行了批判。
这篇著作对于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演变和人类解放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从_黑格尔法哲学批判_导言_看马克思的人的解放思想

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第三, 导言 指出了人的解放 的具体途径 与方式。在 论犹太 人问题 中, 马克思指出要实现 人类解放, 就 只 有通过那种 达到废
除私有财产、限定财产最高额、没收财产、实行累 进税的办法, 通过 那种达到消灭生命、走向断头台的 办法, 才 能做到 但它 只有同
自己的生活 条件 发生 矛盾, 宣 布革 命是 不停 顿的, 才 能做 到 这一 点 。这种思想在 导言 中得到了 进一步的 发展, 马克 思指出, 批
广角视野 w ide ang le
从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 看马克思的人的解放思想
霍营
(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100875)
摘 要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 是反映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从唯心 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从革命的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文献。 其中反映这种转变的最重要的标志, 就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思想的 初步形成。马克思以宗教批判为起点, 分析了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二 者之间的关系, 并对人的解放的物质基础、主体力量, 具体途径和方式 等问题进行了哲学思考。 关键词 宗教解放; 政治解放; 人的解放
参考文献
[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1 卷[ M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 第 441 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第 11 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第社, 1956 年版, 第 430-
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 毁; 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 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可以看出, 此时的
马克思虽然还是强调理论的作用和意义, 但是他已开始意识到进行 社会革命的重要性。 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 就不能成为现实; 无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05月第27卷第3期榆林学院学报JOURNAL OF YULIN UNIVERSITYMay. 2017Vol.27 No. 3浅谈马克思《<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 导言》中人的解放思想戴春勤,孟阳(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50)摘要:以“马克思”命名的整个马克思主义是以无产阶级和人的解放为价值取向的一门科学。
其中,尤以马克思在早期完成的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等作为代表,马克思开始着手对无产阶级 的历史使命和“人的解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阐发了人的解放的思想前提和基础力量,从哲学世界 观的高度回答了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根本问题。
这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 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宗教批判;现实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无产阶级;人的解放中图分类号:A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 -3871(2017)03 -0016 -03DOI:10.16752/ki.jylu.2017.03.005一、宗教批判、现实批判以及黑格尔法哲学的批 判是人的解放的思想基础(一)现实批判是宗教批判的升华马克思在吸收了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有益成 果之后,又进一步阐述了关于宗教批判的新的看法 和见解。
马克思首先指出了 :“反宗教批判的根据 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
”[1]而且 进一步地指出,宗教里所存在的苦难绝不仅仅是对 现实人类社会所存在苦难的表现,除此之外,更多的 是抗议这种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诸多苦难。
“宗教 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情感,正像它是 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
”[2]于人民而言,宗 教确是鸦片。
他认为宗教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宗教能 够反映出现实社会以及现实世界的不合理性,同时 宗教也是人们对现实社会以及现实世界存在着的种 种苦难的一种抗议与反抗的表现形式。
并且这种抗 议和反抗的方式又大多数是消极的,人们寄希望于 来生的幸福,以此来自我麻痹,如同吸食鸦片一般。
所以,首先,需要进行地是对宗教彻底地批判,奋力 把人民从虚幻的世界拉回到现实社会生活中来。
马 克思强调资产阶级只是批判和自己相对立的宗教而 已,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
资产阶级并不 打算消除人们对宗教的虔诚的信奉,而且也从来不这样做。
宗教在资产阶级那里也是控制人们的一种 手段而已。
因此,马克思指出批判宗教的真正目的 应该是用人民现实中的幸福去取代宗教世界里的虚 幻幸福。
那么,毫无疑问地,人民所要求的是现实的 幸福,就必须以废除带给人民虚幻幸福的宗教为前 提。
然而,目前为止进行地宗教批判是远远不够的,历史的任务是把宗教的批判转向现实中来批判。
马 克思认为社会的落后、群众的受奴役是由社会的现 实和经济体制导致的,他揭露了黑格尔法哲学的唯 心主义法学观,提出了关于国家由市民社会决定的 理论。
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真正构成政治国家的 基础,是其决定着国家的制度和法律。
马克思指出,只有摧毁了落后专制的私有生产关系才能够改变德 国的现状,从而解放德国人,解放人类,必须推翻一 种关系,即所有使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 视有关的东西。
显而易见地,马克思当时已经认识 到了社会的根本矛盾之所在,并且着手于从社会现 实中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提出了:“向德国制度开 火!一定要开火!”一定要“消灭这个敌人”。
[3]对宗 教的批判是远远不够地,必须对德国进行现实批判,马克思认为,对现实的批判是对宗教批判的进一步 的升华。
收稿日期:2016-08—22作者简介:戴春勤(1968—),男,甘肃泾川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戴春勤,孟阳:浅谈马克思《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 导言》中人的解放思想• 17 •(二)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是德国现实批判的 理论表现马克思十分重视对德国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进 行批判的重要意义,他从世界历史的角度上对德国 现实进行审视,提出了德国人民要想获得解放不仅 要批判德国的制度,而且更要批判黑格尔法哲学这 一理论表现形式。
德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状况虽然 落后于当时的英国、法国,但是德国哲学却没有落 后。
德国的思想观念一直都伴随并影响着英法等国 的发展。
所以对德国来说就不仅仅是批判德国的现 实,而是批判最能够反映德国现实和英法等国现实 德国的哲学。
“德国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是唯一正 式的当代现实保持在同等水平上的德国历史”[4],德国的古典哲学是资产阶级的哲学,代表着资产阶 级的利益和诉求。
只有把德国哲学作为批判的切入 点,对德国进行现实地、彻底地批判才能实现。
马克 思指出,黑格尔在自己的著作中对德国的国家哲学 和法哲学皆做出了最充分、系统及最终的论述。
“批判这种哲学,不仅对现代国家以及同它联系的 现实所作的批判性分析,亦是迄今为止的德国政治 意识和法意识的整个形势坚决的否定”[5],所以,马 克思认为,要把对德国现实的批判进一步上升到对 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是德国 现实批判的理论表现形式。
马克思指出,宗教批判、现实批判以及黑格尔法 哲学的批判都是实现人的解放的思想前提,马克思 把人的解放作为其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强 调要把批判提高到人的问题的高度上,如果现代政 治社会的现实本身受到了批判,一旦批判提高到了 真正的人的问题上面,批判就会超出德国的现状。
不然,批判的对象就并没有达到它应该有的高度,并 没有达到它实际该有的水平。
另外马克思指出因为 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所以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德 国哲学也具有两面性,因此就要求对德国哲学的批 判要理论联系实践。
二、无产阶级是实现人的解放的基础力量马克思在讨论人的解放问题时把着眼点放在德 国人的解放这一问题上。
德国革命解放的性质应该 是以人的解放为目标,而并不是单纯的政治解放,因为“政治解放本身并不是人的解放”[6]。
马克思对 德国的历史性进行了讨论,认为德国的资产阶级极 端的软弱、昏庸不能承担政治解放的历史任务。
在 德国并没有形成社会消极的普遍代表与社会积极的 普遍代表之间的政治对立。
所以完成政治解放的不 可能性使德国的解放越过了政治解放而到了人的解 放。
S卩:德国革命的可能性在于政治解放的不可能性。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这一著作中对“政治 解放”和“人的解放”进行了区分,指出政治解放是 同旧社会的解体,而这个旧社会是国家的制度与人 民相异化的社会,政治革命只是市民社会的革命而 已。
而“人的解放”与“政治解放”是不同的,“人的 解放”的使命是消灭私有财产和以私有财产为基础 的社会制度。
在《导言》这一文本中马克思又进一 步论证了“人的解放”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马克思 认为纯政治的革命,仅仅只是毫不触犯大厦支柱的 革命,是乌托邦式的梦想。
而彻底的革命才是使普 遍人得以解放的真正的革命。
不可否认政治解放当 然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但把政治解放当作人的 解放,就把世俗的政治国家迷信化了。
所以对于德 国来说并不是实现政治解放,而是通过实现人的解 放来彻底的摆脱人们贫穷落后的局面。
也正如《导 言》中所说:“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 回归于人本身”[7]现代国家应该认识到政治解放与 人的解放的本质的不同,认识到政治解放本身的局 限性并对其进行批判,从而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
要想实现彻底的革命,实现人的解放,还必须要 依靠最基础的力量。
马克思强调:“批判的武器当 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 来摧毁;”解放全人类的社会主义革命需要的是彻 底的新理论——共产主义理论,只有这一理论才是 以“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为根本论点,才是抓住人的 问题的根本。
马克思对德国哲学和法哲学的批判为 德国彻底革命提供了思想条件,而马克思从对现实 的批判,从革命的依靠力量上认识到了德国革命最 本质、最基础的力量,即无产阶级的重要性。
因为无 产阶级是“一个并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他们是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他们人数最 多,受剥削、受压迫的程度最深,他们最贫穷,革命意 志最坚决,最易团结起来进行彻底、广泛而又深入的 革命。
无产阶级是实现人的解放的最本质、最基础 的力量和最可以依靠的力量。
三、人的解放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相结合,是 人的解放的根本方式《导言》的中心问题是“人的解放”何以可能。
马克思一方面强调要想实现人的解放,首先要摆脱 束缚人们思想的宗教,把从对宗教的批判回到对现 实的批判中来,进而理论形式上升到对黑格尔法哲 学的批判上来。
马克思以宗教批判、现实批判和黑 格尔法哲学批判的角度作为立足点,提出了把批判 提高到人的问题的高度上,从而论证共产主义理论 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又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 命,马克思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人的剖析,意识到无• 18 •榆林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总第131期)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同时也意识到了 资产阶级并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靠资产阶级是不可能解放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 大众的。
资产阶级虽然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但他们 仍然是剥削的阶级,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不是人民群众的普遍代表。
而无产阶级人数最 多、最贫穷、受剥削压迫程度最深、革命意志最坚决,是整个社会解放需要的代表。
他们不解放全人类就 不能解放自己本身,他们的人权完全丧失,要想完全 恢复,就只有联合起来进行彻底的革命,“推翻使人 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 系”。
把人从被压迫,被奴役,从隶属、异化的锁链 中解放出来,因而才能解放德国人,解放全人类。
最后要想实现人的解放还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 际,马克思强调:“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 脏是无产阶级。
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可能成 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 自身”。
哲学要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实践相结合,理论应该掌握群众,才能转化为强大的力量,变 成现实。
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更不能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无产阶级要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 武器。
实现人的解放必须要有科学的革命理论和真 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
只有真 正把这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
综上所述,马克思在《导言》中以人是人的最高 本质为立足点,认为落后国家要改变贫穷落后的局 面,实现人的解放,就必须要进行彻底的革命,而彻 底的革命既需要理论前提又需要可以依靠的基础力 量。
马克思剖析了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对德国现 实批判的关系,阐释革命理论同革命实践相统一的 思想,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论证了无产阶级 和哲学的关系。
阐发了人的解放的思想前提和基础 力量,从哲学世界观的高度回答了人类解放何以可 能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