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科
国开电大2024年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A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2024年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A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得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答案:B解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不仅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而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
答案:A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答案:D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答案:C解析: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套理论体系,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科学方法论。
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二、简答题答案: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答案: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题目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明是(C)A.辩证法和唯物论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剩余价值学说和暴力革命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条件的学说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6.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7.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极其发展规律1.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D)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D不可知论2.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的唯一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的辩证法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A运动B静止C矛盾D联系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5.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A运动B物质可以认识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6.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说法(C)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引种正确的指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7.“先有图纸后施工”说明(C)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8.“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辩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0.“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D)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辩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11.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是(C)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1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C)A质量互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规律的客观性原理13.“抓典型、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体现了(A)A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C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4.“白马非马”的诡辩论命题,割裂了矛盾的(A)A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B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15.“过犹不及”是说,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掌握适度原则,这在哲学上符合(B)A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则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16.“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方法论意义是BA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D矛盾分析法分析一切1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A理想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法18.“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话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D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和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19.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20.发展的实质是D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1.“拔苗助长”的事例是C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妄想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22.恩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的哲学道理是D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2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D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2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C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25.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26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3.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C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C认识的客体是主题实践和认识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4.末代诗人陆游早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C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D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6.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CA主观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主观的能动的反映论与客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8.概念、判断、推理。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科学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揭示社会现象和规律、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它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创立的,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分析,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时期。
在当时的社会格局中,无产阶级面临着剥削和压迫,劳动条件恶劣,生活贫困。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观察和分析,并以创新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科学理论,即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过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
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在各自的时代和国家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他们根据实践经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新,形成了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重要的派别和理论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它从历史的、唯物的和辩证的观点出发,研究社会现象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社会的变革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为人们认识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2.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剥削的本质。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3.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斗争推动前进的。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理论使人们意识到,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
4.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三、马克思主义与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被视为关于人类解放的科学,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作业6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科 (2)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科,这是本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最感兴趣的一段教学内容,因为它作为大学里的新知识,从入门讲解起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到底是做什么的。
马克思主义不是剥削主义,也不是形式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而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科也毫不夸张,因为它是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阶级斗争,投入到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无产阶级队伍的活动中,同工人运动中的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不懈的斗争,之后所形成的思想结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
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所以通过课堂上老师的介绍和引导,还有课下看书学习,我的理解是马克思主义不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还解放了阶级限制,它宣扬人都是平等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应当得到保护和实现,这一点是最大区别于剥削和形式主义的。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关于人的解放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关于人的解放,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关于人的解放,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从本质上强调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科学严密地论证了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这一思想不仅为开放和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而且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超越了阶级和时代。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我们应该顺应历史潮流,充分认识到只有实现人的发展才能最有效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一、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简要梳理要理解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首先要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就人在其现实性而言,“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既然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就不是天然的,而是在实践中、特别是劳动的实践中形成的。
在人的实践中,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变化,生产关系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作为生产关系的一种形式,人的社会关系必然会发生变化。
因此,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一般的人的本质,相反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关系的改变而变化的,从根本上说,就是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动因在于人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即人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从劳动、人的社会关系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
主张从一定的社会关系考察人,特别是结合社会的生产关系研究人。
马克思将人的发展视为社会进步的尺度,把“人的发展”的价值取向理解为对人的生命活动之自由自觉性质的强调:从肯定作为“自由的存在物”的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到倡导人的“自由发展”,皆是如此。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
在马克思看来,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因为“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 .A 3.A 4.B 5.C 6.B 7.C 8.A 9.D 10.A 11.A 12.C 13.D 14.A 15.C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2.BCD3.ABC4.BC5.AB6.ABC7.CD8.AB9.BCD 10.ABCD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人的解放马原简答题

人的解放马原简答题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人的解放指的是人类从各种束缚、压迫和剥削下解放出来,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自由。
首先,人的解放是对人类历史上各种形式的压迫和剥削的反抗。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无法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个人发展。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被资本家剥削,工作时间长、工资低,没有充分的自主权和权力。
人的解放就是要消除这种压迫和剥削,使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自由。
其次,人的解放也包括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
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不仅仅是摆脱物质上的贫困和压迫,更重要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有充分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才能和个性,得到教育、健康、文化等方面的保障,从而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
最后,人的解放是一种社会变革的目标。
为了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即社会主义革命。
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消灭私有制和剥削,追求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正,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解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够分享社会财富,
参与社会管理决策,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
总之,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一个核心概念,它旨在摆脱各种形式的压迫和剥削,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变革,建立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第一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本章主要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旗帜并永葆青春的奥秘,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基本特征和理论品质,弄清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坚持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Marxism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
说简单,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以来,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耳熟能详。
说复杂,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加之人们对它的理解形形色色、莫衷一是。
比如,现在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马克思主义,如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批判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等。
即使在中国,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了的科学理论体系,等等。
那么,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一)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1.恩格斯的理解1890年,恩格斯曾经给马克思的女婿,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拉法格写过一封信。
在这封信中,恩格斯十分尖锐地批评当时一些学风浮躁的德国大学生和年轻的著作家们,指出这些人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把马克思的一些对他们有用的话,当作标签、到处乱贴,生搬硬套,以此来炫耀自己。
恩格斯说:“这些先生们都在搞马克思主义,然后他们属于十年前你在法国就很熟悉的那一种马克思主义者。
关于这种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科
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科”作为课堂反馈题。
选择的原因非常简单。
作为一个在中国共产党光辉下成长的共青团员,十分清楚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也充分了解到在当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思想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仍适用。
在人类社会刚刚走过的1000年中,思想大师群星璀璨。
马克思逝世已100多年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表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思想魅力。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5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深刻的社会背景、阶级基础和自然科学条件。
马克思主义有着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概括和总结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最终总结出了马克思主义。
同时他们也利用马克思主义,亲自参加和领导了当时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
后人在他们的基础上,不断改进马克思主义,使其因地制宜,适用于不同的革命战争: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
自然压迫、社会压迫和精神压迫对人类生存构成三重威胁,这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要性依据;实现人类的解放与自由是马克思主义一贯的宗旨,它把人类解放与自由的实现诉诸实践活动,把人类追求解放与自由的理想目标植根于社会生活的现实,并确立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可靠力量、正确路径和科学方法,从而使人类对解放与自由的理想追求获得了真实的意义,并使之成为一幅明晰的现实图景,因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科学;无产阶级自身的处境和阶级属性,决定了这个阶级的解放与人类解放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