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航天小知识摘抄简短

航天小知识摘抄简短

航天小知识摘抄简短
1 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是指由人造制造的空间卫星,它一般有方圆数百公里的活动范围,它的活动空间也可能超越地球的轨道并进入地外空间,像月球、火星和小行星带等。

它对于研究宇宙特别有用,同时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主要工具。

2 航天器
航天器是指进入宇宙的太空飞行器,它有定向马达系统以及某种形式的动力源,例如火箭,它们能够脱离地球表面并以有一定方向张发。

它们包括太空定位卫星,卫星轨道、火箭、行星探测器和陨石探测器,他们都能发射或(直接)降落在宇宙外的其他星球和天体上。

3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指可由宇宙运行的飞行器,它们和火箭类似,但可以重复运行,能在高层的宇宙中运行。

它保持在外层大气层中工作,使用空气动力,继而可以将物资从地球表面运去宇宙外太空,它也可以被用于观察地球,或完成地球上其他各种工作。

4 生命支持系统
生命支持系统是指保持人们在外太空环境中正常生存的系统,是宇航员的核心安全装备。

生命支持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在有限的空间
内,利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向宇航员提供一个稳定的、安全的、舒适的空间环境,保证宇航员的正常生存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5 航天航空
航天航空是指在宇宙空间中为了满足公民、商务、科学研究和技术课题等目的,建立合法、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航空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航天研究、实验和航天器发射,为人类社会作出有效服务。

中国航空航天常识

中国航空航天常识

中国航空航天常识一、中国航空发展历程中国的航空事业发展历程可追溯到上世纪初。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空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在早期,中国航空工业主要依靠引进和仿制国外飞机。

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和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中国逐渐走上了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如今,中国的航空工业已经具备了从设计、研发、制造到服役的完整产业链,并已跻身世界航空工业的重要一极。

二、航空器的种类与用途航空器是指在大气层中飞行的飞行器,可分为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几种类型。

其中,固定翼飞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航空器,可应用于民用运输、军用战斗机、民用客机等领域;直升机则主要用于空中作业、救援、运输等;无人机则因其便捷性和自主性在军事侦察、民用航拍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三、中国航空工业概况中国的航空工业主要由政府主导,涉及的领域包括军用飞机、民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

其中,中国的军用飞机研制已取得显著成果,如歼-20、运-20等先进战机;在民用飞机领域,中国的C919大型客机已取得适航证并投入商业运营,ARJ21支线客机也已交付多家航空公司。

此外,中国还在直升机、无人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四、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步快跑的发展阶段。

中国的航天科技研究最初是为了国家的国防安全而设立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航天科技的应用领域已拓展到通讯、气象观测、导航定位、科研等多个方面。

自2003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独立完成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并且在卫星发射、月球探测等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五、航天器的种类与用途航天器是指在太空中飞行的飞行器,可分为卫星、宇宙飞船和火箭等几种类型。

卫星可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执行通讯、气象观测、导航定位等任务;宇宙飞船则主要用于载人航天飞行;火箭则主要用于将卫星和宇宙飞船送入太空轨道。

六、中国航天科技的应用中国航天科技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航空航天基本知识

航空航天基本知识

航空航天是研究和应用于飞行器的科学和技术领域,包括航空(航空器)和航天(宇宙航天器)。

以下是一些航空航天的基本知识:航空:航空是指飞行器在大气中运行的科学和技术。

航空领域研究和发展各种类型的飞行器,包括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

航空技术涉及飞行器的设计、制造、操作、导航、控制等方面。

航天:航天是指进入和在宇宙空间中进行探索和运行的科学和技术。

航天领域研究和开发宇宙航天器,包括卫星、火箭、航天飞机等。

航天技术涉及宇宙航行、轨道设计、航天器系统、太空探测等方面。

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是航空器运行的空间,它包括对航空起着重要作用的几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等。

大气层的密度、压力和温度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变化,对飞行器的性能和操作产生影响。

空气动力学:空气动力学是研究空气流动和飞行器运动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涉及气动力学原理、飞行器的气动设计、飞行稳定性和操纵性等方面。

航天器轨道:航天器在太空中运行的轨道有多种类型,包括低地球轨道(LEO)、地球同步轨道(GEO)、星际轨道等。

轨道的选择取决于航天任务的目标和要求。

火箭推进系统:火箭是航天器进入太空的主要推进系统。

火箭发动机利用推进剂的喷射产生反作用力,推动航天器离开地球引力并进入轨道。

常见的火箭推进剂包括液体燃料、固体燃料和离子推进剂等。

航天探测:航天探测是利用航天器进行对太空和其他星球的探测和研究。

通过航天探测,科学家们可以获取宇宙中的信息,了解地球以外的天体和宇宙起源、演化等。

航空航天安全:航空航天安全是确保航空器和航天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它包括飞行员和宇航员的培训、飞行器的维护和检修、飞行安全管理、航天器的可靠性设计等方面。

这只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基础知识,涉及的科学和技术领域非常广泛。

航空航天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航空航天基本知识

航空航天基本知识

航空航天基本知识航空航天基本知识一、宇宙概念1、宇宙:指包括宇宙中的一切物质空间,它的空间无限大,时间有限,自成一个整体,其中包括星系、星云、银河、星河系等。

2、宇宙的组成:宇宙有三大主要的组成部分:宇宙的物质组成、能量组成和宇宙运动组成。

3、物质组成:宇宙的物质组成是指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它分为原子、分子和反物质三大类,其中原子以氢气、氦气、氖气、锂气和硼气为主,统称为宇宙的气体;分子的主要组成以水分子、碳分子和氮分子为主;反物质主要是由粒子和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其余的则是陨石、恒星等。

4、能量组成:宇宙的能量组成是指宇宙中存在的能量,有暗能量、暗物质、电磁能、重力能、中微子能和黑洞等。

5、宇宙运动组成:宇宙运动组成是指宇宙的流动性,它指的是宇宙中物质的运动。

宇宙的运动以星系的移动及其余物质的向外爆炸为主,这种爆炸称为宇宙的膨胀。

二、航空及航天科技1、航空技术:航空技术是一门应用技术,它集合了航空和航天的科学和技术,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工程。

主要涉及飞机及相关的航空器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维护等。

2、航天技术:航天技术是指将各种航天器系统送入太空,并能够在太空环境中正常工作的技术。

它主要应用在天文观测、航天卫星、航天飞行器、航天发射系统、航天信息技术、航天通信技术、导航技术、航天制导技术等方面。

三、航空航天发展现状1、航空事业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航空事业也发展迅猛。

从国际和国内的航空客运量、货运量等指标来看,航空事业的发展正在迈上一个新台阶。

2、航天技术的发展:随着航空科技的发展,航天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近年来,航天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无论是太空观测技术、太空代表技术、航天定位技术、航天通信技术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3、航空航天新技术:近年来,航空航天新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比如航空航天电子卫星导航系统、太空科学和技术、航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及航天飞行控制技术等。

航空航天知识科普

航空航天知识科普

航空航天知识科普
1.飞机的起飞原理:飞机的起飞原理是通过引擎产生的推力将飞机推向前方,同时机翼产生升力,使飞机离开地面。

机翼的升力是由于空气在机翼上方流过时速度增加,压力降低所产生的。

2. 火箭的工作原理:火箭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后排放,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向前方移动。

火箭在航天探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卫星的分类:卫星可以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观测卫星等多种类型。

通信卫星主要用于无线通信,导航卫星则可以帮助人们确定自身位置,气象卫星可以提供天气预报,观测卫星则可以用于太空探索和研究。

4. 航空器的飞行高度:航空器的飞行高度可以分为低空飞行、中空飞行和高空飞行。

低空飞行一般在5000米以下,中空飞行在5000-12000米之间,高空飞行则在12000米以上。

不同的飞行高度对应着不同的飞行速度和航程。

5. 航空器的涡流:航空器飞行时,产生的空气涡流对周围的航空器造成影响,需要注意避让。

涡流的产生是由于机翼产生的升力,使得机翼上方的空气向下流动,形成旋涡。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航空航天知识科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

- 1 -。

航天航空科普知识大全

航天航空科普知识大全

航天航空科普知识大全一、运载火箭1、运载火箭是一种发动机,用来将宇宙飞船、卫星、人造卫星等物体发射到太空。

2、运载火箭的发动机系统由火箭发动机、推进剂、推进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

3、运载火箭的推进剂有液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液体推进剂由液体燃料和液体氧化剂组成,固体推进剂是固态燃料和固体氧化剂组成。

4、运载火箭的推进系统由发动机、推进剂储存室、燃烧室、推进器、推进器控制系统、推进器推力调节系统等组成。

5、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由航向控制系统、姿态控制系统、推力控制系统等组成,用于控制火箭的航向、姿态和推力。

二、航天器1、航天器是指在太空中飞行的人造物体,它们可以是宇宙飞船、卫星、人造卫星等。

2、宇宙飞船是用来运载宇航员到太空的航天器,它们通常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发射系统、机身、舱壁、舱底等。

3、卫星是用来在太空中进行通信、监测、测绘等任务的航天器,它们通常由发射系统、机身、电源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通信系统等组成。

4、人造卫星是用来执行特定任务的航天器,它们通常由发射系统、机身、电源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通信系统、探测器等组成。

三、航天技术1、宇宙飞行技术是指运用物理学、数学、力学、化学、电子学等学科知识,利用运载火箭、航天器等技术,实现宇宙飞行的技术。

2、航天器控制技术是指在宇宙中控制航天器的技术,包括航向控制、姿态控制和推力控制等。

3、航天器通信技术是指在宇宙中实现航天器之间的信息传输的技术,它主要利用无线电波和射电波实现信息传输。

4、航天器导航技术是指在宇宙中实现航天器的定位、航向控制和航迹规划的技术,它主要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实现。

5、航天器探测技术是指在宇宙中实现航天器的探测和观测的技术,它主要利用传感器和观测仪器实现。

航空航天知识课件

航空航天知识课件
推进器
产生推力的部分,通常由发动机和喷嘴组成。
燃料箱
储存推进器所需的燃料。
整流罩
保护有效载荷在升空过程中不受空气阻力等影响。
有效载荷
火箭发射所携带的物品,可以是卫星、探测器或其他设 备。
载人航天的历史与挑战
历史
从尤里·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以来,载 人航天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目前 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成功实现了 载人航天飞行。
航空航天知识课件
• 航空航天概述 • 飞机基本知识 • 航天基本知识 • 航空航天材料与技术 • 航空航天安全与法规 • 航空航天未来展望
01
航空航天概述
航空与航天的定 义
航空
指人类利用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 中活动的科学和技术,包括飞机、 直升机、飞艇等。
航天
指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 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科学和技术, 包括卫星、火箭、空间站等。
航空航天的应用领域
交通运输
军事
飞机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工具,用于国 际和国内航班、货运和邮政等。
航空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包括侦察、 打击、指挥和通信等。
科学研究
商业应用
航天技术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如 气象卫星、地球观测卫星和科学探测卫星等。
航空航天技术在商业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如空中客车、波音等商用飞机制造商,以 及卫星通信、导航和遥感等服务提供商。
耐腐蚀性能
航空航天材料需要具备出色的耐腐蚀性能, 能够抵御各种恶劣环境下的化学腐蚀和氧 化。
航空航天材料的发展趋势
高性能复合材料
高性能复合材料是航空航天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轻 质、高强、高刚性、高韧性等特点,能够显著提高飞行器 的性能和效率。
智能材料与结构 智能材料与结构是未来航空航天材料的发展趋势之一,能 够实现自适应、自修复、自感知等功能,提高飞行器的可 靠性和安全性。

科普航天航空小知识

科普航天航空小知识

科普航天航空小知识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航天航空事业也在不断发展,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

而作为爱好者或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多掌握一些航天航空的小知识,不仅能增长见识,还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一些科普航天航空小知识。

一、什么是航天器?航天器指的是人类用来进入太空并执行任务的设备,包括了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探测器等。

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航天器的形状、结构、动力等都有所不同。

二、航天器的发射方式为了将航天器送入太空,需要用到发射器,目前常见的发射器包括了火箭、飞机抛送、弹射器等。

其中火箭是最常见的发射器,它通过火箭发射器产生的反作用力将航天器送入太空。

三、黑洞黑洞是宇宙中一种非常神秘的天体物质,它是由恒星坍缩形成的,体积非常小,但却拥有巨大的引力。

由于引力作用过于强大,黑洞可以吞噬它周围的天体物质,甚至连光线也无法逃脱它的吞噬,因此也被称为“没有光的陷阱”。

四、航天员的生活环境航天员在太空中需要面对极端的环境,比如接近零重力、宇宙辐射、高温高压等,这样的环境可能对航天员造成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压力,因此航天员需要进行专门的身体和心理训练,以适应这种环境。

五、星际旅行虽然目前人类的星际旅行还只停留在科幻作品中,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有一些科学家研究出了一些可能实现星际旅行的方案,比如利用黑洞进行观测和通讯、通过恒星轨迹进行超光速飞行等。

六、无人机无人机是一种没有驾驶员,采用遥控或自主飞行的飞行器。

它具有灵活性强、适应性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农业等领域中。

总结:航天航空事业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涉及到了人类在太空中的探索、无人机制造、航天器制造等等。

通过学习这些科普航天航空小知识,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科学素养,也能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乐趣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空航天基本知识我们知道,人类的家园是地球,而地球的外面覆盖着一层大气,如果没有水和大气以及适宜的温度和环境,生物是很难生存的。

通常,在人们的眼中,“天”很高,要想冲出厚厚的大气层,进入太空非常非常困难。

其实,与地球相比,大气层是很稀薄的。

人们知道,地球的直径大约为12700千米,而大气层的厚度只有100 -800千米。

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苹果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把大气层看成是苹果的皮,可这层“苹果皮”本身却是变化多端的。

比如最贴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叫作对流层,其高度从海平面起一直到大约11000米止,其顶界是随纬度、季节等情况而变化的,在赤道地区为17000米,在中纬度地区(如北京、天津地区)为11000米,在地球两极地区则为7000-8000米。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而又称为变温层,平均而言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约下降6.5℃。

与此同时,气压也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在5500米的高度范围内,包含了大气总量的一半,而整个对流层,大约占了全部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

由于几乎所有的水蒸气都集中在这一层大气内,再加上大量的微粒,因而,这里也是风云变幻最为剧烈的一层。

从大约11000米的高度起,直到30500米左右,其大气温度基本不变,平均保持在-56.5℃上下,因此被称为同温层(实际情况是:在25000米以下,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上升。

在同温层顶,气温约升至-43至-33℃)。

同温层的气温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点,是因为该层大气离地球表面较远,受地面温度的影响较小,并且其顶部存在着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的辐射热等。

同温层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大约占整个大气的四分之一弱。

在这一层大气内,没有上下对流,只有水平方向的风,所以又叫作平流层。

另外,该层大气几乎不存在水蒸气,基本上没有云、雾、雨、雹等气象变化的现象,这对飞行器的平稳飞行是非常有利的。

不过,由于空气密度很小,飞机在这一高度层上又不适宜机动飞行。

人类的航空活动差不多都集中在对流层和同温层内。

为了保证飞机和发动机的工作效率,飞机飞行的高度一般不超过30千米的界限。

从30千米到80-100千米的高度范围,被称为中间层。

这一层空气的特点是:以45千米为界,温度先升后降。

由于大量的臭氧存在,其气温先由同温层顶的-33℃提高到17至40℃左右;从45千米起,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又开始下降,一直降低到-65.5℃至-113℃。

中间层的空气已经很稀薄了,其空气质量约只占整个大气层的1/3000。

在80千米高度上,空气的密度只有地面的五万分之一;而在100千米高度上,空气的密度仅为地面的一千万分之八。

由于空气非常稀薄,并且气体开始呈现电离现象,因此,人们一般把飞行高度达到80—100千米的飞行器,看成是不依靠大气飞行的航天器。

1967年10月,美国试飞员约瑟夫•沃尔克驾驶X-15A火箭飞机飞出了7297千米/小时的惊人速度,创造了有人驾驶飞机速度的世界纪录。

而且,他还曾多次飞到了80千米以上的高空,成为美国第一个“驾驶飞机的宇航员”。

按照美国航空航天局规定:飞行高度超过80千米的飞行员即可称为宇航员.在中间层之上直至800千米高空的范围,称作电离层。

其特点是:含有大量的带正电或负电的离子,空气具有导电性。

并且,其温度随高度的增大而迅速升高,在200千米高度时,气温可达400℃。

所以,这里又被人们叫作“暖层”。

在电离层顶端之外,便是大气的最外层——“散逸层”了。

由于地球引力的减弱,气体分子和等离子体与地球已若即若离。

电离层和散逸层的空气密度极低,对太空飞行器的影响已很小,因此,人类大部分的航天活动都是在它们之内(或之外)进行的。

航空与航天的区别:航空与航天是人们经常接触的两个技术名词,两者虽然仅一字之差,却被称为两大技术门类,这是为什么呢?您稍加注意即可发现,航空技术主要是研制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及吸气发动机,航天技术主要是研制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最能集中体现两者成果的是航空器和航天器。

从航空器与航天器的重大区别上即可看出两个技术领域的显著差异。

第一,飞行环境不同。

所有航空器都是在稠密大气层中飞行的,其工作高度有限。

现代飞机最大飞行高度也就是距离地面30多千米。

即使以后飞机上升高度提高,它也离不开稠密大气层。

而航天器冲出稠密大气层后,要在近于真空的宇宙空间以类似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其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至少也在100千米以上。

对在运行中的航天器来讲,还要研究太空飞行环境。

第二,动力装置不同。

航空器都应用吸气发动机提供推力,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本身只携带燃烧剂。

而航天器其发射和运行都应用火箭发动机提供推力,既带燃烧剂又带氧化剂。

吸气发动机离开空气就无法工作,而火箭发动机离开空气则阻力减小有效推力更大。

吸气发动机包括燃烧剂箱在内都可随飞机多次使用,而发射航天器的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

虽然航天飞机的固体助推器经过回收可以重复使用20次,其轨道器液体火箭发动机可以重复使用50次,但与航空器使用的吸气发动机比较起来,使用次数仍然是很少的。

吸气发动机所用的燃烧剂仅为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而火箭发动机所用的推进剂却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液体的,也有固体的,还有固液型的。

第三,飞行速度不同。

现代飞机最快速度也就是音速的三倍多,且是军用飞机。

至于目前正在使用的客机,都是以亚音速飞行的。

而航天器为了不致坠地,都是以非常高的速度在太空运行的。

如在距地面600千米高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其速度是音速的22倍。

所有航天器正常运行时都处于失重状态,若长期载人会使人产生失重生理效应,并影响健康。

正因如此,航天员与飞机驾驶员比较起来,其选拔和训练要严格得多。

一般人买票即可坐飞机,而花重金到太空遨游的人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

第四,工作时限不同。

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飞机,最大航程计约2万千米,最长飞行时间不超过一昼夜。

其活动范围和工作时间都很有限,主要用于军事和交通运输。

虽然通用轻型飞机应用广泛,但每次活动范围相对更小。

而航天器在轨道上可持续工作非常长时间,如目前仍在使用的联盟TM号载人飞船,可与空间站对接后在太空运行数月之久。

再如航天飞机,能在轨道上飞行7-30天,约1.5小时即可围绕地球飞行一周。

载人航天器运行时间最长的当属和平号空间站,它在太空飞行了整整15个年头。

至于无人航天器,如各种应用卫星,一般都在绕地轨道上工作多年。

有的深空探测器,如先驱者10号,已在太空飞行了32年,正在飞出太阳系向银河系遨游。

航空器的优点是能多次重复使用,而航天器除航天飞机外,只能一次性使用,载人宇宙飞船也不例外。

第五,升降方式不同。

飞机的升空是从起飞线开始滑跑到离开地面,加速爬升到安全高度为止的运动过程。

它返回地面降落时只要经过下滑和着陆即可。

只有个别飞机如英国的“鹞”型战斗机采用发动机喷口转向的方式使飞机能够垂直起落,但机身并未竖起,仍处于水平位置。

而至今为止的航天器发射,包括地面和海上的发射,顶部装着航天器的运载火箭都是垂直腾空的。

在完成发射过程中,运载火箭要按程序掉头转向和逐级脱离,最终将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运行。

有的航天器发射,中间还要经过多次变轨,情况更为复杂。

航天飞机虽然也能施放航天器,但它本身亦是垂直发射升空的。

至于返回式航天器,其回归地面必须经历离轨、过渡、再入和着陆四个阶段,远比飞机降落困难。

航空器的起飞、飞行和降落与航天器的发射、运行和返回,虽然都离不开地面中心的指挥,但两者的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及其工作性能与内容也是大有区别的。

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14世纪传到欧洲公元前500-400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1909年世界第一架轻型飞机在法国诞生1903年12月14日至17日,由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行者”1号飞机,在人类航空史上首次实现了自主操纵飞行.这次试飞成功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人类航空史从此进入新的纪元1947年10月14日美国著名试飞员查尔斯•耶格尔驾驶X—1飞机实现了突破音障飞行1969年7月20日22时56分20秒,阿姆斯特迈出一小步成为全体地球人类的一大步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1959年9月1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1970年12月15日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1971年4月9日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

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197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

5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198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8年,至今仍在运行,是目前最成功的人类空间站1993年11月1日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我国航空航天大事件: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并于3天后成功回收。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

1990年4月7日,中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国外卫星,使我国在世界航天商业发射服务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9年10月,我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顺利升空,并正常运行,这是我国首次在空间技术领域进行的全面国际合作。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于2003年10月16日圆满回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年12月和2004年7月,我国与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并发射了“探测一号”和“探测二号”科学卫星,“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取得圆满成功。

2004年1月23日,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由国务院批准立项。

2005年10月12日,神六成功发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为航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