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荧光蛋白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绿色荧光蛋白

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研究与应用摘要:绿色荧光蛋白(GFP)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标记物,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阅读吴沛桥的《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这篇文献,对GFP有了进一步了解。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GFP);性质;原理;应用1 引言发光是海洋无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些腔肠动物包括水母、水螅和珊瑚等受到机械性干扰时都可发射绿色荧光,而栉水母类发射蓝色荧光。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一类存在于这些腔肠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蛋白。
1962 年,Shimomura 等从维多利亚多管水母(Aequoria victoria)中分离纯化生物发光蛋白质——水母蛋白, 并观察到一个在紫外光下发出“非常明亮, 浅绿色荧光”的副产物。
1974 年,Shimomura等纯化得到了这种自发荧光的蛋白(即GFP)。
2008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将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非(Mratin Chalfie)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Rorge Y.Tsien),他们三人因为在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以及改造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
2 GFP的理化性质从水母体内分离到的GFP基因,长达2.6kD,由3个外显子组成,分别编码69、98和71个氨基酸。
GFP本身是一种酸性,球状,可溶性天然荧光蛋白。
GFP性质极其稳定,耐高温,甲醛固定和石蜡包埋不影响其荧光性质。
其变性需在90℃或pH<4.0或pH>12.0的条件下用6mol/L盐酸胍处理,一旦恢复中性环境或去除变性剂,虽然变性的蛋白质并不能完全复性,但是复性蛋白质同天然蛋白质对温度、pH变化的耐受性、抗胰蛋白酶消解的能力是相同的。
更重要的是,它们在pH7.0~pH12.2的范围内的吸收、发射光谱也是相同的。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近几十年来,绿色荧光蛋白(GFP)被广泛用于生物学的研究,特别是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它在基因表达分析、膜蛋白研究,以及定位和追踪细胞外状态变化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绿色荧光蛋白最初是从拟南芥中分离出来的,它是一种可以在生物细胞中发出可见的绿光的蛋白质。
GFP可以与其他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可以用来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的特性,我们可以实现转基因技术的可视化,同时实现基因的定位,这使得细胞的动态变化以及基因调控可以被直观定量地观察出来。
在GFP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发现GFP本身也有可以改进的特性,不仅可以让它发出绿色的光,也可以被用来实现转基因技术的可视化。
它的发光强度与温度变化和环境改变有关,当温度提升或温度较高时,GFP的发光强度会增强。
GFP还可以用来检测特定的一种或多种蛋白质,能够实现精确的蛋白质定位。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GFP的表达能力可以被亚细胞定位,发现细胞内部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
GFP也被用于膜蛋白研究,可以很好地实现膜蛋白在细胞表面的定位,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膜结构和功能,为细胞生物学研究带来新的视角。
此外,GFP还可以被用于探索和分析细胞外状态变化,它能够通过显示细胞的迁移、聚类、分离等状态变化来揭示细胞的行为和表型特征,成功地帮助了许多细胞生物学研究。
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工具,它的出现使得细胞的研究变得更加容易,提高了生物学研究的效率。
它不仅可以被用于基因表达分析和定位,也可以用于膜蛋白研究,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细胞的行为和表型特征,实现细胞外状态变化的追踪,进而发现基因调控的模式,目前,GFP的技术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未来更多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带来更多的帮助。
综上所述,GFP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可以实现基因表达分析、膜蛋白研究和细胞外状态变化的定量观察。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是一种从水母Aequorea victoria中分离出来的荧光蛋白质,可以发射绿色荧光。
由于GFP具有结构简单,对细胞无毒性和较强稳定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
以下是关于GFP及其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的介绍。
一、荧光蛋白及GFP的来源荧光蛋白质是一种含有环状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能够吸收外部能量并将其转化为荧光发射。
GFP最初是在1955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的Osamu Shimomura研究水母发光机制时发现的。
GFP由238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27kDa。
GFP基因被克隆后即可在其他生物中表达,使它成为了生物体内最常用的荧光标记物之一。
二、GFP的结构和原理GFP的荧光由3个氨基酸残基Tyr(酪氨酸)、Ser(丝氨酸)和Gly(甘氨酸)构成的环状结构决定。
当氧气与Tyr形成共轭键时,便使荧光激发能量被吸收,并在GFP分子腔内缓慢扩散,直至荧光发射。
三、GFP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1、荧光定位GFP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中细胞定位的研究。
由于GFP具有细胞膜透性和结构稳定性等特性,可以将其组装到生物体内,使其具有明亮的绿色荧光。
通过转化所需的基因序列来表达GFP,可以使研究人员直接在活细胞中观察到融合GFP蛋白质的定位和空间分布状况。
2、蛋白质交互作用GFP也被用作蛋白质交互作用的研究工具。
在这种情况下,GFP被连接到研究的蛋白质上,而研究人员观察到GFP与其他蛋白质结合的情况,从而确定蛋白质之间是否相互作用。
3、表达和异常行为GFP还可用于研究蛋白质的表达和异常行为。
通过表达GFP基因,可以探究研究对象的分泌情况、活动状态、质量控制和分解情况等。
4、细胞轨迹追踪GFP被广泛应用于细胞追踪研究中。
通过转染GFP基因,可以实时跟踪特定细胞类型的运动和位置,比如细胞分裂、游走和迁移等。
gfp的应用原理步骤

gfp的应用原理步骤1. 简介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来自于蓝绿色发光苔藓(Aequorea victoria)的一种蛋白质,它能发出绿色荧光。
GFP在生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作为荧光标记的工具,用来研究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GFP的应用原理步骤。
2. GFP的应用原理GFP的应用主要基于其特殊的结构和发光机制。
GFP的分子结构中包含一个环状的花青质染色体,通过紫外线或蓝光激发后,花青质染色体接受能量并发出绿色荧光。
GFP的应用原理步骤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2.1. GFP的基因表达与转染要应用GFP进行生物学研究,首先需要将GFP的基因导入到待研究的目标细胞中。
通常使用基因转染技术,将GFP基因导入细胞质或细胞核中,并使其被目标细胞所表达。
2.2. GFP的定位与追踪一旦GFP基因在目标细胞内表达成功,GFP蛋白质将被合成并定位在细胞的特定位置。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实时追踪GFP蛋白的定位,揭示细胞器、细胞结构以及其他目标的位置和形态。
2.3. GFP的功能分析GFP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细胞定位的研究,还可以用于功能分析。
通过将GFP 蛋白与其他感兴趣的蛋白质进行融合,可以观察到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功能活性,从而研究蛋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2.4. GFP的动力学分析还可以利用GFP技术进行动力学研究,通过观察GFP蛋白在细胞内的动态变化,如运动轨迹、生长速度、参与细胞分裂等,揭示细胞的生物学过程和机制。
3. GFP的应用步骤应用GFP进行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的步骤如下:步骤1:选择适当的表达载体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将GFP基因插入其中,并与目标蛋白的编码序列进行融合,以实现目标蛋白的表达和GFP的定位。
步骤2:转染目标细胞采用合适的转染技术将表达载体导入目标细胞,并使用适当的筛选标记(如抗生素抗性基因)筛选成功转染的细胞。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原理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原理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它由野生型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经过基因工程改造而得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原理以及它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源自于海洋水母Aequorea victoria的蛋白质,具有很强的荧光性质。
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当受到特定波长的紫外光照射时,能够发出绿色荧光。
这种独特的性质使得绿色荧光蛋白成为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然而,野生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荧光效率较低,对于某些应用来说并不理想。
为了进一步提高其荧光效率,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野生型绿色荧光蛋白进行改造,得到了增强绿色荧光蛋白。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荧光发射波长和荧光转换效率的改进。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荧光发射波长位于绿色区域,波长约为509纳米。
相较于野生型绿色荧光蛋白的波长(约为508纳米),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荧光发射波长更纯净,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荧光转换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荧光转换效率是指荧光蛋白吸收光能并转化为可见光的能力。
通过改造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科学家成功提高了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荧光转换效率,使其能够更高效地发出荧光。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其荧光性质上,还包括其稳定性和耐性能力的提升。
相较于野生型绿色荧光蛋白,增强绿色荧光蛋白更耐高温、耐酸碱和耐氧化等环境的影响,使得其在复杂的生物环境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生物学研究中,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首先,它可以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研究生物体内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定位。
通过将增强绿色荧光蛋白与目标基因或蛋白质结合,可以观察其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从而揭示基因和蛋白质功能以及相互作用的机制。
绿色荧光蛋白(GFP)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自催化作用都能产生。荧光生色团非常稳定, 不易变性,
用酸、碱处理或者加入盐酸胍都不会使它失去荧光。但是
当pH 值恢复到中性或者移去变性物时,它的荧光又会恢 复到变性前的水平。GFP 的生色团之间是通过共价键结
合。生色团形成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但在有分子氧存在
精选完整ppt课件
8
3 广谱性
首先表现在它的表达几乎不受种属范围的 限制,在微生物、植物、动物中都获得了 成功的表达;其次就是没有细胞种类和位 置的限制,在各个部位都可以表达,发出 荧光。
精选完整ppt课件
9
4 易于载体构建
由于GFP 较小,只含有238 个氨基酸,编 码GFP 的基因序列也较短,约2.6kb,所
1 对细胞生理过程的监控 在过去的几年中,通过随机和人工诱变得到了许多不同颜色的GFP突
变体。通过基因操作,许多蛋白都成功的与GFP进行了融合,通过这 些融合蛋白就可以对相应蛋白的表达和转运及生理反应进行监控。目 前GFP融合蛋白对细胞内迅速的生理反应的报告大概有三种方式:转 移和定位、GFP光谱的生化修饰、荧光共振的能量转移(FRET)。 Shen[10]等在培养的神经元中发现,细胞内的Ca2+瞬间变化就会 引起GFP标记的钙调蛋白激酶Ⅱ(CaM KⅡ)可逆地易位到突触后膜的 densities上。Shi[11]等用GFP标记来监控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 (AMPA)的受体,发现它会从细胞内膜转移到树突棘的表面,根据突 触中AMPA受体的含量可以解释突触沉默、活化的原因和机制。 Siegel[12〕等将野生型的GFP插人Shake K十通道的特殊部位,形 成一个异源嵌合体,这个嵌合体发出的荧光将会随着细胞的去极化作 用而缓慢的减少。相反,Yanagawa[13]等将β-内酰胺酶插人GFP得 到了一个融合体,当此融合体与β-内酰胺酶抑制肽(BLIP)结合时,它 的荧光发射量会大大增加。
绿色荧光蛋白分子量

绿色荧光蛋白分子量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简称GF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蛋白质。
它具有独特的特性,能够发射绿色荧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标记和追踪生物活性分子和细胞结构。
绿色荧光蛋白的分子量约为27千道尔顿(kDa),这使得它在细胞内的表达和运输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虽然分子量只是蛋白质的一个物理特征,但它对GFP的功能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首先,绿色荧光蛋白的分子量决定了其相对较小的大小。
这使得GFP能够容易地在细胞内定位,并且不会对细胞内的生理过程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比之下,较大的蛋白质可能会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
因此,GFP的分子量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标记蛋白。
其次,绿色荧光蛋白的分子量还决定了其在凝胶电泳等分析技术中的迁移速率。
通过测定GFP在凝胶上的迁移距离,可以粗略估计其相对分子量,从而判断特定变异或突变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这种分子量估计方法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快速且可靠的检测手段,用于评估GFP的纯度和结构完整性。
除了这些理论上的指导意义,绿色荧光蛋白的分子量对于生物医学研究也有着实际的意义。
由于其较小的分子量,GFP可以更容易地穿过细胞膜,并在细胞内扩散到需要观察的区域。
利用这种特性,科学家们可以将GFP与其他蛋白质结合,用于研究细胞内的交互作用和信号传导过程。
这在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总之,绿色荧光蛋白的分子量是其功能和应用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的相对较小的分子量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标记蛋白,方便研究人员在细胞内定位和追踪生物活性分子。
此外,GFP的分子量还可以通过分析技术估计,用于评估其纯度和结构完整性。
未来,随着对GFP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相信它将在生物医学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对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了解及应用

对绿色荧光蛋白的了解及应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姓名:马宗英年级:2011学号:2011012923前言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简称GFP,是一种具有奇妙特性的“光学蛋白质”。
这种蛋白质从成分和结构上来说,没有丝毫的特殊性,它的组成单元是20种常见的氨基酸,二级结构也是普通的α螺旋和β片层。
但是,这种蛋白质却具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性质——发出绿色荧光。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生命科学应用一、绿色荧光蛋白绿色荧光蛋白最早是由下村修等人于1962年在一种学名Aequorea victoria的水母中发现的。
其基因所产生的蛋白质,在蓝色波长范围的光线激发下,吸收蓝光的部分能量,发出绿色荧光。
野生型水母GFP的一级序列已由其cDNA序列推导出来[1],它至少存在4种同源GFP,但这些突变并不影响GFP的基本功能,只是使突变的GFP具有了新的性质。
生色团是GFP发出荧光的物质基础,也是GFP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GFP的生色团位于氨基酸序列64~69位的六肽内,65~67位的丝氨酸、脱氢酪氨酸、甘氨酸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对羟基苯甲基咪唑环酮是一个独特的、相当稳定的环状三肽结构,构成了GFP生色团的核心[2],见图1。
图2为生色团的形成机制。
图1 多管水母中GFP生色团的化学结构和附近序列图2生色团的形成机制目前人们对GFP的荧光发光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大家只是认为,GFP是生物发光过程中的能量受体,并且是最终的发光体,不同的生物发光机制各不相同,不同的突变体发光机制也有很大差异。
二、GFP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作为蛋白质标签(protein tagging)利用绿色荧光蛋白独特的发光机制,可将GFP作为蛋白质标签(protein tagging),即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与GFP基因构成融合基因,转染到合适的细胞中进行表达,然后借助荧光显微镜便可对标记的蛋白质进行细胞内的活体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综述
《生命的化学》2007 年 27 卷 1 期 CHEMISTRY OF LIFE 2007, 27(1)
· 49 ·
图 1 绿色荧光蛋白的结构及发光基团
荧 光 定 量 测 定 的 方 法 [2]。 2. GFP 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构象变化研究中的应 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是生物学研究很重要的一个 方面, 采用如免疫共沉淀、化学交联、片段层析 等技术, 已经了解了许多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以及 结构基础。但这些生化技术离体研究不能反映活 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情况以及动力学问题。 一种活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是蛋白 质 片 段 互 补 测 定 法 (protein- fragment complementa- tion assay, PCA)[3]。将 标 记 蛋 白 在 某 个 位 点 打 开 , 用片段分别与两个靶蛋白融合。如果靶蛋白相互 作用, 则标记蛋白片段靠近并重新折叠恢复活性。
1. 绿色荧光蛋白 绿 色 荧 光 蛋 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是 荧 光 蛋 白(fluorescent protein, FP)家 族 中 常 用 的 一 种 , 最 初 从 水 母 Aequorea victoria 中 分 离 得 到 。 它能够在单独或者与其他蛋白质融合时产生荧 光, 最显著的特点是除了氧气之外, 不需要其他 辅 酶 。GFP 由 11 个 β片 层 组 成 桶 状 构 成 疏 水 中 心, 由 α螺 旋 包 含 着 的 发 光 基 团 位 于 其 中(图 1)。 这 个 发 光 基 团 是 由 3 个 氨 基 酸(Ser65、Tyr66、Gly67)
参考文献
[ 1 ] Kazlem Biol, 2005, 9(2): 195- 201 [ 2 ] 卢 丽 丽 等. 糖 苷 合 成 酶 , 生 物 化 学 与 生 物 物 理 进 展 , 2006,
33(4): 310- 320 [ 3 ] Mackenzie LF et al. J Am Chem Soc, 1998, 120: 5583- 5584 [ 4 ] Jahn M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03, 42(3): 352- 354
另 外 , 重 要 的 荧 光 成 像 技 术— ——荧 光 共 振 能 量 转 移 [ 7]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利 用 GFP 及 其 突 变 体 , 实 现 了 定 时 、 定 量、定位、无损伤地在活细胞内检测大分子构象 变 化 和 蛋 白 质 相 互 作 用 。 最 近 , Pedelacq 等[8] 经 过突变得到一种 GFP 超折叠体。这种 GFP 超折叠 体不论是在单独表达还是融合表达时都不容易产 生荧光的减弱, 将有望用于 FRET 技术的改进。 3. GFP 在蛋白质表达中的应用 3.1 GFP 与 蛋 白 质 可 溶 性 表 达 利 用 大 肠 杆 菌 进行蛋白质大量表达时, 常常会造成蛋白质错误 折叠和聚集沉淀。已有的增加蛋白质可溶性表达 的方法包括: 靶蛋白与溶解性好的蛋白质融合表 达、靶蛋白与促折叠剂及伴侣蛋白共表达、低温 表达、改善培养条件等。但这些方法并不适用于 所有情况, 因为没有从本质上改变控制蛋白质折 叠和可溶性的因 素 。Waldo 等[9] 利 用 GFP 只 有 在 自身折叠正确的情况下才产生荧光的特性和能在 基因水平操作的优点, 将随机突变后的目的蛋白 以 C 端 同 GFP 融 合 , 在 大 肠 杆 菌 中 构 建 表 达 文 库。荧光筛选和 SDS 验证表明, GFP 的 折 叠 和 发 光基团的形成与上游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及可溶性 直 接 相 关 。此 后 , Pedelacq 等[10] 进 一 步 利 用 GFP 指 示 筛 选 到 可 溶 性 提 高 的 甲 基 转 移 酶 、 NDP 激 酶 , 并 通 过 X 光 衍 射 实 验 得 到 了 进 化 的 NDP 激 酶 的 结 构 。van den Berg 等[11] 利 用 这 种 方 法 , 通 过 易 错 PCR(error- prone PCR)增 加 了 TEV 蛋 白 酶 在 大 肠 杆 菌 中 的 可 溶 性 表 达 。 Kawasaki 等 [12] 将 T- PCR(tagged random primer PCR)扩 增 与 GFP 标 记 筛 选 方 法 相 结 合 , 从 小 鼠 Vav 蛋 白 中 克 隆 到 4 个可溶结构域。
经过环化、氧化后形成的咪唑环, 在钙离子激发 下 产 生 绿 色 荧 光 [1]。
通 常 , GFP 在 完 整 并 形 成 正 确 构 象 时 能 够 产 生荧光, 这个性质使得它在蛋白质研究中具有极 其重要 的 作 用 。GFP 被 广 泛 地 用 作 指 示 分 子 , 通 过与靶蛋白的基因融合, 来研究蛋白质相互作 用、构象变化, 蛋白质折叠效率与可溶性, 蛋白 质 的 表 达 以 及 细 胞 定 位 等 。 作 为 报 道 分 子 , GFP 具有很多优点, 如实现了活细胞内基因表达和定 位、荧光为蛋白质的内在属性、荧光发射无种属 依赖性、检测时不需要附加辅助因子、具有高度 稳 定 性 等 。 另 外 , 细 胞 内 GFP 的 检 测 也 比 较 简 单, 如利用紫外灯、荧光显微镜、荧光激活细胞 分选仪等, 现有报道利用实时定量 PCR 进行 GFP
· 48 · 文章编号: 1000- 1336(2007)01- 0048- 04
《生命的化学》2007 年 27 卷 1 期 CHEMISTRY OF LIFE 2007, 27(1)
●Mini Re vie ws
绿色荧光蛋白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段 青 王 倩 祁庆生
( 山 东 大 学 微 生 物 技 术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济 南 250100 )
用研究中的可行性。 荧光互补不仅在蛋白质相互作用中有所应用,
Jeong 等[6] 以 与 底 物 结 合 时 会 有 典 型 构 象 变 化 的 麦芽 糖 结 合 蛋 白 (maltose binding protein, MBP)为 模 型, 将 MBP C 端和 N 端分别与 GFP 片段融合。 结果证明加入底物的一组显示出比对照组更强的 荧 光 , 由 此 提 出 split- GFP 在 观 察 蛋 白 质 构 象 变 化中的应用。
[ 5 ] Jahn M et al. Chem Commun(Camb), 2004, (3): 274- 275 [ 6 ] Honda Y et al. J Biol Chem, 2006, 281(3): 1426- 1431 [ 7 ] Vaughan MD et al. J Am Chem Soc, 2006, 128(19): 6300- 6301 [ 8 ] Sugimura M et al.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2006, 70 (5):
""""""""""""""""""""""""""""""""""""""""""""""
能 将 很 快 被 实 现 。最 近 , 糖 苷 酶 的 突 变 酶— ——糖 苷合成酶被应用于合成糖蛋白和 鞘 糖 脂 , [7,20] 不 仅 成功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糖蛋白和鞘糖脂难以合成 或合成产量低、难以大量获得的难题, 同时也扩 大了糖苷酶的应用范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 糖苷酶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糖苷酶的作用将会继 续延伸, 更多的新酶将会不断涌现, 极大地丰富 其合成的糖类及药物分子的种类, 推动糖生物学 和制药业的迅速发展。
— — — — — — — — — — — 收稿日期 : 2006- 10- 19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No. 30470049) 作 者 简 介 : 段 青 (1985—) , 女 , 本 科 , E - mail: duan-
qing36@yahoo.com.cn ; 王 倩 (1983 — ), 女 , 博 士 生 ; 祁 庆 生 (1966—), 男, 教授, 联系作者, E- mail: qiqingsheng@sdu.edu.cn
摘 要 : 绿 色 荧 光 蛋 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自 发 现 以 来 , 由 于 具 有 自 发 荧 光 等 特 性 , 在 分 子 生 物 学 和 细 胞 生 物 学 领 域 得 到 广 泛 应 用 。 GFP 作 为 一 种 报 道 分 子 , 在 研 究 蛋 白 质 相 互 作 用 和 构 象 变 化 、 检 测 蛋 白 质 表 达、蛋白质和细胞荧光示踪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绿色荧光蛋白特性的分析, 介绍其作为荧光标 记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并展望进一步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荧光标记; 基因标记物; 蛋白质研究 中 图 分 类 号 : Q291, Q503
1210- 1217 [ 9 ] Kim YW et al. J Am Chem Soc, 2006, 128(7): 2202- 2203 [10] Hinz SW et al. Biotechnol Bioeng, 2006, 93(1): 122- 131 [11] Hansson T et al. Biotechnol Bioeng, 2001, 73(3): 203- 210 [12] Rivera MH et al. Protein Eng, 2003, 16(7): 505- 514 [13] Aronson NN Jr et al.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2006, 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