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阅读理解三个层次
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

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
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为了能直接地、迅速地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英语教学大纲把培养阅读能力作为目标是符合社会需要的。
学生一旦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大学学习或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提高阅读能力是每一个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目标。
一、理解是阅读的要旨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
从形式上看,阅读似乎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际活动,实质上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
作者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这是一个由词组成句子和话语的语言编码过程。
读者阅读书面材料时,从辨认文字符号开始进而对文字、语义、语法、修辞进行译码加工处理,同时凭借自己已有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生活经验并通过联想重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领会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吸收信息。
可见阅读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
它包含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和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力。
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
表层理解只是懂得文章字面的意思;深层理解则要求读者能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则需要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读者理解一篇文章应包括这三个层次,其中表层理解是深层理解的前提,评价性理解又是在深层理解基础上进行的。
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只满足于课文的表层理解,对后两个层次的理解很少问津。
他们误把表层理解看成是阅读理解的全部。
阅读理解问题设置的三个层次 + 英语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问题设置的三个层次 + 英语阅读理解答题技巧阅读理解问题设置的三个层次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获得有用信息并进行处理的能力。
高考的成败与阅读理解题做得好坏与否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解好阅读理解题至关重要。
其问题设置大致分三个层次:直接源于原文,间接源于原文,超越原文。
对第一层问题,需要认真感知原文,并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从原文或自己的知识储备中觅得答案;对第二层问题,需要反复强化、整体感知原文,对文意做到融会贯通,并积极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对第三层问题,需要高度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运行延伸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活动,才可形成答案。
做好阅读理解题呢?有以下几点经验:一、读、且熟读。
阅读的理解的基础。
要产生深刻透彻的理解,就必须反复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都是隐匿于文章之中的,因此只要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才能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
但有些同学却急于求成,忽视对原文的阅读,只"水过地皮湿"般泛泛而读,不求甚解,草草了事。
因而对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岂不是强为"无米之炊"?得出的结论,岂不成了"空中楼阁"?当然,熟读并不等于机械重复,在熟读的同时应给予思维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二、思、且深思。
只要深思,才有发现。
所谓深思,就是读者应站在作者的高度,有机结合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主观意识,积极、高效、缜密地运行思维,深刻发掘文章深层意蕴的心理过程。
任何文章都会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
因此,我们不应惰于思考,不应浅尝辄止,应深化思考,切中肯綮,惟其如此,问题的解决才如"庖丁解牛",迎刃而解。
三、取、忌断章取义。
文章是作者的意识整体。
各部分之间,各个层次之间都是血肉相联,浑然一体的。
三阶思维阅读法

三阶思维阅读法
三阶思维阅读法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理解方法,它分为三个层次:整体层级、局部层级和细微层级。
整体层级是阅读的第一步,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文章写了些什么,判断这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精神、观点、态度或立场等,即主题。
在这个层级,需要具备整体阅读观,不拘泥于细节,先把握全文大意。
局部层级是第二步,需要在整体层级的基础上,深入到文章的局部,对各个段落进行深入理解。
这个层级需要关注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细微层级是第三步,需要深入到文章的词句之中,理解作者使用的具体词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等。
在这个层级,需要关注细节,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和深层含义。
通过三阶思维阅读法,可以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种阅读方法不仅适用于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各类文本的阅读,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阅读场景。
通过不断练习和运用,可以逐渐培养出高效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
论中学生的阅读层次性

论中学生的阅读层次性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他的语文成绩,也影响他的写作能力。
本文想从中学生阅读的层次性这一角度,探讨一下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第一层次,印象性阅读。
印象性阅读是一种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它只要求对阅读材料留下大略的印象,不做深入的研究,不在一字一句上做深入的分析与理解。
如查阅资料,写作或说话时需要引用的数字、资料、名人名言等等,用过之后便编号收存备查。
印象性阅读的目的是纵观大意,只为迅速地把握读物的要点,得出印象,陶渊明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就属于此类读法。
第二层次,识记性阅读。
识记性阅读要求学生对读物进行认真的推敲。
“认真”即指对文字反复过目,还要查阅工具书、摘记有用的知识信息,如有关文学知识、字词常识、精词妙句的含义等,还要背下某些段落、句子,留作永久的存储,使之成为构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储备的一部分。
识记性阅读的目的是积累知识信息、丰富语言储备、充实见闻掌故。
第三层次,理解性阅读。
理解性阅读是指在阅读当中对阅读材料进行逐字逐句的诵、悟、辨、得、记的全过程的阅读。
它要求学生对文章的语句、段落包括字、词、义、理、旨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深入地领会文章的语言和思想,包括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对作者的语言风格和特点、创作意图、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作出准确地把握和判断。
它须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语言;2.抓住中心句理解段意;3.抓住句与句、段与段的联系来理解全文;4.抓住文眼牵动全文提炼中心;5.抓住重要的细节描写以把握人物的性格;6.抓住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思想感情;7.抓住线索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理解性阅读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力,提高阅读效率。
第四层次,赏析性阅读。
赏析性阅读是一种艺术享受型的阅读。
它要求学生对读物的语言和内容进行欢悦的感知、轻松的领悟,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所创设的境界中。
它不附带任何功利性,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放松去感受美,去接受艺术的陶冶与感染。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划分层次

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划分层次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弄清思路 ,明确结构考点:划分文章〔段〕的结构层次、并说明理由。
知识要点:一篇文章也好 ,一个文段也好 ,都有其结构方式 ,有其内容组合形式。
段落之间、句子之间 ,或者按内容的主次关系组合 ,或者按时间的逐步推移来组合 ,或者按空间的合理转换来组合 ,或者按情节的开展来组合 ,或者按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组合……考试说明:按要求划分层次 ,并说明理由、归纳段意。
考点例如:一、阅读?中国石拱桥?选段 ,按其行文思路 ,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 ,并简要说明理由。
赵州桥非常雄伟 ,全长50.82米 ,两端宽9.6米 ,中部略窄 ,宽9米。
⑴桥的设计完全符合科学原理 ,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⑵唐朝的张惠贞说它“制造奇特 ,人不知其所以为〞。
⑶这座桥的特点是:〔-〕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长达37.4米 ,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⑷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 ,而是像一张弓 ,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 ,便于车马上下。
⑸〔二〕大拱的两肩上 ,各有两个小拱。
⑹这个创造性的设计 ,不仅节约了石料 ,减轻了桥身的重量 ,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 ,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 ,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⑺同时 ,拱上加拱 ,桥身也更美观。
⑻〔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 ,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⑼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一道坏了 ,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⑽〔四〕全桥结构匀称 ,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⑾唐朝的张说 ,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 ,长虹饮涧〞。
⑿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 ,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⒀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⒁简析:第⑴、⑵、⑶句是介绍赵州桥的根本情况 ,总说其设计的科学、精巧。
第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句那么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赵州桥的特点。
阅读理解之分层次

阅读理解还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社会 和文化提高我们 的社会和文化素
养。
阅读理解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关键 阅读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包括词汇、语法、句型等 阅读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等 阅读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包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参加阅读理解比赛检验和提 高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文章主旨:通过阅读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 分析文章结构:通过阅读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理解文章语言:通过阅读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阅读速度:通过阅读理解学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
理解困难:通过反复阅读、查阅资料等方式加深理解 记忆困难: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笔记等方式加强记忆 应用困难:通过实践、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应用能力 创新困难:通过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训练等方式提高创新能力
阅读障碍:注意力 不集中、理解困难、 记忆困难等
解决方法:制定阅 读计划、选择合适 的阅读材料、使用 阅读技巧等
层次四:理解文 章的语言和修辞 包括比喻、拟人、 排比等修辞手法
理解文章的主 题和思想
判断文章的语 言和表达方式
评价文章的结 构和逻辑
评价文章的价 值和意义
理解文本:理解文本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批判思考: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创新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思考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实践应用:将创新思考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理解科学概念:通过阅读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 掌握科学方法:阅读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观察、推理等方法。 提高科学素养:通过阅读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现象和规律提高科学素养。 培养科学思维:阅读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如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
现代文阅读重视三个层次

现代文阅读重视三个层次现代文阅读能力问题,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虽说对具体能力也能作一定的阐述,如能认读,会分析等等,但是,一旦遇到具体的阅读内容,这些能力也就没了着落。
因此,在初三阶段,首先要大体知道,阅读能力是怎样来体现的。
我们还是从认读、分析、鉴赏三个层次的能力来说吧。
认读。
所谓认读,也就是知道文章说了什么,所读内容包含着哪些主要的知识。
从对初中的阅读要求来看,认读主要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1)对语言运用规范的认识。
如书写的正确、规范,包括错别字的辨识,根据汉语拼音写出准确的汉字等。
(2)词义或句义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中的词义或句义,与文言文阅读中的词义、句义不同,因为文言文的词义、句义是用现代汉语来解释文言词句,而现代文中的词义、句义不是要求用另外一些现代汉语来解释它们,而是要知道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
如《沙尘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文中用到了成语“竭泽而渔”,要解释其含义,不是指这一成语本来的意思,而是指这一成语在文中指的是什么现象。
(3)必要的知识的识别。
如常见的修辞方法、说明方法等,这些知识的识别,主要也不是概念的记背,而是要知道它们的表达效果。
分析。
分析是现代文阅读过程中最为困难的,有时会有遗漏,有时表述不到位。
说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主要恐怕就是指提高分析能力。
其实,分析能力说穿了也就是四点:(1)整体感知能力;(2)语言信息删选能力;(3)分解能力;(4)概括能力。
不过,结合具体的阅读内容,就会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有的要求分析文章内容,包括文章中心、段意、句子含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象、人物形象特点等,有的要求分析形式,如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等。
在四项分析能力中,整体感知和语言信息处理是隐含在阅读过程中的,而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则是外显的。
所谓分解,也就是要能从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分析词句含义、中心、段意以及有关的人物、作者思想观点等等。
在具体阅读过程中,既要把握要点,又要前后联系地进行思考。
三段式阅读理解初中语文

三段式阅读理解初中语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三段式阅读理解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够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三段式
阅读理解通常包括三个阶段:预读、精读和反思。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
绍这三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首先,预读阶段是阅读理解的起始点。
在这个阶段,教师会引导学生
对文本进行初步的浏览,了解文本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这包括阅读标题、副标题、小标题、图片说明等,以获得对文本的初步印象。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预测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深
入阅读打下基础。
其次,精读阶段是阅读理解的核心。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仔细阅读
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论据和写作手法。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不
同的阅读策略,如寻找主题句、识别关键词、分析段落结构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看法,通过交
流和讨论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最后,反思阶段是阅读理解的收尾。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对阅读过
程进行回顾和思考,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
自己的问题,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甚至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
写作,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有序进行,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
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段式阅读理解是一种有
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
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提高阅读能力是每一个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目标。
一、理解是阅读的要旨
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
从形式上看,阅读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际活动,实质上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
它包含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力。
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
表层理解只是懂得文章字面的意思;深层理解则要求读者能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则需要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读者理解一篇文章应包括这三个层次,其中表层理解是深层理解的前提,评价性理解又是在深层理解基础上进行的。
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只满足于课文的表层理解,对后两个层次的理解很少问津。
误把表层理解看成是阅读理解的全部。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多年来教师理解引导问题,和教师唱主角,学生没有思考和实践的活动机会。
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高层次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根据理解课文的三个层次设计教学过程。
以“standing room only”课文为例,谈点看法。
二、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
(一)表层理解:表层理解是要求学生掌握文章字面意思。
对学生的要求是机械地重复文中主要内容,使课文内容再现。
教师对该课可提出下列问题,请学生阅读后回答:
1) about how many babies are born in one minute?
2) how many new babies do people have to find food for in one day?
3) what may be the greatest problem of the world today?
4) how is the population growing?
5) when was the population over 500 million?
6) what will happen in about 600 years?
由于表层理解是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的基础,为了使学生顺利地理解掌握文章意思,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头脑中是否有与文章相适应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等知识。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和鲁姆哈特都指出,读者在进行阅读时,先前存入的知识与文章中信息产生联系,对读者了解文章中的信息内容至关重要。
阅读是读物内容与读者背景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而阅读理解则是读者利用自己的背景及语言知识对读物内容进行思维的过程。
standing room only是关于人口问题的一篇课文,教师可以由问题导入课文,了解学生掌握的背景知识,从而为理解打下基础。
questions:
1) what’s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
2) what’s the population of the world?
3) have you ever heard of “population problem”? say something about what you know.
2、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课文中的难句略加解释。
为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教师可文中的关键词或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根据实际,用关键词复述课文以促进其提高说的能力,并为深层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深层理解:教师在学生对文章表层理解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问:
1) what does “standing room only” mean?
2) by what year will the world’s population reach 6 billion?
3) what is the writer’s thought towards the population problem?
4) how does the writer show the seriousness of the problem?
5) why does the writer write the article?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应启发帮助他们在文中找到有利于回答问题的线索。
本课作者就是通过大量详尽的数字来表现人口的快速增长。
警告世人注意人口增长问题的严重性与解决人口问题的紧迫感。
(三)评价性理解:阅读的目的是吸收信息或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提高深层次理解和评价文章的能力,同时也获得运用
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本课评价性问题可设计为:
1) what is your opinion towards the population problem?
2) 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3) suppose you were a demographer, give a speech on “population explosion”.
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要思考问题,洞察问题实质,思考人口急剧膨胀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对我们的生活构成怎样的威胁?
应采取什么手段来解决?并用英语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评价课文内容,教师要注意三个问题:
1、适当为学生补充交际中急需使用的词汇,如,population explosion, food supply, lack of resources ,global problem, family planning等;
2、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展开讨论。
3、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同学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活泼、用英语进行讨论的热烈气氛,逐步使学生实现由知识到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从而达到理解的最高境界。
三、体验与反思
1、理解的三个层次逐步深化;
2、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3、阅读与写作密切结合,学生能获得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4、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词汇、语法等知识的教学。
在整体理解课文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进行词汇、语法、结构等
教学,以便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词、语法和语言结构的用法并促进听说读写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概念之后,再学习细节,也符合学生的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