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13运动动快慢的描述——速度77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速度》教案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2课时)一、教学目标(三维)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明确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的大小的数据(3)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以及区别,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二、设计思路通过和初中的知识比较,区分并加深对速度的理解,按照位移-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的顺序递进教学,矢量性和比较教学是这节课的主线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给学生感性的认识,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回答问题时,答案要加以修正,引导学生向正确的答案和科学的学习、研究方法努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教学策略:通过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度的“初中”教学策略:通过数学上微元法的思想来推导和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可以为后面的类似的问题埋下伏笔四、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再现物体运动的情况;挂图、实物投影 五、板书设计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1、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2、速度(v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2)定义:等于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x Δ所用时间t Δ的比值(3)表达式:t x v Δ/Δ=(SI 中,单位为m/s )1m/s=3.6km/h (让学生推导过);cm/s 、km/h(4)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3、平均速度、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某段时间(位移)内的平均的运动的快慢,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在(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3)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难点):前者位移与时间比值,矢量;后者路程除时间,标量4、速度和速率(1)速率是物体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x/km学生1: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评优课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评优课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含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记住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计算公式,能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含义,会求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速度的比值定义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速度矢量性的理解;瞬时速度的推导。

【教学准备】
●教师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视频文件。

【设计思路】
《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在整个运动学教学中举足轻重,既是对前面质点、坐标、位移的应用,又是后面加速度等运动学内容的基础和承接。

本节课的顺利实施,为以后学生。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docx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解释速度的概念,能够概括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

(2)解释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定义并学会辨析。

(3)能够说出速率的概念并辨认速度与速率。

2. 过程与方法(1)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全面、正确的关于速度的概念。

(2)通过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的过程,锻炼使用极限思维。

(3)通过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分辨,学会运用辨析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速度全面正确地解释来积极培育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

(2)积极将自己的观点及见解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尝试体会物理学中蕴含的对立统一。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学情分析:一般而言,高一学生在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后,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取代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够按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利用假设思维进行学习;(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目的性;(3)在某种程度下学生思维不再是“抱残守缺”,而是较为容易接受新事物;(4)学生学习动机由兴趣支撑逐渐转变为由意志支撑,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5)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关于“速度”的学习,学生在初中阶段科学学科中所接受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与高中对于“速度”的定义截然不同,学生虽然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个基础里大部分仍然是迷思概念.如何将初中阶段所接受到的关于“速度”的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达到一个新的认知平衡是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前面关于“位移”、“路程”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本节课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根据初中阶段的学习积累对于“速度”难以产生正确、客观的认识,其中所存在的迷思概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转变;二是学生对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两个概念可能会有所混淆,教师应该利用课堂呈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区分.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由平均速度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引出瞬时速度。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让学生了解速度的单位,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m/s。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速度的单位及换算。

三、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运用。

2. 速度单位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快慢的描述方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3. 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4.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运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

2. 新课导入:介绍速度的概念,让学生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 知识讲解: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并强调公式中各量的含义。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运动场景,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加深对速度公式的理解。

5. 知识拓展:介绍速度的单位及换算,让学生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m/s。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速度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8.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速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速度计算题和单位换算题,评估学生对速度公式和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

3. 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综合评价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用几分钟时间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13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13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5.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2.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4.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二、教学内容剖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运动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物理量,理解各种速度的含义,有助于后边加速度的学习。

教材进一步说明如何用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和位移,为速度概念的叙述作好准备。

教材的重点是速度,从平均速度引入,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过度到瞬时速度,说明瞬时速度表示物体在时刻t的速度。

教材最后说明速度的应用,特别以“STS”栏目形式从一个侧面说明速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节课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本节课教学难点: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三、教学思路与方法STS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而不仅仅是科学在技术中的应用。

本节教材在“STS”栏目中设置了“速度与现代社会”的文章。

高中物理必修1第1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1第1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1.3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2、明确速度的计算公式、符号和单位,理解记忆速度是矢量。

3、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率和速度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瞬时速度,初步了解极限思想。

2、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物理的过程,逐步爱上物理学的严谨、奇妙。

2、通过“速度”与“现代社会”的阅读,培养自己热爱生活和保护环境的情操【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比值法和极限思想的理解【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预习学案【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初中同学们已经学过了速度这个物理量,大家能说说对它的理解吗?本节课,我们再来对速度这个物理量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

〖新课教学〗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物理情境〗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运动,时刻t1时汽车位于A点,坐标x1=10m,一段时间后,汽车位于B点,坐标x2=30m。

〖问题〗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坐标变化量是多少?汽车的位移是多少?方向如何?如果汽车是从B点向A点运动呢?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总结〗已知坐标求位移,可用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变化量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变化量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二、速度〖物理情境〗1、自行车在30min内行驶8km2、汽车在相同时间内行驶50km3、百米赛跑,优秀运动员用10s时间跑完全程4、百米赛跑,某位同学用13.5s才跑完全程〖问题〗1、自行车和汽车谁运动的快?怎样比较?2、优秀运动员和某位同学谁跑得快?如何比较?3、优秀运动员和自行车哪个运动的更快?如何比较?〖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的时间,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运动得快;2、相同的位移,比较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运动得快;3、不同的位移,不同的时间,则可以通过比较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2、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总结与作业】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要牢牢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前者表示位移同作用速度的比值,后者为路程同作用速度的比值;速度和速率的区别,前者为矢量,后者为标量。要清晰理解这些物理概念的意义才能正确地使用来解决问题。
【板书】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在(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x/△t,△t→0。
比如:骑摩托车时或驾驶汽车时的速度表显示,若认为以某一速度开始做匀速运动,也就是它前一段到达此时的瞬时速度。
【新课教学】——速率
师: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即物体在这一位置的运动方向,所以瞬时速度是矢量。通常我们只强调其大小,把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为速率,是标量。
【板书】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用例题加深理解
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 )
A.在这一时刻之前0.1s内位移一定是1m
B.在这一时刻之后1s内位移一定是10m
C.在这一时刻起10s内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s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其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和意义;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
2、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学生:最初1m的,取得的位移越接近最初起跑,就越能准确描述他的运动快慢.

高一物理《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内容与解析1、内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定义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2、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速度指的是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定义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其核心是速度的概念和定义,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对位移的理解。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速度,在本章第二节中已经学习过位移,本节课的内容速度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力学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并有一定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区分速度和速率,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对位移和路程要区分,速度是矢量,注意速度的方向。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1、目标定位(1)了解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2)理解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3)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2、目标解析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S)内的平均快慢与运动方向(运动速度)。

瞬时速度描述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简称速度。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速度的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初中学过的速度与现在的矛盾。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定义入手,其中关键是注意对位移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二、速度和速率:(一)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v=s/t3.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4.单位: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cm/s5.标矢性:矢量。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二)速率1.定义:速度的大小。

2.跟速度的区别:只有大小无方向,是标量。

汽车速度计不能显示车辆运动的方向,它的读数实际是汽车的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年月日课题课型新授课(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4.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5.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2.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4.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师: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哪几个概念?生: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师: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描述物体位移的?生:用坐标系.在坐标系中,与某一时刻t1对应的点x 1表示t l时刻物体的位置,与另一时刻t1对应的点x2表示时刻t2物体的位置,则△x=x2一x l,就表示从t1到t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师:我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因为物体的运动快慢与运动的时间有关.师: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哪些概念(物理量)?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板书)§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新课教学]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讨论与交流]以百米赛跑为例,你参加赛跑的跑道是笔直的,你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学生讨论后回答生:坐标用来表示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比如,我在起点的位置、我在终点的位置或我在全程中点的位置(50 m处)等,都可以在建立坐标系后用坐标上的点来表示,而在我从起点跑到终点的这段过程中,我的位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间的坐标变化量来表示.课件投影图1—3—l,让学生观察,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思考与讨论]1.图1—3—l中汽车(质点)在向哪个方向运动?2.如果汽车沿。

轴向另外一个方向运动,位移Δx是正值还是负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教师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生:汽车在沿x轴正方向运动,图示汽车从坐标x1=10 m,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到达坐标x2=30 m处,则Δx =x2-x1=30m一10m=20m,位移Δx >0,表示位移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师:我们的这种数学表述是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相一致的,比如,汽车沿笔直的公路向东行驶,我们可以规定向东作为x轴的正方向,来讨论汽车的位置和位移.[课堂训练]教师用课件投影出示题目,并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绿妹在遥控一玩具小汽车,她让小汽车沿一条东西方向的笔直路线运动,开始时在某一标记点东2 m处,第1s末到达该标记点西3m处,第2s末又处在该标记点西1m处.分别求出第1s内和第2s内小车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对应的时刻怎样表示)答案:小车在第1 s内的位移为5m,方向向西;第2s内的位移为一2m,方向向东.解析:根据题意可建立一维直线坐标系,以题中所述标记点为参考坐标原点,向西方向为x轴正方向.则质点的初始位置坐标为x0=一2 m,第l s末的位置坐标为x1=3 m,第2 s末的位置坐标为x2=1m.这样可以根据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小车在第1s内的位移Δx1=x1-x0=3m一(一2m) =5 m,在第2s 内的位移Δx2=x2-x1=1 m一3m=-2m,如图1—3—2所示.(对应的时刻怎样表示Δt=t2-t1)二、速度展示问题(播放比赛片段):北京时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21岁的上海小伙刘翔像闪电一样,挟着狂风与雷鸣般的怒吼冲过终点,以明显的不可撼动的优势获得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约翰逊1993年8月20日在德国斯图加特创造的世界纪录,改写了奥运会纪录.师:那么请问我们怎样比较哪位运动员跑得快呢?有几种方法呢?试举例说明.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生1:同样的位移,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运动得快.例如刘翔在110米栏比赛中所用的时间最短,跑得最快,所以他夺得了金牌.生2:也可以用相同的时间,比较通过的位移,位移大的,运动得快.假如用相同的时间,刘翔将跑得更远,说明刘翔跑得更快.师:请同学们再多想一些比较快慢的例子,哪些是用相同位移比时间,哪些是用相同时间比位移的?生1:我们在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就是相同位移比时间.生2:我亲身经历了,在校运动会前,我们班主任在选拔百米跑运动员的时候,他没有秒表,而是用目测的方法来估计哪位同学跑得最快.他让我们同时起跑,看谁跑得最远.我看这种方法就是相同时间比位移.师:由上分析可知,运动的快慢跟运动的时间及通过的位移都有关系.物理学中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讨论与交流]师:以下有四个物体,请同学们来比较一下它们运动的快慢程度.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 20 100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 10 100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500 30 1 250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500 10 2 500 师:如何比较A和B、B和D、B和C的运动快慢?生1:比较A和B:它们经过的位移相同(都是100m),A用的时间长(20s),B用的时间短(10s).在位移相等的情况下,时间短的运动得快,即汽车比自行车快.生2:比较B和D:它们所用的时间相同(都是10s),B行驶了100m,D飞行了2 000m,B行驶的位移比D短,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位移大的运动得快,即飞机比汽车快.生3:比较B和C;它们的位移不同,所用的时间也不同,要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只有计算它们平均每秒钟位移的大小量.单位时间内位移大的运动得快,由上列表可算出以上四个物体每秒钟位移大小分别为5 m、10m、25 m、200 m,这说明飞机行驶得最快.师:我们为了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用位移跟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师:速度公式v=Δx/Δt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常用单位km/h或km·h-1 , ㎝/s或㎝·s-1生:我们在初中也学过速度,不过那时是路程跟时间的比值.它们一样吗?师:那时那样讲是限于当时同学们的接受能力,大家想一下,什么条件下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呢?生: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

师:初中我们学的速度是路程跟时间的比值.在单向直线运动中,它与位移跟时间的比值是相等的.现在我们学习的速度概念更严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另一个物理量,它与这里的速度是不同的.师: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那速度呢?学生看书后回答.生:也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大小在竖直上等于单位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师:大自然中,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

天空,日出日落;草原,骏马奔驰;树丛,蜗牛爬行.仔细观察物体的运动,我们发现,在许多情况下,物体运动的快慢会发生改变:飞机的起飞,汽车的行驶,运动员的奔跑等.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各不相同且不断变化.在长期对运动的思索、探究过程中,为了比较准确地描述运动,人们逐步建立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并均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如何定义平均速度呢?请大家讨论并总结一下.生:平均速度:用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的时间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平均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师:平均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由位移的方向决定,它的大小表示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师:平均速度是在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能粗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讨论与交流]美国田径运动员刘易斯,在1991年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创下了9.86s的百米跑世界纪录,下表中给出了当时的实测记录.请算出每个10m内的平均速度,并填人表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师:在每个10m内的平均速度不同,那么我们在求平均速度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大家讨论一下.生:变速运动在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我认为提及平均速度,必须要指明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课堂训练)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5m的距离,第2s内和第3s内各通过20 m的距离,第4s内又通过了15 m的距离.求汽车在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和这4s 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答案,汽车在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为12.5 m/s,这4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解析:所求问题是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要紧扣平均速度的定义,用位移除以发生这段位移所需的时间,并且必须注意时间和位移的对应关系.最初2s内的时间为2s,位移为(5+20)m=25 m:前4s的时间间隔为4s,位移为(5+20+2015)m=60m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v=x/t得,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v1=(x1+ x2)/ (t1+ t 2) m/s=12.5m/s4s内的平均速度是v2=(x1+ x2+ x3+ x4)/ (t1+t 2+t 3+t 4) m/s=15m/s{课堂探究)某同学不小心掉了半块饼干在地上,5min后发现饼干上聚集了许多蚂蚁,那么5 min荫前这些蚂蚁离饼干的最远距离为多少?确定这个最远距离的关键是测出蚂蚁的爬行速度.某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估测蚂蚁爬行速度的实验探究活动,下表是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及结果.组别实验方案平均速度v /(cm·s-1 )1 用面包吸引蚂蚁,使它在两直尺间运动**2 让沾有墨水的蚂蚁在纸槽内运动**位移s/m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时间t/s 0 1.88 2.96 3.88 4.71 5.61 6.46 7.30 8.31 9.00 9.通过每10 m 的时间△t/s 1.88 1.08 0.92 0.83**0.85 0.84 0.83 0.87 0.每10 m内的平均速度v /(m·s-1) ** ** ** ** ** ** ** ** ** 11.633 让直玻璃管内的蚂蚁向另一墙运动** 4 让蚂蚊在盛有粉笔灰的纸槽内运动**5 让蚂蚊在塑料吸管内爬行,同时点燃蚂蚊身后的塑科吸管**(1)表中各小组最后测得的蚂蚁的爬行速度各不相同,产生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什么?(2)5min前蚂蚁寓饼干的最远距离约为多少?参考答案,(1)由于各小组测蚂蚊爬行速度的路况不同,其客观条件也不相同.(2)当蚂蚁傲直线运动,且不曼别的干扰的情况是符合题意的.故取v=1.2cm/s.由s=vt=1.2X5X60 cm=360 Cm.[讨论与交流]问题:在上面我们讨论的美国田径运动员刘易斯的百米赛跑记录中,我们要想知道他在前10m内的平均速度已经可以求出来了,我们还可以求出他在前9 m内的平均速度.前8 m内的平均速度……前2m内的平均速度,最初1m内的平均速度,等等.在这些求出的速度中,哪一个能更准确地描述刘易斯在起跑时的速度?生:取得的位移越接近最初起跑,越能准确描述他的运动快慢.师:美国田径运动员刘易斯,平均连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而当我们把时间间隔取位移间隔取得越短时,越能更准确地描述在这一小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这就是瞬时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