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教研课)

合集下载

《琵琶行》上课用课件(关于音乐描写)解析

《琵琶行》上课用课件(关于音乐描写)解析

妙用比喻
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 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 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 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 将抽 象的音乐变为可感的形象,使读者如闻其 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 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
——清(刘熙载《艺概》)
我们能否从琵琶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 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第三次演奏:
琵 琶
满座皆泣 诗
女 : 却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人 : 重
坐 促 弦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闻 琵 琶
弦 座中泣下谁最多? 青
转 江州司马青衫湿。 衫

湿



江下 州谁 司最 马多
和佛家“四大皆空”来 歌》《琵琶行》 作“明哲保身”的法宝。 闲适诗:《赋 悔恨“三十气太壮,胸 得古原草送别》 中多是非”。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 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 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 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 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 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 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 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 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歌《琵琶》篇 。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
生活特点
前期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 (从入仕到 着“为民请命”“兼济天 贬江州司马 下”的宗旨。
以前)
诗歌特点
以讽喻诗为主。 代表作品为 《卖炭翁》
后期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 以闲适诗和感 (即自贬江 期,揉和儒家“乐天知 伤诗为主。感 州司马到死) 命”道家“知足不辱” 伤诗:《长恨

《琵琶行》音乐描写及意蕴赏析

《琵琶行》音乐描写及意蕴赏析

《琵琶行》音乐描写及意蕴赏析唐代,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王、杨、卢、温、李、张等一大批著名诗人及词人均有佳作传世。

而在唐诗创作中,歌行体作品较少,尤其是诗仙李白之后,似乎再没有一个人能达到与他相提并论的高度了。

唐诗“多姿多彩”的特点之一,就是富有音乐性。

因为,当时的乐器种类繁多,如笙、笛、箫、琴、瑟、琵琶、箜篌等都很盛行,所以文学家们也从这些乐器中获得灵感,写下了许多关于音乐的千古绝唱。

在众多的诗篇中,元稹的《琵琶行》堪称音乐描写最为出色的作品之一。

元白《琵琶行》主要是以琵琶声音作为音乐描写的对象,写了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声音。

全文约两千七百字,主要内容是写琵琶女的身世,着力刻画了琵琶女动听的演奏技艺。

“其间旦暮闻何物?”起句便令人叫绝,一连三问,犹如急管繁弦,真好比是琵琶女以素手拨弄、快速弹奏一般。

本段诗作,乍看起来,可谓信手拈来,却深藏着作者极为丰富而深邃的想象力,突出了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奇妙与动听,使我们似乎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陶醉在动人的音乐声中,回味无穷。

听到音乐描写,仿佛置身于琵琶女演奏的境界里。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女婉转悠扬的琵琶声,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给人以余音绕梁的美感享受。

如此的动人心弦,怎能不令诗人浮想联翩,产生无限遐想呢?随着节奏越来越急促、紧凑,描写琵琶女的动作神态也愈发精彩:她开始是“夜深忽梦少年事”,一个“忽”字说明了音乐声来得非常突然;接着又继续弹奏,把原来抒发悲苦凄凉之情的乐曲弹奏得渐入佳境,显现出喜悦轻快的音乐情绪;她还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功,继续努力,终于“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诗人就是通过这几句音乐描写的诗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激烈而悲壮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如此精美动人的音乐描写不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优美绝伦的音乐中,而且使诗人也在音乐声中有感而发,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琵琶女的遭遇正如诗人自己的遭遇,在音乐声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8.3《琵琶行(并序)》的音乐描写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8.3《琵琶行(并序)》的音乐描写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此外,我觉得作业的设计也可以更加丰富多样。除了文本分析,我可以增加一些音乐创作或即兴演奏的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的音乐知识付诸实践。这样,他们不仅能理解音乐描写,还能培养自己的音乐创造力。
典型例题讲解
1. 例题一:分析《琵琶行(并序)》中音乐描写的手法。
答案:诗中运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手法。直接描写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通过形象的比喻,传达了琵琶音乐的音质和节奏。间接描写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通过人物的不知情和唱曲的行为,反映了音乐背后的历史感和悲凉情绪。
8.3《琵琶行(并序)》的音乐描写 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并序)》的音乐描写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2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 语文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中聆听琵琶音乐,阅读相关背景资料。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记录下自己对音乐描写的初步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在在线平台上提交自己的预习笔记和问题。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学生阅读古代音乐文化的相关书籍。
- 反馈作业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提供改进建议。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尝试将音乐感受转化为文字,完成描述性作业。
- 拓展学习:学生阅读推荐书籍,了解更多关于古代音乐的知识。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琵琶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诗,描绘了南诏国的风景和当地音乐文化。

其中,作者对琵琶音乐的描写非常详细,展示了琵琶的美妙之处。

以下是《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第一章:琵琶的外观和音质作者首先对琵琶的外观进行了描写,称其形状如月,琴身细长,音箱起伏有致,琴弦细软,琴柄逶迤。

接着,作者描述了琵琶的音质,赞美琵琶的音色宛如天籁之音,能够营造出悲凉的氛围。

第二章:琵琶音乐的技巧作者详细介绍了琵琶音乐的技巧,包括指法、拨弦和弹奏的方式。

他描述了琵琶演奏者的手指翩翩起舞,灵活自如地拨动琴弦,音乐韵律流畅自然。

他还表达了对琵琶演奏技巧的敬佩之情。

第三章:琵琶音乐的表现力作者通过描写琵琶音乐所传达的情感来展示其表现力。

他描述了琵琶音乐中包含的悲怆、哀伤、感伤等情感,以及琵琶演奏者通过琴音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第四章:琵琶音乐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作者描绘了琵琶音乐与自然景观的和谐融合,称琵琶音乐在南诏山水之间回荡,如同其中的一部分。

他以琵琶音乐为伴,走遍南诏山川,欣赏自然景色,并将其与琵琶音乐相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

第五章:琵琶音乐的艺术价值作者认为琵琶音乐的艺术价值非常高。

他称琵琶音乐可以传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使人们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美妙之处。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南诏山川的图片和琵琶演奏视频。

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指作者或权利人对其所著作的独占使用权。

2.知识产权:指由人类智慧创造的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

3.著作权法:是规定著作权保护范围,确认著作权归属权和著作权人权利的法律。

《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简析

《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简析

《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简析《琵琶行》历来被益为“摹写声音至文”(方扶南《李长古诗集批注》),是音乐描写的千古绝唱。

全诗以乐曲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写乐曲的生动美妙,写演奏技巧之高超。

诗人以深厚的音乐修养和卓越的文学技巧,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音乐,逼真地再现了完美的音乐形象,并赋予了它丰富的审美内涵。

1、准确的摹音。

诗人善于借助语言的声音来直接摹拟声音,主要手法是巧用叠词、双声叠韵等。

这些词语的运用准确地绘声拟音,增强了音响效果,加深了人们听觉的实感。

例如,叠词:瑟瑟、嘈嘈、切切……双声:掩抑、幽咽……叠韵:间关、阑于……等等,都准确到位地描摹了多资多彩的声音,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

2、生动的比喻。

诗人运用一连串的生动比喻来写虚缈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多种声音来比喻几个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如急雨”,粗重急骤;“如私语”,轻细委婉;“珠落玉盘”,清脆圆润;“莺语花底”,宛转流利;“泉流冰下”,滞塞不畅;“冰泉冷涩”,低沉停顿;“银瓶乍破”,突然爆发;“铁骑突出”,激越雄壮;“声如裂帛”,强音收尾,嘎然而止。

这里以声喻声,以形绘声,声情并茂,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激发起读者的丰富联想和想象。

3、鲜明的层次。

诗人写了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四个乐段,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

第一乐段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出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第二乐段,以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着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

接着乐曲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

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得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高潮时“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又紧张的场面。

第四乐段是乐曲的终止或尾声。

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

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

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中,对音乐的描写更是堪称经典,不仅展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更深刻地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

一、音乐描写的层次性《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性,从初步试弦到高潮迭起,再到曲终人散,每一阶段都刻画得细致入微。

文章开篇,白居易便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点出了琵琶女演奏前的情感准备,那轻轻转动的琴轴和试探性的拨弦声,虽未形成完整的曲调,却已充满了深情厚意。

随后,音乐逐渐展开,“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了琵琶女手指的灵活与乐曲的丰富变化。

到了高潮部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运用生动的比喻,将琵琶声的急促与轻柔、杂乱与和谐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音乐渐渐平息,“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以一种决绝而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这场音乐盛宴。

二、情感表达的丰富性《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不仅是对声音的描绘,更是对情感的抒发。

白居易通过琵琶女的演奏,将自己的身世之感、迁谪之悲与琵琶女的遭遇相共鸣,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琵琶女的音乐中既有“间关莺语花底滑”的欢快与明媚,也有“幽咽泉流冰下难”的幽怨与哀愁,更有“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激昂与悲壮。

这些情感的交织与变化,不仅反映了琵琶女个人的生活经历,也映射出白居易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与无奈感慨。

通过音乐,两人跨越了身份与地位的界限,实现了心灵的交流与慰藉。

三、艺术手法的独特性《琵琶行》在音乐描写上的艺术手法独具匠心。

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无形的音乐转化为有形可感的形象。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以自然界的声音比喻琵琶声的高低强弱;“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则以“冰泉冷涩”形容音乐的暂停与凝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受。

赏析《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精选5篇)

赏析《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精选5篇)

赏析《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精选5篇)《琵琶行》音乐描写赏析《琵琶行》一文与韩愈的《听颍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被后人称为“摹写声音至文”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赏析《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欢迎大家分享。

赏析《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篇1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绝唱。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音乐的描写和叙事紧紧结合,始终贯穿着一个“情”字。

诗的开头,写情中之景:琵瑟秋风,茫茫江月。

就在这愁惨的氛围中,传来了琵琶的声音,声和情融为一体,引起人们的悬念。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接着,诗就转入了对音乐的正面描写。

先写定音。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定音中就已经透露了情的消息。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那深沉、掩抑的基调,如泣如诉,动人地描述了琵琶女不得志的一生。

然后,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他所感受到的音色、旋律,形象地再现出来。

他先用象声词“嘈嘈”、“切切”来摹拟大弦沉浊的低音和小弦细碎的高音,又用“如急雨”、“如私语”这些贴切的比喻使它们形象化。

大弦、小弦交错弹拨,声音高低错落,珠圆玉润,又使人想象到大珠、小珠洒落在玉盘中的色泽和音响。

它们组成的动人旋律,一时象黄莺在花下娇啼那样宛转流畅,一时又流泉在冰下呜咽那样抑塞深沉。

这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他或许在痛惜自己孤独中度过的良辰,思念着亲人挚友;琵琶女想到的又是什么呢?她或许想到过去的“秋月春风等闲度”,今天的“绕船月明江水寒”,正在悲伤自己的沦落……“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音乐使有共同不幸遭遇的琵琶女和诗人初次相逢就声气相通,成为知音、知己。

用音乐描写来叙事、抒情,是《琵琶行》独特的艺术构思。

在诗里,音乐描写是明线、主线,中间两段叙事,只是对音乐语汇的印证和补充。

不正是琵琶女从少年欢乐到老大飘沦的一生的娓娓倾诉?“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音乐的旋律从缓慢又走向休止。

《琵琶行(并序)》音乐描写技巧鉴赏优课

《琵琶行(并序)》音乐描写技巧鉴赏优课

《李凭箜篌引》音乐描写技巧总结:
比喻 拟人 侧面衬托 夸张 大胆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 浪漫主义手法
作业布置:
一、课下查找韩愈《听颖师弹琴》相关资料,鉴赏诗 歌中的音乐描写。
二、随笔(二选一)
1、听琵琶曲《十面埋伏》(或其它你喜欢的音乐), 运用今天所学的各种描写手法来描写其中的某段(或 整段)音乐,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随笔。
比较阅读:
李凭箜篌பைடு நூலகம்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思考讨论:《李凭箜篌引》在描写
音乐的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本诗集中描写音乐的是哪一段?
第二段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 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 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 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 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 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 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 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 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 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弹者的动作描写,表现琵琶女娴熟的指
法。
“曲终收拨当心画”
弹者的动作描写,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 曲的境界里。
四、通过描写音乐效果描写音乐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特点:悲凉、伤感
第二次演奏:江心聆听琵琶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朗读本节诗文,思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考作者用了那些手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来描摹音乐?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三、拓展延伸
从古今描写音乐和声音的优秀作品看,对其描 绘的方法有很多:
(1)对乐曲或声音进行比喻时,也可运用通感比喻,喻 体不诉诸听觉,而诉诸其他感觉或生活体验。如:苏 联歌曲《喀秋莎》“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2)对声音的美妙或演奏(演唱)者的动作进行夸张。 如:《列子.汤问》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写倾听者的反映或内心感受,从侧面进行烘托。如 《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屠格涅夫《猎人笔记》对雅科夫歌声的描写:
他唱着,他的歌声的每一个音都给人一种亲切和无际广大的 感觉,仿佛熟悉的草原一望无际地展开在你前面一样。我觉得泪 水在心中沸腾,从眼睛里涌出,忽然一个喑哑的、隐忍的哭声使 我大吃一惊,……我回头一看,酒保的妻子把胸脯贴在窗上,在 那里哭。雅科夫急速的向她一瞥,唱得比以前更加响亮,更加甘 美了,尼古拉 • 伊凡内奇低下了头,眨眼把脸扭向一旁,……浑 身软化了的糊涂虫呆呆地张开了嘴巴站着;那个穿灰色长袍的农 人悄悄地在屋角啜泣,悲戚地低语着,摇着头;连野老爷的铁一 般的脸上,紧紧的靠拢的眉毛下面,也慢慢地流出大粒的眼泪来; 包工师把紧握的拳头放在额前,身体一动也不动。……要不是雅 科夫在一个很高的、特别尖细的音上仿佛嗓子崩裂了似的突然结 束,我真不知道全体听众的苦闷怎样才能解决呢。没有一个人喊 一声,甚至没有一个人动一动;大家都仿佛在等待着,是否他还 要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 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 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 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 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 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 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 无边的大海一样!”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 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 要好的朋友。 ——《列子-汤问》
清脆圆润 •沉浸在往昔回忆中的幸福与快乐
沉吟冷涩
•置身于现实生活的窘迫与凄凉 •传达出女子愤怒的抗争与呐喊
高亢激越
4、欣赏感悟
第三次演奏:重闻琵琶青衫湿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方法:侧面烘托 满座重闻皆掩泣。 音乐特点:无尽的感伤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妙用比喻
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 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 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 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 将抽 象的音乐变为可感的形象,使读者如闻其 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 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 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 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 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 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 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 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四、迁移训练
欣赏李娜的《青藏高原》,然后用一段生动形象的文字 描绘其音乐的特点或你听歌时的感受,让我们和古人较量一 下,看看同学们的生花妙笔能不能打动在场的所有人。
例:在一种平和安详中荡漾开了的是一朵红莲,一朵像 鲜血一样的红莲。那是原始生命最纯朴的呐喊,那是襁褓中 的婴孩对乳汁的渴望,对母亲的深情呼唤。像一股直冲天际 的气旋,撕破了云层。陡然一转,又仿佛是万千流星陨落, 带着有刺的棱角,循环往复地冲击着心脏,冲击着生命每一 处神经最敏感的末梢。那音乐燃烧着你的周身,沸腾着你的 血液,冲荡着你的神经,你挣脱不了它从心底的火山喷射, 只可与它同渡雪域高原。
第二次演奏:江心聆听琵琶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一:大量运用比喻。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划线处)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二:叠词传神。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椭圆处)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三:叙议结合,曲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中含情。(方框处)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四:正面、侧面结 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 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 是文学,一把是音符。 ——雨果
成语“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 当人们在某个具体的情境中听到某种音乐时,会与这种音乐 也比喻音乐优美。 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这就是音乐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
品读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第一次演奏:江头送客闻琵琶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方法:侧面烘托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琵琶女:寂寞(独守空船) 主人忘归客不发。 诗人、客人:离愁(惨将别)
第三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乐曲
幽愁暗恨 激越雄壮 曲终收拨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曲终
大弦嘈嘈如急雨
间 关 莺 语 花 底 滑
四 弦 一 声 如 裂 帛 水 浆 迸 刀 枪 鸣
小弦切切如私语 凝绝不通声暂歇
思考
音乐能够传递出人的心声,人生如歌, 那么,我们是否能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 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的轨迹呢?
2、金庸《笑傲江湖》对任盈盈箫声的描写: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 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 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 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 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 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 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 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 我和,渐渐的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 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 终于万籁俱寂。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 醒。
3、节奏变化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序曲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第一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乐曲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倾诉悲情 急切愉快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第二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乐曲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比喻
形容乐声粗重繁密 形容乐声轻柔细致 形容乐声清脆圆润 形容乐声婉转流畅 形容乐声缓慢低沉 形容乐声沉咽暂歇 形容乐声雄壮激昂 形容乐声戛然而止
找出描写相应乐 曲声的比喻句。
——嘈嘈如急雨 ——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4)描写周围环境,从侧面进行烘托。如《琵琶行》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请指出下列描写音乐和声音的选段中主要 采用的描绘方法 1、刘鹗《老残游记· 明湖居听书》写白妞唱歌: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 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 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 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 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 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五、布置作业
在某些特定的情景下,某一音乐一定深深触动过你的心。 请试着运用今天课上学过的方法写一篇文章,重点描写该音 乐的特点及听音乐时内心的感受,题目自拟,字数在500字左 右。
诗人为何“泪湿青衫”?
• 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 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人 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更伤己, 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 怀,泪洒青衫? 这“泪”,既是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又 是对当时社会抛弃人才的控诉。
青衫湿——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