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国民消费习惯差异调查分析报告
中美消费观差异的背景和意义

中美消费观差异的背景和意义摘要:一、引言二、中美消费观差异的背景1.文化差异2.经济发展水平3.社会环境三、中美消费观的具体差异1.消费习惯2.消费观念3.消费价值观四、中美消费观差异的意义1.个人财务规划2.国家经济发展3.全球经济一体化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消费观的差异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消费观是人们在生活和消费中所形成的观念和态度,它不仅影响着个人的消费行为,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分析中美消费观差异的背景和具体表现,并探讨这些差异的意义。
二、中美消费观差异的背景1.文化差异中美文化背景的差异是造成消费观不同的主要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节俭、谦逊,注重家庭和集体利益;而美国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和追求物质享受。
这些文化差异在消费观上得以体现。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观的重要因素。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消费水平较高,人们更注重享受当下;而中国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人均收入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人们在消费时会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消费观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美国社会竞争激烈,人们为了提高生活品质,往往通过消费来展示自己的地位和实力;而中国社会则更注重家庭和亲情,消费观念相对较为保守。
三、中美消费观的具体差异1.消费习惯在中美两国的消费习惯上,中国人更注重节俭和储蓄,习惯于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进行消费;而美国人则更倾向于借贷消费,提前享受生活。
2.消费观念在消费观念上,中国人注重长远规划和家庭利益,消费行为往往受到家庭、子女教育和养老等因素的影响;而美国人的消费观念则以个人为中心,更关注当下的生活品质。
3.消费价值观在消费价值观方面,中国人重视面子和人际关系,消费时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而美国人的消费价值观则以个人喜好和需求为主,较少受到他人意见的影响。
四、中美消费观差异的意义1.个人财务规划中美消费观差异在个人财务规划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中美消费观差异

圜圈嘲
浅析 中美 消费观差异
.
王 峥
摘 要 : 近 年 来 中 美 两 国的 差 异 日益 缩 小 , 却 始 终 存 在 中国 , 孩子是家庭的一切 . 代表着希望 . 家 长 往 在着很 多不容忽视的差异 . 如 消 费观 念 的 不 同 : 美国 往 把 自己 的孩 子 当做 自己的 第 二 次 机会 . 去 竭 力 供 养 人 习惯 于超 前 消 费 . 而 中 国人 偏 爱 储 蓄 。 这 种 差 异 性 自己的子女使之成才 。同时在 中国的教育体 制下 . 子 表现在 方方面面 . 诸 如 购 买住 房 、 供 养 子 女 以及 享 受 女 的 教 育开 销 占据 了家 庭 大 部 分 的 开支 而美 国父 母 生 活 的 方 法 此 两种 消 费观 念 因其 多方 面 的 形 成 原 因 更 希 望 自己 的孩 子 通 过 自 己的 努力 . 例 如 打 工 或 做 家 不 同致使 其 各有 千秋 . 所 以 两 种 消 费观 念之 间 的 相 互 务 来 获得 额 外 的收 入 . 而不 是 直接 向父 母 索 要 学 习至 关 重要 ( 三) 享 受生 活— — 旅 游 和 时 尚 关键词 : 中 羡 消 费观 中美 价值 观 差异 美 国人 习惯 在 假 期 时 外 出 度假 . 这 可 以放 松 身 心 舒缓心情 。 并 且 增 加 家庭 成 员 之 间 的感 情 时 至 今 日 中美 消 费 观 的 差 异 性 伴 随 着 交通 业 的发 展 与 益 完 善 . 旅 游 变 得 越 来 越 简 美 国人 注重 生 活 质 量 . 性格开放 。 崇 尚享 乐 , 敢 于 单 。 致 使 旅 游 业 成 为 了美 国支 柱 型 产 业 之 一 而 在 中 花 明 天 的 钱 享 受 今 天 的 生 活 .是 超 前 消 费 的 典 型 代 国 . 旅游 则是一项奢侈活动 . 民众 通 常 只 有 在 满 足 所 表; 而 中 国 人 性 格 自古保 守 . 以 勤 俭 为美 德 , 他 们 习惯 有 基 础 需 求 之 后 才 予 以 考 虑 . 但 大 部 分 人 仍 不 能 轻 易 于 把 钱 存 起 来 以 备 不 时 之 需 .是 保 守 消 费 的 典 型 代 满 足地 生 活 基 本 需 求 . 所 以在 他 们 的 观 念 里 旅游 是 一 表 。据 报 道 , 截至 2 0 0 7年 底 , 美 国家 庭 部 门 负债 率 已 件 可 有 可 无 的活 动 飞 涨至可 支配个 人 收入 的 1 3 3 % . 比十 年 前 上 升 了 美 国人 喜 欢 追 求 新 鲜 事物 。据 一 项 调 查 表 明 : 在 4 0 %。( 严. 2 o l o ) 而 中 国 的 消费 率 一 直 低 于 国际 水 平 。 美国, 只 有 工 作 服 有 可 能 被 使 用 3年 以 上 . 平 常 的衣 且 呈 逐 年 下 降 的趋 势 据世界银行统计 . 上世纪 9 0年 服 最 多 穿 着 1 — 2年 .并 且每 一 个 季 节 的人 均 服 装 都 代 以来 . 世界各 国平 均消费率 稳定 在 7 3 %一 7 9 %, 一些 高 达 1 0套 以上 它 们 大 多 以低 廉 的 价格 从 发展 中 国 发 展 中 国家 的最 终 消 费 率 也 达 6 5 %一 7 O % . 而 中 国 的 家 引进 . 而 那些 国 际知 名 品牌 在 美 国的 售 价 也 相 对 较 最终消费率在 2 0 0 8年仅 为 4 8 . 6 %。 ( 严. 2 0 1 0 ) 低. 所 以尽 管 美 国 人 民 购 买 很 多 的 服 装 . 但 是 这 笔 开 卜一 ) 购 买 住 房 支 只 占他 们 收 入 的小 部 分 。 而 中 国 的 情 况 则 恰 恰 相 “ 当来 自中 国 和美 国 的两 位 老 妇 人 死 后 在 天 堂 相 反 。 随着 国际化的影响 . 很 多 国 际 知 名 品 牌 以高 昂 的 遇 时, 她 们 各 自谈起 了 自己 的整 个 人 生 美 国老 妇 人 价 格 进 驻 中 国 ,而 很 多本 土服 装 价 格 也 不 断 攀 升 . 使 说: ‘ 年 轻 的 时候 我借 了好 多钱 买 房 子 . 我 余 下 的 人 生 得 服 装 作 为 基础 型 消 费 占据 中 国人 收 入 的 一定 比例 都在还债 . 虽 然 辛 苦 但 是 当我 看 到 自 己漂 亮 舒 适 的房 二 、 中 美 消 费观 差 异 产 生 的 原 因 子时 , 所 有 的沮 丧 都 不 见 了 ’ : 而 中 国 老 妇人 则 说 : ‘ 我 f 一) 经 济 体 制 辈子都在努力工作存钱 . 看 到 存 折 上 的 数 字 一 点 点 美 国是 典 型 的市 场 型 经 济 “ 市场经济 ( 又称 为 自 加大 . 我觉得一切 努力都是值得 的 . 在 我 人 生 的 最 后 由市 场 经 济 或 自 由企 业 经 济 ) 是一种经 济体系 . 在 这 几 年 我 终 于 买 了 自己 的房 子 现在 我 的孩 子 正 住 在 里 种 体 系 下 产 品 和 服 务 的生 产 及 销 售 完 全 由 自 由市 场 2} I I J H 蔷 ) 【 I J } 二 面” ’ 。 的 自由 价格 机制 所 引 导 . 而不 是像 计 划 经 济 一 般 由 国 这 则 小 故 事 反 映 了 中美 两 种 不 同 的购 房 观 现金流量 、 守 型 消 费 的 中 国 人喜 欢存 钱 买 房 . 而 超 前 消 费 的 美 国 物 资 都 由市 场 自己 掌 控 .它 们 的 分 配 更 为合 理 而 流 人 则 喜 欢 贷 款买 房 在美 国 消 费贷 款 是 一 种 常 见 的社 畅 , 并 且 更 容 易 刺 激 科 学 技术 的进 步 , 降 低 资 源 消耗 。 会现象 . 美 国人 贷 款 购 物 以提 高 自己 的 生 活 质 量 。相 中 国正 处 于 由计 划 型 经 济 向 市 场 型 经 济 的 转 型 反 .中 国人 则偏 向存 款 达 到金 额 后 才 一 次 性 消 费 . 安 过 程 中 。 中 国从 建 国初 期 到 第 十 四 届 全 国 代 表 大会 . 全 地 远 离 债 务 直 处 于计 划 型 经 济 。“ 计划经济 , 或计 划 经济 体制 , f 二) 供 养 子女 又称 指 令型 经 济 , 是 一种 经 济体 制 , 而这 种 体 系 下 . 国 “ 在 两 位 在 天 堂 探 讨 人 生 的 老 妇 人 的 葬 礼 结 束 家 在 生 产 、 资 源 分 配 以及 产 品 消 费 各 方 面 . 都 是 由 政 后 .中 国老 人 的女 儿 对 其 丈 夫 说 : ‘ 感谢我们的妈妈 . 府 或 财们现在有新 房子住 . 我们也要像 她一样 . 努 力 工 行 的 过 程 中 . 逐 渐 暴 露 出很 多 缺 点 , 它 不 能 够 满 足 市 作 给我 们 的孩 子 买 房 ’ : 而美 国老 人 的女 J L  ̄ ] J 对 自己 场 中各 个 板 块 的 高 速 发 展 。 对一 些 国有 企 业 的偏 顾 . 的 丈夫 说 : ‘ 像 我 们 的妈 妈 一 样 . 我 们 也 应 该 去 买 自己 也 使 市 场 失 去 了应 有 的 竞 争 力 。 现今 . 中国 政 府 正 努 的房 子 。 然 后 努 力赚 钱还 清贷 款 ” ’ 。 力扭转这一局 面 , 推 行 了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 社会
中美消费观念比较调查报告

中国在危机中相对而言受到影响不大,但也难以完全涉身事外。
当前,我们便是要借鉴美
国人的消费观念,鼓励人们将多余的钱从银行取出来去消费,从而拉动内需,进一步减小金融
危机对当前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美国人和中国人在消费理念上存在极大的差异。
中、美消费
习惯差异,就是要更多地关注市场和消费的差异、研究目标市场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中小企业要真正全面、深入地了解美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心理,我们就能够更有针对性
地开拓美国市场。
一、美国消费观念
身处在经济高度发达、资源和物产非常丰富国度里的美国人,在很多方面非常奢侈、浪费,但在某些地方又表现得很随意、俭朴。
首先,以能源为例,美国人均能源消耗量为发展中国家的几十倍。
公路上穿梭的小汽车中
绝大多数只坐一个人,公共汽车里也是乘客稀少。
以往美国的小汽车大多耗油量较大,直到最近,由于汽油价格的不断攀升,耗油量较小的日本品牌汽车才逐步扩大了市场占有份额。
同样,马路上的街灯昼夜都亮着;私人厂家的,甚至私人花园里的灯多半也是“与日月争辉”。
其次,由于美国的地理条件非常优越。
土地富饶,现有的农耕地多达28亿亩,草原面积36.3亿亩,因此农产品非常丰富,价格(产出成本)也比较低廉。
其主要农产品的人均消耗量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例如,美国人均糖的消耗量就高于中国的10倍以上。
除了能满足国内
的巨大消耗以外,美国的农产品还大量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国。
美国人非常能吃,如牛排、汉堡、热狗这样的“大号”食品,造就了很多的大胖子。
农产品消费习惯中国与美国的饮食文化差异

农产品消费习惯中国与美国的饮食文化差异农产品消费习惯:中美饮食文化差异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对食物的偏好和消费习惯。
中美两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尤其在农产品消费习惯方面更加明显。
本文将探讨中美两国在农产品消费习惯上的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一、饮食习惯形成的背景及影响因素饮食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地理、气候、历史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人民对农产品的消费习惯深植于文化传统之中。
而美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其饮食文化受到欧洲、非洲、亚洲等多个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样性和时尚性。
二、饮食结构的差异1. 主食习惯中国的主食以米饭为主,面食也十分常见。
米饭被视为餐桌上的主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美国,主食以面包、马铃薯、意大利面等为主,米饭并不是美国人饮食中的必备品。
2. 果蔬摄入习惯中国人注重膳食的均衡,大量摄入各类蔬菜和水果。
烹饪方式多样,注重食物的颜色、口感和营养的搭配。
相比之下,美国人更倾向于食用肉类和加工食品,对于水果和蔬菜摄入量相对较低。
3. 肉类消费习惯中国人崇尚“荤素搭配”,在餐桌上同时享用荤素食物。
猪肉、鸡肉和鱼类是中国人常见的肉类来源。
而在美国,牛肉和猪肉是最受欢迎的肉类种类,多数美国人喜欢烤肉、汉堡等快餐风格的肉类食品。
三、食物的烹调方式及用餐文化1. 烹调方式中国人崇尚炒、煮、炖等传统烹调方式,并注重食物口感和颜色的搭配。
美国人则更偏好烤、炸、煎等较为简单和迅速的烹调方式,以追求食物的口感和肉香。
2. 用餐文化中国人注重餐桌礼仪,强调家人团聚和社交交往。
餐桌上会有多道菜品,与家人或朋友一同分享。
而在美国,用餐更加注重快速和高效,以满足日常生活的节奏。
四、文化背景下的饮食差异1. 人际关系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强调家庭和社交关系,餐桌上是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场所。
而在美国,饮食文化更加个体化,讲究个人的喜好和便利性。
中美购物差异

购物消费习惯差异:美国人比较习惯于先看免费寄到家里的各大商店的广告,然后再根据广告出去到价格比较便宜的商店买回家里需要的东西中国习惯于直接购物,现场比价格,消费差异故事例子:在美国,笔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美国人喜好挖空心思地想点子玩,比如,开着自家车,有的车后还拖着一辆水上摩托艇或小游艇,从洛杉矶出发,冒着加州的炎炎烈日,驱车行驶四五百公里,到科罗拉多州的拉福林去度周末,而在美国的中国人则仍旧忙忙碌碌地奔波着,周末最多是全家一起在家吃顿饭或看电视。
笔者好奇地请教了美国友人安德逊,为什么中国人和美国人在追求生活的享受上存在着如此大的反差呢?安沉思了片刻说,这主要是两国文化习俗传统方面存在着差异所致。
他说:"中国人是为他人生活,而美国人是为自己活着。
"如何解释这个说法呢?友人安是这样说的,中国人到美国后首先是为自己的身份而奋斗,有了身份后就拼命挣钱,当然挣钱不是为了享受生活,而是为了后人:儿子女儿,甚至孙辈。
中国人挣的钱自己舍不得花,都一点点地积攒起来准备在将来为下一代办点事或养老用。
尽管在美国已获得身份的中国人无需再为自己的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险担忧,但他们仍过得很累,他们一直希望自己的银行存款每年有新的增长,今年有几万,明年希望挣几十万,后年则企盼上百万。
安说,中国人的兴趣似乎是喜欢看着存折上的数字在增大,因而他们花出去的钱很少。
许多在美国已经扎根的中国人应该属于创业奋斗的一代,他们已经在美国获得了立足之本,但他们仍保留着中国人节俭的作风,舍不得花钱,不过也有例外,他们在孩子身上花钱却很大方。
不少中国人有这样的心态,自己这一代创业时吃尽了苦,因此,应该让孩子生活得更好些。
所以,在美国小学里,人们可以看到那些穿得最好的,口袋里零花钱最多的是中国人的小孩,而正宗的美国孩子穿着是很普通的,口袋里也没有多少零花钱。
曾有个传说,美国著名童装品牌"TOMMY"的老板对中国人有歧见,请的模特儿都不用黄皮肤的。
在两个国家中,公众的消费习惯有哪些不同?

在两个国家中,公众的消费习惯有哪些不同?当谈论到不同国家的消费习惯时,很容易出现许多鲜明的差异。
这些差异基于不同国家的文化、经济背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总结起来便是以下几点:一、饮食习惯的不同在不同国家中,饮食习惯方面的差异可能是最为明显的。
以中国与美国为例,中国人喜欢将饭菜放在同一个大碗中,靠公筷从中取食;而美国人则倾向于在自己的盘子里选择单独的食物。
此外,在中国,一般人会注重用餐时的气氛和社交性;而在美国,吃饭的过程往往被赋予短暂而单调的属性。
小点内容:- 在中国,与亲朋好友一起吃饭时,人们喜欢相互分享美食和故事,而在美国,这种社交性较少。
- 在美国,人们更多地追求卫生和嫩煮的食物,而中国则更注重调味和口感。
二、购物习惯的不同在中国和美国,购物习惯的差异也较为显著。
中国人普遍更喜欢购买便宜的商品,而美国则更看重品质和品牌。
此外,中国人的消费习惯被视为节俭和精打细算;而美国人则显得更为奢侈和舒适。
小点内容:- 在中国,人们在购物时会讨价还价,而在美国,这种习惯相对较少。
- 在美国,消费者更喜欢购买昂贵而高质量的电子产品和服装等,而中国消费者则更注重基础品类上的价格和性价比。
三、娱乐消费的不同最后,娱乐消费方面也蕴含着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习俗。
比如,在中国,观影和电视剧是人们最常见的娱乐方式,人们会选择在家看电视或者到影院去看电影。
而在美国,人们更多地去参加各种户外活动,如露营、钓鱼、泛舟等。
小点内容:- 在中国,电子游戏和手游将会是未来的娱乐新宠,而美国在这方面的消费则更为成熟。
- 在美国,缔造全新的线下娱乐体验(如脱口秀和棋类游戏)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然而这种趋势在中国尚未大规模兴起。
结语:尽管在消费习惯方面有许多的不同,实际上这些差异都说明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无论是饮食、购物还是娱乐方式,它们都反映着不同国家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正因如此,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构建全新国际关系的必要前提。
中美消费者行为差异研究

中美消费者行为差异研究在全球化的时代,中美两国消费者的行为与观念的差异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中美两国之间的消费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消费观念差异中美消费者的价值观念有很大区别,中国人普遍将储蓄视为一种美德,追求节俭和稳健,而在美国,人们更注重享受生活,而不是过分的储蓄。
因此,在消费选择上,中美两国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在中国,人们更愿意购买经济实惠的产品,而在美国,人们更注重品牌和质量。
2. 购买习惯差异中美两国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人们通常喜欢砍价,购买便宜实惠的商品,而在美国,人们更喜欢购买高端产品,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此外,中国人趋向于在团体中购买产品,而美国人喜欢自己去购物,享受独立的购物过程。
中美两国消费者的消费场景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人们更喜欢去商场和超市购物,这些场所通常拥有多个品牌和商家。
而在美国,消费者更喜欢在专卖店和精品店购物,这些店通常提供高端产品和配备一流的服务。
4. 关注度差异中美两国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人们关注个人权益和权力,这主要体现在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对房地产政策的关注上。
而在美国,人们关注的焦点更多是环保和人权等社会问题。
总而言之,中美消费者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消费观念、购买习惯、消费场景和关注度方面。
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选择和消费行为的倾向不同,决定了消费市场的特征和消费市场的规划,为消费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提供了重要的指南和引导。
因此,企业必须了解中美消费者行为的差异,改变在消费市场上的策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美国和中国的消费者购物习惯对比?

美国和中国的消费者购物习惯对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美国和中国作为两个消费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它们的消费者对购物的需求和方式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就美国和中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进行对比分析。
一、购物时间在购物时间上,美国人比中国人更有时间观念,事先会制定好购物时间表。
美国人常常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去购物,而且一家人会一起去购物,享受购物的乐趣。
相反,中国人对购物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划,常常会在工作日晚上或周末去购物,因此在购物中心和商场中,晚上七点至十一点成为最繁忙的时段。
二、店铺布局在店铺布局上,美国和中国也存在差异。
美国的商场布局开放宽敞,灯光明亮,店铺之间相对独立,方便顾客购物。
而中国的商场则更加复杂,引导顾客穿过不同风格的店铺,增加顾客购物的刺激。
三、购物节奏在购物节奏上,美国人更加注重购物的效率和速度,一般会采用浏览、对比、购买的流程,较少花时间逛街逛街,因为他们把时间用在其他方面。
而中国人则喜欢花时间逛街看看,感性地选购商品,注重感受。
四、购买方式在购买方式上,美国人和中国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比较中国人,美国人更加依赖信用卡和网络购物。
常常使用信用卡,而且利用互联网付款和订购。
与此同时,中国人则喜欢使用现金支付,喜欢实际看到身边的商品进行决定。
此外,中国的线下购物也更加普及,许多顾客在实体店购物后,会使用手机在店内购买商品,使得线上与线下实现了深度融合。
五、购物态度在购物态度上,美国人和中国人不同之处更为明显。
美国人一般重视“价格”和“品质”,而中国的消费者则更喜欢“品牌”和“等级”。
因此,中国消费者愿意为品牌名气和等级愿意付出更多的价钱。
综合来说,美国和中国的消费市场、消费者购物习惯各有特色。
美国人注重效率快速购物,而中国人则喜欢花时间逛街看看,感性地选购商品。
美国和中国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是由国家背景、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决定的。
因此,在进行跨国商业谈判时,掌握两国的消费者购物习惯和相关背景知识,将更有利于商业谈判等方面的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两国国民消费习惯差异调查分析报告任何一种消费者行为的产生都是与其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息息相关的。
而中美之间的内、外部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中美两国的居民消费者行为特征自然会有很大的不同。
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GDP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国家,从表面上来看应该说是一件喜事,但是其实际意义不大,而且我们中国政府对此反应也相当低调。
中美两国作为对全球局势走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强国,但两个国家国民的消费习惯却有着巨大的差异。
为此,我展开了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了解中美两国国民消费习惯之间的差异,指导人们更加合理地消费。
二、调查方式
由于可用资源有限,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和资料调查法。
三、调查结果
中国人不习惯于超前消费,而是喜欢存钱,而美国人习惯于超前消费,甚至把明后两天的钱都花没了。
四、结果分析
首先,文化习俗方面。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且其文明从发源以来至今从未中断过,其他三个国家是没有过的。
灿烂的文明使我们为之自豪。
五千年来悠久文明使得中国人就形成了一种以“勤劳节约光荣,铺张浪费耻辱”的意识。
有很多诗歌谚语之类的文化作品都能反映出来,例如古代诗歌《悯农》的“谁知盘中餐,粒粒
皆辛苦”就清晰地描绘出了古人那种节约意识。
并且以儒家文化为代表,教育的是人们怎么修身养性。
中国消费者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个人的物质欲望往往受到压抑。
如中国传统观念主张“谦、良、恭、俭、让”,在其影响下,勤俭消费成为大多数中国人所奉行的消费观念,这一观念虽然在现在受到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冲击,但它依然是中国消费者所普遍持有和坚持的观念。
在勤俭节约的观念的影响和支配下,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高档奢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及其增长会相对受到限制,消费者在购买中也会更多地重视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效用和价值,反对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
而美国人不是这样,至少美国人敢花钱,他们崇尚消费,他们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美国人向众多西方人那样有着勇敢和冒险的鲜明特点(这并不是说我们中国人就不勇敢)。
他们受之前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巨大影响。
美国消费者具有很强的自我观念,信奉的是为自己而活,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
因此,美国人挣钱的动力是为了享受生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美国国民的观念中并不存在勤俭这一意识。
因此美国国民的收入大部分都是用于消费,储存的比例小,消费倾向高,甚至有时通过借贷提前消费,花将来的钱来满足现在的消费需要和欲望。
其次,历史发展方面。
我以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骄傲的同时也为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史而遗憾。
为什么这样说呢?封建君主统治者为了更好地统治老百姓,采取各种手段禁锢人们的思想。
例如,秦朝的焚书坑儒和康雍乾三代时期的文字狱。
人们长期以来被地主阶
级压迫剥削,两千多年长期发展而来的是人们的各性得不到张扬。
两千多年的小农经济使人们没有多余的钱来消费。
较之于中国,美国则是一个年轻的“孩子”。
从美国《独立宣言》发布至今也不过于两百多年的历史,它没有经历过封建时代,它赶上了资本主义革命大潮,自成立以来便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正因为如此,美国就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样,思想活跃,个性张扬。
再次,经济发展方面。
虽然中国去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了,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这仅仅是总值。
中国现如今的总人口数应经快接近十四亿了,可想而知中国的人均GDP是很低的,2010年最新的GDP排名榜,中国排在第95位,而美国则排在第9位,差距之大,不言而喻。
就我们中国国内经济环境来说,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有很大的提高,成绩显著,但是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但很不成熟。
困扰我国多年的短缺经济已基本结束,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已基本形成,尽管目前的买方市场仍带有一定的结构性低层次色彩。
限制消费者选择的各种计划手段已基本取消,消费者选择的自由度有较大提高。
经济结构仍不合理,经济发展体制仍不健全。
反观美国,美国作为第一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建立已经多年,市场体制高度成熟发达,并且在多次经济波动中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对经济危机的抵抗力高。
买方市场层次高,市场中商品种类繁多,市场活跃。
美国的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高精尖行业比重较大,经济增长方式合理于中国。
第四,收入分配方面。
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均,分配不均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二)、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过大;(三)、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四)、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五)、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不断增大。
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越来越多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分配高度不平均。
根据经验,人们通常认为0.4是基尼系数的警戒线,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4,表明国民财富已经高度集中于少数群体。
据统计,2007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6,2008年基尼系数为0.469,2009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据统计达到0.47,已超过国际警戒线,并且差距还在继续拉大。
比较而看,美国2009年的基尼系数为0.468,中国比美国并未高出许多,但是美国城乡收入并没有明显的差距,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各地区之间的差距也远远小于中国,发展均衡,不存在内陆远远落后于沿海的现象。
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
而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集中度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级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此,我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有9亿多农民,他们现在不富裕,我认为只有把三农问题解决了,中国才能真正谈得上是一个富有的国家,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最近我国正在开两会,两会上提到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问题,我认为应该调
高个税起征点,我希望代表们能积极发挥其作用,使这个问题尽快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第五,社会福利保障措施方面。
美国是一个社会福利措施很健全的国家,在医疗、教育、住房和就业这四方面都有所涉及到。
但是在中国,由于我国特殊的情况,这些福利措施还不健全。
(一)、医疗方面,在中国有这么一句话“有病万万不可,没钱万万不能”,可想而知一般的中国人是得不起病的,一家人辛辛苦苦攒了半辈子的钱,一场大病就得让他们从新开始;(二)、教育方面,在国家还没免去中小学学生学费时,普通人家供养一两个学生上学是相当困难的。
今年寒假,我回家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是现在的幼儿教育成本很高,甚至学费比一些大学的还贵。
教育支出占一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很大的。
(三)、住房方面,提起住房,大家可能闻而生畏。
现在的房价可以说是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房价达到一两万一个平方,一些普通城市房价也使一般人承受不了。
有时候听一些人开玩笑,“啥时候工资像房价这样涨该多好啊!”。
但是我们的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调控措施,我相信政府能够控制好房价的。
(四)、就业方面,现如今我国有9亿多农民,大多数农民工的工作都是不稳定的,并且工作环境也不好,所以他们时刻面临着失业的困难,他们得把钱留着以备不时之需,我是农民的孩子,我对此十分的清楚。
五、总结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中国国民消费行为和美国的相比,存在巨大的差异。
我们应该对中美消费行为的差异有着清醒的认识,应
该持有辨证的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
一方面,一些差异不仅不应该消除,相反还要继续保持下去。
比如美国国民推崇自我,推崇享乐,而中国国民普遍持有勤俭的态度。
另一方面,一些差异虽然是由于国情不同而产生的,但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必须想方设法予以消除。
如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国民普遍重储蓄,轻消费,长此以往,会造成内需不足,阻碍经济发展。
因此,必须鼓励消费;改变他们的传统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勤俭反对奢侈,反对无谓消费,并不等于限制正常的消费;使他们改变以前的“重储蓄,轻消费”的观念。
特别是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减少,所以要鼓励消费,拉动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我坚信在我们伟大的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我坚信中国现存的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我坚信人民的消费水平也会越来越高,我始终坚信中国的经济一定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