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深模具设计说明书
拉深模具设计说明书(DOC)

课程设计(论文)题目:拉深模具设计图纸:目录前言 (1)1冲裁件工艺性分析 (2)1.1材料选择 (2)1.2工件结构形状 (2)1.3尺寸精度 (2)2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3)3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4)4.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4)4.1模具类型的选择 (4)4.2操作与定位方式 (4)4.3部分零部件的设计 (4)4.3.1凸凹模的设计 (4)4.3.2卸料部分的设计 (6)4.3.3推件装置的设计 (7)4.3.4模架的设计 (8)4.3.5模架的选用 (8)4.3.6上、下模座的选用 (8)4.4工作零件材料的选用 (9)5模具工艺参数确定 (9)5.1排样设计与计算 (9)5.2搭边值的确定 (9)5.3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10)5.4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11)5.4.1刃口尺寸计算的基本原则 (11)5.4.2刃口尺寸的计算 (9)6计算冲压力与压力机的初选 (12)7 模具压力中心的确定 (14)8冲压设备的选择 (15)9模具零件图 (16)10模具总装图 (18)总结 (17)参考文献 (19)1. 冲裁件工艺性分析工件名称:开关盖工件简图:如图1-1所示生产批量:中批量材料:Q235工件厚度:1.2mm工件精度:IT12级图1-1 工件图1.1材料选择本工件选用Q235碳素结构钢,冷变形塑性低,无回火脆性,用于制造耐磨性高,动载荷及冲击作用不大的机械加工件。
适合冲裁拉深加工。
1.2工件结构形状工件结构形状相对简单,属对称结构,轮廓线为直线和圆弧组合的简单,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也满足要求,可以冲裁。
1.3尺寸精度零件图上所注公差为IT12级,尺寸精度较低,普通冲裁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2.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该制件的冲裁工序包括落料和冲孔,其冲裁加工方式选择冲孔—落料复合冲压。
复合模生产。
表2-1各类模具结构及特点比较根据表2-1可知。
复合模只需一副模具,制件精度和生产效率都较高,且工件最小壁厚大于凸凹模许用最小壁厚,模具强度也能满足要求。
拉深件模具设计

筒形工具盒学校:江西机电学院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10大模一班姓名:林佳佳学号:2号指导老师:徐秋如老师完成时间:2012年7月6日目录第一章工件的工艺性分析 (1)1.1 工艺性分析 01.2拉深时的工艺性 (1)1.3材料的工艺性 (2)第二章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1)第三章拉深工序尺寸的确定 (3)第四章必要的工艺计算 (5)4.1排样方案的确定及计算 (5)4.2冲压力的计算 (6)4.3压力中心的计算 (8)4.4工作尺寸的计算 (8)第五章模具的总体设计 (8)5.1模具类型的选择 (9)5.2定位方式的选择 (9)5.3料方式的控制 (10)5.4 卸料零件的确定 (9)5.5顶件装置的确定 (9)5.6导向方式的选择 (10)第六章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10)6.1凸凹模 (10)6.2拉深凸模 (11)6.3落料凹模 (11)第七章辅助装置的设计 (12)7.1固定卸料装置 (12)7.2刚性推件装置 (12)7.3螺钉与销钉的选择 (12)7.4弹性压边装置 (12)第八章模架的选用 (12)心得小结 (14)参考文献 (14)第一章工件的工艺性分析1.1 工艺性分析拉深件名称:筒形工具盒生产批量:中小批量材料:08钢料厚:1mm技术要求:工件要求平整,无拉深痕迹,未注公差IT14.零件图如下:零件图拉深件的工艺性是指拉深件对拉深工艺的适应性。
在一般情况下,对拉深件工艺性影响最大的几何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
良好的拉深工艺性应能满足材料较省、工序较少、模具加工较容易、寿命较高、操作方便及产品质量稳定等要求。
此工件为无凸圆筒形工件,要求内形尺寸,没有厚度的要求。
此工件的形状满足拉深工件的要求,可用拉深工序加工。
1.2 拉深时的工艺性分析拉深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拉深零件采用拉深成形工艺的难易程度。
良好的工艺性是指坯料消耗少、工序少,模具结构简单、加工容易,产品质量稳定、废料少和操作简单方便等。
模具设计与制造第7章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尺寸测量
使用测量工具对拉深制品的尺 寸进行测量,以检查其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
壁厚测量
使用壁厚测量仪对拉深制品的 壁厚进行测量,以检查其是否 均匀。
强度测试
对拉深制品进行拉伸或压缩试 验,以检测其力学性能是否满
足要求。
提高拉深制品质量的措施
选用优质材料
选用质量稳定、性能良好的材料,以提高拉深制品的基 本质量。
的强度和刚度等因素。
压力过大会导致工件破裂或模 具损坏,而压力过小则会导致
工件起皱或形状不规整。
压力控制需要与速度控制和温 度控制等参数进行协调,以确 保整个拉深过程的稳定性和可
靠性。
拉深工艺的速度控制
速度控制是拉深工艺中的另一 个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到工
件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速度控制需要考虑到工件的材 质、厚度、润滑条件以及模具
拉深工艺的应用领域
汽车行业
汽车覆盖件、油箱、仪 表盘等部件的制造。
家用电器行业
电子行业
航空航天行业
空调、冰箱、洗衣机等 产品的外壳和内部零件
的制造。
手机、电脑等产品的外 壳和内部结构件的制造。
飞机蒙皮、机身部件等 高精度、高质量要求的
零件的制造。
拉深工艺的发展趋势
高精度、高质量
柔性化、个性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拉深工艺的精度和 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高精度、高质 量的模具和加工设备成为发展的趋势。
破裂。
凸模设计
凸模的作用是将材料拉入凹模, 因此需要具有足够的刚性和强度。 凸模的直径应与凹模相匹配,以
保持适当的间隙。
压边圈设计
压边圈的作用是控制材料流动, 防止材料起皱。压边圈的宽度和 重量应适中,以确保压力均匀。
4.5拉深模具设计

深度拉深件或落料拉深复合模:
应使工艺力曲线位于压力机滑块 的许用压力曲线之下,还需对压力机 的电机功率进行校核
三. 压力机的选择
深度拉深件或落料拉深复合模:
1 F1 max h1
1000
① 计算拉深功A
首次拉深:
以后各次拉深:
凸、凹模工作部分形状
带压边圈的拉深
:
a:用于直径d≤100mm的拉深件
b:用于直径d>100mm的拉深件
五. 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
润滑
热处理
目的:消除加工硬化及残余应力
对于普通硬化金属(如08钢、10钢、15钢等), 若工艺过程正确,模具设计合理,一般可不要进行中 间热处理。 对高度硬化金属(如不锈钢、耐热钢等),一般 一、二道工序后就要进行中间热处理。
凸模圆角的影响
:
凸模圆角rp↓↓→rp处弯曲变形程度 ↑→“危险断面”受拉力大→工件易产生局部变薄; 凸模圆角rp↑↑→凸模与毛坯的接触面↓→ 易产生底部变薄和内皱
四. 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设计
凹模圆角半径rd的计算
:
首次拉深: d r
1
0.8 ( D d )t
以后各次拉深: d n
r (0.6 ~ 0.8)rdn1
式中:rd1、rdn-1、rdn——首次、第(n-1)次和第n 次拉深模的凹模圆角半径 D——毛坯直径;d——中径;t——工件厚度。
有平面凸缘拉深件,最后一次拉深时:
凹模圆角半径应和拉深件的一致,即rdn=r。
四. 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设计
凸模圆角半径rd的计算
四. 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设计
拉伸工艺和拉深模具设计培训教材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二页,共46页。
第4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三页,共46页。
第4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
4.1 拉深变形过程的分析
板料拉深变形过程及其特点(tèdiǎn)
在毛坯上画作出距离为a的等距离的同心圆与
相同弧度b辐射线组成的网格(如图) ,然后将带
(1)半成品直径
拉深次数确定(quèdìng)后,再根据计算直径 应等于
则对
dn
d工
各次拉深系数进行调整,使实际采用的拉深系数大于推算拉
深次数时所用的极限拉深系数。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二十七页,共46页。
的原
第4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
零件实际需拉深系数(xìshù)应调整为:
m1 0.57, m2 0.79, m3 0.82, m4 0.85 调整好拉深系数(xìshù)后,重新计算各次拉深的圆筒直径即得 半成品直径。零件的各次半成品尺寸为 :
(qíngkuàng)()
主要变形区
过渡区
传力区
过渡区
《冲压工艺小与变模形具区设计》
第九页,共46页。
第4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
图 4.1.5 拉深中毛坯(máopī)的应力应变 情况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十页,共46页。
第4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
4.1.3 拉深成形的障碍及防止措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d1 160mm m1' 160 283 0.57 d2 126mm m2' 126 160 0.79 d3 104mm m3' 104 126 0.82 d4 88mm m4' 88 104 0.85
端盖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说明书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说明书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部门:14级模具303班指导教师:洪奕设计者:廖琪学号:201410230310时间:2016年5月3 日前言本设计客观简单分析的冲压工艺、冲压模具、冲压设备、冲压材料及冲压件质量与经济性的关系。
强调掌握技能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勇于创新。
在这次设计时,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说,要对零件的材料、尺寸、公差配合等进行查询,所以参考了《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实践》、《冲压模具及设备》、《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和《机械工程设计基础》等书籍和网上资料。
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对零件的进行详细的分析,采用具有经济性的方法对零件进行拉伸。
编者2016年5月拉深零件图目录前言拉深零件图一、端盖零件工艺分析 (1)二、端盖零件拉深工艺方案 (2)三、拉深工艺参数计算 (6)四、拉深模具参数计算 (9)五、拉深模结构分析和确定 (9)六、拉深模具零部件设计 (14)七、结束语 (22)八、参考文献 (23)(一)端盖零件工艺分析一、拉深件的批量和材料1、批量据客户提供的零件图纸知,该零件生产批量为大批量,根据拉深工艺特性可知,该零件适合拉深。
2、材料根据客户提供的零件图纸可知,该零件材料为08钢板,查阅《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实践》一书23页表3.2常用冲压材料的力学性能可知,该零件适合拉深。
二、拉深件的结构与尺寸1、根据客户提供的零件图纸可知,该零件的形状规则、简单,对称,因此该零件适合拉深。
2、根据客户提供的零件图纸可知,该零件的形状规则、简单,没有异常复杂及非对称形状,不需设计成对称(组合)的拉深件,因此该零件适合拉深。
3、考虑到拉深工艺的变形规律,拉深件一般存在上下壁厚不相等的现象,通常拉深件允许的壁厚变化范围为0.6t~1.2t。
根据客户提供的零件图纸可知,该零件没有特殊标注。
因此,零件允许壁厚变化,该零件适合拉深。
4、采用拉深工艺成形时,底部圆角半径R pg≥t,为使拉深能顺利进行,一般取R pg≥(3~5)t。
圆筒件落料拉深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圆筒件落料拉深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材料成型工艺及设计题目名称圆筒件的模具设计专业班级材控112学号 33311227学生姓名张孝富指导教师聂信天夏荣霞徐秀英2014年 9 月 25日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2)产品图及设计说明 (2)序言 (3)第1章制件的工艺性分析 (4)1.1 圆筒件工艺性分析 (4)1.2 零件工艺方案的确定 (4)第2章工艺方案的制定及分析比较 (5)第3章圆筒形拉深件工艺计算 (6)3.1 工艺尺寸的计算 (6)3.2 拉深力的确定 (8)3.2.1首次拉深 (9)3.2.2第二次拉深 (9)3.2.3第三次拉深 (9)3.2.4第四次拉深 (10)3.2.5确定压力中心 (10)3.3 拉深模间隙 (10)3.4 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10)3.4.1第一次拉深 (10)3.4.2第二次拉深 (11)3.4.3第三次拉深 (11)3.4.4第四次拉深 (11)3.5 落料拉深复合模其它工艺计算 (11)3.6 排样图设计及材料利用率计算 (12)3.7 压边的橡胶计算 (13) (14)3.8 卸料装置的设计 (14)3.8.1刚性卸料装置 (14)3.8.2弹性卸料装置 (14)3.8.3橡皮的选用 (15)3.8.4卸料板 (15)3.8.5推件装置 (15)3.8.6卸料螺钉第4章模具结构的确定 (16)4.1模具的形式 (16)4.1.1 正装式特点 (16)4.1.2 倒装式特点 (16)4.2 定位装置 (16)4.3 卸料装置 (16)4.3.1 条料的卸除 (16)4.3.2 工件的卸除 (16)4.4 导向零件 (16)4.5 模架 (17)4.5.1标准模架的选用 (17)第5章编写工艺卡片 (17)结束语 (18)参考文献 (19)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名称圆筒件的模具设计专业班级材控112姓名张孝富学号33311227产品图及设计说明零件简图:如右图所示。
拉深模具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拉深模具设计系 (部) 工程技术系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系主任2012年5月3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兹发给模具设计与制造班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内容如下: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拉深模具设计2、应完成的项目:(1)模具结构必须满足精冲工艺要求,并能在工作状态下形成压应力体系;(2)模具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功能可靠,导向精度好;(3)认真考虑模具的润滑、排气,并能可靠清除冲出的零件及废料;(4)合理选用精冲模具材料、热处理方法和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性;(5)模具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3、参考资料以及说明:[1] 王芳.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2] 徐政坤.冷压模具及设备.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3] 成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4] 丁松聚 .冷冲模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5] 杨占尧.冲压模具图册.高等教育出版社[6] 马正元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7] 模具实用技术从书编委会.冲模设计与应用实例.1986[8] 齐占庆主编.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第三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9] 孙锡红.模具制造工.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4.、本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于2011年10月25日发出,应于2012年1月10日前完成。
指导教师:签发2011 年10 月25 日学生签名:2011 年10 月28 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不论冲压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大小如何,其生产过程一般都是从原材料剪切下料开始,经过各种冲压工序和其他必要的辅助工序(如退火,酸洗,表面处理等)加工出图纸所要求的零件。
对于某些组合冲压件或精度要求较高的冲压件,还需要经过切削,焊接或铆接等加工,才能完成。
冲压件工艺过程的制定和模具设计是冷冲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进行冲压设计就是根据已有的生产条件,综合考虑影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各方面因素,合理安排零件的生产工序,最优地选用,确定各工艺参数的大小和变化范围,设计模具,选用设备等,以使零件的整个生产过程达到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的目的冲压工艺规程是模具设计的依据,而良好的模具结构设计,又是实现工艺过程的可靠保证,若冲压工艺有改动,往往会造成模具的返工,甚至报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深模具设计说明
书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拉深模具设计图纸:
目录
前言 (1)
1冲裁件工艺性分析 (2)
1.1材料选择 (2)
1.2工件结构形状 (2)
1.3尺寸精度 (2)
2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3)
3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4)
4.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4)
4.1模具类型的选择 (4)
4.2操作与定位方式 (4)
4.3部分零部件的设计 (4)
4.3.1凸凹模的设计 (4)
4.3.2卸料部分的设计 (6)
4.3.3推件装置的设计 (7)
4.3.4模架的设计 (8)
4.3.5模架的选用 (8)
4.3.6上、下模座的选用 (8)
4.4工作零件材料的选用 (9)
5模具工艺参数确定 (9)
5.1排样设计与计算 (9)
5.2搭边值的确定 (9)
5.3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10)
5.4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11)
5.4.1刃口尺寸计算的基本原则 (11)
5.4.2刃口尺寸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计算冲压力与压力机的初选 .. (12)
7 模具压力中心的确定 (14)
8冲压设备的选择 (15)
9模具零件图 (16)
10模具总装图 (18)
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冲压加工是现代机械制造业中先进高效的加工方法之一。
冲压加工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但能够加工金属材料,而且能够加工非金属材料。
在现代制造业,比如汽车、拖拉机、农业机械、电机、电器、仪表、化工容器、玩具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