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中考阅读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 九上15首诗歌赏析题 中考考点答案

人教版语文 九上15首诗歌赏析题  中考考点答案

【九年级上册诗歌赏析练习】《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主旨】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建功立业却又功业难成,思念家乡又不想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表现边塞将士爱国、卫国精神。

1、本词的上片中写“塞下秋来风景异”突出了边塞之地荒凉孤寂的气氛和孤城戒备森严,战事吃紧的特点。

2、请结合词的内容分析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三方面?_雁去无留意 ___、__边声连角起 __、__日落即孤城城门紧闭_。

即:天气寒冷:大雁向衡阳飞去无停留之意;塞下特有的声音:边声、号角声此起彼伏;与中原的繁华场景不同:孤城戒备森严,战事吃紧。

3、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象。

归雁成群结队地飞回南方,似乎没有一点留恋的意思。

悲壮的军乐和风吼、马嘶、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像是有意撩拨认得情怀。

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夕阳西下(暮色四合),雾霭生成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

(尾句亦可:在落日余晖、烟雾缭绕的群山中间,有一座早闭的孤城。

)4、分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或表达了将士们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理)5、“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词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深夜里传来了悠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

这句诗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氛围,烘托出将士们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6.找出词中典故,并分析。

“燕然未勒”,借用东汉窦宪大败匈奴,“勒石燕然”记功而返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不想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表现边塞将士爱国、卫国精神。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主旨】表现出作者希望重新受到重用,渴望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爱国情怀)。

1、本词上阕写景,描绘了太守出猎的壮观场面;下阕抒情,抒发了渴望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爱国情怀)。

2、请简要赏析“卷”字的妙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古诗词文中考篇目原文、释义及译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古诗词文中考篇目原文、释义及译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古诗词文中考篇目原文、释义及译文1.行路难(其一)1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2,玉盘珍羞直万钱3。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4,忽复乘舟梦日边5。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6?长风破浪会有时7,直挂云帆8济9沧海。

1.选自《李太白全集》卷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

行路难,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2.[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

金樽,对酒杯的美称。

樽,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3.[玉盘珍羞直万钱]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玉盘,对盘子的美称。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4.[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姜太公)遇到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5.[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6.[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7.[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

《宋书·宗悫(què)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

会,终将。

8.[云帆]高高的帆。

9.[济]渡。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刘禹锡巴山楚水2凄凉地,二十三年3弃置身4。

怀旧空吟闻笛赋5,到乡翻似烂柯人6。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7,暂凭杯酒长8精神。

1.选自《刘禹锡集》卷三十一(中华书局1990年版)。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

刘禹锡作此诗答谢。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2.[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kuí)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三首》课内阅读1(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三首》课内阅读1(含答案)

课内阅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曰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闻笛赋”表达诗人之情;“烂柯人”表达了之情。

2.这首诗虽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颈联诗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对受害的友人的怀念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感叹
2.(1)“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怅惘忧伤之情;
(2)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九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八古诗文阅读新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八古诗文阅读新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八古诗文阅读新人教版一、古诗词鉴赏。

[一]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C]A·《行路难》是李白沿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诗歌,共三首。

本篇是第一首,抒写世路艰险、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B·“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是写诗人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实际上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引用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解析: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是诗人想象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反衬出作者内心悲愤、失望的情绪。

3·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试举例分析。

作者的人生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结尾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表现了对前途信心满满。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诗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诗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诗词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歌体裁。

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小编在此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诗词11、《南都新亭行寄王子发》洛水沄沄天上动,道人隋渠下梁宋。

宋都堤上十二亭,一一飞惊若鸾凤。

光华远继周王雅,宴喜还归鲁侯颂。

玉觞严令肃衣冠,金缕哀音绕梁栋。

娟娟残月照波翻,习习暖风吃鸟哢。

何处高帆落文鷁,谁家骏马嘶征鞚。

柳枝芳草恨连天,暮雨朝云同昨梦。

借问亭名制者谁,留守王公才望重。

胸中云梦吞-,日解千牛节皆中。

祥符相公实曾祖,庭列三槐多伯仲。

承明厌直出荆州,转守此都行大用。

此都去天才尺五,交广荆扬归引控。

兔园事迹化黄埃,清泠文雅堪长恸。

舳舻衔尾车挂轊,昨日出迎今日送。

送故迎新无已时,古往今来相戏弄。

亭下嶔崎淮海客,末路逢公诗酒共。

一樽明日难重持,岂恤官期後芒种。

今年气候颇云早,夭矫梅花春欲纵。

行见亭中祖帐开,千乘送公归法从。

2、《龙华山寺寓居十首》水乡经月雨,潮海暮春天。

芒种嗟无日,来牟失有年。

人多蓬菜色,村或断炊烟。

谁谓山中乐,忧来百虑煎。

3、《梅雨五绝》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4、《伊犁记事诗》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5、《偈十二首》天道运行,节气频更。

五日为候,十日为旬。

三十日为月,十二月为年。

一日一日,因循因循。

五九尽,又逢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诗词21、《芒种後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

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

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

2、《北固晚眺》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

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

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3、《田间杂咏(六首)》新水涨荒陂,芸芸稻盈亩。

东家及西邻,世世结亲友。

人教版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1、人教版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人教版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晚唐)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裏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苏轼(宋)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李清照(宋)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元)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明)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2、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九)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九) 宋史【原】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至。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赏析-中考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赏析-中考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赏析-中考试题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赏析-中考试题《词五首》赏析二、渔家傲·秋思⑴①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

(2分)('12宜宾市)“异”统领的景物有: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答出4个景物可得2分)②“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2分)('08金华市)天冷、声杂、城孤。

③上阕中“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孤寂荒凉。

('03桂林市)⑵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分)('09新疆)⑶①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2分)('12郴州市)答案示例: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

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们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

②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3分)('12宜宾市)答案示例: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

(意象正确,画面内容描述生动形象且语意通畅,可得3分,如直接翻译扣1分)③结合上片内容,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句词展现的画面。

(3分)('12毕节市)秋风萧瑟,残阳如血。

万重山中,烟雾迷茫。

一座孤城,潇然兀立。

边声四起,清角吹凉。

边关艰辛,尽在其中。

⑷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2分)('07泰州市)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笞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全分)⑸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1分)('07泰州市)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含答案)九年级(上)课内古诗词赏析精讲精练(二十四)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价值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放下酒杯搁下筷子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茫茫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边,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岔路这么多,我如今身处何方?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内容分析】1.“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停”“投”“拔”“顾”表现出来的内心的苦闷和抑郁。

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以乐景写哀情,强化了哀的程度。

【主题思想】全诗抒发了诗人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抑郁苦闷心情和诗人对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表现了诗人昂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__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苦闷、抑郁的情绪。

__2.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__冰塞川__”“__雪满山__”(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3.名句赏析。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__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__运用吕尚、伊尹的典故,表明诗人对自己从政仍有所期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古诗词中考阅读一、《关雎》1.作者作品介绍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总集。

收集了约500年间的诗歌,共篇,也称“”。

原称“诗”,汉代始称《诗经》,儒家经典之一,编定者相传是——孔子。

《诗经》六义:。

汉武帝将称为五经。

2)《关雎》选自,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2. 理解词义和句义1)词义关关洲窈窕淑好逑荇菜流寤寐寤寐思服友辗转芼乐2)成语①窈窕淑女②求之不得③辗转反侧3)句义①关关雎鸠②左右流之③琴瑟友之④钟鼓乐之3.划分朗读节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欣赏词语和句子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开篇起兴,写鸠鸟和鸣,象征男女欢爱,又给诗歌染上了一层浓浓的欢乐氛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统摄全文,写出河边偶遇,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描写求之不得彻夜不寐的状态,抒发强烈的相思之苦。

3)“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体现了健康明朗的情调。

5.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1)第一章:河边邂逅,一见钟情。

第二章:写男子追求时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

第三章:写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

2)全文内容情感:写的是一男子对一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6.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1)这首诗抒发的情感健康明朗,生动质朴,率直而细腻,淳朴而自然。

2)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

3)“兴”的手法4)运用重章叠句形式,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7、关雎《诗经》译文: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在船左右两旁捞。

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赏析:比兴手法,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的大胆执着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二、《蒹葭》1.作者作品介绍:《蒹葭》选自,是一首爱情诗。

2.理解词义和句义1)词义蒹葭苍苍伊人溯洄从阻溯游宛萋萋晞湄跻坻采采未已涘右沚洄2)句义①在水一方②溯洄从之③宛在水中央④道阻且跻3.划分朗读节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欣赏词语和句子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开篇起兴。

描写了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

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2)后六句——抒情。

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虽追求未果,但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

5.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1)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

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

2)全篇:主人公反复寻求“伊人”,而“伊人”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

主人公上下求索而不得,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6.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1)在艺术手法上,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2)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3)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7、蒹葭《诗经》译文: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赏析:比兴手法,描写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三、《雁门太守行》1.作者作品介绍:本诗选自,作者是朝代的。

字。

《雁门太守行》曲名,写之事。

2. 理解词义和句义1)词义摧甲光金鳞玉龙角燕脂声不起黄金台2)句义塞上燕脂凝夜紫3.划分朗读节奏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欣赏词语和句子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既是写景,又是写事,借助于比喻和夸张,成功的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以及守军的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压”字用的极好,写出了敌军的人数众多,来势汹汹,大战一触即发。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阴寒惨切的战地氛围。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使用典故,含蓄委婉的抒发战士们浴血奋战、以死报国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黄金台典故写的是时期<谁>的事。

)5.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1)前三句写了三幅画面:敌军围攻,守军戒备森严;战场厮杀,血流成河;夜袭敌军。

2)主旨:表达了将士们和自己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6.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1)用夸张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的凝重而惨烈。

2)意象新奇,设色鲜明,想象丰富奇特。

7、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1.这首诗写敌兵压境的情形,展示了将士们决心誓死报国的决心。

2. 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凝重而惨烈的战斗气氛,诗人以色彩斑斓的战争风云,构成了悲壮、奇特的意境。

3.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

这句诗描绘敌军之多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催垮,跳动着的铠甲像鱼鳞闪耀在阳光下的画面。

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形势的危急,表达了作者誓死报国的雄伟壮志。

因此,它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4.反应了作者立志报国的决心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游山西村》1.作者作品介绍作者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现存诗作近万首,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传世,本诗选自《剑南诗稿》,是一首记游抒情诗。

2.理解词义和句义腊酒浑:腊月酿的酒浑浊。

浑,浑浊。

豚:小猪。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为暗,花光红艳为明。

箫鼓追随春社近: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神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

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公(土地爷),祈求丰收。

闲乘月: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

无时:随时。

3.划分朗读节奏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欣赏词语和句子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首联记叙农家盛情款待,热情好客,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颔联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写景中寓含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农村风俗画卷。

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乡村民风淳朴,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尾联抒情,盼望再来,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5.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6.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中间两联对偶自然工整,显示出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

7、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随时在夜晚敲着农家朋友的柴门。

赏析: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比喻在困境中也要不断进取,因为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课后十首古诗词1、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

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

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谁还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2、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