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石家庄》系列之五——赵县的各色美食
文化河北之石家庄十大特产

文化河北之石家庄十大特产了解一一座城市最快的方法就是去吃当地的美食,看最美的风光。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石家庄十大特产,看看石家庄的特产都有哪些呢。
1、正定马家卤鸡正定马家卤鸡是石家庄非常有名的地方美食,它包括了卤鸡、卤鸡胗、卤鸡爪、卤鸡翅等与鸡有关的卤味,它采用的是独家秘制的配方,里面添加了很多的名贵中药材,最后再用传统的工艺精心制作而成。
正定马家卤鸡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而且它酥、烂、软、嫩,是一款老少皆宜的美味佳肴。
2、金凤扒鸡金凤扒鸡是石家庄历史十分悠久的特色美食,它先将蜂蜜刷在鸡的表皮,然后将其放在油锅里炸至金黄,炸好之后再用中药秘方老汤卤煮,这样做出来的金凤扒鸡口味独特美味,还具有一定的药用和保健的作用。
3、富硒黑花生富硒黑花生石家庄有名的土特产,花生仁上的皮是黑色的,里面蕴含了多种营养物质,并且它的粗蛋白质、精氨酸、钾、锌、晒等物质比普通花生要高上许多,吃起来也更加的香脆有营养。
4、无极剪纸无极剪纸石家庄无极县的汉族传统文化之一,无极剪纸在明末清初就十分的盛行,每逢节假日和婚礼等好日子,人们都喜欢用剪纸制作灯花、剪福字、囍字等等,以此来表达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心。
5、辛集枸杞辛集枸杞是石家庄的土特产之一,它最早是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引入,在辛集落户后因品质优良被大力推广,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
6、藁城宫面藁城宫面是石家庄藁城的特产,早在明朝时期,藁城一带就有着一群非常擅长做挂面的面食艺人。
而在清朝光绪年间,藁城地方的官吏就将这种面进献给朝堂,于是其就成了宫廷的佳品,后来就有了藁城宫面的称谓。
7、灵山金针菇石家庄的灵寿县是金针菇生长的乐园,灵寿县的食用菌产业涉及到了11个乡县,金针菇的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00万平方米,每年的产量在12万吨上下,产值更是超过了6亿人民币,不仅仅能是当地的农民挣到了钱,连带着运输业、餐饮行业都受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8、平山绵核桃平山绵核桃是石家庄平山县的特产,这种核桃果粒均匀、果仁饱满,在国内外都久负盛名。
石家庄特色招牌菜私房菜

石家庄特色招牌菜私房菜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同时也孕育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美食。
在石家庄的私房菜中,有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招牌菜,这些菜肴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更是石家庄餐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石碣桃疙瘩汤石家庄的招牌菜之一便是石碣桃疙瘩汤。
这道菜以新鲜的疙瘩为主要材料,疙瘩即是由面粉揉搓成的小面团。
疙瘩制作简单,口感软糯,与汤底的配搭更是鲜美。
通常配以猪骨熬煮的清汤或者鸡汤,加入绿豆芽、香菇、冬瓜等蔬菜,煮至疙瘩熟软,香浓的汤汁与嫩滑的疙瘩相得益彰,令人回味无穷。
二、刘格家关子炖肉刘格家关子炖肉是石家庄著名的传统菜肴,得名于石家庄一带的刘格村。
炖肉选用选用猪蹄筋、猪肉和其他配料,经过切割、腌制、油炸、调味等一系列烹饪步骤后,使得炖肉的口感醇香,同时肉质鲜嫩多汁。
这道菜既具有石家庄菜肴独有的风味,又体现了炖菜烹调技法的精髓。
刘格家关子炖肉的美味令人久久难忘。
三、炸酱面炸酱面是石家庄民间经久不衰的地方名吃,同时也是私房菜中的特色菜之一。
这道菜选用高粱面制成的面饼,配以黄瓜丝、黄酱、肉末等配料。
酱汁的制作需要精心调配,经过炒熟炸酱糊而成,味道醇厚浓郁。
炸酱面的吃法独特,通常需要将面饼抻开后折叠,夹入辅料,并配以辣油、蒜末等调味品,入口香辣可口,回味悠长。
四、卤菜石家庄的私房菜中卤菜更是一绝。
卤菜的选材多种多样,包括豆腐、兔头、鸽蛋、鹅肝等等,制作工艺也较为复杂。
卤菜需要事先用香料和调料封闭腌制,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和烹煮,使其入味鲜香。
卤菜制作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只有全身心地对待,才能制作出独具风味的卤菜。
在石家庄的私房里,卤菜是家常菜肴,也是宴席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家庄的招牌菜私房菜丰富多样,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味受到了广大食客的喜爱。
这些菜肴凝聚了石家庄人对美食的执着追求和精心传承,同时也展示了石家庄丰富多彩的餐饮文化。
如果有机会品尝石家庄的特色招牌菜私房菜,不妨一试,必将给您带来独特的味蕾享受。
石家庄家乡美食作文

石家庄家乡美食作文
我的家乡河北石家庄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
有清澈的小河,河边长满了绿色的小草,像是在透明的绿玻璃外围铺上了一片天然的地毯,河中还安装了音乐喷泉,水柱会随着音乐舞动,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好看极了!到了晚上,宽宽的马路上,大大小小的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家乡的特产有甜甜的麻糖,和蜂蜜,酸酸甜甜的枣,我最喜欢添甜的麻糖了。
你要是来到了唐山,热情好客的唐山人准会献上最好吃的特产让你吃个够!除此之外还有行唐红枣、赵县雪花梨、鹿泉香椿、新乐西瓜、藁城宫面等。
行唐红枣大肉厚、核小等特点。
赵县雪花梨皮薄肉厚且含糖量高。
鹿泉香椿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的特产。
新乐西瓜瓜瓤脆沙甘甜、多汁爽口,无黄筋。
藁城宫面吃起来有嚼劲,回锅不烂。
”
那里还有美景,例如南湖,南湖的美,美在水。
湖水清澈见底像一面大镜子,一望无际,直到天边。
湖水仿佛和天一样蓝。
湖面上的荷花们形态各异,有的打着花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开一两片,像将要长大的少女;有的全部盛开了,像一张张绽开的笑脸,它们一个个在湖面上翩翩起舞。
这时候,一阵微风吹来,荷花散发出迷人的清香,在旁边欣赏风景的人,都陶醉在这清香之中。
看到这个情景,我不禁想起宋代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南湖不但水美,树也美。
一排排柳树远远看去,就像一把把巨大的绿伞。
春天,一阵阵微风吹来,柳树就随风舞动,柳条轻轻地抚摸
着湖面。
美丽极了!。
赵县新开的特色私房菜

赵县新开的特色私房菜赵县位于中国河北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农产品而闻名。
近期,赵县开设了一家名为“美味馆”的特色私房菜餐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本文将介绍赵县新开的特色私房菜,并探讨其吸引力和独特之处。
赵县美味馆位于县城的市中心,装修简约而别致。
客人们可以选择坐在舒适的座位上品尝精致的私房菜。
该餐厅提供的菜品数量有限,但每一道菜都经过精心挑选和烹饪,保证了菜品的质量和口感。
首先,赵县美味馆以其新鲜的农产品而自豪。
该餐厅与当地的农民合作,直接从农田中采购新鲜的蔬菜,确保了菜品的新鲜度和原汁原味。
特色的私房菜选材广泛,包括了当地特有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独特的地方调味料。
其次,赵县美味馆的私房菜注重传统和独创的烹饪工艺。
菜品的烹饪过程严格按照传统方法和秘方进行,保留了传统菜肴的原汁原味。
同时,餐厅还尝试了一些创新的烹饪方式,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为顾客带来了独特的味觉享受。
赵县美味馆所提供的私房菜品种繁多,满足了不同顾客的口味需求。
对于喜爱辣味的顾客,他们推出了香辣蟹和辣炒鱼等传统菜肴;而对于注重健康的顾客,他们则提供了清蒸鲈鱼和糖醋菜花等低油烹饪的菜品。
此外,餐厅还提供了一些经典的农家菜,如炖羊肉和家常豆腐等,让顾客能够品味到地道的农家味道。
与菜品丰富多样相辅相成的是,赵县美味馆注重菜品的精致呈现。
无论是色香味俱全的蟹黄汤包,还是外焦里嫩的铁板牛肉,每一道菜都将令人惊叹。
餐厅的厨师们注重每一个细节,并从用料到摆盘都极其考究,充分展示了美食的艺术之美。
除了菜品本身的吸引力外,赵县美味馆还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餐厅的服务员专业有礼,耐心解答顾客的疑问,并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建议。
他们注重与顾客的互动,使顾客在用餐过程中感受到宾至如归的待遇。
总之,赵县新开的特色私房菜餐厅“美味馆”凭借其新鲜的农产品、传统又独创的烹饪工艺、丰富多样的菜品以及精致呈现的服务,吸引了众多食客前来品尝。
在这里,顾客可以尽情享受美食、感受农家味道,同时也能够在宾至如归的氛围中度过愉快的用餐时光。
赵县石塔烧饼

68
我的老家在河北省赵县。
除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赵县还有一种风味最独特的美食——石塔烧饼。
石塔烧饼的直径有七八厘米,厚度约两厘米,有五香和白糖两种口味。
五香口味的一面撒满芝麻,白糖口味的一面点个红点,五个包装成一包。
烧饼通体酥脆无比,两面金黄。
吃的时候要拿手捧着吃,因为太酥脆了。
一口咬下去,你能感觉到烧饼的每一层就像纸一样薄脆,不捧着吃会全部碎成渣,吃到嘴里更是唇齿留香。
这么美味的烧饼是怎么做出来的呢?首先,要和面,并且用力捶打,使面团更筋道。
接着,要包糖、捏饼、刷驴油、入瓤、点红。
入三次烤箱,刷四次油。
其中,和面、控制火候是关键环节,容不得一点儿失误。
刷油还是很有讲究的:油厚了太腻,薄了不香,得耐着性子涂抹均匀。
几十道工序下来,能不好吃吗?
为什么叫石塔烧饼?因为最开始烧饼的制作人住在赵县陀罗尼经幢(俗称“石塔”)旁。
如今,石塔一侧那家卖石塔烧饼的店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因为店主姓“薛”,所以又叫“薛家烧饼”。
那独特的酥脆口感,萦绕于唇齿间的甜咸味道,让石塔烧饼成为赵县传统风味小吃的代表,也成了我心中独一无二、难以割舍的家乡味道。
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品尝石塔烧饼!
(指导教师:马荣莉)
教师点评:
小作者围绕烧饼的做法和名称的由来两个方面介绍家乡的特色小吃——石塔烧饼,流畅清楚。
可见,为了写这篇作文,赵柯番同学一定下了一番功夫!
美食,必不可辜负。
看看我们这些小吃货笔下的美食吧!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舌尖上的旅行

(1)舌尖上的旅行
舌尖上的旅行——赵州
7月11日,《精品导报》记者周文颖、戎雪一行两人来到赵县,采访赵州美食。
此前,我已从这份报纸上看到了由她们编写的《舌尖上的旅行——正定》,推出了当地的卤鸡、八大碗、排骨、崩肝、热切丸子等等。
无论是饕餮大餐,还是路边小吃,都因为蘸满了历史的沧桑,而透出浓浓的古风古韵的幽香。
版面设计文图并茂,煞是诱人。
在赵县,我陪同周、戎二人穿街走巷,先后采访了石塔烧饼、固城鲜驴肉、沙河店肘子和旭海果汁。
这次美食之旅不仅让我们品尝到美食之美,而且还知晓了美食是怎样新鲜出炉的,感受到赵州古城美食的另一番风韵。
一百年老字号“石塔烧饼”
好吃的烧饼是这样做出来的
住在烧饼巷里的人家
二香飘十里的固城咸驴肉
三招牌菜“沙河店肘子”
四雪梨风味饮料旭海果汁。
石家庄特色菜私房菜

石家庄特色菜私房菜石家庄特色菜私房菜,是中国北方菜系中的一支独特分支。
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自古以来就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这座城市孕育了独具特色的私房菜系。
石家庄特色菜私房菜以其独特风味和历史积淀吸引了无数食客的喜爱。
本文将为您介绍石家庄特色菜私房菜的多样性和特点。
1. 枣泥糕枣泥糕是石家庄特色菜私房菜中的经典甜点之一。
它采用新鲜的红枣和糯米粉制作而成,有着浓郁的枣香和软糯的口感。
制作过程中,将红枣煮熟并捣成糊状,然后与糯米粉混合搅拌,再上蒸锅蒸熟即可。
枣泥糕不仅味道独特,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常常作为宴席或节日的甜点供应。
2. 锅盔锅盔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石家庄特色菜私房菜。
它是以大麦面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面点。
制作过程中,将大麦面加入盐水揉搓成团,再分成小块擀成饼,最后在烤盘上烤制而成。
锅盔外表呈金黄色,香脆可口,风味独特。
大家在品尝锅盔时常常搭配着一碗热腾腾的面汤一起享用,更加美味可口。
3. 海棠春雨海棠春雨是石家庄特色菜私房菜中的一道特色凉菜。
它选用新鲜的海棠花朵和透明度高的春雨粉丝制作而成。
首先将春雨粉丝焯水,然后直接与海棠花朵拌匀调味即可食用。
海棠春雨色泽艳丽,口感清爽,富有浓郁的花香味。
它不仅可以作为一道凉爽的夏季凉菜,还有着一定的药膳作用,常常被用来清热解毒。
4. 河北炖肉河北炖肉是石家庄特色菜私房菜中的一道颇具代表性的菜品。
它选用肥瘦相间的猪肉搭配多种调料和海鲜熬煮而成,口感鲜嫩多汁。
制作过程中,猪肉要经过腌制和焯水,然后与各种佐料一起放入砂锅中慢炖,使其入味而不煮烂。
河北炖肉汤汁醇厚,肉质鲜嫩,入口即化,常常受到人们的青睐。
5. 耨耙鱼耨耙鱼是石家庄特色菜私房菜中的一道传统菜品。
它选用新鲜的鲤鱼和野生香菇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口味鲜美。
制作过程中,将鲤鱼和香菇切片后搭配各种佐料和调味料,炖煮至鱼肉鲜嫩,香菇味道浓郁即可。
耨耙鱼汤汁醇厚,鱼肉软嫩,富有营养价值。
以上介绍了石家庄特色菜私房菜的多样性和特点。
石家庄的美食介绍

石家庄的美食介绍石家庄,简称石门,河北省省会。
今天要来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这个城市的特色美食小吃,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吧。
石家庄美食介绍1、驴肉火烧源自河北保定的驴肉火烧是华北地区很受欢迎的小吃,在石家庄也能吃到很正宗的火烧。
制作时把熟驴肉夹到火烧里食用,火烧口感酥脆,驴肉肥而不腻,回味醇厚。
石家庄美食介绍2、藁城宫面早在明朝时期,河北省藁城一带的面食艺人,就以精于制作挂面而驰名燕赵之地。
清光绪年间,地方官吏曾以此进贡皇宫,列为宫廷佳品,故得名“宫面”。
石家庄美食介绍3、煎饼果子它是由绿豆面薄饼,鸡蛋,还有油条或者薄脆的“果篦儿”组成,配以面酱,葱末,辣椒酱(可选)作为佐料,口感咸香,作为早餐既解饱,又能提供充足的营养。
如今的煎饼馃子原料已经不仅限于绿豆面摊成的薄饼,还有黄豆面,黑豆面等等多种选择。
石家庄美食介绍4、金凤扒鸡最早始于1908年,当时一对叫做马洪昌的回民夫妇在石家庄大桥街开了一家马家鸡铺,他们做出来的扒鸡风味独特。
虽然当时的店铺很小,但生意格外兴隆,每当热气腾腾的扒鸡出锅之后,店内店外总是挤满了顾客。
因为每天供不应求,去晚了的顾客还常常买不到。
石家庄美食介绍5、牛肉罩饼始于清朝年间,相传嘉庆皇帝南巡路过保定,闻异香而振神,问左右:“何物发此香?”左右答:“牛肉罩饼。
”知府即将牛肉罩饼献上,嘉庆甚喜,吃后称赞:“色、香、味”三绝。
从此,牛肉罩饼即成了历任知府招待各路宾客的美食。
石家庄美食介绍6、抓炒全鱼石家庄菜,其实就是吸收了京、鲁等地菜系特点,再加以创新而成。
本地菜里有一道抓炒全鱼颇见石家庄人的这种“胸襟”。
抓炒全鱼用的是大鲤鱼,精彩之处在于刀功。
端盘上桌,一盘菜就占去三分之一桌面,好吃又有气氛。
石家庄美食介绍7、缸炉烧饼用火炉烧缸制作的烧饼,因此叫缸炉烧饼。
用缸制作食品是一种很独特的方法,它利用了“缸”的光滑、耐火和厚度,烧出的烧饼不糊、面光,吃起来香、酥、脆。
这种烧饼的制法在火候上极讲究,因缸里呈凹形,凉或热烧饼都要滑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尖上的石家庄》系列之五——赵县的各色美食(2014-11-10 22:20:21)转载▼标签:美食地里的棉桃变硬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以驴肉开发的新菜品(受访者供图)■驴肝(受访者供图)《舌尖上的石家庄》系列之五——赵县的各色美食“棉花桃一长硬了,赵县的饭馆就忙起来了。
”这是老辈子时候,邻县人们议论赵县人的一句俗语。
在过去那个种棉多、棉花值钱的时代(抗日战争之前),赵县人落下了“好吃”的名声,只要棉花丰收在望,下饭馆奢侈一把不算个事儿。
如今,“棉花大款”的形象早已远去,但“吃风”却多多少少延续到了现在,除了过事儿爱下馆子,还有那些解放前就已经出名的小吃——油酥烧饼、咸驴肉,直到现在仍盛行不衰。
□文/图本报记者安春华通讯员朱涛好吃才是硬道理再次来到石塔旁边,上次是不顾周围花花绿绿的门脸,去看那“大隐隐于市”的“国保”石塔,这次是顾不上看石塔,而环顾周围多到让人眼晕的门面。
怎么都叫“薛家烧饼”啊?石塔周围,不是卖烧饼的,就是卖驴肉的,而烧饼铺子至少四五家名为“薛家”。
在被当地官方认可为“老根儿”的薛瑞杰烧饼店,薛瑞杰的老伴告诉我,石塔村大部分都姓薛,“你能不让人家叫薛家烧饼?”事实上,薛家烧饼已经没有“秘方”可言。
1989年发行的《河北地方风味食谱》中,就有对赵县油酥烧饼制作工艺的介绍。
作为当地一种名小吃,油酥烧饼也称“石塔烧饼”,因薛瑞杰家祖上曾在石塔底下开烧饼铺而得名。
据县电视台台长赵志勇回忆,他的外祖父解放前在城内买下几间土坯房,与薛掌柜是近邻。
那时,赵志勇常能吃到外祖父买的油酥烧饼。
文革期间烧饼铺关了门,憋的小赵“馋虫”难耐,改革开放之后,薛掌柜的烧饼铺重新开张,离赵志勇家仅五十步开外,赵志勇回忆:那时“微风一吹,打烧饼的香气瞬间就能飘到我家……”后来,旧村改造,石塔跟前的住户向外围迁移,腾出了石塔周围的土地,建成了一个小小的街心公园。
薛家烧饼铺挪到了现在的位置:街心公园东南角。
在店里,薛瑞杰的老伴小心翼翼拿出一张用卫生纸卷裹着的发黄的旧证件。
我仔细一看,这是一张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赵县公署签发的“良民证”,证件上的老人名叫“薛老棉”。
薛瑞杰说,薛老棉大号薛群阳,正是他爷爷。
当年,爷爷除了在铺子门口卖烧饼,还经常担个烧饼架子到集市上去卖。
在薛家店铺的三楼,我看到了这个祖传的烧饼架子,它类似于一个小桌子,结构却更简单,桌面下只一个又深又长的抽屉,一看就知道是放钱的。
北京地质大学教授孟澍森是赵县人,他在《赵州风味食品》一文中回忆“石塔烧饼”:“旧时,在石塔旁边有两间简易平房,那就是‘群阳家的烧饼店’了,那时,做烧饼的不止群阳一家,四个城门口都有烧饼店,四乡进城赶集的人,回去时,一定都买两包烧饼。
但口味最佳,声誉最好的,还是群阳店里的油酥烧饼……”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大批游客的到来,薛家后人在石塔周边纷纷开起烧饼铺。
薛瑞杰注册了“赵州烧饼”商标,而他的侄子薛少山则注册了“平棘薛家”商标,两家的店铺只隔着一间门面。
另外,“薛聚杰”、“薛力杰”、“薛英杰”等多家烧饼店,也都冠以祖传正宗的名号。
“现在是一大家族的人都在干,分不清啦。
其实正宗不正宗、祖传不祖传的,有多大用呢,关键是现在好不好吃。
”一位当地人说,他小时候一毛钱买三个的油酥烧饼,如今再也找不回那时的味道。
不知道他的判断是否过于悲观?我第一次吃赵县油酥烧饼是去年4月,那次和家人到柏林禅寺玩,中午出来,石塔周围的饭店已经人满为患,沿路向外围找,在稍远些、人尚未坐满的一家饭店,吃了驴肉火锅。
味道不错,当然价格也不便宜。
主食店家推荐油酥烧饼,八个小烧饼端上来,一咬,那种酥和香,是我此前从未体验过的。
或许我留心品味过的烧饼并不多?总之,那一次印象深刻。
饭后余兴未尽,又从街上买了两包拿回家。
但当天晚上是吃不动了。
后来再吃,不知因为隔夜了还是什么原因,怎么也找不回原来的味儿。
这次在薛瑞杰的烧饼店又尝了甜、咸两个,好像还是不如我的油酥烧饼之“初恋”那次好吃。
但通过两次吃的经历,也可以初步总结这种烧饼的特点了:第一是酥,但不像纸皮月饼那样层层往下掉皮,其外皮是稍硬或者说很脆的,里边是酥而软的。
第二是比较香,甜度和咸度比较适中。
但缺点是吃多了会腻,因为油很大。
因此,与它的“恋爱”要考虑时机和场合:如果你刚吃了一盘子熏肉,你可能吃不下这样的烧饼,而如果你这顿饭只做了一碟小凉菜,一锅玉米面粥,或者像昨天这样的阴雨天,在家煲一锅清淡的虾皮白菜粉丝汤,那么,就两个香香的小烧饼,或许为一种绝搭。
咸驴肉的滋味与石塔烧饼几乎齐名的,是赵县咸驴肉。
据今年72岁、老家高村乡北王村的贾国锁回忆,过去咸驴肉哪都有卖的,因为过去毛驴很常见,咸驴肉是当地传统小吃。
后来赵县的驴肉加工集中到了固城村,这个村有屠宰牲畜的传统,不限于宰驴、马、骡还是牛。
最近几十年,因为市场对于驴肉的追捧,其驴肉屠宰加工发展成了特色产业。
固城村大概有五分之一的户,在从事屠宰、加工、销售、餐饮、服务等相关行业。
固城村就在县城南边,与县城几乎连为一体。
从石塔那里往东走,见柏林大街以后向南拐,直行即可到固城村。
上周四下午,在柏林大街路边的“固城香驴坊”,45岁的老板赵京国刚刚送走中午一拨儿参加喜宴的客人。
马路对面有他的屠宰场,但他杀驴一般只供自家饭店用,“杀驴成本太高,往外批发不合适,供饭店能卖上价。
”在赵京国的饭店,咸驴肉卖60元一斤。
他现切了一盘给我们品尝。
这是一块腱子肉,瘦肉与筋均匀地相间分布,切成薄片码在盘里,外观、色泽好似酱牛肉。
但味道却明显不同。
我夹起一片先闻了闻,一种似曾相识的气味,想起以前吃驴肉时闻过这种味道,但这次更浓。
赵京国说:“这就是驴肉特有的香味。
”我点点头,打算把这种气味印在脑海中,好以后再吃时能够辨别。
闻过之后再尝,并按赵京国的嘱咐细细咀嚼,感觉口腔中充溢的,除了他说的驴肉的味道,还有一种瘦肉或者说腱子肉的香,以及比较适中的咸味,另外还有点铁味儿。
赵京国说,是在大铁锅里煮的。
品咂过味道,再总结质感:比牛肉要细,好嚼,不“柴”。
中国人吃驴肉的历史不知道起源于何时。
估计随着对驴的驯养,吃驴肉就相伴开始了。
在集体经济时期,当驴老到一定年龄、不能再当畜力使用时,生产队就杀了煮肉。
赵京国说,赵县民间有煮驴肉的药料配方,现在网上也能查到,并无秘密可言,煮肉也不是某家某户的独门营生。
但固城村的驴肉煮的挺好吃,改革开放前就有个体户趁农闲时悄悄干,晚上拿到街里去卖,那时花几毛钱就能吃上咸驴肉。
说到这儿我有点奇怪,为什么这里的人总是把熟驴肉叫成“咸驴肉”呢?“咸驴肉”成了一个固定称呼。
“因为驴肉不咸不行。
”赵京国回答,驴肉里边的胶质特别丰富,煮起来发粘。
这种粘性阻碍盐分的渗入,所以不多放点盐不能入味儿。
他家煮驴肉也是用老汤,一只驴除掉头,身体分割为八块,这就是成语“大卸八块”之由来。
将肉装入大铁锅,倒老汤,续盐、配料、水,先用大火煮,再用小火焖,从开火到出锅,总共要用15-18个小时。
“火候很重要。
煮好了,肉块漂在汤上边。
煮不好,肉就落架了,也就是从骨头上掉下来沉底了。
”赵县驴肉讲究软而有形。
切一盘作冷荤菜上桌,是最传统最普遍的吃法。
但现在饭店开发出的新吃法也不少,生驴肉与各种菜蔬配合,或炒或炖。
而驴的各个部位也被单独开发成菜,赵京国介绍了几种好吃的部位,我赶紧记下来,与诸位“吃货”共享:驴脸,胶原蛋白丰富,吃起来直粘嘴;驴蹄,有“平原熊掌”之称,比驴脸还粘,适宜凉吃;驴板肠,因肠壁薄,比大块的肉更入味;驴膑子,肉质中富含驴油,是驴身上最香的部位;驴筋,软、粘、有嚼头。
赵京国特别强调驴肝的美味,别看驴比猪体型大,但驴肝却比猪肝细嫩,几乎不见像猪肝那样的颗粒,而且越嚼越香。
赵县的饭馆便忙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驴蹄(受访者供图)■咸驴肉■这是过去打烧饼用的吊炉,如今基本改成机械化制作了■薛瑞杰的老伴麻利地给客人包装烧饼■石塔烧饼难忘杂面汤与很贵的驴肉比起来,杂面既便宜,又常见,似乎难说特色。
但我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像赵县人这样吃的如此频繁、如此精细的,可能也不多。
杂面按说没多少吃法,但在赵县至少有三种花样。
咱先说复杂的。
赵志勇回忆,讲究些的人家会做“腥汤杂面”:用煮牛肉的汤水熬上一锅小米粥,待米花开、米汤浓时,往锅里扔几把杂面头儿,扔些切碎的萝卜缨子,再煮一煮,就好了。
粗瓷大碗端上桌,肉香、米香、菜香、杂粮香,交织在一起,令人胃口大开。
在乡下,一宗喜事过下来,至少也得四五天时间。
期间,最辛苦的当属掌灶的师傅和主事的总管。
所以,每天的招待结束后,掌灶师傅和主事总管,总会炒几个菜,小酌几杯,赶走一天的劳累。
酒后,师傅照例要上灶,炒上几碗杂面。
做法是,先用清水将杂面煮熟捞出,沥干备用。
炒勺放油,炝花椒、辣椒,放白菜丝翻炒,半熟时加入杂面,再翻炒。
香味随即在小院上空弥漫开来,赵志勇回忆:“吃上一碗香喷喷的炒杂面,那叫个美!那叫个舒坦!”改革开放以后,炒杂面被赵县的大小饭店采用,既可当菜,也可当主食。
而杂面最普通、最寻常,也是普通赵县人记忆最深的吃法,是煮杂面汤。
煮法没有什么可说的,关键是,用棉籽油炝锅。
在盛产棉花的时代,赵县人以粗榨棉籽油为食用油的绝对主打,现在棉花种的很少了,就算是种,粗榨棉籽油也不让再生产了,因为里边含有一种有害物质。
事实上,在过去吃油量大大低于现在的情况下,有害物质危害性有限,人们未发现吃棉籽油导致了什么病。
当然按现在人们吃油的量,肯定不行。
我特别问了贾国锁:到底是棉籽油香,还是葱花香?他肯定地说:是油香。
将棉籽油热开以后,放葱花一炸,往面汤里一倒,那香味呼地一下出来,“香的人鼻子一顶一顶的。
”好吃辛辣口的还可以炝花椒和辣椒,香味层次更丰富。
我小时候几乎不能闻杂面那味儿。
长大了也能吃了,不知是因为自己口味重了,还是因为现在的杂面味道淡了。
李晋栓认为,有可能是因为绿豆贵了,杂面中的绿豆越放越少。
他小时候吃的杂面,是自家擀的,讲究以绿豆的为最好,吃起来光滑、有劲。
但用哪种豆子,并无定式,各人有各人的口味。
前文提到的赵县人孟澍森是这样记述的:“做杂面选料十分重要,选豇豆或小豆,均以白皮者为佳,拿一粒豆放入口中一咬,豆粒崩碎,破碎面有玻璃光泽者为佳,呈白粉者次之。
磨粉之前,应筛选以去杂质,清水淘洗一次,但不能浸水时间过长,捞出来脱水。
一般淘洗过后要经半天或一天,方能上磨磨粉……上磨之前,拿豆粒放入口中咬,能崩开而破碎面为粉白色的为宜,倘若不能崩开,而被咬成饼状,说明湿度大,需再晾干。
筛粉要用铜丝细网目箩,使筛出的粉与面粉一样细。
小豆性脆,黏结力差,手擀或机器制面,面饼边缘易出裂口。
为此,在磨粉时,每30斤小豆要加2斤或3斤黄豆……”做杂面细到这个份儿上,能不好吃?可谓杂面中的极品了。
梨的N种吃法本来,梨不属于饭菜,我也曾犹豫是否应该写进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