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2009-2011年GIS考研专业题
最新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学考研近18年真题

本帖最后由DanielFengs 于2013-6-7 15:36 编辑小弟刚刚考完,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写下真题的回忆版。
希望对于大家有所帮助~~地理科学导论一、简答题1、杜能学说的意义是什么?2、地球系统演化特征是什么?二、分析题1、简析月球对地球物理过程的影响2、试分析非地带性形成机制,并分析非地带性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3、何谓生态文化,中国生态文化区有哪些4、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三、综合论述题1、论述海陆梯度地带性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2、现代地理科学面临的挑战是什么?结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谈谈地理工作者的责任和作用3、阅读以下材料(关于宁波镇海PX项目),论述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中国地理一、简答题1、简述“胡焕庸人口线”的自然地理意义,并说明为什么胡线所框定的人口密度格局基本保持稳定2、简述中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分区差异特征以及其原因3、简述中国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以及地域分布特征4、简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什么会成为我国洪涝灾害易发区和重灾区的主要原因以及治理对策5、简析内蒙古地区的资源环境特点以及其可持续发展方向二、综述题1、海洋资源分为哪些类型,论述下中国主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向以及其战略意义2、结合我国化石能源分布以及区域经济特点,阐述我国跨区域能源调配基本格局以及意义3、某人说,中国城市化将是影响21世纪进程的重大事件,你如何理解这个关于我国城市化的观点呢4、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青藏高原对于我国地理格局形成的影响地理科学导论一、概念题(每题10分,共30分)1.地质大循环2.(想不起来了,什么时候想起来随时补充)3.区位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及其意义2.共生理论的含义3.格尔德的“客观环境”与“行为环境”的区别?4.自然生态系统的纬度地带性规律及其成因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地理科学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2.地球表层的含义、范围、基本特征和演化机制3.阅读下面的专栏,请结合材料分析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特征及为什么既要保护传统文化又要发扬现代文化?(所谓专栏是一段材料,约1000多字,主要内容是传统节日的消亡、现代文化的兴起、屏幕时代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高科技节日,比如“第一块电脑屏幕纪念日”,“第一封电子邮件发送纪念日”等,比较有深度,不过不影响答题)中国地理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75分)1.中国的大地构造的特点及其对地貌格局的影响?2.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特征?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4.新疆绿洲农业的特征、面临的问题及其治理办法?二、综合题(每题25分,共75分)1.请结合我国风沙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必要性及其意义2.结合我国植被碳密度和土壤碳密度的分布规律,分析我国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以前的年份,专业课《中国地理》的考试,每年区域部分都是考试重点。
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历年真题及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2011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卷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50分)1、绝对地质年代2、沉积层理3、泥石流4、淀积层5、先锋植物二、计算题(25分)某湖泊常年水源补给稳定,湖泊面积为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0mm,多年蒸发量为1000mm,湖深5米,出水口多年平均年流量为150万立方米。
求正常情况下该湖泊更新一次水需要多时间,(天)三、分析题(25分近期电视新闻经常报道的有关地质地貌灾害频发,请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写出一些地质地貌灾害的分类,名称。
结合这些地质地貌灾害的特征,在居民点和修建交通线路应做如何注意与规避这方面的问题。
四、简答题(50分)1、为什么岩溶地貌地区的水要比其他地区清澈。
2、为什么高寒地区的湖泊比温带地区平原的湖泊清澈。
3、为什么较低纬度地区的黄河中游冬季结冰,而纬度较高的大连港却是不冻港。
4、为什么温带地区的阔叶林叶片比亚热带地区的抵御寒冷力弱。
5、为什么热带地区的爬行动物比温带地区的体型大许多。
五、论述题 GIS(50分)1、一个是矢量图,一个是方格图,根据这两幅图计算出一地区的植物所占面积大小,要求你分别写出两幅图对应的计算公式。
2、根据GIS技术得出广州的卫星图像,要求从这幅图中分析广州近10年的土地利用状况。
(四和五,任选一题来做)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50分)1、第四纪2、河漫滩3、风化壳4、粘土矿物5、群落演替二、分析题(25分)给了某地城市化前的洪水过程图,画出城市化之后的图,并分析原因三、计算题(25分)计算降水Cv值,可能是那种气候类型?四、论述题(50分)1、我国暖温带冬雪,中亚热带地区秋雪,如08年南方雪灾与03、09年11月华北早雪,为什么会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损失甚至灾害?从气候、植物角度分析成因?2、根据桃花源记的材料,从地质、地貌、气候、植物角度分析桃花源在哪个地区。
自然地理学一、比较与分析(每题10分,共40分)1、什么叫荒漠,荒漠的分类,以及他们之间的空间分布联系。
GIS考试复习最全题库(含答案)

GIS考试复习最全题库(含答案)《地理信息系统》试卷1⼀、专业术语解释(每题3分,满分15分)1、地理信息系统答: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2、空间数据编码答:是指将数据分类的结果,⽤⼀种易于被计算机和⼈识别的符号系统表⽰出来的过程。
3、不规则三⾓⽹答:⽤来拟合连续分布现象的覆盖表⾯,表⽰要素包括地形、降⽔等,按照实测点分布将他们连成三⾓⽹。
4、数据与信息答:数据:是指某⼀⽬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运⽤与解算,即信息是经过处理后的数据。
5、元数据答:数据的数据。
⼆、填空(共15个填空,每⼩空1分)1、地理空间实体主要类型包括点、线和⾯等。
2、地理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包括空间、属性和时间等。
3、空间数据查询的类型包括基于SQL扩展、可视化和⾃然语⾔等。
4、常见的GIS软件有 ARC/INFO 、MAPGIS 、 ARCVIEW 等。
5、传统数据库结构主要有⽹状、层次和关系三种类型。
三、选择题(共 5⼩题,每⼩题2分。
)1、空间数据编码的原则主要有( B )、系统性、通⽤性和标准化、可扩展性等。
A.实⽤性;B.⼀致性;C.移植性;D.安全性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空间数据编辑与处理过程的是( D )。
A.数据格式转换;B.投影转换;C.图幅拼接;D.数据分发3、空间集合分析主要完成(C)。
A地形分析 B缓冲区分析 C逻辑运算 D叠置分析4、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20世纪( C )起步。
A.60年代初;B.70年代初;C.80年代初;D.90年代初5、以下设备中不属于GIS数据输⼊设备的是( B )。
A.扫描仪;B.绘图仪;C.数字化仪;D.键盘四、简答题(共7⼩题,每⼩题6分。
)答题要点:1、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6分)(1)数据采集与编辑(1分)(2)数据存储与管理(1分)(3)数据处理和变换(1分)(4)空间分析和统计(1分)(5)产品制作与现实(1分)(6)⼆次开发和编程(1分)2、简述游程长度编码⽅法(6分)游程指相邻同值⽹格的数量,游程编码结构是逐⾏将相邻同值的⽹格合并,并记录合并后⽹格的值及合并⽹格的长度,其⽬的是压缩栅格数据量,消除数据间的冗余。
最新华中师大历年人文地理全国考研真题,包括中国地理打印版.doc

一、华师城环院2012年专业课真题及解析(一)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理科学导论》试题及解析1、简答(每题10分)(1)地球系统的演化过程。
解析:教材内容,在P47,难度低。
演化过程分4个阶段,即天文时代、地质时代、生物时代和人类时代。
(2)何谓“土地承载力”?解析:教材相关内容,在P226,难度中。
属于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内容,教材中有提到土地承载力这一概念,但没有详细论述。
回答本问题只需对“土地承载力”这一概念做出详细解释即可。
2、简析(每题15分)(1)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过程有何影响?解析:教材内容,在P24,难度低。
主要回答太阳活动对气温、降水、地磁场等的影响。
(2)地理学理论革命和计量革命有哪些共同特征?解析:教材内容,在P281,难度低。
包括三个方面的共同特征,可按原文作答。
(3)地理实验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解析:教材内容,在P381,难度低。
包括三个方面的趋势,可按原文作答。
(4)在人地关系视阀中,前苏联地理学家B.B.索恰瓦提出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NO.62解析:教材内容,在P211,难度低。
3、综合论述(1)论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
(25分)解析:教材内容,在P41,难度中,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简。
(2)结合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方塞插入圆孔”之说,谈谈你对地理学追求一般规律和法则的认识。
(20分)解析:教材相关内容,在P292,在哈特向区域思想中提到“方塞插入圆孔”之说。
本题难度为高。
要想回答完整,首先需要对哈特向思想有所了解,其次还要对计量地理学、理论地理学的发展及影响熟悉。
回答本题,首先要阐述一下哈特向“方塞插入圆孔”要表达的意义,即地理学不能追求一般规律和法则。
然后要对此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论证。
我个人认为此观点有道理,可以从地理学的特性即区域性和计量地理学、理论地理学的实践来证明。
(3)结合区域发展的梯度推移理论,分析一: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二: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如何防止移入地承接落后产业和高污染产业?(25分)解析:教材相关内容,在P168,区域发展理论中有专门论述梯度推移理论。
2009年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

2009年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1、 概念与分析1什么是荒漠?荒漠有哪几种类型?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相互联系?2什么是群落演替?有几种形式?3什么是沉积岩相?沉积岩相有几种形式?有什么作用?4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两者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二、用所学的自然地理学的理论解释下列自然现象形成的可能原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如果山地高度足够高,降雨量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多,但达到一定高度后,降雨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说明一下为什么?三、计算与分析让求变差系数Cv的,数字没记通常情况下:河流流域面积小的变差系数大于流域面积大的,为什么?降雨量小的地区河流变差系数大于降雨量大的地区河流,为什么?四、作图与分析给出了我国东部某一城市的16方向风向出现的天数,让你画出风向玫瑰图,并分析它的盛行风向和主导风向五、1说明自然地理6要素,及其在自然地理环境响应的差别,按作用时间和程度2为什么我国华南地区在遭受风雪的时候其受灾情况和损害要比东北地区大?2009年华南师大地科院考研真题(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真题)1.名词解释 3'*10=30'哈特向民俗旅游动机文化史层儒教新英格兰方言地理物象人口文化构成马汉等级规模法则2.谈谈你对人本主义方法论的认识。
15'3.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15'4.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20'5.佛教的起源,基本教义,发展阶段,分支及分布。
20'6.比较扇形模型和多核模型,并画图。
25'7.“开平碉楼与村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从文化景观,文化整合,文化扩散等多角度分析. 25'2009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 [真题]1.比较与分析 10'*4=40'①什么叫荒漠,荒漠的分类,以及他们之间的空间分布联系②什么叫群落演替,如何分类③沉积岩相,分类,能从中获取什么地理信息④地震震级,地震烈度,之间有什么关系2.解释与分析 10'*2=20’①"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用自然地理知识解释②山地降水一般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是到达一定高度后又随高度上升而减少,为什么3.计算与分析 20'......计算它的Cv值为什么流域面积小的河流Cv大于流域面积大的河流?为什么降水量少的地区的河流Cv大于降水量多的地区的河流?4.绘图与分析 20'给出一个城市一年中各个风向的天数,计算各风向的频率,画出风向玫瑰图,找出盛行风的风向,主导风向5.综合与分析 25'*2=50'①冰雪天气对华南地区的造成的损失比对东北地区的要大,为什么?②自然地理六要素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进行排序(从时间和程度上分析)地理科学学院2002年——2007年真题人文地理学(02年)一、名词解释(20)1、 性比例2、 种族3、 聚落4、 地理物像5、 政治地理单元二、简述(40)1、 比较生态适应与文化适应的异同。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考研历年真题

1.地球在宇宙中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天体都有联系,为什么说地球与太阳的关系最为密切(10分)?
2.地球表面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空间,试述地球表面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2分)?
3.简述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0分)。
4.简述洪水及按洪水来源的洪水的基本类型(6分)。
五、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包括哪些。(7分)?
六、在较长时期内,人类生产生活最基本的水源是哪一部分水资源?为什么(9分)?
七、土壤资源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其基本特点是什么(10分)?
八、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两者在运行过程中区别是什么?如何理解能量转化的“百分之十率”(10分)?
九、城市是独特的人工生态系统,试分析城市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不同特点。(14分)
一.论述人地关系在人文地理学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20分)
二.论述人本主义思想给人文地理学发展带来的影响(20分)
三.从文化地理学角度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20分)
四.从历史地理角度举例说明环境变迁中的人为影响(20分)
五.对中国的区域发展模式,学术界存在着“梯度论”和“反梯度论”两种观点,请在评述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谈谈你对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的看法(20分)
五,解释下列名词的定义及其特征、(9题,共30分)
现代农业(3分)民族(3分)民俗(3分)语言(3分)宗教(3分)旅游资源(3分)地理物象(3分)
国家核心区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6分)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在概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的基础上,论述现代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30分)
2.地震波的体波又分为哪两种类型?发生地震时,这两类地震波到达地面的对序地面物质的震动方向如何?我国台湾处在世界哪一地震主要分布带上?(12分) .
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历年真题试题(1999-2014)共16套经典

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历年真题试题(1999-2014)目录1999年华东师范大学GIS考研入学试题 (2)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GIS考研入学试题 (3)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GIS考研入学试题 (4)2002年华东师范大学GIS考研入学试题 (4)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GIS考研入学试题 (6)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GIS考研入学试题 (7)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GIS考研入学试题 (9)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GIS考研入学试题 (10)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GIS考研入学试题 (11)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GIS考研入学试题 (12)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GIS考研入学试题 (18)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GIS考研入学试题 (21)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GIS考研入学试题 (23)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GIS考研入学试题 (25)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GIS考研入学试题 (27)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GIS考研入学试题 (28)华东师范大学GIS考研入学考试历年复试试题 (29)1999年华东师范大学GIS考研入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拓扑结构2.游程长度编码3. TIN4.缓冲区分析5. 专家系统二问答题二、问答题1.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与MIS、CAD的区别与联系。
2. 空间数据的输入法。
3. DEM的应用。
4.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与RS、GPS结合的方法与意义。
5.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趋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GIS考研入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 手扶跟踪数字化2.坐标转换3. Arc/node4. DTM/DEM5.虚拟现实二、问答题1.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精度与误差来源。
2. 四叉树编码方法。
3. 空间数据内插方法。
4.现要建一个工厂去也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要求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1) 根据工厂企业属性数据库中的地址在电子地图上进行空间定位。
GIS试题及答案(考研必胜,亲身体验,专业课139)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
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2.TIN 即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是一种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
TIN 模型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
如果点不在顶点上,该点的高程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
3.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它应尽可能多地反映数据集自身的特征规律,以便于用户对数据集的准确、高效与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元数据的内容包括对数据集的描述、对数据质量的描述、对数据处理信息的说明、对数据转换方法的描述、对数据库的更新、集成等的说明。
4.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二、简答题1.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 GIS 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数据(或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其核心部分是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空间数据反映 GIS 的地理内容,而管理人员和用户则决定系统的工作方式和信息表示方式。
(1)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是 GIS 的物理外壳。
包括输入/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等,向提供信息、保存数据、返回信息给用户。
(2)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必需的各种程序。
对于 GIS 应用而言,通常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其他支持软件、应用分析程序。
(3)系统开发、管理和使用人员: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应包括负责系统设计和执行的项目经理、信息管理的技术人员、系统用户化的应用工程师以及最终运行系统的用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地理坐标系统与投影坐标系统
2.坐标点捕捉
3.地理编码
4.最佳路径分析
5.空间自相关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100分)
1.请比较矢量数据模型与栅格数据模型在表达空间对象上的不同及优缺点,并完成下列计算。
已知某矢量地图文件的区域范围如下:X:36589.41—40426.54米,Y:20 247.48—31324.51米;现将其转换成栅格地图文件,其中栅格单元为40*40米,试求在矢量地图文件中坐标点(37631.08,30319.81)在网格地图文件的行列位置。
2.已有我国分省行政区划数字地图和人口统计数据,叙述如何计算我国大陆(不包括沿海岛屿)的几何中心和人口重心,请写出具体的方法和算法。
3.什么是视域分析?举例说明视域分析的应用,并叙述实现的方法。
4.叙述GPS的定位原理及影响定位精度的因素和改进方法。
5.阐述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并结合你熟悉的某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说明GIS的主要功能。
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北京1954、西安1980和WGS1984地理坐标系统
2、空间数据索引R-tree(可利用图示说明)
3、不规则三角网(TIN)
4、线条的简化与平滑(意义和方法)
5、RGB、HSV和CMYK色彩模式(颜色模型)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100分)
1、叙述如何利用有效性规则(如属性规则、关系规则、拓扑规则、连接规则等)提高空间数据的精度和使空间数据更加智能化。
2、一个区域要新建道路,需要分析受影响的不同类型植被面积。
现有该区域的规划道路图(线图层)和植被类型分布图(多边形图层),规划道路分三个等级(1级、2级和3级),对道路两侧区域的影响范围分别为50、40和30米,叙述如何获得受影响的不同类型植被面积。
3、地理编码是根据要素的地址信息对要素进行自动的空间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要素的空间坐标信息,用于空间制图与空间分析。
如果我们需要实现区分左右的基于道路的地理编码,那么在道路参考数据中,我们至少需要哪些字段?请举例说明其工作原理。
4、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化道路网络中心线的方法,建立GIS中的网络数据集,进而实现各种网络分析功能,如计算最短路径等。
然而,在数字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错误,如,两条中心线在相交处,中心线没有断开;或者在道路交叉口,本应相交于一点的多条中心线并未交于一点。
针对上述两种错误,请各自给出两种解决办法。
5、叙述空间数据共享的意义及实现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GIS考研入学试题
一、简答题
1、高斯—克吕格投影
2、时间片快照模型
3、专题地图中的分级颜色法(Graduated Color)与分级符号法(Graduated Symb ol)
4、主成分分析法及关键变量分析法
5、高光谱遥感
二、论述题
1、什么是游程编码?叙述游程编码的方法并对以下的栅格数据进行游程编码。
0 0 0 0 0 2
0 1 0 0 0 2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3 3 3 3 3
2、叙述相似变换、仿射变换以及二次变换这三种几何纠正方法的各自特点。
3、为描述一个连续地形表面的地形因子,我们需要在计算机中构造2.5维的数字地面模型(DTM),而其中以高程为描述对象的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EM)。
基于DEM我们可以提取其它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曲面面积、地表粗糙度等。
请解释DEM 的构成原理,并以上述任意一个地形因子为例,解释其提取过程。
4、DIME是一种称为对偶独立地图编码法的拓扑数据结构,它的特点是:点是相互独立的、点连成线、线构成面,利用DIME方法存储的空间数据文件称为DIME 数据文件,请写出下图的DIME数据文件,并写出对多边形112进行联接编辑的算法步骤。
(图略)
5、某物流公司准备开发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及车辆调度等,请写出一个系统建设的方案书,包括软硬件选购、系统架构、功能设计、界面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