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查试题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同步检测题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同步检测题1.自然界中只有种电荷。
用摩擦过的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摩擦过的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2.叫电量,单位是,单位的符号是。
3.物理学中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电荷。
4.验电器的原理是,验电器的作用是。
5.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带电,电子带电,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电量为,称为电荷,常用符号来表示它。
6.如果物体得到电子,它就带电;如果物体失去电子,它就带电。
7.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从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使分开。
8.电子是物体里最小的带电微粒,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库仑,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库仑。
9.一个物体不带电时,是由于物体中原子核所带的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性,也就是对外不显的性质。
10.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电荷。
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的是。
1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
能够持续供电的装置叫。
12.我们把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按照这个规定可知:负电荷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
13.电源是把能转化为能的装置,它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地使正极聚集,使负极聚集。
14.把两个带正电的轻质小球相互靠近,将发生相互的作用,把一个带正电的轻质小球和另一个带负电的轻质小球靠近,将发生相互的作用。
15.电流是电荷的形成的,规定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16.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极流向极,能够提供持续的装置叫电源。
17.蓄电池充电时,是能转化为能,放电时是能转化为能。
18.的物体叫导体,的物体叫绝缘体。
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发生改变时,就可能。
所以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界限。
19.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导体内部有;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内部的。
20.一个同学将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把尺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来,这说明经摩擦过的塑料尺带了。
九年级上册物理 两种电荷 -含答案解析

两种电荷要点一、自然界的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4、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5、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要点诠释: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吸引是相互的,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
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如:通草球,轻质小球、碎纸屑、泡沫、毛发、细小水流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A、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各自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B、接触带电: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即: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与另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时,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了同种电荷。
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荷的转移。
要点二、验电器:1、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通过验电器;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要点三、原子结构元电荷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符号是C。
2、原子结构: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等量,原子不显电性,呈电中性,物体也呈电中性,但不能说物体没有电荷。
3、元电荷:精确的实验表明,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即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
因此人们把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基本电荷”,也叫“元电荷”(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用符号“e”表示,则e=1.6×10-19C。
要点诠释: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两种电荷练习题及答案

两种电荷练习题及答案两种电荷练习题及答案电荷是物质中基本的物理量之一,它决定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
在学习电学知识的过程中,练习题是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介绍两种关于电荷的练习题及其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题目一:电荷的基本性质1. 什么是电荷?电荷有哪些基本性质?答案:电荷是物质所具有的一种性质,表现为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原因。
电荷有两种类型,分别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遵循库仑定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是守恒的,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 什么是电离?电离过程中会发生什么?答案:电离是指原子或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从原子或分子中脱离的过程。
在电离过程中,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带电粒子,从而产生电荷。
电离可以通过热、光、电场等方式引发。
3. 什么是电场?电场的性质有哪些?答案: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物理场。
电场的性质包括:电场是矢量场,具有方向性;电场的强度与电荷的数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电场线是表示电场分布的曲线,它们的切线方向表示电场的方向。
题目二:电荷的应用1. 什么是静电?静电的产生和消除有哪些方法?答案:静电是指物体表面的电荷分布不平衡的状态。
静电的产生可以通过摩擦、接触和感应等方式实现。
静电的消除可以通过接地、导体接触和消除器等方法进行。
2. 什么是电容?电容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答案:电容是指导体中储存电荷的能力。
电容的计算公式为C=Q/V,其中C表示电容,Q表示储存的电荷量,V表示电压。
3. 什么是电场强度?如何计算电场强度?答案:电场强度是指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力的大小。
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为E=F/q,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F表示电荷所受的力,q表示电荷的大小。
通过以上练习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对电荷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学现象,解决相关问题,并为进一步学习电磁学奠定基础。
中考物理练习:两种电荷

中考物理练习:两种电荷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摩擦起电原因:由于例外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例外。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4、导体和绝缘体:简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简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多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湿润的物体、含杂质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多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水、空气等。
导体简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解放电荷〔既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它们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导体内部解放移动。
绝缘体不简易导电的原因: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解放移动。
〔绝缘体中有电荷,只是电荷不能解放移动〕金属导体简易导电靠的是解放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简易导电靠的是正负离子。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和知识点的试题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电一、填空:1、1879年 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灯,从此 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2、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 和 。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 ,相互 ,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 , 数量 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3、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 的感觉;脱下毛衣时,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头发,梳子会吸引头发;用梳子慢慢接近纸屑, 、;摘下羊毛织成的帽子, 。
这些现象是 。
4、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 ,头发带 ,而且当它们靠近时会发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这是因为 。
5、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这时两个气球相互 ,这是因为两个气球带上了 的电荷(-),同种电相互 。
如图:6、摩擦能使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便物体带上 。
7、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 ;另一个是要有 ——电流只有在 中才能流动。
8、电路是由 、 、 、 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9、 、 和 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电路,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 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 ,小灯泡就会发光。
10、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电灯等都是借助 、 才能正常工作的。
11、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 提供的,如电池、发电机等。
有了 ,才能点亮灯泡,用上各种 。
12、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的 。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 ;另一端是锌壳,称为 。
13、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 。
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一瞬间 ,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14、 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 ,这是足以引发 、 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两种电荷练习题及答案

两种电荷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正电荷和负电荷是电荷的两种类型,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正电荷总是吸引负电荷B.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 电荷不能单独存在D. 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2. 根据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力与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如果电荷量增加,而距离不变,那么力的变化是?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不能确定3. 静电感应现象是由于电荷的哪种性质?A. 电荷的吸引性B. 电荷的排斥性C. 电荷的守恒性D. 电荷的传递性二、填空题4. 电荷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5. 电荷的守恒定律表明,在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是______的。
6. 一个带电体靠近一个中性物体时,中性物体的电荷分布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三、简答题7. 请简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8. 静电屏蔽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四、计算题9. 两个点电荷,一个带正电Q1=2μC,另一个带负电Q2=-3μC,它们相距r=1m。
根据库仑定律,计算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
五、实验题10.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答案:一、选择题1. D2. A3. A二、填空题4. 库仑5. 守恒6. 静电感应三、简答题7.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8. 静电屏蔽是指在导体的内部,由于电荷的重新分布,使得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为零的现象。
例如,将一个带电体放入一个导体壳内,导体壳内的电荷会重新分布,使得壳内电场为零,从而屏蔽了外部的电场。
四、计算题9. 根据库仑定律,F=k*(Q1*Q2)/r^2,其中k是库仑常数,取值约为8.9875×10^9 N·m^2/C^2。
将Q1=2μC,Q2=-3μC,r=1m代入公式,得F=8.9875×10^9 * (2×10^-6 * -3×10^-6) / (1^2) = 53.925 N。
15.1两种电荷---详细知识点、经典例题、习题

课题两种电荷教学目标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的相互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重点、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荷的概念及单位;教学内容一、知识点梳理复习1.摩擦起电进行实验:用塑料直尺或圆珠笔杆与头发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原理: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则说明该物体带了“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现象有:(1)冬天脱衣服冒火花;(2)梳头时头发跟梳子一起;(3)毛衣容易脏;(4)电视电脑屏幕容易吸灰;(5)薄塑料袋容易沾在手上甩不掉等2.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许多科学家做了无数的实验研究发现,自然界中,所有带电的物体,凡是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一定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凡是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一定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
从没发现第三种现象——既和玻璃棒相排斥,也和橡胶棒相排斥;也找不到一种带电体既和玻璃棒相吸引,也和橡胶棒相吸引。
由此可以推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一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另一种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
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练习:有三个带电体,若A排斥B,B吸引C,如果A带负电,则B带什么电,C带什么电?3.电荷量(1)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用符号 Q表示.(2)电荷的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3)最小负电荷电子所带电荷量:1.6×10-19C.4. 验电器作用:a.检验物体是否带电b.根据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角度的大小,可以粗略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5.原子及其结构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位于原子的中心。
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整个原子呈中性,物体对外不显电性。
两种电荷知识点及测试

两种电荷知识点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3、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7、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e =1.6×10-19C8、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9、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课后检测一、选择题1、(2012•高淳县二模)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D.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2、(2015•贵州)现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其中甲带正电,丙带负电,甲吸引乙,乙吸引丙,则乙()A.一定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3、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橡胶棒A.失去一些电子 B.得到一些电子 C.失去一些质子 D.得到一些质子4、实验时用铜导线连接电路元件,导线中的铜属于()A.导体 B.半导体 C.绝缘体 D.超导体5、用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用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排斥,则小球A. 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D. 一定不带电6、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带正电,将甲与乙、丙靠近时,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物体______(能、不能)吸引纸屑、头发等轻小物体。
【操作正确0.5分,记录与结论填写正确2.5分】
2、
正负电荷(3分)
③完成下面的操作,它们哪个带负电荷?哪个带正电荷?
④
2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⑤
2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⑥
1根用丝绸摩擦过玻璃棒与
1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⑦
1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与梳理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现象并记录。
⑤将上面的两根玻璃棒更换成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做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⑥将1根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放在旋转架上,让1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它,观察现象并记录。
⑦将1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旋转架上,让一把梳理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靠近它,观察现象并记录。
次序
相互靠近的带电体
所带电荷
符号表示
现象
④~⑧操作正确5分,现象记录与填空正确5分,结论正确1分
1分
成绩评定(总分)
20分
____年____月____日监考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人:沈福鑫)
临湘市2016年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查试题(2)
_________乡(镇)_________学校_________班学生姓名_________
实验名称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实验器材
旋转架2个、塑料梳子1把、塑料棒(或尺)1支、塑料三角板1个、碎纸屑1盒、羊毛皮1块、丝绸1块、玻璃棒1对、橡胶棒1对、气球2-3个、充气筒1个、绑气球的细线2根、挂气球的支架(方座支架2个)及木尺1套。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分析→结论:(2分)
a.带电物体______(能、不能)吸引轻小物体。b.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_____,不同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互相_____。
结论正确2分
5、实验完毕,整理仪器。(1分)
a.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
b.用丝绸摩擦干燥的玻璃棒;
c.用毛皮摩擦过干燥的橡胶棒。
操作
带正电荷的物体
带负电荷的物体
记录正确2分,原因填写正确1分
a
b
c
原因:摩擦使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______,正负电荷数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3、
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11分)
④按右下图安装旋转架,将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放在旋转架上,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让另1根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靠近它,观察两棒之间有何现象发生并记录。
实验操作
实验装置、现象记录及结论
评价
分值
评分
1、
吸引轻小物体实验
(3分)
①将一根用头发摩擦过的塑料棒或尺,靠近桌面上的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再用三角板做上面的实验试试,怎么样?
②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