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二滑轮课件(新版)苏科版
合集下载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二节 滑轮 课件(26张ppt)

钩码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课堂活动 定滑轮:使用特点
.
l2 0 l
h
1
s
G
F
A:支点在轴心O处。
B:动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
实质:等臂杠杆 F2关系式:F=G 不可以省力
F1
S=h v绳=v物
优点: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
F=F1=F2
课堂活动
探究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1.实验操作要点:
竖直方向 匀速直线运动
计轮重及摩擦),拉力F __G,若用斜 向上的力拉绳子,所需拉力F1__F(填 “<”、“=”或“>”)。
F F1
典例分析
4.如图10所示,吊木料时用的是 滑轮,
该滑轮是 杠杆;使用它可以 ,但不
能
。如果物重G=450牛,滑轮重为
10牛,当物体G匀速上升时,拉力F为
_______牛。(不计绳重和摩擦)
2.分组实验
课堂活动
探究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序号
1 2 3
钩码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课堂活动 动滑轮:使用特点
F
.O l
F1
1
l2
G=G物+G
动
A:支点在轴心O处。 B:动力臂l1等于2倍阻力臂l2
实质:省力杠杆 关系式:F=1/2 G=1/2(G物+G动)
S=2h v绳=2v物 优点: 可以省力
苏科版 物理(初中)
(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级上册)
第十一章 第二 节
滑轮
课堂活动
学习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3、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课件+(新版)苏科版(共25张PPT)

钩码所受的 重力G/N
2
绳子末端 拉动的方向
水平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F/N
2
2
2 3 4
斜向下
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
2
2 3 4
5
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 的方向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 变力的方向.s=h, F=G.
定滑轮的实质
L2 L1
O
L2
OGLeabharlann L1=L2FG
例2 、根据要求,画出下列滑轮组的绕绳方 法。
省一半力
省2/3的力
课堂练习: 1 、某人站在地面上,要将 700N 的重物拉 起来,绳子的最大承重是 300N ,应怎样 设计滑轮组,能将重物提起且使用滑轮的 个数最少(滑轮重及摩擦不计)?
2、程跃要提起重800N的物体,但是他的最大拉 力只有300N.于是,他找来了一些滑轮,想利 用滑轮组提起这个重物。已知每个滑轮重20N, 程跃想站在地上向下拉绳,他最好选择图中 _______滑轮组来提起重物(选填“a” 或“b”)。 请在所选的图中画出正确的绕绳方法。
a b
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力的方向,使我们工作方便, 但不能省力; 而动滑轮虽然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 方向,使用时经常感觉不便.
于是人们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 起来使用,把它们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 这样就组成了滑轮组.
胖子和 瘦子
滑轮组
滑轮组同时具备定滑轮 和动滑轮的特点,既可以省 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的组装(即绕线方法)
F
F n=3
n=2
组装方法:先确定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即绳 子的段数n,再进行绕线。 口诀:“奇动 偶定”,即奇数段绳子就从动滑 轮开始绕线,偶数段绳子就从定滑轮开始绕线。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11.2滑轮(共25张PPT)

第十一章 简 单 机 械 和 功
滑轮
生 活 中 的 滑 轮
生 活 中 的 滑 轮
滑轮
轮 轴
滑轮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做你 的是 吗这 ?么
滑轮
定
滑
动
轮
滑
轮
特征:使用时,滑轮 的轴固定不动
特征:使用时,滑轮 的轴随物体一 起运动
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 钩码所受的 次数 重力G/N
口诀:“奇动 偶定”,即奇数段绳子就从动滑 轮开始绕线,偶数段绳子就从定滑轮开始绕线。
几种常见的滑轮组:
例题反馈:
例1. 如图所示,物重100N,不 计摩擦、绳重及动滑轮重,求 拉力F的大小。
例2 、根据要求,画出下列滑轮组的绕绳方 法。
省一半力
省2/3的力
课堂练习:
1、某人站在地面上,要将700N的重物拉 起来,绳子的最大承重是300N,应怎样 设计滑轮组,能将重物提起且使用滑轮的 个数最少(滑轮重及摩擦不计)?
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 次数
钩码所受 的重力
施力的 方向
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
G/N
F/N
F
1
2
竖直向上
1.2
2
3
竖直向上
1.7
G1
3
4
竖直向上
2.2
G
思考:刚才表中的数据与所得结论不符,仅是 由于误差造成的吗?
分析:由于滑轮自身具有重力。 G1=0.4N 此时F= 12(G+G1)
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力的方向,使我们工作方便, 但不能省力;
而动滑轮虽然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 方向,使用时经常感觉不便.
于是人们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 起来使用,把它们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 这样就组成了滑轮组.
滑轮
生 活 中 的 滑 轮
生 活 中 的 滑 轮
滑轮
轮 轴
滑轮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做你 的是 吗这 ?么
滑轮
定
滑
动
轮
滑
轮
特征:使用时,滑轮 的轴固定不动
特征:使用时,滑轮 的轴随物体一 起运动
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 钩码所受的 次数 重力G/N
口诀:“奇动 偶定”,即奇数段绳子就从动滑 轮开始绕线,偶数段绳子就从定滑轮开始绕线。
几种常见的滑轮组:
例题反馈:
例1. 如图所示,物重100N,不 计摩擦、绳重及动滑轮重,求 拉力F的大小。
例2 、根据要求,画出下列滑轮组的绕绳方 法。
省一半力
省2/3的力
课堂练习:
1、某人站在地面上,要将700N的重物拉 起来,绳子的最大承重是300N,应怎样 设计滑轮组,能将重物提起且使用滑轮的 个数最少(滑轮重及摩擦不计)?
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 次数
钩码所受 的重力
施力的 方向
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
G/N
F/N
F
1
2
竖直向上
1.2
2
3
竖直向上
1.7
G1
3
4
竖直向上
2.2
G
思考:刚才表中的数据与所得结论不符,仅是 由于误差造成的吗?
分析:由于滑轮自身具有重力。 G1=0.4N 此时F= 12(G+G1)
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力的方向,使我们工作方便, 但不能省力;
而动滑轮虽然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 方向,使用时经常感觉不便.
于是人们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 起来使用,把它们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 这样就组成了滑轮组.
苏科版物理九上:11.2滑轮 课件(共44张PPT)

13
【示范题1】如图甲、乙所示,分别用力F1、F2匀速提升重为10 N的物体,图_____________中的滑轮可以看作 省力杠杆,但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则力F1的大小为_________N。
14
解析
【精讲精析】a是定滑轮,本质是等臂杠杆;b是动滑轮,本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使用动滑轮 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则F1=G=10 N。 答案:b 改变力的方向 10
15
1.判断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方法。
16
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1)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17
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部编版苏 科版物 理九上 :11.2滑 轮 课件(共44张PPT)课件优质课课件免费 课件PPT
(2)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部编版苏 科版物 理九上 :11.2滑 轮 课件(共44张PPT)课件优质课课件免费 课件PPT
8
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实验探究: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1)设计与进行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G。 ②如图乙所示,记下提升钩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移动的距离、钩码上升的高度; 拉力的方向与钩码运动的方向___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 ③增加钩码的个数,再利用乙图所示的滑轮提升钩码,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移动的距离、钩码上升的高度。 ④保持钩码个数不变,改变弹簧测力计的方向,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移动的距离和钩码上升的高度。
1.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义。
①定滑轮:工作时轴____
_____的滑轮。
【示范题1】如图甲、乙所示,分别用力F1、F2匀速提升重为10 N的物体,图_____________中的滑轮可以看作 省力杠杆,但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则力F1的大小为_________N。
14
解析
【精讲精析】a是定滑轮,本质是等臂杠杆;b是动滑轮,本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使用动滑轮 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则F1=G=10 N。 答案:b 改变力的方向 10
15
1.判断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方法。
16
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1)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17
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部编版苏 科版物 理九上 :11.2滑 轮 课件(共44张PPT)课件优质课课件免费 课件PPT
(2)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部编版苏 科版物 理九上 :11.2滑 轮 课件(共44张PPT)课件优质课课件免费 课件PPT
8
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实验探究: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1)设计与进行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G。 ②如图乙所示,记下提升钩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移动的距离、钩码上升的高度; 拉力的方向与钩码运动的方向___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 ③增加钩码的个数,再利用乙图所示的滑轮提升钩码,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移动的距离、钩码上升的高度。 ④保持钩码个数不变,改变弹簧测力计的方向,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移动的距离和钩码上升的高度。
1.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义。
①定滑轮:工作时轴____
_____的滑轮。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课件 11.2滑轮 22 张PPT

_______、_______.
500 500
2、关于滑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B.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是能改
变动力的方向 B.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还能
改变力的方向 C.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D.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
臂两倍的杠杆
3.如下图所示,用定滑轮匀速提起物体的三种拉法,所用拉
二、滑轮
滑轮
轮 轴
滑轮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如何利用滑轮把较长 的木料搬上四楼?
的你 吗是 ?这
么 做
滑轮
定
滑
动
轮
滑
轮
特征:使用时,滑轮 的轴固定不动
特征:使用时,滑轮 的轴随物体一 起运动
动手试试:直接提升物体需要向哪施
力?使用动滑轮或定滑轮呢?
比一比:定滑轮与动滑轮的施力
方向不同?
· L1
O
L2
L1 =2L2
动滑轮中,若拉力F沿斜上方拉,F=
1 2
G吗?
L2 O
L1/
L1
F2
F1 F1/
∵动力臂L1减小 ∴动力F增大
要使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省 力最多),必须使绳子沿竖直 方向拉
G
动滑轮特点: 1、最多可以省一半的力,
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2.力的关系:F=(G物+G动)/2
3.距离关系: S = 2h
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 次数
1 2 3 4
5
钩码所受的 重力G/N 2 2 2 3 4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F/N
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 的方向
500 500
2、关于滑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B.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是能改
变动力的方向 B.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还能
改变力的方向 C.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D.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
臂两倍的杠杆
3.如下图所示,用定滑轮匀速提起物体的三种拉法,所用拉
二、滑轮
滑轮
轮 轴
滑轮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如何利用滑轮把较长 的木料搬上四楼?
的你 吗是 ?这
么 做
滑轮
定
滑
动
轮
滑
轮
特征:使用时,滑轮 的轴固定不动
特征:使用时,滑轮 的轴随物体一 起运动
动手试试:直接提升物体需要向哪施
力?使用动滑轮或定滑轮呢?
比一比:定滑轮与动滑轮的施力
方向不同?
· L1
O
L2
L1 =2L2
动滑轮中,若拉力F沿斜上方拉,F=
1 2
G吗?
L2 O
L1/
L1
F2
F1 F1/
∵动力臂L1减小 ∴动力F增大
要使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省 力最多),必须使绳子沿竖直 方向拉
G
动滑轮特点: 1、最多可以省一半的力,
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2.力的关系:F=(G物+G动)/2
3.距离关系: S = 2h
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 次数
1 2 3 4
5
钩码所受的 重力G/N 2 2 2 3 4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F/N
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 的方向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件:11.2滑轮(共21张PPT)

G
F
F
课堂小结
1.定滑轮: (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 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 (1)使用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 (1)使用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但 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
在两个固定物A、B之间有两个弹簧测力 计和混论组相连,不计摩擦和绳、滑轮、弹 簧测力计的的重力,若F=10N,P的示数为 N,Q的示数 N
如下图所示,是一工人师傅用于 粉刷楼房外墙壁升降装置示意图, 上端固定在楼顶.若动滑轮质量 为2.5kg,工作台质量为7.5kg,涂 料和所有工具质量为20kg,工人 师傅的质量为60kg,绳重及摩擦 不计.(g取10N/kg)当工作台 停在距地面10m高处,工人师傅 对绳子向下的拉力为________N; 若工作台从距地面10m高处上升 到距地面30m高处,工人师傅拉 下绳子__________m.
8.力F拉着滑轮以0.1m/s的速度向前移动, 如果物体A的重力为20N,物体A与地面之间 的摩擦力为8N,则拉力F= N,物体 A向前移动的速度时 m/s.
9.如图所示 AO 5BO 重物 G 500 N,要使装置平衡, 需要多大的拉力?
G
若使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作 匀速直线运动,物重G=20N,若 不计轮重和摩擦,则A与水平桌 面间的滑动摩擦力是 N,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动手尝试
小组合作:采用绳和一个滑 轮提升将货物提到高处,你有什 么方法? 请用钩码替代重物来模拟.
你是 这么 做的 吗?
实验探究1:定滑轮的特点
A:支点在轴心O处。
.
九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课件:第十一章第二节 滑轮(2) (共13张PPT)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特点。
1 F= 2 G总
1 F= 3 G总
F
F s = 2h
n=2
s = 3h
n=3
G
G
实验结果:拉力F的大小及移动距离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 股数n有关。 F= 1 n G总 s = n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合作互学、交流助学
数出动滑轮上绳子股数,写出F、S关系
n=6
n=4
滑轮组的绕法
电 梯 原 理 图
斜面
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总结提学
例1.如下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匀速上 100 N。(不计摩擦) 升时,F应等于___
F 图(a) 图(b)
例2: 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 承受的拉力是____ 100 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__ 50 _N(动滑轮自重不计)
n
f摩
.
N
T=f摩
.
G
f摩
1 F f摩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 。 3
生活 物理 社会
轮轴
F1· R=F2· r F1 r = F2 R
动力作用在轮上,轮轴是 一个省力杠杆,但费距离 动力作用在轴上,轮轴又 将起到什么作用? 轮轴实质可看做是一个 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
轮轴
生活 物理 社会
(关键先判断n的值)
F F
F
F
1 F= G 2
绕绳的起点:奇动偶定
1 F= G 3
1 F= G 4
1 F= G 5
合作互学、交流助学
滑轮组水平拉物体
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沿水平方向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 擦不计,动滑轮被几段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 摩擦力的几分之一。即 1
九年级物理上册 苏科版 第十一章第二节 11.2滑轮课件(15张ppt)

活动: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次数 ① ② ③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实验结论: F G G动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2
S = 2h 使用动滑轮费距离,不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
思考 外形相同的滑轮,为何出现了如此不同的作用?
滑轮实质上是杠杆的变形.
定滑轮可以看成是支点在 轴心的等臂杠杆.
1.按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在它的左侧挂上 钩码,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 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该示数与钩码所受重 力的大小有何关系? 2.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情况如何? 3.改变钩码的个数,情况如何?
新知探究 观看下面图画,然后按下图方法进行实验. 议一议 通过实验,你发现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
分析实验数据 F=G S=h 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
使用定滑轮不省距离. 可以看成是支点在轴心的等臂杠杆.
新知探究 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如图做一做,试总结出你的结论. 1.进行如图操作,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2.改变钩码个数,重复实验,把测的数据填入 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议一议 通过实验,你发现使用动滑轮有什么特点?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改变施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与功
活动 11.3 如何把木料运上楼
想一想 小明家买了一套四楼的住房,进行装修时,由于楼 梯不够宽,长木料无法通过楼梯运上楼.你能想一些办法帮 他把木料运上楼吗?
滑轮 滑轮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轮 轴
定滑轮
动滑轮
判断定滑轮、动滑轮的依据是:转轴是否移动.
活动 11.4 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反馈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如图所示装置,不计绳重及滑轮 摩擦,某人对绳端施加200N的 拉力时,刚好将物体匀速提起, 则物体的重为_____N
当物体上升2m时,他的绳子 被拉上了___m
他想站在地面上将此物体送上四楼,仅用 该装置能完成任务吗?怎样才能既省力又 能站在地面上完成此项任务呢?
Q:
怎样才能做到既省力又可 改变力的方向呢?
F
7 段绳子承担 F 6段绳子承担 F=(1/7) G G G F=(1/6)G
18段绳子承 担F=(1/18)G
F
F=?
根据下面的省力要求,给滑轮组绕绳
F
1 F= G 3
F=
1 G 5
练习:
1、按要求画出绳子的绕法
F F F
F
F
n = 5
n = 4
n = 4
n = 2
n = 3
动滑轮、滑轮组平移物体
S=2h
1 F= G 3
S=3h
1 F= G 4
S=4h
1 F= G 5
S=5h
1滑轮组特点:
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提升物体(若不计绳重、滑轮摩擦)
1
F=
F F
n S = nh
G总
h为物体上升高度 s为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n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股数
滑轮组距离之间关系滑轮组距离之 间关系.swf
实验结论: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费一倍距 离.不能改变施力的方向.
S =2h
h
从受力平衡角度分析动滑轮:
F=(G物+G动)/2
(动滑轮重忽略不计)
G物+G动
动滑轮特点: 1、省一半的力,但不改变力
的方向.
2.力的关系: F=(G物+G动)/2
3.距离关系: S = 2h
定 滑 轮 的 实 质 是 等 臂 杠 杆
要使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省 力最多),必须使绳子沿竖直 方向拉
1、有一位举重运动员,他的体重为600N, 他最多能举起800N的杠铃,这位运动员利用 一个定滑轮提升重物时 ( )
A A、最多能提起 600N的重物 B、最多能提起800N的重物 C、最多能提起小于800N大于600N的重物 D、最多能提起1400N的重物
• 1.观察图2人们利用简单机械的情景。其 中,甲的目的是___________,乙的目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起重物G,在三 种方式中所用的拉力: A F1最大。 B F2最大。 C F3最大。 D 三者一样大。
F1 F2 F3
G
3.物体重1000N,如果用一个定滑轮提起它, 要用__________N的力。如果用一个动滑 轮提起它,要用_________N的力。(不计 摩擦及滑轮自重)
滑轮是周边有槽可 绕轴转动的轮子
如何利用滑轮把较长 的木料搬上四楼?
一、滑轮的分类
定滑轮: 轴的位置固定 不动的滑轮
动滑轮:
轴的位置随被 拉物体一起运 动的滑轮
生 活 中 的 滑 轮
定 滑 轮
胖子
和 瘦子
窗帘上的滑轮
大厦电梯中的滑轮
二、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匀速)
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 (匀速) 拉力F 物体上升 绳端(拉力作 距离h 用点)移动距 (cm) 离s (cm)
(4)实质:等臂杠杆.
F
2.动滑轮:
(1)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要多移动一倍 距离. (2)力的关系:F=(G物+G动)/2 (3)距离关系:s=2h (4)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
F
3.动滑轮、滑轮组提升物体共同点
(不计滑轮摩擦及绳重)
F
F
F=G总/n=(G物+G动滑轮)/n
F
F
f f=T
T T=3f
T
F
F
∴f
= 3F =3 × 100N = 300N S= 3S物 = 3 ×1.5m = 4.5m
动滑轮、滑轮组平移物体使用小结
F
F
F=1/nf S=nS物
课堂小结
1.定滑轮:
(1)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 (2)力的关系:F=G (3)距离关系:s=h
2、用如图所示动滑轮匀速水平拉动重为 1000N的重物,重物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 为500N,不计滑轮重与摩擦,所需拉力 F=_____N。当物体移动1m时,绳子自由 端拉过的距离是多少?
F
F
T F T f
T=2F
T=f
∴F=1/2f=1/2X500N=250N
s=2s物 =2x1m=2m
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牵引重物在水平地面 上匀速移动,已知所用拉力F=100N,滑轮本 身的重及摩擦不计,则重物与地面间的摩擦 力是多少牛顿?当物体移动1.5m时,绳子自 由端拉过的距离是多少?
4、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时,既能 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
四、定、动滑轮的实质
O
动 于滑 阻轮 力实 臂质 两是 倍一 的个 杠动 杆力 臂 等
定滑轮中,若拉力斜向下或水平F=G吗?
F1''
F1'
L2 O
F1
∴F1=F1'=F1'‘=G
F2
L1=L2
1 动滑轮中,若拉力F沿斜上方拉,F= 2 ∵动力臂L1减小
G吗?
O
L1/
L2 L1
F1
F1 F2
G
/
∴动力F增大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形成
滑轮组,这样既省力又方便。
滑轮组提升物体
物和动 滑轮总 重G / N 1.5 拉力 物体上升 绳端(拉 动滑轮 F/ N 高度h 力作用点) 上绳子 (cm) 移动距离 段数 n s / cm 0.5
1
2 2
3
3
3.0
2.5
1.0
0.5
6
10
3
5
F
F
G
G
G
G
1 F= G 2
S=nh h为物体上升高度 S为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n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股数
G
4、动滑轮、滑轮组平移物体共同点
F
F
F=1/n f S=nS物 F为物体受到的水平面的摩擦力 S为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n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股数
5.动滑轮使用中的特殊情况
F
F=G物+G动
SF=1/2S物
F
F=2f
SF=1/2S物
物重G 大小 方向 1N 2N
3N 1N 2N 3N
向下
5cm 4cm
6cm
5cm
向下
向下
4cm
6cm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 能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特点:
1、 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 改变力的方向.
2.力的关系: F = G
3 .距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 (匀速) 物体上升 绳端(拉力作 用点)移动距 物总重 大小 方向 距离h (cm) 离s ( cm ) 竖 2N 1N 3cm 6cm 直 4cm 4N 2N 8cm 向 上 5cm 6N 3N 10cm 拉力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