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完整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四.计算题(共 2 小题 20 分)
27.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00m/s,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 4s 返
回海面。该处海水的深度是多少?
28.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 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 1020m,两次响声相隔 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 求该金属中的声速。
此次活动。
(1)准备的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
鞋盒。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
(2)小明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设计了以下 A、B 两种实验方案:
A.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80
100
横截面积(mm2) 0.76 0.89 1.02 0.76 ② 0.76 1.02 1.02 0.89
26..小明同学住在繁华的闹市中心,夜深了街道上车辆的喇叭声、小贩的叫卖声仍不绝于耳,
噪声污染严重。小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学习了“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来选择一
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以下是他和同学们活动的部分过程。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A.用手机控制相机 B.相机能自动悬浮停在合适高度拍摄 C.相机水平位置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开 D.笑脸抓拍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m/s B.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医生用“B 超”检查患者身体是次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测试题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测试题《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测试题:我的有趣探索之旅》嘿,你知道声音有多神奇吗?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的那些事儿,就像我们在一场超级有趣的冒险里探索声音的秘密一样。
我记得刚上初二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一看到声现象这个章节,心里就像有只小兔子在蹦跶,既好奇又有点小紧张。
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那些奇奇怪怪的小道具,感觉就像是一个魔法师要给我们变魔术啦。
老师先拿出来一个音叉,哇,这个东西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就像两根小细棍儿。
可是当老师用小锤子轻轻一敲,“嗡——”的一声,那声音就像小蜜蜂在耳边飞一样。
老师问我们:“同学们,你们能看到声音吗?”我们都摇摇头,心里想,声音怎么能看到呢?老师笑了笑,然后把音叉靠近一个装了水的盆子。
这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水面像被调皮的小精灵搅动了一样,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老师说:“看,虽然我们看不到声音,但声音可以让水动起来,这就是声音的振动。
”我当时就想,声音可真是个隐形的大力士呢。
然后我们就开始做各种关于声音传播的小实验。
有个同学特别搞笑,他以为声音在固体里传播得最快,就把耳朵贴在桌子上,然后让另一个同学在桌子的另一头轻轻敲。
结果呢,他听错了节奏,还以为是桌子有魔法呢。
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啊,声音在固体里传播确实比在气体里快多了。
就好比声音在气体里传播像个慢悠悠的小蜗牛,在固体里就像开了超级跑车一样。
说到声音的特性,那可太有趣了。
响度、音调和音色就像声音的三个小魔法。
响度就像声音的力气大小,你大声说话就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声音的响度就大;你小声嘀咕就像小老鼠偷偷摸摸的,响度就小。
音调呢,就像声音的高低楼梯。
高音调就像你爬高高的楼梯,声音尖尖的;低音调就像下楼梯,声音低低沉沉的。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玩模仿秀。
有个小伙伴模仿大歌星唱歌,他故意把音调拉得很高,结果听起来就像被捏住脖子的公鸡在打鸣,我们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音色就更好玩了,就像每个人的声音指纹。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 (含答案)

第一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10m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C.在2D.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2.在真空环境中能传播的是()A.太阳光B.次声波C.超声波D.鸣笛声3.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和铁棒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男女同学说话时的音调都是相同的5.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
这个实验可用来探究()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音调与振幅的关系C.声波传播的快慢D.响度与振幅的关系6.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7.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C.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8.下列关于超声波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声呐B.雷达C.“B超”D.超声焊接器9.下图中属于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音调的高低与振幅有关C.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11.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长期生活在噪声的环境下还会损伤听力,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听力的是()A.在闹市区将门窗装上双层真空玻璃B.在纺织厂车间工人带上隔音耳罩C.在市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D.在家听着音乐进入梦乡12.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广州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B.市区内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二、填空题13.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产生的;人们面对面交谈时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表明________能够传声;在水中的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________也能传声。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测试卷(满分100分,45分钟)一、选择题(25×2=50分)1、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一下,两次发出声音的A.音调不同;B. 频率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响度不同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
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3、关于声学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控制噪声的措施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挡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B。
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C。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同来判断的;D。
回声是声音的一种反射现象.4、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A。
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D.能减少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5、下面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蝙蝠能发出超声波B。
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D.可以利用B 型超声仪检查身体6、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
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7、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8、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变快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C、“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D、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声现象)

初二物理第一单元自测题一、填空:1、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也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声是以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的空气在中的传播速度是。
4、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朵的。
5、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至底端,用橡胶帽封密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的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其声音是通过传入人耳的。
二、选择题:1、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是因为()A、太空中噪音太大B、太空的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2、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
3、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的产生B、声音传播的条件C、声音的保存方法D、声音传播的快慢4、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段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5、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气体振动才能使、产生声音B、只有液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C、只有固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D、气体、液体、固体振动都能产生声音6、婉转悠扬的笛声主要是()A、竹管振动发出的B、人的声音振动发出的C、人的嘴振动发出的D、竹管内地空气柱振动发出的7、在一段较长的自来水管的一段敲击一下,如果把耳朵贴在水管的另一端,能先后听到三次敲击声,则传来三次响声的介质依次是()A、铁管水空气B、水空气铁管C、空气水铁管D、水铁管空气8、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测试卷(满分100分,45分钟)一、选择题(25×2=50分)1、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一下,两次发出声音的A。
音调不同; B. 频率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响度不同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
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3、关于声学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控制噪声的措施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挡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B。
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C。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同来判断的;D.回声是声音的一种反射现象.4、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A。
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
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
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 D.能减少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5、下面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D.可以利用B 型超声仪检查身体6、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
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7、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8、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变快了.D、以上说法都不对.9、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C、“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D、真空是不能传声的.1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生的;B 、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声;C 、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D 、声音中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东张中学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答案填写在每题的题号前.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8.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9.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10.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猫却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A.狗、猫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B.人比狗、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广C.狗、猫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D.人比狗、猫的发声频率范围广11.将鼓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C.鼓的振动变快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1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二、填空题(每小题有两空;每题3分;共36分)13.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发声的不同。
2020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单元声现象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第一章《声现象》测试题姓名_______ 班级_______ 得分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C.声音的响度变大了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2.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都是靠空气传来的B.将要上钩的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C.深夜,我们将耳朵贴近地面可听到远处的脚步声,说明固体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D. 15℃时,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X108 m/s3.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4.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后排一位同学的发言,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这主要是因为老师走近这位同学后接收到该同学声音的()A.音调变高B.音调变低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5.下列关于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C.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人耳的D.鼓面振动频率越高,鼓声的响度越大6.夏商时期,已有铜制的铃和皮制的鼓.人耳能分别出铃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7.小红自制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月球上也能听到该哨声B.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哨声的响度会改变D.吹哨时,“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音调会更高8.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9.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内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住宅楼内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B.禁止广场舞活动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10.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 100 Hz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 000 Hz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由物体的产生,以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12.小俞正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过2s听到回声,那么小俞与山崖之间的距离大约是m (空气中声速取340 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 13.我们敲击钢琴的不同键时,发出的声音不同,主要是因为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钢琴的同一个键时,听起来声音也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不同.14.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比较独特;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 15.往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 5,6,7,1”的音,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右边瓶发出的是(1/2/3/4/5/6/7/1)音.16.如图,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这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正在,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高/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8.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9.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10.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猫却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 ) A.狗、猫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B.人比狗、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C.狗、猫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D.人比狗、猫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11.将鼓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鼓面停止了振动C.鼓的振动变快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3.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发声的 不同。敲击后,音叉的声音会逐渐变弱,则是因为音叉的 越来越小。 14.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 ,而响度比蚊子 。 15.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划动可发出声音,用力划比轻轻划的声音的 大,快划比慢划的声音的 高。 16.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指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大小,要保证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17.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 作为探测周围物体的工具,是利用了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和在水中 的特点。 18.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 ,说明:声波具有 。 19.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深处的深度是__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 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 20.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 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 (填“响度”或“音调”)。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 判断是小刚在喊他。 21.如图1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1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 22.如图2图所示,图中甲、乙、丙、丁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 .
甲 乙 丙 丁 图 1 图 2 23.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耳朵贴近管口会听到两次声音,后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经 传来的,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另一端的人会听到 次声音。 24.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_____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三、实验与设计题(每空2分,共24分) 25.如图3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3)此实验说明了 26.在图4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 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 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 棉线 (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27.如图5所示,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笔下端,注意听这个 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齿不接触铅笔,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 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声音,区别: (1)这两次声音的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这一实验,你认为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答: 28如图6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__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________(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__ 有关. 四、阅读探究与计算题 2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29题每空1分,共7分;30题9分)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② 。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 左右,声具有 (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②与 有关,关系是 30.某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见下表)。一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管,管中充满水。当气温为20℃时,小组中的一位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位同学在管子另一端听 (1)、该同学能听到几次敲击声?(要求说明判断理由) (2)、如果听到最后一次敲击声离敲击时间为1.2s,则这条直铁管长约为多少米。 五、问答题:(12分) 31、右图,是两个物体振动时的波形图,这两个波形的共同特点是(只写出1条): 32、水壶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不必看,只要听水的响声变化就可以判断水快满了,为什么? 33、.下面两个表反映与声速有关的一些实验数据,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6分) 物质 空气 温度/℃ -30 15 20 25 100 声速/m/s 313 340 344 346 386 34、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扳、玻璃、木扳、硬纸扳)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先把闹钟放入一只烧杯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位置与声间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6分)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 材料 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 泡沫塑料扳 0.3 玻璃 0.6 木扳 0.4 硬纸扳 0.5 按隔音效果好坏依次排列: 、 、 、 。 总结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 。
物质 温度(℃) 速度(m/s) 空气 20 340 水 20 1450 松木 20 3320 铁 20 4900
物质 空气 煤油 蒸馏水 铁 温度/℃ 25 25 25 25 声速/m/s 346 1324 1497 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