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复习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光学》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物理《光学》知识点复习

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光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它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和观察。

下面是九年级物理《光学》知识点的复习。

一、光的特性1.光是一种电磁波,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光的波长决定了它的颜色,波长越长,颜色越暖;波长越短,颜色越冷。

2.光的传播是以直线传播的,即光在真空中传播时,其光线是直线。

3.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它在真空中的速度为光速,约为3.0×10^8m/s。

4.光的可见光谱由波长最长的红光到波长最短的紫光组成,分为红、橙、黄、绿、青、蓝和紫七个颜色。

5.光的强度可以用光的亮度来表示,亮度与光的强度成正比。

二、折射与反射1.折射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的现象。

2.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而且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3.理想平面镜是一种能够反射光线的平面,无法通过光线。

4.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而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5.法线是垂直于反射介质表面的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

三、光的成像理论1.光的传播是以直线传播的,所以我们看到的物体是由光线沿直线传播到我们眼睛中的。

2.凸透镜成像特点: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会汇聚成一点,该点被称为焦点。

3.凹透镜成像特点:平行光线经过凹透镜会发散开,看起来像是从一个点发出来的。

4.火盆成像:当物体在焦距内,凸透镜成像是实像,大小、正立与原物体相似;当物体在焦距外时,凸透镜成像是虚像,大小、倒立与原物体相似。

5.牛顿环实验:当一块平面玻璃板和一块有一定曲率的玻璃板接触在一起时,会产生一些环形的彩色光斑。

四、光的干涉与衍射1.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相互叠加所产生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2.干涉分为构造干涉和破坏干涉。

构造干涉是指两束光线在空间中叠加时形成的干涉条纹;破坏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相互抵消,使得一些区域的亮度降低。

光学复习光的干涉与光的衍射现象

光学复习光的干涉与光的衍射现象

光学复习光的干涉与光的衍射现象光学复习——光的干涉与光的衍射现象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

在光学中,光的干涉与光的衍射是两个基本概念。

本文将重点介绍光的干涉与光的衍射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

一、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互叠加形成干涉图样的现象。

干涉现象可以通过下面的几种方式实现:1. Young双缝干涉2. 平行平板干涉3. 薄膜干涉1. Young双缝干涉Young双缝干涉实验是干涉现象的经典实验,在实验中,两个狭缝放置于光源前面,通过狭缝射入的光线形成干涉现象。

干涉图样的特点是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称为干涉条纹。

这些干涉条纹的出现是由于两束来自不同缝口的光线相遇并相互干涉形成的。

2. 平行平板干涉平行平板干涉是利用一对平行的玻璃板或其他透明材料片,通过光线的干涉产生干涉图样。

其中一例是“牛顿环”的形成。

平行平板干涉的干涉图样可以用来测量透明物体的厚度。

3. 薄膜干涉薄膜干涉是指当一束光线透过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两层透明介质之间的薄膜时,由于反射和折射的干涉造成的现象。

常见的例子有气泡和油膜的颜色变化等。

二、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线在遇到障碍物或通过边缘时发生弯曲现象。

衍射现象是光通过缝隙和物体边缘时的一种波动效应。

衍射实验常见的实现方式有:1. 单缝衍射2. 双缝衍射3. 衍射光栅1. 单缝衍射单缝衍射是指将单个狭缝放置在光源前面,光线通过狭缝后发生衍射的现象。

单缝衍射的干涉图样是一系列中央亮度逐渐减弱的亮暗相间的条纹。

2. 双缝衍射双缝衍射是指将两个狭缝放置于光源前方,两束光线透过狭缝后发生干涉的现象。

双缝衍射的干涉图样是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呈现出中央亮度较高且两侧逐渐减弱的分布。

3. 衍射光栅衍射光栅是一种特殊的光学器件,利用许多密集的并排的狭缝或凹槽来实现衍射现象。

衍射光栅可以产生出大量狭缝干涉的效应,形成复杂而美丽的干涉图样。

三、光的干涉与衍射的应用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在现代科学和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应用光学复习提纲-超详细

应用光学复习提纲-超详细

《应用光学》总复习提纲第一章★1、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I1 = R1;n1sinI1=n2sinI22、绝对折射率介质对真空的折射率。

通常把空气的绝对折射率取作1,而把介质对空气的折射率作为“绝对折射率”。

★3、光路可逆定理假定某一条光线,沿着一定的路线,由A传播到B。

反过来,如果在B点沿着相反的方向投射一条光线,则此反向光线仍沿原路返回,从B传播到A。

★4、全反射光线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通常都会发生折射与反射。

但在一定条件下,入射到介质上的光会全部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没有折射光产生,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全反射现象。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可归结为:(1)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什么是临界角?)★5、正、负透镜的形状及其作用正透镜:中心比边缘厚度大,起会聚作用。

负透镜:中心比边缘厚度小,起发散作用。

★7、物、像共轭对于某一光学系统来说,某一位置上的物会在一个相应的位置成一个清晰的像,物与像是一一对应的,这种关系称为物与像的共轭。

例1:一束光由玻璃(n=1.5)进入水中(n=l.33),若以45°角入射,试求折射角。

解:n1sinI1=n2sinI2n1=1.5; n2=l.33; I1=45°代入上式得I2=52.6°折射角为52.6°第二章★1、符号规则;2、大L公式和小l公式★3、单个折射球面物像位置公式例:一凹球面反射镜浸没在水中,物在镜前300mm 处,像在镜前90mm 处,求球面反射镜的曲率半径。

n ′l ′-n l=n ′-n r l =-300mm ,l ′=-90mm求得r=-138.46mm由公式解:由于凹球镜浸没在水中,因此有n ′=-n=n 水★4、单个球面物像大小关系例:已知一个光学系统的结构参数:r = 36.48mm ;n=1;n ′=1.5163;l = -240mm ;y=20mm ;可求出:l ′=151.838mm ,求垂轴放大率β与像的大小y ′。

初中物理《光学》总复习 课件

初中物理《光学》总复习 课件

光的折射考点解析
光的折射现象及规律
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折射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折射考点在中考中的地位和分值
光的色散考点解析
光的色散原理:不同颜色的 光具有不同的波长,当它们 经过棱镜时折射率不同
光的色散定义:白光通过棱 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光的色散现象:红、橙、黄、 绿、蓝、靛、紫七种颜色依
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 射入另一种介质 时,传播方向发 生改变,从而使 光线在不同介质 表面发生偏折。
光的折射规律: 入射光线、折射 光线和法线在同 一平面内,入射 光线和折射光线 分居法线两侧, 入射角大于折射
角。
光的折射应用实 例:水池底看起 来比实际的要浅; 插入水中的筷子 向上弯折;海市
光的色散应用:彩虹、眼镜等
03
光学实验与探究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光在同种均匀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实验器材:激光笔、水、玻璃 砖、果冻等
实验步骤:在水、玻璃砖、果 冻等介质中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 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同介质 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的反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05
光学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
光的直线传播考点解析
光的直线传播 的概念: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 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的应用:小孔 成像、影子的 形成、日食月
食等
光的直线传播 的规律: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 中沿直线传播, 遇到障碍物时, 光将发生反射
和折射
光的直线传播 的注意事项: 光速不变原理、 光的直线传播 与光的传播速 度的特点可结

初中物理《光学》总复习

初中物理《光学》总复习

4、光线:
S
光年 5、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的现象:影子、小孔成 像、日食、月食、射击瞄准
“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做光学 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 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 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 不正确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C、倒影-平面镜成像 B、皮影-光的反射 D、摄影-凸透镜成像
实 虚
)像总是倒立的, )像总是正立的。
例一、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5 厘米, (1)当物体在凸透镜前20厘米处时,物 体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2)当物体在凸透镜前8厘米处时,物体 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3)当物体在凸透镜前3厘米处时,物体 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1)原理:利用凸透镜 能够成缩小的实象
B、当物体从透镜向焦点靠近时,虚像不断( 变大 )。
3、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A、( 实像 )是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实际会 聚而成的,( 虚像 )是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 B、( 实像 )既能呈现在光屏上观察,又能用 眼睛直接观察,( 虚像 )只能用眼睛观察。 C、 ( (
3、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现象有:
水 中 的 鱼
放大镜、显微镜、看到水中物体实物(鱼、石头) 比实际的要浅、水中的筷子变弯等等
筷 子 弯 折
一束光线射到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当入 射光线与界面成60º 时,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 直,则折射角为( 60º )度,光线是从 ( 玻璃 )传播到( 空气 )。
4、平面镜成像
⑴、成像原理:由于光的反射,像点的位置就是 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位置
S
S’
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作s点的像

光学总复习习题

光学总复习习题

6.设光栅平面、透镜均与屏幕平行。则当入射的平行单色光从 设光栅平面、透镜均与屏幕平行。 设光栅平面 垂直于光栅平面入射变为斜入射时,能观察到的谱线的最高级次 垂直于光栅平面入射变为斜入射时,
A.变小 变小
B.变大 变大
C.不变 不变
D.无法确定 无法确定
7.下列器件不能作为偏振器件的是( ) .下列器件不能作为偏振器件的是( (A)平板玻璃 平板玻璃 (C)狭缝 狭缝 (B) 双折射晶体 (D) 棱镜
9.一束光是自然光和线偏振光按照 :1的混合光,让它垂直通 一束光是自然光和线偏振光按照1: 的混合光 的混合光, 一束光是自然光和线偏振光按照 过一偏振片,若以此入射光束为轴旋转偏振片, 过一偏振片,若以此入射光束为轴旋转偏振片,则测得透射光 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强度之比为( 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强度之比为( ) A. 1:2 : B. 1:3 : C. 1:4 : B D. 1:5 :
7.下列器件不能作为偏振器件的是( ) .下列器件不能作为偏振器件的是( (A)平板玻璃 平板玻璃 (C)狭缝 狭缝 (B) 双折射晶体 C (D) 棱镜 8. 用频率为ν1的单色光照射某一种金属时,测得光电子的最大 用频率为ν 的单色光照射某一种金属时, 动能为E 用频率为ν 的单色光照射同一种金属时, 动能为 K1;用频率为ν2的单色光照射同一种金属时,测得光电 子的最大动能为E 如果E 子的最大动能为 K2.如果 K1 >EK2,那么 ( (A)ν1一定大于ν2 ν 一定大于ν (C)ν1一定等于ν2 ν 一定等于ν (B)ν1一定小于ν2 ν 一定小于ν (D)ν1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ν2 ν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ν ) A
15.一双缝干涉装置,在空气中观察时干涉条纹间距为1mm。若 一双缝干涉装置,在空气中观察时干涉条纹间距为 一双缝干涉装置 。 整个装置放在水中,干涉条纹的间距将为 整个装置放在水中,干涉条纹的间距将为0.75mm (水的折射率为4/3)。 水的折射率为 )。 16.波长是λ的光子的能量是hc/λ,质量是h/cλ,动量是h/λ。 波长是λ的光子的能量是 ,质量是 ,动量是 。 波长是

高中物理光学复习要点

高中物理光学复习要点

高中物理光学复习要点高三通常是各种练习、试卷纷至沓来,大量的习题令人眼花缭乱。

面对“无边题海”何去何从?通常各人方法各异而效果也相距甚远。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物理光学复习要点一、重要概念和规律(一)、几何光学基本概念和规律1、基本规律光源:发光的物体.分两大类:点光源和扩展光源. 点光源是一种理想模型,扩展光源可看成无数点光源的集合.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几何线. 光束通过一定面积的一束光线.它是通过一定截面光线的集合. 光速——光传播的速度。

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

恒为C=3×108 m/s。

丹麦天文学家罗默第一次利用天体间的大距离测出了光速。

法国人裴索第一次在地面上用旋转齿轮法测出了光这。

实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实际光线形成的. 虚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发实际光线的延长线形成的。

本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完全照射不到光的暗区. 半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有部分光可以照射到的半明半暗区域.2.基本规律(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先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证。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光在传播时虽屡屡相交,但互不扰乱,保持各自的规律继续传播。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线、入射线、法线共面;反射线与入射线分布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线、入射线、法线共面,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对确定的两种介质,入射角(i)的正弦和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数.介质的折射率n=sini/sinr=c/v。

全反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临界角A,sinA=1/n。

(5)光路可逆原理:光线逆着反射线或折射线方向入射,将沿着原来的入射线方向反射或折射.3.常用光学器件及其光学特性(1)平面镜:点光源发出的同心发散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得到的也是同心发散光束.能在镜后形成等大的、正立的虚出,像与物对镜面对称。

初中光学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光学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光学专题复习教案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光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 光的现象: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

3. 光的粒子性:光的色散、光的干涉、光的衍射。

4. 光学仪器:显微镜、望远镜、摄像机、照相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光的粒子性、光学仪器的原理与构造。

四、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参考书等资源,复习光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总结光的传播、光的现象、光的粒子性和光学仪器等方面的知识。

2.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的心得体会,互相解答疑问,共同总结光学知识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情况,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讲解光的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等知识点。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的光学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评价自己在光学知识掌握、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参考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光学知识。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光学的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