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大学光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大学光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大学光学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光的传播1. 光的波动理论光的波动理论是光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长、频率和振幅等特性。

根据光的波动理论,光在空间中传播时会呈现出各种波动现象,如衍射、干涉等。

2. 光的速度光的速度是一个常数,即光速。

经典物理学认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00×10^8m/s,而在介质中的速度会略有变化。

3. 光的直线传播根据光的波动理论,光在各种介质中传播时会呈现出一定的直线传播特性,这是光学成像等现象的基础。

4. 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发生的波动现象。

衍射现象是由光的波动特性决定的,可用于解释光的散射、干涉等现象。

二、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是光学的重要定律之一。

它描述了光线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满足一个固定的比例关系,即折射率的比值。

2. 光的全反射当光线从折射率较高的介质射向折射率较低的介质时,当入射角达到一定的临界角时,光线将会全部反射回原介质中,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3. 光的偏振光是一种横波,它的振动方向对于传播方向是垂直的。

当光线在某些条件下只有一个振动方向时,称为偏振光。

三、光的干涉1. 光的干涉现象光的干涉是光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现象。

当两束相干光线叠加在一起时,它们会产生明暗条纹的干涉现象。

这种现象是由光的波动特性决定的。

2. 干涉条纹的特性干涉条纹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包括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观察干涉条纹来测量光的波长、介质的折射率等。

3. 干涉仪的应用干涉仪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来测量各种参数的仪器,包括菲涅尔双镜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等。

它们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光的衍射1. 光的衍射现象光的衍射是光学的另一个重要现象。

当光线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会呈现出一系列的衍射现象,包括菲涅耳衍射、费涅尔-基尔霍夫衍射等。

光学体系知识点梳理总结

光学体系知识点梳理总结

光学体系知识点梳理总结一、光学基础知识1. 光的本质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交替而成的波动现象。

光是由光源发出,经过介质传播,最终影响我们的视觉系统。

2. 光的特性(1)波动特性:光具有波动性,可以表现为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

(2)微粒特性:光也具有微粒性,可以用光子模型解释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等现象。

3. 光的传播(1)直线传播: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着直线传播,遵循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2)折射现象: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遵循折射定律。

(3)反射现象:当光线从介质表面反射时,遵循反射定律。

4. 光的颜色白光是由所有可见光波长组成的,当光通过色散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按不同程度发生偏折,从而产生色散现象。

5. 光学仪器(1)凸透镜: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可以将平行入射的光线聚焦或发散。

(2)凹透镜:凹透镜同样可以将平行入射的光线聚焦或发散,与凸透镜形成对称。

(3)棱镜:通过对光的折射和衍射,可以实现光的分光和复合。

二、光学成像1. 成像原理成像是光学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成像原理是指当物体放在一定位置时,通过透镜、镜面等光学元件可以在另一位置产生与实物相似的像。

2. 透镜成像透镜成像是指通过透镜实现对物体的成像,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

3. 成像公式成像公式是描述透镜成像的数学关系式,可以根据物距、像距、焦距等参数计算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4. 像的性质像的性质包括实像与虚像、正像与负像、放大与缩小等,是成像过程中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5. 透镜组成像透镜组成像是指通过不同透镜的组合实现对物体的成像,常见的透镜组包括双凸透镜组、凹凸透镜组等。

6. 成像畸变(1)球差:由于透镜的非理想性,会出现球差现象,导致成像的模糊和色差。

(2)色差:不同波长的光经过透镜时折射角度不同,会导致色差现象,影响成像的清晰度。

三、光学仪器1. 望远镜望远镜是一种基于透镜或镜面的光学仪器,可以放大远处物体的像,包括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

光学的知识点总结

光学的知识点总结

光学的知识点总结一、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1. 光的波动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

光的波长、频率和速度是其波动特性的重要参数。

根据光的波长,可以将光分为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等不同波长范围的光谱。

2. 光的粒子性:光也具有粒子性,即光子。

光子是光的传播媒介,通过光子理论可以解释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

二、光的反射和折射1. 光的反射:当光线遇到一个光滑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三、透镜和成像1. 透镜的类型: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将光线汇聚到一个焦点,而凹透镜是分散光线。

2. 成像规律:透镜成像遵循一些规律,例如物距、像距、物高、像高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透镜成像公式进行计算。

四、干涉和衍射1. 干涉:当两束光波相遇时,它们会发生干涉现象。

根据干涉现象可以制作干涉仪,用于测量光的波长、薄膜厚度等参数。

2. 衍射:当光波通过一个小孔或物体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可以用来解释光的弯曲现象,并且是激光技术中的重要原理。

五、光的偏振1. 偏振现象: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偏振现象,即光振动方向的归一化。

根据偏振现象可以制作偏振片,用于光学仪器中的光控制和分析。

2. 偏振方向:偏振片能够将非偏振光或自然光转化为具有特定偏振方向的偏振光。

六、光的吸收和发射1. 光的吸收: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与物质的性质有关,一些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2. 光的发射:当物质受到激发时,会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这被称为发射现象。

发射光谱可以用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七、光学系统和光学仪器1. 光学系统:由一系列光学元件(例如透镜、棱镜、偏振片、镜面等)构成的光学装置称为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广泛应用于望远镜、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激光器等光学仪器中。

2. 光学仪器:使用光学系统进行光学成像、测量、分析等目的的装置称为光学仪器。

光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光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光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光的基本特性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波粒二象性,既具有波动性,也具有粒子性。

光的波长决定了它的颜色,波长越短,频率越高,颜色就越偏向紫色;波长越长,频率越低,颜色就越偏向红色。

媒质对光的传播起到了阻碍的作用,阻碍的程度由折射率决定。

在真空中,光速是最高的,为3.0×10^8m/s。

二、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当光通过不同介质时,光速会减慢,并且折射。

光的折射是由于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差异导致的,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反之,当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这就是为什么水池里的东西看上去都有些歪的原因。

三、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透过到另一种介质时,遇到界面时发生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定律表明入射角和反射角是相等的。

光的折射是指光在通过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由于介质折射率的不同,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四、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是光波相互叠加,在波峰与波谷相遇时叠加会增强,而在波峰与波峰相遇时叠加会减弱。

光的干涉现象有两种:一种是菲涅尔干涉,一种是朗伯干涉。

光的衍射是指光波通过一道障碍物,由于波的直线传播受到限制,在障碍物边缘处波前发生变形,这种现象就是衍射。

光的干涉和衍射是光学中非常重要的现象,也是很多光学仪器(如干涉仪、衍射光栅等)的原理基础。

五、光学成像光学成像是指通过光学器件将物体的形象投射到屏幕或者成像器件上的过程。

根据成像光学器件的不同,光学成像可以分为透镜成像和反射镜成像。

在透镜成像中,成像的原理是由于透镜对光的折射性质,使得光线汇聚或发散从而产生物体的形象。

在反射镜成像中,成像的原理是由于反射镜对光的反射性质,使得光线经过反射后,同样能够形成物体的形象。

光学成像技术在医学、军事、天文学、摄影等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科学中光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中光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中光学知识点总结1. 光的本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光的传播可以用光子来描述,光子是光的基本粒子。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光学一个重要的特征,也是光学研究的基础。

在特定条件下,光可以表现出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双重性质。

2. 光的传播规律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即299,792,458米/秒。

在介质中传播时,光的速度会受到介质折射率的影响。

光传播的规律可以用光学几何和波动光学两种方式来描述。

光学几何是研究光在空间传播的基本理论,主要用于成像和光学器件设计,而波动光学则是用波动方程描述光的传播,主要用于解释干涉、衍射等波动现象。

3.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光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光可以被物质吸收、反射、折射等,这些现象是光学器件和光学技术应用的基础。

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中,折射是一种重要的现象,它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根据斯涅尔定律,光在两种介质界面的折射角与入射角成正比。

4.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光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透镜、反射镜等光学器件的设计与应用。

成像的基本原理可以用光学几何的方法来描述,根据成像原理可以分析透镜和反射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在成像过程中,透镜和反射镜的焦距、物距、像距等参数是重要的物理量。

5.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是光波相互叠加产生的明暗条纹。

干涉分为杨氏双缝干涉、等厚干涉、吉布斯现象等几种,干涉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光波的波动性和超波动性所导致的。

干涉实验可以用来研究光波的相长、相消干涉条件和干涉条纹的特征。

6. 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光学中另一个重要现象,它是光波在通过狭缝或物体边缘时产生的波动现象。

衍射现象可以用赫尔姆霍兹原理和菲涅尔衍射理论来解释,它是光波波动性的直接证据。

衍射实验可以用来研究光波的波长、衍射角和衍射条纹的特征。

7. 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是指光波振动方向的特性。

光学知识点经典归纳总结

光学知识点经典归纳总结

光学知识点经典归纳总结光学是研究光的行为和性质的物理学门。

它涉及到光的产生、传播和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光学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医学影像、天文观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光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经典归纳总结,包括光的传播、折射、色散、透镜、干涉和衍射等方面的内容。

一、光的传播1. 光的概念光是一种以波动形式传播的电磁波。

它不需要介质来传播,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光的波长范围为380nm到780nm,主要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两种。

2. 光的速度光速是一切物质和能量传播的极速,为3.00×10^8m/s。

光速在不同介质中会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光速在空气中速度最快。

3.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中呈直线传播。

光线是指用箭头表示,表示光线传递的方向,光线每一点的方向与该点的波矢相同。

4. 光的散射光在传播过程中会与各种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反射、折射、散射等现象。

其中散射是指光在特定物质表面上发生分散现象,通常颗粒发生尺度要比光波长大。

5. 光的损失在光的传播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失。

根据不同的物质特性和光的传播距离,会导致光的损失。

常见的损失方式有散射、吸收和热效应等。

二、光的折射1. 折射定律当光线从一个均匀介质进入另一个均匀介质时,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比是一个恒定值,这个恒定值被称为介质的折射率。

光的折射定律可以用来解释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的折射规律。

2. 折射率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大小可以用折射率来表示。

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一般情况下折射率大于1。

折射率可以通过折射定律和斯涅尔定律来计算。

3. 全反射当光从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射入折射率较小的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

全反射可以用来解释光在光纤中传播时的反射规律。

4. 折射率与波长光的波长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根据折射率公式可以计算出不同波长光的折射率。

5. 折射率与光的速度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而折射率与速度成反比关系。

光学知识点总结

光学知识点总结

光学知识点总结光学知识点总结一、光的传播1、光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2)人造光源如:蜡烛,电灯2、光的传播:(1)光在____________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直线传播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你能解释吗,尝试一下)小孔成像:成___________的像(你会画图吗,)3、光的传播速度":(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

(2)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______。

对比: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

二、光的反*1、反*现象:光*到物体的表面被反*出去的现象2、概念:(1)一点:入*点(2)二角:入*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线:入*光线、反*光线、法线3、反*定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线共面)(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线异侧)(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角相等)尝试:画图解释光的反*定律4、反*分类:(1)镜面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图说明)(2)漫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图说明)有人说镜面反*遵守光的反*定律而漫反*不遵守光的反*定律你认为呢,5、平面镜成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像作图举例三、光的折*1、折*现象:光由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介面上将发生光路改变的现象。

常见现象:筷子变"弯"、池水变浅、海市蜃楼。

2、光的折*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学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光学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光学方面的知识点总结一、光的性质1.1 光的波动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

光的波动性表现在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上。

1.2 光的颗粒性光也具有颗粒性,即光子。

光子是一种能量量子,能够传递能量和动量,解释了光的一些特殊现象,如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等。

二、光的传播2.1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光速c,约为3×10^8m/s。

在介质中,光的速度会减慢,其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2.2 光的传播方向光以直线传播,光的传播方向可以用光线来描述。

光线是法照面的矢量表示,也可以用波阵面来描述。

三、光的反射和折射3.1 光的反射定律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经过反射后与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角度关系由反射定律来描述,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2 光的折射定律光线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经过折射后与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角度关系由折射定律来描述,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四、光的成像4.1 光的成像方式光的成像包括几何光学成像和物理光学成像。

几何光学成像是利用光线的传播规律描述物体成像的方法,物理光学成像则是利用光的波动性和干涉、衍射等现象来描述物体成像的方法。

4.2 光的成像规律在几何光学中,成像规律可以用成像公式和透镜公式来描述。

成像公式描述物像距离、物像高度和焦距之间的关系,透镜公式描述物像距离、成像距离和透镜焦距之间的关系。

五、光的检测5.1 光的检测器光的检测器是一种利用光的能量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常见的检测器有光电二极管、光敏电阻和光电倍增管等。

5.2 光的检测原理光的检测原理是利用光的作用力来使光子在检测器中产生电子和空穴对,从而产生电流。

检测器的输出信号与入射光的能量和波长等有关。

光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上述知识点只是光学的冰山一角。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光学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会不断涌现。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光学有所帮助,激发大家对光学的兴趣,促进光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现象知识总结一.光的产生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二.光的传播1.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密度不均匀的液体或气体中传播会折射,比如海市蜃楼,星星闪烁,通过火苗看物体会晃动。

2、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物理模型法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辅助线:法线和光的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表示。

实际光线:用实线表示,且带有箭头。

3、应用及现象:① 激光准直,站对看齐。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日地月同线时,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日月地同线时,当地球在月球后面可形成日食:在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 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 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 关。

只与光源(亮物体)的形状有关。

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共同决定。

稍大的小孔成模糊的像,较大的大孔不能成像,只能形成与大孔相同形 状的亮斑。

4、光速: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可以传播)1232太阳月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三、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实验:光的反射定律1.实验材料准备材料:激光笔、平面镜、白纸板、量角器、纸筒(牙膏盒)等。

2.实验过程用光反射实验器演示光的反射规律:图4-2-1所示是光的反射实验器,实验器的底座上两个白色的光屏必须垂直于镜面,光屏的作用的是显示光路。

若旋转右半面光屏,则看不见反射光线,证明反射光与入射光和法线三线在同一平面;若光屏不垂直于镜面,则看不见光路,说明三线所共的平面垂直于镜面(法线始终垂直于镜面)。

图4-2-13、反射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在反射光的区域看到强反射光。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①迎着月光走,亮的地方是水坑;背着月光走,暗的地方是水坑②黑板反光是发生镜面反射;我们能看清楚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③在桌子上铺白纸,把一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电筒垂直照射,从侧面看纸比较亮(发生了漫反射),镜子较黑暗(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也垂直于镜面) 四.平面镜成像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观看 虚像:折射或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只能用眼睛观看,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注:一切实像都是倒立的, 一切虚像都是正立的。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器材有:玻璃板(薄或深色玻璃) 白纸 两支相同的蜡烛 刻度尺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透过玻璃板观察,用同样的蜡烛与虚像重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归纳法(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多次实验才能得出普遍性结论) (1) 用玻璃板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 使用刻度尺:为了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玻璃板前表面)的距离(3) 用同样的蜡烛与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为了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并证明像与物大小相同(4) 检验像的虚实:用白纸做光屏放在玻璃板后,观察白纸,白纸上没有像的形成,说明平面镜所形成的虚像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5)像和物关于平面镜轴对称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叫焦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平行光入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焦点,似乎从虚焦点射出,应用: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

凹面镜凸面镜五.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两线分居,法线居中,空气中的角大于水或玻璃(光密介质)中的角,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靠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远离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变浅,以水里看岸边物体会变高。

用鱼叉叉水里的鱼,瞄准鱼的下方用激光瞄准水中的鱼,瞄准鱼的身上六.透镜1、名词解释: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会聚光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发散光透镜的三条基本光路凸透镜:①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经过焦点 ②经(从)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③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反向不变。

凹透镜:①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远离主光轴,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 ②斜着射向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③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反向不变。

七.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 应用U ﹥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 ﹤v ﹤2f 照相机(与眼睛相同)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无 f ﹤u ﹤2f 倒立、放大的实像v ﹥2f投影仪U=f 折射光平行,不能成像0﹤u ﹤f正立、放大的虚像 V ﹥f放大镜注: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体离焦点越近则像越大,物离焦点近则像远像变大,物离焦点远则像近像变小。

遮住凸透镜一半只会使像变暗,其它不变。

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发现纸上有一个亮点,用尺子量出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2.在透镜的两端找到一对等大的像,此时像和物的距离为四倍焦距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焰心、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烛变低则像变高)。

(2)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烛焰在焦点上或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③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3)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两组数据,并记录像的大小和状态。

物体位置变化对像的大小,位置的影响。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

(靠近焦点像最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靠近焦点像最大) F F F F 物距减小像距增大 像变大物距减小像距减小 像变小八、眼睛和眼镜物体→光→视网膜→视神经→大脑正常的眼睛:近点大约10cm 远点是无限远明视距离25cm近视眼:晶状体太厚焦距变小像落下视网膜前戴凹透镜(眼镜)远视眼:晶状体太薄焦距变大像落下视网膜后戴凸透镜(眼镜)九.显微镜和望远镜显微镜物镜的作用倒立放大实像(相当于投影仪)望远镜物镜的作用倒立缩小实像(相当于照相机)显微镜目镜的作用正立放大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望远镜目镜的作用正立放大虚像(相当于放大镜)十,光的色散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蓝。

所有的光混合在一起:白光。

没有光时:黑色注:没有所谓的黑光,我们看见的黑色是因为物体吸收所有的光,所以呈黑色的所有的颜料混合在一起:黑色没有颜色:白色透明物体由透过它的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由表面反射色光的颜色决定白色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红外线的应用:传递信息:电视遥控器热辐射:红外烤箱红外夜视仪矫正方法:当光透过:一切物体都在发射红外线同时也在接收红外线能量集中穿透性强:夜视仪紫外线的应用:荧光作用:验钞机杀菌消毒:紫外消毒灯危害:过量接受紫外线照射,人会患皮肤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