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教学大纲
《高等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光学》课程教学大纲《高等光学》课程教学大纲一、中文课程简介(含课程名、课程编号、学分、总学时、课程内容概要等内容))课程名称:高等光学课程代码:学分:3 总学时:48 课程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为需要深入学习经典和近现代光学知识的研究生开设,属于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光的电磁理论为主轴,系统地介绍了光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内容涉及广泛,理论分析深刻,大体涵盖了现代光学各个分支的基本内容。
二、英文课程简介(含课程名、课程编号、学分、总学时、课程内容概要等内容))Course Name: Advanced Optics Course Code:Credits: 3 Total class hours: 48 Course content summary: This course is mainly for graduate students who need to deeply study classic and modern optical knowledge, which belongs to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Based on the electromagnetic theory of light, this cours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knowledge of optics,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contents and profound theoretical analysis, covering the basic contents of various branches of modern optics. 三、教学目标《高等光学》课程属于基础光学的后续课程,含有更多的物理概念及更深入的数学推导,理解物理概念和掌握数学推导,对于培养学生的而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通过本课程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高等光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前沿光学文献知识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高等光学教学大纲

高等光学教学大纲高等光学教学大纲光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干涉、衍射、偏振、吸收等现象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光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等光学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光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光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为他们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教学等领域做好充分准备。
一、光的本质和传播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到光的本质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首先,介绍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通过实验观察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来验证这些理论。
其次,学生将学习到光的传播速度、光的折射和反射等基本规律,并掌握用光的传播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光的干涉和衍射在这一部分,学生将深入学习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首先,介绍光的干涉现象及其应用,如杨氏双缝干涉、牛顿环干涉等。
通过实验,学生将亲自观察和分析干涉条纹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其次,学生将学习到光的衍射现象及其应用,如单缝衍射、多缝衍射等。
通过实验,学生将探究衍射的规律和特点,并掌握利用衍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光的偏振和吸收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光的偏振和吸收现象。
首先,介绍光的偏振现象及其应用,如偏振片的原理和使用等。
通过实验,学生将探究偏振光的性质和偏振片的工作原理。
其次,学生将学习光的吸收现象及其应用,如吸收光谱和吸收系数等。
通过实验,学生将分析物质对光的吸收规律,并掌握利用吸收光谱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光的相干和激光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光的相干和激光现象。
首先,介绍光的相干性及其应用,如干涉仪的原理和使用等。
通过实验,学生将观察和分析相干光的干涉现象,并掌握利用相干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其次,学生将学习激光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了解激光在科学研究、医学、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五、光的散射和色散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光的散射和色散现象。
首先,介绍光的散射现象及其应用,如雷利散射和拉曼散射等。
通过实验,学生将观察和分析散射光的特点和规律,并掌握利用散射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光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总授课时数为64学,周学时4,学分4分,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光学是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光学是物理学中最古老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当前科学领域中最活跃的前沿阵地之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途。
学好光学,既能为物理学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相对论、电动力学、现代光学、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及应用、光电子学、光子学等课程准备必要的前提条件,又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微观和宏观世界的联系与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讲授(包括物理学的历史和前沿的讲授)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从兰州大学物理学院课程的整体设置出发,考虑到物理基地班与普通班的各自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光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适当压缩几何光学部分,删除原课程中与其他学科相重复的部分以及相对陈旧的内容,吸收利用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着重加强现代光学部分的讲授内容,并注意介绍光学研究前沿新动态,按照物理学近代发展的要求和便于学习的原则组织课程体系。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讲授(包括物理学的历史和前沿的讲授)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光学发展的基本阶段,培养科学研究的素质,加深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2)了解光学所研究的内容和光学前沿研究领域的概况,培养有现代意识、有远见的新一代大学生。
(3)掌握光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培养掌握科学知识的方法。
(4)掌握处理光学现象及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
(5)光学是当前科学领域中较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它与科学和技术结合日益加强,在教学中要展现现代光学技术的成就。
(6)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光学教学大纲

《光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2106课程名称:光学英文名称:Optics学分:4总学时:72实验(上机)学时: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物理专业及相关专业,二年级第一、二学期一、课程说明(一)编写本大纲的指导思想为适应我校学分制教学计划的要求,体现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基本要求,建立严谨的教学体系,特制定本大纲。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光学是普通物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门课程一方面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训练提供必要的准备,另一方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其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物理学的基本课程,应着重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使学生建立起鲜明的物理图象。
在教学中,还应通过分析、概括丰富的自然现象,联系科学发展和生产实际中的有关事例,注意采用演示实验、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以及加强习题运算,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了解光学的最新发展,体会到综合运用基础物理学知识联系实际、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共轴球面组成像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基本原理及典型应用。
难点:运用菲涅耳公式解释半波损失问题偏振光的干涉旋光现象解释。
(四)知识范围及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研究光的传播规律以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问题.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高等数学、力学及电磁学的基本理论。
同时本课程又与原子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激光原理、光纤通信、信息光电子学等后继课程有密切关系。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选用1、《光学》(上、下册), 赵凯华钟锡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第五次印刷;2、《光学》,易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3、《光学》,章志鸣沈元华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第一版;4、《光学》,王楚汤俊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5、《光学》,母国光战元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现代光学基础教学大纲

现代光学基础教学⼤纲现代光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Modern Optics)(学时50)⼀、简要说明本⼤纲是根据福建农林⼤学本科培养计划⾯向电⼦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及相关专业制定的教学⼤纲,总学时为50,总学分为3学分。
课程类别是: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以波动光学为基础,系统⽽深⼊地论述了从经典波动光学到现代变换光学所包括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全⾯⽽细致地分析了典型光学现象及其重要应⽤,反映了光学在诸多⽅⾯的新进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系统和全⾯地掌握波动光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法和实际应⽤,为学习与光学相关的其它专业课打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法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分三级:掌握、理解、了解。
掌握:属较⾼要求。
对于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定理、定律、原理、物理意义及适⽤条件)都应⽐较透彻明了,并能熟练地⽤以分析和计算与⼯科本科⽔平的有关问题,对于那些由基本定律导出的定理要求会推导。
理解:属⼀般要求。
对于要求理解的内容(包括定理、定律、原理、物理意义及适⽤条件)都应明了,并能⽤以分析和计算与⼯科本科⽔平的有关问题,对于那些由基本定律导出的定理不要求会推导。
了解:属较低要求。
对于要求了解的内容,应知道所涉及问题的现象和有关实验,并能对它进⾏定性解释,还应知道与问题直接有关的物理量和公式等的物理意义1、基本要求要求学⽣较系统、全⾯的掌握光学设计理论和设计⽅法、了解光学材料及其加⼯要求。
2、教学⽅法采⽤理论和实际、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的办法进⾏教学。
四、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钟锡华主编.现代光学基础.北京⼤学出版社出版,2003.参考书:1、赵凯华、钟锡华编.光学.北京⼤学出版社出版,1984.2、⽺国光、宋菲君编.⾼等物理光学.中国科技⼤学出版社出版,1989.3、姚启钧编.光学教程.北京:⾼度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五、学分和学时分配六、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50学时)第⼀章费马原理与变折射率光学 (3学时)1、⽬的要求:本章以费马原理作为光线光学的理论基础来分析光线径迹。
物理光学教学大纲

物理光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光学作为物理学一门重要的分支,研究光的传播、现象和性质。
本大纲旨在为物理光学的教学提供指导,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具备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传播的基本原理和光的性质;2. 掌握光的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能够解析、计算光的传播、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够运用光学原理进行实验研究和问题解决。
三、教学内容1. 光的几何光学1.1 光的传播和衍射- 光的直线传播和折射定律- 光的衍射现象和衍射公式的推导1.2 光的成像- 薄透镜成像原理和公式- 球面透镜和透镜组成像1.3 光的干涉- 干涉现象的解析- 杨氏双缝干涉和牛顿环实验2. 光的物理光学2.1 光的偏振- 光的偏振现象和偏振光的产生- 偏振光的检偏和分析2.2 光的衍射- 衍射的基本原理和衍射图样的计算- 衍射光栅和衍射光谱的特性2.3 光的干涉- 条纹干涉的一般特点和计算方法- 干涉仪器的应用和实验设计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在教室内进行光学理论的讲解,重点强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展示光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验技能。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学科内外的问题讨论和解答,促进学生思考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4.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和实验报告,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考核:通过课堂问答、小测验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分:针对实验教学内容,评估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的能力。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物理光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大学物理教程·光学》张田勤、杜忠逸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 《物理光学学科前沿导引》焦信环主编,科学出版社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光的直线传播和折射定律2. 第2周:光的衍射现象和衍射公式的推导3. 第3周:薄透镜成像原理和公式4. 第4周:球面透镜和透镜组成像5. 第5周:杨氏双缝干涉和牛顿环实验6. 第6周:光的偏振现象和偏振光的产生7. 第7周:偏振光的检偏和分析8. 第8周:衍射的基本原理和衍射图样的计算9. 第9周:衍射光栅和衍射光谱的特性10. 第10周:条纹干涉的一般特点和计算方法11. 第11周:干涉仪器的应用和实验设计12. 第12周:复习和总结八、结语通过本大纲,希望能够全面指导物理光学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光学》教学大纲(本科)

《光学》教学大纲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一)课程地位振动和波动是横跨物理学不同领域的一种非常普遍而重要的运动形式,是声学,光学,电工学,无线电等技术部门的理论基础。
光学是普通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科。
光学是近代物理学的生长点,例如量子力学就起源于光学。
在物理专业中,它和原子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后继课有密切的关系,另外,也是光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好《高等光学》、《非线性光学》等课程的前提。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振动与波动现象的物理规律。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光学基本理论解决具体问题。
掌握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内容和理论,牢固地掌握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量子光学、现代光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深刻理解有关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的原理和规律,理解光的波动、量子本性,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 概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光学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素质目标: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求实精神,创新意识和科学美感;引导学生开展团队式实践性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及有效的沟通能力。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
在教学中要求有双语的最基本形式,对教材的利用要有一定的双语渗透,课外作业、期中、期末考核中对学生的双语学习要有一定要求,学生会用简单的英语描述一些光学相关的现象并解释。
专门安排小组讨论课,同时选择部分课程内容形成专题,以学生为主讨论专题内容及习题,学生组成团队式学习,通过教师讲解和团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各部分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光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课程名称:光学所属专业:材料物理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3.0(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光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早的学科之一,它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光学是材料物理学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传播及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科,激光的出现和发展使光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更加扩大了光学在高科技领域、生产和国防上的应用。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关光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的计算方法,掌握光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现代光学及光学与其他学科、技术相结合的发展状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基本现象、原理和规律,了解光学在科研、生产和实践上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学习光学,需要对电磁波理论和粒子理论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光学应滞后于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等课程开设。
光学又是原子物理学、电动力学和量子物理学等课程的基础,应先于这些课程开设。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现代光学基础》,钟锡华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主要参考书:1.《高等物理光学》,羊国光,宋菲君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2.《光学原理》,马科斯·玻恩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3.新概念物理教程《光学》,赵凯华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二、课程内容与安排按照光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大纲按54学时作安排,其内容及课时分配如下。
“*”号的内容作为了解,可以讲授,但是这些内容在考试时都不作统一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课程教学大纲(54学时)(理论课程)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概况课程中文名称:《光学》课程英文名称:Optics课程编码:3910252108开课学院:理学院适用专业/开课学期:物理学/第三学期学分/周学时:3/3《光学》是物理学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是普通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传播及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科,它和《原子物理学》、《电动力学》和《量子物理学》等后继课程有着密切联系。
激光的出现和发展使光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更加扩大了光学在高科技领域、生产和国防上的应用。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磁学(二)课程目标1. 牢固掌握有关光的传播及其本性,包括干涉、衍射、偏振等基本现象、原理和规律,为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并了解它们在科研、生产和实践上的应用。
2. 牢固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作图方法。
熟悉典型助视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3. 了解现代光学的发展概况以及现代光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研究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学时分配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开展课堂讨论、课外自学、学生课外查阅文献了解学科前沿,结合课程内容完成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教学。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含绪论)光的干涉(10学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学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知道光学发展历程;2.理解相干叠加和非相干叠加的区别联系;3.理解光的相干条件和光的干涉定义;4.了解干涉条纹的可见度以及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对可见度的影响;5.掌握光程差和相位差之间的关系;6.掌握分波面干涉装置的干涉强度分布的基本规律,即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干涉条纹的形状;7.掌握分振幅法等倾干涉条纹的条纹特征和光强分布及其应用;8.掌握分振幅等厚干涉的条纹特征和光强分布及其应用;9.掌握迈克尔孙干涉仪和法布里干涉仪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相干条件,以及分振幅和分波面干涉装置及干涉光强分布。
难点:薄膜干涉和多光束干涉。
三、主要内容1.光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光学发展史;2.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和相干性;3.光程和光程差,实现相干光束的方法;4.半波损失;5.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6.迈克耳孙干涉仪;7.多光束干涉,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第二章光的衍射(8学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衍射现象,并注意区分菲涅尔衍射和夫琅和费衍射;2.理解衍射现象的理论基础-----惠更斯-菲涅尔原理;3. 了解波带片的原理和应用;4. 掌握夫琅禾费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规律,明确λθk b =sin 的物理意义;5. 掌握夫琅禾费园孔衍射的光强分布规律,明确λθ22.1sin =D 公式的物理意义,和艾里斑的半角宽度计算;6. 熟练掌握平面衍射光栅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光栅的分光原理,掌握光栅方程、缺级和谱线半角宽度的概念和计算;7. 了解晶体的X 射线衍射布喇格方程的λθj d =sin 2意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物理意义、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平面衍射光栅 难点:用菲涅耳积分公式定量计算光强分布三、主要内容1. 惠更斯-菲涅尔原理;2. 菲涅尔衍射,波带片;3. 夫琅禾费单缝衍射;4. 夫琅禾费圆孔衍射;5. 平面衍射光栅;6. 晶体对x 射线的衍射。
第三章 光的偏振(8学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偏振光和自然光的表观区别和内在联系;2. 理解光的偏振现象是光的横波性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实验证据;3. 明确单轴晶体的光轴、主截面和振动面的意义;寻常光和非常光的性质;4. 掌握单轴晶体中的惠更斯作图法确定光在单轴晶体中的传播方向;5. 理解应用反射或折射、尼科耳棱镜、晶体的双折射和具有二向色性的人造偏振片等产生平面偏振光;6. 掌握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斯定律;7. 掌握产生线偏振光、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的条件。
8. 明确1/4波片和/2波片的功用;9. 学会用波片和检偏器来产生和鉴定各种偏振光的原理和方法;10. 分析偏振光干涉光强的计算;11. 了解光弹效应、电光效应、磁光效应及旋光现象及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各种偏振光的产生及鉴别方法。
难点:各种光通过波片偏振态的变化,椭圆偏振光的形成及鉴别。
三、主要内容1.自然光和偏振光,光是横波,偏振度和部分偏振光;2.反射和折射时的偏振现象;3.布儒斯特定律,马吕斯定律;4.光通过单轴晶体时的双折射现象,光轴与主截面,o光和e光;5.偏振仪器;6.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波晶片,偏振光的检定法;7.偏振光的干涉;8.在应力、电场作用下所引起的双折射;9.旋光现象,振动面的磁致旋转。
第四章几何光学基础(10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光线和光束的概念;2.理解物和象的概念、掌握虚物和虚象的实质;3.了解费马原理在几何光学中的地位和作用;4.掌握几何光学中的新笛卡儿符号法则;5.掌握曲面反射、曲面折射及薄透镜成像的物象公式;6.掌握几何光学的光线作图法求解单球面折射和薄透镜的成象问题;7.了解理想光具组的基点和基面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费马原理、符号法则、薄透镜物象公式和作图求像法。
难点:符号法则的正确使用、共轴球面系统的基点和基面。
三、主要内容1.光线的概念,几何光学的应用范围,费马原理;2.单心光束和像散光束,实像和虚像;3.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4.平面反射和折射,棱镜的最小偏向角,光学纤维;5.符号法则,球面反射和折射;6.虚物的概念,薄透镜;7.理想成像的条件,横向放大率和光束会聚比;8.同轴球面光具组的基点和基面,薄透镜的组合。
第五章几何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8学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眼的结构以及非正常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措施;2.领悟视角的物理意义;3.领悟助视仪器的放大本领的物理意义,区别角放大率与放大本领;4.掌握放大镜、目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放大本领的计算;5.了解光阑在光学仪器的作用和地位;6.学会有效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的计算;7.了解光通量、发光强度、光照度和光亮度的概念及其单位,特别是作为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的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8.了解球差和色差的形成与矫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望远镜、显微镜的原理、放大本领和分辨本领。
难点:有效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的计算,光学仪器的聚光本领。
三、主要内容1.理想光具组的放大本领;2.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光度学和基本概念及其单位,像的亮度和照度,物镜的聚光本领;3.像差概论;4.助视仪器的成像分辨本领,分光仪器的色分辨本领;5.典型的光学仪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和投影仪等)。
第六章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4学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偶极辐射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解释;2.理解从能量的观点研究光的吸收现象所遵循的朗伯定律;3.理解瑞利散射,会用瑞利定律解释一些常见的光学现象;4.理解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的现象分析。
难点:电偶极子模型。
三、主要内容1.光的吸收,比尔定律;2.光的散射,散射光的强度和波长之间的关系,散射光的偏振度,受激散射;3.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色散方程。
第七章光的量子性(4学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群速度的概念;2.理解光的量子性;3.领悟光的量子性的主要证据-----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量子性和主要的实验证据——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
难点:光的群速度和相速度。
三、主要内容1.光速的测量法,光速的不变性;2.相速和群速;3.热辐射,基尔霍夫定律;4.绝对黑体,绝对黑体辐射定律;5.普朗克公式;6.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方程;7.康普顿效应;8.光的波粒二象性。
第八章现代光学基础(2学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关激光的亚稳态能级,受激发射光激励、粒子数目反转、光振荡等基本概念;2.了解激光的特性和应用;3.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激光的特性难点: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三、主要内容1.激光的基本原理;2.激光的特点及其应用;3.全息照相;4.四考核办法(一)考核方式:闭卷(二)评分办法: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核占50%。
平时成绩考核办法考勤:20% , 作业:30%,课堂提问:10%,课外自学:10% ,创新:30% 。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姚启钧.光学教程(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二)参考书目:[1] 宣桂鑫.光学教程学习指导书(第一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游璞,于国萍.光学(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3] 易明.光学(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章志鸣,沈元华,陈惠芬. 光学(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