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鉴赏古诗鉴赏七种模式

合集下载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古典诗文2021-11-13 0527 5d56b7b40102dswg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景方式有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供应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亮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其次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斗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孤独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四周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芜。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殊留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古诗歌鉴赏的几种模式

古诗歌鉴赏的几种模式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 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 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 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 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 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 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 怎样的意境
•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 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 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练习3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 何特色
•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 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 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 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名词
•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 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动词
练习:2005年浙江高考卷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 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
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高考古诗鉴赏的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七种答题格式,你一定要知道!

高考古诗鉴赏的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七种答题格式,你一定要知道!

高考古诗鉴赏的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七种答题格式,你一定要知道!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一、方法指导:四看一品,概括感情评价思想感情,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要做到“四看一品”,即:看标题、看作者、看序注、看诗眼、品意象。

1.看标题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

(喜)《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

(愁)《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

(怜)2.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3.看序注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如: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4.看关键词(诗眼)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5.品意象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题型分析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

(什么形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

(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形象的意义)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步骤一)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

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

(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步骤三)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13种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13种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
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
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2021/10/10
27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 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 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 由。
的形式就可以。
2021/10/10
20
答题示例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 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
答题步骤:①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②概括诗句描 绘的内容。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2021/10/10
24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东 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luò]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
2021/10/10
4
示例 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什么形象)
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 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
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 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
2021/10/10
22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 甫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素材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素材

高考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附录:诗歌鉴赏简答题设题目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某某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完整版)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

(完整版)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题型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用意境词:雄浑壮丽、清幽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晦涩、深远、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清新、淡雅题型二: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修辞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或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公式: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案备选词语: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映衬(正衬、反衬)、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对比(对照)、动静结合、白描、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

题型三:理解诗句意义型1.提问方式: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

古诗词鉴赏七种模式模式

古诗词鉴赏七种模式模式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
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 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 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 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 三)。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 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 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 “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 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空”字表达了苦苦等 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 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游子思 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 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自己 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 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 认为另一字用得好,你认为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 原诗词中找到原因、理由。
答题步骤: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 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 问题。(2004年浙江卷16题)
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 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 更短亭。
古诗词鉴赏
考点阐释
古诗词鉴赏的内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城”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
苍凉的氛围,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
胸襟
教学ppt
5
二、分析技巧型 • 提问方式 •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
法? •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 何效果?)
教学ppt
6
• 答题步骤: • 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 • 2、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 • 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
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③鸥性:
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
狎(xiá):戏耍,玩弄。
教学ppt
22
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 为什么?
(1) “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 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 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 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 情; ”(2)在结构上,“议”字 统领了颔连和颈联,颔联写“阴”, 颈联写“晴。
•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 什么?
• 答题步骤:
• 1、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的作用 (内容方面)
• 2、分析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形式方面)
教学ppt
21

山行即事 王 质
•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
教学ppt
23
六、判断观点型
• 提问方式 • 一般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
认为,你觉得呢?
•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你同意吗? 请说出理由。
教学ppt
24
• 答题步骤: • 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 •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 答题套路 • 我认为( ),原因是( )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教学ppt
27
• 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 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 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 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 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 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 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 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教学ppt
28
七、对比鉴赏式
• 提问方式
教学ppt
25
•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教学ppt
26
•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 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 此而死乎!
•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 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试说明你的理由。
教学ppt
9
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 断如春水” 句 的艺术手法。
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 把抽象的感情(无穷无尽的离愁) 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迢迢不断的春 水),(2)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 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 离愁(3)
教学ppt
10
三、分析语言特色
• 提问方式 • 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古诗鉴赏七种模式
拓展训练
教学ppt
1
一、分析意境型
• 提问方式 •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
意境? •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教学ppt
2
• 答题步骤: • 1、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 • 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 • 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教学ppt
3
• 答题套路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画面,营造了一种( 从而表达了作者( (心情,心境)。
)的 )的氛围,
)的情感
教学ppt
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
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
杜甫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教学ppt
14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 简要分析
这首诗语言风格自然清新(1);如
“堂上燕”、“水中鸥”,意象浅
近,;“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
做钓钩”,口语化,自然质朴(2)。
教学ppt
7
• 答题套路
• 这首诗用了(
)的表现
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
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
了……)作者(
)的情
感(心情,心境)。
教学ppt
8

踏莎行
• 欧阳修
•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 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 如春水。
•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 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 青山外。
教学ppt
19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 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 达效果。
“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 意,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 月;“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 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 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 的心绪。
教学ppt
20
五、诗眼型
• 提问方式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教学特色(明确,简练) • 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 • 3、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具体)
教学ppt
12
• 答题套路
•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 者( )的情感。
教学ppt
13

江村
句)
• 2、结合诗句描述景象(具体,展 开联想)
• 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
教学ppt
17
• 答题套路
•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 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教学ppt
18
•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作者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
流离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
身之所,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此时的闲适心境(教学3pp)t 。
15
四、炼字型
• 提问方式 • 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
什么字?为什么? •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
为它好在哪里?
教学ppt
16
• 答题步骤: • 1、解释该字含义(准确,结合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