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必考一词多义词

合集下载

180个一词多义的文言文实词虚词

180个一词多义的文言文实词虚词

180个一词多义的文言文实词虚词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转《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 hán 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长寿)。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z hǎn g5、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c hân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c hēn g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文一词多义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 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长寿)。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chèn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chēng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很常见。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一词多义的例子:
1.行
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品德:高可行也。

2.食
吃:食不饱,力不足。

食物: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言
说:言出必行。

言语:言行相悖。

4.道
路:道不通,度已失期。

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5.文
文章:不以文害辞。

文化:文胜质则史。

6.之
的:近塞上之人。

往:辍耕之垄上。

7.然
是这样:然则何时而乐耶?
然而: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8.虽
虽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虽人有百手。

9.乃
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于是: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10.舍
舍弃:舍生而取义者也。

房子:屋舍俨然。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见的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

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词义,并注意积累和归纳。

(完整版)高中必备文言文一词多义

(完整版)高中必备文言文一词多义

高中文言文必备一词多义1.若: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代词,你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⑤若何:怎么办,怎么样⑥若……何:“对……怎么办”“对……怎么样”2.说: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②《师说》《捕蛇者说》一种文体③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④范增说项羽曰劝说、劝服⑤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3.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拒绝②停数日,辞去告辞、告别③不辞劳苦推托④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⑤《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辞谢,婉言道歉。

4.鄙:①言语粗鄙粗俗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境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④孔子鄙其小器轻视5.微:①人微言轻轻微的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⑤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不暴露、深奥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喻指细小的东西6.之:①辍耕之垄上到②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代秦军③是寡人之过也连接定语与中心语的结构助词,的。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知: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懂得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④孰为汝多知乎通“智”,知识,智慧8.复: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繁复②其有敢不尽力乎?请复战再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再④复之以掌,虚若无物通“覆”遮盖⑤不敢出一言以复回复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9.既:①既而儿醒,大啼不久②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③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10.劝:①果行,国人皆劝劝勉、鼓励②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劝服遂①自杀未遂成功②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于是③遂使之行成于吴于是11.当:①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在……时候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据、把守④当将率三军,北定中原应当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要或介词“正当”⑥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抵抗⑦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对酒当歌对着,面对⑧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一定、肯定⑨犯法当死判处,判罪12.朝: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③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13.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地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疑问代词14.诚:①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真心、诚意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确实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假使、假如15.善: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与恶相对,善良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优点、长处③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④王曰:“善”工好的、答应⑤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处理好⑦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须臾喜欢、羡慕16.间①奉命于危难之间时候、期间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⑤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空隙⑥从郦山,道芷阳间行小路、从小路17.质:①文质彬彬质地,底子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做人质抵押③质疑问难质问18.及: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达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着③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以及④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⑤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等到19.甚:①不若长安君之甚厉害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③目似瞑,意暇甚相当很④好读书不求甚解深,仔细20.少:①少时,一狼径去一会儿②太后之色少解稍微③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轻④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文言文常考字词—一词多义

文言文常考字词—一词多义
3.吾与谁归《岳阳楼记》

1.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2.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

1.公输盘服《公输》
2.朝服衣冠,窥镜《邹忌讽齐王纳谏》

1.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2.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3.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2.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马说》
3.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公输》
(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5.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1.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冽《小石潭记》
2.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3.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4.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5.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2.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多义词
例句
义项

1.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3.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1.执策而临之《马说》
2.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文言文常考字词
(一)一词多义
多义词
例句
义项

1.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1.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1.备bèi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2.薄bó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3.策cè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④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4.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5.次cì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同上) 6.当dāng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③将要。

“今当远离”(同上)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⑤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⑥抵挡。

“锐不可当”7.道dà①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②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同上)③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④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8.度dù①过,越过。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②duó,推测,估计。

“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9.发fā①fā,头发。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②把箭射出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③征发。

“发闾左逋戍渔阳”(《陈涉世家》)④被任用。

“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二章》) 10.分fēn①划分,分开。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140个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140个

初中文言文140个多义词详解(按音序排列)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②安生,养身(衣食所安《曹刿论战》)③安全,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④哪里(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3.悲①悲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哀怜,同情(余悲之《捕蛇者说》)4. 备::①详尽,完备。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准备。

(有奇字素无备者《活板》)5. 比①及,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②靠近,挨着(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天涯若比邻③比较,比起(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6.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7. 毕:①用尽,竭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②完成,完毕(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活板》)③全部(群响毕绝《口技》)8.病:①疾病,重病。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人琴俱亡》)②困苦不堪(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也《捕蛇者说》)③辱(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9.薄:①迫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10.才①刚刚(此印者才毕《活板》)②只,仅仅(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③能力,才能(才美不外见《马说》)11.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12.称:①称作,号称(袒右,称大楚《陈涉世家》)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13.诚:①诚心(帝感其诚《愚公移山》)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14.乘①坐车,驾车(公与之乘《陈涉世家》)②shèng辆(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15.驰:①骑(愿驰千里足《木兰诗》)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曹刿论战》)③奔走,引申为效劳(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22. 等:①等同,一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陈涉世家》)42. 归:①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②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醉翁亭记》)44. 患:①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②担心(无冻馁之患《送东阳马生序》)③祸患(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63. 绝:①隔绝,隔断(沿溯阻绝《三峡》)②极,极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以为妙绝《口技》/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绝巘多生怪柏《三峡》③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哀转久绝《三峡》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④<形>隔绝的,封闭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73. 名:①名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②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③命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遂以名楼《黄鹤楼》)④出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⑤著名的,有名的(故虽有名马《马说》)90. 食:①shí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②sì,通“饲”,喂养。

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例

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例

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例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B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C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1)编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 野)兵(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 器)
(2)上使外将兵(军队)
薄(1)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2)薄暮冥冥(迫近)
策(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3)策勋十二传(记录)
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
在,
的确)
(2)帝感其诚(诚心)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
子扶苏、
项燕(果真)
十、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
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2)衣食所安(养)
卑(1)非天质之卑(低下)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备(1)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2)—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比(1)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挨着)
(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等到)
鄙(1)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 浅)
(3)伐无道,诛暴秦(正道,封建 社会认为好的政治局面)
(4)得道者多助(仁政)
(5)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告诉)
得(1)既出得其船(寻到,
找到)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寓之酒也
(领会,体会)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
"德",
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看到)
(5)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方(1)方七百里(见方)
(2)方以长(长方形)
(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当……
时候)
发(1)野芳发而幽香(开)
(2)一时齐发(发出)
(3)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迹)
(4)发闾左谪(征发)
(5)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发动)
霏(1)日出而林霏开(雾气)
(2)若夫淫雨霏霏(雨雪盛大的样 子)
奉(1)为妻妾之奉(通“俸”侍奉)
绝(1)群响毕绝(停,没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没有出
路)
(3)以为妙绝(极)
(4)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5)往来而不绝者(断)
尽(1)林尽水源(尽头)
(2)一食或尽粟一石(完)
(3)利尽南海(全部取得)
(4)进尽忠言(尽量,尽 可能)
际(1)横无际涯(边际)
(2)外与于际(接,连接)
就(1)自是指物作诗(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观赏)
(3)故余虽愚(所以)
苟(1)苟富贵,毋相忘(如果,假使)
(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
(3)苟无饥渴(或许,表希望)
光(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2)仿佛若有光(光线)
归(1)云归而岩石暝(聚拢)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取得,这
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6)二者不能得兼(能够)
(7)余因得遍观群书(得
以,能够)
度(1)不教胡马度阴山(度 过)
(2)度已失期(揣测,估 计)
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正(端 头)
(2)不能指其一端(项目)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 茶声然(端
正)
等(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同样)
(2)公等遇雨(诸位,表 多数)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
著名)
强(1)赏赐百千强(有余)
(2)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且(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将近)
(2)且焉置土石(况且)
(3)存者且偷生(暂且)
去(1)一狼径去(离开)
奇(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 异)
(2)长约八分有奇(多一点)
若(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 开(与
(3)借第令毋斩(即使)
景(1)春和景明(日光)
(2)四时之景不同(景观,景物)
将(1)出郭相扶将(扶持)
(2)公使驱将惜不得(助词,用

动词后面,无实义)
(3)上使外将兵(率领, 带领)
(4)公将战,曹刿请见(即 将)
具(1)未曾识书具(用品)
(2)各具情态(具备)
(3) 此人 为具言所闻
(详细)
(2)颓然就醉(接近)
苦(1)何苦而不平(愁)
(2)天下苦秦久矣(对••…
感到痛
苦)
开(1)连月不开(放晴)
(2)天门中断楚江开(开
通,通)
临(1)临溪而渔(来到)
(2)执策而临之(面对)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将要,
快要)
名(1)不能名其一处(说出)
(2)名之者谁(命名)
(3)则题名其上(名字)
(2)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养) 赋(1)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文章) 顾(1)顾野有麦场(看)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 访)
(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
道)
故(1)公问其故(原因,原
故)
(2)桓侯故使人问之(特
意)
(4)温故而知新(旧的知
(2)得鱼腹中书(字条)
识)
(5)两狼之并驱如故(原
来的样
子)
(6)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更(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2)醉则更相枕以卧(进
而)
(3)更上一层楼(再、又)
(4)举杯销愁愁更愁(更
加)
固(1)君子固穷(安于)
(2)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4)汝心之固(顽固)
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
夫连用,作发语词)
(2)曾不若孀妻弱子(比得 上)
(3)若为佣耕(你们)
(4)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 之……
(如果)
善(1)岂爱人之善(专长)
(2)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
少(1)少时(一会儿)
(2)意少舒(稍微)
(3)饮少辄醉(不多)
(4)陈涉少时(年轻)J'
舍(1)屋舍俨然(房屋)
(2)便舍船,从口入(舍弃)
(3)为乡人所患(当作祸害、
认为
是祸害)
惠(1)大王加惠(恩惠)
(2)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或(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极(1)南极潇湘(到)
(2)此乐何极(穷尽、尽头)
加(1)而山不加增(更加)
(2)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
(3)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
(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都)
居(1)面山而居(居住)
(2)居庙堂之咼则忧其民,
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在……位置)
(3)居十日(经过,停留)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居(停留)
举(1)举大计,亦死(发动)
(2)举头望明月(抬头)
(3)百里奚举于市(选择, 被任用)
(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 举)
(5)死即举大名耳(传扬)
食(1)设酒杀鸡作食(食物)
(2)食不饱,力不足(吃)
(3)食之不以其道(通"饲",
喂养)
虽(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
胜(1)予观夫巴陵胜状(美丽,壮观)
(2) 臣不胜受恩感激(经受得住,
忍受得住)
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
(2)使于秦(出使)
(3)使子为使(使者)
书(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
间(1)立有间(一会儿)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
与)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
杂)
(5)遂与外人间隔从不间断
(间隔,
隔开,不连接)
见(1)乃入见(拜见)扁鹊见
蔡桓公
(2)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通
"现")
(3)见往事也(知道)
借(1)每假借于人(借)
(2)愿借子杀之(依靠)
称(1)称其气之小大(相称,
适合)
(2)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3)流辈皆称其贤(称赞)
辞(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2)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驰(1)愿驰千里足(骑)
(2)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到)
(4)计将安出(产生)着)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执策而临之(鞭子,马鞭)
(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过(1)过秦汉之故都(经过)
(2)及鲁肃过寻阳(到)
(3)人恒(过犯过失)
(4)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胜
过),
号(1)阴风怒号(呼啸)
(2)号为张楚(定国号)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号令)
(4)故自号曰醉翁也(别号) 和(1)政通人和(和睦,协调)
患(1)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 忧虑)
(2)无冻馁之患(忧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