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讲课稿

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陈太丘与友期行》(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只”,只、仅)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到)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仁在其中矣(这、那;指的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这里指狼);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同“只”,只、仅)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打算)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复投之(代词,它,指狼)以:投以骨(“以骨投之”,把);以刀劈狼首(用)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5)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7)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8)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9)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10)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12)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五、文言句式(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完整)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推荐文档

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陈太丘与友期行》(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只”,只、仅)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到)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仁在其中矣(这、那;指的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这里指狼);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同“只”,只、仅)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打算)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复投之(代词,它,指狼)以:投以骨(“以骨投之”,把);以刀劈狼首(用)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5)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7)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8)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9)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10)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12)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五、文言句式(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学而时.习之(时常)3.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4.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5.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6.字音字形谢太傅.(fù)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7.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8.文章主旨《咏雪》写了晋朝着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文言文特殊用法汇总班级姓名《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学而时.习之(按时)3.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4.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期日中(名词用作动词,约定)5.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撒盐空中差可拟(倒装句)6.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雪骤(不久,一会儿)..(家庭聚会)俄而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
这里指学问和事业)3.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4.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5.文言句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择”)6.重难词语学而时习..之(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初中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

初中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的考点就是对它的解释。
通假字的答题格有一定的格式:“xx”同“xx”,“xx”的意思。
七年级通假字汇总
一词多义,指一个词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
文言文中的有些字词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意思,而在另一个句子中又有了新的意思,而这些意思又有一定的关联。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七年级上册一词多义归类
有些词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这就是古今异义。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
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词义弱化、词义强化、名称说法改变。
在这几种情况中,要特别注意前四种情况,如果不了解它的变化,误以今释古,要么语意不通,要么歪曲原意,特别是一些差别细微,用今义解释似乎也“通”的词句,更不可马虎放过。
七年级上册常考古今异义词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如下几种: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七年级上册词类活用。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教学文案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陈太丘与友期行》(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只”,只、仅)三、一词多义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到)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仁在其中矣(这、那;指的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这里指狼);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同“只”,只、仅)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打算)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复投之(代词,它,指狼)以:投以骨(“以骨投之”,把);以刀劈狼首(用)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5)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7)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8)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9)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10)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12)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五、文言句式(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免费专享]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免费专享]](https://img.taocdn.com/s3/m/c3751ce9cc7931b764ce1501.png)
《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 ,句末语气词,表咨询。
).2.古今异义与子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商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嬉戏;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指引)..元方入门不管(古义:回头看;今义:照料).3.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觉愧疚).4.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何所似?(倒装句,前置)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以致。
(省略句,省略主)5.字音字形太傅(f ù).6.重道(yùn)寔(shí)尊君在不(fǒu)...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雪(不久,一会儿),公欣然曰(快乐的子)......差可(差,大概;,对比),未若柳絮因起(趁、乘),太丘与友期行(定)....太丘舍去(走开),去后以致(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下,舍弃)....下引之(拉),元方入不(回看)..8.文章要旨《咏雪》写了晋朝有名文学世家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了道的文学才,勾勒了先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太丘与友期》述了七小孩元方的故事,表出元方小小年即理解事理、举止高雅的品,同也面告人做事要信。
9.咏雪累白雪却嫌春光晚,故穿庭作花。
——【唐】愈《春雪》忽如一夜春来,千万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台。
——【唐】李白《北行》《》十二章1.通假字不亦乎(“ ”通“悦” ,快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 ,用在整数与零数之).2.一多人不知而不愠(,认识)温故而知新(,获得)..学而之(代,学到的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它。
里指学和事)..3.活用学而之(名作状,按),吾日三省吾身(名作状,每日)..不乎(用作名,老授的知),温故而知新(形容用作名,旧的知,新的理解与感悟),好之者不如....之者(形容用作,喜,好),好之者不如之者(形容的意用法,以⋯⋯趣),疏食水(名用作,..吃)4.古今异能够矣(古:能够依靠;今:表示可或能)5.文言句式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 ”)6.字音字形( l ún)不亦乎(yuè)..不乎( chuán)罔(wǎng)..愠(yùn).殆( dài ).三省(x ǐng).箪( dān).好之者( hào)曲肱(gōng)笃(dǔ)...7.重难词语学而时习之(按必定的时间复习。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学而时.习之(时常)3.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4.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5.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6.字音字形谢太傅.(fù)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7.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8.文章主旨《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
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文言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陈太丘与友期行》
(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只”,只、仅)二、古今异义
三、一词多义
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到)
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
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仁在其中矣(这、那;指的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这里指狼);
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同“只”,只、仅)
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
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打算)
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
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又数刀
毙之(代词,它,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复投之(代词,它,指狼)
以:投以骨(“以骨投之”,把);以刀劈狼首(用)
四、词类活用
(1)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
(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4)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5)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7)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8)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
(9)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
(10)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
(12)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五、文言句式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省略句、判断句)(2)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所似何”)(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择”)
(5)投以骨(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