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德国的统一和崛起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1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教案 岳麓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1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教案 岳麓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教案岳麓版必修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德意志的统一、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德意志帝国宪法、魏玛共和国和魏玛宪法、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参照导学提纲的知识体系,学会按照历史概念的要素组成来分析整合教材,形成依托教材来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所列问题的思考分析,学会从整体角度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同类问题的比较,掌握分析、认识问题的角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德国统一和统一后历史发展状况的学习,了解历史传统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双重影响,认识改革和革命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增强从历史中感悟现实的意识,明确历史发展的方向。

重点知识: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知识:德意志国家具有浓厚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的原因和影响。

主要探究活动:法国共和制政体是怎样确立的?问题思考:1、推动德意志完成统一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说德意志的统一实质上是一场对“诸侯君主专制”的革命?这场革命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这对德意志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从中你得出了什么认识?2、有的学者认为:虽然德意志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你同意这一结论吗?为什么?3、比较法国总统制共和制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知识体系和基础知识的落实: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德意志建立①前提——德意志国家的统一背景经济发展的要求:19世纪中期,德国经济,但是,会议(1814—1815年)根据“ ”原则所造成的局面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障碍。

b.人民渴望统一:18世纪末,德国进步人士就提出了的主张。

c.统一的中坚力量和中心人物出现:19世纪中期,迅速发展,成为德意志各邦国中实力最强大的邦,有能力完成统一;而其首相则制定了“ ”,积极推进德意志的统一。

B.统一过程:从1864年到1870年,普鲁士王国在首相的运筹下,先后发动三次,完成了统一。

历史复习课件:历史专题-大国崛起-(共38张PPT)

历史复习课件:历史专题-大国崛起-(共38张PPT)

。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

(6)二战后:20世纪50年代经济恢复。美国在日本进行
,实行
政策;经济上的援助;
日本政府适当的经济政策,重视
的发展。成为资本主轴义心世国界的
经济大国。80年代

”政策。二战后,法西斯势力未得到很好铲除,
势力及其“右翼”分子企图为侵
略战争翻案。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开始谋求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及 应用


对美国的影响





与 美 国
使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经 济进入信息化、全球化
19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
开始的标志 结束的标志
冷战的 表现
(1)出台杜鲁门主义、 (2)实施马歇尔计划 (3)建立北约组织



实行冷战的原因





苏联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
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法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 罪恶的“三角贸易” 和殖民掠夺的道路罪恶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
2021/1/4
3
日不落帝国
工业革命
18世纪 中期
18世纪60 年代—1840
参加一战
参加二战
1914—1918
1939—1945
英国重大发展线索
2021/1/4
24
五、日本
(1)19世纪60年代末:经历“
”,逐步明转治变维为新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
,成为亚
洲惟一走上近代化的国家,步入军国主义道路。 (2)一战时:1917年加入协约国民,族对危德机宣战,占领中国

大国的崛起PPT教学课件

大国的崛起PPT教学课件
• 政治上互相尊重 • 经济上互相促进 • 文化上互相借鉴 • 安全上互相信任
练习
2006年11月,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 隆重推出,该片以对大国成败兴衰的感悟,唤醒民众对国家兴 亡的责任感,在国人中引起强烈反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年份 世界贸易总值 英国(含殖民地) 法国 德国
09年热点课件:大国的崛起
教学目标
• 英国的崛起 • 法国的崛起 • 美国的崛起 • 德国的崛起 • 日本的崛起 • 中国的崛起
• 一、大国崛起
• 1、英国的崛起和对外战争 • (1)英国崛起的历程 •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 • 1652年——1674年,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 • 1756——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打败法国; •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 (2)分析原因: • 地理因素、制度因素、殖民扩张、工业革命
二、地形河流 分析东亚的地形、地势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 地形多种多样: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
半岛岛屿多山地、丘陵
二、地形、河流 1、地形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 地形多种多样: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
半岛岛屿多山地、丘陵
在“东亚的地形”图上,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二、地形、河流 1、地形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 地形多种多样: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 半岛岛屿多山地、丘陵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大国的崛起都有哪些共 同因素?(2分)
重视科学技术与教育,(科教兴国);建立与本国国情相适 应的政治经济制度(答“制度创新”也可以,单纯答“发展经 济”不给分);必须坚决捍卫国家统一和稳定;善于学习但绝 不简单照搬别国发展模式;加快现代化步伐。(符合题意,言 之成理,任意两点就可得2分。)

高一历史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

高一历史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

高一历史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1.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德意志的统一是通过A.渐进式社会改革B.革命C.工人起义D.王朝战争【答案】D【解析】 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宰相,开始了统一德意志的进程。

俾斯麦为统一德意志,对内进一步加强军事力量,以军事力量作后盾施展外交手段,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

1864年,普奥对丹麦作战(第一次王朝战争),迫使丹麦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由普奥共管。

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奥地利战败,退出德意志邦联,以普鲁士为盟主的北德意志邦联建立。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战胜法国,兼并南方诸邦。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接受加冕,成为德意志皇帝。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德意志长达952年的分裂状态。

从此,德国作为一个统一的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崛起。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也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其中“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产生的历史根源是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答案】C【解析】“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是指希特勒时代的法西斯扩张和侵略,其历史根源应该是与历史上德国保留了较多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有关,即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采用了铁血政策,统一后建立了名为君主立宪实为君主专制的政体,故选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3.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写道:“19世纪末期,它的议会建立在欧洲第一个男性普遍参政的基础上,国会还是无法控制政府,政府由国王指派,只有国王能解散。

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崛起及启示

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崛起及启示

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崛起及启示[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系统化改革,使其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德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崛起并与工业生产相结合,为德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的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德国教育;工业化;借鉴意义1871年统一后的德国以惊人速度跃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全面工业化,成为欧洲后起的头号工业强国。

德国工业化出现跳跃式的快速发展,原因颇多,例如政治的统一、科技的进步、战胜法国所掠得的胜利果实以及德国银行业的特殊作用等,为德国工业发展的迅速提供了解释。

其中,作为后起型的发展中国家,在德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凸显了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本文在前人探究的基础上,拟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在工业崛起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概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育网络为德国公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形成了重知识、重实际的社会氛围,促进了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

首先,初等教育普及化,提高全民素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初等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初等教育网有很大的补充。

1875年《普通初等学校和师资培训学院的管理规章》(简称《一般教育规定》)出台,进一步强调实行强迫初等义务教育。

该规章的主旨是:第一,在教育目标方面,提高所有各学科的学习效能,尤其重视对历史和自然科学的提高;第二,在教学方法方面,同时注意尽量促进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的发展。

根据教育规定,对6岁儿童开始实施八年制的强迫义务教育,对违反此项规定的父母予以法律制裁。

[1]由于教育体制的改革,德国普及初等教育有了实质性的进步。

以普鲁士为例,1848年普鲁士小学入学率为82%;1871年时实际上学率为86%-90%;19世纪80年代则达到了100%。

[2]这使整个德意志民族的文化素养大为改善。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三、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夏——1921年3月)
影响
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 1919年俄国1普特(16.38kg)粮
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
食的价格
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
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
Hale Waihona Puke 国家征购价6卢布“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列宁《论粮食税》,
由此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三、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
2、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弊端:导致农业和 轻工业的长期落后
(2) 形 成 过 程:
①的1计9划2国5经家年济性提体质出制:“,工优迅农先速社发实会展现主重国义工家国业的家”工的业方化什,采用高度集中 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 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陆南泉《斯大林模式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斯化斯大国大林防林说武模:器“式,没那:有时是重我指工们苏业的联,地在那位我斯就们会大就和林不目的会前领有中导一国下切所,
处按的照地斯位大多林少的相规似:划中所国确没立有起自来己的重国工家业政,治没经有济自
己体的制军。事它工是业苏,联现在在只特要定谁的高历兴史,条谁就件可下以的蹂一躏种它社。”
——《大国崛起》
三、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
《列宁会见上访农民》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夏——1921年3月)
时间
1918~1920年(三年卫国战争)
目的
把有限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胜利。
内容
⑴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⑵工业:中小企业国有化
⑶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 制
特点:利用军事、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否定商品货币关系; 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色。

法国德国民主政治ppt课件

法国德国民主政治ppt课件
美国宪法不是凭空制造出来的,促成1787年联邦宪法制定的首要动因 是各州在解除外来殖民压力之后,彼此之间的商业竞争愈演愈烈,高筑 关税壁垒,报复与反报复导致经济发展无序趋势加剧,外国商品乘虚而 入,不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8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大陆上的典型封建专制国家。它的农业占统治地 位,工商业发达的程度,也在欧洲大陆首屈一指。但是专制政府不断提 高税收,加重了对企业的盘剥。全国关卡林立,阻碍了国内贸易的发展。
——政治前提
19
一、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变成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海上强国。市场 扩大了,财富也增加了,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当时英国的 封建经济基础瓦解了,但是保护它的上层建筑却不愿退出历史舞台,这 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阻碍。
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扩展,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
入 区 论帝成。国为主争义夺阶的段焦,点加,采 统紧是取命对否参令世出议需界兵各巴院各地尔的部的干决部争地议长夺区,副,,其法署不中德,出欧两内兵洲国阁。的均对总巴进尔行干了地讨
法国方面:
议会负责
总统主张出兵,加入争夺行列;内阁总理持反对态度;
首相及政府对皇帝负责、

议会对其没有约束作用
皇帝
10
德国政体结构示 意图
皇帝
(权力中心)
YOUR TITLE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首相
(行政 权)
01 联邦议会
(间接)
议会
帝国议会
无任何监 督权
(有条件的立法
(直接)
11
权、预算审查权)
德皇送给俾斯麦的生日礼物—油画《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7.3.1《德国统一》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7.3.1《德国统一》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德国统一总分 100 分,共 3 大题 15 题知识迁移例题讲解(总分 10 分,共 2 题)1. (4分) 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他为宰相,经过他推行的改革,德意志最后实现了统一。

“他”是()A. 奥迪尔B. 俾斯麦C. 玻利瓦尔D. 林肯2. (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2年,俾斯麦就任普鲁士首相。

他在议会讲话时说,德意志的希望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它的武力……当前的各种重大问题不是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依靠铁和血来解决。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二:俾斯麦的讲话受到议会中许多自由主义者的谴责,有人说俾斯麦想用铁和血来征服德意志,犯了“践踏一切法律和道德原则的罪恶”。

而在1866年俾斯麦领导普鲁士打败奥地利之后,原来责骂他的人又反过来这样评价俾斯麦:他对一切手段都那么熟悉,运用得那么得心应手……真是精心策划的杰作!(1) 根据材料一,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概括俾斯麦的主要观点。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议会在对待俾斯麦的态度上有何变化。

出现这种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能力训练基础达标(总分 60 分,共 10 题)3. (5分) 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晚年会见晚清重臣李鸿章时谈道:“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指的是()A. 避免权力的过于集中B. 保留浓厚的专制残余C. 体现民主共和精神D.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4. (5分) “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这句话最能说明()A. 帝国的建立离不开煤铁资源B. 德国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C. 工业化为德国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D. 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5. (5分) 普鲁士经济学家李斯特在德意志统一之前曾这样指出:“38条关税界限窒息了内部商业,它们无异于捆绑着人躯体各部的38条绳索,使血液流动不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德国的统一和崛起
[内容主旨]
19世纪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拿破仑的入侵,激发了德意志的民族危机意识,能否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尽快完成工业革命,是历史对德意志民族的严峻考验;同时,拿破仑的入侵,重创了德意志各邦的封建势力,为德意志社会的变革开辟了道路。

[教学目标]
1.理解邦国分立和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了德国实现工业化;理解对法战争的失败引发的社会变革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成为德国实现工业化的动力;掌握走“普鲁士道路”使普鲁士承担起统一德国的历史使命;掌握俾斯麦运用“铁血政策”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理解“普鲁士道路”与武力统一德国间的关系;理解德国的统一促进了德国的崛起,但其保留的军国主义传统也埋下了战争的隐患。

2.通过阅读课文和提供的材料,提高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分析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是国家强大的保证。

[重点与难点]
重点:德国实现工业化的背景和措施。

难点:“普鲁士道路”与武力统一德国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