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德国篇

合集下载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精选5篇)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精选5篇)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精选5篇)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篇1《大国崛起》前言部分有这样的描述“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

阐述其发展历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尤其大有裨益。

”这就对本书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大国崛起》一书以“九大国”的兴衰为主线,剖析其兴盛的背景和原因,并通过大国崛起探究其对世界历史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

全书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

在中国全力争取和平崛起,大国复兴的战略发展时期,此书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时代性。

激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强盛的希望和激情,这也就是我喜欢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

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九大国家应运时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

通过本书不难发现,本来西方大国的定义并不是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他们之间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第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以进行殖民统治的方式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第二,曾经经历_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三,就是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或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总之,《大国崛起》一书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

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启迪人们: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准事物变化趋势,立足创造性地化解难题,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的过程。

进入二十世纪后,寻求摆脱危机的良策,保持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则是崛起的必然要求。

历史昭示我们,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大国崛起之德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德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德国观后感通过观看《大国崛起》它讲述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衰落与崛起。

一个曾经多次遭受分裂的国家,一个曾经给全世界带来最大的灾难的国家,一个摆脱了全部历史的不幸重新进入欧洲,融入世界,并成为第三大经济强国的国家,很让人敬佩和尊敬。

经历了多次的跌宕起伏、悲喜交加,。

德国,以其无限的魅力影响着整个欧洲大陆以及全世界。

相信许多看过大国崛起的人都会对德国这个充满传奇的国家印象深刻,不仅仅是感叹它的强大,更是因为它对待以前过错的态度。

联系到当前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刻,更是发人深省!在12集的大国崛起中,德国的主题是“帝国春秋”,作为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它饱受古典音乐的滋润,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辉。

统一和强大一直是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跌宕坎坷的命运不断考验着德意志人。

勃兰登堡国门上的和平女神是德意志神圣的象征,200年前,当法国席卷整个欧洲大陆时,和平女神被当作战利品运到了法国,屈辱降临。

又因其地理位置被称为欧洲走廊的主战场,饱受周围列国的侵犯,德意志人更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残杀,1648年,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分裂状态。

席勒曾感叹道: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土地了;他的朋友歌德也曾叹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土地使我们相信地指出,这就是德意志。

在19世纪,统一和自由这一主题一直贯穿着整个德国,1814年,随着拿破仑的战败,法国交回和平女神,可它却要再次面对着一个分裂的德意志。

可值得庆幸的是,法国大革命统一、自由的思想使人们从禁锢了百年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光明的曙光迎面扑来。

从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先进行经济上的联盟再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到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工业总产量已经位居欧洲第三。

经济实力的增长,给德意志带来了飞速的发展。

1871年,称为“铁血宰相”的俾斯麦上台,不断增加的军队力量使德意志成为“和平时期的兵营”,俾斯麦以其独特的外交政策,为德国争取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大国崛起观后感之德国

大国崛起观后感之德国

大国崛起观后感之德国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国家在特定的时期经历着快速崛起的过程。

而对于这些崛起的大国,人们常常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德国作为一个经历了高速崛起的大国,一直以来都备受世人的瞩目和关注。

那么,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将分享我对德国大国崛起的观后感。

首先,我认为德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勤奋拼搏精神。

在二战后德国面临着战争的废墟和国家的分裂,但他们没有因此而放弃。

相反,他们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不断进行自我革新和发展。

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得德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次,德国在崛起过程中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这也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所在。

德国一直以来都重视教育和科研的投入,建立了一流的科研机构和教育体系。

这使得德国能够培养出大量的技术精英和创新人才。

而这些人才的涌现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为德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再者,德国在崛起过程中推行的稳健的经济政策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德国政府一直坚持稳健的经济政策,注重科技领域的投资和产业的升级。

他们注重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法治环境,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这使得德国的企业拥有了强大的竞争力和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

同时,德国还致力于国际贸易的拓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为自身的崛起创造了广阔的机遇。

另外,德国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之一,德国的发展也面临着环境和可持续性的挑战。

然而,德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致力于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

他们在可再生能源、环保科技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研发,积极探索低碳发展之路。

德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总结而言,在我们探究德国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德国的成功离不开他们的坚持不懈、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稳健的经济政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德国的崛起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思考。

大国崛起德国优秀读后感阅读心得

大国崛起德国优秀读后感阅读心得

大国崛起德国优秀读后感阅读心得大国崛起德国优秀读后感阅读心得读了大国崛起的德国历史书,知道了经过一代人的努力,这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重创的国家,发展成为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大国崛起德国读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大国崛起德国读后感篇一这本书主要描述了自十五世纪以来五百多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

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这本书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

几百年来,历史的尘烟逐渐消散,但为什么葡萄牙、荷兰这些无论面积、还是人口都不及中国一个省的国家能成为历史上的殖民大国,又为什么昔日的大国都仅能维持百年左右的霸权?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回顾五百多年来各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九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

尤其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历来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

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

精心培育下一代是历届德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国家精神传递的骨干。

书中让我强烈震撼的还在于几百年以来,西方主要大国的强盛无不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选择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

放眼欧美大国,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的海洋霸权,抑或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成就的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以及法、德两国的随后兴起等。

所以,没有思想的进步,是很难在政治上取得突破的;而没有政治上的进步,其他方面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从而一个国家就无法走在时代的前列。

大国崛起德国篇观后感

大国崛起德国篇观后感

大国崛起德国篇观后感引言《大国崛起德国篇》是一部深入探究德国崛起的纪录片,通过展示德国在历史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了其大国地位的形成和影响。

该片引起了我对德国的兴趣,也让我对大国崛起的机制和挑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观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对德国的崛起感到既震撼又警醒,下面将从德国历史、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享我的观后感。

德国历史的崛起德国以其战争和磨难而闻名于世界,但这部纪录片给予了我对德国历史的新理解。

德国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分裂后的统一,不仅重塑了国家形象,而且取得了无可比拟的经济和政治成就。

从战后的废墟中崛起的德国,通过精心的重建和创新,展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恢复力。

德国经济的崛起德国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政治和历史上,经济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国以其制造业和高端技术领域的竞争力而闻名于世界。

这部纪录片生动地展示了德国在汽车、机械、化工等领域的重要地位。

德国在工业革命后的努力和投资,为其成为世界领导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还通过举办世界级的贸易展览会和国际研发项目,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和合作伙伴。

德国的开放和创新精神在世界舞台上赢得了赞誉,使其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

德国文化的崛起《大国崛起德国篇》还强调了德国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德国以其艺术、音乐、文学等领域的拥有着世界级的创意和创新能力。

德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播,在许多领域中起到了指导和激励的作用。

该纪录片还介绍了德国教育体系的优势和成功之处,强调了教育对于国家崛起的重要性。

德国高等教育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世界级的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创新者,为德国成为一个创意经济的中心做出了巨大贡献。

挑战与反思尽管德国在历史、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部纪录片也意味着德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中,我认为有几个主要的挑战值得注意。

首先,德国需要应对来自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威胁。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德国必须保持竞争力,以避免被其他新兴大国取代。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看完这个片子之后,我觉得德国是一个复杂的国家,就像一个多重人格的人一样。

它受到古典音乐的薰陶,经受古典哲学的洗礼,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但是它同时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一个两次给世界带来毁灭性战争的国家,为什么还能立足于世界呢?下面从文化、教育、科技三个方面对德国的崛起做了如下总结:1.屈辱的历史造就了饱含强烈民族意识的文化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成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从人类社会产生、发展和终极的角度来看,经济起基础的决定作用,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应,反作用经济和政治。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唯心主义者在说明社会发展的规律时,总是试图从精神或意识入手,认为满足人们吃、喝、住等物质需要的经济活动是低俗的、不值一提的。

但这些经济活动本身却是人类生活所必须的、最基本的,如果离开基本的物质生活,来抽象谈论人类精神世界,只能是一种悬在半空、不切实际的空谈阔论。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发展规律时,着重从人类最基础的物质生产劳动入手,这种劳动不同于动物本能的活动,也不同于意识之后和之内的劳动。

因为从人类社会产生、发展来看,人们要生存,必须首先从事着解决自身吃、喝、住、穿等物质需要的经济活动,而严格意义的政治活动、文化活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马克思多次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因此,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经济始终是最终的决定性力量,而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意义上,只是经济的反映,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尽管这种反作用有时比较巨大,但它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却最终要由经济来决定。

1648年,欧洲各国签署《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德意志被分裂为314个邦国;1806年,法兰西帝国抢走了和平女神;拿破仑的军队悍然入侵时,普鲁士和奥地利遭遇惨败,普鲁士还被迫割让了一半的国土,支付1.5亿法郎战争赔款;德意志人经常成为环伺在周围的欧洲列强的雇佣军,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残杀……这一个个屈辱的历史拷问着德意志人的心灵。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1000字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1000字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1000字它曾经经验了多次的跌荡升沉、悲喜交加,它也曾给天下带来歼灭性的冲击,这个让众人又爱又恨的民族编织着属于它本身的神话。

德国,作为欧洲大陆的后起新星,以其无穷的魅力影响着整个欧洲大陆以及全天下。

信托很多看过大国崛起的人城市对德国这个布满传奇的国度印象深刻,不只仅是叹息它的强盛,更是由于它看待早年过失的立场。

在当前中日相关求助的时候,更是发人深省!在12集的大国崛起中,德国的主题是“帝国春秋”,作为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度,它饱受古典音乐的润泽,披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耀。

同一和强盛一向是德意志成长的最大动力,跌荡崎岖的运气不绝检验着德意志人。

勃兰登堡国门上的僻静女神是德意志神圣的象征,200年前,当法国囊括整个欧洲大陆时,僻静女神被看成战利品运到了法国,屈辱来临。

又因其地理位置被称为欧洲走廊的主沙场,饱受周围列国的加害,德意志人更是在本身的土地上自相残杀,1648年,最终以法令的情势确定了破碎状态。

席勒曾叹息道:德意志,它在那边,我找不到那块土地了;他的伴侣歌德也曾叹道:没有一个都市,乃至没有一块土地使我们信托地指出,这就是德意志。

在19世纪,同一和自由这一主题一向贯串戴整个德国,1814年,跟着拿破仑的败北,法国交回僻静女神,可它却要再次面临着一个破碎的德意志。

可值得信用的是,法国大革命同一、自由的头脑使人们从扣留了百年的封建头脑中解放出来,光亮的曙光劈面扑来。

从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先举办经济上的同盟再实现政治上的同一到1834年德意志关税联盟的成立,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家产总产量已经位居欧洲第三。

经济气力的增添,给德意志带来了飞速的成长。

1871年,称为“铁血宰相”的俾斯麦上台,不绝增进的部队力气使德意志成为“僻静时期的兵营”,俾斯麦以其奇异的社交政策,为德国争取了精采的成长情形。

他以为:没有任何国度不缔盟,也没有任何国度不会成为本国的仇人,在1871年的普法战役中,德意志在法国的王宫中公布了它的降生,一个全新的德国正在走来。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纵观历史,大国的崛起都有其不确定性,但也绝不是偶然,是由各种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促成的。

从历史分析各个时代不同的大国的崛起,找到其中一些历史规律,对于中国在21世纪的崛起能起到很好的参照作用。

从历史上看,不管是英国、美国这种在某一时期成为世界一极的超级帝国,还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德国、日本、俄国这种在一定时期的世界上称霸一方的大国,他们大国的形成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总结之下可以归纳为制度、科技、民族、思想、文化、军事几个方面。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里保守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而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民族对长期分裂和战乱的集体记忆,同意和强大成为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

其文化和科技以领先全球水平的速度在不断发展中,也是今天世界科技大国之一。

纵观德意志的历史,分裂之痛一直困扰着德意志。

处在欧洲大陆的中心位置,个个欧洲强国都不愿看到它的崛起,于是各种阻挠困扰接踵而来,拿破仑的那次袭击,更是加重了这种分裂痛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我们如今熟知的人物诞生了——歌德用诗句描述分裂之苦,贝多芬用音符抒发国败之痛,黑格尔等一些哲学家更是用理论寻找强国之路。

这条路最终经历近70年的时间被德国人走出来了,李斯得、俾斯曼都是使德意志走向统一之路的功臣,在俾斯曼的率领下,新起的德国很快就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经济发展迅速超过法国,而德国发展如此之快的前提正是统一的领土,动力则来自教育。

就连在德国最穷的时期,也从未放弃过教育,政府愿意把宫殿改造成大学学堂,这也就不奇怪,大学教授中就有29位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就有尽人皆知的爱因斯坦。

科技的腾飞给德国的经济带来希望,政府为研究人员无私的投入,也使科学家们无私的为德国服务,他们以“德意志的科学家”身份勤劳的工作,为德国不断创造着无尽的财富,这样的德国是凝聚的团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德国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

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

勃兰登堡门,德国的国门,它见证了德国跌宕起伏的坎坷命运。

守护着这扇国家命运之门的女神,德国人称她为和平女神。

但是,在过去的几百年间,这块被称为欧洲走廊的土地,一直就是整个欧洲的战场。

德意志人经常成为环伺在周围的欧洲列强的雇佣军,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残杀。

当这片土地上连一个名义上的国家都不复存在时,人们想起了德意志诗人席勒的一声感叹:“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

”席勒的朋友歌德则干脆地说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

德国的历史几经波折,它的崛起姗姗来迟,可结果刚一亮相就令全世界大吃一惊。

因为它在人口总量、国民生产总值、钢铁产量、煤产量以及铁路线里程等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法国,在欧洲仅次于称霸了一个世纪之久的英国。

德意志从濒临亡国的绝境发展成一个令人瞩目的强国,采取了种种的措施,这些措施当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它高
度地重视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它国家振兴的基础。

战胜法国并俘虏法国皇帝的元帅毛奇就曾经说过:“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而最叫我感慨的是,1820年,德国的孩子们已经可以在教室里面学习自然知识。

他们知道了五大洲的人和事情,他们知道世界的格局。

才特尔镇位于德国最北部,临近丹麦。

180年前,这里是普鲁士王国最偏远最落后的乡村。

今天的才特尔小学依然是小镇孩子们读书的地方,同时,它也是全德国最完整地保留了普鲁士时期原貌的小学博物馆。

当时的孩子们已经了解到,距离他们上万公里之遥的中国长城是什么样子。

孩子们也可以了解到在五大洲居住的不同人种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在小学实验室里,他们可以接触到最新的自然科学知识。

这张课程表记录了当时给小学生们开设的课程:世界地理、自然、算术以及德语、书法、宗教和体操。

学生们上学几乎是免费的,主要是以实物的形式来支付,不上学却要受到处罚,学校里还保存着当年的罚款登记簿。

更令人惊讶的是,1850年,德国就建立了免费义务教育制度。

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必须的义务,而国家则必须为它的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免费教育从19世纪中期就已开始,德意志统一前夕,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

年轻一代从一开始就要学会不仅仅只为自己活着,而是
为整个民族。

早在拿破仑的军队入侵的时候,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就指出了德意志的出路。

他说:“这个国家必须以精神的力量来弥补躯体的损失。

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

我从未听过一个国家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


在普及全民教育的同时,普鲁士建立起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现代大学。

当普鲁士还在向拿破仑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时,柏林洪堡大学诞生了。

国王拿出了最后一点家底,并把豪华的王子宫捐献出来作为大学校舍。

与此同时,他还接受了大学提出的一个要求,那就是:国家必须对教学和科研活动给予物质支持,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同时拥有国家的保障和充分的自由,成就了德意志的科学家。

我现在理解了为什么德国有世界上最多的哲学家和科学家。

在柏林洪堡大学主楼的长廊里,挂着许多黑白照片,他们都是在各个领域里取得了重要成就的本校教授,其中的29位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诺贝尔奖得主。

这些德国大学的科学家,都把自己视作“德意志科学家”。

这一概念的意义,正如著名作曲家瓦格纳所说:科学家出于自我意志,献身于科学研究工作,参与这一工作,把自己所有的个人利益都置之度外。

这一献身精神是德国崛起为世界大国的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因。

看完纪录片德国崛起,感触最深的有四点:(1)科教兴邦,(2)经济统一促进政治统一,(3)民族魂,(4)经济学家是伟大的。

科教兴邦。

纪录片中有这样两句句话:“德国能够打败法国这件事早在德国小学课本上就已经决定了、小学自然课本上画有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

十九世纪的德国还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但是教育依然受得十分的重视,在德国受教育作为一项义务被写入法律。

这必将会使全民素质提高。

德国洪堡大学里同时存在着几种相背离的理论,这所大学出过2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这所大学是在德国经济相当不景气的情况下,由德皇掏自己腰包建立的,可见整个民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说战争是残酷的,德国发起了一战、二战,我们自然不会认同他的做法,但是换个方式想一想他那里来的这么大的实力呢;二战过后短短几十年,如今的德国又让人们望尘莫及。

我认为教育在这其中是占很大分量的。

经济的力量。

十九世纪的德国政治上分崩离析,小小的一片土地上竟出现了几十个邦国。

这严重影响了国家民族的崛起与发展。

经济学家李斯特游说各邦国国王。

最终,实现了各邦国的经济联盟,并最终推动了政治的统一。

现在的欧盟已初步实现了经济联盟,以史为鉴,最终目的是否正是政治的统一呢?再看宝岛台湾,何时能够回归母亲的怀抱呢?
民族魂。

日本错了,既不认也不改,鄙视;美国错了,不认但改了,有脑袋;德国错了,认错并诚心悔过,有风度。

勃朗特在受欺凌的犹太人墓碑前深深一跪,触动了所有人的
心。

(勃朗特是个出色的政治家!)
经济学家是伟大的。

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不一定会有多么高的收入,有的甚至一贫如洗,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一定是相当丰厚的。

片中出现的经济学家李斯特,他的儿子因患病没钱得到良好的救治而死去,他本人最终自杀身亡。

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状况下,他几乎穷其后半生致力于游说推行货币统一、经济统一。

睿智的头脑使他预见到了社会科学的奥秘,伟大的心灵支持他勇敢的前行。

我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经济学家。

大国崛起之德国篇看完后,感觉这标题起的是连续播放的几集当中是最一般的,也许是没有再恰当的原因,甚至感觉这一集内容压缩的太短,意犹未尽,许多德意志的国家精髓没有完全展开论述就结束了.
也许是时间和片长的限制,不得已删节一些内容,总之我个人感觉应该把德意志这一集分为2集.
德意志的崛起是150年前的事情,19世纪前期直至中期,松散割据的中欧大地上,德国是那么落后,但是德国确实是上演了一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惊世骇俗的大国之路.
还是莎士比亚的那句名言:物有其本,事有其源.德国的后来者居上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在于其发展道路上每一步都无比的坚实.
德国和法国一样,不乏伟大的先贤,在各个领域德国都
不乏精英,而尤其以音乐和哲学著称.我今天下午看CCTV10百家讲坛易中天讲曹操立储,提到一个国家和朝代的成败均在当时的制度,成也制度,败也制度!而德国的崛起恰恰在于制度的合理,为现代工业第二次革命性飞跃和由其带动的经济腾飞创造了基础.
最感人的一个闪光点是当拿破仑征服普鲁士帝国时,威廉一世在向法国交纳巨额战争赔款时,拿出自己王室的金子和王子的宫殿创办了柏林洪堡大学,而正是这所德国大学从创立至今走出了2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普鲁士的成功虽然在于铁血宰相俾斯麦的伟大,但是更得益于优秀坚实的国民素质的教育.德国的大学为德国的崛起贡献了最伟大的力量,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贡献了最伟大的力量.而大学的成功则来源于优秀的全民教育.德国的国民素质教育从那一所至尽保留普鲁士帝国时期原貌的小学就能看出.在那个时候,小学真正的实行义务教育,学习的范围全面实用而科学.免费的教育让整个民族的知识和素质得以提高.而我们中国至尽没有达到真正的义务教育,近年来的教育收费反而成了国民的心病,家长越来越感觉为孩子交不起学费了.反观我们的大学在干着什么.除了猛收学费,猛搞基建,猛扩规模,在学术上在科研上又取得了什么成果?导师们成了办证机构,带出的硕士博士们拿着一纸文凭奔忙在人才市场!
从德国身上,我们应该体会教育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巨大力量,当政者也应该认真的审视自己的身上,有哪些不足!哪些是因为目光短浅夜郎自大?哪些是舍不得投入而裹足不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喊了多少年?实施了多少?见效了多少?倒退了多少?
差距不在于现实中的先进和落后,而在于当权者的认识和雄才大略!
德国有一个很著名的例子.磨房的主人说:风能进,雨能进,皇帝不能进.国王虽然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却不是这个磨房的主人.国民素质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一人一策呀!先进的社会制度应该是解放大众思想束缚的制度,应该是倡导科学技术创新的制度,应该是带动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制度,更应该是让绝大多数的国民平等享受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制度.
德国的教训在于军国主义对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伤害!
德国的诚实在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并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
善于反思和勇于悔过也是德国令人钦佩的国民素质!
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品格,记录片的解说词非常好,跪下去的是勃
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当权者都应该勇于反思自己的执政道路,是否建立起或者正在建立起完全符合并有利于本民族本国家大众的政治制度,因为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政党保证自己的认识和决策完全处于世界的最领先水平,不犯错误,任何走过的弯路都要敢于悔过.
大国的崛起已经树立了榜样,后来者们要想像德意志一样后来居上,不但要勇于于进取,更要善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