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如何看脸色知健康
从脸色看健康

从脸色看健康健康中国人正常脸色,一般是红润而有光泽,其中微泛黄色,表示血气充盈。
但也会因年龄、体质、遗传、职业、日晒程度等因素又有所差异。
但主要由3种基本色调构成:黑色的深浅因皮肤中黑色素成分的多少而定;黄色的浓淡则取决于角质层的厚薄,以及其间某些色素成分的含量;红色的隐现与皮肤中毛细血管分布的疏密、血管的充盈程度和血液流量有关。
假如皮肤的颜色与其平常的肤色有较大的转变,排解了正常的外来影响的因素外,就要考虑疾病或亚健康的可能性。
1.潮红脸色在中医看来,红色多为热症。
血得热则行,脉络充盈,血流加速则皮肤呈现红色。
如满面通红,多是实热;而两颧绯红,可能是阴虚火旺的虚热。
解决方法脸色长期像婴儿脸蛋一样红彤彤的人,要留意可能有心脏方面的疾病,请准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排解病理性因素,可以涂抹一些药膏来改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状况。
对刺激性的食物说再见吧,同时避开对面部的冷热刺激。
当然,脸色发红多半跟身体状况有关,找医生帮助!2.苍白脸色一般是由于脸部毛细血管充盈缺乏而引起的,中医认为大多为虚寒症或失血。
面色苍白而虚浮多是气虚;面色苍白而枯槁多为血虚。
中医认为呼吸系统状况不佳脸色会发白;久病体虚、大出血、慢性肾炎等也会脸色发白;有贫血倾向的人,会由于血红素缺乏而使脸色简单呈现白兼萎黄之色。
解决方法虚则补之。
假如没有特殊的病症表现,食补是最好的方法!原则是缺啥补啥。
多补充坚果、水果、豆类、鱼肉、鸡肉等食物。
必要的话,食用一些红枣和枸杞也是不错的方法。
3.青紫脸色关于面色青紫的病因,中医认为多为寒症、痛症和肝病。
为气血不通、脉络阻滞所致。
简洁地说,假如血液中的还原血红蛋白(一种没有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增多、皮肤就会呈青紫色,医学上称为发绀,经常在舌、嘴唇、耳廓、脸蛋、肢端最为明显。
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肝病导致血液中废物过多等,也都会使脸色变为青紫。
解决方法你太累了,或者是压力太大,要不就是养分跟不上,再可能就是你病了,最好去医院检查检查。
面部色泽与健康的关系

面部色泽与健康的关系
面部色泽是脏腑气血的外部表现,通过观察面部的色泽变化可以初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面色可以反映精血盈亏、光泽可以反映神气的盛衰。
健康人的面色应该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的,表示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正常。
1.脸色发青:这可能是肝胆不好的表现。
中医认为,肝能反映人的情绪,所以面色偏青的人一般会表现为肝火旺盛、性格暴躁,要谨防肝病。
2. 脸色发黄:脸色暗淡发黄,也可能是脾胃不好。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生化营养的基础,如脾胃虚弱,便没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滋润面部,从而出现面色发黄。
3.脸色发红:这可能是心脏问题的表现。
如果印堂暗红,可能是心部久病。
上下两唇出现赤色为心病初期。
舌卷短、两颧出现界限分明的赤色为心病已久。
4.脸色发白:这可能是肺部问题的表现。
两眉间发暗,为肺部久病。
右侧脸颊特别是颧骨处发红,为肺有热病,但是在未发将发之时。
肺初病者,特别是初受风邪,在面部表现为两眉上发白。
喘息鼻张者为肺病已久。
5.脸色发黑:这可能是肾脏问题的表现。
脸色发黑,中医讲这个叫寒湿,跟阳气不旺有关系,他有寒气、有湿邪的情况下,脸色也是会发黑的。
中医颜面望诊口诀

中医颜面望诊口诀
中医面诊,是通过观察面部的色泽、形态、纹理等,来诊断人体内脏的病变和身体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中医颜面望诊的口诀:
1. 视色:观察面色,寒热湿燥,阴阳盛衰。
2. 瞻形:看面部轮廓,皮肤光泽,肿胀凹陷,五官状况。
3. 问诊:询问面容情况,眼耳鼻喉口牙。
4. 闻气:嗅气息清浊,判断内脏健康。
5. 摸口:触摸舌苔舌质,面部肌肉紧张松驰。
6. 看脉:观察面部血管,脉络分布情况。
以上是中医颜面望诊的口诀,在实际诊断中,医生还需要结合病人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全面分析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1 -。
中医面部诊断面部反映身体健康

中医面部诊断面部反映身体健康中医面部诊断-面部反映身体健康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特地将人的面部视为身体内部疾病以及健康状态的体现。
中医面部诊断,也称为面部诊诸,是一种通过观察面部变化以判断人体疾病的方法。
这种诊断方法在中医领域被广泛使用,并且已经积累了数千年的经验。
本文将着重介绍中医面部诊断的原理和常见的面部反映身体健康的特征。
一、中医面部诊断原理中医面部诊断依据中医的基本理论,尤其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经络与面部有着密切的关系,面部的肌肤、色泽、纹路以及各种特征可以反映出体内脏腑的功能状态。
具体来说,以下是中医面部诊断的基本原理:1. 阴阳学说:中医认为,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两大相对而统一的对立面。
面部的肌肤、色泽、纹路等特征可以反映出体内阴阳的平衡状况,进而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
2. 五行学说:中医将自然界的万物归纳为五行(木、火、土、金、水),并认为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中医面部诊断可以通过观察面部特征来判断体内五行之间的平衡状况。
3. 通脉络:中医认为,脏腑经络通过面部皮肤表现为络脉。
中医面部诊断可以通过观察面部的络脉情况来判断体内脏腑经络的通畅与否。
二、面部反映身体健康的特征中医面部诊断可以通过观察面部的肤色、纹路、斑点、疣痣等特征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面部反映身体健康的特征:1. 肤色:面部的肤色可以反映出体内气血的充盈程度。
苍白的面色可能表明气血不足,而红润的面色则可能表明气血充盈。
2. 斑点疤痕:面部的斑点、色素沉着以及疤痕等可以反映出体内湿热、瘀血或者气血不调的情况。
3. 纹路:面部的纹路可以反映出体内脏腑经络的通畅与否。
例如,额头的纹路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况,眉间的纹路可以反映肝胆的功能状况。
4. 疣痣:面部的疣痣分布可以反映出不同脏腑的功能状况。
例如,额头上的疣痣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况,颧骨上的疣痣可以反映肺脏的功能状况。
中医教你看脸色行事得知身体健康

中医教你看脸色行事得知身体健康中医教你看脸色行事得知身体健康脸色是健康的缩影。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面部不同部位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体脏腑功能失调,也可引起面部相应的变化。
可见,脸面不仅是人们情绪,也是身体内部的晴雨表。
脸色不好看象征着身体有问题,其实每个人的脸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小小的瑕疵,而这些不容易注意到的瑕疵,都显示着的身体可能出现问题了。
1、脸颊发红诊断:不知什么时候起,脸颊爬上两团莫名其妙的"高原红",这可能是西医所说的"原因不明的微热"。
病因:主要原因是体力过度消耗、身体水分失调。
如果你除了两颊发红,还会过量出汗、经常气喘,那可能是由于高热引发的血流障碍。
应对方:洗个舒服的热水澡,吃两片退烧药,再美美得睡一觉,很快就能得到缓解,让脸色恢复正常。
2、脸颊发黑诊断:如果你发现脸色发黑,就得考虑是不是肾脏的毛病。
病因:肾脏具有过滤的功能,能调节体内水分的代谢水平。
如果不幸,你的肾脏过滤功能降低,就会使废物长期堆积在体内,使皮肤呈现为黯黑色。
一开始的表现是在皮肤较薄的地方出现色素沉淀,慢慢地会向四周扩散。
应对方:建议你尝试一下韩国流行的三日蔬果排毒法:每天喝大量的水,吃新鲜蔬果,避免肉食,你体内沉积的废物很快就能排出。
3、脸颊苍白诊断:贫血体现为嘴唇、眼睑内侧和脸颊苍白。
病因:这是血液中负责氧气输送的血红素供应不足引起的。
另外,呼吸微弱会让皮肤机能衰退,制造黑色素的功能降低,也容易导致脸颊苍白。
应对方:除了补充营养,建议你多做慢跑、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这样才能确保氧分供应充足。
4、脸颊两侧长粉刺诊断:荷尔蒙分泌失调会在额头、下巴长粉刺。
病因:如果脸颊两侧长粉刺,首先要考虑是不是清洁不彻底的缘故。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心情急躁、生活焦虑、工作压力过大所致。
应对方:不妨来趟自助游,给身体也给心情放个假!5、脸颊毛孔粗大诊断: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皮脂分泌会逐渐减少,皮肤的保湿能力也开始下降,如果这时身体缺乏某种特定维生素,毛孔就会粗大。
察言观色知健康

察言观色知健康(透过面部看健康)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我们平时与人交流,通过双目观望,也可以初步判断这个人有无健康方面的问题,面部是人们目光的焦点,但是同时也是身体一些疾病的体现之处,通过面部的这些变化来了解身体的健康情况.掌握简单的这方面的知识,结合其它的常识,和顾客交流能够很好切入主题,说到他们的心坎上,这样他们就比较信服你。
脸色苍白嘴唇、眼睑内侧和脸颊苍白都是贫血症状除了补充营养,建议多做慢跑、散步等有氧运动,确保氧分供应充足两眼间的区域(心脏)区域内长一条横纹——心脏功能有异常,区域内长二条横纹——易引起心悸区域内长丰字纹——患冠心病(心心肌梗死)的几率增大,同时在耳垂处有斜纹且手掌心有十字纹冠心病几率更大。
额头皱纹增多,表示肝脏负担过重,必需戒烟酒,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鼻梁中部发暗、发锈为肝部久病这是肝功能衰弱的先兆。
如果按一按肝脏四周,就会有发胀的感觉,这时除了及时就医外,还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让眼睛太疲劳。
如果经常眼睛疼痛,除了用眼疲劳外,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要提防青光眼。
太阳穴太阳穴处有青筋——表示睡眠不好,压力大。
脸色的疾病信号:如果发现自己脸色潮红,可能与心脏病或高血压有关。
红如眼睛及皮肤发黄,还伴以疲倦,厌油腻,很可能是黄疸型肝炎、脾功能失调如眼睑苍白,提示可能患了缺铁性贫血。
脸色苍白:可能是胰腺功能弱,肝脏充血或肝功能不活跃,贫血。
唇部色泽暗淡,脸部及四肢肌肉松懈下垂---脾虚嘴角溃疡:缺乏维生素B2消化功能紊乱。
整个面色黎黑垢浊,下眼睑肿,色黑,为肾久病。
肾脏能调节体内水分的代谢,如果肾脏的过滤功能降低,废物就会长期堆积体内使得肤色暗沉,刚开始是在肌肤较薄的地方出现色素沉淀,慢慢地会向四周扩散建议:吃新鲜蔬果,避免肉食,体内沉积的废物自然很快排出。
听力下降,伴随着足跟痛痛、腰膝酸痛、尿频这是肾功能在逐步衰退的信号,工作过于劳累的人尤其要注意,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少饮酒,少吃生姜、辣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中医面诊的一些小方法

中医面诊的一些小方法中医面诊是中医学中的一项重要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特征,可以判断出身体的病理变化和脏腑功能的异常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面诊小方法,可以作为参考内容:1. 面色观察:观察患者的面色,一般分为红、白、黄、黑、青等,不同的面色反映着不同的病理情况。
比如,面色红润可能是气血旺盛,而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
2. 目诊:观察患者的眼睛,包括眼神、眼白、眼睑等。
眼睛是脏腑之海,通过观察眼部情况可以了解肝、心、肾等脏腑的功能情况。
3. 面部纹理观察:观察患者面部的皮肤纹理,如皱纹、色斑、痤疮等。
面部纹理的变化可以反映体内的湿气、热毒、血瘀等病理状况。
4. 唇色观察:观察患者的唇色,一般分为红、白、紫等。
唇色的变化可以反映心悸、气虚、血瘀等不同的病理情况。
5. 脉象观察:面诊时可以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判断脉象的变化来了解脏腑的功能情况。
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坚等。
6. 鼻观察:观察患者的鼻形、鼻色、鼻洞大小等。
鼻形的变化可以反映肾气虚、肺火旺等病理情况。
7. 耳垂观察:观察患者的耳垂形状、颜色等。
耳垂的变化可以反映肾气旺盛、肝火旺盛等情况。
8. 面部肌肉观察:观察患者面部肌肉的紧张程度、萎缩情况等。
面部肌肉的变化可以反映身体的气血运行情况。
9. 声音判断:听患者说话的声音、音调等。
声音的变化可以反映声音器官的病理情况,如嗓音沉闷可能是肺热火旺,声音低沉可能是肾气不足等。
10. 面部表情观察:观察患者面部的表情、眉毛、嘴角等部位的变化。
面部表情的变化可以反映情绪的波动,如愁容可能是肝气郁结等。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中医面诊小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脏腑功能情况,但在实际诊断中,还需要结合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中医面诊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建议患者在面诊时寻求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和诊断。
脸色辨健康

中医:脸色体现人体五脏盛衰
脸色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大夫常常通过患者的脸色作为疾病的参照,这是因为人体五脏的盛衰与面部五色有关。
中医认为:不健康的人脸色会出现潮红、青紫、发黄、黑色、苍白。
面色潮红--心不好。
表现为心跳紊乱、胸闷气短、心悸气短等,可食用红色食物进行调治。
面色青紫--肝不好。
表现为头晕目眩、两目干涩模糊、易怒烦躁等,可食用绿色食物调治。
面色发黄--脾不好。
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胃痛、消瘦肥胖等,可食用黄色食物进行调治。
面色发黑--肾不好。
表现脑鸣耳鸣、腰膝酸软、失眠盗汗、尿频尿急等,可食黑色食物调治。
面色苍白--肺不好。
表现久咳无痰、口咽干燥、喉鸣声哑等。
可食用白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