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函数的概念》10

合集下载

《函数的概念》讲课稿

《函数的概念》讲课稿

1.2.1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教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函数的概念?,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

下面介绍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和构思,请您多提珍贵意见。

我的说课有以下六个局部: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是必修1第1章第2节的内容,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它上承集合,下引性质,与方程、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导数等内容联系密切,是学好后继知识的根基和工具,所以本节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初步具备了学习函数概念的根本能力,但函数的概念从初中的变量学说到高中阶段的对应说很抽象,不易理解。

另外,通过对集合的学习,学生根本适应了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函数的概念以及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教学难点为:函数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二、教学目标设计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学习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故而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①了解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一个对应;②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③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④理解f(x)与f(a)〔a为常数〕的区别与联系;⑤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2.过程与方法〔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和表达问题的能力,在函数概念的构建过程中体会类比、归纳、猜测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充分体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参与函数定义域的求解过程以及函数的求值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抽象美与简洁美。

三、课堂构造设计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探究,我使用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课前学生通过构造化预习,完成问题生成单,课中采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学生展写、展讲例题,教师点评的方式完成问题解决单,课后完成问题拓展单,课堂构造包含:复习旧知,引出课题〔约2分钟〕创设情境,形成概念〔约5分钟〕剖析概念〔约12分钟〕小组讨论,展写例题〔约8分钟〕例题分析,稳固知识——小组展讲,教师点评〔约10分钟〕总结反思,知识升华〔约2分钟〕〔最后〕布置作业,拓展练习四、教学媒体设计教学中利用投影与黑板相结合的形式,利用投影直观、生动地展示实例,并能增加课堂容量;利用黑板列举本节重要内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整体认识,并让学生利用黑板展写、展讲例题,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人教版必修1数学课件1.2.1 函数的概念精选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1数学课件1.2.1 函数的概念精选ppt课件

(1)判断一个集合 A 到集合 B 的对应关系是不是函数关系的 方法:①A,B 必须都是非空数集;②A 中任意一个数在 B 中 必须有并且是唯一的实数和它对应.
[注意] A 中元素无剩余,B 中元素允许有剩余. (2)函数的定义中“任意一个 x”与“有唯一确定的 y”说明函 数中两变量 x,y 的对应关系是“一对一”或者是“多对一”,而不 能是“一对多”.
符号 (-∞,+∞) _[_a_,__+__∞__) (_a_,__+__∞_) (_-__∞_,__a_] (_-__∞_,__a_)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函 数 值 域 中 的 每 一 个 数 都 有 定 义 域 中 的 数 与 之 对 应.(√ ) (2)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定是无限集合.( × ) (3)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确定后,函数值域也就确定了.( √ ) (4)若函数的定义域只有一个元素,则值域也只有一个元 素.( √ ) (5)区间表示数集,数集一定能用区间表示.( × ) (6)数集{x|x<-3},其区间表示为(-∞,-3).( √ )
2.函数 y= 1-x+ x的定义域为( D )
A.{x|x≤1}
B.{x|x≥0}
C.{x|x≥1,或 x≤0} D.{x|0≤x≤1}
3.已知 f(x)=x2+1,则 f(f(-1))=( D )
A.2
B.3
C.4
D.5
4.已知 f(x)=2x1+1,x∈{0,1,2},则函数 f(x)的值函数符号,f 表示对应关系,f(x)表示 x 对应的函 数值,绝对不能理解为 f 与 x 的乘积.在不同的函数中 f 的具 体含义不同,对应关系可以是解析式、图象、表格等(下节讲函 数这三种表示).函数除了可用符号 f(x)表示外,还可用 g(x), F(x)等表示.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概念
1.2.1 函数的概念
问题: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初 中的函数定义是怎样的?
函数的定义(初中):
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 对于x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 和它对应,那么y就是x的函数,x叫自变 量,y是因变量,记为y=f(x).
问题:
自变量x范围组成一个集合,函数值组成一个 集合,能否从集合的观点来定义函数呢?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f
①定义域:自变量 x的允许取值范围的集合A ②值域:集合{f(x)|x∈A} ③函数关系式:y=f(x), f是对应法则 初中学过的哪些函数?定义域,值域怎样? (1)正比例函数:y=kx (k≠0) 定义域为R
值域为R
(2)反比例函数:y= k (k 0)
x (3)一次函数:y=kx+b(k≠0)
定义域为{x|x≠0,且x∈R} 值域为{y|y≠0}
定义域为R 值域为R
y=
k x
(k

0)
(4)二次函数:y=ax2+bx+c(a≠0)
定义域为R
值域:
4ac b2
a 0, y
4a
4ac b2 a 0, y
4a
3)要研究函数,我们必须了解区间
习惯上我们称y是x的函数
同学们思考一下:函数的三要 素是什么?
;图文快印 图文快印

别来无恙乎,挑帘入座,可对弈纵横、把盏擎歌,可青梅煮酒、红袖添香 国学大师陈寅恪,托十载光阴,毕暮年全部心血,著皇皇80万言《柳如是别传》。我想,灵魂上形影相吊,慰先生枯寂者,唯有这位300年前的秦淮女子了。其神交之深、之彻,自不待言。 6 古人尚神交古人,今 人当如何? 附庸风雅的虚交、名利市场的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2.1函数的的概念_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2.1函数的的概念_ppt课件

题型三 求函数的定义域 【例3】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xx+ +112- 1-x; (2)y= 2x+5+x- 1 1; (3)y= x2-1+ 1-x2; (4)y=1+ 1 1x.
解:(1)要使函数有意义,自变量 x 的取值必须满
足x1+ -1x≠ ≥00 ,即xx≠ ≤- 1 1 , 所以函数定义域为{x|x≤1 且 x≠-1}. (2)要使函数有意义,需满足
解析:y=f(x)与y=f(t)定义域,对应关系都相同,故①正确;f(x)
=1,x∈R,而g(x)=x0,x≠0,故不是同一函数;y=x,x∈[0,1],与
=x2,x∈[0,1]的定义域、值域都相同,但不是同一个函数.
答案:B
3.函数 y= x3+-12x0 的定义域是________.
解析:要使函数有意义, 需满足x3+ -12≠ x>00 ,即 x<32且 x≠-1. 答案:(-∞,-1)∪-1,32
(3)由x|x+ |-1x≠≠00 ,得|xx≠ |≠-x 1 , ∴x<0 且 x≠-1, ∴原函数的定义域为{x|x<0 且 x≠-1}.
误区解密 因求函数定义域忽视对二次项 系数的讨论而出错
【例 4】 已知函数 y=k2x22+ kx3-kx8+1的定义域为 R,求实数 k 的值.
x≠0 1+1x≠0
,即 xx≠ +
0 1≠
0
.
即 x≠0 且 x≠-1,
∴原函数定义域为{x|x≠0 且 x≠-1}.
点评:求函数定义域的原则:(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根 式的被开方数(式)为非负数;(3)零指数幂的底数不等于零等.
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f(x)=x2-36x+2;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121函数的概念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121函数的概念

课题:函数的概念一.课题:1.2.1函数的概念.(人教版必修一).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函数的概念,明确函数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一种依赖关系;掌握求定义域、函数值的方法;理解函数的三要素及符号)y .f(x2.能力目标:会求分式型和偶次根式型函数的定义域;通过给定的自变量x值,能求出函数值;能利用函数的思想辩证法考虑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函数概念,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的探究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明确团队的力量依赖于每一个人的智慧,揭示函数之间的依赖关系;在函数概念深化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由函数所揭示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辨证思想.三.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2.教学难点: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求法以及用区间表示.3.关键: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四.课型与教法1.课型:讲授课.2.教法:通过学生熟悉的函数知识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未知与已知的距离,通过搭建新概念与学生原有认识结构间的桥梁,使学生心理上得到认同,建立新的认识结构.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并且知道可以用函数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初中学过的函数的传统定义是什么?初中学过哪些函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每一个x 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并将自变量x 取值范围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自变量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这种用变量叙述的函数定义我们称之为函数的传统定义.初中已经学过的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2.互动交流,研讨新知.(1)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s 26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指斜抛运动中物 体飞行轨迹最高点的高度)为m 845,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 (单位m )随时间t (单位s )变化的规律是25130t t h -=.提出问题:你能得出炮弹飞行s 5、s 10、s 20时距地面多高吗?其中,时间t 的变化范围是什么?炮弹距离地面高度h 的变化范围是什么?s 5时距地面高度为m 525,s 10时距地面高度为m 800,s 20时距地面高度为m 600,根据题意可知炮弹飞行时间t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260{≤≤=t t A ,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8450{≤≤=h h B .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对于数集A 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 ,按照对应关系25130t t h -=,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高度h 和它对应,满足函数定义,应为函数,发现解析式可以用来刻画函数.(2)近十几年来,大气层中的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1中的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从1979~2001年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观察分析图中曲线,时间t 的变化范围是多少?臭氧层空洞面积s 的变化范围是多少?尝试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根据图中曲线可知,时间t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20011979{≤≤=t t A ,臭氧层空洞面积s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260{≤≤=S S B .引导学生看图启发,从图中明显得知,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时刻t 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臭氧层空洞面积s 与之对应,满足函数定义,也应为函数,发现图像也可以来刻画函数.(3)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表11-中恩格尔系数随时间(年)变化的情况表明,“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时间(年)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城镇居民家庭 恩格尔系数(%)53.852.950.149.949.948.646.444.541.939.237.9表11-提出问题:恩格尔系数与时间(年)之间的关系是否和前两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相似?如何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这个关系?请仿照(1)(2)描述表中恩格尔系数和时间(年)的关系.根据上表,可知时间t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20011991{*∈≤≤=N t t t A ,恩格尔系数y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8.539.37{≤≤=y y B .引导学生探讨交流发现,对于表格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 都有唯一确定的恩格尔系数与之对应,即在数集A 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 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恩格尔系数与之对应,满足函数定义,应为函数,发现表格也可以用来刻画函数. 3.问题探讨,归纳概括.(1)以上三个实例有什么不同点和共同点?归纳以上三个实例,可看出其不同点是:实例(1)是用解析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实例(2)是用图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实例(3)是用表格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其共同点是:①都有两个非空数集A ,B ;②两个数集之间都有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③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x ,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 值和它对应. 记作B A f →:.引导学生思考:在三个实例中,大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分别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其中一个变量都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你能否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抽象概括出函数的概念呢? (2)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A x x f ∈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 (3)我们所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分别是什么?①.一次函数b ax x f +=)()0(≠a :定义域R, 值域R ; ②.反比例函xkx f =)()0(≠k :定义域{}0|≠x x , 值域{}0|≠x x ; ③.二次函数c bx ax x f ++=2)()0(≠a :定义域R ,值域:当0>a 时,⎭⎬⎫⎩⎨⎧-≥a b ac y y 44|2;当0<a 时,⎭⎬⎫⎩⎨⎧-≤a b ac y y 44|2.(4)设a ,b 是两个实数,而且b a <.我们规定:①满足不等式b x a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b a ; ②满足不等式b x a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b a ;③满足不等式b x a <≤或b x a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表示为),[b a ,],(b a .这里的实数a 与b 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用实心点表示包括在区间内的端点,用空心点表示不包括在区间内的端点. 实数集R 可以用区间表示为),(+∞-∞,“∞”读作“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读作“正无穷大”.我们可以把满足a x ≥,a x >,b x ≤,b x <的实数集合分别表示为),[+∞a ,),(+∞a ,],(b -∞,),(b -∞.定义域和值域可以用集合表示,也可以用区间表示. 4.质疑答辩,排难解惑. 例1.已知函数213)(+++=x x x f , (1)求函数的定义域;(2)求)3(-f ,)32(f 的值;(3)当0>a 时,求)(a f ,)1(-a f 的值.解:(1)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 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使根式3+x 有意义的实数x 的集合是}{3-≥x x ,使分式21+x 有意义的实数x 的集合是}{2-≠x x .所以,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就是 }{}{23-≠-≥x x x x I {3-≥=x x ,且}2-≠x . (2)123133)3(-=+-++-=-f ; 333832321332)32(+=+++=f .(3)因为0>a ,所以)(a f ,)1(-a f 有意义. 213)(+++=a a a f ; 11221131)1(+++=+-++-=-a a a a a f . 由函数的定义可知,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我们就称两个函数相等.例2.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x y =相等?(1)2)(x y =; (2)33x y =;(3)2x y =; (4)xx y 2=.解:(1))0()(2≥==x x x y ,这个函数与函数)(R x x y ∈=虽然对应关系相同,但是定义域不相同.所以,这个函数与函数)(R x x y ∈=不相等.(2))(33R x x x y ∈==,这个函数与函数)(R x x y ∈=不仅对应关系相同,而且定义域相同.所以,这个函数与函数)(R x x y ∈=相等.(3)⎩⎨⎧<-≥===.0,,0,2x x x x x x y 这个函数与函数)(R x x y ∈=的定义域都是实数集R ,但是当0<x 时,它的对应关系与函数)(R x x y ∈=不相同.所以,这个函数与函数)(R x x y ∈=不相等.(4)xx y 2=的定义域是}{0≠x x ,与函数)(R x x y ∈=的对应关系相同但定义域不相同.所以这个函数与函数)(R x x y ∈=不相等.小结:函数的概念是一般地,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定义域和值域是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A x x f ∈叫做函数的值域.区间是①满足不等式b x a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b a ;②满足不等式b x a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b a ;③满足不等式b x a <≤或b x a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表示为),[b a ,],(b a .5.布置作业.(1)举出生活中函数的例子(三个以上),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同时说出函数的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2)课本19P 习题1、2、3 六.板书设计。

(绝对经典)1.2.1函数的概念

(绝对经典)1.2.1函数的概念
x a x b 写成闭区间
a, b
x a x b 写成开区间
a, b
x a x b 写成左闭右开区间a,b
x a x b 写成左开右闭区间 a,b
另外还有 ,,a,,a,,,b,,b
例 1.已知函数 f x x 1 1
函数值的集合 f x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注意,值域是 B 的子集。
指出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对应法则
(1) y 2x 1
(2) f x x2 2x 2
(3) g(x) 3 x
(4) h x 1 x 1
区间的概念及其写法介绍
当 a b 得时候
(3)求 f x 1 并指出其中 x 的范围。
例 2.下列函数中,哪些函数与函数 f x x 相同
2
(1) g x x
(2) h x x2
(3) t t2
t
(4) k s 3 s3
1.2.1函数的概念
定义:一般地,设 A, B 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f ,使对于集合 A 中
的任意一个数 x ,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 x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 : A 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记作
y f x,xA
其中 x 叫做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A 叫定义域,与 x 的值相对应的 y 值叫做函数值,
x 2
(1)求 f x 的定义域;
(2)求
f
3 ,
f

2 3

(3)求 f x 1 并指出其中 x 的范围。
例 1.已知函数 f x x 1 1 x 20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教案完美版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教案完美版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教案完美版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教案第一课时:1.2.1 函数的概念(一)教学要求: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讨论: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2.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此时 y 是 x 的函数,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二、讲授新课:1.教学函数模型思想及函数概念:①给出三个实例:A.一枚炮弹发射,经 26 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 845 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 h(米)与时间 t(秒)的变化规律是h = 130t - 5t²。

B.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变化情况。

(见书 P16 页图)C.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

“八五”计划以来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

(见书 P17 页表)②讨论:以上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变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什么?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对应关系?三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归纳: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 x,按照某种对应关系 f,在数集 B 中都与唯一确定的 y 和它对应,记作:f: A → B。

③定义:设 A、B 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f,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数 x,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x) 和它对应,那么称f: A → 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n),记作:y = f(x),x∈A。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2.1-1函数的概念)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2.1-1函数的概念)ppt课件

定义域
f:x 2x1
值域
函数解析式:f(x)=2x+1或y=2x+1
-3
-5
-2
-3
-1
-1 f(x)2x1
0
1
1
3
2
5
3
7 对应法则
对应法则施
加的运算对
f ( 3 ) 2 ( 3 ) 象 1 5
对应法 则
运算对象
运算内容:乘以2加一
象,即y的值
-3 -2 -1 0 1 2 3
f(a )f,(a 1 )
练习:
g(x) 2x3 5x2 3x2,求g(3),
h(x) | 4x|,求h(8),h(a) x2
1 r(x) 3
x5,求r(3),r(6)
x
已知函数
x 2
f
(x)


x
2

2
x
(1)求 f ( 2 ) , f的( 1值);
2
集合B中有唯一元素和A中某个元素对应
开平方
B
A
3
300
-3
2
450
-2 1
600
-1
900
求正弦
A
一对多不是映射
求平方
B
1
1
-1
一对一是映射
A
乘以2
1
2
4
-2
2
3 -3
9
3
多对一是映射
一对一是映射
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在B中有对应
乘以2加1
A
1
3
5
1B
2 3 4 5 6 7
集合A中的元素5在集合B中没有元素与之对 应,不能称为映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2、(1)下列对应关系是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的是(D ) (C) A {2}, B { 2, 2}, f : x y2 x (B) A R, B R, f : x y x
x 1 ( B) f ( x)=x 1与f ( x)= x 1 ( D) f ( x)=x与f ( x)= 3 x3
1 f ( x ) 满足 f ( x ) 2 f ( ) x, 求 f ( x ) . 例4.设 x ⑸分段函数求法:
例5.求函数 f ( x) x2 2ax 5, x [1,0]的最小值。
课堂小结
请你来归纳上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 重要的知识点,你都有哪些重要收获?
课堂作业
1.(1)已知函数f(2x-1)的定义域为(0,பைடு நூலகம்),求函数f(x)的定义域;
(2)已知函数f(2x-1)的定义域为(0,1),求函数f(x+1)的定义域。
2. (1)已知 f(x)是一次函数, 且满足 3f(x+1)-2f(x-1)=2x+17, 求 f(x)的解析式; (2)已知 f(x)满足
1 2f(x)+fx =3x,求
f(x)的解析式.
/
(C) f ( x)=x与f ( x)= x
f (2) (1)
(2)f ( f (2))
(3)f (2a 1)
f x 3 x 0 例4.已知函数 f ( x) 则 f (3) x 2 x 0
f (9) ,
类型二:函数定义域求法
数学天才——莱布尼兹
函数这个数学名词是莱布尼兹在 1694年开始使用的,以描述曲线的一 个相关量,如曲线的斜率或者曲线上 的某一点。莱布尼兹所指的函数现在 被称作可导函数,数学家之外的普通 人一般接触到的函数即属此类。对于 可导函数可以讨论它的极限和导数。 此两者描述了函数输出值的变化同输 入值变化的关系,是微积分学的基础。
( A) A R, B {x | x 0}, f : x y x (D) A {x | 1 x 1}, B {0}, f : x y 0 ⑵下列函数图像一定相同的是( D ) 2
( A) f ( x)=1与f ( x)= x
2
0
2 x 7( x 1) 例3.已知函数 f ( x)= 2 ,请解决下列问题: x 2 x( x 1)
⑴最基本初等函数及混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例1、求下列函数定义域: (1)f ( x)
1 x2
(2)f ( x) 3x 2 2 x 1 (3)y
( x 2)0
x x
⑵复合函数y=f[g(x)]定义域求法: 例2.(1)若函数 f (x) 定义域为[1,4] ,求函数 f (x 2) 的定义域; (2)若函数 f ( x 1) 定义域为[0,3] ,求函数 f (x) 的定义域。 (3)若函数 f ( x 1) 的定义域为[0,1] ,求函数 f (3 2x) 的定义域。 类型三:函数解析式求法 ⑴配凑法 2 f (2 x 1) x 2x,( x 0), 求 f ( x) 的解析式. 例1.已知
1、函数的概念: 设A和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使A 的任何一个x,在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f(x)和它对应,那 么就称 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f x 注: (1)判断一个对应关系是函数关系的标准:
① A中元素不可丢,B中元素可以丢; ②多对一是函数,一对多不是函数,(即用平行与y轴的直线来截, 最多只能截出一个交点)。
⑵换元法:
2 f (2 x 1) x 2x,( x 0), 求 f ( x)的解析式; 例2.(1)已知
(2)已知 f ( x 1) x 2 x ,求 ① f ( x) ,② f (3) ⑶待定系数法:
例3(1)设 f ( x) 是一次函数,且 f [ f ( x)] 4 x 3 ,求 f ( x) . (2)设f ( x)是二次函数对称轴为x=2,横过﹙1,0﹚点,且 f [ f (3)] 4 ,求 f ( x) . ⑷构造方程组法:
⑵函数三要素: ①定义域:x的取值范围,即图像的横坐标; ②值域:y的取值范围,即图像的纵坐标; f x ③函数表达式:

函数的定义域、 值域必须写成集 合或者区间形式 解释何为区间
⑶两函数为同一函数(或图像完全相同)的条件 两函数三要素必须完全相同
类型一:函数的定义 例1.如图所示,可表示函数y=f(x)的图象的只可能是(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