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师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建筑师建筑艺术的杰出设计师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建筑师建筑艺术的杰出设计师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建筑师建筑艺术的杰出设计师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建筑师,他们的杰出设计和奇思妙想为中国的建筑艺术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十位杰出建筑师和他们的建筑成就。

第一位建筑师是岳麓书院的设计师贾似道。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岳麓山下,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代学府。

贾似道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纯净的建筑风格,使岳麓书院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

第二位建筑师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设计师李贽。

李贽是元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是北京长城和明陵。

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杰出代表,而明陵则展示了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精湛工艺。

第三位建筑师是清代著名建筑师蒋士铨。

蒋士铨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设计了颐和园中的众多建筑,如寿春门、昆明湖等。

蒋士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手法,为颐和园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第四位建筑师是我国古代的著名建筑师钟汝衡。

钟汝衡是明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负责设计了南京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第一代皇帝朱棣和他的皇后的陵墓,钟汝衡的设计使这座陵墓显得庄重而典雅。

第五位建筑师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梁思成。

梁思成是中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他以其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和创新设计闻名于世。

梁思成的代表作品包括北京人民大会堂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他的设计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六位建筑师是现代著名建筑师贺炳炎。

贺炳炎是建筑工程专家,他以其对古代建筑传统的研究和对现代建筑技术的运用而闻名。

贺炳炎的设计作品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奥体中心,他的设计展示了古代传统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第七位建筑师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设计师杨廷浩。

杨廷浩是明代的建筑师,他负责设计了福建土楼。

土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建筑的杰出代表,杨廷浩的设计使土楼成为具有防御功能和独特外观的建筑。

第八位建筑师是中国古代兵器设计师严可均。

严可均是明代宦官,他在军事工程和兵器设计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

中国历史上的建筑大师行业汇编(中)

中国历史上的建筑大师行业汇编(中)

天辰TCBCI 南杨北梁 ——杨廷宝
杨廷宝,1901(辛丑)年10月2
日—1982年12月23日,我国近代建 筑设计科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在创 造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风格上,做出 了重大贡献。他多次参加国际建筑活 动,代表中国建筑界积极工作,为祖 国获得荣誉。和梁思成被称为“南杨 北梁”。
天辰TCBCI 南杨北梁 ——杨廷宝
天辰TCBCI 南杨北梁 ——杨廷宝
建筑
北京和平宾馆的设计 南京中央体育场 南京大学老图书馆
北平天坛、祈年殿、国子监等 修缮
沈阳东北大学
沈阳(奉天)车站
天辰TCBCI 南杨北梁 ——杨廷宝
教育
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建筑系是中国创办最早的建筑系之一,它成立于1927年。抗战时期 仍坚持教学。
创作风格
聿铭留校受
聘为设计研 究所助理教 授
柴根道夫,
自立门户, 成立了自己 的建筑公司
1927年贝聿铭 回到上海就读青
1939年贝聿 铭以优异的成 绩毕业,还得
1944年贝 聿铭退役, 进入哈佛
1948年,被 房地产开发富
美国建筑界宣布 1979年为“贝 聿铭年”,授予 他该年度的美国 建筑学院金质奖 章
天辰TCBCI 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
台湾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
天辰TCBCI 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
台湾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
教堂的四面是不规则但左右对称均匀的
四边形,其围护结构的特点是实际运用
力学支撑,没有一根柱子作为支架,将 墙与屋顶融为一体,顶部合拢至仅留一 条狭窄的采光天窗,于是很自然的行成
天辰TCBCI 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创始人 ——吴良镛
水彩画家:举办过其次个人画展 专业著作:出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建筑行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领域里,一批才华横溢、具有独特设计理念和创造力的建筑师涌现出来。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建筑语言和风格,为中国城市的变迁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面是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伟大的建筑师们。

1. 王澍:代表作品有中国美术学院富阳校区、宁波历史博物馆等。

他注重结合自然与环境,致力于打造独特且有机的建筑形式。

2. 梁思成:中国近代建筑设计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建筑学的鼻祖”。

他主张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代表作品有北京门头沟万佛禅寺、上海胜利门等。

3. 邵国理:他是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在将西方建筑理念引入中国的同时,充分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作品有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等。

4. 褚冠军:以简约的设计语言和对空间的独特驾驭能力而闻名,代表作品有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广州大剧院等。

5. 毛岳群:他是中国最具实验性的建筑师之一,善于将当代艺术融入建筑设计,代表作品有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宁波博物馆等。

6. 周德华:他注重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同时在设计中体现出对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关注,代表作品有广州塔、深圳华为研发中心等。

7. 孟凡利:他以精湛的空间创造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而著名,代表作品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北京O-Tower等。

8. 余德耕:他注重建筑与文化传承的结合,以创新的设计语言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代表作品有北京电视塔、北京建国门广场等。

9. 欧阳山:以独特的设计思路和对空间的精准把控而闻名,代表作品有广州比华利大厦、哈尔滨市音乐厅等。

10. 朱锋:他以对城市设计的独到见解和对建筑形态的创新演绎而受到广泛赞誉,代表作品有北京首都机场商务区、上海中环国际广场等。

除了以上列举的建筑师外,当代中国还有许多其他杰出的建筑师,如李兴钢、张纪中、阿尔托、冯·裴析德等等。

中国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资格证书

中国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资格证书

我国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资格证书我国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对建筑行业从业者进行资格认定的重要证书之一。

持有该证书的人员被认定为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独立承担复杂建筑项目的设计、管理和沟通工作。

这一资格证书的获得和使用在我国建筑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反映了我国对建筑行业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重视。

了解我国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资格证书,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建筑师的职业资格。

建筑师是指具有相关专业学历和工作经验,承担建筑设计、规划、沟通等工作的人员。

在我国,建筑师需要通过资格考试和工作实践,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合法从事建筑设计等工作。

而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则是其中的高级职业资格,代表着行业内的权威和领军地位。

持有我国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资格证书,意味着这些建筑师具备了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建筑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建筑设计、规划、沟通等工作。

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能够独立承担复杂项目的管理和指导工作。

拥有这一资格证书的建筑师,通常也是建筑行业内的佼佼者,他们的作品和项目往往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方向。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我国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建筑设计、规划和沟通领域,特别是在复杂工程项目中,具备这一资格证书的建筑师能够为项目提供更专业、更有竞争力的服务。

他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项目中的技术难题,还能够更好地与业主、政府和其他相关方沟通协调,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建筑行业内,我国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资格证书也是企业和项目方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参考依据。

除了对个人和项目具有重要意义之外,我国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资格证书也代表着我国建筑行业对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追求和重视。

持有这一资格证书的建筑师,通常也是行业内的领军人物,他们往往拥有更丰富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能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历史有名建筑师

中国历史有名建筑师

而有据可考的历史中,在绝对确定的人物里,最早的建筑师当属春秋时期的公输班(鲁班)。

一般人只知道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公认的建筑师的鼻祖。

“李冰治水”故事的主角李冰同样也是一名建筑师,他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也属于建筑范畴。

他还在成都主持修建了七座桥。

他的建筑是为水利服务的,但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正是他的工作,使得秦国国力迅速上升,为统一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到了汉代,又出现了建造长安城的阳城延。

他本是跟随刘邦起义的一位为军队服务的工匠,汉高祖平定天下后,阳城延官至少府,秩中二千石。

后来作为排名76的开国功臣,被吕后封为梧侯,食邑500户。

先后主持建造长乐宫、未央宫、长安城等国家级工程项目。

下一个是隋代宇文恺。

他的家族皆习武,惟宇文恺好学,擅长工艺,尤善建筑。

隋代东西两大都城的规划与营造,宫室、宗庙的兴建,几乎都出自他的手笔。

其中他设计的“观风行殿”(有轮子、容几百人,可行走)则是其一个十分巧妙的发明。

之后的盛唐没出什么大师,而中国历史的顶峰——北宋则是一个才人辈出的时代。

其中在建筑行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有喻皓、丁谓、李诫、张择端、米芾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喻皓、李诫。

喻皓生活在五代末、北宋初,是一位平民建筑师。

他最大的贡献在于探索出建造超高层建筑——宝塔的技术。

他擅长计算,首先将风力作为载荷考虑其对高层建筑的影响。

另外一个伟大贡献就是总结历代建筑师的经验,写成巨著《木经》。

可惜的是,这本书已经失传。

李诫生活在北宋末年,他经手很多王府、辟雍、官署、太庙等重大工程,由于优异的工程实绩,官至将作监。

他最伟大的贡献在于编修了图文并茂的《营造法式》,直至清朝仍在使用,可谓功在千秋。

明朝是中国历史最后的辉煌,出现了中国最后两位世界级建筑师——蒯祥和徐杲。

蒯祥在永乐年间指挥北京工程的营建,并对北京城做出了科学的规划。

他一生都在不停地创作,先后主持了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长陵、献陵、裕陵,天安门、西苑、隆福寺等重大工程。

国内著名室内设计师

国内著名室内设计师

(1)梁志天(中国香港)香港十大顶尖设计师之一,拥有香港大学建筑学学士,城市规划硕士多个显赫学历,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

1997年创立了梁志天建筑师有限公司及梁志天设计有限公司。

(2)刘卫军(中国深圳)中国著名室内建筑设计师,中国十大高端住宅设计师,中国最具商业价值设计师,国际设计之都深圳著名顶尖设计师之一,三次获得具有室内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亚太室内设计赛”冠军、会所类中国区唯一奖项,拥有了丰富的设计经验。

2000年创立深圳市品伊设计顾问有限公司,PINKI品伊已成为国内室内设计行业旗舰品牌。

(3)黄治奇(中国香港)国际著名设计师,擅长酒店设计、夜总会设计、KTV设计室内设计等娱乐空间设计;国际室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常务理事、<<设计之都>>杂志社编委会委员;国内外获奖无数,近年来在设计界备受关注,频繁登上各大设计杂志封面人物;其独特的设计手法及国内各地的成功案例颇受投资商们的欢迎,属于国内外在酒店设计和娱乐场所设计上取得成就的优秀设计师之一。

(4)高文安(中国香港)在近30年的设计生涯内,高文安设计了超过2000个室内设计项目,被誉为香港室内设计之父。

高文安是建筑师,亦是首屈一指的室内设计师。

他曾经到澳洲留学,回港工作数年后创办了「高文安设计有限公司」。

(5)吴安生(中国湖南)拥有9年设计经验,湖南衡阳师范学院03年毕业
(6)刘堂佳(中国广州)拥有10年设计经验,善于运用现代手法来展现居家生活中不同空间美感。

中国近现代建筑五宗师: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梁思成、杨廷宝

中国近现代建筑五宗师: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梁思成、杨廷宝

吕彦直吕彦直〔1894---1929〕,字仲宜,别号古愚。

安徽滁州人。

我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

1894年生于天津。

吕彦直先生照片吕彦直的父亲名叫吕增祥,安徽滁州人,光绪五年举人,在晚清李鸿章幕府任文案知县。

曾任驻日使馆参赞。

历任临城、南宫、天津知县。

1900年,吕增祥任开州知府,1901年因脑瘤卒于任上。

吕彦直年仅7岁。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随其姐吕静宜居巴黎数年。

常参观罗浮宫博物馆,酷爱绘画和雕塑艺术。

回国后,先后入南京金陵中学、北京五城学堂学习。

1911-1913年清华学堂留美预备部求学。

1913-1918年由北京政府派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建筑工程(先入电子系,后转入建筑)。

1918-1921年担任美国建筑师墨菲助手。

吕彦直曾担负北京燕京大学和南京金陵大学的建筑工程设计,用中国传统风格设计现代建筑,初显其才华。

1921—1925年9月回国后,先与过养默、黄锡林组织在上海东南建筑公司任职,设计上海银行公会等大型建筑工程的设计,后独立创办彦记建筑事务所。

期间,他的建筑设计多为小巧、舒适和花园式洋房,但已在研究中国古典式建筑,并努力融合中西建筑艺术的精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是年5月,总理丧事筹备委员会向海内外悬奖征集中山陵墓设计图案,轰动了国内外的建筑师和美术家,许多人纷纷报名应征。

当时吕彦直还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青年建筑师,但他对自己的才学满怀信心,毅然报名,与众多的国内外知名建筑师展开竞争,终于一举夺魁,荣获首奖。

吕彦直设计中山陵图案,融汇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建筑的精神,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其全部平面图呈一警钟形,寓含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之意,因而受到评选者的一致推崇。

1925年9月—1929年3月接受“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聘请,任陵墓建筑师。

接受南京国民政府聘请任总理陵园计划专门委员。

他潜心研究,周密构思,设计出的中山陵墓图案,具有鲜明的中国建筑风格与特色。

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及作品

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及作品

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们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造力在建筑界取得了卓越成就。

以下是一些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及其代表作品。

1.伊纳·卡普坦(I. M. Pei)伊纳·卡普坦是中国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一。

他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之一,曾获得过普利兹克奖等多个建筑奖项。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美国纽约市的克雷托岛博物馆、中国香港的香港历史博物馆等。

2.王澍王澍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

他强调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常常利用简单、原始的材料进行建筑设计。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鲁迅博物馆、中国浙江大学的新浙学堂、中国山西省的哈姆雷特酒店等。

3.韦立凡韦立凡是中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

他的设计作品致力于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中国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中国上海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等。

4.张永和张永和是中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也是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他的设计作品注重与环境的融合,充分考虑人类的生活需要和自然的生态平衡。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中国广东省的广州图书馆、中国山东省的东方影都等。

5.丁建国丁建国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也是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设计作品以简洁、现代的风格为主,强调建筑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中国北京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中国上海的世博会中国馆等。

6.周志远周志远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也是中国当代建筑界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

他的设计作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常常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中国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杭州的杭州大剧院等。

以上只是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的一部分,每位设计师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建筑理念。

他们的设计作品不仅美轮美奂,也为城市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建筑设计的创新力和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景观是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和具体的自然环境基础上,在人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表文化形态的地理复合体。

它是历史时期以来人类活动所塑造并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景观。

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个长期过程,每一历史时代人类都按照其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

由于民族的迁移,一个地区的文化景观往往不仅是一个民族形成的。

文化景观的内容除一些具体事物外,还有一种可以感觉到而难以表达出来的"气氛",它往往与宗教教义、社会观念和政治制度等因素有关,是一种抽象的观感。

文化景观的这种特性可以明显反映在区域特征上按明、清建筑传统的工程做法,油饰彩绘前要在木构造表面分层刮涂用血料、油满(或光油)调制的砖灰做为底层,称作地仗,为防止其龟裂剥离,刮涂过程中还要披麻或糊布。

明、清建筑油饰彩绘工程的地仗是由唐、宋建筑油饰彩绘工程的衬地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山西的村落无论大小,很少没有一个门楼的。

村落的四周,并不一定都有围墙,但是在大道入村处,必须建这种一座纪念性建筑物,提醒旅客,告诉他又到一处村镇了。

河北境内虽也有这种布局,但究竟不如山西普遍。

山西民居的建筑也非常复杂,由最简单的穴居到村里深邃富丽的财主住宅院落,到城市中紧凑细致的讲究房子,颇有许多特殊之点,值得注意的。

但限于篇幅及不多的相片,只能略举一二,详细分类研究,只能等待以后的机会了。

穴居穴居之风,盛行于黄河流域,散见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诸省,龙庆忠先生在《穴居杂考》一文中,已讨论得极为详尽。

这次在山西随处得见;穴内冬暖夏凉,住居颇为舒适,但空气不流通,是一个极大的缺憾。

穴窑均作抛物线形,内部有装饰极精者,窑壁抹灰,乃至用油漆护墙。

窑内除火炕外,更有衣橱桌椅等等家具。

窑穴时常据在削壁之旁,成一幅雄壮的风景画,或有穴门权衡优美纯净,可在建筑术中称上品的。

砖窑这并非北平所谓烧砖的窑,乃是指用砖发券的房子而言。

虽没有向深处研究,我们若说砖窑是用砖来摹仿崖旁的土窑,当不至于大错。

这是因住惯了穴居的人,要脱去土窑的短处,如潮湿,土陷的危险等等,而保存其长处,如高度的隔热力等,所以用砖砌成窑形,三眼或五眼,内部可以互通。

为要压下券的推力,故在两旁须用极厚的墙墩:为要使券顶坚固,故须用土作撞券。

这种极厚的墙壁,自然有极高的隔热力的。

这种窑券顶上,均用砖墁平,在秋收的时候,可以用作曝晒粮食的露台。

或防匪时村中临时城楼,因各家窑顶多相联,为便于升上窑顶,所以窑旁均有阶级可登。

山西的民居,无论贫富,什九以上都有砖窑或土窑的,乃至在寺庙建筑中,往往也用这种做法。

在赵城至霍山途中,适过一所建筑中的砖窑,颇饶趣味。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介绍在霍山某民居门上所见的木版印门神,那种简洁刚劲的笔法,是匠画中所绝无仅有的。

磨坊磨坊虽不是一种普通的民居,但是住着却别有风味。

磨坊利用急流的溪水做发动力,所以必须引水入室下,推动机轮,然后再循着水道出去流入山溪。

因磨粉机不息的震动,所以房子不能用发券,而用特别粗大的梁架。

因求面粉洁净,坊内均铺光润的地板。

凡此种种,都使得磨坊成一种极舒适凉爽,又富有雅趣的住处,尤其是峪道河深山深溪之间,世外桃源里,难怪被人看中做消夏最合宜的别墅。

由全部的布局上看来,山西的村野的民居,最善利用地势,就山崖的峻缓高下,层层叠叠,自然成画!使建筑在它所在的地上,如同自然由地里长出来,权衡适宜,不带丝毫勉强,无意中得到建筑术上极难得的优点。

与其他房子的差别农庄内民居就是在很小的村庄之内,庄中富有的农人也常有极其讲究的房子,这种房子和北方城市中的“瓦房”同一模型,皆以“四合头”为基本,分配的形式,中加屏门,垂花门等等。

其与北平通常所见最不同处有四点:一、在平面上,假设正房向南,东西厢房的位置全在北房“通面阔”的宽度以内,使正院成一南北长东西窄,狭长的一条,失去四方的形式。

这个布置在平面上当然是省了许多地盘,比将厢房移出正房通面阔以外经济,且因其如此,正房及厢房的屋顶(多半平顶)极容易联络,石梯的位置,就可在厢房北头,夹在正房与厢房之间,上到某程便可分两面,一面旁转上到厢房屋顶,又一面再上几级可达正房顶。

二、虽说是瓦房,实仍为平顶砖窑,仅留前廊或前檐部分用斜坡青瓦。

侧面看去实像砖墙前加用“雨搭”。

三、屋外观印象与所谓三开间同,但内部却仍为三窑眼,窑与窑间亦用发券门,印象完全不似寻常堂屋。

四、屋的后面女儿墙上做成城楼式的箭垛,所以整个房子后身由外面看去直成一座堡垒刘敦桢著名建筑学家、教育家,建筑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字士能,号大壮室主人。

曾创办我国第一所由中国人经营的建筑师事务所。

长期从事建筑教育和建筑历史研究工作,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创始人之一,又是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

在对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古建筑调查,以及对我国传统民居和园林的系统研究方面,都为这一学科奠定了主要基础。

又曾多次组织并主持了全国性的建筑史编纂工作,出版了“苏州古典园林”等颇有影响的专著。

1897年生。

1913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1916年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科,次年转入建筑科,1921年获学士学位。

1922年回国任上海绢丝纺织公司建筑师,并与柳士英等肇建了第一所中国人经营的华海建筑师事务所;1923年又与柳士英等创设了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并任讲师,为国家培养了首批建筑工程方面的人才。

1925年任湖南大学土木系讲师;1927年任中央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30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

刘敦桢著有《佛教对于中国建筑之影响》、《北平智化寺如来殿调查记》、《大壮室笔记》、《明长陵》、《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易县清西陵》、《河北西部古建筑调查记略》、《河南北部古建筑调查记》、《西南古建筑调查概况》等论文,为中国古建筑研究树立楷模,1933年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兼文献主任;1943-1949年在中央大学(现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创立中国最早的建筑系,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系主任,工学院院长;1949-1968年任南京大学和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系主任、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室主任、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兼南京分室主任。

1951年当选南京市人大代表;1954年选为江苏省人大代表;1964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5年被任命为一级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

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是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

此外,还担任全国和省、市建筑学会的理事、理事长等职。

1957-1959年间,曾代表我国建筑界和文化界出访波兰、苏联和印度。

毕生致力于建筑学教学及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着重民居和各地古建筑调查,创办中国建筑研究所,为中国建筑教育及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编撰出版的《苏州古典园林》获198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编著有《中国住宅概说》、《中国古代建筑史》;撰有《北平智化寺如来殿调查记》、《西南古建筑调查概况》等论文;出版有《刘敦桢文集》(4卷本)。

逝世"文革"期间,深受迫害,身心遭严重创伤,1968年5月10日含冤而逝,终年71岁。

设计制作刘敦桢所创办的华海建筑师事务所,在上海等地做了多项设计。

后来他又在长沙设计了湖南大学教学楼和市内名胜天心阁,在南京设计了一批民用建筑以及中山陵前的光化亭、中央大学学生宿舍、食堂和中央图书馆阅览楼等。

1960-1966年,对南京瞻园的改建,是他最成功也是最后的建筑制作,也是他对园林研究的建系方针刘敦桢在中央大学建筑系的建系方针为:综合欧美与日本等国建筑学专业之所长,培养以建筑设计为主,加强建筑结构和建筑营造等工程知识,使其成为既具有广泛的科学知识和较好的设计与表现能力,又能妥善解决我国实际问题的建筑师。

并制定学制为4年,课程按学分计算。

这些原则不但成为该系数十年办学的依据,而且还成为兄弟院校新建这一专业的重要参考。

成就刘敦桢对中国古建筑的辛勤研究和取得的成就,使他在学术界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和声誉。

他在1933-1937年间在华北六省进行大量科研调查,共写出论文、调查报告、读书笔记等35篇,约65万字;与其他学者合撰论文7篇,30万字。

他研究了我国古代官式建筑(宫殿、坛庙、寺观......等)和"营造法式"、"工部工程做法"。

抗日战争期间,他对云南、四川、西康等地古建筑的调查,填补了我国建筑史上一大空白。

1950年,他参加了南京市和江苏省的文管会工作,对南京城内外的古建筑和古墓葬,进行多次调查,写出了修整或保护计划。

1952年,开始了对国内传统民居的调查和研究。

著作与荣誉1956年发表了专著《中国住宅概论》,在国内学术界掀起了对这一领域全面开展研究的热潮。

后来,又开展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他率领助手们对苏州大、中、小典型园林、详细测绘,八、九年间绘制测绘图纸2000余张,摄影2万余幅,文字稿10万余字。

此项工作因"文革"而中断,遗稿于1979年由他的助手和后人整理出版。

出版后,蜚声中外,又被译成英、日文出版。

他集中了建筑史学界和部分考古学界的老、中、青学术精英,主持、编写了《中国建筑简史》和《中国古代建筑史》,历时7载,改稿8次,终于在1966年成书。

该书至今仍是重要参考书,1988年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

刘致平刘致平(1909-1995),字果道,辽宁铁岭人。

1928年考入东北大学,是建筑系第一班学生。

主要著作有:《中国建筑设计参考图辑》(共10辑,由刘致平编篆,梁思成主编)、《云南一颗印》、《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中国居住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中国伊斯兰建筑》等。

那时,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是梁思成,教授有童寯、陈植、林徽因、谭垣、蔡方荫等。

“九·一八”事变时,他是三年级学生,随校逃亡关内,转入中央大学插班念建筑系,1932年毕业。

1933年流亡到上海,被陈植、童寯老师收留在华盖建筑设计事务所。

当时,因为是流亡学生,工资仅只20块银元。

应该说,这还是有陈、童二位老师的照顾,否则,连栖身之处也找不到,毕业就是失业。

20块银元显然只够糊口。

据知,“九·一八”以前在沈阳,小学教师的最低工资是35块银元。

这么对比,即可知20银元,确实是少得可怜。

1934年,经刘福泰(中央大学建筑系主任)介绍,到浙江省风景整理委员会任建筑师。

1935年,经梁思成先生推荐,到北京中国营造学社为社员,并始任法式助理,直到1943年。

1934年到1945年,刘老在调查研究和设计方面的主要工作有:测绘杭州六和塔并做修复设计;协助梁思成绘制《清式部工程做法》补图并撰写文字说明;调查研究河北沧州古建筑;做河北正定隆兴寺及赵州大石桥修复设计;调查研究北京北海静心斋和恭王府;调查研究云南、四川民居;撰写四川广汉县志中城市建设和建筑篇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