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损伤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合集下载

肝病用药的注意事项

肝病用药的注意事项

肝病患者的用药注意事项肝脏是许多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当肝功能不全时,药物代谢必然受到影响,药物的生物转化减慢,血中游离型药物增多,从而影响药物的使用效果并增加毒性。

因此,必须减少用药剂量及用药次数,特别是使用肝毒性的药物时更需慎重。

一、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肝脏疾病时,肝脏内在清除率下降,药物不能有效地经过肝脏的首过作用,使主要在肝脏内代谢清除的药物生物利用度提高,同时,体内血药浓度明显增高而影响药物的作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可能升高。

2.对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主要通过与血浆蛋白结合而转运。

当肝功能不全时,肝脏的蛋白合成功能减退,血浆中白蛋白浓度下降,这时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血中结合型药物减少,游离型药物增加,使该药物的作用增强,不良反应也可能相应增加,尤其对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影响更为显著。

3.对药物代谢的影响肝脏是药物代谢最重要的器官。

当肝功能不全时,肝细胞的数量减少,肝细胞的功能受损,肝细胞多数药物酶的活性和数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长期用药可引起蓄积中毒。

肝功能不全患者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和高胆红素血症,使血液中非蛋白结合型药物浓度升高,常规剂量可使药效增强或发生毒性反应。

有些药物的毒性不是由于剂量增大的缘故,而是因为肝合成功能减退所造成。

对于肝功能不全患者,应该根据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及药动学特点调整药物剂量。

一般来说,对于肝功能损害较轻者,静脉或短期口服给予安全范围较大的药物,可不必调整剂量或仅将药物剂量下调20%;,对于肝功能损害较重者,药物剂量应下调30%,以确保用药安全。

二、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原则1.合理选药,熟悉所选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以免加重患者肝脏负担2.定期检查肝功能,以便决定用药时间的长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特别应避免肝毒性药物合用。

4.肝功能不全而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可选用对肝毒性小,可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

5.初始用药宜小剂量,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

肝脏功能状态的不同对药物作用影响的初步探究

肝脏功能状态的不同对药物作用影响的初步探究

肝脏功能状态的不同对药物作用影响的初步探究普建宏单位:化学与坏境保护工程学院制药工程1002班摘要原理:戊巴比妥钠主要在肝内代谢失活,肝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其药理作用的强弱和维持时间的长短,即入睡时间和睡眠持续时间。

四氯化碳对肝脏有较大毒性,是建立中毒性肝损害动物模型的常用工具药,可借以观察肝功能损害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通过制造小鼠肝损害模型,观察肝功能损害对戊巴比妥钠作用的影响。

方法给肝脏功能状态不同的小鼠灌胃注射0.25%戊巴比妥钠药液,比较肝功能状态不同的情况下对其的影响。

结果:肝损伤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与肝正常组小鼠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损伤组小鼠翻正反射较正常组提前受到麻醉抑制。

关键词戊巴比妥钠小鼠肝损伤模型翻正反射个体化用药戊巴比妥钠(Pentobarbital )为白色、结晶性的颗粒或白色粉末,具有镇静,催眠和麻醉作用,无镇痛作用。

为目前临床较常用的中效戊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

口服易吸收。

脂/水分配系数39,迅速分布全身各组织与体液中。

易通过胎盘屏障和血脑屏障。

主要在肝脏代谢失去活性,并从肾脏排泄,只有约1%左右从唾液,粪和胆汁中排除,蓄积作用较小。

[1] 为此,我们采用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功能损害模型和正常肝功能小鼠,观察戊巴比妥钠在不同的肝功能状态下对其的效应差异,初步探讨肝功能状态差异下对临床个性化用药的参考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注射器,灌胃器,秒表。

1.2 试剂 1%四氯化碳,0.25%的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均有西南民族大学药理实验室提供。

1.3 实验动物三只雄性昆明种白鼠,体重(18.00-22.00) g,由西南民族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具有实验动物检疫合格证1.4 实验设计与方法选取四只正常小鼠,随机分为两组〔肝正常组和肝损伤组〕,每组两只,用苦味酸标记。

肝损伤组在实验前1H皮下注射1%四氯化碳制造肝损害模型。

造模一小时后各组小鼠灌胃注射0.25%戊巴比妥钠溶液0.4ml.分别记录各组小鼠从给药后到出现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即入睡的时间〕。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药物相互作用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药物相互作用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分子与生物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生物体的生理和生化反应。

而药物相互作用指不同药物在同时用药时相互影响的一种现象。

药物作用的强弱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 生物体本身的生理和病理状态生物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对药物的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人体的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若患有肝病则会影响药物代谢,使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变长,因而加强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此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合理用药。

2. 药物的性质药物的性质也是影响药物作用的重要因素。

药物性质反映在药物的化学结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方面。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点,因而作用强度和作用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吸入型制剂的吸收速度快,但作用时间相对较短;口服药物吸收时间慢,但作用时间长;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强度因神经元的密度和交联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3. 给药的途径和方法给药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不同途径的药物进入体内后,分布和代谢方式也会有所差异,从而影响药物作用。

比如,口服和肌肉注射药物的作用速度相对较慢,而静脉注射及皮下注射等制剂的作用速度比较快。

此外,药物的剂量和频次也会影响药效,这需要根据患者个体的特点和病情,制定合理的药物给药方案。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在同时使用时,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的常见类型包括:1. 药物药理作用的叠加效应两种药物具有相同或类似的药理作用时,如同时使用,可能导致药理作用的叠加效应。

举例来说,如果两种降压药物同时使用,则可能会导致血压变低的风险增加。

2. 药物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药物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指两种药物对对方的代谢和消除过程产生互相影响,可能导致血药浓度升高或降低,影响药物的药效和毒性。

比如,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肝代谢酶活性,从而影响药物代谢和清除。

实验21 药动学实验2肝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21 药动学实验2肝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21 药动学实验2肝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研究肝功能对药物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探讨肝脏在药物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原理:药代动力学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等过程,其中代谢是通过肝脏进行的。

肝细胞中含有大量的代谢酶系统,参与药物的代谢和解毒。

肝功能不佳时,代谢能力降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也会发生变化。

实验方法:1.动物麻醉采血:本实验采用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和肝损伤组。

肝损伤组大鼠通过静脉注射四氢吡啶10mg/kg诱导肝损伤。

不同组别大鼠采用人工麻醉后胸骨下动脉插管,使用注射器采集动脉血,留取足够的血量供后续检测使用。

2.药物给药:健康组和肝损伤组大鼠分别给予注射药物。

按照药物剂量计算给药量后,通过胃管将药物溶液灌入大鼠胃部,保证药物能够完全吸收并参与代谢过程。

3.血药浓度测定:在药物给药后,不同时间段内采集大鼠的动脉血进行检测和分析。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4.数据分析:将不同组别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判断肝功能对药物影响的差异。

实验结果:健康组和肝损伤组大鼠在同样的药物给药下,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

AUC(曲线下面积):肝损伤组大鼠AUC值比健康组大鼠高2倍,说明药物代谢降低,体内药物浓度上升。

Cmax(峰浓度):肝损伤组大鼠峰浓度比健康组大鼠低,说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更广。

以上结果提示:肝功能对药物药代动力学参数有重要影响,当肝脏功能下降时,药物代谢能力降低,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肝脏功能状态对药物代谢和疗效的影响,对于肝功能不佳的患者需要调整药物给药剂量和治疗方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疗效下降。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

总论1、影响药物作用因素药物应用后在体内产生的作用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药物的剂量、制剂、给药途径、联合应用,病人的生理因素、病理状态等等,都可影响药物的作用的强度,或者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

1、剂量药物不同剂量产生的药物作用是不同的。

一般地说,在一定范围内剂量愈大,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愈高,作用也就愈强。

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药物的反应存在着差异。

2、制剂及给药途径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和不同给药途径,会引起不同的药物效应。

一般的来说,注射药物比口服吸收快,作用往往较为显著。

此外,由于制剂的制备工艺及原辅料等的不同,也能影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有的药物给药途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镁内服导泻,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则有镇痉、镇静及减低颅内压等作用。

3、联合用药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或先后应用,有时会产生一定的相互影响,如使药效加强或减弱,使毒副作用减少或者出现新的毒副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在一起,引起药理上或物理化学上的变化,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影响病人用药安全,这种情况称为“配伍禁忌”。

无论药物相互作用或配伍禁忌,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必须注意分析,加以妥善处理。

4、机体因素(1)生理:不同年龄,特别是新生儿和老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与成年人不同。

小儿的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应用某些在肝内代谢的药物易引起中毒,一些经肾排泄的药物如巴比妥类、氨苄西林、地高辛等排泄缓慢,应用时剂量必须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影响蛋白质和钙磷的代谢,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如长期应用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代偿适应能力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降低,因此对药物的耐受性也较差,故用药剂量一般应比成年人量减少。

性别的不同也会影响药物的作用。

妇女在月经、妊娠、分娩、授乳等特点,用药时应适当注意。

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由于某些药物能通过胎盘进入胎体或经乳汁被乳儿吸入体内,有引起中毒的可能。

药理学动物实验讲义汇总

药理学动物实验讲义汇总

四.抗组胺药的药理作用认识
豚鼠的捉拿和固定方法
豚鼠生性胆小,故捉取时要求快、稳、准。 方法:先用右手掌迅速而又轻轻地扣住豚鼠背部, 抓住其肩胛上方,以拇指和食指环握颈部,对于体型 较大或怀孕的豚鼠,可用另一只手托住其臀部。
四.抗组胺药的药理作用认识
注意事项
1 豚鼠生性温顺胆小,不能惊吓。
2 实验过程要尽量保持实验室安静。
讨论
(1)…………………………………; (2)…………………………………; …………………………………………。
实验 三 药物的抗癫痫、抗惊厥作用
三.药物的抗癫痫、抗惊厥作用
实验目的
1、建立戊四氮(PTZ)诱发的实验性小鼠癫痫模型。 2、观察苯妥英钠、戊巴比妥钠的抗癫痫、抗惊厥作用,初 步掌握抗癫痫药的筛选方法。
一.肝脏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翻正反射
正常动物可保持腹部朝下,若将其仰 卧其可翻正过来,这种反射称为翻正 反射。如果翻正反射消失1分钟以上称 为翻正反射消失。
维持时间
从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到翻正反射重 新出现(醒转)的时间间隔。
一.肝脏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腹腔注射法
左手抓住小鼠头颈部,无名指压住小鼠的尾巴,小指压 住小鼠的后腿,使小鼠头部向下,右手持注射器进针。 此时小鼠腹腔中的器官就会自然倒向胸部,可防止注射 器刺入时损伤大肠、小肠等器官。 进针动作要轻柔,拔针时可先转一下针头防止药液流出。
注意腹腔注射部位及方法,切勿进针过深损伤内脏,
2
致小鼠内脏出血而死,影响实验进行。
3 细心观察,可能现象出现时间短暂。
三.药物的抗癫痫、抗惊厥作用
实验结论
(1)…………………………………; (2)…………………………………; …………………………………………。

药理学实验课肝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药理学实验课肝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深浅及频率。
整理版ppt
4
[结果]
组别 鼠号 体重 给药途径 剂量 表现
正常组
1
2
肝损害组 3
4整理版pptFra bibliotek5[讨论]
[结论]
整理版ppt
6
[注意事项]
1、实验室温度若在20℃以下,需给小鼠保暖。 否则动物会因代谢减慢不易苏醒。
2、实验室要安静,否则不利于小鼠睡眠。 3、肝损小鼠要单独放在一个鼠笼里。
药理学实验课肝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药理学实验药理学实验方法药理学实验设计药理学药物总结药理学实验报告药理学实验教程药理学实验与指导药理学设计性实验微生物药物学实验课
药理学实验课
药理教研室
整理版ppt
1
肝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 影响
整理版ppt
2
[目的]
1、了解肝损害模型的制造方法。2、观察肝功能状 态对巴比妥作用的影响。
[原理]
戊巴比妥主要经肝脏代谢而消除,肝脏功能状态的 不同对其消除的速率不同。四氯化碳可使肝细胞坏 死,造成肝功能障碍。
[材料]
动物:小鼠(18~22g)
药物:0.3%戊巴比妥钠整理溶版p液pt 、10%四氯化碳溶液3
器材:注射器、电子天平、鼠笼、小烧杯
[方法] 1、肝损伤模型:实验前24h皮下注射10%四 氯化碳溶液,0.2ml/10g体重。 2、分组:正常组和肝损害组每组2只鼠。 3、4只小鼠分别腹腔注射0.3%戊巴比妥钠溶 液0.06ml/10g。 4、观察指标:活动情况、翻正反射、呼吸
[思考题]
1、分析肝脏功能对药物有何影响? 2、肝脏功能状态对临床用药有何指导意义?
整理版ppt
7

肝功能情况对药物的影响

肝功能情况对药物的影响

06 总结
CHAPTER
肝功能情况对药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药物代谢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肝 功能异常会影响药物的代谢速率 和清除率,进而影响药物疗效和
安全性。
药物转化
肝脏中的酶系统参与药物的转化和 代谢,肝功能异常会影响药物的转 化和代谢过程,可能导致药物蓄积 和毒性增加。
药物排泄
肝脏参与药物的排泄过程,肝功能 异常会影响药物的排泄,可能导致 药物在体内蓄积。
肝功能异常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当肝功能异常时,药物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过程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影
响药物的疗效。
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 降低,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某些药物在肝脏中代谢后才具有药理活 性,当肝功能异常时,这些药物的代谢 可能受到影响,导致疗效降低或消失。
肝功能异常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
CHAPTER
谨慎使用需经肝代谢的药物
药物在肝脏内代谢后,会产生代谢产物,这些产物可能具有 药理活性或毒性。对于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由于肝脏代谢能 力下降,可能导致药物代谢减慢,从而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浓 度,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常见的需经肝代谢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抗凝药 、抗癫痫药等。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特别注意患者的肝功 能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剂量或给药间隔。
根据肝功能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对于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可按照常规剂量使用药物。对于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以 减少肝脏负担。
根据肝功能情况调整给药方案
对于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可按照常规给药方案使用药物。对于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给药方案, 如延长给药间隔、减少给药次数等,以减少肝脏负担。
者的安全和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射后3h后便有肝脏损伤的表现,12~13h 后达高峰,90h后可以恢复正常范围
精选课件
7
4.讨论2 简述肝功能不良时临床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肝功能下降时,肝药酶活性降低,药物代谢 速度减慢,血药浓度增高,药理效应增强,容 易产生中毒效应。
肝功能不良患者用药时,如果使用药物主要 是经过肝脏代谢,需要减少给药剂量,或者选 择主要以原型经过肾脏排泄的药物。
2.取体重相近的健康小白鼠及已损害肝脏的小白鼠 各1只,称重,标记。
3.分别由腹腔注射0.4%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记录并比较两只小白鼠麻醉潜伏时间和持续时间有 何差别,并将结果记录如下。(翻正反射)
4.处死后解剖小鼠,观察肝脏有何不同。
精选课件
4
六.结果:
精选课件
5
结果 3.1 正常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15.6min±4.2, 麻醉持续时间20.5min±5.4
精选课件
8
肝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10.45min±6,麻 醉持续时间35.2min±6.5
3.2 肝损小鼠肝脏外观无光泽,陶土色,有细小 颗粒,脆,略显肿大
正常肝脏有光泽,紫褐色,柔软
精选课件
6
4.讨论1 四氯化碳对肝细胞有直接溶解作用,但其毒
性主要由其代谢产生的活性物质有关
四氯化碳→中间代谢产物→胞浆钙离子↑、细 胞坏死→蛋白变性,细胞崩解
肝损伤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长沙医学院机能学实验室
精选课件
1
一.目的: 了解肝损害模型的制作方法 观察肝功能损害对巴比妥类药物作用的影响。
二.原理: 硫贲妥钠主要经肝脏代谢,肝功能的不同对其消除
的速度存在差异。 四氯化碳可使肝细胞坏死,造成肝功能损坏,可制
作为肝损害模型,观察肝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戊巴比妥钠:随剂量的增加,依次产生抗焦虑、镇
静、催眠、抗惊厥、麻醉作用(呈现典型的量效关 l 注射器,0.4%戊巴比妥钠溶液, 10%四氯化碳油剂,镊子,组织剪
四.动物:
小白鼠
精选课件
3
五.方法:
1.肝损模型制备 实验前24小时用四氯化碳损伤小 白鼠的肝功能、以10%四氯化碳0.2ml/10g皮下注 射(肝损由实验中心实验前预先做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