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ppt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PPT教学课件

1、网络需求分析(网络应用需求、网络性能需求) 2、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3、网络设备选型和软件的配置与购置方案 4、子网设计方案 5、组建WEB服务器的过程,相关文件的配置,网页发
布过程与效果 6、创建FTP服务器,实现文件的上传与下载的实现过程
与效果
2020/12/10
7
六、设计成绩评定
设计成绩是依据学生在设计中的表现和设计成果综合评定,包 括:
2020/12/10
5
三、设计要求
认真按时完成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包括:课程设计目的、设计任务与要求、设计说 明书、设计成果和设计心得五个部分,具体要求 见设计报告模板。
2020/12/10
6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规范
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除 了在封面应有题目、班级、姓名、学号和课程设计日 期、地点以外,其正文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2020/12/10
1
一、课程设计目的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实践环节之一,是学习完《计算机网络》课程 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加 深对OSI七层模型、TCP/IP模型的各层功能和 设计思想的理解,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 技术,特别是网络规划、设计和IP地址的分配,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020/12/10
2
二、课程设计内容
1、以淮海工学院本部校园为背景,设计一个校园网方案。
淮海工学院的本部分为办公区、教学区和生活区三部分。 现假设:办公区中各楼宇名为:教务处楼,党政办公楼, 图书馆,计算机楼、讲堂楼、机械楼、土木楼、海洋学院 楼、艺术学院楼、教学主楼,文通楼等,生活区中有学生 公寓区和教师住宅区及各食堂。假设使用预留的 INTERNET地址,试根据本部校园网的应用需求和管理需 求、各建筑物的地理分布、确定信息点个数及信息点分布, 设计出本部的校园网方案。方案中应明确学院网管中心的 位置,确定拓扑方案,进行IP地址规划,完成设备选型, 注明各种设备、设施和软件的生产商、名称、型号、配置 与价格,并分别给出其价格的出处(如网站等),基本确 定方案的预算。
布过程与效果 6、创建FTP服务器,实现文件的上传与下载的实现过程
与效果
2020/12/10
7
六、设计成绩评定
设计成绩是依据学生在设计中的表现和设计成果综合评定,包 括:
2020/12/10
5
三、设计要求
认真按时完成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包括:课程设计目的、设计任务与要求、设计说 明书、设计成果和设计心得五个部分,具体要求 见设计报告模板。
2020/12/10
6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规范
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除 了在封面应有题目、班级、姓名、学号和课程设计日 期、地点以外,其正文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2020/12/10
1
一、课程设计目的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实践环节之一,是学习完《计算机网络》课程 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加 深对OSI七层模型、TCP/IP模型的各层功能和 设计思想的理解,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 技术,特别是网络规划、设计和IP地址的分配,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020/12/10
2
二、课程设计内容
1、以淮海工学院本部校园为背景,设计一个校园网方案。
淮海工学院的本部分为办公区、教学区和生活区三部分。 现假设:办公区中各楼宇名为:教务处楼,党政办公楼, 图书馆,计算机楼、讲堂楼、机械楼、土木楼、海洋学院 楼、艺术学院楼、教学主楼,文通楼等,生活区中有学生 公寓区和教师住宅区及各食堂。假设使用预留的 INTERNET地址,试根据本部校园网的应用需求和管理需 求、各建筑物的地理分布、确定信息点个数及信息点分布, 设计出本部的校园网方案。方案中应明确学院网管中心的 位置,确定拓扑方案,进行IP地址规划,完成设备选型, 注明各种设备、设施和软件的生产商、名称、型号、配置 与价格,并分别给出其价格的出处(如网站等),基本确 定方案的预算。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件2(吉林大学李晓峰)

16
2.时分多路复用
利用每个信号在时间上交叉,可以 在一个传输通路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 这种交叉可以是位一级的,也可以是由 字节组成的块或更大量的信息。
3.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动态按需分配时隙。
17
§2.9 数据交换技术
1. 线路交换
2. 存储/转发式交换
• 报文交换 • 分组交换
数据报 虚电路
18
11
半双工通信
半双工通信是指信息流可在两个方 向上传输,但同一时刻只限于一个方向传 输。如无线电收发报机。
12
全双工通信
全双工通信是指能同时做双向通信。 如电话系统。
13
§2.7 同步方式
• 异步传输
• 同步传输
14
§2.8 多路复用
多路复用是把两个以上的单独信 号合并起来。同时在一条通信线路 上进行传输。 多路复用主要有频分多路复用、 时分多路复用、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三种方法。
22
第二章 结束!
23
传输速率有两种表示方法:
• 比特/秒(b/s)
单位时间传送的信息量。
• 波特(baud)
指信号在调制过程中,调制状态每秒 转换次数
9
§2.6 通信方式
通信方式是指通信双方的信息交 互方式,可分为: • 单工通信 • 半双工通信 • 全双工通信
10
单工通信
单工通信就是指传送的信息始终是一 个方向,而不进行与此相反方向的传送 。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信号传播都是单工 传送的例子。
•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波高和 频率是连续变化的信号。 数字信号是离散的信号。合长距离传输。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比较:
5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转换
2.时分多路复用
利用每个信号在时间上交叉,可以 在一个传输通路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 这种交叉可以是位一级的,也可以是由 字节组成的块或更大量的信息。
3.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动态按需分配时隙。
17
§2.9 数据交换技术
1. 线路交换
2. 存储/转发式交换
• 报文交换 • 分组交换
数据报 虚电路
18
11
半双工通信
半双工通信是指信息流可在两个方 向上传输,但同一时刻只限于一个方向传 输。如无线电收发报机。
12
全双工通信
全双工通信是指能同时做双向通信。 如电话系统。
13
§2.7 同步方式
• 异步传输
• 同步传输
14
§2.8 多路复用
多路复用是把两个以上的单独信 号合并起来。同时在一条通信线路 上进行传输。 多路复用主要有频分多路复用、 时分多路复用、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三种方法。
22
第二章 结束!
23
传输速率有两种表示方法:
• 比特/秒(b/s)
单位时间传送的信息量。
• 波特(baud)
指信号在调制过程中,调制状态每秒 转换次数
9
§2.6 通信方式
通信方式是指通信双方的信息交 互方式,可分为: • 单工通信 • 半双工通信 • 全双工通信
10
单工通信
单工通信就是指传送的信息始终是一 个方向,而不进行与此相反方向的传送 。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信号传播都是单工 传送的例子。
•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波高和 频率是连续变化的信号。 数字信号是离散的信号。合长距离传输。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比较:
5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转换
《计算机网络课程》PPT课件

14
第一章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体系
从物理结构上看,计算机网络又可定义为在协议控制下,由若干计算 机、终端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和通信控制处理机等组成的系统集合。 该定义强调计算机网是在协议控制下,通过通信系统实现计算机之间 的连接,网络协议是区别计算网络与一般的计算机互连系统的标志。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流行的观点,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按照网 络协议,以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将地理上分散且独立的计算机互相 连接起来形成的集合体。通常根据人们所处环境和研究的着眼点不同, 可采用不同术语。当着重研究网络资源共享问题时,可称作计算机网 络;当着重研究和分析通信方面问题时,常称作计算机通信网络。我 们对这两个术语将不加严格区分,一般都称作计算机网络。
实体与协议: 网络中的通信是指在不同系统中的实体之间的通信。 实体,是指能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东西,包括终端、应用软件、
通信进程等。 协议:跟在人与人之间交流一样,实体之间通信需要一些规则和
约定,例如,传送的信息块采用何种编码和怎样的格式?如何识 别收发者的名称和地址?传送过程中出现错误如何处理?发送和 接收速率不一致怎么办?简单地讲,通信双方在通信时需要遵循 的一组规则和约定就是协议。 协议的构成:协议主要由语义、语法和定时三部分组成,语义规 定通信双方准备“讲什么”,亦即确定协议元素的种类;语法规 定通信双方“如何讲”,确定数据的信息格式、信号电平等;定 时则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18
第一章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体系
提高可靠性表现在网络中各台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彼 此互为后备机,一旦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故障机的任务 就可由其它计算机代为处理,避免了单机在无后备使用情 况下,某些计算机故障导致系统瘫痪的现象,大大提高了 可靠性。
第一章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体系
从物理结构上看,计算机网络又可定义为在协议控制下,由若干计算 机、终端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和通信控制处理机等组成的系统集合。 该定义强调计算机网是在协议控制下,通过通信系统实现计算机之间 的连接,网络协议是区别计算网络与一般的计算机互连系统的标志。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流行的观点,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按照网 络协议,以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将地理上分散且独立的计算机互相 连接起来形成的集合体。通常根据人们所处环境和研究的着眼点不同, 可采用不同术语。当着重研究网络资源共享问题时,可称作计算机网 络;当着重研究和分析通信方面问题时,常称作计算机通信网络。我 们对这两个术语将不加严格区分,一般都称作计算机网络。
实体与协议: 网络中的通信是指在不同系统中的实体之间的通信。 实体,是指能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东西,包括终端、应用软件、
通信进程等。 协议:跟在人与人之间交流一样,实体之间通信需要一些规则和
约定,例如,传送的信息块采用何种编码和怎样的格式?如何识 别收发者的名称和地址?传送过程中出现错误如何处理?发送和 接收速率不一致怎么办?简单地讲,通信双方在通信时需要遵循 的一组规则和约定就是协议。 协议的构成:协议主要由语义、语法和定时三部分组成,语义规 定通信双方准备“讲什么”,亦即确定协议元素的种类;语法规 定通信双方“如何讲”,确定数据的信息格式、信号电平等;定 时则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18
第一章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体系
提高可靠性表现在网络中各台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彼 此互为后备机,一旦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故障机的任务 就可由其它计算机代为处理,避免了单机在无后备使用情 况下,某些计算机故障导致系统瘫痪的现象,大大提高了 可靠性。
完整计算机网络ppt课件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与传输介质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最 底层,负责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 接,提供透明的比特流传输服务。
传输介质
物理层接口与标准
物理层接口规定了物理层设备与传输 介质之间的电气、机械和功能特性, 常见的物理层接口标准有EIA/TIA232、EIA/TIA-499等。
ATM的特点:支持多种业务类型(如语音、数据 、视频等)、高速传输、低延迟、QoS保障。
ATM在网络中的应用:作为骨干网传输技术,提 供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帧中继技术
帧中继(Frame Relay)的基本概念
一种简化的、面向连接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采用变长帧作为传输单位 。
03
包括前导码、帧起始定界符、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长度字
段、数据字段和帧校验序列等。
无线局域网技术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概念:利用无线通信技 术构建的局域网,摆脱了有线网络的束缚。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IEEE 802.11系列标准,包括802.11a、802.11b、802.11g、 802.11n、802.11ac和802.11ax等。
01
02
03
应用层的基本概念
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 结构中的最高层,负责为 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和 应用程序接口。
应用层的功能
实现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交 互,包括网络应用、数据 传输、资源共享等。
应用层协议
HTTP、FTP、SMTP、 DNS等协议都属于应用层 协议,用于实现不同的网 络应用。
DNS域名系统
传输层
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差错和 流量控制,保证报文的正确传输, 同时向高层屏蔽下层数据通信的细 节。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精品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 计总结报告
课程设计指导老师:李峰
START HERE
时间:2015-7-1
课程设计要求:
任务一,设计一个基于UDP的点对点通信工具,实现点对点 的通信,如下图所示,用户发送的信息将在对方用户中显示, 显示内容包括“源IP+发送时间+发送内容”。
对方IP
对方端口号
对方IP
对方端口号
套接字编程原理分析:
注释: socket(), 使用前创建 一个新的套 接字; bind(),将 套接字地址 与所创建的 套接字号联 系起来; send()与 recv(),数 据的发送与 接收;
closesocket (),关闭套 接字。
服务器端:服务器端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启动一个监听的进程,开 放自己的端口号为8888,不断的监听是否有新的客服端进程向自 己发送连接请求,为每一个主动连接自己的客户端设置一个ID号 设置一个threads的容器用来管理客户端的线程。与客户端建立连 接,实现socket通信,对于服务器端是先接受数据流然后再发送 数据流,客服端发送过来的信息经服务器端然后转发到其他所有 的客户端,服务器端相当于中间的桥梁。
建立一个seversocket的 类svsocket
提示消息从容器vector中删除该 线程 表示该线程已经离开聊天室,
结束两者之间连接
创建一个容器用来管理 客户端进程
创建服务端接口
监听端口是否有消息传入如 果有的话接收信息 再将信息 发送到其他的所有的客服端
分配ID
监听线程
开始监听,监听是否有 客户端连接,有的话与
2、对UDP协议的认识和理解: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 中文名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是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 参考模型中一 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 送服务
课程设计指导老师:李峰
START HERE
时间:2015-7-1
课程设计要求:
任务一,设计一个基于UDP的点对点通信工具,实现点对点 的通信,如下图所示,用户发送的信息将在对方用户中显示, 显示内容包括“源IP+发送时间+发送内容”。
对方IP
对方端口号
对方IP
对方端口号
套接字编程原理分析:
注释: socket(), 使用前创建 一个新的套 接字; bind(),将 套接字地址 与所创建的 套接字号联 系起来; send()与 recv(),数 据的发送与 接收;
closesocket (),关闭套 接字。
服务器端:服务器端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启动一个监听的进程,开 放自己的端口号为8888,不断的监听是否有新的客服端进程向自 己发送连接请求,为每一个主动连接自己的客户端设置一个ID号 设置一个threads的容器用来管理客户端的线程。与客户端建立连 接,实现socket通信,对于服务器端是先接受数据流然后再发送 数据流,客服端发送过来的信息经服务器端然后转发到其他所有 的客户端,服务器端相当于中间的桥梁。
建立一个seversocket的 类svsocket
提示消息从容器vector中删除该 线程 表示该线程已经离开聊天室,
结束两者之间连接
创建一个容器用来管理 客户端进程
创建服务端接口
监听端口是否有消息传入如 果有的话接收信息 再将信息 发送到其他的所有的客服端
分配ID
监听线程
开始监听,监听是否有 客户端连接,有的话与
2、对UDP协议的认识和理解: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 中文名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是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 参考模型中一 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 送服务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精品PPT课件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 机)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吉林大学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IAC描述
• 18000多个电子管 • 1500个继电器 • 10000只电容和7000个电阻 • 重量30吨 • 占地面积170平方米 • 耗电150千瓦 • 运算速度每秒5万次 • 当时价值48万美元
价格低廉 • 应用:面向家电、计算器和二次仪表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吉林大学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微型计算机发展大致分为五代(2)
第二代:8位机发展阶段 • 从1973年到1977年 • 代表产品: Intel 8080/8085、MC 6800、
Z 80、R 6502 • 字长:8位 • 特点:指令系统比较完善,运算速度提高
一个数量级,寻址能力有所增强 • 应用:面向家电、智能仪表、工业控制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吉林大学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微型计算机发展大致分为五代(3)
吉林大学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微机原理及汇编语言
第 一讲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吉林大学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吉林大学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IAC描述
• 18000多个电子管 • 1500个继电器 • 10000只电容和7000个电阻 • 重量30吨 • 占地面积170平方米 • 耗电150千瓦 • 运算速度每秒5万次 • 当时价值48万美元
价格低廉 • 应用:面向家电、计算器和二次仪表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吉林大学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微型计算机发展大致分为五代(2)
第二代:8位机发展阶段 • 从1973年到1977年 • 代表产品: Intel 8080/8085、MC 6800、
Z 80、R 6502 • 字长:8位 • 特点:指令系统比较完善,运算速度提高
一个数量级,寻址能力有所增强 • 应用:面向家电、智能仪表、工业控制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吉林大学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微型计算机发展大致分为五代(3)
吉林大学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微机原理及汇编语言
第 一讲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吉林大学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Chapter-1-吉林大学计算机网络课件

第一章 概论
1.1 计算机网络发展、功能和组成 1.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 网络分层体系结构 1.5 实体间通信与服务 1.6 网络互连 1.7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
1.1 计算机网络发展、功能和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演变 计算机网络功能 计算机网络组成
2
计算机网络的演变
主要原则
功能相近的分在一层 每层的功能明确 边界信息要尽量少
目标
标准、对称、易于实现
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
1974年,IBM的SNA (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
32
1.4.3 ISO OSI参考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制定了开放系统 互连参考模型OSI。 模型的作用:解决网络之间不能兼容和不能 通信的问题。 模型的内容:分7个层次,每层解决一个问 题 ,共同描述计算机通信的过程。
38
传输层(Transport)
端到端的通信,把数据可靠的从一端用户进 程送到另一端用户进程。任务:
端到端的流量控制 端到端的差错控制
传输的信息单元是报文(Message)
39
会话层(Session)
两个计算机上的用户进程建立连接,双方互 相确认身份,协商会话连接的细节。
40
表示层(Presentation)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s,源于希腊语“ISOS”,平等之意。
33
OSI参考模型
应用层 Application 表示层 Presentation 会话层 Session 传输层 Transport 网络层 Network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物理层 Physical 网络层 Network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物理层 Physical 应用层 Application 表示层 Presentation 会话层 Session 传输层 Transport 网络层 Network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物理层 Physical
1.1 计算机网络发展、功能和组成 1.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 网络分层体系结构 1.5 实体间通信与服务 1.6 网络互连 1.7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
1.1 计算机网络发展、功能和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演变 计算机网络功能 计算机网络组成
2
计算机网络的演变
主要原则
功能相近的分在一层 每层的功能明确 边界信息要尽量少
目标
标准、对称、易于实现
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
1974年,IBM的SNA (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
32
1.4.3 ISO OSI参考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制定了开放系统 互连参考模型OSI。 模型的作用:解决网络之间不能兼容和不能 通信的问题。 模型的内容:分7个层次,每层解决一个问 题 ,共同描述计算机通信的过程。
38
传输层(Transport)
端到端的通信,把数据可靠的从一端用户进 程送到另一端用户进程。任务:
端到端的流量控制 端到端的差错控制
传输的信息单元是报文(Message)
39
会话层(Session)
两个计算机上的用户进程建立连接,双方互 相确认身份,协商会话连接的细节。
40
表示层(Presentation)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s,源于希腊语“ISOS”,平等之意。
33
OSI参考模型
应用层 Application 表示层 Presentation 会话层 Session 传输层 Transport 网络层 Network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物理层 Physical 网络层 Network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物理层 Physical 应用层 Application 表示层 Presentation 会话层 Session 传输层 Transport 网络层 Network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物理层 Physical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课件

描述网络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
4 带宽
网络中可以传输数据的速率。
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
OSI七层模型
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流程和协议。
TCP/IP协议
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协议。
网络传输介质
1
双绞线
常用于以太网的有线连接。
同轴电缆
2
用于电视和宽带网络。
3
光纤
提供高速传输和较长距离的连接。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课件
在这个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课件中,你将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OSI七 层模型、网络传输介质、局域网和广域网等等,以及网络设备、网络安全、 无线网络技术等内容。
引言
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
1 数据通信
数据在不同设备之间的传输和交换。
2 网络协议
用于控制和管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
3 网络拓扑
局域网和广域网
局域网(LAN)
覆盖较小的地理范围,例如办公楼或家庭。
广域网(WAN)
覆盖较大的地理范围,例如跨越城市甚至国家的 网络。
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1
交换机
2
用于在局域网内提供设备之间的通信。
3
路由器
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并控制数据的流 动。
防火墙
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DNS和DHCP
DNS(域名系统)
将
分配和管理网络设备的IP地址。
路由器和交换机
4 带宽
网络中可以传输数据的速率。
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
OSI七层模型
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流程和协议。
TCP/IP协议
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协议。
网络传输介质
1
双绞线
常用于以太网的有线连接。
同轴电缆
2
用于电视和宽带网络。
3
光纤
提供高速传输和较长距离的连接。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课件
在这个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课件中,你将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OSI七 层模型、网络传输介质、局域网和广域网等等,以及网络设备、网络安全、 无线网络技术等内容。
引言
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
1 数据通信
数据在不同设备之间的传输和交换。
2 网络协议
用于控制和管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
3 网络拓扑
局域网和广域网
局域网(LAN)
覆盖较小的地理范围,例如办公楼或家庭。
广域网(WAN)
覆盖较大的地理范围,例如跨越城市甚至国家的 网络。
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1
交换机
2
用于在局域网内提供设备之间的通信。
3
路由器
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并控制数据的流 动。
防火墙
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DNS和DHCP
DNS(域名系统)
将
分配和管理网络设备的IP地址。
路由器和交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