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守护生命》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各种危险。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但同时也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保护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实践演练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模拟生活中的危险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交流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实践演练的场景和道具,确保演练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成长过程中的照片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和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些生活中的危险案例,如火灾、溺水、交通事故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保护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保护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模拟生活中的危险场景,学会如何应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2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2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29.1 守护生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守护生命的内容,懂得爱护身体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救、自我护理的方法。
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个人心理培养精神养护重、难点:守护生命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正值跨年夜活动,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人行通道阶梯处底部有人失衡跌倒,继而引发多人摔倒、叠压,致使拥挤踩踏事件发生,23点55分,所有倒地没有受伤的人们都站了起来。
现场的哭喊与尖叫声和呼叫救护车的声音混成一团,赶来的医务人员和附近的热心市民对每一个倒地的人进行呼喊和心肺复苏,试图进行抢救。
此次事件共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1.你从上海踩踏事件中获得怎样的感悟?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爱生命。
守住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换,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幸福的种种可能;我们要善于根据情况选择有利了自身安全的生活与休闲方式,,不应当盲目跟风,否则可能发生不堪承受的后果。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爱护身体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教材P99)“探究与分享”(教材 P99 — 104)和“相关链接”(教材P101)等板块,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1.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爱护生命、身体的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生命的意义及价值2.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自己及他人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掌握一定的自救方法、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增强生命的韧性。
3.P100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和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自己的习惯爱好和身体健康与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以利于我们的学习与成长。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9.1 守护生命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课时《守护生命》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单元内容依据《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部分编排。
本课旨在通过活动、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学会对生命进行探索和思考,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发地付出关爱、珍重生命。
让我们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材分析】“珍视生命”是教材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珍视生命”主要围绕“守护生命”和“增强生命的韧性”两个框题组成。
第一框题“守护生命”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爱护身体,还需要养护我们的精神。
课旨在通过教学,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提升生命的品质,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对生命世界并不陌生。
一方面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存在,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比较缺乏对生命领域的探索与思考。
所以围绕“生命”的话题开展活动,能有效地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心理体验,从而很好地达到师生参与、感知、互动的教学效果,同时能进一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设计理念】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个教学环节都力求让学生参与其中,思考、体验感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知识生成,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并能够自觉的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学法指导】运用先学后教、学教互动、情景体验、感悟思考、案例分析等方法,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围绕重点内容开展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道理、培养情感。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 守护生命教案 (2)

课题:第九课 珍爱生命第1框 守护生命之爱护身体课型:知识新授 主备:文小娥 时间:2016年11月28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2.掌握一些爱护身体的具体做法。
能力目标: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爱护身体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2.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重难点:掌握一定的爱护自己身体的常识。
【导入】《一个有关有关生命的故事》视频导入。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母亲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生下来的,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
生命是宝贵的,守住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化,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幸福的种种可能;才能感受来自父母温暖。
守护生命首先我们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让我们一起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
(多媒体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生命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爱护自己的身体。
【自主学习】:(3min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P100--102页内容。
设计意图:设置本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通过欣赏别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生活。
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经验,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之上通过与组员之间的讨论,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爱护自己身体或者不注重自己身体的一些行为有更深的认识,从而养成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我的舞台我做主!瞧我的......(建议用时:3分钟)合作展示环节:(建议用时:10分钟)(根据自学的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跟随我们的主人翁小伟一起去看看他的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温馨提示:1、小组长到老师这里抽签决定你们各自小组要讨论并展示的话题。
2、结合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完成。
3、抽到点评的各小组,按照要求对展示小组的展示成果进行点评和补充,老师根据情况适时进行加分奖励。
情景片段一:小伟喜欢玩手机,于是他经常偷偷的躲在被窝玩手机到很晚,甚至有时一边充着电一边玩。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 守护生命 教案

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课时守护生命【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2、守护好精神,更需要关注精神养护。
3、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能力目标:1、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2、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
知识目标:1、知道爱护身体的重要性。
2、了解爱护身体的一些基本常识,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爱护身体的重要性。
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痛心!开学没几天就发生多起跳楼事件!2017年9月17日晚9点半,杭州滨江江南明月小区西区的某单元里,一名姑娘从19楼坠下,落在3楼平台上,当场死亡。
坠楼姑娘今年15岁,正在读初三。
据了解的,姑娘坠楼与家人的争执有关。
当时,姑娘被家人发现正在使用手机,家人提出反对意见,双方随即发生了一些争执。
2018年6月7日,某中学一名学生由于连续2年参加高考不够理想,压力过大,留下遗书后,跳楼身亡。
对此,人们议论纷纷,纷纷表达对这些花季学生的惋惜之情。
妈妈含泪告诉孩子:请这样珍爱生命...二、展示预习成果1.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2.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3.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4.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5.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守护生命”,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章第一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逐渐接触到社会的复杂性,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
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4.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
2.难点: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中困难和挑战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心理素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场景和道具,用于实践操作。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大自然的美景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和美好。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守护生命的案例,如遇到火灾、溺水等情况时如何自我保护。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守护生命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悦纳生命、珍爱生命,懂得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不轻言放弃,并能形成学会“感激”的心理;深刻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并能自觉树立追求人生价值的远大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爱护身体,养护精神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懂得关注自身内在感受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演,猜想等互动活动,提高了观察生活,反思生活的能力,通过讨论分享的探究活动,掌握了应对危险的自救自护的方法,通过分析问题,升华了精神力量对于生命的意义.2学情分析初一年级的孩子们对生命的理解还停留于身体层次的浅层认识,对待社会当中的伤害自己,甚至自虐轻生等现象总感觉离自己的生活很远,而实际上,当他们面临困惑与挫折的时候,往往把握不住青春期的冲动,当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已经有一些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负责任的行为。
遇到意外事件,孩子的办法更多只停留于口头,但脱口即答,往往需要更正的地方还有很多,如何从生命的角度看待自己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切实的学到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保护自己的方法,是本课想要完成的任务。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树立关爱自我,珍爱生命的意识,以一种理智健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深刻,心理学知识也很少,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的心理,初步学习从人的行为表现挖掘人的内在思想,并且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悦纳生命、珍爱生命,懂得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不轻言放弃,并能形成学会“感激”的心理;深刻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并能自觉树立追求人生价值的远大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爱护身体,养护精神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懂得关注自身内在感受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演,猜想等互动活动,提高了观察生活,反思生活的能力,通过讨论分享的探究活动,掌握了应对危险的自救自护的方法,通过分析问题,升华了精神力量对于生命的意义.4.1.2学时重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树立关爱自我,珍爱生命的意识,以一种理智健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1、守护生命需要养护我们的精神
2、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3、守护精神家园,传承民族文化
结束语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无论平凡,还是绚烂,我们都应珍视生命。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课 题
第九课 珍视生命 第一框题 守护生命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养护精神的要求,掌握养护精神的做法。
【能力目标】
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护自救的方法。
【知识目标】
知道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懂得维护身体健康是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知道可以采取哪些行动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知道什么时候都不能轻易伤害自己的身体,更不能放弃生命。
(三)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活动三:将学生分成小组,将收集到的有关地震、火灾、交通事故、洪水来临时的自救自护方法进行探究与分享
帮助学生在灾害或灾难发生时会自护自救,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养护精神
(一)守护生命需要养护精神,精神发育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制约
你怎样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小组讨论:材料中小伟的生活方式健康吗?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小组合作分享: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小伟的事例和反思,引导学生认识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活动二:情景再现
小菲的做法对不对?你怎样看待这件事情?
通过小菲的事例反思,引导学生认识守护生命要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教学重点
守护生命,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救自护常识。
教学难点
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小组讨论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29.1 守护生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守护生命的内容,懂得爱护身体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救、自我护理的方法。
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个人心理培养精神养护重、难点:守护生命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正值跨年夜活动,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人行通道阶梯处底部有人失衡跌倒,继而引发多人摔倒、叠压,致使拥挤踩踏事件发生,23点55分,所有倒地没有受伤的人们都站了起来。
现场的哭喊与尖叫声和呼叫救护车的声音混成一团,赶来的医务人员和附近的热心市民对每一个倒地的人进行呼喊和心肺复苏,试图进行抢救。
此次事件共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1.你从上海踩踏事件中获得怎样的感悟?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爱生命。
守住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换,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幸福的种种可能;我们要善于根据情况选择有利了自身安全的生活与休闲方式,,不应当盲目跟风,否则可能发生不堪承受的后果。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爱护身体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教材P99)“探究与分享”(教材 P99 — 104)和“相关链接”(教材P101)等板块,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1.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爱护生命、身体的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生命的意义及价值2.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自己及他人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掌握一定的自救方法、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增强生命的韧性。
3.P100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和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自己的习惯爱好和身体健康与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以利于我们的学习与成长。
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以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4.阅读课本101页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
概括说说健康的生活方式包含哪些内容?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有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
运动习惯:科学而适量的运动;卫生习惯:勤洗澡换衣、保护视力;健康意识:远离有毒不害物质、不滥用药物、定期检查身体建立健康档案、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信息、改掉不良嗜好。
5.结合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收集相关资料,探讨应对以下灾害或灾难的自救自护方法。
发生火灾:(1)熟悉环境,牢记出口,(2)、扑灭小火,惠及他人,(3)、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4)、不入险地,不贪财物,(5)、简易防护,蒙鼻匍匐,(6)、善用通道,莫入电梯,(7)、避难场所,固守待援,毛巾捂鼻、湿被护身,等等。
交通事故:(1)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惊慌失措。
拨打122求救电话。
(2)万一人被抛出驾驶室或车厢,应迅速抱住头,并缩成球状就势翻滚,其目的是减小落地时的反作用力,减轻头部、胸部的损伤,同时尽量远离危险区域。
(3)当翻车已不可避免,需要跳车时,应用力蹬双脚,增大向外抛出的力量和距离,不能顺着翻车的方向跳车,以防跳出后又被车辆重新压上。
(4)在撞车事故中,巨大的撞击力常常对人造成重大伤害。
为此,搭乘人员应紧握扶手或靠背,同时双脚稍微弯曲用力向前蹬,使撞击力尽量消耗在自己的手腕和腿弯之间,减缓身体向前冲的速度和力量。
(5)在公路上发生车祸时,要注意保护好现场,及时救护伤员,尽快报警,争取得到交通警察的帮助,防止造成交通堵塞。
(6)在车祸中,如果人的头颅、胸部和腹部受到撞击或挤压,即便仅是隐隐作痛,也要警惕内脏出血,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防止内出血突然加剧而导致死亡。
(7)车辆意外失火时,应破窗脱身打滚灭火。
(8)车辆落水时,先深呼吸再开车门。
汽车翻进河里,若水较深时,先不急于打开车门和车窗玻璃,因为这时车门是难以打开的。
此时,车厢内的氧气可供司机和乘客维持5至10分钟,应首先使头部保持在水面上,迅速用力推开车门或玻璃,同时深吸一口气,及时浮出水面。
地震自救:(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地震时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
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
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地震时,关火、灭火是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关火的机会有三次,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第二次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第三次在着火之后,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
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所以,要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地震时,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
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
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镇静地采取行动。
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
必须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
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地震发生后,宜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
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
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
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不同场所躲避要点:a、学校。
在学校中,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不要到阳台上。
震后有秩序地撤离。
b、行人。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c、行驶车辆。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d、楼房内。
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
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切记不可躲到床下,但可以躲到床边,床的面积大,承受重量过多时容易压倒床下的人,而床边可起到支撑作用),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
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e、在商店。
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
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
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
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可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震后自救:①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一定要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
②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③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但粉尘污染的防护需干燥的织物来捂住口鼻)。
④设法脱离险境。
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⑤维持生命。
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可用不透水的东西接水以备所需,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6.为什么要加强自救自护练习?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
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所以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养护精神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P102-103)7.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得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希望孩子们发现生命的美好,追求生命的美好。
8.人们为什么把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面对现实生活的复杂和残酷、莫测的变化费利德不忘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坚守自己心中美好的信念,并用这种信念感染他人,不放弃对生命的美好追求,并用这种思想影响他人,让被她关心了影响的儿童坚持向往美丽了善良,让人看到和感受到美好的力量。
所以被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9.(P103-104)探究与分享你参加过这些活动吗?说说你的体验与感受。
共青团宣誓让人感受到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所肩负的神圣使命。
参观博物馆让我们感受到祖国博大精深、悠久的历史文化;经典诵读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精美的文学艺术;茉莉花茶的制作让我们感受到祖国丰富、精湛民俗工艺文化。
10.拓展空间,在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方面,你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和改进?总结: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就是应当肯定的地方,不好的行为习惯与生活习惯都是应当调整与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