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素质测试卷(文言文部分)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质量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褶.皱(zhě)劫难.(nàn)骨骼.(gé)潮汐.(xī)B.遗骸.(hái)蟾蜍.(yú)彗.星(huì)携.带(xié)C.熔.化(róng)链.条(lián)深渊.(yuān)岛屿.(yǔ)D.追溯.(shuò)衍.射(yǎn)地壳.(qiào)陨.石(yǔn)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次第物候悬殊铜壶镝漏B.领域携带趋势草长鹰飞C.雾霭喧嚷枯躁坚定不移D.踪迹腐蚀山麓悬崖绝壁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
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B.眼前的一切都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混沌一片,扑朔迷离....,什么都看不清。
C.对于作文中的错字和病句,很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必太较真。
D.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4.(3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C.“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5.(3分)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当今的艺术仿佛....的灯光,3D..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舞台上扑朔迷离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光学仪器制造的视觉误差,等等。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欣赏专题测试卷

(一)阅读《三峡》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地意思.①不见曦月()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良多趣味(④属引凄异()⑤略无阙处()⑥夏水襄陵()⑦沿溯阻绝().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地意义相同地一组是()(分).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家富良马,其子好骑.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神情与苏黄不属、下列加点词地用法、意思相近地一组是().春冬之时何陋之有.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其境过清..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地一项是()(分).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地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地情怀、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地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说园陈从周我国造园具有悠久地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自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见,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地,提出来谈谈,姑名“说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地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地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地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地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地境界.山与水地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处理原则悉符画本.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曾经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地关系,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地启示.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地美妙境界.中国园林地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地枫杨、网师园地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地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一个地方地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地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长地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它与植物园有别,是以观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要能做到“园以景胜,景因园异”,那真是不容易.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国园林是各具风格地.古代园林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虽亭台楼阁,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功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地推敲,蕴藉有余味.在民族形式地探讨上,这些似乎对我们有所启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节选自《陈从周园林随笔》).下面地内容,不能直接体现“静中生趣”地一项是( )(分).绕池一周,有时走走,有时可驻足..止步槛前,细数清水中游动地鱼儿..坐在亭中,迎着清风等待欣赏月色..透过轩窗,注视墙上花影随风摇曳..下面对文段地理解和分析,正确地一项是( )(分).作者从我国造园历史发展过程地角度,介绍中国园林独树一帜地艺术风格..用拙政园和瘦西湖地例子作对比,说明中国园林移步换影和动中生趣之妙..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地例子,说明中国园林地建造要与大自然完全一致..中国园林地亭台楼阁和山水花木余味悠长,符合传统地民族欣赏艺术特性..文中说“中国园林是一个综合艺术品”,其艺术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分。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素质评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素质评价测试卷(90分钟10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下列字形及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襄.陵(xiānɡ) 陟倚绝(yǎn) 五色交辉B.属.引(zhǔ) 飞漱素湍.(tuān) 沉鳞竟跃C.猿.鸣(yuán) 御风鹦.鹉(yīnɡ) 重岩叠嶂D.缥.碧(piǎo) 长啸燕.然(yàn) 疏条交映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清荣.峻茂(茂盛) 晓雾将歇.(消散)B.欣然起行.(走) 长歌..怀采薇(大声喊)C.鸢飞戾.天(至、到达) 浅草才.能没马蹄(刚刚可以)D.一百许.里(表示约数) 单车欲问.边(慰问)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沿溯阻绝.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C.春冬之.时欲界之.仙都D.负势竞上.横柯上.蔽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蝉则千转不穷C.争高直指,千百成峰D.窥谷忘反5.下列作家、作品、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黄鹤楼》——崔颢———唐代B.《与朱元思书》——吴均——唐代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D.《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6.根据提示,填写空缺部分。
(8分)(1)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2) ,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4)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 ”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崔颢登楼远眺,把乡愁揉进浩渺的烟波,低叹:“ ? ”(《黄鹤楼》) 7.(广安中考)综合性学习。
(7分)材料一今年“五一”假期,八方游客畅游广安山水,领略广安魅力。
红色旅游景区小平故里景区接待游客4.4万人次,华蓥山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8万人次。
材料二今年4月30日,在广安华蓥市双河街道的高顶山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施工现场,200余名工人正在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施工。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练习题

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训练测试卷(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嵋或激)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二)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L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略无阙处 --------------- (2)虽乘奔御风风 --------------------------------(3)负势竞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峰息心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口.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练习 专题测试卷七 文言文阅读(对比、课外)【含答案】

专题测试卷七 文言文阅读(对比、课外)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一、文言文对比阅读(44分)(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
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屋舍俨然(2)阡陌交通(3)或请重法以禁之(4)自是数年之后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问所从来,具答之B.民之所以为盗者C.上哂之曰D.或请重法以禁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4.桃花源是个美好的地方,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文中的话来说,是因为那里没有 和 。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地方的目的是什么?(4分)(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15分)[甲]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能力测试卷及答案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能力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荻.港(dí)澎湃锐不可当.(dàng)迎风招展B.要塞.(sài)咆哮惊心动魄.(pò)临空翔舞C.翘.首(qiáo)慷慨摧.枯拉朽(cuī)屏声敛气D.娴.熟(xián)桅杆震耳欲聋.(nóng)无怨无悔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儿童剧《芝麻开门》剧情抑扬顿挫....,台词诙谐幽默,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称赞。
B.春天的公园,阳光明媚,草长莺飞....,我们一家人徜徉其中,尽享美景。
C.在海军建军70周年阅兵式上,人民海军挥戈闯大洋,砺剑海天间,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D.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和科技是相辅相成....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你可以在因特网上阅读到以前无缘见到的珍贵文件、书籍、录音和影像资料。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D.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我们的情感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5、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制造”“报答”“维护”“分析”这几个词的词性相同。
B.“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蠢笨的企鹅,胆怯的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身体躲藏。
D.“你说说看!”李经理严肃地说,“怎么让市场复活?”解说:这个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6、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加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加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面语段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要塞(sài) 凛列振聋发聩锐不可当(dǎng)B.颁发(fēn) 仲栽殚精竭虑屏息敛声(liǎn)C.悄然(qiāo) 镌刻眼花撩乱摧枯拉朽(xiǔ)D.翘首(qiáo) 凌空惨绝人寰一丝不苟(gǒu)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B.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
C.太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这秀美的湖光山色。
D.这座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已整修完毕。
整座庙宇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高新技术的运用,电视机的价格比三年前降低了两倍。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 900万,避免约1 100万人不因吸烟而死亡。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夸张)B.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反问)C.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
(比喻)D.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拟人)6、给下面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相传老虎可以蹬踩江中的一块巨石,跳过金沙江②形成了世界上最壮观的大峡谷,峡谷中最窄的地方就是著名的虎跳峡景观③当年尧茂书的探险队就曾经在此漂流,虽英雄壮志未酬身先去,此地却因此而名声大振④湍急的金沙江流经石鼓镇长江第一湾之后,忽然掉头北上⑤从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之间的夹缝中硬挤了过去A.①④⑤③②B.④⑤②①③C.①⑤②③④D.④⑤②③①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粗糙(cāo)酒肆(sì)黝黑(yòu)广袤无垠(máo)B. 匿名(nì)禁锢(kù)畸形(jī)杳无消息(yǎo)C. 吹嘘(xū)佃农(diàn)戾天(nì)深恶痛疾(è)D. 诘责(jié)滞留(zhì)锃亮(zèng)颔首低眉(hàn)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客人身份尊贵, 上级领导十分重视, 她小心翼翼地接待他, 幸好没出什么问题。
B. 经过老师深恶痛疾的一番教导, 他下定决心改正错误, 争取用好成绩回报父母。
C.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 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D.连续多日的暴雨让山洪暴发, 良田被淹, 灾情扣人心弦, 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时候到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新春佳节, 万家团圆, 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 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B. 一首首诗, 一段段合唱, 一幕幕短歌剧, 在两小时之内, 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 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 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 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5.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 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2)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 朝上倒竖。
(3)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 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4)髙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 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A. 比喻引用排比夸张B. 拟人夸张比喻比喻C. 比喻比喻比喻夸张D. 拟人引用排比夸张6.结合语境,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排序合理的一项是()①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 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②也许, 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 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③在中国看水, 看中国的水, 最好到黄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素质测试卷(文言文部分)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俨.然(⍓②⏹) 豁.然(♒◆❺) 黄发垂髫.(♦♓②☐) 怡.然自乐(⍓⑩)B.间隔.( ♓④⏹) 诣.太守(⍓❶) 惟吾德馨.(⌧⑨⏹) 案牍.(♎❼)C.甚蕃.(♐①⏹) 淤.泥(⍓❻)...亵.玩(⌧♓⑧) 石青糁.之(♦③⏹)D.决眦.( ⓿) 泣幽咽.(⍓⑧) 老妪.(⍓❾) 戍.(♦♒❾)2、选出加点字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A.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独子其子B.为: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C.兴:是故谋闭而不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D.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3、指出下列理解错误的的一项( )A.《陋室铭》开头作者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概括全文主旨。
B.《大道之行也》构建了一个美好的“大同”社会。
“大同”指“既和且平”,“和”指的是民众和睦,没有阶级剥削压迫,“平”指的是人人平等。
C.《桃花源记》作者开头写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桃花源的神秘性,引起阅读兴趣。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破”、“深”使人怵目惊心,满目凄然。
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忧伤气氛。
4、下列古诗中吟咏的是哪种花?请将正确的判断选择出来。
()①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②一朵忽先变,白花皆后香。
欲传春消息,不怕雪里藏。
③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④翠盖亭亭好护侍,一枝艳影照清漪。
鸳鸯家在烟波里,曾见田田最小时。
A菊花梅花桂花荷花B梅花荷花桂花菊花C菊花雪莲桂花荷花D荷花梅花桂花菊花5、根据原文填空。
(1)《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句子:,,。
(2)《陋室铭》的中心句:,。
(3)有人说“近墨者黑”,但也有人说“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 ,。
(4)《春望》的颔联是:,。
(5)《春望》中表现诗人忧思沉重的句子:,。
(6)《石壕吏》中写兵役苛酷的句子:。
写战争惨烈的句子:。
6、你知道莲花还有哪些别名?有关莲的诗歌你能写几句?请各写两个以上。
别名:诗句:① ,。
②,。
7、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
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
8、译密码。
下面有九条短语,每条短语前都有一个“密码”,它暗指短语中的一个字。
只要你把“密码”含义破译出来,就能从每条短语中选出一个字,再组成一句话。
③自卫反击⑩爱憎分明⑤生气勃勃⑥蛮不讲理④文质彬彬⑧黑白分明⑥大有作为⑤以礼待人⒁貌合神离密码:一句话:9、主持人把木工用折尺拉直量桌子长度,然后恢复原状。
请同学据此猜一古代科学家,一爱国诗人。
科学家爱国诗人10、伊拉克战争以美军控制伊首都巴格达而告终。
但战争初期,美军曾遇伊军顽强抵抗,一度在巴格达城外受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摆出了一副要与美军在城内决一死战的架势。
对此,各国媒体纷纷认为美军的“速胜论”遭到了挫败,有的媒体甚至干脆把巴格达称之为“萨达姆格勒”(人名加上“格勒”是前苏联给城市命名的常用方式)。
请结合历史知识说说“萨达姆格勒”的含义。
注:①列宁格勒保卫战:苏德战争期间,挫败了德军的封锁,把德军从列宁格勒击退到220——280公里外。
②斯大林格勒:二战的转折点。
德军伤亡惨重。
二、阅读理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1、《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了的写法。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自然的引出文章的主旨——颂扬“□□□□”。
“,。
”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全文表达了一种的节操和的情趣。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 (4)无案牍之劳.形( )1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14、翻译下面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15、用文中原句填空。
(1)写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2)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3)写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的句子是“,。
”1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鲜.有闻()香远益.清()18、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9、理解填空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
②短文以莲花为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③从上下文连贯来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④第一段中,作者描写了“莲”美好的形象,是从它的、、和等方面,将莲人格化,把它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中君子”。
⑤第二段中,作者把菊喻作,用它的蕊寒香冷表现人的;把牡丹喻作,用它的浓丽妖艳表现人的;把莲喻作,用它的纤尘不染表现人的。
这些比喻运用得巧妙而贴切。
20、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是怎样的一个人?21、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
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理由。
①最喜爱的花②喜爱的原因22、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答: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23、读文填空。
(1)船头共坐三人,东坡居,佛印居,鲁直居。
东坡的外貌特征是,佛印的外貌特征是。
(2)从“苏黄共阅一手卷”的情景来看,说明这两人正在,表现了他们。
苏、黄二人与佛印相比,佛印的神情、气质大不相同,说明他,表现了他。
作者对人物生动细腻的描绘,具体说明了王叔远雕刻的精湛技艺,照应了本文开头的“ ”这句话。
24、文中交待了三人及其位置,其中突出了谁的主人地位?紧扣了本文所说明的什么主题?25、翻译下列句子。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6、文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对苏、黄二人姿态的说明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27、该文段共有7句话,其结构图示应为()A ① B①C ① D①28、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作者主要采用了的说明方法。
29、文中“左臂挂念珠倚之”的“之”指代的是()A左臂 B船 C左膝 D右臂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0、体会加点词语的深层含义。
①有吏夜.捉人②如闻..泣幽咽③妇啼一何..苦④急.应河阳役31、诗中描写石壕吏的凶狠和老妇的哀怜的句子是:,其中最明显的对照的字是,这体现了诗人的感情。
32、“出入无完裙”表明什么情况?33、下面诗句表现了老妪什么样的思想和心理?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34、“妇人”致词分三层,第一层写,第二层写,第三层写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5、诗中“烽火”本指,这里借指;“”一句写战乱频繁和残酷,而“家书抵万金”则抒发了作者的真挚感情。
36、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蕴涵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37、体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抒情方式及含义。
三、课外阅读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38、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四种景,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第三、四两句写情,所抒的情与一、二的景,形成。
39、一个欲字,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其修辞手法是。
40、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试简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鸟说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
桂之上日有声唁唁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乌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
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
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彀,无有。
问之,则某氏僮如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41、解释句中加点词。
①巢大如盏.盏:②小不能盈掬..盈掬:③手下鸣乃已.已:④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翼:42、译句: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答:43.作者对鸟儿的遭遇是什么态度?答:4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答:阅读(纪昌学射),回答问题。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二年之后,虽锥未倒眦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氅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