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鲁科版必修2综合练习4

合集下载

新教材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课时练习题 含解析

新教材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课时练习题 含解析

鲁科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 - 2 - 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 2 - 第1课时原子结构.............................................................................................. - 2 -第2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 - 7 - 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 12 - 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 - 12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 17 - 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22 - 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 22 -第2课时研究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 27 -第3课时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34 - 微项目海带提碘与海水提溴——体验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际应用................. - 41 -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 - 45 - 第1节化学键与物质构成........................................................................................ - 45 - 第2节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 50 - 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及转化形式........................................ - 50 -第2课时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重要应用——化学电池.................................. - 56 - 第3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 63 -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快慢................................................................................ - 63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 71 - 微项目研究车用燃料及安全气囊—利用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 - 78 - 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 80 - 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 80 - 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性质与结构特点................................................ - 80 -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同分异构现象............................................ - 86 - 第2节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 - 93 - 第1课时从天然气、石油和煤中获取燃料石油裂解与乙烯 .................... - 93 -第2课时煤的干馏与苯.................................................................................. - 100 -第3课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 107 - 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 113 - 第1课时乙醇.................................................................................................. - 113 -第2课时乙酸.................................................................................................. - 118 -第3课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 125 - 微项目自制米酒—领略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 .............................................. - 130 -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课时原子结构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是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②原子不能再分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④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发生变化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⑤答案 D解析所有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①正确;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可以再分,②错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③正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为离子,④错误;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⑤正确。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模块综合测评.docx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模块综合测评.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模块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含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126C【解析】A项,应为136C;B项,应为,C项,应为CH2===CHCH3。

【答案】 D2.鉴别戊烷、戊烯、乙酸溶液和乙醇溶液,可选用的最佳试剂是()A.溴水B.金属钠、石蕊试液C.石蕊试液、溴水D.KMnO4酸性溶液、石蕊试液【解析】遇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乙酸溶液;与溴水反应使溴水退色的是戊烯;乙醇和戊烷虽都不能与溴水反应,但戊烷与溴水溶液分层,橙红色在上层;不分层的是乙醇。

【答案】 C3.镭(Ra)位于周期表的第7周期第ⅡA族。

下列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化合物中呈+2价B.单质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C.氢氧化物呈两性D.碳酸盐难溶于水【解析】根据第ⅡA族Mg、Ca等性质,以及Ra的金属性比Mg、Ca更强可推测出Ra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答案】 C4.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同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C-,B2+与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A.它们的原子序数:A>B>CB.它们的原子半径:C>B>AC.离子半径:A2->C->B2+D.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C>A>B【解析】它们的原子半径应是B>A>C。

【答案】 B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C.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解析】A项正确,如NaOH;B项正确;C项不正确,如HCl;D项正确,如NH4Cl。

【答案】 C6.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

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96680069】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B.铝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C.图Ⅰ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图Ⅱ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解析】B项,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C项,没有形成闭合回路;D项,应为放热反应。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3.0分,共45分)1.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碘升华B.酒精溶于水C.冰融化成水D.氯化氢气体溶于水2.某同学用如图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盐酸可全部被消耗B.Ⅱ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证明Cl2有漂白性C.Ⅲ图中:生成棕色的固体,证明Cl2有强氧化性D.Ⅳ图中:光照后量筒中气体体积减小,说明甲烷与Cl2发生了加成反应3.下列粒子中质量最小的是()A.质子B.中子C.电子D. H+4.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①1 mL乙酸乙酯和3 mL水 ; ②1mL溴苯和3mL水;③1 mL乙酸和3 mL水。

图中三支试管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为()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5.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是加成反应,下列过程与加成反应无关的是()A.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颜色变浅B.乙烯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褪去C.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乙醇D.乙烯与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纯净的一氯乙烷6.根据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的共同特征,可把、、三种微粒归为一类,下列微粒可以归为此类的是()A. B. C. D.7.苯的结构简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苯分子中形成的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C.苯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D.苯可以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8.如图是一种检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

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并继续通气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退去。

则D瓶中盛有的是()A.浓H2SO4B.饱和NaCl溶液C.浓NaOH溶液D. Ca(OH)2悬浊液9.一种新型环保电池是采用低毒的铝合金(丢弃的易拉罐),家庭常用的漂白水、食盐、氢氧化钠(化学药品店常见试剂)等原料制作的。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内容综合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内容综合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内容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3.0分,共45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非金属单质氯气、白磷、金刚石等都含有非极性键B.化合物氯化氢、硫酸、甲烷中都含有极性键C.氧化物二氧化碳、三氧化硫、过氧化钠中都含有共价键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共价键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机反应常伴有副反应发生B.有机反应多为可逆反应而且比较缓慢C.有机物和无机物都有可能是电解质D.有机物只能来源于有机体3.下列关于试剂保存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固体保存在带有橡胶胶塞的细口瓶中B.碳酸钠溶液保存在带有橡胶塞的广口瓶中C.金属钾保存在煤油中D.过氧化钠密封在带玻璃塞的广口瓶中4.下列关于乙烯的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B.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易断裂C.乙烯分子不具有同分异构体D.乙烯分子中的C==C键很难断裂5.不能用来检验石蜡油分解产物的试剂是()A.溴的四氯化碳溶液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澄清石灰水D.溴水6.葡萄糖作为营养剂供给人体能量,在人体内发生的主要反应是()A.氧化反应B.取代反应C.加成反应D.水解反应7.对于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都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和0.08 mol·L-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A.c1∶c2=1∶3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 X和Y的转化率相等D.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 mol·L-18.可逆反应X2+3Y22Z2在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v)与时间(t)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t1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t1~t2,逆反应速率逐渐减小C.t2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D.t2~t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9.范德华力为a kJ·mol-1,化学键为b kJ·mol-1,氢键为c kJ·mol-1,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A.a>b>cB.b>a>cC.c>b>aD.b>c>a10.聚氯乙烯简称PVC,是当今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热塑性塑料之一。

鲁科版化学必修2综合测评试题及详解

鲁科版化学必修2综合测评试题及详解

综合测试(二)(100分,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4分)1.某元素二价阴离子的核外有18个电子,质量数为32,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的中子数为( )A.12B.14C.16D.18解析:M 2-有18个电子,所以M 原子有16个电子,其质子数也为16,N=A-Z=32-16=16。

答案:C2.原子序数从3—10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的是( )A.电子层数B.电子数C.原子半径D.化合价解析:3—10号元素是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化合价没有明显规律,最高正价递增。

答案:B3.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答案:A4.等质量的Na 分别与过量重水(O H 221)和纯水(O H 211)完全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O H 221和O H 211的质量相等时,反应后放出的气体质量相等B.当O H 221和O H 211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后放出的气体体积相等(标准状况)C.当O H 221和O H 211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后放出的气体质量相等D.当O H 221和O H 211的质量相等时,反应后生成的溶液中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解析:O H 221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0,O H 211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

当质量m 相等时,20m mol <18m mol 。

纯水放出气体质量为18m mol÷2×2 g·mol -1=18m g ,重水放出气体质量为20mmol÷2×4g·mol -1=10m g 。

重水放出的气体质量大,当物质的量n 相等时,纯水放出H 2质量为2nmol×2 g·mol -1=n g ,重水放出D 2质量为2n mol×4 g·mol -1=2ng 。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复习测试习题集(含解析答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复习测试习题集(含解析答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复习测试习题集目录1.1.2 核外电子排布练习1.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练习1.3.1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练习1.3.2 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练习2.1.1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练习2.1.2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练习2.2.1 化学反应的快慢练习2.2.2 化学反应的限度练习2.3.1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练习2.3.2 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练习3.1.2 有机物的结构练习3.2.1 石油的干熘练习3.2.2 煤的干熘苯练习3.3.2 酯和油脂练习3.3.3 糖类蛋白质练习3.4 塑料橡胶纤维练习必修二期中测试题必修二期末测试题A组——双基达标1.下列电子层上的电子能量一定最低的是()A.K层B.最外层C.次外层D.L层答案: A2.下列粒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的是()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电子总是尽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上,故A错;最外电子层最多可排8个电子,故B错;倒数第二层最多可排18个电子,故C错。

答案: D3.(2011·佛山高一质检)下列化学符号表示同一种元素的是()A.只有①③B.①②③C.只有②③D.全部解析: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由给出符号可知①、②、③核内质子数均为17,为同一种元素。

答案: B4.(2011·泉州高一质检)下列结构示意图所代表的微粒中,最难发生化学反应的是()解析:A项表示的是Ne原子,B项表示的是Al3+,C项表示的是Cl-,D项表示的是S2-。

Ne是稀有气体元素,它及其他的稀有气体原子具有非常稳定的电子层结构,极难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 A5.(2011·宝鸡高一质检)某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K电子层和L层电子层电子数之和等于M电子层和N电子层电子数之和,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A.30 B.20C.12 D.17解析:据题意,结合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规律可知,该元素原子核外K层上有2个电子,L层上有8个电子,M层上有8个电子,N层上有2个电子,因此核外共有20个电子,则核外电荷数为20。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作业4.docx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作业4.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关系密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B.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C.元素周期律揭示了众多的化学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变化规律D.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解析】元素周期律是编排元素周期表的理论依据,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答案】 B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的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都在ⅡA族B.ⅠA族元素都是典型的金属元素C.氟、氯、氧、氮四种元素都是ⅦA族的元素D.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解析】氦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位于0族,A错;ⅠA族中氢为非金属元素,B错;氧在ⅥA族,氮在ⅤA族,C错。

【答案】 D3.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知该元素原子的()①质量数②周期数③核外电子数④中子数⑤族序数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③正确;又根据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以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即周期数和族序数,②、⑤均正确。

【答案】 B4.(2013·枣庄高一质检)下列关于ⅡA族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都是+2价B.元素的单质都呈亮白色C.有的元素的单质可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D.其中包括被誉为“国防金属”的元素【解析】第Ⅱ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有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易失去,因此,第ⅡA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都是+2价;元素的金属性较强,单质的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

镁的合金大量用于制造飞机、导弹等,因此被誉为“国防金属”。

【答案】 CXYZ5.(2013·菏泽高一质检)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B.Y的最高化合价为+7C.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D.3种元素的单质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解析】由于X、Y、Z都属于短周期,则X一定是第1周期,而第1周期只有两种元素,X一定是He,不难判断出Y、Z分别为F、S。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二下学期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综合练习.docx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二下学期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综合练习.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班级姓名座号1. 如图是某有机物的比例模型,有关该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可能含有羟基B.分子中可能含有羧基C.分子中可能含有氨基D.该物质的分子式可能是C3H6O32. 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8O,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分析有3个吸收峰,且峰面积比为3∶2∶3,则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A CH3CH=CHCH2OHB CH3CH2CH2CHOC CH3CHCHOD CH3COCH2CH333. 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7种B.8种 C.9种 D.10种4. 下列除杂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下通入Cl2,生成液态CH2Cl—CH2Cl,气液分离②除去CO2中少量的乙烯:通过酸性KMnO4溶液③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用NaOH溶液中和,然后蒸馏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加入生石灰,然后蒸馏⑤除去甲苯中的苯甲酸:加入NaOH溶液后,静置分液A.①②B.②③ C.②④⑤ D.②⑤5. 已知分子式为C10H14的分子,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使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烷基,它与液溴在还原铁粉存在下,反应生成物结构有3种。

则此烷基的结构有( )A.2种B.3种 C.4种 D.5种6. 某气态有机物R含C、H、O三种元素,现已知下列条件:①R中含碳的质量分数②R中含氢的质量分数③R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④R对H2的相对密度⑤R的质量,现在要确定R的分子式,至少需要知道( )A.①②B.①②④ C.①②⑤D.③④⑤7. 分子式为C5H7Cl的有机物,其结构描述不可能是( )A.只含一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B.含有两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C.含一个双键的环状有机物 D.含有一个三键的直链有机物8. 婴儿用的一次性尿片中有一层能吸水保水的物质。

下列高分子中有可能被采用的是( )9. 以溴乙烷为原料制备1,2-二溴乙烷,下列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A .CH 3CH 2Br ――→NaOH 水CH 3CH 2OH ――→浓H 2SO 4170℃CH 2===CH 2――→Br 2CH 2BrCH 2Br B .CH 3CH 2Br ――→Br 2CH 2BrCH 2BrC .CH 3CH 2Br ――→NaOH 醇CH 2===CH 2――→HBr CH 2BrCH 3――→Br 2CH 2BrCH 2Br D .CH 3CH 2Br ――→NaOH 醇CH 2===CH 2――→Br 2CH 2Br —CH 2Br 10. 已知维生素A 的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关于它的正确说法是( )A .维生素A 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酚类物质B .维生素A 的1个分子中有3个双键C .维生素A 的1个分子中有30个氢原子D .维生素A 具有环已烷的结构单元11.欲从苯酚的乙醇溶液中回收苯酚,有下列操作,合理的步骤是( )①蒸馏 ②过滤③静置分液 ④萃取⑤通入过量的CO 2 ⑥加入足量金属钠⑦加足量的NaOH 溶液 ⑧加足量浓Br 2水⑨加入乙酸与浓H 2SO 4混合液并加热A .⑥⑤④③B .⑦①⑤③C .⑧②⑤③D .⑨①⑤③12. 从葡萄籽中提到的原花青素结构如图所示,它具有生物活性,如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等,可防止机体内脂质氧化和自由基的产生而引发的肿瘤等多种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鲁科版必修2 综合练习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

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A.浓硫酸与水 B.生石灰与水 C.熟石灰与水 D.氯化钠与水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不可能存在非极性键B.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共价化合物中C.由极性键结合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D.极性分子中可能含有非极性键3.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

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A 无机物B 有机物C 盐类D 非金属单质4.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三聚磷酸钠Na5P3O10)原因是()A.会刺激皮肤 B.会腐蚀下水道C.会引起白色污染 D.会造成水质富营养化,使水质变坏5. 1998年山西朔州发生假酒案,假酒中严重超标的有毒成份主要是()6.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将甲苯、己烯、四氯化碳、乙醇、KI溶液、H2S水溶液区别开的试剂是( )A、KMnO4酸性溶液 B、溴水C、碘水D、AgNO3溶液7.2001年9月1日将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酱油中3—氯丙醇(ClCH2CH2CH2OH)含量不得超过10-4%。

相对分子质量为94.5的氯丙醇(已知-OH基和-Cl不能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共有()。

A.2种B.3种C.4种D.5种8.一定质量的乙烯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完全吸收燃烧后所生成的CO2气体需要200ml,2mol/L的NaOH溶液,则28g乙烯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可能是()A.5QB.5Q~ 10QC.10QD.大于10Q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有1~2选项符合题意)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量需要。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

根据上述信息,完成第9、10题:9.下列关于天然气水合物中两种分子极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两种都是极性分子 B.两种都是非极性分子C.CH4是极性分子,H2O是非极性分子 D.H2O是极性分子,CH4是非极性分子10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H2O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A.CH4·14H2O B.CH4·8H2O C.CH4·327H2O D.CH4·6H2O1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的原因是 ( ) A.回收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回收其中石墨电极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它物品D.防止电池中汞、镉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煤和石油经过亿万年才能形成的,那么亿万年后地球还会形成煤、石油,因此,二者属于可再生能源C.要使燃料燃烧只需要大量的氧气D.汽车排出大量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CO 和NO 会污染大气13.下列变化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通入溴水中B.乙烯使KMnO 4(H +)溶液褪色C.乙烯通过浓H 2SO 4D.乙烯在磷酸做催化剂条件下与水反应14.石油中常会有少量硫醇,因而产生难闻气味。

硫醇是基(—SH )与链烃基相连的含硫化合物,其性质与醇类有相似之处。

但是,由于基的存在,也导致硫醇有一些醇类所没有的化学性质,例如,硫醇能跟NaOH 溶液反应生成盐,硫醇在空气中能被氧化等等。

根据信息,判断下列关于硫醇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A.沸点:C 2H 5SH>C 3H 7SH B.还原性:C 2H 5SH>C 2H 5OH C.水溶性:C 2H 5SH>C 2H 5OH D.酸性:C 2H 5SH>C 2H 5OH15.某有机物A 的分子式为C 5H 11Cl ,分析数据表明,A 分子中有两个-CH 3,两个-CH 2-,(A )3种 (B )4种 (C )5种 (D )8种16.在烃分子中去掉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双键是吸热反应,大约需要117kJ/mol~125kJ/mol 的热量,但1,3—环己二烯失去2个氢原子变成苯是放热反应,放出热量为23.4kJ/mol ,以上事实表明( )A. 1,3—环己二烯加氢是吸热反应B.苯加氢生成环己烷是吸热反应C.1,3—环己二烯比苯稳定D.苯比1,3—环己二烯稳定17.化学工作者把烷烃、烯烃、环烷烃、炔烃……的通式转化成键数的通式,给研究有机物分子键能大小的规律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设键数为I ,则烷烃中碳原子数与键数的关系的通式为C n I 3n +1,烯烃、环烷烃中碳原子数与键数的关系的通式为C n I 3n ,则苯的同系物中,碳原子数与键数关系的通式为A.C n I 3n -1B.C n I 3n -2C.C n I 3n -3D.C n I 3n -418.将气体甲通入液体乙中得一混合液,取一定质量的该混合液进行完全燃烧实验,生成CO 2、H 2O 的质量与甲气体在混合液中质量分数关系如下图所示,甲、乙组合正确的是( )A.乙烯 环己烷(C 6H 12)B.甲烷 苯C.乙炔(C 2H 2) 苯D.乙烷 乙醇三、填空题19.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的组成。

下图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化学式常用的装置,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

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①A 装置中分液漏斗盛放的物质是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C 装置(燃烧管)中CuO 的作用是 。

③写出E 装置中所盛放物质的名称 ,它的作用是 。

④若将B 装置去掉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什么影响? 。

⑤若准确称取1.20g 样品(只含C 、H 、O 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

经充分燃烧后,E管质量增加1.76g,D 管质量增加0.72g,则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 。

⑥要确定该有机物的化学式,还要 。

20.三氯化铁是中学化学实验室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试剂。

某同学利用废铁屑(含少量铜等不与盐酸反应的杂质)来制 备FeCl 3·6H 2O ,该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 中放 有废铁屑,烧杯中盛有过量的稀硝酸,实验时打开a 、关闭 b ,从分液漏斗内向A 中滴加过量盐酸,此时溶液显浅绿色, 再打开b 进行过滤,过滤结束后,取烧杯内溶液倒入蒸发皿 中加热,蒸发掉部分水并除去多余的HNO 3,再降温结晶得 FeCl 2·6H 2O 晶体,填写下列空白:(1)滴加盐酸时,发现反应速率比盐酸与纯铁粉的反应快,其原因是。

(2)烧杯中稀HNO 3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3)整个实验过程中,弹簧夹a 必须始终打开,其目的是。

(4)若不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制取FeCl 3·6H 2O ,而是直接将溶液加热至无气体放出,最终得到的固体是 (写化学式)21.与立方烷具有相同最简式的一种有机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是立方烷的一半,该分子是由HC≡CH合成的,它是合成某种橡胶的中间体,它也有多种同分异构体。

(1)它的一种链式结构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该同分异构体的分子中,所有的原子是否共面,所有的碳原子是否共线。

(2)它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的每个碳原子均达到饱和,且空间构型中碳与碳之间的夹角都相同,该同分异构体的分子中直接键合的三个碳原子间的夹角是,请画出它的空间构型。

2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就开始制造烷基苯基磺酸盐以代替肥皂。

1930年,美国National Aniline公司正式将烷基苯磺酸钠作为廉价的合成洗涤剂销售。

这种产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5~1950年间迅速普及。

在日本,利用硬性型ABS(带支链的烷基苯磺酸盐)的合成洗涤剂的产量,在1963年已超过肥皂。

但是随着合成洗涤剂消费量的增加,引起了河川发生泡沫等污染水质的问题。

因而改用对微生物降解性良好的软性型LAS(直链烷基苯磺酸盐)。

(1)软性型LAS最常见的是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其结构中与肥皂(C17H35COONa)的憎水基团-C17H35相当的基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生活实际,同浓度的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与肥皂溶液的碱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

(2)烷基苯磺酸钠用作洗涤剂时,需配加三聚磷酸钠、硅酸钠等助洗剂。

当洗涤用水硬度较大时,洗衣粉与肥皂相比,__________洗涤效果较好,原因是肥皂__________________。

(3)1999年1月1日开始的太湖流域禁磷行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加酶洗衣粉中含有碱性蛋白酶,它对洗涤________________类污渍效果极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盆烯是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其结构如右图:(1)请推断盆烯的一氯取代物的异构体数目;二氯取代物的异构体数目。

(2)在现代化学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用盆烯合成多聚乙炔,这是一种具有庞大线性结构的共轭体系可作为分子导线使用:为此人们设计了作为分子导线的分子开关(分子开关广泛用于最新发展的分子计算机中),其中构思最为巧妙的莫过于Six1和Higelin所设计并合成的N一邻羟亚苄基苯胺光控分子开关。

试通过分析判断,在上述两种状态中,(I)式可使电路处于(断开、闭合)状态。

原因是。

四、计算题24.某有机物R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已知1 mol该有机物含有碳原子n mol,恰好完全燃烧时耗氧气1.5n mol,请回答有关问题:(1)该有机物R的化学式是:(用n表示化学式内的碳原子)。

2.24L(标准状况),R的分子式(2)12 g R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收集到H2是:。

(3)若R经催化氧化生成的有机产物能够发生银镜反应,则R的结构简式是:。

(1)若B、C为烷烃,且在一定条件下C可分解(裂化)为A和B,则满足此条件的可能组别是(填组别序号)。

(2)若组别⑥中A为烷烃,B为炔烃,C为烯烃,且A、B、C三种物质按物质的量1:1:2混合,取标准状况下该混合物和过量O组成的混合气体840mL,电火花点燃,将燃烧后的2产物用过量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0.93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