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原理新课教材
新人教版《10.2阿基米德原理》1完整ppt课件

根据
m V
,ρ铁 >ρ铝 ,则V铁<V铝,
根据F浮=ρ液gV排,∴ F铝浮> F铁浮。
例4 如图所示,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铅球、铁球、
铝球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的地方,则( C )
A.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浸入液体的深 度最大
B.铅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的密度最大 C.铅球、铁球、铝球受的浮力一样大 D.因素太多,无法判断
做做想想
将易拉罐按入装满水的烧杯 中,感受浮力与排开的液体 的关系。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 排开液体的体积
回顾: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 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 力就越大。
猜想
浮力大小,跟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 关。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 力就越大。
浮力与排开的液体有什么关系? 可以怎样表述浮力的大小?
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
(1)
(2)
(3)
G物=3N
G桶=1N
F浮=G物-F′
(4)
F′=1N
G排=G′-G桶
比较F浮与G排,你会有什么发现
可编辑课件
(5)
G′=3N
5
(1)
(2)
(3)
(4)
状等因素
例4、比较下列物体受的浮力
⑴体积相同的铜、铁、铝浸没水中
铁 铝
铜
F浮铝 = F浮铁= F浮铜
可编辑课件
12
比较下列物体受的浮力
⑵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的体积相 等,哪个受到的浮力大?
A B
F浮A< F浮B
新人教版《10.2阿基米德原理》完整ppt课件

A
B
水
酒精
F > F 浮A 浮B 精选ppt课件2021
14
比较下列物体受的浮力
拓展:质量是1kg的实心铜球和铝球,浸没水中,
铝 受到的浮力大.
(ρ铜>ρ铝)
铜铝
精选ppt课件2021
15
例2 一个体积为300 cm3 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它的2/3体积露出水面,它受的浮力是多大
1 N。(g取10 N/kg)
【解析】 根据 F浮=ρ水g V排 , ∵浸没,V 相同,∴ V排相同, ∴ F浮相同。
提示:浮力与浸入液体的深度和物体的密度无关。
本课小结
1.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实验 2.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 3.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讨论 4.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分析与计算
作业
1.铁块的体积是100 cm3,全部浸入水中时,排开
根据
m V
,ρ铁 >ρ铝 ,则V铁<V铝,
根据F浮=ρ液gV排,∴ F铝浮> F铁浮。
例4 如图所示,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铅球、铁球、
铝球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的地方,则( C )
A.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浸入液体的深 度最大
B.铅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的密度最大 C.铅球、铁球、铝球受的浮力一样大 D.因素太多,无法判断
第十章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的启示
两千多年以前,希腊学 者阿基米德为了鉴定金王冠 是否是纯金的,要测量王冠 的体积,冥思苦想了很久都 没有结果。一天,他跨进盛 满水的浴缸洗澡时,看见浴缸里的水向外溢,他忽 然想到: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就是物体排开 液体的体积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做想想
将易拉罐按入装满水的烧杯 中,感受浮力与排开的液体 的关系。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1.知道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等因素无关。
进一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和解答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三)教具:弹簧秤、玻璃水槽、水、细线、石块、体积相同的铜块、铝块、木块、橡皮泥、烧杯。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学生笔答课__后的“学到了什么”问题1和2。
然后由一学生说出自己填写的答案。
教师讲评。
2.270克的铝块体积多大?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多大?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演算,一名学生板演。
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在黑板上的计算进行讲评。
二、进行新课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等因素无关。
①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提问: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在不同深度受到的浮力是否相等?学生回答并说出分析结果和道理。
教师演示实验:把铁块用较长一些的细线拴好,挂在弹簧秤上。
先称出铁块重(可由学生读值)。
将铁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减小,问:这是什么原因?由学生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计算出铁块受到的浮力。
将铁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加大,静止后,由学生读出此时弹簧秤的示数,求出浮力的大小。
比较两次浮力的大小,得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没有关系。
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可得出同样的结果。
教师从理论上分析: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无论物体位于液体中的哪一深度,由于液体的密度和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变,所以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不改变。
因此,这个物体无论处于液体中的哪一深度,它受到的浮力都是相等的。
②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提问:浸没在同一种液体中的物体体积相同,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演示实验:取一块橡皮泥,将它捏成立方体,用细线拴好,用弹簧秤称出橡皮泥重。
阿基米德原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基本公式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例如密度的计算、浮力的原理等•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
•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基本公式
•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
•小组讨论
•实验探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引入
1.导入新课,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2.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浮力以及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3.引导学生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与应用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
1.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提醒学生在理解公式的同时,注意单位换算
2.搭建实验平台,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公式的正确性
3.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思考,积极参与探究过程
第三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1.分组讨论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例如潜水衣、大型轮船等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课题,展开研究和探究
3.每组学生进行报告,展示研究成果和发现
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的综合应用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并提供综合性实际问题
2.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分析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3.帮助学生总结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总结
通过该教学,学生了解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基本公式,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和综合应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中的重要性和意义,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8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8篇)《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知道什么状况下物体受浮力;知道与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力量目标:能用已把握的学问,依据试验目的,设计、完成试验,得出试验结论并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试验力量,初步的分析、概括力量。
3.情感目标:在观看试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培育同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育同学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浮力产生的缘由;设计试验,归纳出试验定律。
三、教具:1.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水、圆柱形金属物(铅块)、石块、细线、小桶、杠杆、篮球、打气筒、气针、气球、长圆柱形玻璃筒。
2.同学用:两人一组。
每组配备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石块、细线、小桶。
四、教学方法:试验探究法。
五、课时:1课时六、课型:试验探究课七、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叙述:万吨巨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
这是一个有关浮力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浮力?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今日我们就来学跟浮力有关的阿基米德原理。
(二) 进行新课:1、什么是浮力?设置情景:如图1所示。
置疑:为什么金属块沉在水底,木块浮在水面? 充分让同学猜想假设,同学可能会有如下想法:① 木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所以浮了起来。
② 金属块比木块重,不受浮力。
③ 金属块比木块密度大,不受浮力。
④ 金属块沉在水底,所以未受到水的浮力。
释疑:试验探究1(探究过程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
) 图2弹簧测力计有示数;图3木块放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无示数; 图4木块比金属块重,却浮在水面; 图5金属块沉入水底,金属盒却浮在水面; 图6加水前后弹簧的形变不同。
图2、图3探究说明猜想①正确,木块在水中受浮力; 图4探究说明猜想②错误; 图5探究说明猜想③错误;图6探究说明猜想④错误,金属块在水中也受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探究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作为本章的核心内容,不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了浮力,而且使物理知识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从而提高了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二)课标要求根据课标“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和假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初二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已经能进行简单逻辑推理,在教学各个环节中主要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
探究模式采用与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估教学重视三性: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
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测量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
运用提问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等。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理解公式中各个量的意义。
2.能应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4.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有关方法5.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尊重实验事实的客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规范操作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塑料钩码、烧杯、小桶、易拉罐五、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设计内容设计意图备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阿基米德的启示:通过讲述阿基米德的启示,引出研究课题。
【新教材】人教版阿基米德原理ppt1

3. F浮= ρ液 gV排 —— 决定式 表明浮力大小只和 ρ液、V排有关, 注意: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没在
液体中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
【新教材】人教版阿基米德原理ppt1
【新教材】人教版阿基米德原理ppt1
【新教材】人教版阿基米德原理ppt1
【新教材】人教版阿基米德原理ppt1
❖
1.这虽然是一个故事简单、篇幅不大 的作品 ,但含 义丰富 。它是 一部寓 意深远 的古典 悲剧式 的小说 ,也是 一支感 人至深 的英雄 主义赞 歌。
❖
2.“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 个真正 的孩子 ,真正 的大海 ,一条 真正的 鱼和许 多真正 的鲨鱼 。然而 ,如果 我能写 得足够 逼真的 话,他 们也能 代表许 多其他 的事物 。
【新教材】人教版阿基米德原理ppt1
【新教材】人教版阿基米德原理ppt1
例4 如图所示,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铅球、铁球、
铝球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的地方,则( C )
A.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浸入液体的深 度最大
B.铅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的密度最大 C.铅球、铁球、铝球受的浮力一样大 D.因素太多,无法判断 【解析】 根据 F浮=ρ水g V排 , ∵浸没,V 相同,∴ V排相同, ∴ F浮相同。
力计的示数是物体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1/3,
这个物体的密度是( D )
A. 1/3×103 kg/m3 B. 2/3×103 kg/m3
C. 3×103 kg/m3
D. 3/2×103 kg/m3
【新教材】人教版阿基米德原理ppt1
【新教材】人教版阿基米德原理pp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