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港湾

合集下载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文详解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文详解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文详解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第一部分:概述特写的中心内容:英方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相当于消息的导语部分。

【品味】“飘扬”一词褒义贬用,含有讽刺意味。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段析】总写港督离开港督府时的情形。

【品味】“二十五任”交代背景,说明统治时间长。

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

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段析】特写末任港督在下午4点30分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

【品味】“永远”是副词,表达了作者强烈希望英国人从这里离开的心情。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文中为什么要交代港督府的历史?)【段析】这是对港督府背景材料的介绍。

第二部分第一层:写第一个场景。

【品味】“陈迹”一词表明其建筑将随着英国管辖的结束成为历史的记录,中国人民的这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了。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图案,恰好..“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段析】介绍在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

【品味】“游轮”和“紫荆花”实际上象征着英国与香港,但又成为“日落仪式”的背景,一语双关,其意义深远。

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 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 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不列颠尼亚号,1953年4月16日由英女王伊利沙 白二世主持下水礼,1954年1月11日首航。是英国 历史上第87艘王室游艇。1953年至1997年间服役。 1953年4月16日由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主持下水礼。
小属性。
是以其特有的情怀来刻画这些场景的。
(二)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中揭示真理
本文另一个值得称道的特点,是记者将大量的历史背景材料和新闻现场气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短
短一篇新闻报道有了难得的历史纵深感。
(三)追求结构上的完美
本文采用倒金字塔与非倒金字塔的结合结构,有利于重大新闻故事的总体概述和局部展开。
通过《南京条约》占领了香港,对香港开始了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统
治。而今不得不离开,退路也只是海路。来时是那样的不可一世、趾高
气昂;走时又是那样的沮丧前后对比含义深刻。
【思考5】品味简介语言,把握情感
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
4.从今以后不文会字,有更改另文字一的颜面色或港者大督旗帜从这
里升起。
小属性。
写法 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
写作形式 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铺直叙式
倒金字塔式 这种写作方式是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这种模式 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 提要的方式呈现新闻的最前端,有助于受众快速 了解新闻重点。由于该模式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 理,所以成为媒体应用最为普遍的形式。
【思考2】导语部分主要是介绍了什么?
简介
鼠标点击这里, 明确 输入您的文本导语部分点名了主要事件,即概述英

《别了_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_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学习目标】1、复习新闻知识。

2、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

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

3、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4、体会本文标题的新颖。

【课时】1课时。

【方法】自主、合作、交流。

【教具】1、香港回归照片资料。

2、课件。

3、新闻材料。

【重点】1、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

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一、复习式导入(一)关于香港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课第一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香港坎坷的历史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2)邓小平与香港回归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接见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的时候,明确地表达了中国政府将收回香港主权的意愿,同时,这也是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体现。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二)复习‚新闻‛引入‚通讯‛1.新闻从文体意义上看,新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是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

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

《别了,“不列颠尼亚”》赏析

《别了,“不列颠尼亚”》赏析

《别了,“不列颠尼亚”》赏析一、内容结构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

它响彻环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

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

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传播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

仅据香港布政司办公室交接仪式统筹处统计,截至1997年5月8日,全球有778家传媒、8423人登记采访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的记者,必须拿出精品来,为盛事纪实,为历史留影,数位新华社记者不辱使命,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很受读者欢迎,并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中荣获一等奖。

在体裁的选择上,这篇获奖新闻是成功的。

采写这样具有历史性的重大事件,最需要的是记者身临其境,以见证人与目击者的身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纪实性报道。

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写出实录性的现场短新闻,便是首要的选择。

这篇获奖消息,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息,而是一篇特写式的现场短新闻,它是香港主权回归、末代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最后时刻的一份简洁、真实的历史记录。

它也是自1990年我国新闻界倡导现场短新闻以来,特别自1992年起现场短新闻纳入中国新闻奖评奖以来,获奖作品中比较出色的一篇。

现场短新闻都是迅速而及时地来自新闻事件发生地的现场报道,即作者在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主要用耳闻目睹、观察分析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在浓郁的现场气氛中,忠实地向读者报告新闻事实的发生及其变化的状貌。

这也就是说,现场短新闻与其他新闻形式相比,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要用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捕捉到的细节、材料,以“活动”着的视觉形象,现场画面来传递消息、报道事实、感染读者。

别了,小学作文(优秀10篇)

别了,小学作文(优秀10篇)

别了,小学作文(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别了,小学作文(优秀10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文原文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文原文

别了,不列颠尼亚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点30分,彭定康端庄地看着省长的旗杆在“落日余辉”的号角声中飘落。

传统上,每一位州长离任时都要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次情况不同了:再也不会有总督的旗帜从这里升起了。

4时40分,Patten代表英国女王统治香港五年,登上了皇家罗尔斯罗伊斯号,最后一次离开了州长办公室。

州长政府建于1885年,隐藏在绿树中。

在接下来的一个半世纪里,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州长都对州长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扩张和革新。

随着香港最后一任总督的离去,这座古典的白色建筑已成为历史的丰碑。

下午6.15点,象征着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塔马尔营地东侧举行,离香港总部不远。

停泊在港口的皇家邮轮“不列颠尼亚号”和悬挂在邻近建筑上的巨大紫荆花图案,构成了这场“日落仪式”的背景。

这时,雨越来越大了。

查尔斯王子在雨中从英国女王那里读到一条消息:“英国国旗将降下,中国国旗将飞越香港。

”150多年的英国统治即将结束。

7点45分,广场上的灯光逐渐熄灭,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开始了。

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位名叫Edward Belcher 的英国队长率领士兵占领了香港岛,那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王子营附近放下米旗。

当然,最值得注意的是午夜时分中国、英国和香港交接仪式的风格变化。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刻,米兹国旗在香港最后一次被降下。

英国统治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

在新一天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随着志愿者队伍的不断上升而稳步上升,中国恢复了对香港的主权。

与此同时,英国塔马尔军营升起了五星红旗。

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被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它开始接管香港的防卫。

《别了,

《别了,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

2.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二、课程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文题与体裁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本文是一篇通讯,广义上是新闻的一种,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通讯除具有新闻性之外,还具有形象性。

它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绘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二、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给下列生字注音颠瞩凝督荆舰2、解释下列生词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陈迹:过去的事情。

瞩目:注目。

三、分析课文1、说说你如何理解标题?①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

本文活用此题。

②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③“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之中统治的结束。

2、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看看这篇通讯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时间地点主要事件1997年6月30日下午4点30分港督府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1997年6月30日下午4点40分港督府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1997年6月30日下午6点15分距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的广场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1997年6月30日下午7点45分“威尔士亲王”军营旁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1997年6月30日最后一分钟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

别了,港湾

别了,港湾
我 的 前 程— —那 个 在 召 唤 我 的 前 程, 你沉 默 了 , 睛浑 浊 了 , 眼 可把 眼
泪偷偷地藏在心坎上。 别了, 港湾。我纵有千般不愿。 别了, 港湾。 有满腔的话想对你
万般 不舍 ,纵有一 千个想 留下来 的 诉说 , 却不知从何说起 , 只好深情地
理由, 最终还是 不得 不离 开你 , 始 望着你 。谢谢你 。 开 蒙你不弃 , 让疲惫
新的征程。因为我只是一个匆匆的 的我靠在你温软的怀抱里。 是你 , 以 过客 ,而你仅是我生命中一个小小 博大 的胸 怀收 留 了我 这个 天 涯的浪 的驿站, 容不下我一生的依靠。
子 ,以无 私的爱 意滋 润我 这颗 枯 涩
别了, 港湾。你纵然再温柔 。 纵 的心。也许 , 没有你, 我的生命将失 然再慈祥和蔼, 我还是要离开你 。 继 去风采; 没有你, 我的生命将是没有
当厄运敲我
的门时。 我可以
怀着镇定的心情说: 请进。因为我敢 肯定, 门外站着的不是绝望。
生命没有重复 , 只有向前。 我会 回忆 , 但决不重来。
别了 , 了。 别 一切的一切 。 多 想不 说再 见 ,说不 出再 见亦 再 见 。 风 也好 , 斜 细雨 也 好 , 切 一
当痛苦敲我的门时, 我可 以怀 着轻松的心情说 : 请进。因为我敢
肯定 。 门外站 着的不是 永恒。
当死亡敲我的门时 , 我可以怀 着轻松的心情说 : 请进。因为我敢
肯定, 站外 站着 的不 是地狱 。
( 自< 摘 思堆与智 慧> )

轻飞去。但不论我怎么挥手 , 也
挥不去心 中的那一块黄 叶地 。
囤■目
续 圆梦 。因为我 只是一 个天 涯 的漂 星光没有月亮的黑夜 ; 没有你 , 我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了港湾
别了,港湾。

我纵有千般不愿,万般不舍,纵有一千个想留下的理由,最终还是不得不离开你,开始新的征程。

因为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而你只是我生命的一个小小的驿站,容不下我一生的依靠。

别了,港湾。

你纵然再温柔,纵然再慈祥和蔼,我还是要离开你,继续圆梦。

因为我只是一个天涯的漂泊者。

倦了,躺在你的怀里休息一阵。

醒了,我又神采奕奕,精神焕发。

我多想再歇息一会,如果可能,我真想在你怀里沉睡千年。

然而,肩上的背包,脚下的路又开始催我了,我得走向没有尽头的尽头。

犹如水中的一浮萍,被某一阵风轻轻吹到了岸边,另一阵风起,又不得不漂向新的岸边。

我知道你有多么牵挂,我也知道你有多么的当心,但是为了我的前程——那个在召唤我的前程,你沉默了,眼睛浑浊了,可把眼泪偷偷地藏在心坎上。

别了,港湾。

有满腔的话想对诉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好深情地望着你。

谢谢你,蒙你不弃,让疲惫的我靠在你温软的怀抱里。

是你,以博大的胸怀收留了我这个天涯的浪子,以无私的爱意滋润了我这颗苦涩的心。

也许,没有你,我的生面将失去风采;没有你,我得生命将是没有星光没有月亮的黑夜;没有你,我将卷了,倒下了,或许死了。

我会把你的爱意装在背包里,背着她,走过了漫漫长路。

别了,港湾。

那些将要远去的花树。

那时,我把眼泪滴在你的根上,至今,再也找不到那些盐份;那时,我把你的笑容刻在你的花瓣上,而今,再也找不到那朵花了。

我相信,你已经把我留在你的心上,只是我找不到那张冲洗的底片。

别了,那带碱的黑土地,我曾今把汗水滴在你的胸膛里,而你也回报了我一个健壮的身躯。

别了,港湾。

花开花落,岁月无声。

也许,你会渐渐地忘记我曾今走过,你曾今熟悉的脚印。

唉,这一切都不重要了,只在乎的是曾今的拥有,在乎我实实在在地走过。

别了,港湾。

无论如何,就算地球忘记了转动,我还会把你放在心间,一直不忘。

因为我的脚上留下了你的烙印。

我清楚,不管怎么走,我也走不出你的视线;你也不知道,无论如何,我再也回不到你的身边,因为生命没有重复,只有向前,我会回忆,但绝不重来。

别了,别了,一切的一切。

多想不说再见,说不出再见亦再见,斜风也好,细雨也好,一切轻飞去。

但不论我怎么挥手,也挥不去心中的那块黄叶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