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理概况

合集下载

福建省情完整版

福建省情完整版

福建省情完整版福建省情完整版福建地理(dìlǐ)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dì chǔ)东经115°50’~120°44’,北纬(běi wěi) 23°31’~28°19’。

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dōngxī)最大间距约480公里,南北纬度最大间距约530公里。

东北邻浙江省,西北接江西省,西南连广东省,东临东海,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海省相望。

全省地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两个自然地理带,其中大部分属中亚热带。

闽侯白沙,福州新店和连江黄岐半岛以南,戴云山和博平岭以东为南亚热带。

全省土地面积为12.1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

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

陆地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dìèr)。

全省大小港湾125个,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和东山港等六大深水港湾。

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有岛屿1500多个,海坛岛为全省第一大岛。

资源概况★福建省土地资源绝对量少,人均占有量低,全省土地总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1.29%;人均土地面积3.38公顷;不到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一半。

截止2004年,全省耕地面积为133.98万公顷(204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 56亩。

★福建海域广阔,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直线535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有浅海619万亩,滩涂299万亩,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占有量全国第一位。

★全省森林面积1亿多亩,森林覆盖率达63%,居全国首位。

四大平原漳州平原 566平方公里福州平原 489平方公里莆仙平原464平方公里泉州平原 345平方公里两列大山(dà shān)带西列大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体的闽西大山脉主峰(zhǔfēng)黄岗山位于武夷山市境内,海拔2158米,是中国(zhōnɡ ɡuó)东南部的最高峰。

中列大山(dà shān)带被闽江、九龙江截为三个部分。

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福建省作为一个沿海省份,地理环境多样,资源丰富,因此地理知识点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地貌特征、资源分布、气候特征等等。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总结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南濒台湾海峡,陆地西临江西省和广东省,北界浙江省。

地理位置使得福建省具有独特的地貌。

福建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地势呈南北走向。

其西北部是闽西山地,以武夷山为脊梁,山峰陡峭,地势复杂;中部是闽东丘陵,山地起伏,水网密布;东南部为沿海平原,多河流交汇,沿海地带地势平坦。

这样的地貌特征决定了福建省的自然环境多样性,有利于发展农业、工业和渔业等。

二、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福建省资源丰富,涵盖了农业、矿产资源、水资源等多个方面。

1. 农业资源福建省的农业资源主要分布在闽东和闽南两个地区。

闽东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发展水稻、柑桔、养殖等农业;闽南地区气候亚热带,适宜发展茶叶、竹木、蔬菜等农作物。

2. 矿产资源福建省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闽西山地和福建北部沿海地区。

闽西山地是福建省的主要矿藏区,主要矿产有煤炭、铁矿、铜矿、锌矿等。

福建北部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重要石油、天然气开采区。

3. 水资源福建省地理环境湿润,水资源丰富。

著名的闽江、九龙江等河流在福建省境内流经,赋予了福建省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福建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气候特征与自然灾害福建省位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潮湿。

全年气候明显分为夏、秋、冬三个季节。

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宜人,冬季相对较冷。

福建省是台风频发地,每年都会受到台风的袭击,给当地带来了杂乱和灾害。

因此,福建省在灾害防范和应对方面要加强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结语了福建省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气候特征与自然灾害等与福建省地理有关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更好地了解福建省的地理环境和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

八年级福建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福建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福建地理知识点福建是一个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邻台湾海峡,南临南海,地势南高北低,气候温和湿润。

下文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福建地理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经115°50′-120°40′,北纬23°20′-28°10′之间。

面积121,400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1.27%。

界于浙江、江西两省,南邻广东省,东临台湾海峡,海岸线长3,368.1公里。

福建省地处南北交通枢纽,连接闽南、闽中和闽北等多个地理区域。

二、地形地貌福建地貌复杂,山高谷深。

其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石漠、海岛六大地貌类型景观丰富多样。

江南山地、福建丘陵为主要地势类型。

福建的主要山脉有闽江断层带、南岭山脉、端溪山系、华夏山系、白水江盆地。

其中闽江断层带是所有山脉中最为重要的地形,其贯穿福州市、厦门市和泉州市,地势险峻,是福建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地质研究和灾害预测区之一。

三、气候福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潮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由于福建的地势高低不一,夏季气温高达40℃左右,冬季则较为寒冷,温度很大程度上受到海岸线的影响。

在气候上福建四季有风,时而阵阵海风,时而迎面而来的山风阵阵。

四、水文地理福建地处华南水系集散中心,是闽江、龙池河、九龙江、宁化河四大水系交汇处,总河长约2.93万公里。

福建的主要水力资源是河流水电和泉水资源,其中可利用水力资源总装机容量已达700万千瓦,泉水资源主要分布于福建西部地区,是供应当地饮用和农业水源的重要来源。

五、农业与自然资源福建是典型的农业大省,是中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其他还有甘薯、芋头、葱、大蒜、麻等等。

福建拥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等自然资源,其中宝岛金三角宝岛山区的矿产资源和南北山间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福建的宝贵财富。

福建的石材资源也十分丰富,是国内著名的石材加工和出口基地。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福建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福建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福建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福建一、福建地理概况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西部和江西接壤,北部与浙江交界,南邻台湾。

福建地理环境多样,包括沿海平原、山地和丘陵地带。

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独特的地理特点。

二、福建的自然资源1. 植物资源福建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植物生长。

福建的自然植被类型多样,包括常绿阔叶林、松柏林、温带阔叶林等。

福建是一个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许多药用植物和珍稀植物,如乌头、银杏等。

2. 动物资源福建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福建的动物资源包括珍稀保护动物如中华鲟、白鹇等。

此外,福建还有多种鸟类、爬行动物和鱼类等。

3. 矿产资源福建地区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福建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铜矿石、锌矿石等。

三、福建的生态环境保护为了保护福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福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福建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保护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

2. 福建加强了对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

3. 福建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4. 福建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和污染源的治理,保护地方水资源。

四、福建的农业发展与生物技术应用福建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有限的耕地资源和自然灾害的频发。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抵御自然灾害,福建开始应用生物技术。

1. 福建利用生物技术改良植物品种,使其更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

2. 福建也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产量和抗逆能力。

3. 福建积极推行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五、福建的水资源保护福建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地区,为了保护水资源,福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福建实施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2. 福建大力推行水资源综合利用,包括雨水收集利用、水资源调度和水环境保护等。

福建高一地理知识点

福建高一地理知识点

福建高一地理知识点福建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多山,水资源丰富,是一个具有丰富地理资源的地方。

以下是福建高一地理知识点的介绍。

一、地理位置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面积约为121,400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15°50'30"至120°40'40"、北纬23°33'30"至28°20'00"之间。

二、自然地理环境福建地理环境特点明显,山多于平原,地势起伏。

福建省境内主要有五个地形形态区域:西部山地区、沿海平原区、中部低丘区、东南沿海高低起伏地区以及沿海岛屿和海域区。

1. 西部山地区:占福建省面积的3/4以上,是福建的脊梁。

包括武夷山、大庾岭、闽江源等山脉,海拔较高,地形复杂,独特的自然环境对福建的气候和水文地质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沿海平原区: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是人口密集区和经济发达区。

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3. 中部低丘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地势低矮丘陵起伏,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较好的农业条件。

4. 东南沿海高低起伏地区:福建沿海地区是中国最有意义的沿海地区之一,地形起伏较大,集山、丘、平原和海岛于一体。

5. 沿海岛屿和海域区:福建拥有众多的海岛,包括金门、马祖等,这些海岛及其附近的海域对福建的独特地缘环境和资源优势具有重要作用。

三、气候特点福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气候分为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差异比较明显,北部地区相对较冷,南部地区偏暖。

四、主要河流和湖泊福建省境内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和湖泊,其中包括:1. 闽江:全长419.21公里,是福建最长的河流,也是福建的母亲河。

2. 投洽河:位于福建南部,流经莆田市,并最终汇入福州湾。

3. 杏林湖: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是福州地区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

五、自然资源福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水资源。

福建地理概况

福建地理概况
•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通用汉 文,唱畲歌,且畲歌是潮州歌谣的源泉。99%的畲族所操语言 接近于客家语,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语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 跟客家语完全不同。
福建方言
• 六个主要方言区的分布 • 闽东方言分布于福州、宁德两地
闽南方言主要分布在泉州、漳州、 厦门地区 • 闽中莆仙方言分布在莆田市区、 莆田市仙游县、泉港北部、东部。 • 闽北方言主要分布于唐代的建州, 明清的建宁府,分布在除了邵武 市、光泽以外的南平大部。 • 客家方言区主要分布在龙岩、三 明等客家人居住地区。 • 永安方言区是原来的南剑州(今 三明大部)、延平府,分布在永 安、沙县、三明部分、尤溪部分, 沙溪贯穿其中。永安、沙县分别 为南北两种不同口音的代表。
• 主要支流除三支流外,还有中下游的尤溪、古田溪、大樟 溪。闽江洪灾较重,干流上建设安砂水库、水口电站后, 灾害减轻。水力资源站,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
• 闽江流域是闽越族人的世居地,而上游的三明、南平则是 客家人的祖地。闽越人及客家人在依江而居,创造了丰富 的 文化。进入现代,闽江流域已经成为福建省内重要的 机械、商贸、旅游、水电发达地区。
• 厦门也是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拥有第一批国家5A级 旅游景区——鼓浪屿。 前总统尼克松曾赞美厦门为“东方夏威 夷”。截至 年,厦门市市区建成区317平方公里,主城区人 口386万。通行闽南语。
泉州市
• 泉州,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地 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辖4个 区、3个县级市、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 区, 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拥有中国第三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 革试验区——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泉州是全 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高二上地理知识点福建

高二上地理知识点福建

高二上地理知识点福建福建地理知识点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地处福建沿海板块,东临台湾海峡,北与浙江、江西接壤,西南濒闽江,东南与菲律宾群岛相对。

福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遗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福建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和边界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北与浙江、江西接壤,西南濒闽江,东南与菲律宾群岛相对。

东经115°50'至120°40',北纬23°33'至28°20'之间。

总面积约121,400平方公里,占中国面积的1.27%。

二、地形地貌福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主要包括闽南丘陵山地、闽西丘陵山地、中北部河谷平原和沿海低山丘陵等地形类型。

闽南丘陵山地以武夷山、黄岗山等为代表,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价值。

闽西丘陵山地以武夷山西麓和云霄金湖等地为主要地域。

中北部河谷平原包括闽江流域和闽北平原,是福建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

沿海低山丘陵则是福建沿海及岛屿地区的地势特点。

三、自然资源福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主要包括水力资源、矿产资源和生态资源。

福建的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闽江、湄洲湾和闽南地区,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福建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锰、石灰石等。

福建的自然生态资源也十分丰富,包括世界自然遗产武夷山、土楼、土楼群的建筑与文化景观等。

四、气候特点福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福建的气温较为温和,四季分明,冬季较暖湿,夏季较炎热潮湿,春秋季节适宜。

福建的降水量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台风频繁,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较大。

五、人口和经济福建是中国人口密集的省份之一,人口多集中在平原和沿海城市。

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城市是福建的主要经济中心,拥有发达的制造业、贸易业和服务业。

福建经济发展较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

福建地理概况

福建地理概况
• 主要支流除三支流外,还有中下游的尤溪、古田溪、大樟 溪。闽江洪灾较重,干流上建设安砂水库、水口电站后, 灾害减轻。水力资源丰富,建有古田溪梯级开发4个电站、 沙溪口电站装机、水口电站,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
• 闽江流域是闽越族人的世居地,而上游的三明、南平则是 客家人的祖地。闽越人及客家人在依江而居,创造了丰富 的历史文化。进入现代,闽江流域已经成为福建省内重要 的机械、商贸、旅游、水电发达地区。
地域差异明显。 6、夏季多台风。
A
16
何布温均年福 特有分气平建
①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 多在16—22℃之间
②气温分布基本上从 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山地气温较低。
A
17
福建省的气温分布和原因: ①气温分布:
从东南沿海D向西北山区A递 减(受纬度、地形影响);等温线 的走向大致与山脉平行(纬度 因素叠加地形、海洋影响)。
• 晋江水系支流多,河网密度大,达0.171公里/平方公里, 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15条。从晋江干 支流的流向和水系的几何形态看,晋江水系具有格子状 扇形水系的特征。
• 晋江是泉州市第一大江,下游是福建省著名侨乡,也是 福建省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水资源对于晋江流域可持 续发展尤其重要。
A
8
闽江
• 闽江,中国福建省最大独流入海(东海)河流。发源于福 建、江西交界的建宁县均口镇。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 主要支流在南平市附近汇合后称闽江。穿过沿海山脉至福 州市南台岛分南北两支,至罗星塔复合为一,折向东北流 出琅岐岛注入东海。以沙溪为正源,全长562千米,流域 面积60,992平方公里,约占福建全省面积的一半。
②E等温线凸向西北的原因: 夏季河谷和闽中盆地地形不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相对位置看
海峡西岸 •海峡西岸、 多层次、全方 位、多领域对 外开放的最前 沿
“十字路口” •东南沿海承 “长”接 “珠”,贯西 通海的“十字 路口”(侧重 区位意义)。
福建地理区位 对发展福建经济 有何意义?
“长三角”经济区 由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 15个大 中城市组成。本区以全国2.2%的陆地 面积、 10.4 %的人口,创造了全国 26 %的国内生产总值、 37%的外贸进出 口总额,这里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科 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最大的综合 性工业区。
一、福建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福建地理位置
从经纬度位置看 从海陆位置看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东 经115°50'~120°40',北纬 23°33'~28°19'。平面形状似 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 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 东北邻浙江省,西、西北接江西省, 西南连广东省,东临东海,东南隔台 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
⑤沿海有利发展海洋事业 (运输、渔业)
福建的山脉
福建的地形与农业的发展
区域差异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可以 从“山”“海”两方面(耕海 牧渔)展开:
•山区的立体农业(福建农业 生产特点图形式可以借鉴江西 千烟洲立体农业图) • 沿海的水产业、城郊农业
福建的河流
(二)福建的河流 1. 河流特征: 水系特征和水文 特征 2.闽江流域的开发与 生态问题(如:山 区的水土流失、沿 海的赤潮。
②C处盆地、山地(夏季风)背风坡, 气温偏高。 D处地势高,气温偏低;E处沿海, 海洋调节作用,气温偏低
⑴.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有何特征
• ①绝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 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A)向西北内陆(E) 增加,横剖面呈W式(总体上,地势从沿海平原向 西北山区增高,使地形雨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增加;武夷山和戴云山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 坡降水较少,呈“二高二低”W式) ②山地多于平原,内地多于沿海(山区多地形雨, 沿海平原缺地形雨,且为台湾山脉的背风坡) ③年降水量线的分布与海岸线、山脉走向大体一 致(降水受地形、海洋因素影响显著)
•东南沿海承“长” 接“珠”,贯西通 海的“十字路口” (侧重区位意义)。
•海峡西岸、多层 次、全方位、多 领域对外开放的 最前沿
“珠三角”经济区 我国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区,世界知名的加工制造和出口 基地,生产 90%以上的计算机零部件、 80%以上的手机 部件、 100 %彩电部件都可以配套生产,电视机、程控 交换机占全国的 50%以上,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占全 国的1/3。随着产业升级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电 子电器、汽车和装备工业、石化、钢材精深加工、中高 档造纸等原材料工业,形成一批产业群、产业带。泛珠 三角经济区则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 西、海南、江西、福建等九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 行政区
福建的地形、河流与城镇
⑴分 ①沿河流沿岸 布 : ②沿海
⑵原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①多处河流的下游, 因: ②生活、生产水源 河流海洋交通便 充足 利 ③河谷盆地,农业 ②滨海平原,农业 发达、交通便 发达、交通便利、 利、节省建筑 节省建筑投资, 投资,是人口 是人口集中分布 的地区。 集中分布的地 区。 • 分析南平城市发展的最大的区位特点:
• •
我省年降水量空间 分布有何特征?为 什么这样分布?
⑵.局部降水情况: • ①A降水最少(滨海平原少地形雨;位于台湾山 脉的背风坡) • C 等降水线凸向西北(河谷、闽中山脉背风坡降 水偏少) • E D为全省的多雨中心(地形雨) • ②局部特色的降水类型 ED多地形雨、AB夏秋 多台风雨
福建省降水有哪些类型?
共同点:
不同点
①七月全省普遍高温, 南北温差小于一月 ②七月等温线的走向大致 与海岸线平行明显于一月
比较一月、七月气温的分布特点
一月气温
七月气温
①冬季南(东南沿海)暖、北 (西北山区)冷,温差大。 (纬度、海陆位置、地形)
②A处地势高,气温低。 B处山地(冬季风)背风坡,气 温偏高
①全省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海峡西岸、多层次、全方位、多领域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随着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及台湾全面、直接、双向 “三通”,福建作为海峡两岸合作和交流的通道功能将进 一步增强,福建“十字路口”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二、福建自然 地理环境基本 特征
1.峰岭耸峙,丘 陵连绵 2.海岸曲折,良 港众多 3.季风显著,台 风频繁 4.水系发达,水 力丰富
• 在气候部分中用到气候统 计图表,可用于分析气候 特点及农业区位。
点有温平福 ?何分均建 特布气年
①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 多在16—22℃之间
②气温分布基本上从 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山地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较低。
比较一月与七月气温的分布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
比较一月与七月气温的分布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
①山地气温较低 ②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福建地理区位 对发展福建经济 有何意义?
•东南沿海承“长”接“珠”,贯西通海的“十字路口”(侧重区位意 义)。
福建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参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 角洲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与协作,有利于实现全方位多层 次的对外开放和经贸合作。
福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运、航空为主干的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 完善,促进了福建与周围广大地区在资源、市场开发上有效合作,宁德与南平、 漳州与龙岩分别主动融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协作圈,承接两大经济区的产业 转移,形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闽江上游三大支流汇合处,有四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大量的人货集散)
• 分析福州市的城市发展区位
福建的气候
(三)福建省的气候 有何特征?
1、季风环流强盛, 季风气候显著 2、海洋性色彩浓厚变化 3、冬短夏长, 热量资源丰富 4、冬季南北温差大, 夏季南北温差小 5、雨、干季分明, 降水丰沛 6、气候复杂多样, 地域差异明显
㈠福建地形有哪 些基本特征?
1 、山地丘陵面积大 2、两列大山带呈东北 —西南走向,与海岸 线平行
3、地势西北高、东南 低,横剖面呈马鞍状 分布 4、海岸曲折,多岛屿 、多港湾
福建地形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
①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②滨海平原有利发展高效 优质种植业;
③山地宜开展综合利用, 发展立体农业 ④山区开发水能资源
地形雨
台风雨 锋面雨
对流雨
福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福 建 省 专 题
考点 福建自 然地理 福建人 文地理
命题规律 内容上侧重考查福建的地形、气候、河流、海岸、资源等自然 特征; 形式上以区域图为背景; 考查获取信息及进行综合分析的 能力 内容上侧重考查福建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旅游等 人文特色; 通过阅读背景材料和区域图, 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