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临床应用歌诀
【董氏奇穴】针灸秘传十绝招

【董氏奇穴】针灸秘传十绝招一、身柱妙用身柱督脉第十二号穴部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
采取坐位,俯首取穴。
针法:用 1.5 寸 28 号针(长 4.5cm,直径 0.32mm)对准穴位直刺,不可稍偏,针尖下边有抵抗,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边为度。
如果针下空软,那是针刺偏了,急宜提出向穴位直刺,如果刺偏而误入胸膜则有发生气胸的危险。
针进到应刺的深度则停止,使针身正直不偏不歪,留针 20 分钟至30 分钟。
起针时先动摇针柄,感到针体松动时以不紧不慢的手法拔出,即用消毒干棉球压住片刻。
作用:(一)增加强壮1.先天不足或后天亏损者;2.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者;3.多次针灸不效者。
(二)预防感冒1.冷天、大风天外出以前针之;2.感冒流行发生季节;3.同室的人有感冒时;4.经常好感冒的人。
(三)抗高烧1.感冒高烧至 39C 者,针后半小时汗出烧退,轻松愉快。
2.常发低烧者。
(四)小儿疾患小儿疳疾、惊风、便溏、虫积。
可用艾卷灸身柱穴十分钟,每日1 次。
连续3—7 天。
病例举要:1. 高烧1984 年,光明函授大学召开筹备会议时,夜间一代表突发高烧,为针身柱穴。
半小时后,周身大汗而烧退。
2. 感冒辽宁中医学院一教研室,4 位教师,经常感冒。
每人针身柱3 次,从此竟不再感冒。
因此,针刺身柱穴对预防流行感冒.多次实验有效。
二、针刺后遗痛有一种病人主诉:周身某处作痛,视之皮肤如常,其痛处恰在穴位上。
问其原因由于针灸后所发生。
询问原治疗医生,针处既然没有改变,医生也无法解决也不能算做治疗失误,但患者确实疼痛。
我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在发生疼痛穴位的相对处针之。
例如内关痛针外关,阳陵泉痛针阴陵泉,如果两穴对得准确无不应针而愈。
无以名之,故名为“针灸后遗痛”。
病例举要:王 XX 女 50 岁家庭妇女主诉:左手腕内侧有——小块疼痛,由于怔忡失眠,医生曾作针灸,病愈而此局部痛,其痛可以忍受,但干扰日常生活。
曾去询问原治疗医生,无法解决。
10大立竿见影的董氏奇穴绝招

10大立竿见影的董氏奇穴绝招2018-10-27 21:53:531、重子穴治久年背痛,立竿见影,十四经穴无出其右者定位:手掌虎口下一寸,在大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与手背大白穴相通。
解剖:有桡骨神经、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大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一寸处是穴。
可与大白穴相通。
归经:入肺经。
穴性:疏风解表,清泄肺气。
主治:肺炎、肺癌、肺气肿、感冒、咳嗽、气喘、心悸、退烧、喉炎、背痛、胸痛、膝盖痛。
针刺法:直刺一—二寸。
治小儿疾患以三棱针刺出血特效。
针感:酸胀疼痛感。
说明:重子与重仙两穴近传统十四经肺经,亦入肺经,因此同鱼际一样可治与肺有关的疾病。
2、肾关穴治尿频定位:肾关穴在天皇穴下一寸五分。
主治:胃酸過多、倒食症、眼球歪斜、散光、貧血、癲癇病、神經病、眉酸骨痛、鼻骨痛、頭暈。
針法與應用:五分至一寸。
補腎深二寸。
治胃酸過多、倒食症為天皇穴之配針。
3、木穴治鹅掌风木二穴定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处。
即中间穴内侧三分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肝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即中间穴)内侧三分处是穴。
归经:入肝经。
穴性:疏肝理气,活血去风。
主治:脾气暴躁、干活旺盛、肩膀紧痛、右胁下痛、项强痛、胆固醇过高、胃胀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应用:双手取穴效果更佳。
说明:(一)在董公著作中,木穴主治范围不广,而胡师扩大其范围,而赖著在其书中将木穴又称为感冒穴,赖说木穴对流泪、发汗、止汗、感冒效果不错,其谓木穴能止感冒流涕于片刻,而笔者认为如要治疗感冒流涕单取木穴,不如再配三叉三穴、灵骨、大白,再加足感冒穴,则效果当更佳。
(二)木穴在人体脏器全息律投影上为肝区,所以称木穴,因此取本穴对治右胁下痛,有特效。
木一穴定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下二分半。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肝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木二穴下二分半处是穴。
归经:入肝、胃、肺三经。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上一)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上一)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1、血虚头痛:针心灵一穴、心灵二穴、心灵三穴,配通关穴、通天穴效果甚佳。
2、气血两虚、身体赢弱之头痛:针神耳上穴、外耳穴,特效。
3、神经衰弱之头痛:针正会穴、前会穴、镇静穴,效果佳。
4、脑部疾病所引起之头痛:(1)针火菊穴、火散穴,有效。
(2)针土顶穴、水顶穴,有卓效。
(3)针正筋穴,正宗穴,有奇效。
(4)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效果卓著。
5、高血压之头痛:针三圣穴特效。
6、发高烧头痛:在五岭穴点刺出血,再针重魁穴,有卓效。
7、肾亏头痛:针通肾穴配水通穴、水金穴,有卓效。
8、头顶痛:针正筋穴、正脑一穴、正脑二穴,有奇效。
9、舒张压过高头痛:在十八星穴点刺出血,效果甚佳。
10、心脏病头痛:先点刺镇静穴、再针心灵一穴、心灵二穴,特效11、久年头痛、习惯性头痛、脑神经衰弱头痛:在三重穴、四花穴、火羚穴、火通穴、金羚穴、金通穴、木通穴、木羚穴、上溪穴、下溪穴、内溪穴、水溪穴、外溪穴、水溪穴、解溪穴点刺出血,特效。
12、久年头痛、高血压头痛:在上俞、下俞穴、双奇穴、委中穴、三灵穴、三权穴、三弼穴、正阳一、正阳二、正阳三穴、火山穴、木棱穴、木陵穴、水生穴、火灵穴、火陵穴点刺出血,有奇效。
13、重感冒头痛:在金口穴、金北穴、金曲穴、金斗穴、火球穴、金吉穴点刺出血,效果甚佳。
14、脏腑引起之头痛:可针火主穴、火硬穴配灵骨穴、大白穴。
或针水曲穴、门金穴、火主穴。
15、外感引起之头痛:在总枢穴、耳上穴、耳中穴、耳下穴放血、针神耳穴配灵骨穴。
16、临时性头痛:针四腑一穴、四腑二穴,配合上星穴放血或五岭穴放血。
17、感冒头痛:先于十八星穴放血,再针灵骨穴、大白穴。
18、头痛: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19、头痛:(1)针灵骨穴,立可缓和疼痛。
(2)背部五岭穴点刺,可立止头痛。
20、感冒头痛:三商穴点刺放血、十八星穴点刺放血21、头痛常用通用穴:灵骨穴配大白穴、神庭穴透上星穴、灵骨穴配火主穴、外耳穴、神耳上穴、神耳中穴、神耳下穴22、感冒头痛性头痛:风池穴+灵骨穴,特效23、过度疲劳性头痛:上营穴,特效24、紧张性、压力性头痛:丘墟穴+关元穴+太冲穴,特效25、气虚头痛:针灵骨穴、大白穴,有奇致(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二)偏头痛1、针七华穴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有效,直刺效果相同。
董氏奇穴72绝针

董氏72绝针是董氏不传之秘.以下只是简单的描述.以后再发详细的.还有32解针.及董氏掌诊.1.外三关一穴: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之直线上。
外三关二穴与外踝尖联机之中点。
主治:扁桃腺炎、瘤、癌、喉炎、喉癌〔特效〕、肺癌〔有奇效〕。
腮腺炎、肩臂痛、各种瘤、红鼻子〔特效〕。
青春痘、粉刺〔效佳〕。
瘰?〔特效〕。
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效果卓著。
2.外三关二穴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联线之中点。
3.外三关三穴为外三关二穴与膝盖外侧联机之中央点4. 双龙一穴:在外膝眼下一寸五分,胫骨外侧骨陷中。
解剖位置:外侧腓腹皮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头炎。
5.双龙二穴一穴下6分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头炎6.双灵一穴: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横纹中央〔四缝穴〕内侧二分半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指侧神经皮下浅枝、心脏神经、肺分支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肺癌、骨癌、心脏内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瘠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
以三棱针浅刺、从针孔挤出少雀埙梜z明液特效。
刺出黑血亦佳。
7.双灵二穴穴位: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横纹正中央偏外侧二分半处。
主治:肺癌、骨癌、心脏内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瘠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
以三棱针浅刺、从针孔挤出少雀埙梜z明液特效。
刺出黑血亦佳。
8木灵穴穴位:掌面无名指第一节与第二节间之横纹中央点偏外侧二分半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枝、肝之神经。
主治:肝硬化、肝炎、肝癌、两?痛、胆囊炎、胆道蚵虫症。
痿症、半身不遂。
以三棱针刺出黄白色液体、或刺出黑血均效。
9.妇科五穴之一穴:手背大拇第一节外侧,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计五穴。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浅枝、子宫神经、六俯神经。
主治:子宫癌、于癌瘤、子宫炎、卵巢炎、不妊症、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阴痛肿痛、赤白带下、阴吹、产后风症〔月内风症〕。
董氏常用穴歌诀》

董氏常用穴歌訣》眼藏編
----成為中空的竹笛,讓存在的治療能量透過你,吹奏出健康喜樂的歌曲----!
董氏奇穴廣流傳,造福人群杏林滿;景昌先生濟世針,妙手回春世贊嘆;
診斷準確取穴佳,久年病痛迅速消;治病養生皆可用,深入淺出變化高。
靈骨堪稱第一穴,常與大白來搭配;肺虛頭暈坐骨痛,從頭到尾都可配。
大小中間理咳嗽,天地人士緩氣喘;重子重仙功效多,感冒背痛不再愁。
心常心靈心門穴,專治心臟保平安;通關通山通天穴,也可當成養心丸。
土水腸門理胃腸,莫忘門金及四花;肝膽機能若舉調,最好天天上三黃。
腎與膀胱的疾病,下三皇穴功效好;還有六快七快穴,馬金馬水都可靠。
婦女諸疾有祕招,婦科還巢個中寶;海豹木婦亦可用,加上姐妹會更好。
男科腎虧需調養,通腎通胃當補葯;水金水通下三皇,天天保養身體壯。
四肢軀干多活動,肩中五虎勤按壓;中白下白來配合,失枕水腰酸痛消。
解暈解毒解麻脹,手解五金千金探;補虛正會火腑海,潰腫三重外三關。
還有前胸後背部,調理全身功效強;感念董公傳此寶,至人可授匪莫談。
熟記歌訣活應用,養生保健沒煩惱;充滿喜悅分享愛,健康快樂好自在。
董氏奇穴七十二绝针

董氏奇穴七十二绝针1.外三關一穴:在外踝尖與膝盖外側高骨之直線上。
外三關二穴与外踝尖連線之中點。
主治:扁桃腺炎、瘤、癌、喉炎、喉癌(特效)、肺癌(有奇效)。
腮腺炎、肩臂痛、各種瘤、紅鼻子(特效)。
青春痘、粉刺(效佳)。
瘰疬(特效)。
以三稜針點刺出血效果卓著。
2.外三关二穴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联线之中点。
3.外三關三穴为外三關二穴與膝盖外側連線之中央點4.雙龍一穴:在外膝眼下一寸五分,脛骨外側骨陷中。
解剖位置:外側腓腹皮神經、肺支神經。
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頭炎。
5.雙龍二穴一穴下6分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頭炎6.雙靈一穴:掌面中指第一節與第二節之間,橫紋中央(四縫穴)內側二分半處。
解剖位置:固有掌指側神經皮下淺枝、心臟神經、肺分支神經、腎分支神經。
主治:肺癌、骨癌、心臟內膜炎、腎炎水腫、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風、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兒瘠積、小兒消化不良、心臟擴大、狹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
以三稜針淺刺、從針孔擠出少雀壎梜z明液特效。
刺出黑血亦佳。
7.雙靈二穴穴位:掌面中指第一節與第二節橫紋正中央偏外側二分半處。
主治:肺癌、骨癌、心臟內膜炎、腎炎水腫、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風、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兒瘠積、小兒消化不良、心臟擴大、狹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
以三稜針淺刺、從針孔擠出少雀壎梜z明液特效。
刺出黑血亦佳。
8.木靈穴穴位:掌面無名指第一節與第二節間之橫紋中央點偏外側二分半處。
解剖位置:固有掌側指神經皮下枝、肝之神經。
主治:肝硬化、肝炎、肝癌、兩肋痛、膽囊炎、膽道蚵蟲症。
痿症、半身不遂。
以三稜針刺出黃白色液體、或刺出黑血均效。
9.婦科五穴之一穴:手背大拇第一節外側,從掌指橫紋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計五穴。
解剖位置:固有掌側指神經皮下淺枝、子宮神經、六俯神經。
主治:子宮癌、于癌瘤、子宮炎、卵巢炎、不妊症、月經不調、經痛、月經過多或過少、陰痛腫痛、赤白帶下、陰吹、產後風症(月內風症)。
董氏72绝针、32解针

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之直线上。
外三关二穴与外踝尖联机之中点。
直剌1—1.5寸,主治:扁桃腺炎、瘤、癌、喉炎、喉癌(特效)、肺癌(有奇效)。
腮腺炎、肩臂痛、各种瘤、红鼻子(特效)。
青春痘、粉刺(效佳)。
瘰?(特效)。
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效果卓著。
治子宫溜配妇科穴。
2.外三关二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联线之中点。
3.外三关三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为外三关二穴与膝盖外侧联机之中央点4.双龙一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在外膝眼下一寸五分,胫骨外侧骨陷中。
解剖位置:外侧腓腹皮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头炎。
直剌五分至八分。
5.双龙二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双龙一穴下6分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头炎。
6.双灵一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横纹中央(四缝穴)侧二分半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指侧神经皮下浅枝、心脏神经、肺分支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肺癌、骨癌、心脏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瘠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
以三棱针浅刺、从针孔挤出少雀埙梜z明液特效。
刺出黑血亦佳。
7.双灵二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横纹正中央偏外侧二分半处。
主治:肺癌、骨癌、心脏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瘠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
以三棱针浅刺、从针孔挤出少雀埙梜z明液特效。
刺出黑血亦佳。
8木灵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穴位:掌面无名指第一节与第二节间之横纹中央点偏外侧二分半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枝、肝之神经。
主治:肝硬化、肝炎、肝癌、两?痛、胆囊炎、胆道蚵虫症。
痿症、半身不遂。
以三棱针刺出黄白色液体、或刺出黑血均效。
9.妇科一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取穴:手背大拇第一节外侧,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计五穴。
董氏奇穴针灸配方大全珍藏版(一)

董氏奇穴针灸配方大全珍藏版(一)❖一病一穴,穴准病退❖1、救命穴——人中2、万能穴——合谷3、长寿穴——足三里4、消气穴——太冲、强胃穴——足三里6、腰痛穴——飞扬7、疏筋穴——阳陵泉、涌泉8、健脾穴、肚胀穴——公孙9、补肾穴——太溪10、止痛、冠心血管穴——膻中11、补血穴——血海12、止咳穴——极泉、尺泽13、皮肤病穴——曲池14、消炎穴——商丘15、耳鸣穴——少海16、颈椎病穴——天窗17、膝痛穴——内关18、头晕、呕吐、肠炎穴——梁丘19、打嗝不止、呕吐穴——涌泉、内关20、鼻炎穴——丰隆、手三里21、护膝穴——曲泉22、手脚麻木穴——复溜、环跳23、糖尿穴——地机24、牙痛穴——合谷、肩井25、胆结石穴——中渎26、失眠、遗尿遗精穴——然谷、太冲27、恐惧病穴——太溪28、治痘穴——太冲、曲池29、感冒鼻塞、嗓子痛、痔疮穴——孔最30、雀斑穴——丝竹空31、眼袋穴——承泣32、鱼尾纹穴——瞳子髎33、噩梦穴——厉兑34、肚子痛穴——下巨虚35、胃肠炎穴——天枢36、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炎穴——水道37、嗓子失声穴——大钟38、黑眼圈穴、皮肤增白穴——四白39、减肥穴——带脉40、月经不调穴——水泉、带脉41、脑供血不足穴——解溪42、糖尿病穴——腕谷43、扭伤穴——大包44、厌食、脱发穴——太溪45、便秘穴——带脉46、过敏性鼻炎穴——迎香47、脑血管穴——瘛脉48、网球肘穴——少海、肘髎、尺泽49、手麻穴——支正50、坐骨神经穴、脊椎病——后溪51、腰椎盘突出穴——筋缩52、美容穴——天容53、急性咽喉肿痛穴——少商、关冲、涌泉54、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尺泽55、急性扁桃体炎穴——中渚56、咳喘穴——中府57、夜间咳嗽穴——鱼际58、补气穴——经渠、气海59、感冒、白内障穴——肩髃60、明目穴——中渚61、乳腺炎穴——天池62、白发穴——浮白63、胆囊炎穴——日月、肝俞64、晕车穴——关冲65、疲劳穴——液门66、急性胃痛、急性肠炎穴——曲泽67、高血脂穴——环跳68、腰酸穴——风市69、化痰穴——丰隆70、慢性肝炎穴——三阴交71、抽筋、扭筋穴——阳陵泉72、消化不良穴——率谷穴73、荨麻疹穴——太冲、风池74、鼻出血穴——内庭75、痛经穴——蠡沟、带脉76、口腔溃疡穴——间行77、瘙痒、调节血液穴——血海78、腰背痛穴——委中79、肌肉萎缩穴——大都80、心脏供血不足穴——神道81、痛风穴——复溜、筑宾82、外脚踝关节穴——丘墟、外关、解溪83、性功能穴——会阴、地神84、老花眼穴——光明85、心脏补血穴、抑郁穴——极泉86、冠心病穴——云门87、肾结石穴——筑宾88、落枕、偏头痛穴——外关89、电脑病穴——天窗90、甲亢穴——天柱91、中风穴——百会92、精神病穴——涌泉93、水肿穴——承浆94、口眼歪穴——颊车95、痴呆穴——老人穴96、静脉曲张穴——太渊97、黄褐斑穴——天容98、耳炎穴——前谷99、中暑穴——十宣、人中100、心肌梗塞穴——极泉、膻中101、半身不遂穴——风市、足三里102、发热穴——膻中、大椎、肺俞103、瘫痪穴——环跳、阳陵泉、委中排寒方:手三火、四花、火主、火硬升阳方:手三火、脚三火、上三黄、下三皇、通胃、通背、通肾、三顶、灵骨、大白调气血,补阳气,手脚冰冷症神奇组合方:手解、手千金、手五金止血:六完、水曲、制污、止诞退烧:灵骨、大白、重魁、重子、重仙、木穴、四花,大椎刺血头部病手六白主治一切脑病,三顶、头晕眼花特效穴处方:手六、三顶、火连、火菊、火散、三重中风急救:木斗、木留、火菊、火连、火散、手六、肩六、三顶白发:手六、三顶、下三皇左右轮流扎20次,效果不错掉脱发:肩六、手六、腕顺、三其、三神、镇静、三重、四花、肾关、火主、火硬 15次长出头发头晕、头痛、头胀、头昏目眩、梅尔尼氏症:手六白、三顶、火菊、火连、火散、木斗、木留失眠症:通山、通关、通天、心灵、五花(可以艾灸)下三皇、镇静、肝郁加肝灵或上三皇帕金森综合症:肩六、三顶、足三火,三重、三会、镇静、火主、火硬、木斗、木留抑郁症:心灵、肝灵、上三黄、火串、火陵、火山、木斗、木留对侧取穴面瘫、甲状腺肿大:侧三里、侧下三里、三泉、四花、三重癫痫病:肾关、土昌、心灵、肝灵、火陵、火串、火山、上三黄、木斗、木留颈椎病颈椎压迫引起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双手发麻胀痛处方1:腕顺、火串、火陵、火山、二角明、正筋、正宗、正士对侧取穴处方2:火串、火陵、火山、腕顺、上三皇调颈椎,胸椎,腰椎颈椎被扳错位倒地:手解、膻中如抢救不及时,5分钟后会变成植物人颈项筋扭伤:对侧七虎穴、同侧火串、火陵、火山配合导引行气针法,立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氏奇穴临床应用歌诀景昌奇穴针方赋侧三侧下三,取穴并肾关。
留针三刻钟,头痛应会痊。
五岭若点刺,即可立时缓。
耳痛偏头痛,四花外三重。
点刺出积血,豁然病无踪。
前头火菊用,顷刻见轻松。
头晕血压高,五岭血针通。
尔后针火硬,竖子去匆匆。
灵骨偷针眼,交刺效如仙。
双目瞑瞑闭,肾关火菊牵。
视物若模糊,明黄舞翩翩。
眉棱骨处痛,火菊指下捻。
夜盲医夜盲,其效不堪言。
见风如流泪,木穴见中天。
鼻部各处症,驷马皆流连。
若医酒糟鼻,正本血出痊。
外踝四周血,堪疗中耳炎。
耳鸣泻驷马,尔后补肾关。
梅核劳宫后,咽痛血耳先。
鱼骨倘刺喉,足下千金添。
颈疬从何治,三重并六完。
亦可三重血,承扶与秩边。
项痛与项强,正筋正宗兼。
痄腮耳背血,落枕重子前。
再针承浆穴,金针名下传。
手指有麻木,复溜与肾关。
若然食指痛,四花中穴添。
或取五虎一,亦见医名玄。
侧三侧下三,医者疗手酸,并治腕关节,疼痛复无言。
症见中指(趾)麻,通山与通关。
手指关节痛,五虎一堪选。
特效诚如是,兼疗腱鞘炎。
手臂不得举,对侧针肾关。
同侧四花中,疾恙去豁然。
手痛难握物,列缺功效罕。
亦可重子穴,倒马针重仙。
曾言左臂痛,特效在膝眼。
肘部关节痛,灵骨必有验。
或取四花中,济世将壶悬。
曾闻手抽筋,对侧针火山。
两手见拘挛,泻曲针肾关。
坐骨神经痛,灵骨大白兼。
若是大腿痛,金林血针连。
脚部常抽筋,正筋指下看。
足跟疼痛症,且将委中拦。
亦疗难行处,患者言腿酸。
复治踝扭伤,功效不等闲。
腿软兼心跳,肩中与通天。
脚麻外驷马,对侧肩中添。
膝盖疼痛久,三金结善缘。
或可针肩中,拂云见欢颜。
脚痛不履地,对侧九里玄。
大腿风湿痛,同在一针间。
脚痛背心血,双凤尤关连。
小腿胀痛酸,次白抱针眠。
精枝如放血,何惧疾恙顽。
背面倘出血,笑指两腿酸。
脚掌脚背痛,五虎四与三。
或是单背痛,重子与重仙。
常遇双背痛,正士搏球先。
背连下腿痛,马快水应验。
脊椎有疼痛,委中成方圆。
问症心绞痛,火包黑血灵。
心跳如过速,心门为俊英。
肝炎针肝门,明黄症应停。
尤言添肠门,其效医者惊。
胆石疼痛症,木枝堪安宁。
四花中外血,肺部胀闷轻。
肺部有结核,四花外与中。
尔后针驷马,青囊成遵经。
咳嗽与气喘,水金水通名。
胃痛花外中,通关通山清。
呕吐总枢穴,脾大针三重。
三通肾胃背,肾炎情独衷。
兼疗水湿盛,堪笑周身肿。
膀胱肾结石,马快水中松。
通天一针效,证候名水肿。
肠炎门金穴,盲肠四花功。
内踝三阴交,肠疝去无踪。
大小中外浮,五间亦奇功。
尿急频频袭,海豹木妇松。
或是取肾关,乃叹指下宏。
隐恙生殖器,下三黄为通。
妇科与还巢,堪笑子宫痛。
兼开输卵管,祛瘤在子宫。
何惧赤白带,持针治阴肿。
久年不见孕,金针二穴耸。
细细查经痛,特效门金中。
半身有不遂,灵骨大白用。
或针九里穴,倒马妙无穷。
昏迷不得语,二会灵骨雄。
舌强不能语,商丘正会通。
四肢见颤抖,肾关复溜从。
取穴兼明黄,何曾见平庸。
对侧重子仙,中风手挛泷。
血压高昂时,何不点委中。
下三黄通天,四肢何浮肿。
黄疸上三黄,医症若雕虫。
风疹耳背血,驷马九里功。
失眠下三黄,镇静二穴封。
高热针大白,五岭亦可充。
酒醉耳环血,正本莫飞彤。
癫痫金吉陵,疗症自匆容。
鼻塞侧三里,一针气息通。
上下静脉血,静脉瘤开壅。
血管有硬化,委中血自涌。
四花中与外,亦可称上工。
激增白血球,三黄业绩丰。
睡中听咬牙,四花下针洪。
精神疲倦久,鼻翼指下逢。
皮肤诸多症,驷马一针同。
论“董氏奇穴”的特点和理论基础董氏奇穴及针刺方法是盛行于台湾和海外的一种特殊的针刺疗法,该奇穴的分布及应用,既源于传统的经络系统和针灸方法,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众多针灸新法中的一个新的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发展前途。
现对其分布特点、针刺法及其理论基础作一简介。
1董氏奇穴穴位分布特点董氏奇穴共有740个穴位,临床常用者约200余穴,这些穴位广泛分布于人体头面、耳、手、臂、腿、足等部位,大体可分为12组:即手指部称“一一部位”,手掌部称“二二部位”,前臂部称“三三部位”,后臂部称“四四部位”,足底部称“五五部位”,足背部称“六六部位”,小腿部称“七七部位”,大腿部称“八八部位”,耳朵部称“九九部位”,头面部称“十十部位”,另有“后背部位”及“前胸部位”,共12个部位。
(见1995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杨维杰著《董氏奇穴针灸学》)。
其分布特点如下。
1.1骨缘分布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进针时均紧贴骨缘。
如“一一部位”及“二二部位”的穴位均贴骨,或进针抵骨。
“三三部位”的心门穴、肝门穴、肠门穴,“五五部位”的海豹穴、木妇穴,“六六部位”的火主穴、门金穴,“七七部位”的四花上穴、足三重穴等,均贴骨缘。
灵骨穴也是紧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等等。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其治疗效应显著。
1.2穴位组合董氏奇穴组合穴位较多,即多个穴位为一组,多穴一名,针刺效应相同。
如腑巢穴即包括23穴;后背的五岭穴包括大椎骨下连续10节10个穴位、旁开3寸连续8个穴位、再旁开3寸连续7个穴位,总共44个穴位;“七七部位”的下三皇穴包括天皇、地皇和人皇;“八八部位”的上三黄穴包括其黄、明黄和天黄等穴;其他如足三重穴、指三重穴、指肾穴、五虎穴、外三关、四马穴等,均为组合穴位。
董氏奇穴的穴位组合特点与其刺法之“倒马针法”常两针、三针并刺有关。
1.3背部七线董氏奇穴有相当数量的穴位集中在背部,且位于7条垂直的直线上。
这7条直线是:中线与督脉重叠,左右各旁开1.5寸、3寸、6寸各有一条线。
中线上有21穴;1.5寸线上有9穴,左右共18穴;3寸线上有15穴,左右共30穴;6寸线上有7穴,左右共14穴。
此7条线上总共有83穴。
1.4与正经穴位同穴异名董氏奇穴有不少穴位与正经是重叠或极为接近的,可以认为属于同穴异名现象。
如背部穴位与督脉穴位和膀胱经穴位;“六六部位”的水曲穴即地五会,水相穴即太溪;“四四部位”的人宗穴即手五里等。
此外,也有部分穴位邻近正经穴位,如门金穴即陷谷穴后五分紧贴两趾骨间,火主穴即太冲穴向后五分,灵骨穴即合谷穴后1寸,紧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等。
需要说明的是,董氏奇穴与正经穴位重叠的某些穴位,其功效主治却与一般著作中所论正经穴位不尽相同。
2董氏奇穴刺法特点2.1刺法简便董氏奇穴针刺方法简便易行,较多地采用“正刺”、“斜刺”、“皮下刺”等刺法。
“正刺”为垂直进针,进针后深刺之,或浅刺之。
“斜刺”为针体与皮肤表面呈60°或45°的角度进针。
“皮下刺”即沿皮进针。
上述刺法于进针后要留针,亦可不留针,留针时间一般为30~45 min。
董氏奇穴不甚强调补泻刺法。
同一穴位,如果采用不同的针刺方向和不同的进针深度,其治疗的病证也不同。
如同一“肾关穴”(阴陵泉下1.5寸),正刺可补脾,而如果向后方向刺入,则可补肾。
2.2动气针法这是董氏奇穴的特殊针法,于进针得气后,在捻针的同时,令患者活动患处,然后根据治疗效果决定出针和留针。
如果病程短,治疗效果较好,则出针;如果病程较长,则宜留针,并可于留针期间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继续不停地活动患处。
如果病在胸腹部,或在脏腑,或属于气郁病变,或属于神志病变,则可配合使用按摩,亦可令患者作深呼吸,或用意念引导之,使针刺与患处之气相引。
所谓动气针法,即动而得气之义。
2.3倒马针法倒马针法也是董氏奇穴的特殊针法,其针刺方法为:于一个部位同时取一组穴位刺之,一般情况下同时取2~3穴,如此刺之可加强疗效。
在正经穴位的针刺中亦可仿用此倒马针法,如同时刺内关与间使。
2.4刺络法董氏奇穴善于用三棱针刺络放血,多年大病、久病难治之病,往往通过刺络放血,豁然而愈。
剧烈疼痛亦可于刺络放血之后立即止痛。
在董氏奇穴临床应用上,全身上下,无处不可放血,董氏奇穴刺络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远离患处放血,效果甚好,此与常见的阿是穴刺络放血方法相比,则是更进了一步。
2.5刺病象法所谓“病象”,即身体内部病变在体表的异常形态或颜色反应,如瘀斑、斑块样色素沉着等。
刺病象法即于体表异常颜色、异常感觉或异常形态处进针。
刺络法有时也于病象外下针。
3董氏奇穴的理论基础3.1奇正相通董氏称其奇穴为“正经奇穴”,其原著亦称《董氏正经奇穴学》。
其用意即蕴含虽为奇穴,实与正经相通之义。
以董氏奇穴最常用穴“灵骨穴”与“大白穴”而言,灵骨穴在合谷后1寸,大白穴与三间相符。
其功效则在传统功效基础上又有发挥。
又如“木斗穴”与“木留穴”治肝脾肿大,其穴位在足背三四趾间,表面上与十四经之穴位无关,事实上足阳明胃经有一分支从膝下三寸处分出,向下进入足中趾外侧趾缝,正与木斗穴与木留穴所在之处相吻合。
其它董氏奇穴很多亦均有与上述例子相类似之规律,因而称“奇正相通”,故其疗效机理与十四经穴亦相通。
3.2骨膜刺激如上所述,董氏奇穴的穴位多沿骨缘分布,进针时亦紧贴骨缘,并且达到骨膜。
骨膜神经末梢分布较为丰富,刺之可以得到较强的针感,由此引起显著的神经反射及相应的机体反应,因而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3.3同气相求董氏奇穴有以骨治骨、以肉治肉、以筋治筋、以脉治脉的方法。
如“肩中穴”位于臂上肌肉最丰隆处,故刺之可治小儿麻痹症之肌肉萎缩;“正筋穴”和“正宗穴”位于脚后跟之大筋上,故治疗颈项筋痛,项背强急。
列缺透太渊治疗血管性头痛可以识为以脉治脉,因为太渊是脉之大会。
3.4活血化瘀董氏奇穴中很多穴位均可采用刺络放血。
此与“宛陈则除之”的活血化瘀疗法一致,有其突出的效应3.5穴位合乎全息律全息律理论,目前尚未被完全证实,但全息律的出现则深化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董氏奇穴的穴位分布与全息亦有极其相似之处。
举“水金穴”与“水通穴”来说,此两穴在所在及所刺之处。
正当全息倒象之气管及肺所在之外,其全息顺象则为下焦肾脏所在。
故本穴补气益肾作用极强,治疗咳嗽、气喘等皆有特效。
3.6脏腑别通董氏奇穴由于有“奇正相通”之特色,故一般临床治疗组穴机理,如表里经取穴,董氏奇穴针刺疗法均常应用。
其特殊之处在于穴位所在及其所主治病证之间,蕴含有脏腑别通之机理。
“脏腑别通”之理论源于明代李梃之《医学入门 . 脏腑相通篇》:“心与胆相通;肝与大肠相通;脾与小肠相通;肺与膀胱相通;肾与三焦相通;肾与命门相通。
”此脏腑别通之机理为传统十四经未曾或极少运用者,例如董氏奇穴之“中白穴”位于三焦经上(奇正相通),但透过“肾与三焦相通”之机理联系,用治肾虚腰痛效果显著。
由此可见,董氏奇穴针刺取效之机理,乃与脏腑别通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