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系统图
江苏省高中生物竞赛课件-植物生理学2

• 红降现象:当用长于685nm(远红光)的单 色光照射小球藻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 量吸收,但光合效率明显下降的现象
• 双光增益效应(爱默生效应):在用远 红光照射小球藻的同时,如补充以红光 (650nm),则光合效率比用两种波长的光 分别照射时的总和要大
➢光系统
由双光增益效应试验发现,在类囊体膜上有两 个在空间上分离的光系统由一系列电子传递体 串联在一起,以接力的方式完成光的捕获和能 量传递。其中
非环式光反应及其产物
•分解2H2O,释放1O2,传递 4e-,使膜内腔增加8H+,经 ATP酶流出后可偶联约3ATP 的形成,同时有 2NADPH+H+的生成
暗反应(卡尔文循环)与葡萄糖的形成
12NADPH+12H++18ATP+6CO2
C6H12O6+12NADP++18ADP+18Pi
➢ 叶绿体基质中 不断消耗ATP和 NADPH,固定 CO2形成葡萄糖 RuBP 的循环反应, Calvin循环
nm nm
第二单线态,~252KJ
热
第一单线态,~168KJ
热
670
荧
吸
光
收
三线态,~126KJ
磷 光
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
光反应:由光合色素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形成 ATP和NADPH,放出O2的过程。 该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进行。
暗反应:是利用ATP和NADPH的化学能使CO2还 原成糖或其它有机物的一系列酶促过程。 该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 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 磷光:某些物质受摩擦、振动、光、热或电波的 作用后,所发出的光
植物地理学第一章

植物分类类群、 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
1. 植物分类系统与方法 2. 植物的系统进化
1. 植物的分类地位
两界系统(林奈,1753):植物界、动物界 三界系统(海克尔,1866):原核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 界 四界系统(科普兰,1938):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界、 后生植物界、后生动物界 五界系统(怀塔克,1969):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 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生态学理解的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 广义理解植物界:植物、真菌和原核生物 16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宣布:植物界分为绿色植物、褐色植 物、红色植物和真菌。
3. 分类等级与分类单位
中文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拉丁文 Regnum Divisio Classis Ordo Familia Genus 英文 kingdom phylum(division) class order family genus species -ales -aceae 词尾 -phyta
种 Species
分类单位举例
界: 植物界 Regnum vegitabile 门: 种子植物门 Spermatophyta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目: 蔷薇目 Rosales 科 : 蔷薇科 Rosaceae 属: 李属 Prunus 种: 桃 Prunus persica
系统发育分类与系统
恩格勒系统(1897):认为葇荑(读作ti)花序类植 物(即木本植物中花单性、无花被、花序轴柔软者, 如杨柳科)为双子叶植物种的原始类型; 哈钦松系统(1926):认为单性花比两性花要进化, 木兰目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 前苏联植物分类学家塔赫他间(A. Takhtajan,1954) 系统和美国纽约植物园前主任柯朗奎斯特(A. Cronquist,1958)系统。他们都承认木兰目的原始 地位。 分子系统学研究认为:木兰目不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
高中生物树状图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树状图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结构与功能1. 细胞概述- 细胞定义- 细胞学说- 细胞的普遍性与多样性2. 细胞膜系统- 细胞膜结构与功能- 细胞壁- 核膜与核孔3. 细胞核- 核糖体- 核仁- 染色质与染色体4. 细胞质- 细胞质基质-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与叶绿体5. 细胞骨架- 微丝- 微管- 中间丝6.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无丝分裂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基础- DNA结构与复制- RNA转录- 蛋白质翻译2. 基因表达调控- 转录调控- 翻译后修饰- 基因沉默3. 遗传变异-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4. 进化论- 物种与进化- 自然选择- 遗传漂变- 基因流与物种形成5. 生物多样性- 生物分类- 生物地理学-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三、生物代谢1. 酶与代谢- 酶的特性与分类- 代谢途径- 酶的调控2. 糖类代谢- 糖酵解- 糖异生- 糖原合成与分解3. 脂质代谢- 脂肪分解- 脂肪酸合成- 胆固醇代谢4.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降解- 氨基酸代谢- 尿素循环5. 能量与代谢- ATP的生成与利用- 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 - 光合作用四、植物生长发育1. 植物激素-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2. 植物生长发育- 种子萌发- 光合作用与叶绿体发育 - 开花与结果3. 植物逆境响应- 抗旱机制- 抗寒机制- 盐胁迫响应五、动物生长发育与调节1. 动物激素- 胰岛素与糖代谢- 甲状腺激素- 性激素2. 神经系统- 神经元与突触- 神经传导- 神经调节与行为3. 免疫系统-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免疫应答与疾病六、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1. 环境与生态-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环境污染与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2. 人类健康与疾病- 营养与健康- 传染病与预防- 非传染性疾病与生活方式3. 生物技术与应用- 基因工程- 生物制药- 生物能源与环境治理结语本文系统总结了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知识点,通过树状图的形式,将复杂的生物学知识结构化、层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12课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2023年新七年级生物上册暑假预习优学笔记

输导 (3)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人教版初中生物科代表假期预习优学笔记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训练测试
1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七年级上册
(1)被子植物的结构层次:
→
→
→
.
(2)人体的结构层次:
→
→
→
→
.
(3)如图的结构层次当中,人体具有而植物没有的是
.
训练测试
七年级上册
10.富平柿饼,陕西富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富平柿饼以当地生产的传统名优柿子品种富平尖柿为 原料,经过清洗削皮、日晒压捏、捏晒整形、定型捂霜等多道I序精细制作而成。下图表示富平尖柿植物体的结构 层次,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的A是由一个或一 种细胞通过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发 生差异性变化产生的,这个过程叫做细胞 .
假期20天,每天30分钟,提前成为生物学科尖子生
人教版初中生物科代表假期预习优学笔记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七年级上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人体
注意:①与动物体相比,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②植物体与动物体组成名称的不同
练习 1.
2. DΒιβλιοθήκη 分生保护 机械 疏导 营养
营养 生殖
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
假期20天,每天30分钟,提前成为生物学科尖子生
参考答案:B C D
人教版初中生物科代表假期预习优学笔记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训练测试
七年级上册
8.萌萌在家做糖拌番茄,将番茄切成小块后洒上白糖,一会儿盘子中出现了 许多汁水。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使番茄酸甜可口的物质主要储存在液泡中 B.控制物质进出的是番茄细胞的细胞膜 C.表皮破损的番茄更易腐败是因为表皮的保护功能被破坏 D.番茄的果实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因此属于营养器官
植物地理学第一章-PPT课件

②种名、变种名、亚种名
而种加词一般是形容词,用以形容植物的 外部形态、颜色、气味、生境特征和被发 现或主要分布的地点。 对于变种,则须再加上变种名,如蟠桃是 桃 的 变 种 , 它 的 拉 丁 名 为 Prunus persica.var. compressa, 其 中 var. 是 varietas(变种)的缩写,compressa(扁 的)是蟠桃的变种名。亚种与变型的命名 与变种类似,它们的缩写分别是 ssp. 和 f. 。
双名法
属名(名词)+种加词(形容词)+命名人
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 桃曾经被定名为Amygdalus persica L. persica 表示产于波斯,实际上是西方学 者的误解,桃的原产地在我国西北地区。
①属名
(1)拉丁文古老的名字,如Rosa(蔷薇属); (2)希腊文古老的名字,如Cycas(苏铁属); ( 3 )反映该属特征的名词,如 Trifolium (三叶草 属); ( 4 )纪念某个名人;如 Tsoongiodendron (观光木 属)系纪念我国植物学家钟观光的; (5)植物产地,如Fokienia(福建柏属); (6)改造某一属或另加前缀和后缀形成,如 Pistacia (黄连木属)可以换位成 Tapiscia (银 鹊树属) (7)方言拉丁化,如Litchi(荔枝属)是广东方言 荔枝的音译。
3. 分类等级与分类单位
中文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拉丁文 Regnum Divisio Classis Ordo Familia Genus Species 英文 kingdom phylum(division) class order family genus species -ales -aceae -phyta 词尾
初中一年级 生物学第二章第四节 生态系统

隐含的食物链是树木 ___树_木____蝉____螳_螂___黄__雀________________
如果乱砍滥伐树木,对这三类动物的数量 有何影响?_三_类_动__物_的__数_量_减__少________。
鹰 蛇
兔 狐 鼠
1.你连接的这些食草物链有多少条?他们是互不相 关的吗? (5条,相互关联) 2发.假生如变蛇化的?发数生量怎大样量的减变少化,那? 些(生鼠物数的量数先量增可加能后减少)
8.生物圈具有自我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是( C )
A.无限的 B.不受影响
C.有限的 D.永不改动
• 12.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 充完整。
• 植物——生产者
动物—— 消费者
• 细菌、真菌— 分解者
• 阳光、空气、水等— 非生物成分
• 13.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成语“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并回答相关问题: 此成语所
• 课堂训练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D )
A .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
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生物成分是……( D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水、空气等
3.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 的数量会 …(C )
2、上图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腐烂后树桩中的物质跑 到哪里去了?
会消失,通过真菌、细菌等分解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资料分析
红 色 圆 点 表 示 有 毒 的 物 质 微小的水生植物 剑水蚤 蜻蜓的幼虫 小鱼 大鱼 生物富集: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 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
植物分类学(生物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植物学的分支学科)

这两个系统的提出分别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早期。
系统等级
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根据亲缘关系把共同性比较多的一些种归纳成属(Genus),再把共同性较多的 一些属归纳成科(Familia),如此类推而成目(order)、纲(C1assis)和门(Divisio)。因此植物界 (Regnumvegetabile)从上到下的分类等级顺序为门、纲、目、科、属、种。在各分类等级之下根据需要建立亚 级分类等级,如亚门(Subdiviso)、亚纲(Subclassis)、亚目(Suboxder)、亚科(Subfamilia)和亚属 (Subgeus)。
种以下的分类等级则根据该类群与原种性状的差异程度分为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和变 型(Forma)。亚种比变种包括的范围更广泛一些,除了在形态上有显著的区别外,而且在地理分布上也有一定 的区域性。变种又比变型在形态上的差异要大一些。实际分类工作中要根据野外调查的资料和标本的特征经过综 合研究分析方能确定。
清代吴其浚的著作《植物名实图考》一书记载了我国1714种植物,分为谷、蔬、山草、湿草、水草、蔓草、 芳草、毒草、果、木等12类。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从应用角度和植物的生长环境出发,没有考虑到从植物自然形 态特征的异同来划分种类,更看不到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在这一阶段,西方人同样采用适用的、本草学的思路对植物进行分门别类,如亚历士多德的学生 Theophrastus在公元前370年至公元前285年著有《植物的历史》等书,记载了480种植物,并根据形状特征分为 乔、灌、半灌、草本四类,并知道了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离瓣花和合瓣花之分,并注意到了子房的位置,这在 当时是很了不起的认识,后人称他为“植物学之父”。
植物生物学

(二)植物的特征、类型与分布
分布:因植物大小、形态结构 和生活方式各异,分布广;
种子植物种类最多,分布 最广,形态结构最复杂。
(三)植物界的发生与发展
30多亿年演化历程,50多万种植物。
经历了:非生物到生物; 简单到复杂; 水生到陆生; 低级向高级。
植物学发展史
1. 描述植物学时期
时间: 17世纪前 内容: 以认识和描述植物为主,积累植物
❖ 林奈的最大功绩是把前人的全部动植物知识系统化, 摒弃了人为的按时间顺序的分类法,选择了自然分 类方法。他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命名法,包括了8800 多个种,可以说达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被人 们成为万有分类法,这一伟大成就使林奈成为18世 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 18世纪生物学的进步是和林奈紧紧相连的。瑞 典政府为纪念林奈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先后建立了 林奈博物馆、林奈植物园等,并于1917年成立了瑞 典林奈学会。
(二)植物的特征、类型与分布 两界系统中的植物界:50万余种
植物的典型特征 •位置固定,一般不能运动 •细胞中具质体,含光合作用的色素,光和自养 •一般具细胞壁 •细胞具有全能型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持续的
(二)植物的特征、类型与分布 两界系统中的植物界:50万余种
类型:包括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裸 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等类群。
学的基本资料和发展栽培植物,对 农业栽培植物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方法: 以描述和比较为主
重要事件
A 公元前371-286,希腊Aristote的学生 Theophrastus发表 了《植物的历史 》(Historia Plantanum)和《植物本原》 (De Causis Plantanum),记载了500多种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复习指导一、知识系统图┌表皮:由一层细胞组成:细胞外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外皮层:皮层最外一层,表皮脱落后代替表皮行使保护作用。
双子│皮层│皮层薄壁组织:由多层富有细胞间隙的薄壁细胞组叶植││成,常含淀粉粒。
物根│└内皮层:皮层最内一层、具卡氏带(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横壁的初│呈带状局部加厚)。
生构│┌中柱鞘:常由一或二层薄壁细胞组成,可形成侧根、不定根、造。
││不定芽及一部分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初生┌原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簿壁细└维管柱│韧皮部└后生韧皮部┘胞组成,但原生韧皮部常缺少伴胞。
││┌原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水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初生││原生木质部由环纹、螺纹导管和管胞组成│木质部││后生木质部由梯纹、网纹、孔纹导管和管胞组成。
│└后生木质部┘└髓:多数无┌表皮和皮层破坏脱落。
│┌木栓层:细胞壁栓质化、不透水、不透气。
│周皮│木栓形成层:第一次产生于中柱鞘、以膈在次生韧皮部发生。
│└栓内层:一、二层簿壁细胞,内切向壁呈弧形。
双子│叶植│┌初生韧皮部:由于维管形成层分裂活动,维管柱不断扩物根││大,最后被挤压破坏。
的次││┌筛管生构││┌次生韧皮部│伴胞造。
││││韧皮簿壁组织│││└韧皮纤维│││维管形成层│││┌导管└维管柱│次生维管│次生木质部│管胞│组织││木簿壁组织││└木纤维││┌韧皮射线(次生韧┐││维管│皮部内)│横向系统│└射线│木质射线(次生木│(和基轴垂直)│└质部内)┘└初生木质部:在维管柱中央┌表皮:由一层表皮细胞组成,有气孔器和表皮毛,通常外壁角质化,具双子│有角质层。
叶植│皮层:由厚角组织和簿壁组织组成,有时还有纤维或石细胞。
皮物茎│层最内一层,一般不存在内皮层或具有淀粉鞘。
的初│┌初生韧皮部┌原生韧皮部┐分化顺序生构││└后生韧皮部┘为外始式造。
│┌初生│形成层(束内形成层)└维管柱│维管束│初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分化顺序│└└原生木质部┘为内始式│髓射线:介于两个维管束之间内连髓部外通皮层的簿壁组织。
└髓:位于茎的中央,由簿壁细胞组成。
有的具髓腔或环髓带。
┌切向分裂┌次生韧皮部┐轴向维管┌纺锤状原始细│———→││组织系统维管形│胞(长梭形细胞)│ (平周分裂)└次生木质部┘(和茎轴平行)成层的││活动与│侧│横未缩│其衍生│向│向端│垂直分裂(径向、侧向)纺锤状┐扩大的次生│分│分一│———————————→│形成组织│裂│裂整短└斜向垂周分裂原始│层周│↓体(斜向滑动形成)细胞│径│┌径向分裂│││——————→射线原始细胞┘│射线原始细胞│┌韧皮射线(在┐横向的│(近等直径││次生韧皮部内│组织系统└细胞)│切向分裂││└——————→│木质射线(在│(和茎轴└木质部内)┘垂直)┌木栓┌周皮│木栓形成层(起源于表皮、皮层、初生韧皮部后均至次生││韧皮部)双子│└栓内层叶植│皮层(尚存或破坏)物茎│┌初生韧皮部次生││次生韧皮部(其中具韧皮射线)结构││形成层(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其中具木质射线)││初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维管柱│└原生木质部│髓射线└髓髓射线与维管射线的区别━━━━━┯━━━━━━━━━━━━━━┯━━━━━━━━━━━━━━━━━━射线类型│髓射线│维管射线─────┼──────────────┼──────────────────来源│基本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的射线原始细胞─────┼──────────────┼──────────────────性质│初生结构(初生射线)│次生结构(次生射线)─────┼──────────────┼──────────────────位置│初生维管束之间内连髓部外│贯穿在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内│通皮层│─────┼──────────────┼──────────────────数目│一定,被初生维管束数目所固定│不定,随茎的增粗数目不断增加─────┼──────────────┼──────────────────功能│横向运输,贮藏、产生一部分维│横向运输、贮藏│管形成层(束间形成层)│─────┼──────────────┼──────────────────高度│无限│有限━━━━━┷━━━━━━━━━━━━━━┷━━━━━━━━━━━━━━━━━━根和茎的比较━━━━━┯━━━━━━━━━━━━━━┯━━━━━━━━━━━━━━━━━━特征│茎│根─────┼──────────────┼──────────────────1.位置和生│多数植物的茎,长在地面上,并│多数植物的根,生长在地面下,并向下长方向│向上生长。
│生长─────┼──────────────┼──────────────────2.生长点│生长点位于茎的最顶端,裸露或│生长点由根冠复盖,不能产生侧生器官(顶端分│由芽鳞保护,能产生侧生器官,│生组织)│如叶原茎、腋芽原茎等│─────┼──────────────┼──────────────────3.外部特征│有节和节间、有叶、有芽。
茎外│无节和节间,无叶、无芽。
根尖有根毛,│有表皮毛、腺毛或其它附属物,│具吸收作用。
无叶绿素。
│无吸收作用。
幼茎多具叶绿素。
│─────┼──────────────┼──────────────────4.主茎、主│主茎起源于胚芽│主根起源于胚根根的起源││━━━━━┷━━━━━━━━━━━━━━┷━━━━━━━━━━━━━━5.分枝的│侧枝由初期的分生组织周围(腋│侧根为中柱鞘发生,为内起源发生│芽)或其它组织的周围(不定芽)││发生,为外起源│││━━━━━┯━━━━━━━━━━━━━━┯━━━━━━━━━━━━━━━━━━(续下表)━━━━━┯━━━━━━━━━━━━━━┯━━━━━━━━━━━━━━━━━━特征│茎│根──┬──┼──────────────┼────────────────── 6. │(1) │表皮细胞壁角质化,有角质层, │表皮细胞壁等、角质层等,无气孔器,初│表皮│有气孔器。
│部分根尖表皮产生根毛。
生├──┼──────────────┼──────────────────构│(2) │皮层较簿,除簿壁组织外,包│皮层较厚,多为簿壁组织,有时亦有造│皮│括多种组织。
内皮层多数不显│多种组织具有外皮层,内皮层显著。
│层│著,或不存在│├──┼──────────────┼──────────────────│(3) │①一般无中柱鞘│①中柱鞘显著││②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内│②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交互排列(│中│外排列,组成维管束。
│辐射排列)不形成维管束。
││③分化顺序,初生木质部为内│③分化顺序,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柱│始式,初生韧皮部为外始式。
│都是外始式。
││④一般有髓│④一般无髓。
──┴──┼──────────────┼──────────────────│由维管形成层产生次生木质部和│基本相同,但次生木质部不形成年轮。
7.次生构造│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有的形│周皮由中柱鞘产生。
│成年轮,周皮的木栓形成层由表││表、外皮层、皮层第二、三层,││近韧皮部内的簿壁组织产生。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结构比较表━━━━━━━━━━━━━━━━━━━┯━━━━━━━━━━━━━━━━━━━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本科)植物───────────────────┼───────────────────有皮层、髓、髓射线区分│没有皮层、髓、髓射线区分。
少数节部│实心、节间中空───────────────────┼───────────────────有形成层,是无限维管束能使茎加粗。
│无形成层,属有限维管束,茎不加粗。
少│数例外如芦荟。
───────────────────┼───────────────────维管束为:│维管束分散为散生中柱(1)分立型(大部分草本植物)│(2)圆筒型(木本植物和一部分草本植物)│(3)茎上部为分立型,下部发展成圆筒型(│一部分草本植物,一部分木本植物)如│大豆、花生、烟草等│───────────────────┼───────────────────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内外排列│木质部在内,韧皮部在外;木质部导管横│切面排列呈V形。
维管束外有维管末鞘(│厚壁细胞)───────────────────┼───────────────────靠顶端分生组织使茎伸长│靠顶端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使茎尖、│节间延长。
━━━━━━━━━━━━━━━━━━━┷━━━━━━━━━━━━━━━━━━━双子叶(木本)植物茎与裸子植物茎结构比较表━━━━━┯━━━━━━━━━━━━━━┯━━━━━━━━━━━━━━━━━━结构│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木质部│由导管、管胞(非主要)木簿│由管胞、木射线和少数木簿壁细胞组成。
│壁细胞、木纤维和木射线组成。
│无导管和典型的木纤维─────┼──────────────┼──────────────────韧皮部│由筛管、伴胞、簿壁细胞、韧│只有筛胞、韧皮簿壁组织和韧皮射线组│皮射线组成。
│成无筛管和伴胞。
─────┼──────────────┼──────────────────│有的有乳管或树脂管│皮层、韧皮部、木质部、髓均有树脂道││或树脂细胞(松类)。
━━━━━┷━━━━━━━━━━━━━━┷━━━━━━━━━━━━━━━━━━┌表皮(上下)--气孔器,角质层││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片│┌主脉││叶脉│侧脉│└(网状)│细脉双子叶植│└网脉物叶结构││┌表皮│叶柄│皮层或块│└维管束│└托叶(有的缺少)单双子叶植物叶的基本结构的比较━━━━┯━━━━━━━━━━━━━━━━━━┯━━━━━━━━━━━━━━━│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表皮│细胞呈长方形,有长、短细胞之分,保卫│细胞呈凹凸多角形,保卫细胞││细胞为哑铃形,有运动细胞│呈肾形。
叶├──┼──────────────────┼───────────────│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叶肉细胞有│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嵴、腰细微构造│├──┼──────────────────┼───────────────│叶脉│平行脉,无自由末稍│网状脉有自由末稍─┴──┼──────────────────┼───────────────叶柄或│不具进柄而有叶鞘和叶枕,有的还有叶│有叶柄或缺,无叶鞘、叶枕、叶叶鞘│耳、叶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