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3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五第一课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五第一课
——陈梧桐、魏恤民:《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 书——历史(必修Ⅱ)》
(二)条件:可能性
1 、客观条件: ①技术:指南针、多桅帆船 ②知识:地圆学说
2 、主观条件:西、葡王室支持
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萌芽 社会根源:“寻金热” 原因 直接原因: 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
背 景
其他原因:传播天主教; 人文主义影响.
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带来了什么影响?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积极+消极)
推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动 了 文 思想震撼之路: “地圆学说” 冲击了神学理论, 明 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发 展 人类文明交流之路: 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 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 推动了世界文明拓展。 带来罪恶 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
地圆说
多桅帆船
材料四 西班牙、葡萄牙这两个国家都在15世纪末 ……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化过程。这样一来, 过去那些以战争为专业的贵族们……纷纷转向海上寻求 出路,寻求新的发财之道。同时,这两国的城市商人 ……希望发展自己的贸易事业,因而支持海上探险。而 且,这两国的专制政府为了开拓更宽阔的疆土,为了增 加财政收入来源,也支持海上探险,并且特别热心。再 加上西班牙、葡萄牙在同阿拉伯人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 强大的海军,有足够的力量来装备航船和保护海上探险 活动的进行。
价格革命
货币贬值 社会分化
如何理解” 价格革命”?
封建制度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成为资本原始 积累
合作探究
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人说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
从不同角度 认识同一事物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第二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练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第二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练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第二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练习一、单选题1.19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

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的个人独立领域与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出现,并强调“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

这说明当时英国()A.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B.民生住房得到有效保障C.资产阶级强调等级观念D.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钢铁价格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

钢铁价格的变化突出反映了A.铁路和轮船运输降低产品成本B.社会化大生产推动经济发展C.垄断组织控制产品生产与价格D.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产生活3.伊丽莎白女王(1533—1603)声称“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

其主要目的是A.积极应对与欧洲大陆强国的海权争端B.为《航海条例》的颁布提供理论基础C.为殖民掠夺、争夺海上霸权制造借口D.致力于与欧洲各国开发海洋实现共赢4.16世纪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贸易,16世纪后,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B.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C.反映了欧洲贵族生活的奢靡D.反映了欧洲的矿产资源匮乏5.“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这段话的作者认为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B.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C.世界市场的形成扩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D.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6.下表为德国劳动力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C.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7.下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A.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成型B.英法两国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C.垄断组织的作用日趋减弱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8.“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

【人民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同步练习

【人民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同步练习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1.有些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A.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B.人类从封闭走向开放C.世界从孤立、分散、隔绝走向整体D.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2.英国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的有利条件有()①优越的地理位置②先进的政治制度③强大的海军力量④发达的手工工场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的解释,最完整的是()A.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黄金梦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需求增加C.商业危机——东西方通商要道断绝——商品价格猛涨D.黄金梦——航海技术进步——资本主义萌芽4.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

”这是因为()A.它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动力和效率B.它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与改进C.它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D.它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5.西方学者李普曼在其《道德序论》中指出:“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

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过程。

”这说明()A.生产经验的积累推动了技术的进步B.科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命C.工业革命主要是生产方法的革命D.科技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6.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它开始于()A.棉纺织业B.毛纺织业C.交通运输业D.采矿业7.“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

”下列对材料中文明“扩张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B.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8.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复习提纲)本专题的线索:本单元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手段和途径)——世界市场得以拓展(16世纪初—19世纪)(三)“蒸汽”的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三大要素是:市场、资本与劳动力;资本主义经济的两大特点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贪婪性与扩张性。

第1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课程标准: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一)必要性(原因):1、客观条件:文明的分散2、▲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经济根源)3、动力:欧洲人的“香料”和“黄金”;传播天主教(社会根源)4、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商业危机)(二)可能性(条件):1、西欧生产力的发展;2、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3、地理知识的提高;4、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二、过程:航海家国籍支持国时间成就★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1487 向东: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1492 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1497 到达印度麦哲伦葡萄牙西班牙1519~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答:四条路: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1)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2)价格革命,即大量金银等贵金属从美洲流向欧洲,引起物价上涨,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高中历史 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3课“蒸汽”的力量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3课“蒸汽”的力量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3课“蒸汽”的力量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学 业 达 标一、选择题1.查尔斯·辛格在《技术史》中写道:“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出现了惊人的发展,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

”下列属于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因素的有( A )①英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④手工工场的发展 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 【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

①项错误,应该是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建立;②③④都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故选A 。

2.(2017·盐城射阳二中)《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B )A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 .工业革命的需求C .中西交流的加强D .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了解到,l8世纪末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大量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开始把中国作为重要的侵略目标,故选B 。

A 、C 两项与根本原因要求不符;D 项世界市场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3.(2017·徐州四市模拟)下表是《英国职业人口的分配和产值构成变化表》。

这说明工业革命( B )C .引起了英国区域经济的变化D .改变了英国世界经济地位【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业实行机械化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中农林渔业比重和职业人口降低,制造业和采矿业比重和职业人口上升,且超过农林渔业,反映出英国转变为工业国,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英国区域经济的变化,故C项错误;英国在工业革命前后都是当时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强国,故D项错误。

4.下列表格反应的本质问题是( B )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表》A.中国城市化开始起步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C.西方侵略延缓了城市化D.东西方城市化差距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的正确解读能力。

高中历史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三“蒸汽”的力量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三“蒸汽”的力量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

三“蒸汽”的力量一、选择题1.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下列属于英国“变革”内容的是(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工业革命的开展D.1832年的议会改革解析:选C。

据“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可知题干内容存在的时间为法国大革命期间,即1789年前后,此时英国平静而深刻的变革应是工业革命,故C项正确;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同法国大革命时段不一致,故A项错误;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中期,故B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时间同题干时间不符,故D 项错误。

2.“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

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这主要说明( )A.英国具备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B.圈地运动改变了英国的传统农业C.传统道德观念对英国社会束缚较少D.工场手工业在英国获得不断发展解析:选A。

据“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可知材料的主题围绕工业发展的条件展开,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圈地运动,故B项错误;材料讨论的中心不是英国社会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具体讲述当时英国手工业的具体经营形态,故D项错误。

3.1830年,曼彻斯特已发展为英国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中心,其主导产业是( ) A.畜牧业B.棉纺业C.毛纺业D.种植业解析:选B。

畜牧业、毛纺业、种植业是传统行业,依据“新兴经济中心”,故A、C、D三项错误;依据史实,当时的曼彻斯特棉纺织业是支柱产业,故B项正确。

4.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举例说:“美国西北部的农民其居住地离优良的机械商店也许有几百里之遥,放心使用复杂的机械,因为他们知道,用电报告知机械的号码和所损害的机械上的部件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一件新的机械部件,他自己就能够将它安装上。

2015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课时作业2人民版必修2

2015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课时作业2人民版必修2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课程标准]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一、“海上马车夫”1.条件(1)地理条件:新航路开辟后,尼德兰处于国际贸易中心________沿岸。

(2)政治条件:1581年,荷兰摆脱西班牙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表现——成为“海上马车夫”(1)荷兰造船业非常发达,商船总吨位居当时世界首位。

(2)荷兰对外贸易发达,____________成为荷兰的经济中心,也是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

(3)对外殖民扩张:①在南北美洲、非洲、印度、东南亚一带夺取了广阔的殖民地;②1622年,受聘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哈得逊在北美建立了____________。

二、英国的崛起1.条件(1)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伦敦、利物浦成了繁荣的港口城市。

(2)推行“__________”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者的利益。

(3)15世纪晚期,英国进行__________促进了资本主义租地农场的发展。

2.表现(1)1600年成立“____________”,垄断中英、印英间的贸易,商业贸易飞速发展。

(2)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推动城市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

(3)对外殖民扩张:16世纪末开始参与殖民掠夺。

在北美,1607年,建立第一块殖民地——__________,在东方把矛头指向印度,逐渐向印度内地渗透。

三、殖民霸权的角逐1.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1)________是早期西欧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先后在____________、印度建立殖民据点,逐渐垄断了与东方的贸易。

(2)西班牙的殖民活动与________的远航探险同时开始,在________________建立起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殖民大帝国。

2.荷兰、英国和法国的殖民争夺(1)荷兰:组建__________________,竭力排挤________殖民势力,但最终被英国取代。

高中历史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3课“蒸汽”的力量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3课“蒸汽”的力量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

第3课“蒸汽”的力量[课标要求]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英国的工业革命1.条件(1)资金: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2)劳动力:圈地运动的进行。

(3)技术: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条件成熟。

(4)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扩大了国内外市场。

(5)政治保障: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

2.成就(1)棉纺织业方面: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斯夫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1771年,阿克莱特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

(2)动力方面: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变革。

(3)交通运输方面:①条件:蒸汽机为交通运输革新提供动力。

②成就:汽船和火车。

(4)生产组织管理形式方面:①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诞生。

②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厂制得到推广。

3.影响(1)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2)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3)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4.扩展(1)条件: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2)表现:①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起来。

②美国机床的发明和通用部件的标准化生产,使美国机械制造业处于领先地位。

③影响: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误区警示] 英国工业革命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而不是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

二、打造“世界工厂”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2.措施(1)政治:进行民主化改革,确立工业资产阶级的主导地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三次议会制度改革,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化运行机制。

建立职业警察制度,保持社会稳定。

(2)经济: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1852年,英国议会称自由贸易是国策。

(3)法制: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蒸汽”的力量[课程标准]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1.条件(1)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______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

(2)__________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3)__________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4)政治保障:______________制度的确立,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2.英国工业革命(1)开端: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__________业开始,诞生了近代机器大工业;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________制度,工业资本主义开始占主导地位。

(2)动力革新:瓦特总结前人的经验,制成了______蒸汽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

(3)交通运输业的革新: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______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工具;1825年,英国人____________利用蒸汽机牵引列车试验成功,人类陆上交通进入蒸汽动力时代。

3.工业革命的扩展:1825年,英国取消__________的禁令,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起来。

工业生产的标准化使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4.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________。

(2)社会结构: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__________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________进程。

(3)职业结构:机器的使用使相当多的人从直接生产中被排挤出来,为__________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4)思想文化:促进了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二、打造“世界工厂”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增。

2.措施(1)政治方面:进行民主化改革,通过三次______制度改革,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化运行机制。

(2)经济方面:运用__________经济思想发展经济,把自由贸易作为英国的国策。

(3)法制方面:进行法制化建设,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4)外交方面:推行“__________”,以海军力量控制海洋,强制推行自由贸易。

(5)文教方面: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3.结果: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工业革命使英国的资本迅速增长,____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2)______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1.工业革命创造了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1)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______条件。

(2)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______条件。

(3)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__________体系的形成。

2.形成过程(1)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的“__________”,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2)______________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成熟。

知识点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1.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

人们之所以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A.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B.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C.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D.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2.“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材料评价的科技发明是()A.瓦特制成万能蒸汽机B.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C.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D.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3.从经济近代化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是()A.牛耕B.蒸汽机C.内燃机D.互联网4.以下是英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图中引起各行业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的加强B.重商主义的推行C.工业革命的开展D.外来移民的涌入知识点二打造“世界工厂”5.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

”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是英国发明的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④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B.殖民战争C.资产阶级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某次世博会上的蒸汽火车头7.世界博览会已历经150多个春秋,各届博览会都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右图所示的体现当时工业成就的展品最有可能出现于()A.1851年伦敦世博会B.1910年布鲁塞尔世博会C.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D.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8.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出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这种现象的出现始于()A.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B.蒸汽机的大量使用C.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D.人类对核能的利用知识点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9.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

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美国经济的崛起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10.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法国还与英国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

这些政策()A.深受工业革命影响B.促使世界市场形成11.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

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普鲁士的纺织厂图二早期的火车材料二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材料三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现象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二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从中看出当时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4)分析上述材料,说明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答案解析】知识清单一、1.(1)资金(2)圈地运动(3)手工工场(4)资产阶级代议2.(1)棉纺织大工厂(2)万能(3)汽船史蒂芬孙3.机器出口4.(1)工业国(2)经济地理城市化(3)第三产业二、2.(1)议会(2)自由主义(4)炮舰政策3.(1)19(2)伦敦三、1.(1)物质(2)技术(3)世界殖民2.(1)门户开放(2)国际经济交流对点训练1.C 2.A3.B[传统经济活动指的是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文明,近代经济活动是以商品经济为主体的工业文明,因此促进经济形态从传统到近代过渡的发明是蒸汽机。

]4.C5.D[解答本题的最佳方法是排除法。

①说法错误,因为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已扩展到法、美等国,使用蒸汽机的不再都是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也开始使用蒸汽动力。

②说法错误,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了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

故排除含有①或②的选项。

]6.A[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所占比例持续增加,农业人口所占比例持续下降。

]7.A8.B9.A[巴拿马运河开通有利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说明印度和中国沦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反映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均属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表现,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部分信息相关,不符合“该论文的主题”的求答条件。

]10.B综合运用11.(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社会生产力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3)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的革命,联络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对环境的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2.(1)机器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交通工具的革新和改善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多的原料产地。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