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谨防歧义句中的五大陷阱
公务员如何应对言语理解与表达题中的语义误导

公务员如何应对言语理解与表达题中的语义误导公务员考试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题是考察考生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由于语义误导的存在,有时候会给考生带来困扰。
本文将就公务员如何应对言语理解与表达题中的语义误导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一、了解语义误导的常见形式在解答言语理解与表达题时,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语义误导的常见形式。
这样一来,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就能更加警觉,避免被误导。
常见的语义误导形式包括:1. 歧义词:某个词语拥有多种不同的含义,容易造成理解的偏差;2. 否定词的使用:否定词的使用经常会带来理解的困扰;3. 排比和对比:一些句子中使用了排比和对比的手法,容易使人产生误解;4. 忽略前后文的关联:有时候我们在理解某个句子时,需要考虑其前后文的关联,否则容易被误导;5. 客观与主观:有些句子表面看起来客观,但实际上带有个人偏见,需要我们从客观的角度去判断。
二、掌握解题技巧在解答言语理解与表达题时,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语义误导。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巧:1. 全面理解题目:在解答题目之前,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切勿匆忙思考答案;2. 注意排除干扰项:语义误导常常通过干扰项来迷惑考生,因此我们需要仔细辨别选项之间的差异,排除干扰项,找到正确答案;3. 多角度思考:有时候,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陷入单一思维;4. 注意上下文的关系:要充分考虑句子所在的文本环境,理解句子的具体含义;5. 注意修饰语的作用:修饰语常常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6. 总结归纳:通过对大量题目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语义误导。
三、切实提高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除了掌握解题技巧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是应对言语理解与表达题中语义误导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提高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方法:1. 多读经典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中常常包含有深意的语言表达,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提高对语言的理解;2. 广泛阅读新闻和时事:了解社会热点、政策法规等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有关话题的语言表达;3. 注重阅读和写作的训练:阅读和写作是提高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积极参与相关的练习和活动;4. 多参与讨论和交流:通过参与讨论和交流,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5. 注重词汇的积累:拥有丰富的词汇量是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基础,因此要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记忆。
2017广西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歧义句如何不再“雾里看花”

2017广西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歧义句如何不再“雾里看花”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广西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通过测试选拔出能够胜任公共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
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广西中公教育整理了新的备考资料,点击查看:行测学习频道,供考生备考学习。
我要了解更多,想和老师直接沟通>>>在线咨询。
表意不明是公务员考试行测病句类题目中的常考题型,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有多种意思让人难以理解,犹如“雾里看花”。
一般来说,一个句子只表达一个意思。
如果一个句子在上下文中有多种意思,使读者产生误解,那就是一种语病,这种语病被称之为歧义。
中公教育专家发现,歧义句是最常见的语义不明的病句,按照句子中歧义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词语间的关系不明例1.请你告诉小王,我们要学习文件。
【中公解析】“我们”可以包括小王,也可以不包括小王。
“要”可以修饰是“学习”,也可以是“文件”。
第一重意思是:我们要学习,学习的内容是文件;第二重意思是:我们要文件,要的是有关学习的文件。
例2.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中公解析】“其他”既可以指代“学校”也可以指代本校的其他领导。
2.指代不明例1.时间过得真快呀,记得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才六岁。
【中公解析】“六岁”指代不明,既可以指代“我”,也可以指代“你”。
例2.忠王李秀成临刑前是不是很英勇呢?从一些记载上看,不是这样的。
【中公解析】“这样”指代的有可能是英勇,有可能是不英勇。
3.词语的多重含义例1.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中公解析】“看不上”有看不起、轻视的意思;也有看不到的意思。
例2.那五箱书准备送青岛第一图书馆吗?【中公解析】“送”有赠送,给的意思;也有运输的意思。
4.词性不同例1.门没锁,我们就进去了。
公考笔试中的常见陷阱

公考笔试中的常见陷阱公务员考试是许多求职者梦寐以求的机会,因此竞争异常激烈。
在笔试环节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陷阱,这些陷阱可能会导致失分甚至淘汰。
为了帮助大家避免这些陷阱,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公考笔试中的常见陷阱,以便读者们能够更好地应对。
一、记述型题目中的误区在记述型题目中,我们经常会被一些琐碎细节困扰,从而误以为这些细节是题目的重点。
这种思维的误区会让我们陷入记忆与复述之中,而忽视了理解与归纳的关键能力。
因此,遇到这类题目时,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答题要求上,即题目所要求的核心内容,而不是过分纠结于附带信息。
为了避免陷入这种误区,我们可以在备考阶段时多做一些理解与分析的习题。
这些习题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对题干的敏感度,从而更快地找到答题的关键点。
二、数量型题目的陷阱数量型题目常常会让考生陷入迷茫和困惑。
这类题目往往设计复杂,需要考生在有限时间内准确计算。
在应对这类题目时,我们经常忽略了细节的重要性,从而出现计算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陷阱,我们可以在备考过程中注重提高计算能力。
通过刻意练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从而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数量型题目。
三、逻辑推理题目的挑战逻辑推理题目是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也是许多考生感到头疼的地方。
这类题目涉及到逻辑推理、条件判断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题干并进行正确的推理。
为了应对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通过多阅读与思考来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备考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多做一些类似的习题,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四、文章阅读理解题目的难题阅读理解题目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一类题型。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篇文章,准确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然而,考生在应对这类题目时常常陷入信息过载和时间压力,往往无法准确地理解文章。
为了应对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通过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来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可以多读一些相关文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辅导:谨防歧义句中的五大陷阱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辅导:谨防歧义句中的五大陷阱.table{border-left:#cadde6 solid 1px;border-top:1px #cadde6 solid;} .table td{border-right:1px #cadde6 solid; border-bottom:1px #cadde6 solid; text-align:center;FONT-SIZE: 12px; COLOR: #000000; LINE-HEIGHT: 25px; FONT-FAM ILY: ‘微软雅黑’}【课程免费试听】成公不等待!2017年省考课程名师护航提分备战免费体验>>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黑龙江1、对象不明【例】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
这句话中放弃是动词,后面的对象可以是美丽,也可以是美丽的女人,由此造成了表意不明。
【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这个例句中批评的人可以指作者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也可以指这篇文章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
2、词性不同【例】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可以发挥得更好。
此句中出现了“和”这个虚词,可以当做介词也可以当做连词,当词性不同时就造成了歧义,可以理解成我说服老师,让我和你一起去,也可以是我说服老师,让老师和你一起去。
3、停顿不同【例】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这样的句子从结构、词性、词义方面都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读出来,断句位置不同,就能造成表意不同,可以是把它留个晚上(早上、中午、晚上)这个时间段上来的人,也可能是留给比自己上来晚(迟)的人。
【例】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汉语中有指代词,来指示代替前文出现过的内容,如果前文出现了多个并列但对立的成分,就容易造成指代不明。
公务员常见陷阱解析识破难题避免失分陷阱

公务员常见陷阱解析识破难题避免失分陷阱公务员常见陷阱解析:识破难题,避免失分陷阱公务员考试作为一项重要的招录方式,对于很多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公务员考试的题目种类繁多,其中不乏一些陷阱性的难题,容易让考生掉入其中而失去分数。
本文将给你介绍一些常见的公务员考试陷阱,并提供一些解析方法,帮助大家识破陷阱,避免失分。
一、迷误选项陷阱在公务员考试中,迷误选项陷阱普遍存在。
这类陷阱选项通常是用来迷惑考生的,看似正确,实则与题目要求不符。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仔细审题,理清题目的要求,不受迷误选项的干扰。
另外,可以运用排除法,先排除明显错误或不合逻辑的选项,再从剩下的选项中做出正确选择。
二、干扰信息陷阱在公务员考试中,干扰信息陷阱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这类题目往往会在文章或情境中加入一些与问题无关的信息,用来干扰考生的判断。
对于这类题目,考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筛选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并排除干扰信息。
在解答问题时,集中注意力,减少被干扰的可能性。
三、推理思维陷阱公务员考试中的推理思维陷阱主要表现为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这类问题往往涉及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精密的逻辑关系,容易让考生产生疑惑和错误的推理。
对于这类问题,考生需要构建清晰的逻辑思路,尽量将问题具体化,找到关键的线索,进行正确的推理。
四、一言难尽陷阱在公务员考试中,一言难尽陷阱体现为题目虽然简短,但信息量巨大,需要考生仔细分析和理解。
这类问题要求考生捕捉问题要点,提炼关键信息,并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
为了避免掉入一言难尽陷阱,考生应该注重平时的积累,提高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五、时间压力陷阱公务员考试中的时间压力陷阱常常让考生感到困扰。
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题目,容易导致考生心急、思维混乱,从而错失分数。
为了避免时间压力带来的影响,考生可以在平时练习中提高解题速度,掌握一些时间管理的技巧,尽量保持冷静和专注。
总结起来,公务员考试中存在着各种陷阱,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策略和技巧来应对。
公务员考试面试常见语言陷阱

公务员考试面试常见语言陷阱面试常见语言陷阱2:挑战式语言陷阱从历年公务员面试情况了解到,面试时考生经常对自己薄弱的地方表现得不够自信,回答时容易出现纰漏。
考官也会问及这方面的东西,例如:对于,面试考官会设问:“你的相关工作经验比较欠缺,你怎么看?”考生有时不了解考官到底想要了解什么,常会回答:“不见得吧”、“我看未必”或“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么也许你已经掉进陷阱了,因为对方希望听到的是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而不是简单、生硬的反驳。
对于这样的问题,考生可以用“这样的说法未必全对”、“这样的看法值得探讨”、“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恐怕不能完全接受”为开场白,然后婉转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面试常见语言陷阱3:诱导式的语言陷阱这类问题的特点是,面试考官往往设定一个特定的背景条件,诱导对方做出错误的回答,因为也许任何一种回答都不能让对方满意。
这时候,考生的回答就需要用模糊语言来表示。
如:“依你现在的水平,报考我局的一名小科员没有感觉到屈才吗?有没有想过另谋职位?”考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直接回答是或不是都不是最佳的答案,认为回答这类问题考生可以先用“不可一概而论”作为开头,然后回答以职位发展、人才培养等长远意义上的内容回答,给考官一个既不偏激又很大体的答案。
还有一种诱导式的语言陷阱是,考官的提问似乎是一道单项选择题,如果考生选了,就会掉进陷阱。
比如说,对方问:“你认为金钱、名誉和事业哪个重要?”很多考生可能会选择说三者都重要来回避考官的陷阱。
但有时考官的提问却在误导你,让考生认为“这三者是相互矛盾的,只能选其一”。
这时候切不可中了考官的圈套,必须冷静分析,考生可以首先明确指出这个前提条件是不存在的,再解释三者对我们的重要性及其统一性。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公务员考试面试常见语言陷阱,欢迎大家学习!。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的常见陷阱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的常见陷阱其实命题人在设置选项陷阱时,往往也是从考生的心理出发来设置,所以,高水平的命题人也真可以称得上高水平的心理研究者。
根据考生常表现出来的情况,将我们常犯错误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受到常识干扰严重。
学生做题时,往往不分析文段内的逻辑关系、提示信息,而是根据个人的常识来判断答案,比如: 例1:当体育界、工业界和其他领域中的一些领导者将他们的成功归因于一种高度的_______意识时,一个社会还是应该更好地为那些即将成为领导者的年轻人灌输一种_______的意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竞争合作B.大局协作C.写作分工D.危机团队这道题目学生基本的思路就是代入进去作答,然后再思考一下领导者最重要的是什么意识,从而凭猜测来选择答案,而几乎忽略存在的暗示前后逻辑的词语。
例2:《拾穗者》本来描写的是农村夏收劳动的一个极其的场面,可是它在当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却远不是画家所能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热闹设想B.平凡意料C.火热控制D.忙碌想象做这道题目,许多同学也是会去联系自己对夏收劳动的观察、理解来做题,因此往往会在A、C、D中徘徊。
这一点是考生常常不由自主去犯的一个错误,从命题人设置的陷阱来看,可以发现,命题人很喜欢从这一角度去设置陷阱。
第二,个人认识误区。
人们往往认为命题人的这些文段往往是高水平的,因此措辞方面也会更加优美甚至文艺。
所以,学生在选答案时,喜欢选择那些看上去更有水平、文邹邹的选项,例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只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历史的眼光__ 世界大势,以战略家的智慧未来,以互利共赢的精神致力于发展,以务实开放的态度区域合作,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谱写出本地区和平、发展与繁荣新篇章。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运筹展望促进B. 观察把握推动C. 分析赢得加强D. 洞察谋划推进这道国考题其实很简单,“以历史的眼光”说明只能在B、D里面选,但是偏偏有很多人蒙A,就是因为A项的“运筹”。
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技巧:逻辑推理评价题陷阱

公务员考试/备考辅导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技巧:逻辑推理评价题陷阱•成公不等待决胜国考就现在!2017年国家公务员课程火热开售中>>在推理评价型问题中,题干和选项都会给出一个句子,要求选出与题干推理方式最为相似的选项。
很多考生在做到这种题目时,会很自然地将各选项句式与题干句式作一比对,然后不假思索地选择句式结构及主客体均与题干类似的一项。
这时,相信命题人的嘴角早已经挂上了坏坏的笑了,因为你已经踩中了他所埋设的“地雷”。
以假乱真--这就是命题人陷阱设置的高明之处。
公务员考试是一个选拔性的考试,那些大神之所以能高分上岸,甚至逢考必是高分,这是因为他们在扎实地掌握考试知识点的同时,也会花时间去钻研命题人在出题时喜欢设置哪些陷阱。
下面我们结合例题来看看这类题型是如何设置陷阱的,并教会大家在遇到这类陷阱时该如何识破它。
【行测逻辑判断模块易错题】我国的佛教寺庙分布于全国各地,普济寺是我国的佛教寺庙,所以普济寺分布于我国各地。
下列选项中所犯逻辑错误与上述推理最为相似的是:A.父母酗酒的孩子爱冒险,小华爱冒险,所以小华的父母酗酒B.文明公民都是遵纪守法的,有些大学生遵纪守法,所以有些大学生是文明公民C.寒门学子上大学机会减少,大学生小飞不是寒门学子,所以小飞上大学的机会不会减少D.现在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何况他还是三代单传的独苗呢【典型错误】这道题是2013年的国考题,这题的错误率在当年高达七成多,即便到了现在,相信很多考生也会选择A项,因为A 项的句式跟题干中一模一样,只不过是把“普济寺”换成“小华”了。
不少考生心里还暗自庆幸:肯定是A项,因为无论是从逻辑还是句式上看,选A项都没有错。
然后,真是如此吗?【正确解析】对于这类题型,我们要做的就是翻译题干与选项,比较两者之间的推理形式是否一致,千万不要单纯使用句式解题,这样就落入命题人的陷阱了。
首先,题干推理过程为佛教寺庙→全国各地,普济寺→佛教寺庙,所以,普济寺→全国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谨防歧义句中的五大陷阱
1、对象不明
【例】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
这句话中放弃是动词,后面的对象可以是美丽,也可以是美丽的女人,由此造成了表意不明。
【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这个例句中批评的人可以指作者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也可以指这篇文章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
2、词性不同
【例】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可以发挥得更好。
此句中出现了“和”这个虚词,可以当做介词也可以当做连词,当词性不同时就造成了歧义,可以理解成我说服老师,让我和你一起去,也可以是我说服老师,让老师和你一起去。
3、停顿不同
【例】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这样的句子从结构、词性、词义方面都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读出来,断句位置不同,就能造成表意不同,可以是把它留个晚上(早上、中午、晚上)这个时间段上来的人,也可能是留给比自己上来晚(迟)的人。
4、指代不明
【例】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汉语中有指代词,来指示代替前文出现过的内容,如果前文出现了多个并列但对立的成分,就容易造成指代不明。
例句中经济学家对“此”指代前文的“嘴上说说”还是“采取果断措施”不明确,造成了歧义。
5、多音字
【例】他还欠款50万。
“还”是一个多音字,可以读“hái”,表示仍旧、依然,也可以读“huán”,表示交还、归还。
书写出来没有区别,但是读出来就会造成歧义。
综上,在分析歧义句时要对词义、词性、读音等方面综合考察才能准确判断出句子存在的问题。
对病句辨析题目中的歧义句要多练习、多总结,增强自己的语感,方能在考试中快速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