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课件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任务驱动探究突破任务完善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相互联系的图示(1)由上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通过________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3)从理论上讲,________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________的话,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5)由图示可知四种成分的关系分别是:①基础:____________;②桥梁:____________;③主导(基石):__________。

考向分类对点落实考向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范围1.[江苏卷]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就生态系统的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2.[天津卷]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题后归纳]生态系统各类成分的关系如下图考向二生态系统的成分的考查3.[海南卷]下列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解题指导]1.解答本题应明确如下两个“一定”(1)自养型生物(包括光能自养型、化能合成作用自养型、光合细菌)一定是生产者,反之亦然。

(2)腐生型生物(包括腐生细菌、真菌及腐食动物等)一定是分解者,反之亦然。

【走向高考】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走向高考】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
①植物的垂直结构 a.具体表现:植物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 b.影响因素: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 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如图所示)。
②动物的垂直结构:主要原因是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
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盐碱度和湿度等因素 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种群。 (3)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①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 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配置关系有利于
(10)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 (3)× (6)√ (7)×
(8)√ (9)√
(10)√
2.(必修 3P72 资料分析改编)生态学家高斯为研究三种草 履虫的种间关系完成如下实验,其中尾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好 氧细菌,大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酵母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11971394 ( )
寄生

竞 争
牛与羊; 农 作物与杂 草; 大草履 虫与双小 核草履虫
关系 名称
数量 坐标图
能量 关系图
特点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 生物为食,数量上 呈现出“先增加者 先减少,后增加者 后减少”的不同步 性变化
举例 羊和草; 狼与兔; 青蛙与 昆虫
捕 食
[高考警示]
种间关系的四个警示点
(1)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由于空间、食物有限,呈
(3)生物之间长期的寄生关系,会使寄主和寄生生物相互的
危害减小,有利于各自的生存。
(4)辨析生存斗争、竞争与种内斗争 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括竞 争,而生存斗争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 A代表生存斗争、 B代表种 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

2017年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2017年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考向解读】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Ⅱ)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Ⅱ)6.全球生态环境问题(Ⅰ)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高频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综合中频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低频考点:环境保护【命题热点突破一】生态系统的成分及食物网分析1.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2.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3.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捕食其他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例1.(2016江苏卷.20)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符合菌剂。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答案】B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正确。

【变式探究】(2015·海南高考)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

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

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小鱼吃的小虾B.泥巴中的藻类C.吃小鱼的大鱼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解析】生产者处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泥巴中的藻类是生产者;依题意知,小虾是初级消费者,小鱼是次级消费者,大鱼是三级消费者,泥巴中的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故答案选B。

【答案】 B【变式探究】图示某湖泊中的食物网。

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不会引起( )A.水华现象B.a和b的数量增长C.c、d和e的数量可能大量减少D.c与d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答案】 D【命题热点突破二】借助图示考查能量流动与能量流动有关的三个易错点1.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的关键词:(1)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二. 学习内容:本讲重点复习生物群落及其基本特征,掌握群落的相关特征和问题分析三. 教学重点:1. 种群的特征。

2. 种群数量的变化。

3. 生物群落的概念。

四. 教学难点:种群数量的变化。

五. 学习过程:(一)种群1. 概念生活在特定环境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2. 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概念:一定区域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特点: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相同的。

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动物);样方法(植物)出生率 概念:种群中 的个体在 内新出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

和死亡率 意义:决定种群 和 的重要因素。

年龄组成类型:类型: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人。

性别比例 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饲养的种群,如鸡、牛。

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的昆虫,如白蚁、蜜蜂。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数量。

3. 种群数量的变化;变动内容:增长、波动、稳定、下降(1)种群数量增长的“J ”型曲线;两种增: 产生原因: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 增长。

特点:种群数量 。

(2)种群数量增长的“S ”型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 值(K 值)后,将 增长,或在K 值左右保持相 对稳定。

当种群数量达到 时,种群增长率最大。

影响种群 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数量变化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的因素 人为因素:4.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合理利用,保护 资源。

防止害虫。

(二)生物群落概念: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 的总和。

结构类型:形成原因:群落中各种生物种群分别占据 。

垂直结构:在 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 现象。

水平结构:在 方向上,因地形起伏、光照明暗、湿度大小等因素使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走向高考】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5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走向高考】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5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的异同
(1)相同点: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 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 迁出率会决定人口密度大小。年龄组成可预测人口密度变化; 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密度等。 (2)不同点: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 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 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
等矿质元素有关。 (2)甲、丙对照,自变量是生活污水的有无。因此,该实验
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生活污水有关。
(3)乙、丙对照,自变量是污染物种类,两者得到相同的实 验结果,表明生活污水中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大量 的N、P等矿质元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4)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水体中含大量
如图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 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 误的选项是 导学号 11971509 ( )
A.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寄
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B.图中A、B分别表示的物质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水、矿 物质等 C.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新陈 代谢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它们的异化作用类型的变化是 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D.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分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均耕地 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1)__________ 自然资源 被大量消耗。 (2)__________ 环境污染 加剧等。 (3)__________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增长 。 (1)继续控制__________ 资源和环境 的力度。 (2)加大保护____________ (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生物多样性 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4)加强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课件 新人教版

•议一议:标志重捕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案:①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分布均匀;②未标志个体和被标志个体都 有同样被捕获的机会;③调查期中没有迁入和迁出;④调查期中没有新个体的 出生和死亡;⑤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知识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
答案: ⑭增长 ⑲环境容纳量
⑮稳定 ⑳K值
⑯充裕
•6.性别比例失调,不会引起种群数量改变( )。 •7.不同种生物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 )。 •8.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9.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只有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 •10.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和下降等(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知识点一
种群的概念及其数量特征
答案:①同种
②数量
③较小 ⑦强
④较大 ⑨总数
⑤随机
⑥所有样
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增长型 ⑫衰退型
⑧大
10 种群密度 ⑪ ○
⑬变化趋势
•想一想: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物种主 要是看在自然条件下能否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最新考纲 •一、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4.群落的演替Ⅰ •5.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6.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9.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10.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 •二、实验 •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3.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名师一号】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35生态环境的保护

【名师一号】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35生态环境的保护
________________
识记要点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人口增长过快, 我国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降 低出生率。 2.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全球 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 3.各种污染物经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以及海洋运输 时的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造成海洋污染。 4.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 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 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5.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 和名胜风景区等是就地保护的最有效措施。 6.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 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
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
• 1.(2016·天星教育联考体)生验命条考形题码是利用标准的DNA片段
对物种进行快速鉴定的技术。2013年,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 地区的400多位科学家共同发表《昆明宣言》,呼吁加强生 命条形码领域的国际合作,从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和发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答案 C
• 4.(2016·西城区期末)如图是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
立的人工湿地,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种植的各种植物体现了湿地群落的垂直结构 • B.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湿地的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 • C.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直接价值 • D.各种植物分布区域不同不存在竞争关系
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
生物入侵。( )

• (3)(2015·河南洛阳模拟)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
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 (4)(2015·四川宜宾联考)某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生态系统的功能学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生态系统的功能学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态系统的功能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任务驱动 探究突破任务1 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 (1)概念理解输入⎩⎪⎨⎪⎧源头: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传递⎩⎪⎨⎪⎧途径: 形式:有机物中的↓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________→热能 ↓散失⎩⎪⎨⎪⎧形式:最终以 形式散失过程:三大功能类群的(2)能量流动图解任务2 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的分析(1)能量来源⎩⎪⎨⎪⎧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 消费者的能量来自于(2)能量去向:①自身________ ②流入________ ③被________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最终也将被分解者利用) 任务3 对生态金字塔的分析不同的生态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各营养级与能量、生物量、个体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

正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的比值。

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________。

(2)能量流动的特点:①单向流动原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一定的,不能逆转,而能量则以__________的形式散失,不能再被生产者利用。

②逐级递减原因:某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________要消耗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________利用,所以不能将全部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

(3)研究意义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________________,使能量得到________的利用。

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____________的部分。

任务5 观察能量在营养级之间流动过程的图解,回答相关问题(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各营养级中,能量的三个去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图中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
解者,它们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细菌属分解者,而蝉属于第二 营养级,两者不是竞争关系;蛇属于第五营养级,四级消费
者。
3.(必修 3P94 图 5—7 改编)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 意 图 , ①②③④⑤⑥ 各 代 表 一 定 能 量 , 有 关 叙 述 正 确 的 是 导学号 11971427 ( )
[提示]
(1)不对。就“玉米→人”与“玉米→牛→人”这
两种食物链而言,前者环节较少,能量损耗较少,人获得的能 量更多,但就“一个个体”而言,由于不知道两人的食物量, 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和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无 法比较。
(2)500人。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设养活一人消耗能
量 为 m , 如 A 能 养 活 10 000 人 , 对 应 的 玉 米 能 量 至 少 是 50 000m , 同 样 数 量 的 玉 米 , B 中 至 少 养 活 的 人 数 是 50 000×10%×10%=500(人)。 (3)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生态系统A中 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应更低(其原因是由于生物的富 集作用)。
走向高考 ·生物
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二单元
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1
考 纲 要 求
3
考 点 突 破
2
基 础 回 顾
4
课 时 作 业
考 纲 要 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基 础 回 顾
1.判断正误: 导学号 11971425 (1)硝化细菌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自养生物。( (2)河流中所有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大。( 的弱。( ) ) ) ) )
(3)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 (4) 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 (5)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 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无机环境: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群落 自养 (1)生产者:____________ 生物。 (2)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腐生生活 的细菌、真菌等。 (3)分解者:营__________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8 1.图示食物网中包含________ 条食物链。 草→食草昆虫→ 2 .写出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 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四、五、六 3.图中猫头鹰同时占有第__________________ 营养级。 4 .图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 _________________ 狐、猫头鹰、 吃虫的鸟、蜘蛛、青蛙、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写出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6.从图中可以看出,青蛙和蜘蛛之间的关系是: 竞争和捕食 ________________ 。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A.② C.③④ 都是消费者
答案
A
解析
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而有些植物如菟丝子等一些
Hale Waihona Puke 寄生植物,营养方式为异养,在生态系统中应属于消费者。绿
色植物是生产者,除了绿色植物以外,一些进行化能合成作用
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以及含有叶绿素的光 合细菌如紫硫细菌、绿硫细菌等,还有蓝藻,它们都是自养
的食物链,如水藻→水蚤→虾→小鱼→大鱼→人,传递效率按
10% 计 算 , 设 最 多 消 耗 水 藻 为 y , 则 y×10%×10%×10% ×10%×10%=1 kg,y=100 000 kg。
考 点 突 破
生态系统的结构
1.各组成成分的比较 比较 项目 组成内容 作用 生物同 化类型 地位 必备 成分 主要 自养型 成分 (基石)
(6)× (7)√ (8)√ (9)×
(10)×
2.(必修 3P90 图 5-2 改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11971426 (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答案 A
①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
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 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②“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 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 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③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 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
组成内容
作用
生物同化类型
地位
各成分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联 系
[高考警示]
(1)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类型与特例分析
误区类型
细菌都是 分解者 动物都是 消费者
特例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 菌属于特殊消费者 蚯蚓、蜣螂、秃鹰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 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都是 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 绿色植物 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为生物提供物质 非生物 阳光、热能、空 和能量 ,是生物 的物质 气、水分、无机 群落赖以生存和 和能量 盐等 发展的基础 主要是绿色植 物,也包括化能 生产者 自养型微生物 (如硝化细菌) 制造有机物,储 存能量;为消费 者提供食物和栖 息场所
比较 项目 消 费 者
组成内容 主要包括绝大部 分动物,包括寄 生生活的微生物 和植物(如菟丝 子)
呼吸作用 以________ 热能 的形式散失。 (1)通过自身__________
下一营养级 同化。 (2)被____________
分解者 分解。 (3)残枝败叶、遗体残骸等被________
(4)未被利用。
四、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1.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 2.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能量得到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__________ 最有效的利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 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从能量关系来看①=②+⑤
B.⑥只有部分属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C.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D.③/②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D
解析
①代表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去向有流入初级消费者
②,流向分解者 ⑤,以及呼吸作用散失,故①>②+ ⑤;初级
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有⑥,代表遗体残骸,都属于初级消 费者的同化量,而初级消费者的流向分解者的粪便量是生产者
5.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人的体重增加 1 kg,最少消耗 水藻_______kg,最多消耗水藻_______kg。 导学号 11971429
答案
25
100 000
解析
能 量 在 相 邻 两 个 营 养 级 间 的 传 递 效 率 是 10% ~
20%。求最少消耗水藻时,选最短的食物链,如水藻→小鱼→ 人 , 传 递 效 率 按 20% 计 算 , 设 最 少 消 耗 水 藻 为 x , 则 x×20%×20%=1 kg,x=25 kg;求最多消耗水藻时,选最长
的同化量,属于⑤;由图中信息无法得出分解者获得的能量多
少;③代表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即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② 代表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即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故 ③ /② 可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
4.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11971428 ( 产者 )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 ⑤异养型生物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B.②③ D.②⑤
作用 加快生态系统 中 的 物 质 循 环;有利于植 物的传粉和种 子的传播
生物同 化类型
地位 最活 跃的 成分 物质 循环 中的 关键 成分
异养型
分 解 者
通过分解作用 营腐生生活的微 将生物遗体、 生物及腐食性的 排泄物分解为 动物(如蚯蚓、 无机物,供生 蜣螂) 产者重新利用
异养型
比较 项目
下图表示 A 、 B 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请思
考:
(1) 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多于一个吃牛肉的
人,对吗?为什么? (2)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 000人,则B至 少能养活多少人? (3)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 A中的人比 B 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更高,还是更低?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模型图示
相关说明: ①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 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 1,如兔是初级消费者,第二
营养级。
②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
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③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 级,如狼分别是第三、第四营养级。 ④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 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⑤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捕
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 算完整的食物链。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参与食物链 的组成。 ⑥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经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 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