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内小学生消费行为研究现状分析
中小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消费调查报告本调查报告是针对中小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总共收集了200份有效问卷。
以下是我们对中小学生消费情况的分析。
一、中小学生的消费来源1.家庭给予的零用钱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中小学生的零用钱都是由家长给予的,占比达到了80%。
其中,每周零用钱在30元以内的学生占比最高,达到了60%以上。
2.节假日打工赚取零花钱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部分中小学生在节假日会去打工,以赚取更多的零花钱。
其中,兼职参展员、家教、临时工人占比较高,分别占到了10%左右。
3.朋友间互相赠送礼物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他们会在朋友间赠送礼物,大部分礼物的价格在30元以内。
其中,女生在这方面表现更加活跃,他们更喜欢购买化妆品、衣服、饰品等物品作为礼物。
二、中小学生的消费习惯1.经常在外面购买食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中小学生会在学校周围或者家周边购买零食或者快餐。
其中,薯条、糖果、棒冰等零食占比较高。
2.喜欢购买动漫周边产品调查还显示,很多中小学生喜欢动漫,因此在消费中主要的支出也是在购买动漫周边产品。
其中,漫画书、卡牌、手办等商品占比较高。
3.科技产品受欢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中小学生喜欢科技,因此苹果手机、平板电脑等科技产品也有很高的支出。
其中,小学生的支出较高。
三、中小学生的消费偏好1.性别偏好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小学生的性别对消费偏好也有很大的影响。
女生更注重服装、化妆品等消费品的购买,而男生则更注重电子产品、动漫周边等消费品的购买。
2.年级偏好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偏好也随之改变。
小学生更喜欢购买玩具、糖果等周边产品,而初中生会更注重衣服、电子产品、书籍等消费品的购买。
四、中小学生的消费意识1.欲望控制能力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小学生的欲望控制能力比较低。
虽然零用钱并不高,但是学生们依然会花掉全部的零花钱,而不能够做到合理的规划。
2.消费理性性较低在购买商品时,很多中小学生会被广告、明星代言人等情感因素所影响,选择了一些不符合自己实际需求的商品。
小学生乱花钱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乱花钱的调查报告小学生乱花钱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小学生乱花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这种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通过对小学生乱花钱的调查,探讨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100名小学生参与。
问卷内容包括小学生花钱的频率、花钱的方式、花钱的对象等。
三、调查结果1. 花钱频率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小学生每周都会花钱,其中有近40%的小学生每天都会花钱。
这说明小学生花钱的频率相当高。
2. 花钱方式在花钱方式上,调查发现小学生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花钱:零食、游戏、玩具和书籍。
其中,超过60%的小学生花钱购买零食,约30%的小学生花钱购买游戏和玩具,只有少部分小学生花钱购买书籍。
3. 花钱对象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花钱的对象主要是自己和朋友。
超过70%的小学生花钱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约40%的小学生花钱请朋友吃饭或购买礼物。
四、原因分析1.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小学生乱花钱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家长对小学生的花钱行为缺乏约束和引导,导致小学生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
2. 广告影响广告对小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小学生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广告,这些广告往往通过各种手段诱导小学生购买产品,导致他们盲目花钱。
3. 同伴压力同伴压力是小学生乱花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小学生处于成长期,他们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为了追求与同伴的认同感,他们会模仿同伴的花钱行为。
五、影响分析1. 学习压力增加小学生乱花钱会导致他们的学习压力增加。
一方面,花钱过多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花钱过多会导致经济负担增加,家庭经济压力加大,进而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环境。
2. 消费观念扭曲小学生乱花钱会扭曲他们的消费观念。
他们会认为花钱就能满足一切需求,从而形成消费主义思想,对于物质的追求过于强烈。
3. 社交关系受损小学生乱花钱会对他们的社交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小学生过分花钱请朋友吃饭或购买礼物,可能会导致其他同学的嫉妒和不满,进而影响彼此之间的友谊。
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消费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消费的现状和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
首先,我们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服装和娱乐等方面。
近八成的学生每个月的消费金额在500元以下,仅有少数学生每个月的消费金额超过1000元。
这一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在消费方面还是比较节俭的。
其次,我们对学生的消费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调查显示,线下购物仍然是学生们主要的消费方式。
学生们更喜欢亲自去商场或超市购买商品,这样可以亲身体验产品的质量和风格。
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尝试网上购物。
优惠的价格和方便的配送服务吸引了不少学生的眼球。
此外,一些学生还表示,他们更喜欢在实体店和网上商城之间进行比较后再做购买决策。
另外,我们还调查了学生们消费的主要项目。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最主要的消费项目是食品。
由于学生们精力消耗较大,他们对于食物的需求也比较高。
因此,学生们每天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和金钱在食品上。
其次,服装也是学生们消费的重要项目。
学生们追求时尚和个性化,他们愿意花费一定的金钱购买自己喜欢的服装。
此外,学生们对于娱乐活动的需求也很大,他们会花费一定的金钱去看电影、打游戏或者参加其他娱乐活动。
针对学生消费现状,我们还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思考。
首先,学生消费应该注重理性消费。
学生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盲目跟风和浪费。
其次,学生们应该注重个人财务管理。
他们应该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避免过度消费和借贷等不良行为。
此外,学生们还应该注重消费安全。
他们应该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商品,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最后,我们对学生消费的未来趋势进行了一些预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们的消费能力将会继续提高。
他们对于品质和服务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会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购物选择和便利。
中小学生消费调查报告(5篇)

中小学生消费调查报告(5篇)第一篇:中小学生消费调查报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直接地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关注中小学生消费状况,把握中小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课题。
为此,我们对高新区内的主要中小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这些学生当前的消费现状及对正确消费观的理解程度。
调查结果如下:一、当前中小学生消费倾向:1、理性消费是主流,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得到继承和发扬。
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中小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
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
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性价比”,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同时,调查中发现有53%的中小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
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孩子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2、书籍消费成为学生消费一大亮点,消费比重增加。
随着现在文化市场的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家长对于孩子购书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消费的一大消费方向。
3、名牌、奢侈品消费在中小学生消费群体中悄然抬头,压岁钱是中小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
不少学生春节期间都会收到一笔数目可观的压岁钱,这些“小富翁”成为无节制消费的主力军。
调查显示:有55%以上的学生压岁钱达千元。
其中,超过半数表示把这些频频而来的压岁钱花在购买电子奢侈品、购买名牌服装和同学聚会上。
二、当前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1.食品安全意识需培养和加强。
在调查中,当问及对校园外小吃摊上“油炸食品”、“三无食品”的危害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
小学生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小学生消费行为调查报告在当今社会的消费潮流中,我们儿童的消费占有相当的比例。
现在同学们在物质、精神方面的需求比起我们的父辈来,有了很大的不同。
针对同学们的消费行为,我做了一份关于小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问卷,对班级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对同学们有所启示。
通过调查,我发现同学们在消费的行为上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影响,有来自家长的,有来自电视节目的,有同学之间相互的影响,还有很多社会化的影响。
在这一系列的影响因素中,父母和同学之间的影响占了主要原因。
第一,父母的影响。
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会了采购、消费。
父母在子女消费上担当着榜样角色。
父母潜移默化让孩子认识了采购的方式,父母还教会孩子如何鉴别产品。
第二,电视节目的影响。
同学们从电视广告中认识新事物,接触新产品。
大家看的电视越多,购买、消费的愿望越强烈。
第三,同龄人群体的影响。
不少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就以多给零花钱弥补孩子。
同学们手里有了余钱,受相互之间的影响,开始消费。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消费情况,他们的时间、零用钱大部分花在和学习有关的东西上,在文具和书籍上的花费比重较大。
但玩具、交往费用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增多。
为什么会导致这种情况呢我进行了一下分析:1、出于自身喜好。
有的小学生对文具的爱好十分强烈,在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同学有收集各种各样橡皮的爱好.他们把父母给的零用钱花在了收集橡皮上.。
诸如此类的爱好上的消费不菲。
2、出于攀比心理因素。
在我们调查时,许多同学告诉我,伙伴有的东西,他们也很想得到,而且一定要比他们伙伴的好.他们的父母亲由于不想他们"受委屈",多半会买给他们.例如:自动文具盒、PSP、芭比等。
面对同龄人的消费现状,我想呼吁: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我们仍要讲究节俭。
因为地球上仍有许多伙伴在挨饿并陷在失学的困境里。
同时,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浪费的最终结果是祸害子孙后代,受惩罚的将是我们人类自己。
中小学生消费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中小学生消費状况调研报告范文中小学生消費调查研究报告(一)大部分中学生,平常耗费很少,加上初中学生的判断力和做事工作能力都相对性较差,父母们一般不容易给孩子过多钱操纵,仅有在一些出游、出门時间较长的状况下能会相对性更加"无私"一些,一般在平常就每一次给个几块钱钱,以适应日常开销和每日车钱为主导。
因而大部分中学生的每月零用钱额度在50元下列。
但也是有一部分中小学生花钱如流水,追求完美知名品牌,追求完美享有,她们只要向爸爸妈妈需要钱,爸爸妈妈不给就闹脾气,小孩是爸爸妈妈手上的掌中宝,就只能依着她们。
根据我所知道有的学员一周的零用钱就会有一百块钱,有的乃至一天就会有20、30元。
的身上穿的知名品牌就更别说了,她们拿着钱设宴,购买手机,玩手机,压根没想过爸爸妈妈挣钱多么的不易独生子是家里的"电热扇'",很多爸爸妈妈把舔犊之情充分体现在达到小孩的"物质欲望"上。
要什么,给哪些。
长久以往,使如今的独生子培养了唯吾独尊的性情,在消費时非常少在意为其不辞辛劳劳碌的爸爸妈妈。
许多小孩对爸爸妈妈的辛勤工作置之不理,不容易工作,乃至厌烦工作,产生"只知享有,不甘于奉献"的欠佳观念。
实践心得和感受:伴随着大家年纪的提高和观念的完善,大家的消费观念也慢慢产生,消费观念的产生,遭受每一个人所在的家中的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及其中华民族中华传统文化,本人文化素养,民族宗教等非市场要素的明显危害。
如今,伴随着生产主力水准地持续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要求也就愈来愈高,以致在校园里发生了追求完美知名品牌,随意放纵,盲目攀比等欠佳的消費状况。
消费观针对中学生们而言是很重要的,假如能培养优良的消费习惯,则会危害她们的一生。
如今上学的孩子,爸爸妈妈都是会给零用钱,对于这种钱怎么花,这就不容得爸爸妈妈了,据统计,挑选买零食的同学们站了一半之上的优点,这也可以看得出中小学生一般都以食为主导,也是有42%的同学们挑选了存储,便于下一次得用的情况下拿出来,中小学生除开学习培训,自然还要重视于表面,因此卖书本的与购买衣服的站了公平的优点,挑选朋友聚餐的和别的的也许多,但有极少数同学们挑选了进网吧,网咖并不是中小学生该去的地区,会少随后尽量避免去。
学生消费研究报告小结

学生消费研究报告小结学生消费研究报告小结学生是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对学生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对于了解市场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与分析,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首先,学生消费观念逐渐成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学生对消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们开始注重消费的实用性和性价比,更注重购买物品的品质和功能性。
同时,学生消费观念也逐渐转变为注重个性化和品味的消费方式。
他们越来越倾向于追求独特的个性化产品,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品味。
因此,在产品设计和宣传策略上,应注重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
其次,学生消费需求多样化。
学生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不同层次和领域的需求。
在日常生活方面,学生对基本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有着常规需求。
在娱乐休闲方面,学生对电子产品、游戏、电影等有着强烈的需求。
在个人形象方面,学生对时尚潮流、美容化妆、服装配饰等有着较高的需求。
因此,根据不同领域和层次的需求,制定相应的产品和服务策略,满足学生的消费需求是重要的。
再次,学生消费渠道多样化。
学生消费渠道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线上和线下渠道的结合。
学生通过线上渠道进行消费的比例逐渐增加,包括在网络购物平台上购买商品、通过网络渠道预订服务等。
而线下渠道仍然是学生进行购买的主要方式,包括实体店、学校商店和社交圈子内的推荐。
因此,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购买习惯和喜好,提供便捷的购物方式和良好的购物体验。
最后,学生消费受到经济状况和家庭背景的影响。
学生消费受到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背景的制约。
部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消费能力较强,对品牌和高档商品有着较高的消费需求;而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消费能力较弱,对价格敏感,注重性价比。
因此,针对不同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的学生,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是企业在学生市场中赢得竞争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能够为市场营销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区域内中小学生消费现状倾向调查

区域内中小学生消费现状倾向调查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的消费能力逐渐增强,他们的消费行为也逐渐呈现出一些特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区域内中小学生的消费现状倾向,我们展开了一项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的详细分析。
一、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多所中小学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学生的消费信息。
问卷内容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类型、消费动机等方面的问题,共计1000份有效问卷。
二、调查结果1. 消费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区域内中小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上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84%的中小学生在日常消费中能够自主支配一定的花费。
36%的中小学生表示每月的零花钱在100元以上。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小学生的消费水平正在逐渐提高。
2. 消费类型在消费类型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零食、文具、游戏、娱乐、服装等方面。
零食和游戏占据了较大比例。
大部分学生每周都会有一定的零食支出,游戏方面的消费也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
服装和文具也是中小学生消费的重点方向,尤其是在放假季节,消费金额更是有所增加。
3. 消费动机在消费动机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消费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同伴影响是导致中小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64%的中小学生表示自己会受到同学的消费行为影响而进行消费。
广告宣传也是促使中小学生进行消费的重要因素,56%的中小学生表示自己会因为看到广告而进行相应的消费。
买到自己喜欢的物品、增加生活乐趣、获得快乐等也是促使中小学生进行消费的主要动机。
三、调查分析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区域内中小学生的消费现状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
他们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这与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消费观念的变化都有密切关系。
中小学生的消费类型主要集中在零食、游戏、娱乐等方面,这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消费观念密切相关。
中小学生的消费行为受到同伴影响和广告宣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也体现出他们在消费过程中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 u a o A q g e c esC l g ( o i c n eE i n o r l f n i ah r oee S c l i c di ) n n T l aS e t o
0c. O 1 t2 1 V I3 0.O N0. 0 1
、
研 究现状
综观我国现有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 , 以小 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占极少数。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消费行为调查研究 、 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以 影 及消费行为指导与教育建议几个方面。 1 小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 .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 使用、 处置消费 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 的决策过程 。当前 大部分涉及 小学生 的消费 J
在潜移默化 中影响着儿童 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 为[ 。所以, 5 ] 要使 儿 童从小 养成 良好 的消费 习 惯,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必须重视对儿童消费观的 教育。父母的消费行为、 习惯和观念耳濡 目 染着
然而针对小学生群体的消费心理及观念 的现状研 究少之又少 , 基本是非实证研究 , 以教条式的经验
生, 有着强烈的爱和归属的需要 , 渴望同龄人的交 流、 理解 。获得同伴肯定 的消费行为和观念会使 他们获得群体归属感 , 所以同辈对小学生消费 的
果, 为后继研究奠定 了一定基础。但是 , 仍然存在
一
些 问题 和不 足之处 。
影响 日 益显著。如果儿童认为同伴在产品、 品牌 等方 面 的知 识 比 自己丰 富 , 就 容 易受 到 影 那 响㈣ 。
研究者主要通过问卷及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了小 学生的消费行为 , 中列举并描述了各种不健康 从
论述为主, 所做 的都是导致小学生消费行为偏差 的心理分析。马桂梅 (02 在文章中指 出, 20 ) 小学
生消费心理有七个特性 : 攀比性、 盲从性 、 交际性、 娱乐性、 刺激性 、 投机性 、 开发性¨ 。曹专(02 20 )
此外 , 铺天盖地 的商 品广告通过互联 网、 电
1研究视角有待丰富 .
角色 , 基于经济价值和需求 , 从市场营销的视角 出 发所做的调查 占大多数。阚功俭 (00 从 市场 20 )
规模和消费潜力、 消费品类选择和购买决策等方 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詹姆斯 (04 继 19 J 20 ) 95年 对中国 7— 1 1 岁儿童消费行为调查研究之后 , 再 次展开此项调查 。调查报告显示 , 十年间最显著
越大 , 逐渐成 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但在这个 领域 , 我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系统研究为数 不 多 。对小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进行系统研究 , 为消除消费偏差行为、 培养儿童健康 的消费心理 和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 是心理学研究者的职责所
在。
一
不多 , 由于儿童在 消费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 的
行为研究 中, 对消费总体水平和消费结构 的调查 基本是经济学领域的, 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更多
关注的是对消费偏差行为的分析。 11 消费总体水平和消费结构调查 . 针对小学生年龄层的消费行为现状调查为数
在小学生的消费行为研究 中, 人们 的关注点 主要集 中在儿童的消费误区和消费偏差行为的分 析上 。王谙(05 的“ 20 ) 青岛市 中小学生及其家庭
列举了四种导致小学生高消费的心理 因素 : 模仿 心理、 虚荣心理、 弥补心理和依赖心理 。 但是与之相关的青少年消费心理和观念的研
的消费行为模式。对不健康的消费行为模式可能 对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 , 他们普遍表示担忧。
13 时尚消费研 究 .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态 的转变和现代化进 程的快速推进 , 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消费行为也
究相对深入 , 能够做 到理论 和实证 的有 机结合 。 青少年消费观念是理性还是感性 占主导地位 , 研
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史永新 (0 1 认为 , 20 ) 情感 的冲动性是导致青少年“ 冲动性消费大于计划性
陆续在小学生 中迅速流传 。其 中, 人情消费、 网络 消费和手机消费开始受到研究者的注意 。梁玲玲
童能够直接支配的金钱还是非常有 限的。因此 , 叶冬 霞 (0 8 认 为 , 童 的消 费 观实 际上 是 在父 20 ) 儿
母消费方式 的影响下形成 的。父母的消费方式 , 包括消费行为、 消费观念、 消费结构与习惯以及对
行为的内外因素人手。研究者就小学生消费行为 的影响因素 , 大致从个体心理、 家庭 、 社会三方面
2 影响因素分析研 究 . 要使指导与教育富有成效 , 必须从影响消费
由于儿童消费地位和比例在家庭消费中均不
断上升 , 使得儿童消费观在家庭 消费 中的影响也 越来越 大, 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 的社会现象。
与此同时 , 我们必须认识到 , 虽然儿童消费在家庭 消费中的比例相当惊人, 但是在绝大多数家庭 , 儿
拥 有 自己可 支配 金钱 的学生 占被 调查 人数 的 9 .1 , 73 % 可支配的金钱数量随年级的增高而明显 增多 , 金钱来源以压岁钱、 成人给予和劳动报酬为 主。小学生正进行着大量的消费行为 , 经济行为 渗透到其学习、 游戏等 日常活动之 中 。系统全 ] 面了解 当前小学生 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 以 可 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12 消 费偏 差和 消 费误 区分 析 .
始第一次独立购买了, 在赠礼给他人的购买过程 中, 还是会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建议 的影响 , 但伴
随年龄的增长, 表现 出 日益凸显 的独立化和成人 化特征 。
指出, 青少年消费观念主要讲求实际、 追求实惠 , 倾 向于“ 勤俭节约” 这一 中国古老传统【 。沈杰 l
(03 的调查也说明“ 20 ) 青少年 中主张 ‘ 兼顾实惠 和高标准 ’ 人数比例最大” “ ,消费决策问题上 , 多 数青少年表现出较理性 的态度” 7 D] 。
进行了探询。 2 1 个体心理因素 . 消费观念的变化总是基于一定的消费心理。
பைடு நூலகம்
儿童消费观的教育 , 决定 了儿童最终形成什么样 的消费观¨ 。王谙 (0 5 的调查也反映 : 20 ) 轻精神 文化消费和盲 目消费的家庭不在少数 ; 部分学生
家庭缺乏对现代消费理念的认识和关注 。这些都
第 3 卷第 1 期 0 O
近 十年 国 内小 学生 消 费行 为 研究 现状 分 析
黄 文 澜
( 宁德师范学院 教育系 , 福建 宁德 32 0 ) 5 10
摘
要 :从国 内近十年来发表在各学术期刊的相关论文的梳理 和分析来看 , 研究者从各 自学科视角 出发 , 小学 生 对
的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展开 了研究 , 并提出 了相应的消费行为指导与教育的设想 。这些研 究在理论 、 对象 、 视角 、 方法 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 实践教育 的手段发掘也不够 , 有待加强。
2 2 家庭 因素 .
信息化社会 , 网络和移动通讯早已成 为成人 交际联系的重要途径 , 由此带动了信息消费的普 及, 其方便、 快捷 、 时尚也越来越受到小学生的青 睐。不少文章强调手机消费和网络消费对小学生 弊多利 少 。, 。 当然 也 有 人 认 为 应 该 趋 利 避 害 ¨。由此带来 了教育观念上的冲击和思考 : 一 味强调弊多利少 , 杜绝小学生的手机和 网络消费 并不合理 , 如何有效地引导小学生正确认知 , 训练 意志品质才是上策。
的变化是 , 中国儿童 的经 济来源是原来 的两倍 , 而花销将近是原来 的三倍 。虽然 许多研究基 J 于经济学角度 , 但其直观 的现状描述仍然为进一 步探讨消费行为和心理提供了可靠 的现实依据。 姜慧 卿 (o9 从 可支 配 的金 钱数 量 、 2o ) 金钱 来 源 和 使用情况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了调查 , 结果显示 ,
现出感性消费观 , 当人们担心青少年消费走 向 正 极端之际 , 许多调查表明问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 严重。刘均演 (02 对广州 、 20 ) 香港、 门三地 的 澳 青少年消费观念研究表明, 青少年在消费观念上 , 理性的消费特征强于感性¨ 。石绍华 (02 在 20 ) 对北京 中学生 的消费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的研究中
第 1 期 0
黄文澜 : 近十年国 内小学生消费行为研究现状分析
・2 1 7・
子女 , 是他们消费观养成的决定性因素, 父母必须 时刻 注意 自己的行为 。
23 社会 因素 .
教师 由于欠缺相关系统理论研究的支撑 , 虽有实
践尝试 , 但大多为经验之谈。
二、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建议
关键词 :小学生;消费行为 ;研究现状 ;趋势
中图分类号 :B 4 . 8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 4 3 (0 1 1 0 2 03— 7 0 2 1 ) 0— 15—0 4
小学生 , 作为一个特殊 的消费群体 已经进人 人们的视 野 。作 为 人 生最 初 阶段 的常 规 消 费 者u , 他们的消费 自主性和影响力较之 以往 明显 增强。小学生不再仅仅作 为家庭 的附属分 子存 在, 他们对家庭消费行为和习惯的影 响力也越来
和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 影响力开始逐步超过父母 与家庭 。陈树婷(o 5 分析了同龄人、 2o ) 广告媒体 和文化等社会因素对儿童消费行为的影响[ 1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同龄人对小学生消费 的影 响作用越来越大 , 而学校是小学生同辈群体交流
的重要场所之一。处于群体社会化进程 中的小学
娱乐用品居多; 一样看重礼物的内涵 ; 礼物资金来 源差别不大 , 真正靠 自己劳动所得很少 ; 送礼动机 无异常 。 徐薇薇 (07 以赠礼为视角 , 20 ) 对儿童
青少年消费的比较研究也指 出, 儿童 的赠礼动机 单纯些 , 更多的时候 只是想表达一种情感l 0从 s J 人情消费的调查 中我们发现 , 虽然儿童很早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