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腹股沟阴囊疝的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仔猪阴囊疝的症状与手术疗法

管吻合术 , 将肠管冲洗干净后 , 送 回腹 腔 , 腹 腔 内撒 碘 酊消毒 刀 口周 围 。
青霉素 9 0 0万单 位 , 连续 缝 合腹 膜 , 结节缝合皮肤 ,
术后 停食 2天 , 补充 营 养 、 电解 质 、 维生素 、 抗 生
四 兽 医 临 床
仔 猪 阴 囊 疝 的 症 状 与 手 术 疗 法
张 显 元 ( 吉林 省柳 河县 圣水镇 畜牧 兽 医站 吉林柳 河 1 3 5 3 0 0 )
阴囊疝 , 俗称 “ 气 卵 子 ”, 是 仔 猪 的小 肠 通 过 腹
两 后 肢倒 立 提起 , 仔 猪 腹部 向外 , 疝囊 外 部 用碘 酊 消
内撒 青 霉 素 3 2 0万 单位 , 以防感 染 , 再 用 手 术 刀切 去
多 余 的疝 囊 。然后 采 用 连续 缝 合法 , 缝合刀 口, 用碘 酊 在刀 口外部 消毒 , 手术 完 成 。
后 肢 呈倒 立 姿 势 , 将 肿胀 的阴囊 向腹 股 沟方 向推送 ,
.
上送下拉法适用于进入阴囊内的小肠过多 、 不
仔猪。 对 第 一 次没 有结 扎 好 的 、小 肠 又重 新 进 入 阴囊
而 形成 的 阴囊疝 , 治疗 的
毫升 , 维 生 素 C注射 液 2 0毫 升 , 黄 芪 多糖 注 射液 2 O 天 后给 予少 量饮水 和 流食 。
毫升 , 头孢菌素 3 0 0 0毫 克 , 腹 腔 注射 , 连 用 3天 。2
素 。应 用 的药物 可选 择 1 0 %葡 萄糖 注射 液 2 5 0毫 升 ,
复 方 氯化 钠 注 射 液 2 5 0毫 升 ,樟 脑 磺 酸 钠 注 射 液 5
公猪阴囊疝

小公猪阴囊疝的诊治疝又称为赫尔尼亚,是指腹腔脏器从自然孔道或病理性破裂孔脱到皮下或邻近的解剖腔内。
各种家畜均可发生,但以猪、牛、羊、马更为多见,小动物犬、猫及野生动物也常发生。
疝由疝轮(孔)、疝囊、疝内容物构成。
猪阴囊疝主要是指肠管经腹股沟管口脱入鞘膜腔内(阴囊内),临床上主要多见去势前的小公猪,以我市一母猪场的统计,发病率在5%~10%之间,处理不当或不处理可导致猪只的生长缓慢,影响仔猪销售,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早期及时正确的治疗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并不会留有阴囊皮大现象。
1、发病原因1.1先天性腹股沟管口过大所致,公猪有遗传性。
正常情况下,猪胎儿的睾丸在卵受精后80~90d之间下降至腹股沟管的下方,在100d或更迟些睾丸下降至阴囊内,再经过10~15d或刚刚出生时睾丸达到完全发育,此时总鞘膜发育至足够抵抗一定的压力,至出生时或出生后,睾丸下降至阴囊,腹股沟管关闭。
若腹股沟环过大,就容易发生疝。
常在出生时发生或出生后2个月内发生。
若非两侧同时发生则多半见于左侧。
1.2后天性腹压增高,使腹股沟管扩大所致,如捕捉、爬跨、跳跃、后肢滑走或过度开张及努责等都可引起。
规模化养猪场多发。
2、症状大多数发生阴囊病猪只采食正常,精神良好,严重的可导致不食;可见一侧或两侧的阴囊增大,下垂,触摸时无热痛反应,阴囊硬度不一,可摸到疝内容物(多为小肠),如提举两后肢,常可使疝内容物回至腹腔而使阴囊缩小,但放下后或腹压加大后又恢复原发病的症状。
少数病例的肠管可与阴囊发生粘连。
在增大的阴囊部有时可听到肠蠕动音。
3、诊断根据临床症状较容易做出诊断。
阴囊增大、下垂,无热痛反应,可摸到小肠,提举两后肢,常可使疝内容物回至腹腔而使阴囊缩小,但放下后或腹压加大后又恢复原发病的症状。
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等可做出诊断。
4、治疗手术疗法是本病的根治方法。
4.1传统手术疗法(1)腹股沟管外环切开法:局部剪毛消毒及麻醉。
先在患部表面将内容物送回腹腔,然后在患侧外环处与体轴平行切开皮肤,露出总鞘膜,将其剥离至阴囊底提起睾丸及总鞘膜,再将睾丸向一方向捻转数圈,在靠近外环处贯穿结扎总鞘膜及精索,在结扎线下方1~2cm 处剪断总鞘膜,除去睾丸及总鞘膜,将断端塞入腹股沟管内。
猪疝气病的临床症状综合疗法和预防措施

猪疝气病的临床症状综合疗法和预防措施1. 引言1.1 什么是猪疝气病猪疝气病,又称为疝气或肠疝,是一种常见的猪类消化系统疾病,是由于腹壁缺陷引起的肠管向腹膜囊内突出所致。
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仔猪和生长发育较快的猪只身上,尤其是出生后1-3周及生长发育迅速阶段。
猪疝气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产管理不当以及营养不良等。
猪疝气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为疝气会导致猪只生长受阻、发育不良,甚至引起并发症导致死亡。
猪疝气病的症状包括腹部肿块、食欲不振、消瘦、腹部疼痛、排便困难等,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猪疝气病对于猪类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详细介绍猪疝气病的临床症状、综合疗法和预防措施。
1.2 猪疝气病的危害猪疝气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性疾病,由猪疝气病菌引起,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或直接接触感染。
猪疝气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损失:猪疝气病会导致猪只生长缓慢、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造成养殖户经济上的损失。
2. 健康危害:猪疝气病会导致猪只精神萎靡、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影响猪只的健康状况。
3. 传染风险:猪疝气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易在猪只间传播,一旦发生疫情可能会对养殖场的整体生产造成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猪疝气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对猪的生产和养殖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维护猪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2. 正文2.1 临床症状猪疝气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疾病,其临床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腹部肿胀:猪疝气病的最常见症状之一是腹部肿胀。
病猪腹部出现明显的胀大,触摸腹部会感觉硬而且有明显的压痛感。
2. 体重下降:患有猪疝气病的猪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减弱等症状,导致体重下降。
3. 呼吸困难:由于腹部压迫膈肌,病猪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严重影响呼吸系统功能。
猪疝气病的临床症状综合疗法和预防措施

猪疝气病的临床症状综合疗法和预防措施猪疝气病是由于猪腹腔内的脏器下垂或穿孔而导致腹腔内压力增大,进而引起腹腔内脏器向前移位穿过腹壁形成的病理现象。
该病发病率较高,病程长而复杂,治疗和预防也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将介绍猪疝气病的临床症状、综合疗法和预防措施。
一、临床症状1、倒地猪疝气病猪常常会因为疼痛和腹中器官下垂而倒地,缺乏力量站立。
2、呼吸急促当腹腔内脏向前移位时,会对膈肌造成挤压,导致猪呼吸急促、困难。
3、精神萎靡疝气病会导致猪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不振,甚至拒绝饮食。
4、肿块或隆起猪疝气病通常在猪腹部肿块或隆起处出现。
二、综合疗法1、手术治疗对于疝气病严重的病例,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手术可采用常规疝修复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2、药物治疗对于疝气病早期病例或手术后的病例,可采用药物进行治疗。
如可使用抗炎药、止痛药、抗生素等。
3、支持治疗疝气病患猪通常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衰竭等症状,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支持治疗。
三、预防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饲养管理可减少猪接触外界物体造成伤害和疾病的发生。
2、隔离病患发现疝气病病例后,应立即将其隔离,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防止病情传播。
3、优化饲料配方饲料的合理配方可以增强猪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4、定期体检定期对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的发生并进行防治。
总之,疝气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需要加强预防和治疗。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隔离病患、优化饲料配方和定期体检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
在治疗方面,应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等。
猪疝气怎么治疗?不治疗会死吗?.doc

猪疝气怎么治疗?不治疗会死吗?概述:生猪在生长过程中,先天性的脐带轮发育不够完全,轮孔特别宽大,这样的化肠管就会容易通过,还有一种是生猪自身的脐带轮闭合情况不好,猪在幼龄阶段,贪吃不消化,从而导致肠管由脐带部位脱出,出现疝气症状。
那么,猪疝气怎么治疗?疝气猪不治疗多久会死?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猪疝气怎么治疗?疝气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手术治疗。
术前病猪需要停食一天,手术时采取仰卧保定,对手术部位进行剪毛、清洗和消毒处理,再对病猪进行麻醉,使用1%普鲁卡因10-15mL进行浸润性的麻醉。
对疝气部位的皮肤进行纵向切开,这时候需要注意到不能够伤害到囊内的器官,其次应把囊内的内容物还纳到腔体内,在腔体内撒上一些青霉素粉,然后按程序进行术部缝合。
猪疝气不治疗会死吗?会的。
猪疝气长久不治疗,多数就导致最终死亡。
猪疝气有几种?如何区分?1.脐疝:多发生在仔猪。
主要是脐孔闭锁不全或完全没有闭锁,在有较剧烈的活动时腹腔内压增高,而使部分肠管掉进脐部皮下而形成脐疝。
病猪脐部出现核桃大或鸡蛋大甚至拳头大的半圆形肿胀,柔软,热痛不明显,在肿胀处可听到肠蠕动音。
肠管没有嵌闭在脐孔中时,病猪几乎无任何反应;当肠管嵌闭在脐孔中时,肿胀硬固,有热痛,病猪腹痛不安,有时呕吐。
2.腹壁疝:主要是由于外界的钝性暴力如冲撞、踢打等作用于软腹壁,使皮下的肌肉、健膜等破裂,造成肠管脱入皮下。
形成腹壁疝。
发病后可看到在受伤后的腹壁上出现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的柔软肿胀,小的如拳,大的如小儿头。
肿胀界限情楚,热痛较轻,用力按压时随着其内容物还纳入腹腔而使肿胀变小,触诊可发现腹壁肌肉的破裂口。
3.腹股沟阴囊底:主要是公猪腹股沟管过大,肠管特别是小肠从腹股沟管掉进阴囊内而发病。
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才发生的。
病猪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阴囊增大,腹压增大时症状加重,触诊时硬度不一。
可摸到疝内容物,也可以摸出睾丸。
将两后肢提举时,可使增大的阴囊缩小而达到自然整复的目的。
生猪疝气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措施

摘要:猪肉的市场需求大,同时在养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养殖工作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这一背景下,存在猪疝气病高发的情况。
该疾病是由于机械性外伤所造成的腹压增高,由于发病部位不同,将其划分为脐疝、腹壁疝和腹股沟阴囊疝三种。
疾病一旦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会对饲养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严重时可能出现死亡病例,传统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有限,因此会配合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不仅效果好,同时安全可靠,复发率比较低。
基于此,文章对生猪疝气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旨在通过探究,能够为疾病的治疗工作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生猪疝气;临床症状;治疗措施生猪疝气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措施侯婧芸,田高维(那坡县农业农村局广西百色533900)收稿日期:2022-11-09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07.008猪疝气是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疾病类型,当前在养殖过程中呈现高发趋势。
该疾病虽然会养殖工作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其不具传染性,很多猪会带病生长,因此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人员对于该疾病会有所忽视,极易出现疾病初期得不到有效治疗而后期变得更为严重的情况,导致养殖的淘汰率增加,并制约养殖效益的提升。
所以需要做好疾病的防控,结合临床症状,做好治疗分析。
1猪疝气病病因及症状分析1.1脐疝脐疝多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影响的,生猪存在脐孔闭合不全产生腹膜孔洞,腹腔中的肠管脱出,并存在包囊状突出物。
并随着生猪的不断生长,疝孔越来越大,肠管脱出更多,肠管中存在粪便。
随着腹压增大,脐部腹壁逐渐地下垂,包囊增大。
造成该疾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断脐不当,脐孔受到拉扯,腹压增加,即可能出现该疾病。
2耀3月龄的仔猪更容易高发,患病猪的脐部隆起明显,触摸比较柔软。
对隆起部位进行挤压和移动能使其归位,但其站立后,会再次隆起。
若是疝内容物为肠管,病猪会出现食欲下降、呕吐严重等症状,体温变化不明显,但一部分病例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况。
猪腹股沟阴囊疝的防治

腹 股 沟 阴 囊 疝 多 见 于 1  ̄ 4 日龄 的 公 猪 , 可 5 5 以
群 等需 要抓 捕仔 猪 时 , 要稳 、 、 , 准 牢 并用 手托 住仔 猪 腹 部 , 防 止 腹 压 骤 升 , 发 疝 气 。猪 群 中 出 现 便 以 诱
秘 、 喘 , 及 时查 找 原 因 , 期 对症 用 药 。如 便秘 咳 要 早
3 1 1 淘 汰 隐性遗 传基 因的 种公 猪 腹 股 沟 阴 囊 . . 疝 为 多 基 因 隐性 遗 传 性 疾 病 , 正 常 情 况 下 , 儿 在 胎 期 问睾 丸 位 于 腹 腔 内 , 生 后 睾 丸 经 鞘 膜 管 下 降 出 到鞘 膜 腔 内 , 股 沟 环 关 闭 。带 有 腹 股 沟 阴 囊 疝 腹
3 1 2 做好 选种 、 配 工 作 严 格 地 说 , 了 增 加 .. 选 为 安全 系数 , 窝 中有一 头患 病 的 , 一 其他 仔猪 最好 不 留 作 种用 。在配 种 时 , 好 选种 、 配 , 搞 选 防止 近 亲 交 配 引 发 的腹 股 沟 阴囊 疝 , 一 窝仔 猪 中 出现 一 两 头腹 如 股沟 阴囊 疝病 例 , 了防止 下一 胎类 似现 象发 生 , 为 在 母猪 发情 配种 时 , 最好更 换 原配公 猪 。 3 13 减 少 应 激 因 素 、 . . 防止 腹 压 骤 升 仔 猪 在 惊 吓、 跑 、 斗 、 捉、 秘 、 奔 争 捕 便 咳嗽 等应 激 因素 的刺 激
就缩 小 , 因肠 腔 内总是 有气 体 , 手触 摸容 易感 觉 又 用 肠 腔 内气 体流 动 , 压 时还可 听到 咕咕 声 。所 以 , 挤 民 间称 “ 通肠 猪” “ 包 猪 ” 、气 。笔 者 针对 规 模 化 猪 场 猪
猪疝气病的治疗

猪疝气病的治疗作者:谢文生刘金平刘礼生来源:《科学种养》2010年第05期疝气病(又称赫尔尼亚)是腹腔内脏器连同腹膜壁脱至皮下或其他解剖腔内的疾病,是猪的常见病,除极少数由外伤引起,绝大多数是遗传性缺陷。
在猪的各种先天性缺陷中,先天性疝气的发病率居于前列,最常见的有脐疝和腹股沟阴囊疝。
一、临床症状脐疝是脐部出现局部性的、柔软无痛的半球形肿胀,大小不定,多为可复性的,陈旧性的病例可发生粘连。
当发生嵌闭性脐疝时,动物出现腹痛症状,猪可见呕吐、停食症状,若不立即实施手术就会引起死亡。
腹股沟阴囊疝为鞘内阴囊疝时,患侧阴囊明显增大,触诊柔软且无热痛。
可复性的有时能自动还纳,因而阴囊大小不定;嵌闭性的阴囊皮肤水肿、发凉,并出现剧烈疝痛症状,应立即实施手术,否则就有死亡的危险。
腹股沟阴囊疝为鞘膜外阴囊疝时,患侧阴囊呈炎性肿胀,开始为可复性的,以后常发生粘连,外部检查时很难与鞘膜内阴囊疝区别。
二、预防措施淘汰患畜及隐性携带者,不能作种用;仔猪出生时用剪刀断脐带,可降低脐疝的发病率。
三、治疗方法1. 脐疝治疗。
①结扎疗法。
只适用于小龄(2周龄左右)、肿胀小的母猪。
方法是一人将猪腹部向上保定,另一人将脐疝肿胀掐住,术者用橡皮筋紧贴腹部皮肤用力扎紧,捆牢即可。
经一周左右即可自行脱落恢复。
②手术疗法。
首先用凳子搭建一高50厘米的临时手术台,两人将猪腹部向上保定(猪必须空腹)。
患处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擦干,依次用碘伏、75%酒精涂擦消毒,并用0.25%~2%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手术步骤如下:第一步,在疝气囊基部、靠近脐孔处确定预备切线;第二步,与躯干长轴平行纵切皮肤,并稍加分离。
切口长度应大于脐孔,以利闭锁;第三步,将增厚的皮肤作一小的切口,术者以左手的食指、中指伸入疝气囊内保护肠管,右手持刀在食指、中指间隙将整个疝气囊切开;第四步,扩大疝气囊切口,显露脐孔疝气环;第五步,用4~5号丝线作水平钮孔状缝合,由一侧皮肤入针、穿过疝气环将针拔出,再从侧面的脐孔疝气环入针、穿过皮肤将针拨出,针孔间距2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腹股沟阴囊疝的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作者:李小梅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7年第05期
摘要:腹股沟阴囊疝是猪比较容易发生的一种外科病,是由于腹腔脏器(往往是小肠)通过鞘膜管进入鞘膜腔而导致。
该病会对猪的外观和肉品质量产生影响,阻碍生长发育,尤其是发生嵌顿时,会导致机体发生死亡,对养猪业造成一定的危害。
现总结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广大养猪户参考。
关键词:猪;腹股沟阴囊疝;临床症状;临床诊断;治疗措施;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5-0129-01
1 临床症状
一般来说,病猪在临床上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往往是一侧或者两侧的阴囊有所增大,尤其是在拱腹、撕咬、打架等情况下由于腹内压明显增大而导致疝囊明显增大。
对阴囊进行触诊,发现硬度不同,能够触摸到疝的内容物(往往是小肠),如果将其两后肢提起,往往会使疝内容物还纳到腹腔,从而使阴囊明显缩小,但将其放下后或者腹压增大时又会恢复成原状。
个别病猪甚至会形成嵌闭性疝,肠管与阴囊壁之间发生局部或者广泛性黏连,此时病猪会表现出腹痛,并出现轻度跛行,然后才能够被发现,或者是在疝内容物进入到阴囊内才能够被饲养员注意,耽误治疗。
2 临床诊断
病猪在临床上精神状态较好,食欲基本正常,阴囊表面发生局限性的卵圆形肿胀,患侧阴囊有所增大下垂,用手触摸质地柔软,并出现音响,具有可复性,对阴囊进行听诊能够听到肠蠕动音。
如果病猪在仰卧时,脱出的肠管能够自行还纳到腹腔,从外面能够触摸到呈不规则方形的腹股沟外环(疝轮),长度在3 cm左右,宽度在2.5 cm左右,即表面没有发生肠黏连,从而可判断发生可复性腹股沟阴囊疝。
如果无法自行复位,且触摸具有热痛感,并发生炎症,就可能是肠管与阴囊之间发生黏连,此时就要立即采取手术治疗。
3 治疗措施
术前准备。
病猪术前要进行24 h禁食,只供给清洁饮水。
然后准备长度超过1 m、直径大约为20 cm的木桩或者树木,并根据猪大小选择适宜粗细的绳子,一般可准备2根长度在1 m 左右、直径为1~2 cm的保定绳。
还要准备1把手术刀,1把止血钳,1把持针钳,三棱针、
圆形半弯缝合针各1根,数支可吸收缝合线、药棉、碘酒以及适量青霉素、链霉素,还有1盒破伤风抗毒素。
保定。
吊起病猪后肢呈倒立姿势保定,也就是在肢跖骨处用一端打成活结的绳套住,接着将其背部靠在木桩或者树木上,并将绳的另一端在木桩或者树木上缠绕2圈,高度适宜后再将后肢系紧,接着采取相同的方法将两前肢系好,促使手术部位朝向术者。
切开部位。
一般选择在病猪病变一侧腹股沟管外环与身体纵轴平行的皮肤作一切口,长度适宜控制在3~5 cm。
操作方法。
剪去术部被毛,并涂擦适量碘酊进行消毒,同时对手术刀、剪刀、持针钳、缝合针以及术者双手采取常规消毒。
操作时,术者要先用左手拇指将腹股沟环按住,避免肠管发生脱出。
然后右手以执笔姿势持刀将皮肤切开,并对浅层与深层肌肉进行钝性分离,为避免肠管被损伤可使用刀柄将腹膜倒破,从而找到疝孔。
然后将左手食指伸到腹腔检查肠系膜以及肠管内容物之间是否发生黏连,将肠系膜及肠内容物完全回纳到腹腔后,用弯曲的小指、无名指及中指将疝孔堵住,避免在嚎叫时肠管再次发生脱出。
之后同时结节缝合腹股沟环口的腹膜和肌肉,尽可能多带肌肉,避免撕坏黏膜,距离适宜控制在1 cm左右,并根据腹股沟环口的大小制定适宜的穿针次数,并在缝合过程中经常将食指穿入疝孔进行检查,避免缝合肠系膜、肠以及其他内容物,打结后撒布数支青霉素、链霉素粉用于消炎。
最后对外部皮肤进行结节法缝合,并涂擦适量的碘酊进行消毒。
术后护理。
病猪术后可肌肉注射240万IU青霉素、5 mL安痛定、2 mL维生素C,每天2次,连续使用3~7天。
定期向纱布绷带喷洒适量的医用酒精或者碘酒,确保纱布湿润,一般要进行7~10天,避免术部发生感染而出现复发。
病猪在术后7天内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含有全面营养且容易消化的饲料,不要饲喂过早或者过饱,进行适当运动,禁止剧烈运动。
猪舍及猪体要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术部发生感染。
4 预防措施
做好选种、选配工作。
如果一窝仔猪中有一头发生该病,为确保配种安全,同窝的其他仔猪最好不作为种用。
在公母猪配种时,要加强选种、选配,禁止发生由于近亲交配而导致的腹股沟阴囊疝。
另外,如果一窝仔猪中有1~2头发生腹股沟阴囊疝,为避免下一胎出现类似情况,在母猪再次发情、配种时最好换一头新的种公猪。
减少发生应激,避免腹压突然增大。
在仔猪受到应激因素的刺激下,如惊吓、争斗、奔跑、捕捉、咳嗽、便秘等,会导致腹压急剧升高,有时会导致腹股沟内外环发生撕裂或者扩大,造成腹腔脏器进入其中,从而引起疝气。
因此,工作人员进入猪舍后要避免大声说话,且在饲喂、清除粪便、消毒、检查猪舍时,要确保动作轻柔,尽可能避免产生噪音,防止猪群发生应激或者受到惊吓而出现炸群、骚动。
仔猪在进行断尾、剪牙、转群以及免疫注射等而需要抓捕时,必须稳、准、牢,并将其腹部用手托住,避免腹压急剧升高而引起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