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合集下载

腹股沟疝中西医诊疗规范

腹股沟疝中西医诊疗规范

腹股沟疝中西医诊疗规范1.中医诊断:小肠坠入阴囊,时上时下,平卧或用手推时肿物可缩入腹腔,站立时又坠入於阴囊,如狐之出入无常。

(二)证候诊断1.气虚下陷证:肿块因站立、劳动或咳嗽而出现,劳累时肿块增大,胀坠不适,休息或平卧后可以缩小或回纳。

可伴有食少纳差,面色自光白,神疲乏力,动则气短,脉微或涩。

2.寒湿内盛证: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少腹胀痛,痛引睾丸,喜暖畏寒,寒则加重。

舌苔白腻,脉弦紧。

3.肝郁气滞证:肿块突出,少腹及阴囊胀坠偏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

伴有情绪不安,忿怒或哭号,或情绪抑郁,胸闷胁胀。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2.西医诊断及鉴别诊断:(1)症状:腹股沟管外环处出现可复性肿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

肿块突出时有下坠或轻度酸胀感。

2)查体:取平卧位,患侧髋部屈曲、内收,松弛腹股沟部。

顺腹股沟管向外上方向轻按肿块即可回纳。

如再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按压内环,并令病人站立咳嗽,可阻止肿块突出,移去按压手指,肿块即复出。

如为不完全性斜疝,疝内容物未突出外环,可用手指伸入外环口,令病人咳嗽即有冲击感。

鉴别诊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常由原发病引起,平卧位肿块不消失,B超可协助诊断。

二、治疗方案(一)一般治疗1.婴儿在长大过程中,腹肌逐渐强壮,部分有自愈可能。

2.对于年老体弱或伴其它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可配用疝带。

3.嵌顿性疝手法复位法。

(二)、中医辩证论治1.气虚下陷证治法:补气升提。

方药:补中益气汤黄芪、焦白术、党参、当归升麻、柴胡、大枣、炙甘草2.寒湿内盛证治法:散寒化湿,行气散结。

方药:天台乌药散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川楝子。

3.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方药:橘核丸橘核、海藻、昆布、海带、川楝子桃仁、厚朴、木通、枳实、延胡索桂心、木香(三)手术治疗:术前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增加情况,应先予处理,否则,手术治疗易复发。

斜疝的手术方法很多,但可归为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术三类。

2020年青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年青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年青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我国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诊治主要遵循《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版)》(以下简称《指南》)[1]。

与成人腹股沟疝不同,青年腹股沟疝病人(以下简称“青年病人”)有其特殊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青年病人的年龄定义存在混淆,尚无公认的适用于青年病人的年龄标准。

(2)青年病人的年龄跨度和个体差异较大,同一手术治疗方案无法兼顾不同年龄段青年病人存在的临床问题。

(3)青年病人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点,青少年期的青年病人在发病机制上与儿童疝相似,不能简单地按照儿童疝或成人疝的治疗方式处理[2-3]。

(4)青年病人的活动度大、活动性强,术后预期生存期长,须充分考虑治疗方式可能带来的远期效应,如是否需要使用植入物等问题。

因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在遵循《指南》的前提下,详细讨论了青年腹股沟疝临床诊治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并结合专家经验制定本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1 青年的定义及年龄分层不同国家、不同部门对青年年龄范围的定义存在差异,而不同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发生腹股沟疝后表现出的临床特点各不相同。

由于我国年龄≤14周岁的病人一般在小儿外科就诊,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建议将15周岁作为青年病人的年龄起点。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中年的定义限定为45~59周岁,由于WHO的年龄分层标准应用较广泛且基本符合腹股沟疝临床特点,故建议将青年病人的年龄终点定义为44周岁[4]。

不同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发病的解剖基础不同,修补策略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各不相同。

因此,将青年病人进行年龄分层具有重要意义。

15~18周岁青年病人腹股沟管由小儿型向成人型发生转变,而且我国未满18周岁被定义为未成年人,故建议将15~18周岁划分为青年病人的第1个年龄阶段,称为“青少年期青年”。

由于肌纤维的发育在24岁左右达到高峰,>18~24周岁的青年病人肌纤维的发育仍处于完善增长期[5-6]。

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

Bassini手术是否完美?
• 手术后恢复慢 术后腹股沟区疼痛 术后疝复发率高
有张力手术
20世纪80年代
无张力疝修补(tension-free operation)概念的提出和应用
当代疝手术:近乎完美的手术
传统张力手术 (tension operation)
无张力手术 (tension-free operation)
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2. 手术治疗:
(1) 不具有手法复位指征者。 (2) 嵌顿性疝原则上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以防止疝内容物坏死 并解除伴发的肠梗阻。 (3) 绞窄性疝的内容物已坏死,更需手术。 (4) 手术的关键在于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活力,然后根据病情 确定处理方法。
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 无损伤地治疗疝: 药物治疗 基因治疗
The history of HERNIA OPERATION is the history of SURGERY
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1. 手法复位:
(1) 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局部压痛不明显,也无腹 部压痛 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者。
(2)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它较严重疾病而估计肠袢尚未绞窄 坏死者。
次发生的疝
手术处理的疝外, 疝的类型与初次手
还有另外的疝。 术时相同或不同,
但解剖部位不同。
三、股 疝
概念
• 疝囊通过股环、经股 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 ,称为股疝 (femoral hernia)。
股管解剖
• 股管有两口: 上口为股环, 下口为卵圆窝 。
• 股管有四缘: 前缘为腹股沟韧带, 后缘为耻骨梳韧带, 内缘为腔隙韧带, 外缘为股静脉。
—— —— —— —— —— ——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焦点问题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焦点问题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包括活动强度 、时间、频率等。
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康复锻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 裂开等。
随访监测项目设置
随访时间
制定明确的随访时间表,包括出院后的短期随访和长期随 访。
监测项目
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项目,评估手 术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建立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多学科协作 模式将逐渐建立,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诊疗服务 。
03 焦点问题一:手术技巧与 操作规范
腹腔镜下解剖结构识别技巧
01
02
03
熟悉腹腔镜下视野
掌握腹腔镜下腹股沟区的 正常解剖结构,包括腹股 沟管、精索、输精管等重 要结构。
注意事项
麻醉前应评估患者麻醉风险,制定麻 醉计划;麻醉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生命 体征,确保麻醉安全;麻醉后应观察 患者苏醒情况,防止麻醉并发症。
术中监测指标设置原则
常规监测指标
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
特殊监测指标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求设置特殊监测指标,如中心静脉压、动脉 血气分析等。
监测原则
随访形式
采取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网络随访等多种形式,确保患 者得到及时有效的随访服务。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共识解读主要成果
明确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通过专家讨论和文献回顾,进一步明确了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为临床 决策提供了依据。
规范手术操作流程
针对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的操作流程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规范,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步骤、 术后处理等,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术前评估

腹股沟疝日间手术临床路径+表单(2020年版)

腹股沟疝日间手术临床路径+表单(2020年版)
1
2. 手术治疗: (1) 疝 囊 高 位 结 扎 。 (2) 疝 修 补 术 。 (3)腹腔镜疝修补术 (TAPP 或TEP)。 (四 ) 标 准 住 院 日 为 1-2 天 。 (五 ) 进 入 路 径 标 准 。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 -10:K40.2,K40.9腹股沟疝 疾病代码。 2. 当患者同 时 具 有 其 他 疾 病 诊 断,但 在 住 院 期 间 不 需 特 殊 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指工作日)。 1.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 血 常 规 、 尿 常 规 、 大 便 常 规 ; (2) 肝 肾 功 能 、 电 解 质 、 血 糖 、 血 型 、 凝 血 功 能 、 感 染 性 疾 病筛查 (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 心 电 图 及 正 位 胸 片 。 2. 根据 患 者 病 情 可 选 择 检 查 项 目: 肺 功 能、 超 声 心 动 图、 立位阴囊和腹股沟超声检查、CT 检查、腹部 MRI 检查。 (七 ) 预 防 性 抗 菌 药 物 选 择 与 使 用 时 机 。 按照 《抗菌药物临 床 应 用 指 导 原 则》 (国 卫 办 医 发 〔2015〕 43号)执行,合 理 选 用 抗 菌 药 物,并 结 合 患 者 的 病 情 决 定 抗 菌 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0.5小时。
ƶ ᵟਾᚒ༽ᇔ㣿䟂ǃ䇴ՠ˗ 㞩㛑⋏⯍᡻ᵟ ƶ
ƶ ᵟ ਾ ᛓ 㘵 Ӕ ᧕ у 、 ⯵ ƶ ᵟѝ⭘㦟˖哫䞹⭘㦟ǃ
ᡯ˗
ᣇ㧼㦟DŽ
ƶ ᡻ᵟਾᛓ㘵䇴ՠ˗
ƶ 䗃㹰˖㿶ᵟѝާփᛵߥ
㘼ᇊ
5
ᵟਾ
ƶ Პ䙊ཆ、ᵟਾᣔ⨶ᑨ

ƶ ᆼᡀ᡻ᵟ䇠ᖅ઼ᵟਾ⯵ ƶ а㓗Ҽ㓗ᣔ⨶

2019年老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19年老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19年老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腹股沟疝是常见病、多发病,以老年腹股沟疝病人为主要患病群体。

老年病人由于衰老、并存疾病、衰弱等多方面因素,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1],需要额外关注。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组织国内部分相关专业专家,在《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版)》基础上(以下简称《指南》),针对老年病人诊治中的特殊问题,从老年的定义及年龄分层、诊断及术前准备、麻醉方法及选择、治疗方法及选择、术后早期管理及术后并发症防治6个方面,经过反复讨论修订,形成以下19个问题及推荐方案,供临床医师参考。

1 老年的定义及年龄分层老年病人由于生理储备下降及抗应激能力减退,外界较小刺激即可引起临床事件的发生。

虽然年龄不是评估手术风险的最重要的标准,但腹股沟疝疾病本身的特点与年龄关系十分密切。

因此,临床工作需要清晰地定义老年标准。

而且,设定年龄分层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十分必要。

问题1:老年的定义,60岁或65岁关于老年的定义国内外有一定差异,不同的国家、地区、机构对老年的定义并不相同。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为60岁或65岁[2]。

国际上对老年的界定是以10年或15年的余寿作为标准,通常采用平均寿命减去15年[3]。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对于老年有符合自身国情的定义。

参照国际标准,2015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6.3岁[4],老年标准为平均寿命减去15年,应为60~61岁。

因此,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文件所规定我国退休年龄为60岁,以及参照国际标准平均寿命减去15年,本共识专家最终确定60岁为老年的界定标准。

推荐:我国老年的界定标准为60岁。

问题2:老年病人年龄分层的设定老年年龄分层同定义一样,国内外存在一定差异,WHO分层为早老年(65~74岁)、老年(>74~84岁)和老老年(>84岁)3个阶段[5],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建议分层为:老年(>66岁)、初老期(67~72岁)、中老期(73~84岁)、年老期(>84岁)[6]。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20年版)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20年版)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20年版)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为提高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与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互相协作,从2013年着手准备,于2014年初组织修订,反复讨论,最终完成《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以下简称为“指南”)。

本“指南”的前身为《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版)》[1],本次修订依据国内外近年有关学科的进展和我国的国情,增添了一些条款,还增加了“指南”中的部分附件(腹股沟疝的常规修补方法和腔镜修补方法),目的在于强调腹股沟疝外科治疗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我国疝外科的治疗水平。

1 定义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腹壁存在缺损,有突向体表的疝囊结构,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

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

依据解剖学上的“肌耻骨孔”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 病因和病理生理2.1 病因(1)鞘状突未闭。

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

(2)腹腔内压力。

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

(3)腹壁局部薄弱。

各种引起腹股沟区域腹壁的组织胶原代谢或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4)其他。

遗传因素、长期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腹股沟疝的发生有关。

2.2 病理生理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内容物,形成嵌顿疝。

若为肠管时,可造成肠管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

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管出现水肿、渗出和被嵌顿肠管发生血运障碍,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穿孔,产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3 分类与分型对腹股沟疝进行分类与分型的目的包括:(1)准确的描述病情;(2)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3)比较及评价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

腹股沟疝日间手术规范化流程专家共识

腹股沟疝日间手术规范化流程专家共识

2015年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支持和指导发起成立的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 盟(ChinaAmbulatory SurgeryAlliance, CASA)正式推出中国日间手术定义: “日间 手术指患者在1天(24h)内入、出院完成的手 术或操作。”
日间手术具有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 费用、加速患者康复的优点,能够有效地提高 医疗资源的利用率。腹股沟疝是外科的常见病、 多发病,在我国发病率很高,因此,开展腹股 沟疝日间手术具有可观的社会经济价值。
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周转 速度快,各种程序简约化。提高运作效率的同时势 必增加了医疗风险,准入制度的建立是降低日间手 术风险的重要保障。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准入制度应 包括:
1.手术准入 2.患者准入 3.手术医师准入
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方式目前主要分为两大类, 即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及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主要包括: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tic,TAPP)、完全腹
儿童腹股沟疝手术方式主要指腹腔镜下及开放 式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年龄>14岁的青少 年腹股沟疝患者可使用生物补片做开放式平片 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可以弥补该年龄段患者单 纯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术后复发率偏高的问题。
(1)核对患者信息及检查结果,确保患者符合日间手 术准入条件;
(2)熟悉医师手术计划; (3)知晓手术间功能安排,以保障手术资源有效利用; (4)启动日间手术优先排程; (5)信息录入准确; (6)认真进行审核,保证手术排程准确。
社会的医疗负担
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prosthetic,TEP)及腹腔内补片修补术 (intraperitonealonlay mesh,IPOM)。 其中TAPP及TEP比较常用。 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主要包括:平片修补法(Lichtenst ein术式)、网塞.平片修补法(如Rutkow、Millikan术式)及 腹膜前间隙修补法(如:Gilbert、Kugel、D10手术等)。 目前人工合成疝修补材料以聚丙烯、聚酯最为常见,较广 泛应用于临床,另外,脱细胞基质材料生物补片作为一种 可吸收材料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青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专家共识(完整版)我国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诊治主要遵循《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版)》(以下简称《指南》)[1 ]。

与成人腹股沟疝不同,青年腹股沟疝病人(以下简称"青年病人")有其特殊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 )青年病人的年龄定义存在混淆,尚无公认的适用于青年病人的年龄标准。

(2 )青年病人的年龄跨度和个体差异较大Z同一手术治疗方案无法兼顾不同年龄段青年病人存在的临床问题。

(3 )青年病人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点,青少年期的青年病人在发病机制上与儿童疝相似,不能简单地按照儿童疝或成人疝的治疗方式处理[2-3 ] O(4)青年病人的活动度大、活动性强,术后预期生存期长,须充分考虑治疗方式可能带来的远期效应Z如是否需要使用植入物等问题。

因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 在遵循《指南》的前提下,详细讨论了青年腹股沟疝临床诊治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并结合专家经验制定本共识Z供临床医师参考。

1青年的定义及年龄分层不同国家、不同部门对青年年龄范围的定义存在差异,而不同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发生腹股沟疝后表现出的临床特点各不相同。

由于我国年龄≤14周岁的病人一般在小儿外科就诊,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建议将15周岁作为青年病人的年龄起点。

世界卫生组织(WHO )将中年的定义限定为45-59周岁,由于WHO的年龄分层标准应用较广泛且基本符合腹股沟疝临床特点,故建议将青年病人的年龄终点定义为44周岁[4]。

不同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发病的解剖基础不同,修补策略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各不相同。

因此,将青年病人进行年龄分层具有重要意义。

15-18周岁青年病人腹股沟管由小儿型向成人型发生转变,而且我国未满18周岁被定义为未成年人,故建议将15-18周岁划分为青年病人的第1个年龄阶段,称为“青少年期青年”。

由于肌纤维的发育在24岁左右达到高峰,>18~24周岁的青年病人肌纤维的发育仍处于完善増长期[5-6] O因此,将>18-24周岁划分为青年病人的第2个年龄阶段,称为“青年期青年"。

>24-44周岁青年病人则被划分为第3个年龄阶段,称为"成人期青年",这一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各系统的发育与成人相同,诊治遵循《指南》。

本共识主要讨论青少年期和青年期男性病人以及所有年龄段的青年女性病人。

推荐意见1 :青年病人年龄范围界定为15~44周岁。

推荐意见2 :建议将青年病人年龄分层设定为青少年期(15~18 周岁)、青年期(>18-24周岁)、成人期(>24-44周岁)。

其中成人期青年男性病人诊治参照《指南》推荐意见执行。

2诊断和术前检查青年病人有其特殊之处,本共识在《指南》的基础上,重点围绕青年病人术前检查与生殖功能评价方面进行论述。

尽管青年男性病人易合并隐睾、睾丸下降不全、鞘膜积液等先天性疾病,但术前通过细致的查体基本可以明确诊断这些并存疾病,很少需要辅助影像学检查[7 ]。

然而,对于青年女性病人有时仅通过查体很难与子宫圆韧带囊肿相鉴别[8 ]。

尤其是妊娠期女性病人,其腹股沟斜疝易与子宫圆韧带静脉曲张混淆,查体时仅在质感上有所区别,而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易于鉴别诊断。

因此Z青年病人腹股沟疝的诊断应遵循《指南》,依据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其中体格检查价值最大;而对于青年女性病人,在腹股沟疝不易与子宫圆韧带囊肿等鉴别时Z可行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尽管对于术前诊断困难的病例行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但大部分专家不推荐对所有青年病人术前常规行超声检查。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部分医生认为Z青年男性病人术前常规行生殖功能检查可避免术后因不育问题引起的纠纷。

然而,造成男性不育的主要因素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9 ]。

尽管腹股沟疝可导致精索静脉曲张进而影响精子质量,但尚无足够证据表明腹股沟疝是引起不育的直接原因[Io-11 ]。

术前评估生殖功能对腹股沟疝的诊断和治疗无特殊意义,而且生殖功能的评估涉及病人隐私,术前无必要常规进行。

推荐意见3 :青年病人的诊断应遵循《指南》,依据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即可基本明确诊断。

不建议术前对所有青年病人常规行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对于不易与子宫圆韧带囊肿鉴别的青年女性病人,术前可行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对于妊娠期病人,应将多昔勒超声作为常规检查。

推荐意见4:对于青年病人Z术前无必要常规行生殖功能检查。

3青年病人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多为手术入路、补片选择、以及选择开放或腹腔镜修补等问题。

专家讨论认为,对于青年病人,各种修补术式均可被采用,而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修补策略才是关键。

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治疗策略可概括为以下3种情况:一是针对内环口的修补,包括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和内环成型手术。

这种修补策略除了作为急诊手术的姑息处理方法之外,主要应用于儿童腹股沟疝的治疗。

因为儿童腹股沟管短而直,腹股沟区不具备外科修补的解剖学基础,因而行疝囊高位结扎即可解决问题[12-14 ]。

临床上部分青少年期青年身体尚未发育成熟,腹股沟管结构仍在发育阶段,对于此部分青年病人可采用针对内环口的修补策略[15]o二是针对腹股沟管的修补,包括各种传统的组织修补手术、应用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LiChtenStein 手术)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RUtkOW X MiIIikan手术)等。

此修补策略在青年病人中应用最多。

三是针对肌耻骨孔的修补,包括开放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如KUgeL Gilbert手术)和除腹腔镜单纯疝环缝合手术以外的腹腔镜疝修补术(I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OrrhaPhy , LIHR ),如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rans abdominal Pre-PeritOneal Z TAPP )和全腹膜外修补术(totally extra PeritOneal , TEP )。

其强调补片对整个肌耻骨孔的覆盖,理论上,其复发的风险最低,所以近年来在我国疝外科得到迅速发展。

但此修补策略更适合由于腹横筋膜和腹膜外筋膜薄弱而发生腹股沟疝的老年病人,对于青年病人是否常规进行针对肌耻骨孔的修补,仍有争议。

单纯组织修补术不仅能够加强腹股沟管后壁,还可针对肌耻骨孔进行修补。

单纯组织修补不等同于张力修补,也有低张力、无张力等修补方式,其优点是无需放置异物f减少了因补片带来的相关风险,缺点是术后早期疼痛明显,复发率高于使用人工材料修补。

使用人工材料修补的优点是术后复发率降低,合成补片的缺点是在体内不易降解,影响局部组织生长、延伸。

青少年期和青年期青年病人由于仍存在身体发育,放置合成补片可能影响局部组织进一步生长、延伸。

因此,对于青少年期青年病人,因身体仍处于发育阶段,应慎重使用合成补片。

对于因缺损较大等原因考虑单纯组织修补术后复发风险高的青少年期和青年期青年病人,建议使用生物补片修补,推荐利用生物材料行腹股沟疝后壁加强重建(technique Of abdominal WaIl reinfOrCement With biological mesh Z tARB ),其本质是开放手术使用生物补片联合“低张力"组织修补理念[16 ]。

生物补片诱导内源性组织再生,组织愈合后无瘢痕,无异物存留,尤其推荐用于青少年期青年病人。

但须注意,腹腔镜疝修补术中须谨慎使用生物补片[2,7]。

对于身体发育成熟的青年病人Z可使用轻量型高网孔率补片或生物补片。

开放手术可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修补术和加强肌耻骨孔的修补术。

腹腔镜手术可行疝囊高位结扎和加强肌耻骨孔的修补术。

对青年病人行开放手术的优势在于既可以选择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修补术,又可选择行张力、低张力、无张力等多种修补方式,缺点是术后疼痛明显,恢复相对缓慢。

青年病人行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在于术后早期疼痛轻,恢复快,切口和补片感染的发生率可能略低;缺点在于游离范围相对较大,而且主要依赖于材料进行修补。

对于开放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更适合青年病人的问题,尚未得出一致结论,部分专家认为 LIHR对于青年病人可能是更合理的选择[7 ]。

青年病人对生育的要求高,尽管目前尚不明确手术方式以及人工材料的应用是否与术后不育有关,但硏究已发现,不规范的术中操作引起的输精管、精索血管损伤是导致术后生殖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17-21 ]。

青年病人术后预期生存时间长,如果使用人工材料修补,不同的修补材料对术后输精管成角、扭曲、畸形、梗阻等的影响尚不明确。

从对青年病人生殖功能保护的角度考虑,LiChtenStein手术采用的补片对输精管影响最少,应为首选,须慎用网塞修补以及选择重量型合成补片。

推荐意见5 :对于青年病人,手术应该遵循个体化的原则,选择合适的修补策略。

对于尚处于身体发育期的青少年期青年,可采取内环口修补策略。

对于腹股沟管结构已经成型的青少年期青年,以及青年期青年和成人期青年,可采用针对腹股沟管修补和针对肌耻骨孔修补的策略。

不建议对所有青年病人常规行针对肌耻骨孔的修补手术。

推荐意见6:组织修补与无张力修补各有优势,建议根据病情、年龄等因素个体化选择。

对于缺损较大,单纯组织修补术后复发风险高的青少年期和青年期青年病人,建议行tARB。

推荐意见7: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各有优势,应依据病人情况及术者习惯选择术式。

推荐意见8 :对于生殖功能保护Z重点应强调术中对输精管及精索血管的规范操作,推荐选择LiChtenStein手术和TAPP ,可以选择生物补片和轻量型高网孔率补片,应慎重选择重量型合成补片。

4青年病人的术后管理2018年《国际腹股沟疝指南》对包括腹股沟疝注册登记、研究质量评价、并发症观察等作出了详细推荐[20 ]。

由于青年病人具有活动度大和活动性强、对疼痛敏感、术后预期生存时间长、恢复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状态的要求相对较高等特点,术后管理有其特殊性。

2018年《国际腹股沟疝指南》对病人术后活动和运动的指导做出了强烈推荐。

对于非复杂性腹股沟疝病人Z术后无须限制身体活动,在术后3~5 d或术后感觉没有不适时即可尽快从事正常活动Z不会增加疝复发以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21 ]。

我国临床实践中,部分医生经常建议腹股沟疝病人在术后休息1 ~2周,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

但这些建议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

由于青年病人恢复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状态的要求相对较高,大部分专家推荐青年病人术后应尽量缩短恢复期,尽快回归到术前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对于青年腹股沟疝病人,高质量的治疗应包括术后随访和术后并发症的高质量管理。

此外,由于青年病人术后生存时间长,只有通过长期随访才可能获得有关疝修补术后的远期效果(如复发率、慢性疼痛等)以及修补材料植入体内的长期并发症(如补片断裂、补片对器官的侵蚀、补片迟发感染等)的临床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