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才能来自勤奋》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才能来自勤奋》优秀教案(精品)

最新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才能来自勤奋》优秀教案(精品)

《才能来自勤奋》教案教学目标:读懂课文2——5节,感受科学家的成就来自勤奋,懂得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来自勤奋的道理,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重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难点:句子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歇后后语:两勤加一懒——一不做二不休大观园的闺女——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整体回顾,复习导入1、课文从列举了哪几个任务的事迹来说明才能来自勤奋,2、爱迪生最后是怎样说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3、这儿的天才指什么?4、汗水指什么?5、用百分之一的灵感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相比较,说明才能来自什么?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学:请大家边细读课文第二段,读课文划出反映三位科学家勤奋的事实的句子。

也许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会有新的发现。

默读是要边读边勾画、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一起交流所划的句子,四人小组一起交流。

三、全班交流,精读细品师:请各组代表发言,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

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预设:他跋山涉水,行程万里,历尽艰险,尝遍百草,然后又呕心沥血27年,才……A、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

B、细细品味他说的句子,你们还能品味出什么新内容C、指导朗读但他毫不气馁,坚持刻苦攻读。

后来……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A在介绍爱因斯坦时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些什么?B、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D、哪些同学有了自己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是什么使“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A、请你用朗读告诉大家!B、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呢C、从三位科学家的成长道路中你悟出了什么?D、同学们说的太好了,是啊,一个不起眼的小男孩变成了科学巨人靠的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靠的就是刻苦的钻研。

为了寻找可以做电灯灯丝的材料,他通宵达旦地工作,摘录了4万…1600多种…6000多种这个句子的教学抓住几个数字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拓展A说故事1、勤奋出才能,勤奋出成果,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同学们能说说还有哪些吗?2、引导学生从古今中外的名人上深刻认识“才能来自勤奋”这个道理。

《才能来自勤奋》教学设计.doc

《才能来自勤奋》教学设计.doc

《才能来自勤奋》教学设计-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点名了这个课题,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与之相呼应的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

二、理清脉络:仔细读读首尾这俩自然段,认真想想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试着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预习:1、正音:馁、呕2、释义:毫不气馁、挑灯夜读、通宵达旦、坚持不懈、享誉中外、举不胜举四、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2 4自然段(1)、指名逐节朗读。

(2)、思考:为了说明才能来自勤奋,课文举了哪些人的事例?结合完成作业P6中的填表。

修改意见教学过程2、举例研读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读该段,思考这一段作者告诉我们什么?(2)、从哪些事例,我们不难发现爱因斯坦并不聪明?又从哪些地方你读懂了他的勤奋?A、做的小板凳,遭到同学的嘲讽、老师的斥责。

回忆课文,当时他的同学是怎样嘲讽、老师是怎样斥责他的。

B、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

(3)、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爱因斯坦却毫不气馁,表现出了非凡的毅力,最后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了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请你在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白天上班,晚上挑灯夜读,7年,终于)(4)、按照上述学法学习爱迪生这一事例。

(从不是神童、勤奋、惊人的成就等三个方面具体说明。

)(5)、有感情地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P61、2、3、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爱因斯坦和爱迪生天智并不聪颖,然而却成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巨人,靠什么?二、学习第三段自由读读该段,说说这是个什么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三、按照学习爱因斯坦的事例学习李时珍的事例,并体会段首句子的作用。

四、朗读2 4自然段,概括这三个事例所揭示的道理。

五、朗读全文,小结领悟中心思想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3。

六、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4、5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学后的感受。

才能来自勤奋教学设计

才能来自勤奋教学设计

才能来自勤奋教学设计-这是一篇说明道理的文章。

题目已经告诉我们它要说明什么道理。

阅读时要注意课文举了哪几个人的事例,又是怎么说明道理的。

此外,课文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要花力气学习。

2.自学。

读通课文,思考划注,自学字词。

(1)自由读课文5分钟。

,(2)解词,完成作业本第1题。

(3)记下自学中的问题。

3.检查。

(1)同桌互查生字及词语学习。

(2)课堂交流。

①读准下列词语,说出带点字及整个词语意思。

(随机正音,分析难写易错字的字形及部首。

)斥责毫不气馁通宵达旦呕心沥血举世瞩目(于世闻名,事誉中外)举不胜举坚持不懈②当堂听写、订正。

③词语质疑:简要解释相对论、诺贝尔奖、(本草纲目) 。

4.梳理课文内容、指导分段。

(1)默读。

思考井讨论课文例举了哪几位著名科学家,他们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什么。

(2)为什么他们能取得这种成就?划出概括性的短句。

(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勤奋出才能,勤奋出成果。

)(3)首尾两节各写什么?起什么作用?(4)绐课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综合板书:12345总起分述总结5.朗读课文。

6.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从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近义词。

讥笑()呵斥()毫不气馁()夜以继日()享誉中外()费尽心机() (3)区别组词宵()遍()历()享()坚()功()钻()霄()编()沥()亨()艰()攻()专()。

六年级语文上册 才能来自勤奋 2教案 浙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才能来自勤奋 2教案 浙教版

才能来自勤奋教学目标:1.懂得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来自勤奋的道理。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

3.能从课文列举的事例中领悟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一、抓住名言,揭示课题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的汗水提问:(1)这句话是谁说的?(爱迪生)(2)这儿的天才指什么?(才能)(3)汗水指什么?(勤奋)(4)用“百分之一的灵感”与“百分之九”的汗水相比较,说明才能是怎么来的?揭题——才能来自勤奋二、初读课文组长向组员宣传第一任务并共同完成:1.轻声读课文,读准下列词语,说出加划线字及整个词语的意思:毫不气馁通宵达旦呕心沥血坚持不懈享誉中外举世瞩目举不胜举(运用各种方法,注意小组合作)2.组内相互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一个最有水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3.给文章分段,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一)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自学课文中的这些词,目的有两个:①复习各种解词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为第四板块的写一段话作铺垫。

(二)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

”为此我要求学生组内提出问题,把浅近的问题通过小组成员的力量解决,留一个最有水平的问题写在小黑板上,再求助于其他小组。

三、精读课文组长向组员宣读第二个任务并共同完成:1.思考刚才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学生们无法解答的问题)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文章中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在介绍爱因斯坦和爱迪生时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3.细细品味第二段你们组还品味出什么新内容?4.从三位科学家的成长道路中你悟出了什么?(最好用课文中概括性的句子来回答)设计意图:设计1、2、4题目的在于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设计第三题,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关键字词句中去品味,去体验,这样既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又不会使整个教学过程因教师的分析而显得支离破碎,还能丰富爱因斯坦、爱迪生、李时珍三位伟人的形象,使中心思想的体会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才能来自勤奋》说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才能来自勤奋》说课

《才能来自勤奋》第一课时说课一、说教材:《才能来自勤奋》是浙江省六年制第十一册内容。

处在本册第二单元最后一课。

这是一篇议论文。

(小学里出现的第一片议论文)。

全文以总起——分述——总结的结构,列举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成功的事例,说明才能来自勤奋的道理。

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也是第一次出现)。

而本文的中心十分明确,关键是要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

体会科学家成功的背后,付出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勤奋。

因此,我认为这节课(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们付出的艰辛和勤奋,从而深切地体会到才能不是天生的,是来自勤奋的道理。

其实这些教学难点。

据此,这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研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明白“才能来自勤奋”的道理。

二教学设计意图:如何根据教材特点,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出发,把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是我在本课教学中所要着力落实和体现的思想。

具体是这样的:一、自主学习,发展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因此,在教学中,我把原本属于学生的权利都还给了学生:一是讨论权。

让学生各抒已见。

使学生乐于讨论,敢于发表自已的见解。

在讨论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已的智慧,促进了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合作研究、交流汇报的环节设计目的就在于此。

二是选择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已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文中的三个小故事,我让学生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然后再选择自已的伙伴进行合作学习,学习的结果也让学生自已汇报、补充,教师只是起点拨作用。

三是评价权。

学生的朗读,发言尽量让他的去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思辩、判断的能力。

四是时间的拥有权。

学习活动是学生的事情,老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

《语文课程标准》。

因此,整节课我留足了给学生读读、想想、划划、说说、议议的时间,留足了让学生阐述、质疑、补充、纠错、讨论、评价的时间。

才能来自勤奋六年级语文教案

才能来自勤奋六年级语文教案

才能来自勤奋六年级语文教案才能勤奋六年级语文教案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力15个新词的意思,会用"坚持不懈"、"虽然……但是……"造句;积累爱迪生的名言。

2.能从课文列举的事例中领悟中心思想: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勤奋。

3.改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本文的中心思想、改编课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了解一些勤学成才的事例板书预设:6 才能勤奋爱因斯坦毫不气馁爱迪生挑灯夜读举世瞩目通宵达旦坚持不懈刻苦钻研李时珍跋山涉水享誉中外呕心沥血1、师:我们的教室里张贴着一幅对联——学生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这幅对联告诉我们什么?板书:勤奋2、再出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提问:⑴ 这句话是谁说的?(爱迪生)⑵ 这儿的天才指什么?(才能)⑶ 汗水指什么?(勤奋)⑷ 用"百分之一的灵感"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相比拟,说明才能是怎么来的?(揭题:才能勤奋)这是一篇议论文——通过详细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观点)。

课文举了哪几个事例来证明"才能勤奋"?1、速读课文,找出事例,并分段。

2、交流,板书:爱因斯坦爱迪生李时珍3、检查词语毫不气馁挑灯夜读举世瞩目通宵达旦坚持不懈刻苦钻研跋山涉水享誉中外呕心沥血(1) "毫不气馁、挑灯夜读"这两个词说的是谁?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是毫不气馁、挑灯夜读的爱因斯坦。

(指名说,一起说)(2) "通宵达旦、刻苦钻研" 这两个词说的是谁?那我们可以说?(3)"跋山涉水、呕心沥血"说的是李时珍?那我们可以说?师:黑板上有两个词用在三个人身上都适宜,你们发现了没有?(用上坚持不懈、举世瞩目两个词说一说)(他们*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通过读课文,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

《才能来自勤奋》教案设计

《才能来自勤奋》教案设计

《才能来自勤奋》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勤奋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勤奋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勤奋的定义和意义。

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强调勤奋对成功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勤奋的含义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分享成功人士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勤奋的作用。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学生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勤奋的理解和应用,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勤奋的短文。

第二章:勤奋的内涵与表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勤奋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培养学生对勤奋的积极态度。

2.2 教学内容介绍勤奋的内涵,包括坚持不懈、自律、努力等。

探讨勤奋的表现形式,如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不断进步等。

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勤奋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分享各自的观点。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观点分享情况。

学生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勤奋内涵和表现形式的理解,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勤奋的内涵和表现。

第三章:勤奋的培养与实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培养勤奋的品质。

引导学生将勤奋付诸实践。

3.2 教学内容探讨如何培养勤奋的品质,如制定目标、规划时间、坚持不懈等。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将勤奋付诸实践,如制定学习计划、坚持锻炼等。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培养勤奋的品质,分享各自的方法和经验。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实践经验。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观点分享情况。

学生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勤奋培养和方法的理解,要求学生制定一个个人勤奋培养计划。

第四章:勤奋与成功的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勤奋与成功之间的密切关系。

激发学生通过勤奋追求成功的动力。

4.2 教学内容探讨勤奋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强调勤奋是成功的基石。

《才能来自勤奋》教案设计

《才能来自勤奋》教案设计

《才能来自勤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才能来自勤奋”的含义;(2)学会通过举例说明勤奋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勤奋对成就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勤奋的认识,培养勤奋学习的习惯;(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努力付出才能收获成功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勤奋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2)学会通过举例说明勤奋对成功的贡献。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勤奋的含义;(2)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勤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2)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才能?才能与勤奋有何关系?”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勤奋的含义及作用;(2)学生举例说明勤奋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见解和感悟;(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勤奋在成功中的作用。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奋的重要性;(2)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成功因素,联系自身实际情况。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勤奋对个人成长和成功的作用。

四、作业布置1. 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关于“才能来自勤奋”的感悟文章;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口头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感悟文章和成功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勤奋含义的理解及其在自身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拓展2. 邀请成功人士或专家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才能来自勤奋》教案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2——5节,感受科学家的成就来自勤奋,懂得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来自勤奋的道理,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重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难点:句子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歇后后语:两勤加一懒——一不做二不休
大观园的闺女——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一、整体回顾,复习导入
1、课文从列举了哪几个任务的事迹来说明才能来自勤奋,
2、爱迪生最后是怎样说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3、这儿的天才指什么?
4、汗水指什么?
5、用百分之一的灵感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相比较,说明才能来自什么?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自学:请大家边细读课文第二段,读课文划出反映三位科学家勤奋的事实的句子。

也许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会有新的发现。

默读是要边读边勾画、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一起交流所划的句子,四人小组一起交流。

三、全班交流,精读细品
师:请各组代表发言,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

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预设:
他跋山涉水,行程万里,历尽艰险,尝遍百草,然后又呕心沥血27年,才……
A、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

B、细细品味他说的句子,你们还能品味出什么新内容
C、指导朗读
但他毫不气馁,坚持刻苦攻读。

后来……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
A在介绍爱因斯坦时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些什么?
B、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D、哪些同学有了自己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是什么使“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A、请你用朗读告诉大家!
B、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呢
C、从三位科学家的成长道路中你悟出了什么?
D、同学们说的太好了,是啊,一个不起眼的小男孩变成了科学巨人靠的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靠的就是刻苦的钻研。

为了寻找可以做电灯灯丝的材料,他通宵达旦地工作,摘录了4万…1600多种…6000多种
这个句子的教学抓住几个数字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拓展A说故事
1、勤奋出才能,勤奋出成果,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同学们能说说还有哪些吗?
2、引导学生从古今中外的名人上深刻认识“才能来自勤奋”这个道理。

3、注重身边的人和事。

拓展B写格言
1、教师引导:从众多成功的人士身上,我们看到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天道酬勤,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真理呀,课文学到这儿,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此时此刻,你不想把自己内心的感受提炼成一句格言吗?
2、作者在最后也引用了爱迪生的话做结尾:——你想说什么呢?把他写在你的书上吧!
就让这些格言激励同学们进步,伴随着我们成长!
3、到黑板上写下自己的格言。

4、齐读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