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联合用药
丙酸倍氯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丙酸倍氯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一、引言小儿肺炎是指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儿科疾病中居高不下。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雾化吸入治疗已成为小儿肺炎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丙酸倍氯米松和盐酸氨溴索均为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分别用于抗炎和扩张支气管,二者联合应用对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丙酸倍氯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二、丙酸倍氯米松和盐酸氨溴索的药理作用丙酸倍氯米松是一种合成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能够有效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改善支气管痉挛。
盐酸氨溴索是一种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扩张支气管、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和改善肺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
1. 改善肺部炎症反应丙酸倍氯米松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肺部炎症反应。
盐酸氨溴索则能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功能,减少肺部炎症的进一步扩散。
丙酸倍氯米松与盐酸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能够有效改善小儿肺炎患儿的肺部炎症反应,减轻症状。
2. 缓解呼吸困难小儿肺炎患儿常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常见于严重病例。
丙酸倍氯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扩张支气管的作用,能够缓解肺炎患儿的呼吸困难,改善肺功能,缩短疾病恢复时间。
3. 减少并发症发生小儿肺炎常伴发呼吸道痉挛、肺不张等并发症,给治疗和康复带来一定困难。
丙酸倍氯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病情好转,降低病情的复发率。
1. 用药方法应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剂量标准雾化吸入。
2. 在给药前应进行充分的临床评估,了解患儿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 雾化吸入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4. 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避免二次感染的发生。
五、结语丙酸倍氯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在小儿肺炎中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能够改善肺部炎症反应,缓解呼吸困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雾化用药配方大全

雾化用药配方大全雾化治疗是一种通过将药物转化成雾状并通过呼吸道送入肺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雾化用药配方的选择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雾化用药配方大全。
1. 治疗哮喘的雾化用药配方。
沙美特罗替卡松雾化液,适用于稳定期哮喘患者的长期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哮喘症状,减少发作次数。
布地奈德雾化液,适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能够迅速缓解哮喘症状,扩张气道,减少炎症反应。
2.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雾化用药配方。
布地奈德和沙美特罗替卡松混合雾化液,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长期治疗,能够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布地奈德和沙美特罗替卡松混合雾化液,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能够缓解呼吸困难,减少气道炎症。
3. 治疗支气管炎的雾化用药配方。
布地奈德雾化液,适用于支气管炎患者的长期治疗,能够减轻气道炎症,改善呼吸道症状。
丙酸氟替卡松雾化液,适用于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能够迅速缓解呼吸困难,减轻咳嗽。
4. 治疗肺部感染的雾化用药配方。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雾化液,适用于肺部感染的治疗,能够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减少全身用药的副作用。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雾化液,适用于肺部感染的治疗,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减轻感染症状。
5. 其他常见的雾化用药配方。
盐酸沙丁胺醇雾化液,适用于急性严重哮喘发作的治疗,能够迅速扩张气道,缓解呼吸困难。
布地奈德和福莫特罗替卡松混合雾化液,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的联合治疗,能够同时改善肺功能和控制炎症反应。
总结,雾化用药配方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在使用雾化用药时,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雾化器,避免药物浪费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以上介绍的雾化用药配方大全能够为您在临床实践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先用布地奈德还是沙丁胺醇?多药联合雾化时如何安排顺序?

先用布地奈德还是沙丁胺醇?多药联合雾化时如何安排顺序?原创梅斯医学梅斯呼吸新前沿2022-12-09 20:00发表于上海雾化吸入疗法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的印度,随着19世纪手持式玻璃球雾化器的发明、1956年Pmdi的发明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由于肺部特有的生理解剖特点如表面积巨大(约100m2)、毛细血管网丰富、肺泡上皮细胞膜较薄等,雾化吸入具有用药量小、药物可直达病灶、起效迅速、能有效避免肝肠首过效应、全身副作用小、使用方便以及患者依从性强等优点。
以下为常用的平喘祛痰雾化药物及用法用量,供大家参考:临床常用雾化吸入药物临床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主要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药理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S) 抗炎作用基本机制可分为经典途径(基因途径,属于延迟反应,一般需要数小时起效) 和非经典途径(非基因途径,GS 直接作用于细胞膜膜受体,数分钟起效)。
药学特性:空气动力学粒径<5μm,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受体亲和力高,肺内滞留时间长,蛋白结合率高,系统清除快。
目前中国已上市的雾化吸入用ICS 有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
布地奈德起效最快。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药理作用机制:SABA通过兴奋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膜表面的β2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AC),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合成,舒张气道平滑肌,稳定肥大细胞膜而发挥作用。
药学特性:ICS与SABA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ICS可上调β2受体表达,减少因β2受体下调导致的β激动剂耐受性,而SABA可促进糖皮质激素受体易位,增加其抗炎作用。
目前中国已上市的SABA有特布他林(数分钟内起效,1.0 h达到峰值,疗效持续4-6 h)和沙丁胺醇(数分钟内起效,1.0-1.5 h达到峰值,疗效持续3-6 h)。
心率过快或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首选特布他林,因其对β2受体的选择性强于沙丁胺醇。
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联合头孢地尼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联合头孢地尼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研究张帆 (徐州星晨妇儿医院儿内科,江苏徐州 221000)摘要:目的 分析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结合头孢地尼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支气管炎治疗小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分析组,每组41例。
参照组采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分析组采用硫酸特布他林+头孢地尼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转归时间、炎症介质、肺功能、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分析组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及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用药后,分析组PCT、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分析组PEF、MEF及FEV1水平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分析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405,P=0.235>0.05)。
结论 在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应用头孢地尼颗粒+硫酸特布他林,可显著改善患儿肺功能,降低炎症介质水平,缩短临床症状转归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硫酸特布他林;头孢地尼颗粒;雾化;效果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儿科中的多发常见病。
诱发该病的因素主要为机体受到病毒、细菌或支原体感染,最终导致小儿出现支气管炎症状。
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咳嗽和发热等症状[1]。
若未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疾病将会愈发严重,最终发展为支气管肺炎等疾病,严重影响患儿支气管的结构、功能,甚至导致患儿出现肺气肿、肺不张等严重并发症,威胁小儿的生命安全。
当前,临床上可用于该病的治疗手段诸多,但单一用药可能导致治疗成效不佳。
故临床上多给予联合用药治疗[2~3]。
本研究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支气管炎治疗小儿为研究对象,探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联合头孢地尼颗粒的治疗效果。
常用雾化处方

1、祛痰药。
雾化用药配方:盐酸氨溴索(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生理盐水。
这种情况适用于患者痰液多且黏稠,不易排出时使用。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哮喘患者要尽量避免使用,因为有些哮喘患者吸入后可引起咳嗽后喘息加重,可以考虑使用单纯的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也可以起到稀释痰液,促进排痰的作用。
2、抗炎平喘。
雾化用药配方: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苦木注射液+生理盐水,适用于支气管炎,肺炎等患者朋友,可以起到抗炎平喘的效果,症状缓解后减量,再用2-3天后停药,病情严重时需配合其他治疗。
3、抗菌、抗病毒。
雾化用药配方:苦木注射液+生理盐水。
适用于流行性感冒,普通伤风感冒,急性鼻炎发作等患者朋友,一般认为其对消灭上呼吸道和口咽部的细菌定植有效,对肺部的感染还是需要配合全身用药,长期吸入可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抗菌、抗病毒药物吸入治疗已经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用于治疗细菌、病毒、真菌、结核等感染。
雾化联合用药

雾化联合用药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联合用药为了增强雾化吸入的效果,或缩短雾化吸入的时间,医师会把多种药物溶液或混悬液混合后让患者同时吸入。
如抗胆碱能药物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更强,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持久的特点。
临床可以使用上述2种药物各2 ml进行雾化吸入。
但将液体混合吸入时一定要注意各种药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其相容性,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等。
一般来说,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氨溴索、妥布霉素可以配伍。
布地奈德可以与特布他林、沙丁胺醇、色甘酸钠、异丙托溴铵、非诺特罗、乙酰半胱氨酸配伍,但不推荐将异丙托溴铵与色甘酸钠配伍使用,因为两者混合后可生成类似于油质、非晶体的配合物而出现沉淀。
妥布霉素不能与布地奈德和色甘酸钠配伍。
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或水经吸入装置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雾粒或微粒,通过吸入的方式沉积于呼吸道和(或)肺部,从而达到呼吸道局部治疗的作用。
通过雾化吸入给药,可以达到缓解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防治呼吸道的作用。
在许多,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等中,均可以使用雾化吸入治疗。
由于雾化吸入具有药物起效快、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而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雾化吸入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现状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疾病、不同的治疗目的,可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雾化吸入。
目前常用的可供吸入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剂支气管扩张剂主要用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常用药物有:抗胆碱能药物常用药物为异丙托溴胺,水溶液浓度为%.成人每次2ml,儿童每次~1 ml,加入等量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也可直接原液吸入,每日2~3次。
吸入剂量的10%~30%沉积在肺内,胃肠道黏膜吸收量少,对呼吸道平滑肌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吸入后10~30分钟起效,1~2小时作用达高峰,1次吸入后作用可维持6~8小时。
其主要用于COPD急性发作以及急性发作时的治疗。
临床布地奈德、沙丁胺醇等雾化联合方案、雾化顺序以及注意事项

临床布地奈德、沙丁胺醇等雾化联合方案、雾化顺序以及注意事项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与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等方式相比,雾化吸入疗法因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势,被国内外广泛应用。
临床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药吸入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能药物02受体激动剂成人起始剂量1~2mg∕次,每日2次;维持剂量(应个体化):0.5~1mg∕次,每日2次成人:0.8mg∕次,每日1~2次;4~16岁儿童及青少年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1mg∕次,每日2次用于维持治疗,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布地奈德通过改变气道细胞的分泌,炎症细胞的聚集以及倍氯米松分泌细胞对炎症反应所致的增生,氟替卡松从而治疗黏液的过度分泌异丙托漠镇具有调节黏膜下腺体分泌的作用,抗胆碱能药物可通过和该类受体的结合并抑制腺体分泌、减少黏蛋白排出沙丁胺醇在舒张气管的同时,能增加纤毛特布他林运动,从而促进黏液清除500μg∕次,每日3~4次;用于急性发作治疗,500μg∕次,患者病情稳定前可重复给药,日剂量超过2mg 应在医疗监护下使用成人:2.5-5mg∕次,按病情剂量可高达IOmg/次,每日可用4次。
成人及体重20kg以上儿童:5mg∕次,3次J天祛痰药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可使黏痰中二硫键(-S-S)裂解,降低痰液黏稠度;可有效改善纤毛运动,增强纤毛清除功能,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雾化吸入300mg∕次,每日1~2次,疗程5~10d,根据效果和治疗反应调节剂量和次数,成人和儿童用法相同⑴。
吸入用氨浪索注射液可促进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蛋白生成,还可增加黏膜纤毛运动,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释放,改善痰液排出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每次2~3m1,一日吸入1~2次(15mg~45mg/日);2~12岁儿童:每次2m1,一日吸入1~2次(15mg~30mg/日);6个月~2岁儿童:每次1m1f一日吸入1~2次(7.5mg~15mg/日);本品推荐用药周期为7天,具体使用时间可遵医嘱,根据患者的症状延长或者缩短。
可必特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可必特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引言】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支气管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支气管阻塞。
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咳嗽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雾化吸入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而可必特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已经被多项研究证实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通过解释可必特与布地奈德的作用机制,分析其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科学临床指导。
【可必特与布地奈德的作用机制】可必特(Salbutamol)是一种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能够扩张气道,减轻支气管痉挛,缓解哮喘发作,同时还有抗炎作用。
布地奈德(Budesonide)是一种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具有强效的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黏膜水肿和分泌物,改善支气管通透性。
联合雾化吸入可必特与布地奈德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同时扩张气道,减轻痉挛,并且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炎症消退,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1.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可必特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一项针对哮喘急性发作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发现,联合雾化吸入可必特与布地奈德治疗组与单独使用可必特治疗组相比,在治疗后气道阻力明显降低,肺功能得到更快的恢复,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另一项对比研究也表明,联合雾化吸入可必特与布地奈德治疗组在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可必特治疗组。
2. 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除了临床研究的结果,临床医生的实际观察也证实了可必特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
一位曾经使用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的呼吸科医生表示,联合雾化吸入可必特与布地奈德不仅能够迅速扩张支气管,减轻痉挛,快速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喘息和咳嗽等症状,而且还能够持续控制炎症反应,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用药
为了增强雾化吸入的效果,或缩短雾化吸入的时间,医师会把多种药物溶液或混悬液混合后让患者同时吸入。
如抗胆碱能药物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更强,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持久的特点。
临床可以使用上述2种药物各2 ml进行雾化吸入。
但将液体混合吸入时一定要注意各种药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其相容性,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等。
一般来说,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氨溴索、妥布霉素可以配伍。
布地奈德可以与特布他林、沙丁胺醇、色甘酸钠、异丙托溴铵、非诺特罗、乙酰半胱氨酸配伍,但不推荐将异丙托溴铵与色甘酸钠配伍使用,因为两者混合后可生成类似于油质、非晶体的配合物而出现沉淀。
妥布霉素不能与布地奈德和色甘酸钠配伍。
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或水经吸入装置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雾粒或微粒,通过吸入的方式沉积于呼吸道和(或)肺部,从而达到呼吸道局部治疗的作用。
通过雾化吸入给药,可以达到缓解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防治呼吸道的作用。
在许多,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等中,均可以使用雾化吸入治疗。
由于雾化吸入具有药物起效快、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而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雾化吸入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现状
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疾病、不同的治疗目的,可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雾化吸入。
目前常用的可供吸入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剂
支气管扩张剂主要用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常用药物有:
抗胆碱能药物
常用药物为异丙托溴胺,水溶液浓度为%.成人每次2ml,儿童每次~1 ml,加入等量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也可直接原液吸入,每日2~3次。
吸入剂量的10%~30%沉积在肺内,胃肠道黏膜吸收量少,对呼吸道平滑肌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吸入后10~30分钟起效,1~2小时作用达高峰,1次吸入后作用可维持6~8小时。
其主要用于COPD 急性发作以及急性发作时的治疗。
该药物的不良反应极小,但也有吸入后引起急性尿潴留的报道。
因此,对于前列腺肥大、病人以及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β2受体激动剂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沙丁胺醇。
其水溶液浓度为%,雾化后形成直径2~4μm的气溶胶颗粒,经吸入给药10%~20%可达下呼吸道。
常规使用剂量为2ml药物加等量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吸入后5分钟即可起效,15分钟可达高峰,药效可维持4~6小时。
其主要用于重症
支气管哮喘发作以及COPD有明显支气管痉挛的病人。
由于此类药物对心脏和骨骼肌的β受体也有部分激动作用,所以部分病人吸入后会出现心悸和骨骼肌震颤。
有器质性、、的病人应慎用此类药物。
2.糖皮质激素
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得,具有局部高效和全身安全的特点。
药物浓度为1 mg/2 ml,每次使用2 ml,每日2~3次。
经气雾给出的药量中约10%沉积在肺部,成人分布容积约300 L,儿童为~kg,显示其具较高的组织亲和力,可发挥强有力的局部抗炎作用,小剂量就能起到治疗作用。
雾化吸入布地奈得起效迅速,10~30分钟即可发挥气道抗炎作用,适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尤其适用于病人。
如果与抗胆碱能药物及(或)β2受体激动剂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更佳。
应当注意的是,医师要叮嘱病人在雾化吸入后彻底漱口,以防止出现口腔、咽峡部黏膜念珠菌感染。
3.黏液溶解剂
α-糜蛋白酶虽能降低痰液黏稠度,使痰液稀释易排出,但长期雾化吸入会导致气道上皮鳞状化生,并偶可致反应,目前已很少应用。
盐酸氨溴索可调节呼吸道上皮浆液与黏液的分泌;刺激肺泡Ⅱ型上
皮细胞合成与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维持肺泡的稳定;增加呼吸道上皮纤毛的摆动,使痰液易于咳出。
其溶液浓度为15 mg/ml.成人每次2~4 ml,每日2~3次雾化吸入。
4.抗生素
有研究表明,雾化吸入抗生素对呼吸系统感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间歇或短期预防性吸入抗生素可以有效降低上呼吸道革兰阴性菌的菌落形成率。
目前,临床上将抗生素的雾化吸入,主要用于治疗重症病人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医院获得性。
需要注意的是覆盖在呼吸道上皮的表层液体为等渗液,pH值为中性。
吸入抗生素的渗透压过高或pH值过低会引起咳嗽,甚至导致气道痉挛。
硫酸妥布霉素和头孢他啶的pH值适于吸入给药,吸入的抗生素应溶于生理盐水中,浓度为100 mg/ml.
5.联合用药
为了增强雾化吸入的效果,或缩短雾化吸入的时间,医师会把多种药物溶液或混悬液混合后让患者同时吸入。
如抗胆碱能药物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更强,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持久的特点。
临床可以使用上述2种药物各2 ml进行雾化吸入。
但将液体混合吸入时一定要注意各种药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及其相容性,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等。
一般来说,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氨溴索、妥布霉素可以配伍。
布地奈德可以与特布他林、沙丁胺醇、色甘酸钠、异丙托溴铵、非诺特罗、乙酰半胱氨酸配伍,但不推荐将异丙托溴铵与色甘酸钠配伍使用,因为两者混合后可生成类似于油质、非晶体的配合物而出现沉淀。
妥布霉素不能与布地奈德和色甘酸钠配伍。
误区
虽然有些药物可以稳定配伍,但混合后其空气动力学特性可能改变,温度、配置后的储存时间、混合后雾化杯中液体量的增大都可能影响雾化效果。
在临床上,经常见到将一些静脉用药如糖皮质激素、氨茶碱、庆大霉素等作为雾化吸入的药物使用,是不可取的。
糖皮质激素的注射剂型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经呼吸道局部雾化吸入时,产生的雾化颗粒较大,达不到3~5μm的有效颗粒,因而药物只能沉积在大气道。
由于其结构中无亲脂性基团,因而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较低,局部抗炎作用弱。
其水溶性较大,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很生疗效。
茶碱虽然可以扩张支气管,但对气道上皮有刺激作用,故临床上不主张用于雾化吸入治疗。
庆大霉素由于其分子中含多个羟基和碱性基团,属碱性、水溶性抗
生素,在碱性环境中呈非解离状态,作用效果好。
而脓痰的酸性和厌氧环境常影响氨基糖苷类的抗菌活性,故此类药物用于雾化吸入有一定局限性。
有动物试验表明,庆大霉素既会对气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引发炎性反应,气道内炎症细胞及介质聚集,继发性自由基损害等;又会对气道黏膜产生毒性,使气管黏膜上皮表面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受损。
另外,有研究者发现,使用生理盐水1ml加庆大霉素4万单位,每日2次雾化吸入,在第7天时可导致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下降,削弱了肺部清除病原体的能力在临床使用雾化吸入治疗时,医务人员除了要注意选择药物及其配制等因素以外,还应该注意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雾化吸入药物的配伍,以达到雾化吸入的最佳效果。